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合集下载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吕氏春秋》中提出了一套知人识才的办法,主张对人才要进行全面考察,统称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一、八观六验(一)八观根据人所处位置来认知人。

1.通则观其所礼: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

即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

2.富则观其所养: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客宾客。

即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

3.听则观其所行:即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

4.止则观其所好: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

5.习则观其所言:习是“亲信”的意思。

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6.穷则观其所不受: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

7.贵则观其所进: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

8.贱则观其所不为: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二)六验依据人的情感来认识人。

1.喜之以验其守:使之“得意”是否“忘形”。

2.乐之以验其僻: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

3.怒之以验其节: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

4.惧之以验其持: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5.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

6.苦之以验其志: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二、六戚四隐(一)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代表了人的家庭关系。

观察他的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也难以处好社会关系。

(二)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它们代表了人的社会联系。

观察他交什么的朋友,和邻里关系相处得怎样。

总之。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论人》)。

只有对人进行了全面、严格地考察,才能知人识才,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国学大师之识人法

国学大师之识人法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孟子: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外考八观六验;内审六戚四隐转载

外考八观六验;内审六戚四隐转载

外考八观六验;内审六戚四隐转载《庄子·列御寇》载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貌厚深情”,故举“九征”之术以别贤不肖。

《吕氏春秋·论人》踵事增华,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古书中论观人之法,莫备乎此,而著于竹帛之文字不与焉。

庄子先借孔子之口感叹人心难知,所谓“人者貌厚深情”,就是说人往往表里不一,有人外表诚实而内心虚伪,有人内心诚实但外表不像。

有鉴于此,庄子提出用“九征”来鉴别贤人与不肖之人。

“九征”是:1.远使之以观其忠(安排他到远方观察他是否忠心)。

2.近使之以观其敬(安排他在身边观察他是否恭敬)。

3.烦使之以观其能(频频安排他处理事情观察他的能力)。

4.卒然问焉以观其知(突然问他一些问题观察他的知识)。

5.急与之期以观其信(突然与他约会观察他是否守信)。

6.委之以财以观其仁(把钱财交给他处理观察他贪不贪)。

7.告之以危以观其节(告诉他有危险观察他的节操)。

8.醉之以酒以观其则(把他灌醉观察他是否酒后失态)。

9.杂之以居以观其色(让他与其他男女杂居观察他是否好色)。

《吕氏春秋·论人》把庄子的“九征”观人术进一步细化,提出内用“六戚四隐”,外用“八观六验”的方法来观察人。

所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就是观察这个人与父、母、兄、弟、妻、子的关系;所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就是观察这个人交什么朋友,与故旧的感情如何,如何与邑里的乡亲打交道,如何与门郭之内的人相处等。

“八观”是:“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六验”是: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只要采用上述方法观察人,考验人,那么人的“情伪、贪鄙、美恶”就会无所遁形。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看到一个做猎头的朋友MSN签名用了《吕氏春秋》中“八观六验”的文字,相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更看重道德品行的考察,在她们看来…所有的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只有品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训的‟。

现将“八观六验”以及“六戚四隐”的原文及解释列下,共同学习:
八观:
通则观其所礼,如果他显达,就看他礼遇什么人;
贵则观其所进,如果他富有,就看他赡养什么人;
富则观其所养,如果他尊贵,就看他举荐什么人;
听则观其所行,如果他听言,就看他采纳什么意见;
止则观其所好,如果他闲居,就看他喜好什么;
习则观其所言,如果他学习,就看他说些什么;
穷则观其所不受,如果他困窘,就看他拒绝什么;
贱则观其所不为。

如果他贫贱,就看他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让他高兴,以检验其节操;
乐之以验其僻,使他快乐,以检验其有无邪念;
怒之以验其节,激他发怒,以检验其气度;
惧之以验其特,使他恐惧,以检验其有无卓异的品行;哀之以验其人,引他悲哀,以检验其仁爱之心;
苦之以验其志。

置他于困苦,以检验其意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儿女四隐:
交友、故旧、邑里、门郭朋友、故旧、乡亲、邻居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

这八观六验之法是古代贤人用来评价人的标准,汉武大帝刘彻十分认可此法。

用这样的方法人的诚实、虚伪、贪婪、卑鄙、善良、邪恶都能一一明察。

在现在的社会里这也不失为是评价别人的一种标准,只是我们要加上现代的意义罢了。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吕氏识才“八观”“六验”秦相吕不韦在其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论人》一篇中提出了“外则用八观六验”的识才方法。

