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1924年9月02日-1986年5月2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试验的重要参与者。

邓稼先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在航天领域,还扩展到了其他科学领域。

以下是对他生平和贡献的介绍。

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9月2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展示了对科学和工程的浓厚兴趣,这对他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普遍赞赏。

邓稼先在开始进入中学时,将他的学业重心转向了工程领域。

他进入南京金陵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教育。

在中学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不仅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其他科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1945年,邓稼先成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程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包括通用工程学、电气工程、力学和热力学等课程。

他的激情和天赋使他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在毕业论文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

科研贡献邓稼先毕业后,他投身于中国的军事科研事业。

他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尤其在导弹和核技术领域。

20世纪50年代,邓稼先成为中国导弹和火箭工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参与了众多的关键项目。

1956年,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第一次航天项目,这是中国的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后,他成为中国航天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最著名的是他在核技术领域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核武器技术的挑战,邓稼先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并在1970年代成功进行了爆炸试验。

这项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成功爆炸试验的国家。

邓稼先不仅在军事领域有所贡献,他还注重与民用技术的结合。

他参与了中国的航天计划,并亲自指导了许多重要的航天任务。

【最新】邓稼先的资料-word范文 (10页)

【最新】邓稼先的资料-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邓稼先的资料篇一: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核武器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

1948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

1958年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研究员、理论部主任、副所长、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在纪念邓稼先辞世十五周年之际发表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撰写的回忆文案与广大读者一起怀念人民的功臣。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微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

邓稼先:伟大的科学巨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他们的贡献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

在这些名字中,邓稼先无疑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存在。

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科学成就不仅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科学的进程。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早年便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中国的抗日军队,后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祖国,随后便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

邓稼先的主要贡献在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

他领导了许多关键性的科研项目,成功地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这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但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业素养,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的成果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样令人敬仰。

他淡泊名利,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

他的生活简朴,对待同事和蔼可亲,对待工作却极其认真严肃。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然而,邓稼先的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

在研发核武器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邓稼先个人的坚韧和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邓稼先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

他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都使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

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学史上,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总的来说,邓稼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汇报人:日期:•邓稼先的生平•邓稼先的科学成就•邓稼先的贡献与影响•邓稼先的价值观与精神•邓稼先的遗产与纪念目•相关文献与资料推荐录01邓稼先的生平邓稼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大学校长。

出身背景童年教育学术启蒙邓稼先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展现出聪慧和勤奋的特质。

在青少年时期,邓稼先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自学相关课程。

03早年经历0201邓稼先在原子物理、理论物理、核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学术成就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领军人物,邓稼先为中国的“两弹”研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核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合作科研生涯由于长时间忘我工作,邓稼先患上了癌症,但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

病逝与追悼病魔缠身邓稼先因病逝世,享年仅62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缅怀。

英年早逝邓稼先被追认为“两弹元勋”,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他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荣誉与纪念02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原子弹研发突破关键技术邓稼先成功突破了原子弹的关键技术难关,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领导研制团队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研制团队的领导,组织并指导了整个研制过程。

实验验证邓稼先参与了多次原子弹实验,确保了原子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1030203实验验证邓稼先也参与了多次氢弹实验,确保了氢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氢弹研发01突破关键技术邓稼先在氢弹研发中也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难关,为我国氢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02理论创新邓稼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为氢弹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他科研成就学科建设邓稼先还致力于学科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服务邓稼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我国的科技普及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核武器研究除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邓稼先还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人物简介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作者简介及相关资料

邓稼先作者简介及相关资料

邓稼先作者简介及相关资料一、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5―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式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二、相关阅读邓稼先:“两弹元勋”(人民共和国为你骄傲)“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补充资料: 补充资料:
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出现降落伞事故, 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 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 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 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 妻子知道他“ 了摔裂的原子弹, 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 时强拉他去检查, 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 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放射物。 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放射物。 随后, 试验基地。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 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 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 的人下命令: 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向周围 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64年10月16 日中国爆炸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 6 月17日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氢 弹。
张爱萍悼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功勋泽人间。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 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 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 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 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 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 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 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 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 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 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 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 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 年的单身汉生活, 15次在现场领导核 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 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 年 月 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 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 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 于方案” 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 于方案 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 法国用8年 美国用7年 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 年的时间相比, 法国用 年、美国用 年、苏联用 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 快的速度。 快的速度。

人物资料

人物资料

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1]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4]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闻一多闻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他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遇难身亡。

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1934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

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核武器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两弹一星”功臣之一。

