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穗变黑、变腐,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原因
1. 病原菌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玉米赤霉菌和玉米赤霉
毒素菌,它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导致玉米
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
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
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和繁殖,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 喷洒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一些有效的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
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和玉米品种
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及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及防治

发病株率平均在 4.47% 。到 2009 年,全 v 市发病面积 6.7 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 30.5%,发病株率平均在6%。2012年全市 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发病面积7.6万亩,占 种植面积的38%,今年春季在我中心提出 选种抗病品种更换高感品种农大84及一系 列措施后,发病株率降到1%。
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混有病残体的 堆肥也是初浸染源之一。玉米抽雄前后 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 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 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 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 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 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发病条件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直接 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病菌侵染最适时期 是从种子破口露出白尖到幼芽生长至1~1.5厘 米时,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由 此,幼芽出土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 出苗快慢、土壤中病菌含量等,与玉米丝黑穗 病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

此病发生适温为 20℃~25℃,适宜含 水量为 18% ~ 20% ,土壤冷凉、干燥有 利于病菌侵染。促进幼芽快速出苗、减 少病菌侵染机率,可降低发病率。播种 时覆土过厚、保墒不好的地块,发病率 显著高于覆土浅和保墒好的地块。玉米 不同品种以及杂交种和自交系间的抗病 性差异明显。
( 3 )施用无菌肥料、不用带菌的玉米 秸秆作饲料,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料。 ( 4 )及时拔除病株减少菌源。在玉米 生长期,无论是苗期、中期、还是抽穗 后,都要勤检查,及时发现病株及时拔 除,力争在菌源未扩散前拔除病株,带 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玉米收获后对病株 残组织要及时处理,压低菌源。
(5)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言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探讨,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

一、病害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下,真菌病原体更容易在玉米花部定殖和繁殖,导致丝黑化。

2.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黑穗镰刀菌(Gibberella zeae),它以侵染玉米丝部为主要特征。

丝黑穗镰刀菌通过玉米花柱部进入玉米胚胎,破坏具有养分的丝,导致玉米丝变黑。

3.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容易感染。

4.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会为丝黑穗镰刀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5.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丝黑穗镰刀菌的生长繁殖。

二、防治措施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病害防范•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适当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氮素过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过量的氮素会导致玉米组织松软,易受病原菌侵染。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玉米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玉米田进行航测,及时获取病害的分布情况,提前预警。

4. 环境调控•架设防雨棚: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架设防雨棚可以减少病菌传播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植间作物: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如与大豆、甘蓝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在不断蔓延,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中的严重病害,给农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所以,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成因的研究,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标签:玉米种植;丝黑穗病;成因;防治措施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有蔓延的趋势,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需要我们对其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特征玉米丝黑穗病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

幼苗期多数病株不表现异常,中后期在雄穗上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增生成小叶状。

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内部全变成黑粉,外有白膜包被,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有的仅穗上部受害,基部籽粒变成畸形丛生的小叶状物,内含少量黑粉。

此病穗前期黑粉包在苞叶内不易见到。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雌、雄穗,使病株全无收成。

二、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

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

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

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源。

种子表面带菌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它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种一些晚熟高感品种使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积量越来越高,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

1、土壤菌量累积量增高。

资料显示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长5~10倍。

东北春玉米区大多数土地玉米连作在3~5年以上。

土壤中积累了引起丝黑穗病大发生的充足菌量。

2、气候条件变化异常。

土壤温度是决定出苗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

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一叶期,也就是种子萌发到出苗期。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期间,会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需要了解其病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一、病因
玉米丝黑穗病由拟禾谷类真菌引起,主要是橙斑镰孢、压墨镰孢和小穗腐病镰孢等,这些真菌会侵入玉米的柔性化角质层,利用其养分进行繁殖,最终导致玉米种子出现黑斑和腐烂现象。

病原真菌主要通过病原体存在于种子中或者在土壤中等途径进行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时,会快速繁殖并感染玉米。

二、发生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在6月到8月的高温多雨季节发生。

高温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病害防治工作。

另外,病害易在玉米种子贮存、播种时传播,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防治措施
1. 预防传播
在选择种子时,需要挑选健康、无病菌的种子进行种植,这是减少病害传播的重要措施。

在收获后,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保证下一季种植的健康。

同时,种植时需注意使种子播入深度适当,不能过浅;播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消毒,用药物处理种子。

