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陈力丹

合集下载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

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

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

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

它们是:(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一、概念题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

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制性规范。

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

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

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学1、填空题()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期望和要求。

正确答案:舆论引导2、填空题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的(),指导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正确答案:信息(江南博哥)功能3、单选不是按照传播科技手段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的是().A.口头传播阶段B.体态传播阶段C.印刷传播阶段D.电子传播阶段正确答案:B4、填空题舆论引导方式需要做出调整,由过去的灌输式、指导式、居高临下的方式转变为()、谈心式、平等交流式。

正确答案:服务式5、单选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A.发展需要B.生存需要C.社会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6、单选专制国家中舆论与权力的关系是()。

A.同时增强或减弱B.没有比例关系C.此长彼消,此强彼弱D.毫无关系正确答案:C7、填空题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正确答案:公共性8、判断题广告宣传所制造的消费者舆论必然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错9、填空题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是固有的,是一定()的反映。

正确答案:社会存在10、判断题在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中,权力机构与大众媒介对舆论形成的促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稍有偏差,后果严重。

正确答案:错11、单选下列是按舆论传播是否以媒介为载体为标准划分的是().A.媒介形态B.潜舆论C.显舆论D.行为舆论正确答案:A12、填空题日常生活道德舆论的特征有群体性、具有约束力、具有().正确答案:渗透性13、单选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意见,总是来源于()。

A.我们自身的发展B.我们生活中的矛盾C.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D.我们的追求正确答案:C14、填空题舆论测量方法包括直观的舆论考察和科学的()两类.正确答案:民意测验15、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舆论的媒介形态在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引导及舆论监督的具体运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答案:(1)舆论媒介形态的歪曲媒介舆论的主要功用是代表民意,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新闻理论十讲核心知识点梳理写在前面的话:各位童鞋,无论你选择报考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硕还是专硕,《新闻理论十讲》都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哈,自从该书2008年出版以来,每年选自《新闻理论十讲》的考题都会有一两道,且所占分值不少,故而此书需要精心研读,看薄看透并且对结构框架烂熟于心是每一位考生的不二选择哈。

下面是对于本书的笔记梳理,建议童鞋们在看过书后再用这份笔记加以复习。

在复习后期,应该做到看到每一个标题,就能立刻反映出此标题下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与宣传(2012年专硕论述题第一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而宣传是为了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四、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舆论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个群众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这是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三、新闻的特性第一、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

第二、强烈的时效要求。

2021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昌大学考研——新闻与传播个人考研感悟考研终于结束了,这一年半以来有痛苦失落也有彷徨和不安,但好在还是熬过来了,我终于也有时间好好的安静下来把我这一年半的考验心路历程写下来就当作一个纪念,也给之后想要考验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小小的参考。

首先先感谢一下high研App和论坛里的伙伴们,当初刚刚决定考研的时候完全是迷茫的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幸好在high研App上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各种学习资料,最终终于考上了。

(论坛还给了非常优厚的稿费,两全其美。

嘿嘿),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当初一样,迷茫了就来这里看看,或许我的些许经验真的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呢。

下面,言归正传。

简单说一下我的考研准备。

九月底结束的实习顺便买了教材,然后国庆开始准备考研,没有报班,每天大概就是九点半起床,十点开始学习。

除去吃饭和休息时间,一天应该有九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

关于考研,其实没有大部分人想像中那么痛苦,考研讲究的是“剩者为王”,我身边的同学,只要认真准备到最后一刻并且顺利考完了四科的成绩出来都不差,大部分人考研失败了无非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复习方法不对(譬如整天停留在抄写公式和背政治,这些地方你能拿到的分数加起来不会超过十分,按照计划刷完题不可能记不住公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放弃的太早,我身边有同学就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拉闸,感觉学习枯燥学不进去,政治又背到想吐,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每天回忆自己学到了什么,明天就上考场的话有哪些地方还是没有信心,然后保持适度的学习时间,适度娱乐(比如我还是在追番,还是在打球,还是在玩手游)。

