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森林生态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学时:40 ;学分:3 ;实验课时:8;实践教学:一周。

适用对象:生态学、林学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本课程是林学、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林学和生态学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森林群落的静态与动态特征、林木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森林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态学原理来全面地、综合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课程牵涉到多门基础课的内容,应安排在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数理统计学、测树学之后进行。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和能量流动规律;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及机制;森林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增长模型。

难点:森林群落演替顶级学说、森林群落的分类方法和流派,林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学习森林生态学的基础;另外,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是学习生态学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一些重要的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都离不开这两门学科。

同时,森林生态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他是造林学、森林经理学等学科的基础。

四、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生态系统(2学时)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基本特征。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二节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学时)基本要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动态和储存,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量、生产力等概念,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规律。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植物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和进化等方面的理解。

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植物学研究能力和对植物多样性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学基础知识:介绍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学科分支以及学习方法。

2、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周期、组织培养等知识。

3、植物器官与组织:详细介绍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4、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了解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5、植物生态与环境:学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6、植物生理:掌握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水分代谢等植物生命活动的原理。

7、植物进化: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物种形成机制及植物在地球历史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野外实习:通过野外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讨论、报告等形式的评估。

2、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定期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实验和野外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报告,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野外实习4学时。

每周安排4学时,共计12周。

在每周的教学中,应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野外实践等内容。

六、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本课程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具备扎实的植物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室应提供各种实验设备和器材,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森林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森林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森林的组成和生态功能。

- 认识森林中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 掌握森林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

-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森林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森林植物和动物模型或图片。

- 森林火灾预防知识手册。

2. 学生准备:- 森林相关书籍或资料。

- 观察记录本。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森林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森林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总结森林的生态功能。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森林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森林的组成和生态功能。

2. 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森林植物或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小组讨论1. 各小组展示观察到的植物或动物,分享其特点和生态功能。

2. 学生讨论森林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四)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森林的组成和生态功能。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森林火灾的危害1. 教师展示森林火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火灾的危害。

2. 学生讨论森林火灾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森林火灾预防1. 教师发放森林火灾预防知识手册,学生阅读并学习相关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森林火灾的建议。

(三)实践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森林火灾逃生演练,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2. 学生分享演练心得,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森林火灾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决心。

森林植物教学指导

森林植物教学指导

《森林植物》教学指导《森林植物》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课程内容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是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我国森林种子植物常见科、属、种的分类特征、系统分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布和用途;掌握植物形态解剖与生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植物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识别辨认本地区常见树种和草本植物。

为学生学习《森林环境》、《森林培育》、《森林经理》等后续专业技术课程,掌握职业技能打下一定基础。

本课程教材内容总体构架是按照林业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以森林植物的形态生长发育为主线,以我国主要森林植物的特征用途为重点,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保护环境,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为目标。

本课程涵盖整合了原林业专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三门课的知识点,内容和篇幅均做了调整和压缩。

但本课程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植物名称,专业名词较多,植物形态特征有时相似易混。

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要点,注意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特征和区别,多采用对比、分析、归纳和辨证思维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本课程各章的学习内容和要点作指导性介绍: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由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群组成组织,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细胞、组织的生长、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整个植物学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本教材以后章节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讲述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即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植物的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这一节的重要内容有,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植物细胞壁、细胞器、原生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特点。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生态学(英文):Forest Ecology课程编号:14241001课程学分:3.5课程总学时: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温、水、气、土、火等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演替规律,森林群落的分类及地理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等。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基本措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出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森林和流域的性质特征,提出其开发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想和基本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理解森林及林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习题要点:森林生态学的概念;现代生态学产生的背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森林与环境(1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与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森林植物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官的发育与结构—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结构—种子形成的被子植物生活史为主
线,分别讲解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器官发育、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掌握被子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界的主要 类群与分类,包括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常见被子植物主要
授课
作业及要求 掌握植物学 概念、分类 及发展史 掌握细胞与 组织结构与 功能 掌握根茎叶 形态、结构 及功能 掌握花、果 实、种子形 态结构及功 能 了解植物分
类的方法 了解低等植 物和高等植 物15个门 掌握被子植 物分类相关 的形态特征 掌握木兰 科、毛茛科 等15个科的 主要分类特