(1)八观。

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

通则观其所礼。

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即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

富则观其所养。

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人宾客,即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

听则观其所行。

即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

止则观其所好。

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

习则观其所言。

习是“亲信”的意思。

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穷则观其所不受。

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

贵则观其所进。

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

贱则观其所不为。

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2)六验。

六验,也就是依据人的情感来识才。

喜之以验其守:使之“得意”是否“忘形”。

乐之以验其僻: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

怒之以验其节: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

惧之以验其持: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

苦之以验其志: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诸葛亮识才七法被民间传说神化了的智慧化身,在识别人才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总结出了识才七法,今天读来,仍闪烁着智慧火花,为今天的人才工作者输送智慧源泉。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一个人是非的判断,能了解一个人的志向、价值观。

因为许多是非问题根本没对错,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志向就有什么样的答案。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把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在开怀畅饮的场合,看他的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所显示的本色。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含义八观的意思: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是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识人的智慧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古人云: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就我个人认为.只有一流的人。

才能看一流的人才。

二流的人,才识二流的货色。

一流之人也有不同的类型。

道不同不足相为谋。

也不能识别他人是一流之才。

古人中,诸葛亮有七句话。

印象很深:“问之以是非,面观其志;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孔子也有三句奇绝话:“观其所由,察其所举,视其所安”。

或曰: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总之方法千万条,都需要个人细心去品味。

刘邵的《人物志》有八观之说,也值得一读。

不过看人其实不能有教条。

因为有些人深藏不露,不是眼力所能及,想想略有所得。

不喜欢骑摩托车比我快的女子,但极欣赏骑自行车比我快的人。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古人教我们如何识别身边之人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古人教我们如何识别身边之人

“⼋观六验,六戚四隐”:古⼈教我们如何识别⾝边之⼈俗话说:知⼈知⾯不知⼼。

我们都希望⾃⼰有识⼈之明,能够看清⾝边之⼈的真实⾯⽬、贤愚不肖。

不仅可以避免在⽣活中吃亏上当,感情上受伤害,财物上受损失;还可以结交贵⼈贤⼈,良朋挚友、合作伙伴,实现开挂⼈⽣。

知⼈知⾯不知⼼读⼼术、⾏为⼼理学、看相算命⼘卦摸⾻……,诸多识⼈术⾥,有⼀种⽅法叫做“⼋观六验,六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戚四隐”法,最早出现于《吕⽒春秋》,原⽂是这样的: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苦之以验其志。

何谓六戚?⽗、母、兄、弟、妻、⼦。

何謂四隐?交友、故旧、⾢⾥、门郭。

内则⽤六戚四隐,外则⽤⼋观六验,⼈之情伪、贪鄙、美恶⽆所失也。

短短⼀百多字,字⾯意思⼤概学完⾼中语⽂的⼈基本都能理解个七七⼋⼋。

如何才能作为识⼈术来运⽤,却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很多书籍⽂章将这段话翻译成“顺利的⼈看他如何如何,富贵的⼈看他如何如何,贫穷的⼈看他如何如何……” ,陷⼊了望⽂⽣义的坑,这会误导我们,把本来⾼明的识⼈⽅法解读成了⼀种似是⽽⾮的平庸之说,当然也⽆法教会我们如何真正看清⼀个⼈的真⾯⽬。

⾄于⾥⾯最关键的“通、礼、贵、进、富、养……”等词究竟应该作何解释,如果我们不加以推敲琢磨,尽量准确把握其涵义,再好的⽅法也会失去其作⽤,被我们弃之如敝屐。

读书不求甚解,不如不读⼀,识⼈⾮⼀朝⼀⽇之事,欲速则不达。

古语云“⽇久见⼈⼼,路遥知马⼒”,想要看清楚⼀个⼈并⾮易事。

可我们在⽇常⽣活中却常常背道⽽驰,单凭⼀时⼀事、⼀⾔⼀⾏就去判断⼀个⼈,什么“⼀见钟情”“第⼀印象”,有时甚⾄听别⼈的⼏句话就断定⼀个⼈的⼼性,这是很要不得的。

古⼈常说“听其所⾔,观其所⾏,察其所安”,不仅要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观察他的价值取向。

