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文学。
该文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卓越贡献,通过对比、引用等手法,突出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首先,文章介绍了邓稼先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突出了他从小就具有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其次,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与奥本海默等科学家进行了比较,展现了邓稼先的独特魅力。
再次,文章引用了大量具体事例和数据,展现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
最后,文章总结了邓稼先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建议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重点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
卓越贡献。
2.体会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和引用事例的作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
爱国情怀。
3.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敬意和怀念之
情。
总之,《邓稼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回忆性传记文学,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邓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64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
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
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乘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1958年8月开始,一直到邓稼先逝世前一年(1985年)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国原子武器的第一线,领导许许多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氢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邓稼先敏锐地预见到“世界性禁核”的趋势,在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和于敏合著了一份我国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建议书。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1924年9月02日-1986年5月2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试验的重要参与者。
邓稼先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在航天领域,还扩展到了其他科学领域。
以下是对他生平和贡献的介绍。
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9月2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展示了对科学和工程的浓厚兴趣,这对他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普遍赞赏。
邓稼先在开始进入中学时,将他的学业重心转向了工程领域。
他进入南京金陵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教育。
在中学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不仅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其他科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1945年,邓稼先成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程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包括通用工程学、电气工程、力学和热力学等课程。
他的激情和天赋使他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在毕业论文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
科研贡献邓稼先毕业后,他投身于中国的军事科研事业。
他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尤其在导弹和核技术领域。
20世纪50年代,邓稼先成为中国导弹和火箭工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参与了众多的关键项目。
1956年,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第一次航天项目,这是中国的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后,他成为中国航天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最著名的是他在核技术领域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核武器技术的挑战,邓稼先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并在1970年代成功进行了爆炸试验。
这项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成功爆炸试验的国家。
邓稼先不仅在军事领域有所贡献,他还注重与民用技术的结合。
他参与了中国的航天计划,并亲自指导了许多重要的航天任务。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不可估量。
教育背景:1960年,邓稼先考入北京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得核物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期间,他积极参与军事科研工作,为以后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经历:1964年,邓稼先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始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
在他担任总设计师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如长征火箭系列、神舟飞船等,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航天科学领域取得了多个重要的科研成果。
他领导开展了中国航天器载探测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的探测器,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让全世界瞩目。
荣誉奖项:由于他在航天领域的卓越贡献,邓稼先荣获了众多的国内外荣誉和奖项。
他被授予两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首批“中国企业家精神”称号获得者。
此外,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思想风貌:邓稼先一直以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中国的航天从业者。
他坚持走科技强国发展道路,一直倡导科技应用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
他的智慧、勤奋和奉献精神是中国航天人的楷模,对于今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个人特点和风格:邓稼先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始终坚持“航天一线、科研一线、制造一线”,并且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他注重团队建设,重视与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展望未来:在邓稼先的引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国际地位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太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结语:邓稼先先生以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领导才干,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和民族英雄。
邓稼先介绍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 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地突破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难关,使中国的 原子弹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在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科 学方法的运用,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邓稼先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不仅关注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国科研 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目录
CONTENTS
-
1 生平简介 2 教育背景 3 科学成就 4 个人荣誉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6 结语
1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安徽省怀 宁县白麟坂村人,中国现代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 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2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邓稼先于194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市文正 中学、培文中学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4年晋升为研究员。从1958年起,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怀宁人。
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着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着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
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着名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
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
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
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
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院学部委员。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付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付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付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理论与技术的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
终年62岁。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在他去世13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
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机密,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
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彭德怀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人大代表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2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慧好学,在少年时代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邓稼先在北平崇德中学念完了初一至高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辗转来到了云南昆明。
1941 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回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 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 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从此,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领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日夜挑灯苦战。
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着大量的计算和模拟实验。
当时,我国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先进的计算机,邓稼先就带领大家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
在一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亲自指挥,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试验区,捡起了摔碎的核弹片。
正是这次勇敢的举动,让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在邓稼先的不懈努力下,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工作中。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 8 年,美国用了 7 年,苏联用了 4 年,而中国只用了 2 年 8 个月,这一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邓稼先积劳成疾,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62 岁。
邓稼先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
邓稼先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邓稼先: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一、引言核工业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其在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史上,邓稼先无疑是一位引领者和奠基人。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以及对中国核工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现他作为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的杰出成就。
二、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1924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中国核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他年轻时在家乡忍受着贫困生活,但正是这种逆境让他更加努力求学和思考。
194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之路。
毕业后,他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核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邓稼先积极跟随当时核能领域的热点,深入研究核能技术。
三、科学成就邓稼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认可。
他在核反应堆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一种新的可持续裂变过程,既提高了裂变反应的效率,又减少了核废料的产生。
这项成果为核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并对解决核能开发中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对中国核工业的贡献邓稼先于1955年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核工业建设。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科技落后和经济困境,但邓稼先凭借他在核能领域的卓越才华和丰富经验,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核能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他先后主持了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和建设,为中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还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实现了中国核武器的自主研制,使中国成为继五个核国家之后的第六个核国家。
