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自挽联故事

合集下载

十副经典对联背后的故事

十副经典对联背后的故事

十副经典对联背后的故事莲子(怜子)心中苦梨儿(离儿)腹内酸相传这副对联是金圣叹临死之前所作。

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朝廷下令处死,金圣叹的儿子来送行。

才思敏捷的金圣叹,临刑时,见到悲痛的儿子,于是说,我出个对联你来对:莲子(怜子)心中苦。

儿子此时哪有心情对对子。

金圣叹于是自己对出下联:梨儿(离儿)腹内酸。

旁听者,无不动容。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据说这副对联为纪晓岚所对。

一次,纪晓岚乘船而行,遇一船与他并头而行,船上一个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对联后,拉帆快行,扬长而去,这副对联就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纪晓岚马上明白了 , 这是借用鲁肃和樊哙两位古人的名字写的上联。

鲁肃为东吴文臣 , 樊哙却是汉刘邦手下的武将 , 以此嘲笑文不如武。

纪晓岚苦思冥想之后,对出下联:八音齐奏 , 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箫合与狄青、箫何是谐音 , 而且也是一文一武。

只是文官萧何能运筹帷握之内 , 决胜千里之外。

以此显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十分巧妙。

这时,只见他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客人赞不绝口。

“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此联巧妙运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

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这副对联有人说是袁世凯恢复帝制时所作,有人说是袁世凯死时有人写的挽联。

对联故事(名人挽联类)

对联故事(名人挽联类)

对联故事(名人挽联类)【一】鲁迅痛挽瞿秋白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鲁迅先生痛心愤慨,为瞿秋白同志写了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这副挽联,表现了革命者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顶天立地、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在小说《红岩》里,龙光华烈士与敌斗争牺牲后,同狱战友为他开追悼会时,也用了这副挽联。

【二】陈毅挽鲁迅之佳作1950年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时,北京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

会上,陈毅概括鲁迅言行,撰写了一副挽联佳作:要打落水叭儿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狠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在这副对联中,陈毅引用能表现鲁迅思想、精神、性格特色的名言,来赞扬鲁迅是个革命战士,文坛闯将,思想权威。

使人读后,不仅产生对鲁迅的敬仰之情,而且也能激发人们学习鲁迅的彻底革命精神。

是一副构思新颖的挽联佳作。

【三】刘伯承添字改挽联刘伯承少年时期,曾在四川开县高等小学堂求学。

学校有个姓邵的体育教员,平日对洋人摇尾乞怜,对官吏唯命是从,师生们对他嗤之以鼻。

1907年春,开县爆发了红灯教起义。

起义教民杀洋人,诛汉奸,除恶霸,劫富济贫,反动知县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调集兵力来镇压。

邵某自恃平日懂得一点武术,认为这是卖身投靠、猎取官爵的好机会,便无耻地充当知县的保镖和师爷,去浦河岸边镇压起义教徒。

谁知刚一上阵就被击毙,尸体运回县城。

知县为他主祭,洋人、绅士、富商纷纷送去挽幛。

刘伯承听说此事后,忙约同窗好友去看个究竟。

有位同学说:“我拟了一副讽联,你们看怎么样?”说着,挥笔写道:效尽犬马劳;流尽奴才血。

横批是:死得活该刘伯承深思片刻,觉得此联虽然辛辣地嘲讽了邵某为虎作伥、死有余辜的丑像,但显得锋芒毕露,不够策略,他便接过笔在上面增添几个字,变成了:保大清效尽犬马劳;报皇恩流尽奴才血。

横批改为:死得其所同学们一看,连声称赞:“改得好!这一改,语意含蓄,绵里藏针,官府就抓不到把柄了。

春联婚联挽联的故事

春联婚联挽联的故事

【一】春联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二】赠数学老师的婚联
某市中学有位数学教师,在与女友热恋中正值“史无前例”的文革之时,种种厄运,使其剪断红丝,屡经周折,恋爱未成。