关于英语,我觉得我研究得应该算是很透彻了,我六级裸考刚过线,所以我觉得只要有六级裸考420左右的同学都有拿到85分以上的经验的。

英语总体来说我分成单词和题型来学习。

a.学习资料考研学习资料切记只有一个原则——少而全。

瞎买一大堆资料不仅学习吃力,而且压力也很大,但是买的资料少了会造成有短板,而且能力上也会有很大欠缺。

采访提纲新传考研

采访提纲新传考研
响吗?
谢谢大家,祝大家考研成功!!!
笔记示范:
中新网8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新北市汐止区林森街73 巷一处小区一楼和地下一楼今天清晨发生火警,警消抵达时先破门 救出张姓男屋主,意识清醒,但其余3女1男送医急救后,仍宣告不 治。
新北市消防局上午5时29分获报后,随即出动大批人车赶往现场灌救, 消防员抵达时,火势已从地下室往上延烧到1楼,现场窜出大量浓烟, 消防员一边拉起水线灌救,一边以电锯破坏窗户进入屋内抢救。
采访提纲
考研资料, 威 信:幺齐齐伞耳幺齐耳齐耳灵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用书
334
440
1.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2011-2020考研真题加真题讲解和答案
2.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笔记
就不必啦。 7.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相结合。 8.某些问题可以体现对老幼妇女及弱势群体的关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八、案例讲解
中新网8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新北市汐止区林森街73 巷一处小区一楼和地下一楼今天清晨发生火警,警消抵达时先破门 救出张姓男屋主,意识清醒,但其余3女1男送医急救后,仍宣告不 治。
四、采访提纲重点难点
1、与普通新闻实践中不同,要具有深度报道的意识。
2、格式一定要规范。
3、有逻辑、有亮点。
采访提纲格式
格式一定要注意,不然老师会认为你不专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采访主题 2.采访目的 3.采访方法 4.采访时间、地点 5.采访对象、问题(采访对象一+采访问题;采访对象二+采访问题......) 注意标清序号。考试时候标清楚序号,排列整齐,老师印象会很好。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

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
维普资讯
鞠鞠罐
嚣》( (》 二 二 0 } 》~ = = { ∞譬
2 0 0 17
如 何 应 对 新 闻传播学 的研究生考试
一 陈力丹 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 我感到很高兴 ,因为发现了一位
看 ,就 已注定 要 比同样 内容 的卷 感 到满意 的学生 ;而事 先经 常与 报 名参 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 、 子少几分印象分 。 博 士生 考试 的 同学 ,都 迫切 希望 我联 系 的同学 中 ,虽 然有 的总体 第 二 ,层 次清 晰。考试 是 在 考得 也不错 ,但 是相 比之下 略逊

着联 系与区别的。 第一 , “ 客观现 实”是基础 。
定要写 得清 楚 ,字 不要 挤到一
每 位导 师在招 生前 ,通 常会
起 ,没有 间隔 。拿起 刘宁 洁 的考 看好 几位报 自己名下 的学生 。但 真 实是 新 闻的生命 ,尽 管 由于立
卷 ,卷 面 很 干 净 , 还 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看 具 体 是 并 非 看 好 就 一 定 会 取 ,考 试 本 场 、价 值 观 , 国 家 利 益 与 原 因 会
了解考 试时 如何做 答考 题 ;而 问 有限 的时 间内 回答 问题 ,没有 可 一 筹 ,在 名额 有限 的情况 下 , 自 每一位 阅卷 的老 师 ,他 们也  ̄ i 能查找 资料 ,全凭 自己对知识 的 然要取更优秀的 。 .I I 告知 ,没有 标准 答案 ,阅卷 时凭 积 累。因而 ,在动 笔前 ,一定 要 借 的 是一 种对 学 生 答 卷 的感 觉 , 把 自己对 问题 已经 拥有 的知识 调 而 且这 种 感觉 ,在 多数 情 况 下 , 配好 ,胸有成竹才可能 回答有序 。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 ( 一) 题 :试 论社 会媒 介化 、数 字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

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

其实不然。

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

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是中传传播学应试答题。

其实答题方法的训练,个人认为应该放在第三轮,十二月份,在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都已经完成的时候。

那样脑袋里有了知识,肚里有粮,心里不慌,看着真题,做着模拟题,吃着火锅唱着歌,更有针对性。

当然,放到现在也有一个好处,很多同学现在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作为最重要的一轮复习,在进行之前由老师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在复习和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性。

