11邓稼先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1课(邓稼先)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1课(邓稼先)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课文分析【一】课文内容分析: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篇文章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一般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民族进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确信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那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人们明白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伙做出历史性贡献的缘故。
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如此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如此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进展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知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时,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这是作者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先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揣测邓稼先在如此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接着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工作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关怀邓稼先肩负重任、在关键方案上签字时手有没有抖。
11《邓稼先》
初步感知全文
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 第一部分: 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 第三部分:
海默 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 第四部分: 出来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推荐网页:
稼禾秀实——邓稼先纪念馆:
/m/box200301/m21971
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study_garden_plot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品味语言
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 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
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交流。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生字新词
(xiān) 鲜红 鲜为人知 (xiǎn)
热泪盈眶:因非常高兴、感动或悲伤而流泪。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情)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都知道。 截然不同:完全不同,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彷 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 奠 基: 奠定基础。
1964 年 10 月 16日中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就是从 这一天开始拥有了 自己“铁的脊梁 骨”,挺直了腰板。
七年级语文下册11.邓稼先杨振宁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们曾多次参加 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为推动国际科学合作和交流作出 了积极贡献。
02
课文内容概述与主题思想
课文《邓稼先》内容概述
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包括他的家庭背 景、求学经历、科研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等。
着重描写了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过程中的艰 辛付出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 怀。
杨振宁在物理学研究中展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创新 精神,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提出了许多 新的理论和模型。
对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关注
杨振宁非常关注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他 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培养中国年轻 一代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两位科学家形象比较与异同点
相同点
邓稼先和杨振宁都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要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传记,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 情感、经历等方方面面。只有对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
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 致描写,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同时,通过情感渲染的手法,让读 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智能手机、
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沟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11 .邓稼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 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人教初中语文七下《11邓稼先》word教案 (4)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和多变的句式特点。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感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学习步骤】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这样学:〖读〗积累阅读1、读《怀念邓稼先院长》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为何如此深沉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2、积累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材料事迹。
3、关于“两弹一星”:4、词语积累: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殷切鲜为人知新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面式阅读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全文用“横式结构板块”拼接的方法,巧立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是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引言邓稼先(1924年11月5日至2008年1月6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创新和领导才能对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包括他在中国航天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推动作用。
早年经历邓稼先生于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
他自幼聪明好学,展示出对科学和技术的浓厚兴趣。
他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对航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奠定了他未来从事航天事业的基础。
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第一步:建立国内航空工业邓稼先于1946年加入解放区工作,继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他负责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工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在他的领导下,该厂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涡喷发动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开始。
第二步:开始中国航天项目邓稼先是中国航天项目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956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并开始致力于导弹技术的研究。
在研究中,他领导团队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导弹——“59-I型”导弹。
这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发射导弹的国家。
第三步:建立中国航天局邓稼先继续在航天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1965年带头创立了中国航天局,并担任首任局长。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局积极推动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1969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
第四步:发展运载火箭技术邓稼先意识到发展自己的运载火箭技术对中国航天事业至关重要。
他亲自领导团队研制出一系列运载火箭,其中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等多型号,并成功将卫星送入轨道。
这些运载火箭技术的突破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推动作用邓稼先不仅在航天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11、邓稼先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 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也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所 决定的,这正是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朗读《吊古战场文》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 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 原文:浩浩乎!平沙 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无垠,敻不见人。河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 水萦带,群山纠纷。 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 亭长告余曰:“此古 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 战场也!常覆三军。 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 往往鬼哭,天阴则 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闻!”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 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纳: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 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 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 年的历史?
2、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 较? 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 理想党员。”试阐述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选择义项:
1.家喻户晓 ( B ) A.说明 B.明白,了解 2.锋芒毕露( B ) A.完结 B.全,完全 3.死而后已 ( A ) A.停止 B.已经 4 层出不穷 ( C ) A. 极端 B. 彻底 C.比喻,比方 C.完成 C.后来 C.穷尽
7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邓稼先的读后感作文
7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邓稼先的读后感作文邓稼先,这个名字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的航天英雄。
他的一生,无愧于“中国的爱因斯坦”的美誉。
读完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邓稼先故事》后,我被邓稼先的坚持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
邓稼先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他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身为科学家,他不畏困难,毅然投入到航天研究中去。
即便面对科研经费的不足和技术条件的落后,他也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祖国。
这样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邓稼先一生都在追求科学的真理,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
他在研究火箭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国的火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他的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努力。
邓稼先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一直努力前进。
就像他一生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样,读完这篇故事后,我觉得生活中的困难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每个人都会面对挫折和失败,但我们不能放弃,要像邓稼先一样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邓稼先的故事让我了解了航天事业的艰辛。
他为了我们国家的航天梦,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痛苦。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邓稼先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团队合作,并且相互信任,才能取得成功。
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我不断进取,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只有不畏艰难,坚持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邓稼先的故事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精神的力量。
他毫无保留地为了我们国家的科学事业付出了全部努力和心血。
正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使得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邓稼先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通过阅读邓稼先的故事,我深深地明白,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邓稼先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英雄。
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
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 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 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 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 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 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 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录人物生平的 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 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 质和高尚情操。
字音字形一
xūn 元勋 ái 直肠癌
问我吧!