粉碎“四人帮”之后,这位教师重振精神,萌发求爱之心,求助于月老,终于喜结良缘。

同事们喜赠一联以贺之: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这副贺婚联不仅巧嵌“几何曲线”、“小数循环”等数学名词、术语,精巧之处还在于贴切地表达了这位教师在婚姻问题上的‘磨难史’。

【三】挽联
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晓岚,曾参与《四库全书》总纂。

他自撰挽联云: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概述了他从政生涯是宾治学精神是主的生平,比喻新奇,自嘲中带有诙谐,流露出他达观处世的态度。

躺在徐志摩挽联里的故事

躺在徐志摩挽联里的故事

躺在徐志摩挽联里的故事徐志摩算是灵气逼人的诗人,一生的岁月都浸在诗里过,其浪漫的一生轻快如诗,他与三个女人的浪漫故事广为流传,35岁那一年,他本身是要去北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的,但他乘坐的飞机却在天上撞上了山头,从此成了“飞去的诗人”。

(徐志摩)徐志摩是青年才俊,一生任性作为,比如跟元配登报离婚,比如娶好朋友的离婚妻子等,引起的争论很多,但毕竟才名早成,一死又如此离奇,于是,亲人、朋友齐集上海静安堂对徐志摩进行追思,追思的对联十分值得一读,今天说说这个。

先说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本是银行家,但古文功底深厚,他的挽联是:上联:考史诗所载,沉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定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下联: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中年丧妻的徐申如,又逢丧子,双重招魂曲,凄凉老境跃然纸上,心绪悲绝。

其中的沉湘捉月,分别指古时的屈原、李白的横死故事,自家的儿子与这二人都是诗人,虽然死法不一,但情致一也。

儿子邂逅惨劫的悲伤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无奈悲惨,尽然展现在一副对联之中!此联上联用典,屈原“沉湘”,李白“捉月”,下联直叙家事,更加细致地痛陈悲情。

(蔡元培)学界典范蔡元培的挽联更妙:上联: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参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下联: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你的一举一动都是诗,将来走到哪里也自然都是乐土,怎么样都会死,也不用担心坐飞就一定会死。

徐志摩写过一首情诗就叫《偶然》,全诗是: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而蔡元培先生在联中,专门提到“偶然”,我以为这是只有知音才能写得出的挽联。

徐志摩曾笑谈过自己会坐飞机死掉,并且跟刘半农开玩笑说,如果我飞死,你当写挽联给我,没想到的是,竟一语成谶,刘半农当然也应诺写了挽联:上联:一夕清谈成永诀。

左宗棠病中自挽对联

左宗棠病中自挽对联

左宗棠病中自挽对联
左宗棠病中自挽对联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之一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曾镇压太平军与捻军起义,后调新疆,收复乌鲁木齐、伊犁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

一次,左宗棠染疾告假回湘阴老家治疗,曾一度病沉,自虑不久人世,便在病榻上吟成挽联: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践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

问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愤激千秋。

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分月现出金身。

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

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此联诗情浓郁,上联抒发死前的感慨和自我评价,纵然死了也是鬼中之杰;下联写美好的.愿望,如果有来生,再不重功名做劳人,只图逍遥以文取乐,过着悠闲自由的生活就满足了。

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政坛复杂而深奥,晚年的他因为胡雪岩满门抄斩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这位英武善战的军事家、政治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用一副挽联,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感性的一面。

悼念鲁迅的挽联

悼念鲁迅的挽联

悼念鲁迅的挽联悼念鲁迅的挽联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逝世,消息发布后,海内外人士纷纷撰写挽联,以示哀悼。

蔡元培撰写的挽联颇具功力:“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 联语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

上联用鲁迅名作《中国小说史略》,下联是鲁迅的遗嘱。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的挽联通俗平实:“这世界如何了得,请大家要遵从你说的话语,彻底去干;纵躯体有时安息,愿先生永留在我们的心头,片瞬勿离。

”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期望鲁迅先生不死的共同愿望。

一代文豪郭沫若撰写的挽联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联是说刚刚相隔四个月,文坛上接连坠落两颗巨星,东亚西欧的人民为失去他们万分悲痛。