因此,这次授课我主要会根据中传传播学的真题,讲述大家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应如何复习。

当然,如何答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讲义提纲:1,分析题目及评卷标准,结论:准备考试靠的是扎实的背诵2,分析如何准备背诵:资料选择,背诵方法,背诵注意事项3,分析如何准备问答题:论文,50题。

讲究的是逻辑关系,理论与事实间言之成理即可。

4,应试提示:4.1,做模拟题,背真题、细致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注意时间合理分配时间:2.5个小时讲述,0.5个小时答疑。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问答1,传播学真题及分析2011年传播学真题:一、名词解释1、麦克卢汉2、媒介事件3、叙事分析4、霸权(hegemony)5、休眠效应二、简答题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宣传分析2、简述受众的选择过程三、论述题1、结合历史和现实,简要评价“技术决定论”2、联系实际,谈谈公民新闻和网络舆论在我国社会的现状和趋势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实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2010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杜威2.符号3.发展传播学4.刺激——反应理论5.女性主义研究二、简答题1.为什么“受众即是商品”?如何开发受众价值?2.什么是传播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网络乌托邦的认识。

2.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

外国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赵永华 人大版本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赵永华 人大版本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演变。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外国新闻传播史这一主题,并结合陈力丹和赵永华的笔记,共享我们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们来回顾一下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

在古代,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手抄传播,消息传递的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纸等印刷品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信息传播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电报、通信方式、无线电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的障碍也逐渐消失。

在陈力丹和赵永华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中,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涵盖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如新闻机构、新闻内容、新闻传播技术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外国新闻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从个人角度对外国新闻传播史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我看来,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上新闻传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新闻传播环境,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提供了一次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探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能力,为信息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趣和深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转: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名称叫“新闻思想”,实际包括传播、新闻、宣传思想的研究)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传播学史论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概念7,《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范式8,《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闻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12,《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1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1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17,《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经验初试+复试详细考研经验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经验初试+复试详细考研经验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经验初试+复试详细考研经验1基本信息LZ是应届生,武汉一所二本的英语专业学生,初试390分(英语一82+政治72+专业一123+专业二113),复试总分80.54。

学硕和专硕的试卷不同,分数也不同,初试出成绩时看到好多高分差点没厥过去,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一个评分体系ORZ在考研之前曾准备出国,因为某些原因在15年中旬才考虑改为考研,正式全身心投入复习已经九月,十月还小小动摇过。

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我实在非常感谢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无论我做出什么选择,只要合情合理,他们绝没有横加干涉,也没有不停逼问进度,在我动摇时及时开导……虽然听起来有些老套,但还是想说:谢谢爸爸妈妈!此外,本科学校的老师在得知我选择考研后,充分理解我的情况,在考研冲刺阶段给了我很大自由。

其他一起考研的同学,虽专业不同,但和他们一起努力也是收获满满。

在武大就读研究生的本科学姐给出的建议和帮助特别实在,在考研过程中帮我节省了许多时间,少走了不少弯路。

现在写下这篇经验贴,希望对今后报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硕的同仁能有所帮助。

鉴于许多经验贴已经给出了参考书,这里主要谈谈我的复习方法,在方法里具体介绍使用的参考书。

如果对某些地方尚不清楚,欢迎留言询问。

2.择校作为武汉人,我有武大情结。

高考时曾报考过武大的播音主持专业,对武大早已心生崇敬。

之后虽就读另一所大学,但和高中的朋友们保持联系,其中不少在武大学习,通过他们我对武大的印象一直很好。

在大学期间,我逐渐发现自己对传播学的兴趣愈来愈浓,曾经混进本校新闻院蹭专业课,但教室位置有限,加上本专业的课程也十分繁重,因此专业知识称不上理解。

之后申请美国学校,重点也放在了语言考试和暑期实习攒经验上,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然而最后并没有申请。

所以选择武大纯粹是因为武大新闻传播学专业名列前茅,离家近,还是我的情怀。

问我别的学校好不好考,武大新传其他方向好不好考,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作者:陈力丹王辰瑶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

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

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入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

本文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1、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角色、责任与效能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一新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新闻学界在论述媒介角色、责任与效能的时新话语。