基本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植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A5.2); 2.掌握被子植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A5.2); 3. 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4. 掌握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5.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A5.2); 6. 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A5.2); 7. 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科的形态特征(A5.2); 8. 培养学生根据主要形态特征识别植物的能力(B10)。
完成要求
考查方式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植物检索
*考核方式 (Grading)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林学教学大纲

林学教学大纲

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林学是指研究森林植被以及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学科。

林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技术,具备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

2.掌握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林业生产管理。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新时代林业人才。

三、课程内容1.林学概论-森林学科的定义与范畴-森林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全球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2.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林的比较-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保护3.森林资源管理-林业规划与土地资格评定-森林资源的测量与管理-森林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森林经营学-林业经济学基本概念-林业投资与经营分析-森林经济效益评价方法5.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森林树种选育与改良-森林病虫害治理技术-林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四、教学安排1.理论课程-每周3学时,主要讲解课程内容及相关案例分析-适时安排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2.实验课程-每周1学时,组织实地调查研究或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3.课程作业-每学期安排课程设计或实践任务-学生需按时提交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2.实验报告(30%)-针对实验成果和数据分析进行评定3.期末考试(50%)-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主教材:《林学导论》2.辅助教材:《森林生态学实务》、《森林资源管理》3.参考书目:《现代林业学导论》、《森林经营学基础》以上为《林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努力提高自身林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做出贡献。

大学森林植物课程教案

大学森林植物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森林植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森林植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适用专业: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课时安排: 2课时(理论课1课时,实践课1课时)教学重点:1. 森林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2. 森林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难点:1. 森林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森林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一、理论课(1课时)1.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森林吗?森林有哪些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内容- 森林植物的基本分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森林植物的形态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 森林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 森林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药品、建筑材料等。

3. 课堂讨论- 提问:森林植物有哪些生态学意义?- 引导学生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总结- 强调森林植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实践课(1课时)1. 实践地点- 选择校园内的森林或植物园作为实践地点。

2. 实践内容- 观察森林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名称、形态结构等特征。

- 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

- 分析森林植物的生态位,探讨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步骤-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察一片区域。

- 指导学生正确采集植物标本,注意安全。

- 回到教室,进行植物标本整理和分类鉴定。

4.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 教师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采集、整理植物标本的准确性。

3. 生态保护意识:观察学生对待自然环境的尊重程度。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森林植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植物的分类学概述- 植物的主要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花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4.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的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资料讲解等方式,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过程,加深理解;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植物保护区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4. 图书资料查阅: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

四、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若干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平时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将作为考核依据。

五、参考教材1. 《植物学》作者:XXX2. 《植物系统学》作者:XXX3. 《植物生理学》作者:XXX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植物学这一领域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不断成长和进步。

森林植物课程标准

森林植物课程标准

森林植物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森林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课程编码:101290学分:9.5学分学时:190适应专业:林业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本专业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在林业及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部门就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而本课程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的一门生命学科。

掌握植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学科专业人才为目标。

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以及学习有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的设置是在专业开发的基础上设置的。

专业开发之时,以当前企业需求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企业调研,调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学习成果,依次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已确定职业岗位为:种苗基地经营管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商品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管护。

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习成果为本、教学过程控制,项目任务引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筛选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的教学方法,以优质的生产性的教学设施为保障,开展“以学为主、多向互动、实践优先、成果积分”等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探索,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与纠偏机制。

3.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森林植物野生植物保护员其他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的技术员、工程师等层次的岗位人才为目标,把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给予足够的考虑,所以从专业技能强、一定的理论基础到有开阔的思路都应所体现。

4.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内容是在确保实现课程目标而进行周密地、科学地筛选出来的。