“双星”指高尔基和鲁迅。

高尔基于同年6月18日逝世,距鲁迅逝世相隔整整四个月。

下联是讲作者怀着钦敬的心情诵读《二心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见过鲁迅先生一面,现在只能遍地向先生招魂。

这副挽联,既表达哀悼之情,又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在中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载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贵端赖后死肩。

”这是著名文学家唐弢撰写的挽联。

上联以“不哭”反衬“哭”,极表痛苦哀思;下联高度赞扬鲁迅先生的言行品德,并表示要发扬鲁迅精神,担负起先生未竟的事业。

悲切之心,浸透联中;奋发之意,激励后人。

在悼念鲁迅的挽联中,这一副要算是最长的了,联语凡70言。

此联虽长,长而不烦,而又贴切自然。

姚克和埃德加·斯诺当时正在翻译《活的中国》,闻说鲁迅逝世的噩耗,二人十分沉痛共同撰写了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文词洗练,言真意切,深切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鲁迅《呐喊》和《彷徨》著作名的嵌入也很自然贴切。

曾国藩嗜题挽联_职场故事

曾国藩嗜题挽联_职场故事

曾国藩嗜题挽联
曾国藩喜欢创作对联,尤其喜作挽联。

只是,可作挽联的人多为新近死去的亲朋故旧,哪里会有那么多人等着他“敬挽”呢?此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稍作变通,给身边熟悉的活人预写挽联,以资练习。

道光年间的一个春节,曾国藩正在书房中创作挽联,好朋友汤鹏前来拜年。

这两个人关系素来密切,汤鹏也就不待通报,径直到书房来找曾国藩。

说来也巧,曾国藩这时正写到“海秋夫子千古”,而海秋正是汤鹏的字。

曾国藩陡然见到被挽者现身,赶紧手忙脚乱地藏掖条幅。

汤鹏以为他在写春联,只是好奇为啥用白纸不用红纸,便要看看写了什么。

曾国藩死死捂住,汤鹏秉性霸蛮,兼好奇心重,不管不顾地一把扯过来看个究竟。

不看则已,一看差点晕倒:好朋友竟然在这新春吉日给自己
写挽联!这还了得,汤鹏对曾国藩重重地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

不用说,这都是挽联惹的祸。

汤鹏是曾国藩的老乡,又都是重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一起做京官,过从甚密。

挽联风波后,汤鹏与曾国藩割袍断义。

挽联----名人挽联12

挽联----名人挽联12

挽联----名人挽联12刘荣长挽孙中山大雅云亡,空怀遗范;哲人其萎,怅望高风。

刘树梅挽孙中山赤手空拳除数千年专制,造四万里共和,功烈远过华盛顿;鞠躬尽瘁为五族人自由,作十余载北伐,艰危何止武乡侯。

刘咸荥挽方鹤斋五老中惟余二子,悲君又去;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映奎挽孙中山由我始不必由我终,大业告成,留将未了勋名让兹后起;死之年犹是生之日,新邦再造,算来一般建设都为先生。

刘显世挽蔡锷搔首问穹苍,后顾茫茫,有何人担当国事;仔肩卸艰钜,孤怀耿耿,愿吾侪共体公心。

圣贤母,英雄胆,菩萨心,立德立功,并民国不朽;泰山颓,梁木坏,哲人萎,安仰安放,痛吾道其孤。

刘显世挽黄兴万方多难,频年遗我好音,于今沧海横流,正赖有人为砥柱;再攀义旗,差幸完公志事,岂料大星忽殒,此生无分识荆州。

刘显世挽戴戡智不惑,仁不忧,勇不惧,推翻帝制,计出万全,如公建筑之宏,仅称卫桑梓功,犹藐乎小;捍大患,定大策,决大疑,有数人才,又弱一个,恨我赴援太晚,既上为国家惜,复哭其私。

刘显世挽熊克丞寄以腹心,倚作股肱,使我北顾无忧,是良将,亦良朋,渺焉寡俦,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金石;脑涂郊坰,血润原野,吊公西向而哭,痛同胞,与同泽,惨哉浩劫,君子化猿鹤,小人化虫沙。