邓稼先课文主要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预习资料总结如下:第一篇:《将爱进行到底》此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小时候的理想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他从小就非常喜爱科学,并表现出对父亲因患肺结核去世的事情感到痛苦。

通过他和母亲的一番交谈,他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想,并下定决心要将爱进行到底。

第二篇:《星球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经历。

在小学时,他因好奇“什么是电”而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期间,他将电珠分成了许多小零件,进行了分拆和组装,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第三篇:《计算巧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大学期间学习数学的经历。

他在数学课上表现出色,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钻研数学问题,寻找发展数学的途径。

他最后在两年的努力后,创办了《大科学家》杂志,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数学知识的平台。

第四篇:《乘风破浪》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参军和投身科学事业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参军,并投入到抗日战斗中去。

战争结束后,他积极投身国家的科学事业,在困难的环境下,克服了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坚持不懈地钻研科学问题。

第五篇:《一步一个脚印》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在科研道路上的努力和贡献。

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不断攻克了核武器研制的难关,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通过投身火箭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我国的第一颗卫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价值。

邓稼先是一个勇于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人,他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1《邓稼先》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1《邓稼先》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邓稼(jià)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的研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主题《邓稼先》是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也可以看作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课文由六个小标题组织内容,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出邓稼先的伟大贡献与可贵品质,然后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深化读者对历史背景的认识,由此也更能体味邓稼先的可贵与伟大。

最后,作者中肯而深情地评价了自己这位好友——他是中国人民“永恒的骄傲”。

我们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也应体会其中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强盛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写作技巧蒙太奇手法:蒙太奇(Montage)本是电影艺术的术语,是“剪接”的意思。

在文学艺术中,也可以通过不同“镜头”的拼接,创造出各个片段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

邓稼先

邓稼先

• • • •

最后一枚奖章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 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 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 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42-43]
纪念
• 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 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 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 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 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 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 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 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 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 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 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 播科技优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 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 、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 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 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 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dèng
邓稼先
jià
xiān
背景资料
•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 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 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 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 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曾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 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查找邓稼先相关资料并制作A4小报

查找邓稼先相关资料并制作A4小报

查找邓稼先相关资料并制作A4小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说起这个试验时目光炯炯,慷慨激昂。

为了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利器,邓稼先隐姓埋名整整28年。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生在“学霸”世家的他17岁便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考入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26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

1948年夏,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的目标进入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

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进步留学生团体——“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决定尽快回国。

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在1950年国庆前夕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之后,邓稼先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得知自己将去执行秘密任务后,这样对妻子许鹿希说。

然而,他这一走便是28年。

在远离城市的荒漠戈壁隐姓埋名28年间,邓稼先亲身经历核试验32次,亲自指挥15次。

在一次空投核弹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核装置未被引爆,直接摔向地面。

邓稼先并未多言,他不顾同事们的极力劝阻,只身奔向现场,弯下腰低着头认真查找,力求尽快确定核弹落点。

在找到核弹后,为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原因,邓稼先不顾生命安危和辐射侵蚀,双手捧起含有剧毒的放射物的碎弹片仔细观察分析。

正是由于这一举动,猛烈的放射物侵入他的身体。

随后,邓稼先还坚持自己装设置,并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命令助手们:“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被诊断为直肠癌。

1986年7月29日,他临终前的遗言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隐姓埋名几十载,许身国威壮河山。

介绍邓稼先300字左右

介绍邓稼先300字左右

介绍邓稼先300字左右
——介绍邓稼先
邓稼先,航空工程师、火箭工程师,中国著名的航天专家,被誉为“航天尼克松”。

1941年出生于湖北的宜昌,1959年考入上海船舶工业学院,1966年被派往苏联参加火箭技术培训,197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1981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院士,1976年至2014年,邓稼先连续37年为中国航天科研界做出了贡献。

邓稼先在苏联期间,研制出国内第一枚宙斯盾火箭,还参与了苏联“电子4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开发,从此开启中国从事火箭芯片开发的历史。

担任过中国空间节能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司令,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领导的航天科技开发成功将国内的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邓稼先曾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浙江省“双聘”特聘专家,中国航天长征奖章,北京大学优秀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作为十九大代表,他致力于引导人们走向建设社会主义航天科技强国之路。

邓稼先彻底改变我们对航天事业的认识,是中国航天事业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航天科学家、工程师。

他的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献上了多年的努力,并且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他的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核武器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

1948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

1958年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研究员、理论部主任、副所长、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在纪念邓稼先辞世十五周年之际发表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撰写的回忆文案与广大读者一起怀念人民的功臣。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微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

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

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