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

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

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八观: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

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中国古人的识人方法

中国古人的识人方法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情境判断测验 讲解版

情境判断测验 讲解版
情景测验—— 理论基础
主讲人:杜林林
情景判断测验(SJTs)
从SJTs的发展看理论基础
SJTs中“情境”“判断”的理解
SJTs的一个理论模型
SJTs有待补充的理论
01
从SJTs的发展看理论基础
古代情景评价的思想
1.秦朝《吕氏春秋》将知人之道归纳为外用“八观六验”,内用“六戚四隐”方法。“
八观”主要是观察一个人在通达穷困、富贵贫贱时的不同表现,以判定其是否贤才。“ 六验”是观察一个人在喜、怒、哀、乐、惧、苦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操守。“六戚四隐
SJTs理论基础的发展
SJTs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但直到1970年后,智力理论、测量理论、情景认 知理论的理论发展和影响,其中包括McClellend等人胜任力(ComPetence)概念的
提出、Sternberg和Wagner等人的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理论以及心理测验
”,着重考察一个人如何处理与亲属、朋友、故旧、邻里的人际关系。
2.三国时期诸葛亮认为要想全面的了解一个人才,不仅察其言,而且观其行,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
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陆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
其信。 3.宋代范仲淹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要求进士科考试把策问放在第一位,明法科则偏重举 出一些案例,了解实际办事能力。 不同的情境下考察一个人在能力、操守和关系处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来评定是否是人才。
SJTs理论基础:成功智力理论
2. 成功智力理论 1985年由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 需的心理能力。该理论由三个子理论:背景子理论、经验子理论、成分子理论构成。 1996年斯腾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强 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他认为成功智力有四个关键元素:(1) 应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定义智力;(2) 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力量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3)成功是通过分析、创 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 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 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力;(4)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 和选择环境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传统智力所强调的对环境的适应。成功智力的基础是跨越文 化普遍存在的智力加工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元认知成分,它负责计划、监控和评估。 斯滕伯格区分了学业智力和实践智力(后文介绍),两种智力相对应就存在着两种不同 类型的知识:学业智力对应外显知识、实践智力对应内隐知识,获得和使用内隐知识的能力 是实践智力的关键维度,它是实践智力的核心衡量指标。那些具有实践智力的个体,其标志就 是获得和使用内隐知识。内隐知识在属性上被认为是程序性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 任务中如何做的知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卷一·孟春纪·孟春【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1]。

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2]。

其神句芒[3]。

其虫鳞。

其音角。

律中太蔟[4]。

其数八。

其味酸,其臭[5]膻。

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

蛰[6]虫始振。

鱼上冰。

獭[7]祭鱼。

候雁北。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8],驾苍龙,载青旃,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庆赐遂行,无有不当。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

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

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

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

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注释】[1]营、参、尾: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名字。

[2]太皞(hào):伏羲氏,又叫木德之帝。

[3]句(ɡōu)芒:太皞氏的儿子,木官之神。

[4]太蔟:即阳律。

古人把乐律与历法相结合,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相配。

帝王观人术

帝王观人术

君主观察人臣之道要外考八观六验内审六戚四隐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八观:(1)“通则观其所礼” 如果他显达,就看他礼遇些什么人。

(2)“贵则观其所进” 如果他尊贵,就看他举荐什么人。

作为领导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呢?(3)“富则观其所养” 如果他富贵,要看他用钱财结交什么人。

(4)“听则观其所行” 听了他说的话后还要看他如何去做。

不仅要说的好听,而且要言行一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5)“止则观其所好” 闲暇之时看他追求什么。

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可以看出一个人是追求享乐还是追求奉献,是低级趣味还是情操高尚。

(6)“习则观其所言” 这里的习,是近习(亲信)的意思。

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亲信,要看他是出好主意还是馊主意。

(7)“穷则观其所不受” 穷困之时看他是否能够拒绝不义之财。

正如孟子所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 (8)“贱则观其所不为” 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六验:(1)“喜之以验其守” 让他欢喜,看他是否不变操守。

(2)“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高兴,看他是否有不良僻好,也就是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3)“怒之以验其节” 引他发怒,看看他的控制力;现在一些主考官故意说一些难听的话来考验应聘者,就是对这一验的具体应用。