2. 防治病害
预防病害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定期对玉米田地进行喷洒杀菌剂,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和传播;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或病叶,减少病害菌的存储和传播。

3. 增加玉米的抗病性
通过增加玉米的抗病性,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在种植前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并加强肥料施用,以提高玉米的免疫力。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发生原因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玉米丝黑穗病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发生机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这篇文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玉米丝黑穗病的特点,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遏制其发展。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1. 天气条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发生与大气温度和湿度相关。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从而促使病害的爆发。

2. 环境因素:农田土壤的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也会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酸性土壤、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特点1. 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苗期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小的黑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且会因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甚至死亡。

2. 成熟期症状:在玉米成熟期,受感染的玉米穗会出现黑色、干枯和扭曲的症状,丝也会变成黑色。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外观,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

三、有效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抗病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强玉米的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害监测与防治:定期巡视玉米田,查找患病植株,及时追踪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应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5. 农药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遵循使用说明,并在使用后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农产品安全期控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禾本科植物病原真菌玉米丝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春季和夏
季发病,常见于南方地区。

本文将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1. 气候因素:高温潮湿的气象条件是玉米丝黑穗病的重要条件,湿度超过85%、温度在25℃以上时,病害发生最为严重。

2. 土壤因素:土壤条件也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土壤盐度、酸碱度和
肥力水平等都与病害的发生有关。

3. 玉米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耐病能力是不同的,应该选择耐病
品种进行种植。

4. 病原菌:玉米丝孢菌具有强烈的侵染力和繁殖能力,病菌可以在玉米茎、叶、穗、根等各个部位上繁殖并导致病害发生。

1. 增强玉米植株抗病能力:通过合理施肥、补充微量元素、合理间断灌水等措施,
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 选择适宜地区种植:为了防止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应该选择气候、土壤条件适宜
的地区进行种植,避免种植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3. 清除田间杂草:田间杂草不仅会竞争养分,还是玉米丝孢菌等病原菌的滋生基地,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4. 合理使用农药:在病害高发季节,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注意使
用方法与剂量,不宜滥用农药。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只有从生态、土壤、植株、病菌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作者:齐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5期摘要: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

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症状防治1.发病症状1.1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

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

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还是带弯的。

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1.2成株期症状1.2.1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穗花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是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生理型。

玉米上的菌系不能侵染高粱,高粱丝黑穗病菌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极低。

玉米丝黑穗病菌主要为害玉米的雄穗(天花)和雌穗(果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没有产量。

为害轻的雄穗呈淡褐色,分枝少,无花粉,重则全部或部分被破坏,外面包有白膜,形状粗大,白膜破裂后,露出结团的黑粉,不易飞散。

小花全部变成黑粉,少数尚残存颖壳,有的颖壳增生成小叶状长4-5厘米。

病果穗较短,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分变成黑粉,初期外有灰白膜,后期白膜,后期白膜破裂,露出结块的黑粉,干燥时黑粉散落,仅留丝状残存物。

1.2.2黑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

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

论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论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论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人类的主食之一,而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黑穗病的发生会导致玉米受害部位出现黄色斑点和暗褐色的病斑,直至干枯,进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水平。

本文将探讨黑穗病的发生机理、危害以及防治方法,旨在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黑穗病的发生机理黑穗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黑穗病菌在植株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之后,在春季或夏季出现初次感染,在玉米花序的基部长出黑色的霉病菌丝体,进一步形成黑色霉斑,最终会使花序变黑而萎缩死亡。

黑穗病菌在处理和存储期间也会在种子上生长并形成枯萎菌体,使种子在收穫后久保存时容易发生霉变和腐烂。

黑穗病病原菌在寄主上的侵染,主要是通过微小伤口入侵(如春季霜冻后、高温干旱和玉米病虫害损伤等引起的棵芽伤口)和气孔侵入(如孕穗期气温骤降和湿度增大时,玉米气孔开放明显,病菌可侵入导致病害发生)。

另外,黑穗病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

土壤中病原体密度、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玉米品种等都是影响黑穗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黑穗病对玉米的危害黑穗病危害玉米的主要表现为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中的病原体数量越多,感染的范围就越广,进而病害发展的速度也会加快,导致玉米叶片枯萎、茎杆变薄、粒芯变形及重量下降等。

此外,由于黑穗病会影响到种子的生长,种子的质量也会降低。

这不仅会影响到玉米的市场价值,还会影响到种植者的经济收益。

三、黑穗病的防治方法1. 环境治理法为了预防黑穗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维护玉米周围的环境,确保生态环境的优良。