有的研究者对应关于和谐社会的特点,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

还有的研究者指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媒体应该凸现“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设性”较之过去的提法更具时代气息,而“以人为本”则意味着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交流平台,顺应价值观多元化的多中心社会[1]。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做了辩证解析: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

正视并揭示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行不悖。

不能将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理解为可以回避甚至掩盖社会的某些不和谐因素。

大众媒体掩盖社会矛盾或许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营造出表面和谐的景象,但只有正视矛盾才能长治久安,实现真正的和谐。

“和谐”归根到底是媒体、民众和政府三者互动的结果[2]。

新版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8)新闻传播史论(817)互联网信息实务参考书目为1.《中国新闻史》哈艳秋2.《外国新闻史》李磊3.《新闻理论》雷跃捷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5.《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7.《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8.《新媒体概论》宫承波9.《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10.《媒介批评》雷跃捷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2.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3.段鹏:《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5.宋凯:《社会化媒体:起源、发展与应用》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7.喻国明:《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9.[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10.[西]曼纽尔·喀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1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3.[美]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14.[以]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复习指导_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复习指导_

最近一直有朋友问我一些北大传播学的复习方法,在漫长的考研结束之后,再回忆这些东西有一种提不起劲的感觉。

但是想了下我这两年的考研经历,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干脆趁现在没事,将它写出来,一者可能会惠及一些未来走向这条路的人;二者算是为两年考研画上一个句号,作一个纪念;三者,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东西的话,它们可能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永不为人所知。

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应该不在乎再多这么一点垃圾,至于它究竟是冗余还是负熵,不太好说,因为经验这是个人性较强的东西,一个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于另一个人,别人的经验永远是咀嚼过的剩饭,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还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本人的这篇东西,权当投石问路罢了。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考研复习经验。

一.复习时间安排及阅读书目。

现在进入四月份了,新一波考研人的复习应该已经开始一个月了了,如果还没开始的话,现在要上手了。

关于书目解析,北大新传考研传奇人物,也是我07年上育明教育辅导班时的辅导老师,给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目,并且配有阅读指导,算是很经典的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在这里我再补充几句。

如果以现在为基点的话,时间安排建议如下(仅指专业课:4-6月,基础阶段。

复习目标:进入传播学领域,掌握基本理论。

复习指导:该阶段是同学们的入门阶段,不要太急,还是以英语为复习重点,专业课只是初步涉猎一下即可,一定要将下面几本书过一遍,对于郭书,要尽量多读几遍,最少两遍。

本阶段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传播理论,能自己表述出来,如涵化理论、知识沟、文化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拉斯韦尔等等。

阅读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务必以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统摄复习全过程。

郭书的价值,一会可以通过真题分析看出来。

李彬《传播学引论》,可看作对郭书的补充,对批判学派介绍远比郭书详细。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有必要了解一下外国新闻传播事业史,虽说北大历史上对这方面考的不多,但最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苗头。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20072014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20072014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史论卷一、名词解释1.UGC2.普利策3.大公报4.新闻公正二、简答题1.简述沉没的螺旋并举例说明2.请从传播学角度说明微博微信在传播方式上的区别3.中西方新闻事业特征区别三、论述题1.纸媒危机2.解放前民营报纸贡献和不足3.网络谣言的看法和如何治理新闻业务卷1.调查性报道失去地位新闻业和新闻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何变化还是启示2.从传媒经营者角度看线上交易买家和卖家的优势3.微博问政的看法4.总结材料写新闻主题100字左右,还有百度阿里巴巴什么兼并的看法5.新闻策划书还有拟两个新闻标题单独二胎的材料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史论卷一、名词解释1.论出版自由2.社会化媒体3.中国新闻社4.费加罗报二、简答题1.新闻客观性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2.关于传播本质的几种观点3.标志中国新闻学初步形成的的三部代表性著作4.英国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代表和区别三、论述题1.就干露露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大爆粗口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新媒体时代记者角色的转变3.政论报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以维新派为例4.评述20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新闻业务卷1.就刘翔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次摔倒一事,以央视媒体身份,确立采访对象和其中两个采访对象的采访提纲。