他的这一壮举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震动,标志着中国核工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科技成果,邓稼先还为培养中国核工业的后继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亲自指导了无数学生和研究人员,在科研实践中传播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他创立了一套系统的核能技术培训体系,并推动了核工业在中国的广泛应用。
五、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他的杰出成就和无私奉献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的事迹(通用1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邓稼先的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邓稼先的事迹 1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
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于北京,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
并叮咛人们:“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弹和氢弹,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在研制原子弹期间,邓稼先患了癌症,因为他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弹的碎片在手里仔细检查。
他的妻子知道后,强拉邓稼先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让大家大吃-惊,邓稼先的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中央尽了-切力量,却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在家人的搀扶下,邓稼先坐进去并且只转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经享受到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邓稼先,那我就用“精忠报国”这个词语,因为邓稼先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邓稼先的事迹 2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题记这是对他的优秀品质与精彩一生的最好诠释,他只是平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万千中国人民中的一名。
只因他有满腔热血与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他高深的学识,他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但是他却留下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他使我们的中国母亲站起来了。
他,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从小跟随母亲到北平,在哲学教授父亲的身边长大。
他年仅26岁就考到了博士学位。
他在美国的生活极其安逸,但他一心挂念着祖国,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先生是中国的伟大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将介绍邓稼先先生的事迹。
邓稼先的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生于湖南长沙,他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邓稼先的父亲是一名地理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剧作家。
邓稼先在小学时就表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课余时间研究天文学和物理学,对于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也十分感兴趣。
1941年,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并开始接触航空工程领域的知识。
在大学期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曾任中国空军机械师。
1945年,邓稼先在西南联合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随后获得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期间,主要研究火箭发动机和控制系统方面的知识。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稼先决定返回中国,开始投身国家的科学事业中。
邓稼先的贡献1956年,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开始投身于开展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研究。
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多次失败,但他们没有气馁,继续努力探索。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邓稼先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邓稼先还主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
邓稼先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他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的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进程。
邓稼先的精神邓稼先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故事,他的人生也展示了一种精神,一种坚定不移、勇于创新的精神。
邓稼先在面对科研困难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鼓励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要放弃,勇于创新和挑战。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 ( 1924.6.25-1986.7.29. ) 安徽省怀宁县⼈。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中国理论设计总负责⼈。
中国科学院院⼠。
1924年6⽉25⽇出⽣于安徽省怀宁县祖居铁砚⼭房,⽗亲邓以蛰是北京⼤学教授,母亲王淑蠲持家,清代⼤书法家邓⽯如是六世祖。
5岁在北平读⼩学,11岁⼊中学,12岁插班考⼊北平崇德中学初⼆年级,读到⾼⼀,在英⽂、数学和物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1年17岁考⼊国⽴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学习4年,终⾝受益。
1945年⼤学毕业。
1946年夏受聘任北京⼤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7⽉,同时在北⼤讲助会义务⼯作,积极参加北平-。
1947年顺利通过赴美研究⽣考试,1948年10⽉⼊美国普渡⼤学物理系,师从德尔哈尔,研究理论核物理。
1950年8⽉获得博⼠学位,婉⾔辞谢了导师建议去英国发展的好意,9天后乘船回到诞⽣不久的新中国。
1950年10⽉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九三学社。
1952年晋升副研究员,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领导下从事原⼦核理论研究。
1951-1958年在《物理学报》上独⽴发表和合作发表了⼀批学术论⽂,为我国原⼦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作。
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和吴有训副院长⼯作。
1956年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8⽉调任第⼆机械⼯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我国第⼀颗的理论设计⼯作。
从此,为发展我国的-事业隐姓埋名,呕⼼沥⾎,孜孜不倦地奋⽃了28年。
对⼯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
困难⾯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关键时刻舍⽣忘死, ⽆私⽆畏地奉献毕⽣精⼒,使我国的-从⽆到有,⽤38年时间跃到国际先进⽔平。
1979年在⼀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情况深⼊事故地区,找到了未爆弹⽚,因此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严重损害了健康和寿命。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核物理、电子学、材料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之父”。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生平、科研工作、国防建设等方面介绍他的事迹,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
关键词: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卫星,工程科学之父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邓稼先(1924年10月5日-1986年11月29日),出生在湖北黄陂县。
1940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学习,1944年获得学士学位。
1945年,邓稼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邓稼先回国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先后担任过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86年他因病去世。
在核物理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高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共振、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
他曾领导过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华龙一号的研制工作。
在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过程中,邓稼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的首席技术专家之一。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也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之一。
此外,邓稼先还提出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的演示”,为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奠定了基础。
在电子学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磁波的相干性、微波辐射天文学等。
他还提出了“变参数放大器”、“稳幅放大器”等重要理论,为电子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材料研究领域,邓稼先也有着丰硕的成果。
他先后主持研制了ZM6钨铼合金、GH3535高温合金、ZH62高强度耐蚀钢等材料,在国防和经济建设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邓稼先始终将科研工作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提出了“走自己的科学道路”、“不假外求”的科学主张,为中国科学事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一、邓稼先生平简介姓名:邓稼先性别:男出生年月:1924籍贯:中国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
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
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
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
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
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
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
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
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
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
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
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原文及赏析《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据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统计,1898年那年,全国各省受灾,真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灾情最严重的是“黑吉二省,哀鸿遍野,百不一存”。
1898年,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竟强行划分了势力范围。
1898年,慈禧太后竟饶有兴趣地坐看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心中其实早已有了主意。
1898年,谭嗣同悲怆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898年,刘胡兰还没有出生。
……百年屈辱,一朝洗雪。
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指原子弹),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了。
”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他说:“我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喜欢一个“静”字,他说:“平静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一生。
”邓稼先喜欢一个“实”字,他说:“科研工作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
”邓稼先喜欢一个“真”字,他说:“我们对待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人,也只有邓稼先这样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曾为他题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的同事和部下当年赠给他一副挽联:“哀君早辞世,功勋在人间。
”邓稼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邓稼先》课文赏析《邓稼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人传记型文章。
作者杨振宁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全文贯穿了对邓稼先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文章开头以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为引子,通过对比展现了中国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凸显了邓稼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的主要事迹(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1两弹”元勋——邓稼先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
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
合并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
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平。
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稼先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 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 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 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 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 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物理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巨擘。”(《中国科学报》评)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纪念
电影原型 邓稼先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 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 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 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邓稼先为国防建设抛头颅洒热血.