刘思娣挽林黛存一腔心,至莫可言时,落落孤怀,知所恶有甚于死;铲万古愁,无大不了事,庸庸流俗,笑若辈半是偷生。

刘重炬、张青鉴挽孙中山先生去矣,问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奥义,谁任继承阐发;同胞悲乎,听一片噩耗普天同哀,吞声忍痛,如何纪念宣传。

刘侯笙挽蔡锷颂公勋业,尤愿颂公道德;谥以英雄,毋宁谥以圣贤。

刘笃西挽孙中山地裂天昏,万邦同悼;学说主义,千古如生。

刘冠雄挽黄兴卫社稷能执干戈,死何所恨;闻鼓鼙而思将帅,魂兮归来。

刘冠雄挽孙中山识周寰宇,气壮山河,不折不挠,终成孤诣;功泐鼎钟,名垂竹素,独来独往,自足千秋。

刘继勋挽孙中山没世名称,不磷不淄见君子;盖棺论定,而今而后识先生。

刘健群挽殉难官兵邗木作康衢,开济不忘艰巨业;环山排浊浪,精诚终奠太平墓。

对联趣闻(595)刘师亮自挽联

对联趣闻(595)刘师亮自挽联

对联趣闻(595)刘师亮⾃挽联
刘师亮敢于嘲讽时弊,成了名⼈。

他撰作的对联,独具⼀格,联笔犀利,亦庄亦谐,连普通⽼百姓也⼀看就懂,常常不胫⽽⾛,到处流传。

因此,杨森等视之如眼中盯、⾁中刺,必欲置之死地⽽后快。

刘师亮⾃知不为当局所容,性命朝⼣难保。

但他⽢愿为唤醒民众⽽流⾎牺牲,曾经写下了这样⼀副⾃挽联: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作供献同胞,⼤呼寰宇⼈皆醒;清宣⽆科名,民国⽆官吏,以⾃⾝⽽笑骂当局,纵死阴司⿁亦雄。

上联中“谐稿”指他讽刺军阀的⽂章,“随刊”指他⾃⼰在成都创办的《师亮随刊》;下联中“清宣”是“清朝宣统年间”的缩写。

此联慷慨悲壮,感⼈⾄深。

著名挽联令人泪目

著名挽联令人泪目

著名挽联令人泪目
《著名挽联令人泪目》是一篇描写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位著名文人的离世和他的挽联。

这位文人是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的离世引起了全国文人的哀悼和悲痛,他的挽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杜甫的挽联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欣承众庆忘却了,斯须提挈万机关。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座广大的房屋可以容纳所有的穷苦人,让他们有一个安身之所。

他还希望这个房屋可以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和欢乐。

在挽联的杜甫提到了忘却和提挈,这是他对世人的告诫,要忘却过去的悲伤,提挈未来的希望。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杜甫的挽联不仅仅是一句话,它代表了杜甫对社会和人民的关爱和关注。

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温暖和幸福,他希望人们能够忘却过去的不幸,拥抱未来的希望。

这些思想和理念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它们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何等洒脱淋漓,读名人自挽联

何等洒脱淋漓,读名人自挽联

何等洒脱淋漓,读名人自挽联名人自挽联翁同龢自挽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

杨荣绪自挽一死便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

黄遵宪自挽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清道光间进士庄俊元七十二岁临终自题联一百八晨钟声醒了醒了;七十二逆旅客归欤归欤。

杨度自挽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齐白石自挽有天下画名,何必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

陈寅恪自挽涕泣及牛衣,卅载都成断肠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孙髯自挽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毕沅自挽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李鸿章自挽老子婆娑,看儿曹整顿乾坤,当代重逢王海日;吾皇神武,安天下扫除纷乱,家祭无忘陆放翁。

王海日:王守仁之父。

梁同书自挽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

许芝瑛自挽既死莫伤心,好料理身后事宜,莫弄得七颠八倒;再来还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属,重去寻三党六亲。

张元济自挽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周树屏自挽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碧血洒中华,革命精神留世界;共产不避难,避难不共产,雄心振岳北,共产实现定他年。