2.就《江南style》走红,从互联网文化看法或跨文化传播角度谈谈启示。

3.就“标题党”谈谈对网络编辑的看法。

4.信息制图受到关注,从传播学角度和新闻业务角度评论该现象。

5.就贵州毕节冻死的五个小孩,写一篇评论。

6.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明星微博和草根微博的传播模式和社会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史论卷一、名词解释1.全媒体2.议程设置3.华尔街日报4.时务文体二、简答题1.公正性内涵2.新闻责任理论的内容3.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4.黄远生的通讯写作特点三、论述题1.结合网络的典型事件说明微博的新特点(微博的特点)2.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理念(新闻工作者要有怎样的价值观)3.新闻传媒如何实现环境监测(结合实例解释,新闻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4.传播学的引入对新闻学发展的影响新闻业务卷1.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的材料,列采访提纲。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新闻教育急剧升温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大学新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积极探索大学新闻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现状问题对策近几年来,我国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多,但是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毕业,另一边却是业界人士感叹新闻传播人才匮乏。

文章分析了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现状,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的原因,提出了高校改变教学思路,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对策。

一、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现状据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3月,全国高校开设的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到661个,每年毕业生的规模近10万人。

最近几年间,社会媒体在不断扩军,特别是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这种发展速度无疑为新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

然而时至今日,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新闻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媒体的认可,高校过快发展的新闻传媒教育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质疑。

媒体需要的不再是“万金油式”的新闻传播毕业生,而是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较深厚的文学素养、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应聘者。

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和供给的低素质之间的矛盾等,不仅需要新闻系学生要及早设定人生目标,抓紧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素养,也给新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进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新闻从业人员。

二、新闻传播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要求。

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上。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质量观只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9.1 复习笔记一、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宣传的历史(1)宣传这个词用于“观点的移植”这个现代概念,起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

(2)18世纪以后,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这个概念得到普及,而且运用也很广泛。

(3)“宣传”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是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由日本转入中国的,留学日本的人把这个词从日本传回来,要在汉语中找一个词对应,就使用“宣传”这个概念。

2.宣传的定义(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2)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3)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34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而言,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二、宣传的几个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例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①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②从宣传策略上考虑,宣传重点应在于为被卷入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在宣传中,宣传者是施控者,要经常根据宣传对象的反应对宣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因而,宣传者需要智慧。

一流的宣传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宣传目标。

三、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1)加以恶名(又称“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反动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陈力丹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

这样说来,如河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

其实不然。

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 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

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

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

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每位导师在招生前,通常会看好几位报自己名下的学生。

但是并非看好就一定会取,考试本身是公正的一种体现。

初试的面试前,我不知道有刘宁洁这么一位考生。

面试的感觉,她的专业知识基础全面而扎实。

评阅笔试卷子时,发现她的回答相当好。

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发现了一位感到满意的学生;而事先经常与我联系的同学中,虽然有的总体考得也不错,但是相比之下略逊一筹,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要取更优秀的。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一)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传播学先驱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典论学》中就提出了“拟态环境”这个概念,说的就是媒介有环境再造功能,媒介通过对客观信息的选择、加工、建构了人们生活和认知的媒介环境,它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是有着区别的。

到了70 年代,麦克卢汉发出“媒介即讯息”以及“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断言,深刻阐述了媒介技术和媒介本身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本身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直到八九十年代,数字媒体、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使我国生活数字化形式提高,也出现了一种人类社会从未出现的形态“虚拟现实”。

这种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的“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是有着联系与区别的。

第一,“客观现实”是基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管由于立场、价值观,国家利益与原因会造成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倾向性,以及新闻事实与客观现实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客观、真实、公正、均衡一直都是媒体工作中秉承的准则。

特别是在多元信息流通的今天,刻意扭曲客观现实,故意造假是很容易被公众发现,失去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新闻生命。

第二,“虚拟现实”中留下了“客观现实”的影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意志、态度无一不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虽然人们可以利用媒介新技术在网络虚拟的平台建构一个虚拟的社区,或者用DV 和电影胶片拍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状态,但在这个“虚拟现实”中,人的行为、交往、语言、思维等等都是人在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虚拟现实不过是提供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无法表达和满足的“欲望”。

第三,“虚拟现实”会对“客观现实”产生影响。

玉如媒介环境再建构功能一样,“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 、媒介化、数字化的发展能使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表达和实现客观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理想,而这种理想和欲望正是客观现实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推动力。