(4)“惧之以验其持” 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5)“哀之以验其人” 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

(6)“苦之以验其志” 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吕氏春秋》季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春纪原文及翻译原文:【季春】一曰: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

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

天子焉始乘舟。

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田猎罼弋,罝罘罗网,喂兽之药,无出九门。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

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栚曲{豦}筐。

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

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

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堕。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於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

牺牲驹犊,举书其数。

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

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尽数】二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

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

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

百年《吕氏春秋》“八观六验、六戚四隐”析探

百年《吕氏春秋》“八观六验、六戚四隐”析探

079刘震寰一、绪论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无不需要贤才以兴旺发展。

《毛诗序》中讲道:“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论语》亦云:“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由此可知,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人才非常重要,因此对人才的辨别就显得更为慎重和重要。

在《吕氏春秋·慎行论》中记载:“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

”人们往往被事物中那些相似的东西所迷惑,难以分辨。

比如亡国之臣看起来好像很忠诚,博闻辩言而通达一切,实际带给国家的却是巨大灾难。

白居易曾在《放言五首》第三首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汉书》记载,王莽当时“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看起来非常像忠臣,然后就是这样一位时人心中的贤才,最后却代汉自立。

可见如何识别真正的贤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鉴于此,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知人、观人的方法,据《礼记·文王官人篇》记载,周文王当初已使用了“六征观人法”。

此后在吕不韦带头编纂的《吕氏春秋·季春纪》中也叙述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

孔子亦曾讲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刘宝楠关于这一句写道:“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

”若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与孔子所提的“视、观、察”的浅深次第相结合可知,二者大致是统一的。

八观以“视”为主,进一步六验以“观”为主,最后则是“察”的阶段,以六戚四隐判定一个人的内心。

本文将由外而内,从视、观、察三个阶段分析探讨“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这一识人方法。

二、八法以视《吕氏春秋·季春纪 》里写道:“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六戚四隐——精选推荐

六戚四隐——精选推荐

《吕氏春秋》之“六戚四隐”一、“六戚四隐”的内容(1)“六戚四隐”来源于《吕氏春秋》卷二.季春纪第三.论人篇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刚用八观六验。

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六戚四隐”的释义“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代表了一个人涩直系亲属。

家庭关系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为人。

道德经上讲的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不扫,何以扫天下?“四隐”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它们代表了人的社会联系。

观察他交什么的朋友,和邻里关系相处得怎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通过他的社会关系,就可以知道它的为人,了解到他的趣味和情操。

二、“六戚四隐”案例(一、)孝廉制度“六戚四隐法”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应用广泛的通行观人法之一,比如汉朝开始推行的孝廉制度,就是选择有孝心廉行的人来授予官职,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基本上以孝治天下,家天下的忠对应社会每个家庭的孝,民间地方戏剧中流传有大量类似陈世美因抛弃糟粕之妻而被斩杀,或者因不孝顺父母而被罢官的故事,这均从不同方面来印证了“六戚四隐法”在识人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二、)尧考察舜《吕氏春秋.谨听》,描述了尧考察舜的过程,共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考察舜的品格;而是让舜制定常法,考察他能否服众;三是让舜总理百官,考察他的管理能力;四是让舜接待宾客,考察他的交往能力;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表现。

通过这种全面考察的方法使尧选择了舜。

(三、)血型测试匹配岗位。

照书中介绍,A型血的人是敏感的完美主义者,但可能过于焦躁;B型血的人是乐天派,但自私且有时行为古怪;O型血的人好奇心强、慷慨但固执;AB型血的人有艺术天分,充满神秘感但不易掌控。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翻译:
八观的意思是:
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篇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刚用八观六验。

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1).八观
八观指:
通则观其所礼。

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即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

富则观其所养。

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客宾客,即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

听则观其所行。

即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

止则观其所好。

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

习则观其所言。

习是“亲信”的意思。

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穷则观其所不受。

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

贵则观其所进。

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

贱则观其所不为。

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2).六验
六验,也就是依据人的情感来识才。

喜之以验其守,使之“得意”是否“忘形”。

乐之以验其僻,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

怒之以验其节: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

惧之以验其持,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

苦之以验其志: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3)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朋友、故旧、乡亲、邻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