比如常规施肥、浇水、正确排水等措施,保证土壤环境的湿度、通气性和温度合适,以降低黑穗病的发生率。

此外,定期检查保管、清理收获残留物,避免一些有害胞外菌体的产生,同时还要注意维护或改良土壤结构,为干旱季节提供适当的灌溉水源。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黑粉是该菌的冬孢子。

近来年黑龙江省发生较重,发生地块的发病率在10~20%,个别地块发生率高达50~8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1、症状表现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丝黑穗病病菌主要为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形成菌瘿。

一旦发病全株没有产量。

1.1为害雄穗:雄穗呈淡褐色,分枝少,无花粉,重则全部或部分被破坏,外面包有白膜,形状粗大,白膜破裂后,露出结团的黑粉,不易飞散。

小花全部变成黑粉。

1.2为害雌穗:病果穗较短,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向一侧开裂,内部除穗轴外,全部变成黑粉,初期外有灰白膜,后期白膜破裂,露出结块的黑粉,干燥时黑粉散落,仅留丝状残存物。

1.3为害幼株:早期病株多表现有全身症状,植株发育不良,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色暗绿,生有黄白色条斑,茎弯曲,基部稍粗,分蘖增多,重则早死,多数病株表现为黄条型、矮缩丛生型、顶叶扭曲型等。

2、发病原因2.1土壤和粪肥:玉米丝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

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浸染源。

种子表面带菌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它是远距离传播的浸染源。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东北玉米区大多数土地玉米连作在3~5年以上。

土壤中积累了引起丝黑穗病大发生的充足菌量。

2.2温度和湿度:在土壤菌量较多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情况下,播种后土壤温度、湿度成为决定病菌侵入的主导因素。

在地温13~35℃范围内,病源菌都能侵染,16~25℃为侵染适温,22℃时侵染率最高。

土壤湿度以中度偏干有利于侵入。

春播时如遇低温干旱,玉米出苗时间长,细菌生长缓慢会给病原菌创造更多的侵染机会。

2.3品种抗性:玉米品种之间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是大不一样的,有的高抗,有的中抗,有的易感,因此,选择品种至关重要。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产生,尤以北方春播区,西南丘陵山区和西北灌溉区受害较重。

一样年份田间发病率3%~10%,重病田可达60%~70%。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如何防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该病表现在成株期一样是在玉米抽雄吐丝后表现出典型症状:发病植株一样比正常植株稍矮且细。

多数病株雌穗发病较多,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细,近似纺锤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全部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

早期苞叶一样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二、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粪肥,再次是种子。

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第一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

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三、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样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2、调剂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3、拔除病株和摘除病瘤。

发觉病株、病瘤,尽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菌源。

4、公道轮作。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有机肥要充分堆沤发酵。

5、药剂防治。

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或选用含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的种子。

以上就是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介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产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种植户们要引发重视,注意视察,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缺失。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3 加 强 田问 管 理 。 由于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属 于 典 型 . 土壤传 播 、系 统侵 染性 病 害 ,所 以,加 强农 业栽 培 231 搞 好 轮作 。按 各 地 块 去年 、前 年 发病 情 况 , .. 以及 当 地种 植 条件 ,合 理 安排 轮 作 期 和种 植 品种 , 病 重 地 块( 株 率 >2%) 种 植 高 抗病 性 品种 ,或 病 O 应 者 与谷 子 、 大 豆 、 薯类 等 作 物 实 行 3年 以上 的轮 作 ; 中等病情 的地块 停种 玉米 1 ,然后 换种 抗病 年
的 斋 茎
原 产 量高, 均可 面 人 耕地 积较少 原因, 等
造 成 不 能 合 理 地 进 行 轮 作 ,导 致 土 壤 中


的 原 逐年 增 尤 是 病品 病 菌 积累 多。 其 感
种连作时,土壤菌量就迅速增加。
, 1 品种 的抗 病 性 存 在 差 异 。在 同一 地 ^ - 3
是 很 理想 ,加 之 农 民对 玉 米 拌种 防病 意 识 较 差 ,
防 块 相同 栽 理 件下, 种的 及 的 培管 条 品 抗
、厶
病 性不 同,其 发病率 有显 著的差 异性 。 口 在 同一 播 种 条 件 下 , 高度 感 病 品 种 病 株