如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平台能让人们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这种民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公体民主文明发展基础。

2 、“虚拟现实”冲击“客观现实”中的传统观念,引导新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

以网络为例,网络社区里的观点和文化比现实生活中要活泼易变得多,而那些网络流行用语已成为现实生活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使得客观现实中的文化多元多变起来。

3 、“虚拟现实”对人的影响。

大众传媒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学者曾提出的“容器人”、“电视人”概念,说的就是在电视屏幕前长大的一代与他的长辈在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而现在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在虚拟现实中长大的人也必然烙上这种媒介文化的烙印,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网络人”具备的特征:不论是好是不好,虚拟现实中社会化的人必然会对客观现实带来新的变化。

当然,“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客观现实”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而“虚拟现实”具有虚幻性、多变性等特征,媒介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媒介的使用者― 人,媒介技术不过是工具而已,而人才媒介技术的挛握和使用才是社会发展、媒介发展的关键。

在“传播史论”的考题中,这里选的是第二道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看来,刘宁洁回答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布局做了认真的考虑。

这里提到了“客观现实”、“虚拟现实”等概念,那么首先就需要对概念的来源、概念的发展做出说明,以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传播学知识积累。

接着,就要论证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她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又主要抓住“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的影响作为重点,因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很了解,进而在这个问题上又划分了三小点进行论证。

回答的结构合理、清晰,不拖泥带水。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二)题:简要论述视觉传播的特点及当前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答:视觉传播是以人的眼睛作为接收器,人的大脑作为感应器为基础的传播过程,小到一张照片,一个封面,一个版面,大到一部影片,一个展览会的会场布置,一座公共建筑物的形态,甚至社区规划,园林设计的形态,都必须经过人眼接收视觉信念、大脑进行思维体验再加上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

视觉传播和其他的传播活动一样,最小的传播单位是符号,视觉符号。

根据以索绪尔和罗兰? 巴尔特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的记述,符号分为所拍和能拍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符号本身的物质表现,后一个层次则是符号的意义,这两个层次构成了符号的第一序列,而第二序列则是符号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内涵。

这就表明,在视觉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多义性、含糊性,不确定性等多重特点,我们除了关注视觉符号的外在形态之外,受传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活动特征、审美趋向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接受的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视觉性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视觉接受心理特.点是首先应该值得注意的。

因为视觉传播是以人的感官本能反应为基础的,所以视觉形像必须以受者心理接受为前提,在当前的视觉传播活动中,视觉心理学是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什么颜色搭配能达到醒目又令人舒适的效果,什么比例的组合能使观者产生心理认同并能体会佳的内容的内涵。

以杂志封面为例,在众多的刊物中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达到“三步五秒效应”是对封面设计的要求,既要契合刊物的定位,又要吸引消费者注意,进而买下它。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

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

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四个应该注意的问送就是表现形式的创新。

现在人们处的时代是信息泛滥的叶代,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时时刻刻刺激人们的感官,使大众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对大众传媒产生厌恶感。

视觉传播过程中应该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创新出新颖、让大众接受的视觉形象。

同时,也应该保留中国丈化中传统的、经典的视觉形象,让它们国际竞争舞台上占一席之地。

花木兰本来是中国文学中的形象,却被迪斯尼拍到电影在世界销售,这种情形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位,利用新世纪的表现形式,例如动画、卡通、Flash等等,让中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价值在全球很好地传播,视觉传播学是新兴的学科,它除了具备一般传播学的规律和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就是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传播实务”的考题中,这里选择的也是第二道题,即“简要论述视觉传播的特点及当前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间题”。

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对关键概念做出自己的学术上的认识。

刘宁洁回答的三个层次,首先什么;是视觉传播,其次是视觉传播中符号的特征,第三是视觉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这样的回答当然会让阅卷的老师首先感觉到这个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

然后,刘宁洁在前述的基础上,深化其中涉及的三个问题(即“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是视觉符号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问题;第二个是视觉符号传播与具体的环境、文化直至意识形态的关系;第三个是视觉符号表现方式的创新问题。

如此周全的回答,当然会给阅卷的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三个问题是由于前文已讲到符号具有多个层次和意识形态的深层内涵,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传播环境的丈化传统习俗和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