jū cuì hé 鞠躬尽瘁 核武器
rú 妇孺
kuàng 热泪满眶
yùn 孕育
pō
pì n 选聘
guǒ 马革裹尸
yáo 谣言
罗布泊
字音字形二
yí n 无垠 xiòng 夐
加油哦!
yí ng 萦带 xī 黯兮
cuì 惨悴
lè 勒功
xūn 日熏
páng huáng
lǐn 凛若
tǐng 铤
彷徨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鲜为人知: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当之无愧: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锋芒毕露: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奥本海默)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 是什么?(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问我吧!
(古罗布泊)
概括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 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邓稼先》课件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 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 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 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 场发言。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 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 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 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 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 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最亲密的挚友 由衷地敬佩、深切地怀念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 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 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 历史人物。
1、 请同学结合板书,利用课文找出 能体现邓稼先优秀品德的语句或例子, 加以说明。
2、文章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着 写?
“巨大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不引人注目的人” “最具有中国朴实气质的农民”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 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 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 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 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 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 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2课时)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题:《邓稼先》【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11.邓稼先
11.邓稼先编写:[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本文平实,真挚的语言。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 自主预读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元勋.()②至死不yú()③jū()躬④选聘.()⑤无垠.()⑥殷.()红⑦zhì()友⑧zǎi()割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可歌可泣: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马革裹尸:3.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籍裔学家。
1957年曾获奖,本文是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你还知道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请写在下面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4.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注意前后连贯。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6.我的疑难:[ 文本研讨 ]活动一走进邓稼先7.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①作者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②作者在叙述邓稼先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③文章第四部分并未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可否删去,为什么?④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近百年历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活动二学习邓稼先品读课文,思考问题:8.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9.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找出九、十两小节中的关键性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活动三话说邓稼先10.面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提示: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神州七号”飞天成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圆,面对早已长眠于地下的邓稼先,我们应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邓稼先》:“强国梦”的悲壮诗章黄式宪《邓稼先》这部影片选择了一个历史的大题目,它从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来重新开掘“两弹”升空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它所昭示的正是我们年轻共和国那一页既悲且壮的历史诗章,彰显了我们在现代化征程上的一种尊严和气派。
11.邓稼先
杨振宁
(1922——), 出生于安徽省合 肥市,美籍华裔 物理学家,因与 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 获得1957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杨 振 宁 和 邓 稼 先 在 芝 加 哥 大 学
‖体裁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一种实用文 记录人物生平事迹。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 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 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 记叙。
páng huáng
yān xiān
yīn
xiǎn zǎi xūn dàn
tuò
署名 挚友 奠基 难堪 妇孺皆知 孕育 签字 马革裹尸 颤抖 谣言 截然不同 筹划 邓稼先
shǔ zhì diàn kān rú yùn qiān guǒ chàn yáo jié chóu ji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 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 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 不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叠,重复;穷:穷尽。
2.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 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 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 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把 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 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它是理想的 党员。
11 邓稼先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 “不能走”。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 想感情?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 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报效祖国。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⑦1982年,“我不能走”。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 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 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 国 联 军 攻 陷 的 北 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导
弹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 国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
元勋 宰割 筹划 彷徨
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当之无愧kuì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 bì 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比喻
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鲜为人知 xiǎn
家喻户晓 yù 妇孺皆知 rú 马革裹尸 guǒ
形容人人皆知。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jū cuì 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截然不同 jié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曛 xūn 昏黄。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 穷:穷尽。 铤 tǐng 疾走。 萦带 yí ng 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邓稼先》导学案设计:钱岗中学学校七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导入课题】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一起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预习案】【自主学习指导】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3、掌握生字词。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关于杨振宁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一.学生自主学习(一)积累字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邓稼.先___元勋.____至死不懈.___鞠躬尽瘁.___选聘.___无垠.___殷.红____彷徨.____鲜.为人知___锋芒毕露.___2.根据拼音写汉字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ǜn___育妇rú__皆知马革guǒ___尸céng___出不穷家yǜ___户晓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3.每家每户都知道。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三)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成果展示各组同学将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指定代表同学总结性发言。
提示其他同学要在书上将重要内容划下来,作上批注。
【课内探究案】【拓展与探究】一速读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2、3、4、5、6、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课堂小结】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邓稼先(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服从祖国(博士)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科学家)(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民建功立业,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无私奉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拓展检测案】一、朗读(“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文中词句回答)(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我的母亲老舍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坐了半个月的摊,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桥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为顺序记叙的。
3.老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试根据示例,用一两句话简析下面的话。
示例:“她愣住了”,写出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爱子情深。
[甲]“母亲笑了”,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一)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