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但须符合专业认知规律。

能力以“熟练+创新”为目标,以符合时代要求。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培育学课程名称(英文):Silviculture课程编码: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种苗学、树木学、气象学、林木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森林经理学、经济栽培学、竹林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国内外森林培育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从造林、幼林和成林抚育全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并掌握竹林、经济林培育的原理和一般技术;学会编制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和组织现场施工,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理论(12学时)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森林培育学的概念第二节森林培育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第四节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二章森林立地(3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了解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造林地的种类。

第一节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三节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第四节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第五节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第六节造林地种类重点:造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难点:造林区划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统一,具体实践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的选用。

第三章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林种及林种规划的原则与依据;掌握造林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以及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

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

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第四章、营养器官――根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第五章、营养器官――茎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营养器官――叶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

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1、绪论1学时(1)植物界(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2、植物细胞2学时(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5)细胞死亡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3、植物组织3学时(1)植物组织及形成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2)植物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2) 根根的来源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系的分布与生境的关系、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根瘤和菌根(3) 茎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茎尖的构造与发育、茎的解剖构造、根茎过渡区的变化(4) 叶叶的形态与功能、叶的发生与生长、叶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境的关系、叶的寿命与落叶(5) 植物营养器官变态根的变态、茎的变态、叶的变态、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5、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6学时(1)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禾本科植物的花、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与传粉、受精、种子和果实、植物个体发育与被子植物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孢子叶球的构造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构造和发育,传粉与受精,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 课程编码:01151015 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 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

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 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第一节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

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1、绪论1学时(1)植物界(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2、植物细胞2学时(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5)细胞死亡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3、植物组织3学时(1)植物组织及形成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2)植物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2) 根根的来源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系的分布与生境的关系、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根瘤和菌根(3) 茎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茎尖的构造与发育、茎的解剖构造、根茎过渡区的变化(4) 叶叶的形态与功能、叶的发生与生长、叶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境的关系、叶的寿命与落叶(5) 植物营养器官变态根的变态、茎的变态、叶的变态、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5、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6学时(1)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禾本科植物的花、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与传粉、受精、种子和果实、植物个体发育与被子植物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孢子叶球的构造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构造和发育,传粉与受精,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 20学时6、植物界的基本类群2学时(1)概述生物界的划分、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2)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3)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4)植物界基本类群的进化7、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学时(1)植物分类单位、命名与方法(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3)植物分类的现状与发展8、种子植物分类基础 3学时(1)裸子植物分类基础(裸子植物形态术语)(2)被子植物分类基础(被子植物茎、叶、花、花序、果实的形态术语)(3)落叶树木冬态识别冬态的概念、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树木冬态特征的描述(4)植物的鉴定方法(检索表、植物的鉴定)9、植物拉丁文基础 2学时植物拉丁文发音;植物的命名10、树木物候观测(结合实验讲授2 学时)11、种子植物分类 12学时(1)裸子植物分类2学时苏铁科(Cycaceae)、银杏科 (Ginkgoaceae)、松科 (Pinaceae)、杉科 (Taxodiaceae)、柏科 (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红豆杉科(Taxaceae)(2)被子植物分类 10学时胡桃科(Juglandaceae)、杨柳科(Salic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Fagaceae )榆科(Ulmaceae)、蓼科(Polygon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猕猴桃科(Acitinidi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悬铃木科(Platan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芸香科(Rutaceae)、漆树科(Anacaridaceae)、槭树科(Acer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鼠李科(Rhamunaceae)、葡萄科(Vitaceae)、椴树科(Tiliaceae)、堇菜科(Viol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柳叶菜科(Oenotharaceae)、五加科(Aral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杜鹃花科(Ericace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木犀科(Oleaceae)、萝摩科(Asclepia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茄科(Solanaceae)、紫草科(Bignoliaceae)、唇形科(Labiatae)、车前科(Plantagin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菊科(Compositae)、泽泻科(Alismataceae)、百合科(Liliac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鸢尾科(Iridaceae)、鸭趾草科(Commelinaceae)、禾本科(Gramineae)、天南星科(A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兰科(Orchidaceae)说明:这个部分主要以讲授北方常见重点科的主要识别特征、常见种的拉丁学名;常见属和种的识别要点可以结合实验和实习进行。