吴熙自挽学人余事,挥洒临池,看平生墨迹淋漓,陪葬已先菅笔塚;乔木百年,抉疏绕屋,想终在吟魂依旧,栖灵仍复爱吾庐。

李笠翁自挽倘若魂升于天,问先世长吉仙人作赋玉楼,到底是何笔墨;漫云逝者其耋,想吾家白头老子藏身母腹,于今始出胞胎。

黄乃裳自挽平生所愿事多违,差幸闻道壮年,天若有心,期尽藐躬分内事;故土久愁人太满,远辟殖民小局,我虽撒手,仍留余地后人来。

刘师亮自挽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白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谐稿:刘有自办刊物《笑》。

名人雅士自挽联集粹

名人雅士自挽联集粹

-【专题联话】-对联二。

一九年第四期牛名人雅士自挽联集粹□曾昭安一个人在即将和人世告别之时,如果有了特别的感悟,就写上一副对联,或抒怀,或言志,或总结一生,哀悼自己,这就是『自挽联』,亦称『遗联』。

这自挽联,就像是自题的墓碑铭。

自挽 联虽不多见,但以身教人,以情动人,在联苑中却 也别具一格,是一种小小的而又不可忽略的艺术品,而作,冃挽联的大都是古今文人雅士,因 而使自挽联更有文化含量,更具艺术色彩。

晚清经学大师俞橄有一副广为传诵的自挽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忤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此联总结了,一住的成果,道出坦,H 襟怀,看透了人生真义,情绪乐观,毫无哀婉凄楚之意,别开挽联创作之生面。

清代大学士、文学家纪晓岚,曾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口撰挽联云: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概述r他的从政生涯是宾、治学精神◎第十二页是主的生平,比喻新奇,自嘲中带有诙谐,流露.'I',他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昆明大观楼著名长联的作者孙髯翁终身布衣,晚年因困顿竟致卖卜为生。

乃作挽联一副送别自己,联语云: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追名逐利,抱憾终生,来得匆忙,实在糊涂;吟诗醉酒,此间有乐,不曾亏负,此去甚好。

此联笑看人生,大彻大悟,以自我揶揄之 辞,表现出豁达的生死观。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一联的作者、近代.四川传奇人物刘师亮,一生喜作讽刺联,四川军阀屡遭嘲弄,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常欲除 之' 刘门知不为世人所容,乃作联自挽: 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自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刘师亮口办刊物《笑》和《师亮随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副自挽联仍保持这一特色。

自晚清至民国,刘师亮以一个平民身份而敢公然『笑骂当局」,令人钦佩。

祭往挽联中的现代名人

祭往挽联中的现代名人

祭往挽联中的现代名人挽联是我从未涉猎过的题材,读此书之前,也从未想到,小小的挽联竟然可以如此高度精炼的概括一个人的一生。

挽联文化或者不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但是本书囊括四十位近代名人的挽联,读毕仿佛看了一本浓缩的纪传体民国史。

这些挽联用词精炼简洁,并且最大特点是用典极多,如无注释,恐怕得脑子里全是书的老夫子才能看得懂,故不得不佩服民国时期的学风鼎盛。

这里挑一些精彩的挽联: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yan4,审判定罪)之则为元凶。

——章太炎可以看出,当时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不像如今,半圣之誉名满天下。

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时曾有一联互讽,颇为有趣: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上联嵌左宗棠的姓与他的字季高,下联嵌曾国藩。

曾国藩弟弟曾国璜挽其兄:无忝所生,病如考,殁如妣,厥德有常,更如王父,孝友式家庭,千里奔临空自泣;以古为鉴,文似欧,诗似杜,鞠躬尽瘁,殆似武乡,功名在天壤,九原可作耐人思。

上联见手足之情,下联将其比作欧阳修、杜甫、诸葛亮。

左宗棠:左宗棠15岁有一联自勉,十分狂傲: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死后,李鸿章挽,叙两人交往,也赞其功: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棍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俞樾:俞樾俞平伯是清代著名经学学者,学问渊博。