等 不 抗 丝 黑 穗 痫 。连 年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种 是造 成丝 黑穗病 大面 积发 生 的主要 原因 。 1 栽 培 地 理 条 件 差 异 。 同一 品种 及 同一 管 理 水 . 4 平 ,播种 在不 同 的地 块 ,其发病 程度 存在 差异 。
l 播种 过 早 。玉米 丝 黑穗 病属 系 统性 侵 染病 害 , , 5 病 菌| 要侵染 时 问为播 利- 至 3叶 期 ,此 时 的气候 三 后 条件 发生程度 密 切相 关 。土壤 偏千 和气 温偏 低极 利于 该痫 的发 生 。而 易 县的春 季气 候条 件 却经 常 足既 早 义寒 ,特 别 是 2 0 0 0年 以来 ,连 续 出现 持续 r 的 年 份 ,大 多农 民为 确 保 全 苗 而 提 早 播 种 时 f ,仃螳 农 民趁 备 季 壤 墒恃 好 时 ,于 4月 上旬 即 u J 卜 " 始 播 种 ,而 常 播 种 期 应 4川 F ~5月 上 句 『 K J 。: 米播利I 后地 温较 低 ,加 之频 繁 的 出现 倒春 寒 人气 ,导致 玉米 发 芽、 Ⅲ : 1时问过 长 ,仃 的地块 出 苗 时 问 长达 2 5d以上 。 f 于气 温 太 低 ,造 成 幼 苗 } 】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由茵蝇(Delia platura)引起的农作物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病菌入侵玉米穗后,会在玉米丝上产生许多排泄物,使得玉米丝变黑,且玉米籽粒也会变得发黄、变软、变小。

受害的玉米穗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的品质。

病症: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玉米丝的颜色变黑,且伴随着玉米籽粒变黄、软、小的现象。

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玉米穗会受到病害的影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发生: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通过茵蝇传播。

茵蝇在玉米丝上产卵后,幼虫孵化后会啃食玉米丝,从而引起病害。

此外,茵蝇还会把多种病菌传播给植物,进一步加剧病害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下,这种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茵蝇的生长繁殖,因此病害往往得以大规模传播。

防治: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病后清理:在玉米收获后要把田间遗留的秸秆和病害玉米穗清理干净,避免病原体滋生繁殖,从而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种植抗病品种:应该选择一些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灭茵蝇措施:可以采用灭茵蝇的方法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比如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灭虫,或者喷撒菊酯类杀虫剂,以确保田间的虫害不得以繁殖越来越多,从而控制虫害传播病菌。

4. 环境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因素,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开展田间环境卫生管理,如留出通风、采光好的地段种植玉米,减少暴雨冲刷、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加强田间排水和通风管理,以确保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分析

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分析

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分析作者:杨春武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9期杨春武玉米黑丝穗能够直接影响玉米雄、雌穗的生长发育,该病发病时期较长、致病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加以预防,通过农业防治或其他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该病发病率及危害,以确保农作物质量及产量。

一、玉米丝黑穗病概况及危害玉米黑丝穗病在辽宁山区发病率较高,在2004年至2006年间,其发生面积约4000hm2以上,平均发病株率为16%左右,最终导致玉米总产量减产24%,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苗期可表现为植株矮化等症状,而在玉米成株期时则以危害雄、雌穗为主。

危害雄穗时则表现为花序局部变形,严重时则由黑色菌粉取代雄花序,直至将花序全部吞噬降低玉米产量。

危害雌穗时则表现为刺状膨大囊状物,严重时的症状与雄穗相同。

该病发生会导致玉米产量、质量急速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玉米黑穗病为土传病害致病因素较多,而气候、土壤等因素缺乏稳定性人为无法控,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防范,减少该病发生。

此病能够在次年侵染其他健康苗株,为此与其他病害相比危害更大。

二、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规律玉米黑穗病又称乌米,属于半知菌亚门,不仅能侵害玉米,还能侵害高粱、苏丹草等农作物,危害较大。

此病为土传病害,遗留在土壤的病株残体和携带病菌的幼种,能在次年侵蚀健康幼种,成为主要侵染源头。

玉米黑穗病原病菌会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并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若环境与温度适宜,还会存活七年以上。