各科讲授顺序,可根据季节开花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四、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要求:(1)当前与森林植物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发展动态。

(2)植物细胞概念、结构、组成和功能;细胞的分裂方式、过程及特点;细胞编程性死亡。

(3)植物组织概念、类型、特点及功能。

(4)种子的组成、类型及种子萌发条件。

(5)根的种类、根系类型、根尖分区及各区的细胞特征。

(6)种子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7)裸子植物大、小孢子叶球,雌雄配子体的构造及发育过程。

(8)被子植物雌、雄配子体构造及发育过程、双受精的概念及意义。

(9)植物界基本类群、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生活史。

(10)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区别。

(11)植物命名、植物鉴定方法以及物候观测方法。

(12)种子植物的主要形态术语(包括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

:(1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科、主要科特征及代表属种的识别要点。

(14)植物拉丁学名及发音。

《森林植物学》实训大纲一、实习目的系统复习、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有关植物学(系统分类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并能独立地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采集、制作、识别长白山区系常见的高等植物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作以铺垫,为毕业生参加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任务1. 通过野外观察,熟悉并掌握长白山区主要常见的野生和栽培的木本植物(乔木、灌木和藤本)和草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分布范围和利用价值。

2. 通过野外标本采集的实际工作,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的方法。

3. 通过独立的标本鉴定工作,熟练掌握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方法。

4. 初步掌握植物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5. 每个组完成整理、压制、装订好的标本一套,经检查验收后,择其优秀者交由实验室留作教学标本档案备用6. 每个人交实习报告一份,内容包括:(1)实习中所调查的植物名录一份(2)40-60种分种检索表一份(3)实习总结报告一份,内容包括实习中个人表现、收获、感想、体会及有关建议、设想等。

(4)实习论文一份:除一般性的实习外,学生在实习之前要自行设计所要撰写论文题目及重点关注的调查内容,经实习课程组老师讨论确定后可实施,实习考试前上交论文。

三、实习内容(一)基本内容1.按照标本的采集规程及标准,采集并压制约200-300种符合要求的植物标本。

每个组各采集一套。

2. 依据适当的检索工具鉴定所采集的植物标本,确定植物名称。

3. 应用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编制所采集的主要植物种类的分种检索表4. 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与利用价值的调查5. 完成一些设计性的小课题式的植物专项调查与研究工作,并撰写实习论文。

(二)进度安排1 外业安排外业6天,进行调查与采集标本,在调查、采集的同时作好记录,外业要求采集木本植物80-100种,草本植物约200种,不足部分由学生找时间自行补采。

2 内业安排内业9天,以组为单位,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编制检索表。

并压制、装订标本,填写鉴定卡片,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论文。

四、实习基本要求1野外实习,采集植物标本及调查。

2利用图鉴、检索表等工具书及数字化植物标本管理系统进行独立认知和鉴定植物的名称,同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彩图进行对比研究。

疑难的科及种,在老师的老师下进行识别和鉴定。

3学会制作植物蜡叶标本。

《森林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森林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季节性强和直观性强的一门课程。

森林植物学实验是森林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更是巩固和加强森林植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植物学的实验可以更好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够掌握植物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任务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熟练地应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解剖结构,并懂得制作植物的各种装片和切片标本,初步掌握生物绘图方法。

2、掌握植物细胞构造和功能,植物组织类型特征与功能。

3、掌握植物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4、初步掌握植物各类群基本特点,掌握种子植物各科的主要识别特征、鉴别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5、熟练掌握种子植物分类的形态术语(包括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并能使用这些术语来描述和鉴定植物。

6、熟练掌握检索表的使用及编制方法。

7、熟练掌握物候观测的一些常用术语及观测方法。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森林植物学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增加电化辅助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标本管理系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植物的识别、鉴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