(2)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文物,而这也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了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之大。同时呼应第一部分,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3.这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文中人物的一句话作为小标题,这句话虽然只有简单朴素的四个字,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1.以《吊古战场文》开头有何作用?
(1)掌握《吊古战场文》一文的主要意思。
(2)补充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爆破就在新疆古罗布泊这“古战场”一带。
(3)作用: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4)找出第五部分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结合体会。
补充标注
一、导入新课:
1.让孩子们介绍了解到的邓稼先或杨振宁的更多事迹。
2.这篇文章还对”奥本海默“进行了介绍,他和邓稼先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要介绍他?
同:他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
异:①知名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鲜为人知
②性格为人:锋芒毕露——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四、内容总结:此身已许核裂变,千秋伟业后世传,厉害了我的国!邓稼先永垂不朽,万世流芳。泰山其颓乎,英雄其陨乎!痛也!壮也!伟也!
作业设计
完成课时提优第一课A1-10
教学反思
1.在和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学生更能把握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2.作业设计如果改为下面内容可能更好:尝试用多种形式品评邓稼先的崇高品格。比如(1)深情朗读文中的句段(2)选文中的词语连词成段(3)写对联(4)拟颁奖词等,小组合作或个人独创,不拘一格。
补充标注
一、导入新课:
PPT显示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海内外可谓家喻户晓,另一个同样功勋卓著却在健在时鲜为人知,他们是谁?
出示任务学生会说出杨振宁,邓稼先。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介绍传记相关知识点。
二、概括事迹:
过程与能力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板书设计
教与学过程
教学反思
用预习提示一中张爱萍将军写的挽诗中的内容来结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不错,上课条理比较清晰, 如果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熟知的基础上,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
杨静
年级
七下
科目
语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邓稼先》
总(2)课时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3.了解传记的特点。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文章开头的预习提示一中提到张爱萍将军在给邓稼先的挽诗中写道:“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张爱萍将军?相关内容是什么?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表现出邓稼先“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早辞世”?
1.文中第18段提到张爱萍将军评价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补充介绍张爱萍将军曾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两弹’元勋“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18段第一句是杨振宁对他的高度评价。)
3、探讨释疑
1.本文以作者给邓稼先夫人电报与书信中的四段话收尾,其中一句是“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2.作者是第四部分追想了当年收到邓稼先短信是感情极大震荡的原因,作者说“我始终想不清楚”,你能为他想清楚吗?
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补充介绍杨振宁2002年加入中国国籍。
5.“哀君早辞世”——第10、16段生卒时间。体会张爱萍将军失去这样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功臣“的哀痛之情。
三、研读分析
作者在介绍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100多年来的历史?这段历史有何特点?
特点:”最黑暗最悲惨“、”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把握第一部分中的”只举“、”租借“等词来体会这段历史的特点。
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他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四、内容总结
作业设计
1.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对”奥本海默“进行介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的更多事迹。
4.课时提优第一课中《不被消化掉的人》11-14.
③造成影响: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人们绝对相信他
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进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重点研读第五部分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一课题一文档以“课题”命名保存,青年教师手写稿也用此格式)
教师
杨静
年级
七下
科目
语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邓稼先》
总(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3.了解传记的特点。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视名利如粪土”——第23段。概括邓稼先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朗读出赞美之情。
3.“许身国”——第10、11、15、16等。把握其中的重点字词”立即“、”始终站在……第一线“、”至死不懈“、”在这期间“,来体会邓稼先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坚持不懈、不怕吃苦,忘我奉献的精神。
4.“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第7、11-15等。体会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之大,朗读出崇敬之情。
过程与能力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板书设计
教与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