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邓稼先》课文梳理

摘读评语,了解人物
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归纳:邓稼先是一
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有胆有识, 身先士卒,对祖国、民 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 杰出科学家。
延伸:说一说
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
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 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 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 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探究第一部分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 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第一部分:讨论:
把邓稼先放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 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来写有什 么好处?
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是一位 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民族发展 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突出邓稼先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 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 自豪感。
第一部分
读最后一句话,讨论:
“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表现了邓 稼先什么品格?
探究 第二部分
“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 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 者。
炸 了 第 年 一 颗 月 原 子 弹 日 中 国 爆
写作特色
句式整齐: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 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勇进的胆识和稳 健的判断。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这篇课bai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du,分为六个zhi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dao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

《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品味】“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搭起文章的框架,留下大量空间。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品味】“租借”全部用引号,表现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品味】笔锋陡转,昂扬有力,充满自豪。
画线句子指出中国历史上这最伟大的改变的动因是无数英雄人物的努力,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极大反差立刻体现出邓稼先的默默奉献精神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段析】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关系着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丰功伟绩。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品味】邓稼先担任研究原子弹之前的简历和求学生涯。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初一下册语文课文邓稼先

初⼀下册语⽂课⽂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下⾯是店铺⽹络整理的初⼀下册语⽂《邓稼先》的内容以供⼤家学习。
初⼀下册语⽂《邓稼先》原⽂: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 ⼀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东⼴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东威海卫与⾹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个世纪以后,中国⼈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物创造出来的伟⼤胜利。
在20世纪⼈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转变。
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昆明西南联⼤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学位后⽴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作。
1958年8⽉奉命带领⼏⼗个⼤学毕业⽣开始研究原⼦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平。
1964年10⽉16⽇中国爆炸了第⼀颗原⼦弹。
1967年6⽉17⽇中国爆炸了第⼀颗氢弹。
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宰割危机的新⽣⽇⼦!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作,⾄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贡献。
1985年8⽉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术。
次年3⽉⼜做了第⼆次⼿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份关于中华⼈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指导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预习指导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威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文体知识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可以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时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传记的文体特点主要为:①真实性。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②文学性。
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就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2、字音字形(1)生字注音宰割(zǎi)鲜为人知(xiǎ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奠基(diàn)元勋(xūn)妇孺皆知(rú)孕育(yùn)选聘(pìn)谣言(yáo)罗布泊(pō)无垠(yín)萦带(yínɡ)日曛(xūn)铤(tǐnɡ)昼夜(zhòu)燕然(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背诵(sòng)昆仑(lún)可歌可泣( q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yù)当之无愧(kuì)氢弹(qīng)夐(xiòng)颤抖(chàn)难堪(kān)筹划(chóu)署(shǔ)名华裔(yì)(2)多音字勉强(qiǎng)殷(yān)红锋芒毕露(lù)强(qiáng)占殷(yīn)切露(lòu)脸倔强(jiàng)(3)形近字选聘(pìn)手谕(yù)眼眶(kuàng)驰骋(chěng)家喻(yù)户晓框(kuàng)架租(zū)借沉默(mò)诅(zǔ)咒黝(yǒu)黑阻(zǔ)碍狡黠(xiá)(4)易写错的字仰慕彷徨选聘署名呼啸至死不懈马革裹尸锋芒毕露3、词语释义(1)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探究参考答案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课文预习

邓稼先课文预习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片人物传记. 主要内容: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与他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段意:一: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国近代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品格和奉献精神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巨大贡献五:我能走:用恶劣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意志坚定信念《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内容预览:8.“两弹”元勋邓稼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崭zh n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 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r 苦:经受艰辛困苦。
辛,辣。
茹,吃。
蓦m 地:突然。
浩瀚h n:形容非常广大。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风尘,比喻旅途辛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x n:立大功的人。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
二、相关背景: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七下1.《邓稼先》概述

(奥本海默)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 是什么?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古罗布泊)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各部分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党员‛,是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阅读第五部分部分,回答问题。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阅读第二部分: 1. 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 些写的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 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
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 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地位。
3.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末句邓稼先巨大贡献 的具体阐述。
殷
(yān) 殷红 (yīn) 殷切
鲜
(xiān) 鲜红 (xiǎn) 鲜为人知
阅读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 后改入物理系,1942年毕业。同年入清 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毕业,同年考取 留美公费生,1945年11月到达美国。 1948年毕业,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邓稼先的爱国事迹概括(6篇)1秘书

邓稼先的爱国事迹概括(6篇)邓稼先的爱国事迹概括篇1邓稼先在我国的军事领域做出的贡献可谓开上鼻祖,是他,让我们的核武器发展跨时代的进步。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国。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
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他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
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的爱国事迹概括篇2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题记邓稼先出生于中国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这时候,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美国,像好友杨振宁那样加入美国国籍,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且获得种.种荣誉。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本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本知识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课文邓稼先的内容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课文邓稼先的内容《邓稼先》课文解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一起来看看《邓稼先》的课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邓稼先事迹概括500字(7篇)

邓稼先事迹概括500字(7篇)邓稼先事迹概括500字篇1伟大的心灵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总有伟岸的人生。
在时代的前端,总会有高大的身影为我们带路,总有响亮的声音指引我们命运的航向。
自从我学了《邓稼先》一课后,“邓稼先”这个名字就永远印在了我心中,他那朴实的脸庞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提起原子弹是家喻户晓,但要说是邓稼先,却鲜为人知。
他长期敢当无名英雄。
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
从50年代末期起,他就投身于和武器的研究,在以后的28年里,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实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走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名字才开始传扬。
作为科学家,他让中华民族摆脱了任人宰割的耻辱。
然而现在,流星升空,鲜花再植,六十二岁高龄的稼先已走完了他的生命之路,永远的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今天当我看到邓稼先的照片时,心里总是感到无比的激动,每当我感到沮丧,感到无助;或感到骄傲,感到满足时,只要想想你的故事,我就会一如既往,努力上进,你的精神会永远的启示这我,会时刻召唤我勇敢坚定地前行。
邓稼先事迹概括500字篇2天我们学了第13课,《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讲3祖国的美好未来,使我们都很受鼓舞,因为我们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我们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们担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我们少年强大祖国才能强大。
而强大富庶的祖国又难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强大,我的和祖国是相辅相助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祖国发展贡献了生命,我们中小学生的榜样——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带领着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片人物传记.主要内容: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与他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段意:一: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国近代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品格和奉献精神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巨大贡献五:我能走:用恶劣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意志坚定信念《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邓稼先课文原文及知识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一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文章分为六部分,作者分别用六个小标题的形式来安排: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和奉献的精神。
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我不能走”: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六、永恒的骄傲:借用电报、书信赞扬邓稼先高尚的人品,无私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内容探讨
1.《邓稼先》一文中使用小标题的好处有哪些?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6个小标题,如一串闪光的珍珠宝石,串缀起邓稼先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十分醒目,而又中心突出。
小标题拟得也很有特色,或用对比,对照鲜明,优劣得显;或引将军的赞扬,高度概括,画龙点睛;或用设问,启人心智,引人入胜;或引主人公朴实的语言,展示他美
丽光华的灵魂;最后用“永恒的骄傲”收束,总结全文。
如果我们把总题目和最后一个小标题连起来,就成了“邓稼先——永恒的骄傲”.多么富有情趣,多么精彩,真是匠心独运,精妙绝伦,浑然天成。
2.《邓稼先》一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小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3.《邓稼先》一文有六个部分,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对比奥本海默突出表现
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示出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这样文章才能生动形象,而不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