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外阅读答案《邓稼先》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1.作者饱含真情,于字里行间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这样的句段很多,如:“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2.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了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让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结尾处引用自己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完整版)《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完整版)《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①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②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④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①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果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②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热点考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杨利伟看到了浩瀚宇宙中关丽的地球,与此同时,许许多多中国人都在问:看到万里长城了吗?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

这个唯一。

已经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骄傲和自豪。

但是,杨利伟却非常明确而肯定地答复:“没有看到。

”③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因为,据说外国宇航员都看到了,为什么咱们中国宇航员却看不到呢?④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于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附答案邓稼先于1924年诞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取得博士学位后当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率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钻研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之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钻研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胜利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诱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首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整解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之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写了他的一辈子。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功臣”,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功臣”,请你罗列几条之所以如斯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当即回国”一句中“当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么的思想品质?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辈子的语句是: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钻研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胜利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诱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完成19—21题。

(共9分)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

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

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

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

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

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

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

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

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

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

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土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顆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永恒的骄傲邓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阅读答案(优秀3篇)

《邓稼先》阅读答案(优秀3篇)

《邓稼先》阅读答案(优秀3篇)《邓稼先》阅读答案篇一【教学创意】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等内容,然后用“我发现……用得好(精美、贴切、美妙等),它好在(精美、美妙在于,写出了)……”的句式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

对学生进行发现阅读训练,既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为辅,双边活动热烈。

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它要求教师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力争达到少而精。

“发现阅读”教学方式一般适用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文质优美、情感丰富的一类课文的教学。

【平台展示】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邓稼先》的主要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

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1 邓稼先》_1127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1 邓稼先》_1127

情怀,高度评价了他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推荐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
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
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
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 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
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邓稼先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邓稼先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谦 虚朴实的气质,事必躬亲、甘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以及 忠诚纯正的品质等。
串珠问题: 1.一读:课文从哪些角度来写邓稼先的? 课文是从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同奥本海 默的对比,以及工作环境和甘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引 用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话来写邓稼先的。
邓稼先做出了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邓稼先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懂得文章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及作用。(重点) 2.了解邓稼先是建设新中国强国之路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学习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难点)
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____”标出。
锋芒毕露 ﹒(lòu lù) 颤抖 ﹒ (chàn zhàn)
罗布泊 ﹒(bó pō) 彷徨 ﹒ (páng fáng)
2.根据拼音写词语。
yuán xūn qīng qì jū gōng jìn cuì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

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01《邓稼先》类文阅读试题两篇(含答案)

01《邓稼先》类文阅读试题两篇(含答案)

——七年级下——01《邓稼先》类文阅读试题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共16分)莫言的清醒陈鲁民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

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

“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

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

”“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

” 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

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

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

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

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最新整理《邓稼先》习题及答案只是分享

最新整理《邓稼先》习题及答案只是分享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邓稼先》课后习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设题意图: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阅读答案(一)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完成9-13题。

(16分)“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

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

我做的,我知道。

”他一个入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

他很快找到 7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是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怀着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

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

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他在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在杭州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的一张相片。

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退了。

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

作为知识分子,普通入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民族大局湮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被磨灭的气质吧 !1. 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1.【示例】“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很令人感动,“立即”一词写出了邓稼先强烈的爱国情怀;“我不能走”一句也特别感人,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这些内容从细节上体现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示例】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了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特殊时期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选择。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邓稼先(1904年-1986年)是中国著名的光学与物理学家。

他是研究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挑战困难、追求真理的杰出科学家。

邓稼先生于1926年赴美留学,是早期的留学生之一。

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32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邓稼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Bragg的X射线晶体衍射理论。

他被这一理论深深吸引,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

回国后,邓稼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室,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他针对国内条件的限制,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了一台自制的X 射线衍射仪器,从而实现了中国对于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的第一次实验。

在20世纪40年代,邓稼先开始研究电磁显微镜。

由于当时中国的电磁显微镜技术并不发达,邓稼先决定自主研发并设计电磁显微镜。

经过多年的努力,邓稼先成功地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电磁显微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磁显微镜实验室。

邓稼先在科研事业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他利用电磁显微镜研究了人类红血球、病毒、细菌等微观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此外,邓稼先还对光纤、超声波等领域进行了研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世界科学界所关注。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技术等领域。

邓稼先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先生一生坚持科学研究,为中国的光学与物理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科研精神令人钦佩,他的成果让人赞叹。

邓稼先将其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学事业中,他的卓越贡献将长久地影响并激励着后人。

邓稼先(节选)阅读答案

邓稼先(节选)阅读答案

邓稼先(节选)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邓稼先(节选)阅读答案邓稼先(节选)“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邓稼先》习题及答案

《邓稼先》习题及答案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邓稼先_阅读理解及答案

邓稼先_阅读理解及答案

邓稼先_阅读理解及答案11邓稼先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她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她的性格品质与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她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就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1:您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就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她就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就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就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就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她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最后病逝。

读第三段思考:1、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为了说明她对她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与富有说服力。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她们都就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就是本国的功臣。

但性格与为人截然不同。

奥笨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

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表现邓稼先的性格品质与奉献精神。

3、文中写邓稼先处理的两个矛盾事件,有何作用?作用在于凸现她的人格魅力,由于“人们知道她没有私心,因此绝对相信她”。

这两个事例“就是真正的奇迹”,就是邓稼先人格魅力创造出来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课外阅读答案《邓稼先》阅读答

《邓稼先》训练题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
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
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
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
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
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
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
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

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