玉米黑穗病会在玉米生长到七叶期时进行侵蚀,其侵染主要部位在玉米胚芽,而后逐渐蔓延到根部,玉米生长到三叶期时此病侵蚀最严重。

玉米黑穗病原菌还能侵染雌穗与雄穗,待作物生长到成熟期时,则在花器组织上形成黑粉菌孢子堆,待寄主破裂后释放冬孢子扩增侵染范围,增加危害程度。

此病发生与气候、栽培措施、品种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根据研究表明,在低于16℃或高于33℃时发病率较低,而在27℃至31℃时,此病发病率较高且存活时间较长。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1. 玉米丝黑穗病的概念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丝核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原菌侵入玉米的穗部后,会在玉米丝上产生黑色霉层,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气候因素,如高温多湿的气候容易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爆发。

其次是土壤肥力,缺乏某些养分的土壤会增加植株感病的可能性。

另外,作物连作和不合理的密植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应对玉米丝黑穗病。

3. 有效防治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首先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施肥和灌溉,良好的通风透光等,以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其次是选用抗病品种,通过育种提高玉米的抗病性,降低发病风险。

另外,喷施合理的农药也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的病害监测和预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个人观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有必要不断推进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以保障玉米的丰产稳产。

也要引起广大农民对这一病害的高度重视,增强病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玉米丝黑穗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其发生的。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的深入探讨,相信你对这一病害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也期待你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

龙源期刊网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作者:王明泉来源:《农村百事通》2013年第13期一、危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在玉米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即表现多种异常,如病株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如笋状,叶片簇生,叶色暗绿。

抽雄后病果穗一般较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包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

包叶一般不易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

内部夹杂有丝状寄生维管束组织,这种丝状物只有在黑粉散落后才能显露出来,丝黑穗病名称即由此特征而来。

雄穗整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的较少,整穗受害的以主颖为基础膨大成黑粉包,外包白膜,以后白膜破裂,露出黑粉。

黑粉常黏结成块,不易分散。

多数病穗往往保持原来穗形,仅有个别病穗受害变成黑粉包。

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

颖片变大增多,呈多叶状。

雄花基部膨大,内有黑粉,由于病株果穗全部变成黑粉,毫无收成。

病株率即等于损失率。

在诊断玉米丝黑穗病时,要注意与黑粉病区别,丝黑穗病只危害果穗和雄穗,而黑粉病危害茎叶果穗和雄穗,病部增生的瘤状组织变成黑粉。

二、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有康农玉108、康农玉901、鄂玉25、东 315、惠民379、源育16、创玉38、鄂玉16等品种。

2.农业防治:由于病菌通过残株和肥料在土壤中越冬,因此要消灭病株,在玉米收获时把病株集中烧毁,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轮作换茬。

3.拔除病株,减少病源:抽雄前根据病株在5叶期后表现为节间缩短,株型变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簇生,叶色暗绿挺直等特征来识别病株,并及时把病株拔起送到田外,在玉米灌浆初期,发现病果穗不吐丝、有黑粉包的病株及时拔起送到田外,从而减轻第二年玉米田的菌源。

4.药剂拌种:感病品种推广中用种衣剂拌种,没有拌种的用160~200克萎锈福美双拌1公斤种子;也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0.2%或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病害的特点、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特点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害初期,玉米穗上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黑色的斑块。

严重的病情会导致玉米丝变黑、变干,丧失受精能力,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方法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的首要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2. 地力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注意观察玉米穗部是否出现黑斑,及时进行处理。

4. 清除病残体: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菌在残体上越冬,减少病害的传播。

将病残体集中堆放或深埋,避免病菌再次感染。

5. 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

过度湿润会增加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而干旱则会降低玉米的抗病能力。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菌、拮抗菌等对病原菌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预防措施1. 种植前消毒: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不连续种植玉米,避免病菌在土壤中长期滞留,减少病害的传播。

3. 防虫害:及时防治与玉米丝黑穗病相关的虫害,如玉米螟、玉米象等。

虫害的存在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缺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根据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发因素与症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规律;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玉米是孝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7万公顷左右,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市玉米生产中,玉米丝黑穗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其表现主要在果穗与开花上,如果遇上这种病害将会导致颗粒无收。

由此可见该病害的损失率有多严重,尤其是北方春播玉米区与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更加突出。

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或者“乌米”,它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是一种在苗期就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以后,病症的典型性就是雄性花器的变形,此时颖片的增生呈现叶状,很难形成雄蕊,使玉米的生长很难正常进行。

一般说来雄花的基部比较大,内不含有黑粉,此时黑粉在其生长期间不会飞散,然后在后期时却容易飘落,落下后顶部就会露出像丝一样的维管束。

如果雌穗受到病害,其果穗就会变短且基部会变得粗大,除了裹在外面的苞叶之外整棵果穗呈现出凌乱的丝状物,这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问题。

偶尔也会出现雄穗与雌
穗都受到病害的情况,那后果就更加严重。

在育苗期间常见的病例有叶绿素偏暗,叶子不够宽大,每节茎部的间距缩短或者植株直接矮化,随着时间越长,叶龄的增加,其所属的特性就会更加明显。

2 影响玉米丝黑穗病病发的原因
在玉米种子培育过程中,将病菌厚垣孢子植入土中,渗入粪肥或者被种子使其携带过冬,等到第2年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会萌发且通过其芽鞘落入寄住在幼苗上,随之就是菌丝会入侵植株的生长点,时间越长,菌丝就会延伸至果穗与天花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孢子堆,等到成熟后长出孢子,这就完成了一年一次的侵染循环,也没有再侵染的产生。

当土壤的温度相对偏低且气候干燥的时候,玉米的出苗时间就会减慢,这会导致病菌更加容易侵染,致使其发病率偏高,此时也容易受到丝黑穗病的侵害,尤其是在阴凉天冻的地段,丝黑穗病更加突出。

丝黑穗病在土壤中可存在长达3年的时间,3年后才会慢慢减弱,倒茬3年能有效防治此病害。

3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3.1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注意品种间的抗病毒性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同的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排斥性与对抗性都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时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这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2实行轮作、深耕
玉米连种多年易使土壤中病菌量增多,发病重。

所以想要减少受病害的有效措施就是避免每年都在同一块土地种植,根据其长远利益来看,需要及时有效调整种植计划,争取合理轮作,做到合理布局。

从实际出发,每块土地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土壤中的病害,如果轮作的时间在一年或者两年内,那其受病害的概率也会明显减少,如果对土壤进行翻深,将病菌孢子翻压到播种层下面,这样就可以减少病菌的发生,减轻其发病率,应用抗病品种也是轮作防病的一种形式。

3.3病苗与病株的处理
一般说来,玉米丝黑穗病的最原始表现是在幼苗有3至4片叶芽时期开始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会越长越大,其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确诊病害的发病原因也就越清晰。

抽雄前其早期的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如有顶叶扭卷型、笋状型、黄条型、叶片异常型、矮缩丛生型等,这几种类型当中以顶叶扭卷型表现最迟,其他几种类型在生长前期就会表现出来,因此在幼苗生长期间可结合间苗、定苗以及中耕除草等来剔除这些可疑的病苗。

拔节至抽穗期,在病菌粉末飘落之前尽快把这些病株拔除,在玉米抽雄后跟进此项工作,这样就能彻底把残留的病株一扫而尽。

对于这些拔除的病株,最好选择深埋或者烧毁,不能随意丢弃在田间,不然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4实时栽培与田园的清洁
在玉米培育与生长期间,一是要采取有效科学的农业培育方法来增强玉米的抗病毒能力,例如在合适的时期播种,育苗移栽的时候要选对时间,抢墒播种等来提高播种的质量,切记不能用带病毒的植株来喂养动物,防止动物产生的粪肥把病菌带入田间;在清洁田园的时候,要及时处理掉拔除的病株。

而当秋季来临时,土地一定要深翻,把病菌体压在播种层下面,就可以减少病菌的来源。

最好采用大面积轮作,例如可以把玉米与大豆、谷子、甘薯等作物套种,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使用不带病菌的农家肥,减少土壤的病菌。

4 田间的有效管理
4.1播种要及时,促进出苗早,出苗壮
播种玉米在栽培管理上要贯彻有利于寄主幼苗的生长,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气候制定有利的播种期,避免早播、滥播现象。

适当控制播种深度,浅播有利于防病,但也要根据墒情灵活掌握。

4.2幼苗的扒土与晒根
幼苗扒土与晒根的有效方法是在幼苗出土后的适当时期,用锄器将周围的土松开,让地下基曝晒在阳光下,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土复原,这样可达到增产抗病的双重效果。

4.3药剂的使用
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浸染来源于带菌的土壤,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三唑类药剂或25%的粉锈宁和羟锈宁,按0.3%剂量拌
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

晾干后立即播种,否则易发生药害,但药剂拌种防病效果受土壤墒情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参考文献
[1]葛国栋.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0(07).
[2]李丽琴.玉米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10(08).
[3]张秀花.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01).
作者简介:霍军营(1970-),女,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人,山西省孝义市农业委员会农广校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