同治状元、宣统师傅的陆润庠挽:五十年宦海抽身,小隐吴中,合洛社香山,一代耆英推老辈;四百卷遗书寿世,闻名海外,数儒林文苑,千秋史册此佳人。

李鸿章:即便是历史课本里似乎也曾评价李鸿章为卖国贼,然当时便有有识之士承认,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为数不多的较有见识的大员之一。

梁启超挽联: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耶;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下联哀叹国家屡遭浩劫,李鸿章的作为,实乃被浩荡历史推动的。

盛宣怀:盛宣怀是实业开山之祖,中国近代化的前驱。

那些令人动容的名家挽联

那些令人动容的名家挽联

那些令人动容的名家挽联1曾国藩挽乳母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简评此联在立意上,是直接把乳母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相提并论。

曾国藩一生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严格要求、砥砺自己,在这一联中,儒家思想的孝、礼、义三字尽现,用语用典皆朴实自然,深切哀婉,很是感人。

其中的一饭千金、铭恩报德、怀胎泣血、十月三年的对仗工整绝伦,当真是大家手笔。

(一散人)2黄体芳挽扬州知府何金寿清慎勤三字传家,知君宦囊萧然,唯有西台留谏草;诗书画一朝绝笔,令我征帆到此,不堪东阁吊官梅。

简评光绪六年(1880年),何金寿被任命为扬州知府。

在扬州任上,他事必躬亲,勤政爱民,后来在扬州抗旱中以身殉职。

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何金寿除了家中的半壁图书外,身无长物,根本没有积蓄,因此不可能按习俗将他送归故里安葬。

于是,他的朋友们和扬州城的百姓一道,将他葬在扬州郊外。

这么一个清官好官,黄体芳在联中几笔就勾画出来,而且表达了对其逝去的叹惋。

3俞樾挽曾国藩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为天下悲,为后学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

简评俞樾当年会试的阅卷官是曾国藩,曾对俞樾的考试诗特别赞赏,尤其喜欢其诗首句“花落春仍在”,以为“咏落花而无衰飒之意”,格调高昂,因而预测其“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因此,曾国藩对俞樾有知遇之恩。

上联很好懂,对老师的功勋做崇高评价,将其比作郭子仪,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先生的逝世,犹如朝廷栋梁毁坏。

下联便道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

大臣故去,为天下悲。

但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位立下赫赫功勋的大臣,还是一位学问家,死在职位上,不能写出更多的文章、阐发出更好的道义,留给后学。

“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就是指俞樾平生最为自得的那一段佳话。

4吴熙挽左宗棠公曾期我作韩昌黎,奈谗间阴行,虽有释言难感悟;天不许人为岳武穆,纵威稜远憺,终留遗恨与英雄。

近现代名人挽联小辑

近现代名人挽联小辑

近现代名人挽联小辑□陶诗秀挽联,又称哀挽联,其作用是哀悼逝去之人,表达对逝去之人的一种敬意与怀念。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挽联,大多是通用挽联,针对 性不强,而名人挽联由于是针对名人而作的,故带有很强的针对性,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而且这些挽联大多出于名人之手,有极 高的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秋瑾挽母一九O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秋瑾的母 亲单太夫人病逝,享年六十二岁,秋瑾由上海 返回绍兴奔丧,悲痛地写下了这副挽联: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奉母百年岂足,哀哉数朝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二;爱我国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他日留芳,应是慈容无再见,难寻瑶岛三千。

秋瑾由于长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难以侍母尽孝道。

联中既表现了作者未报母恩的歉疚心情,也抒发了她决心救国救专题联话民的豪情壮志"•孙中山挽黄兴一九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民国元勋黄兴不幸病逝于上海,年仅五十二岁。

孙中山痛惜哀伤,撰联以悼: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砺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民初章太炎论同时之军政人物,有九等之说,即一等陈宦军事家、二等张譽实业家、三等熊希龄实行家、四等宋教仁纵横家、五等梁士诒智略家、六等黄兴游侠家、七等杨 度运动家、八等唐绍仪贾贩家、九等孙文理 想家、一孙中山在联中借章太炎之说外,又引 西汉随何、陆贾能文不能武,周勃(封绛侯)、灌婴能武不能文和古代清高廉洁的贤士伯夷、柳下惠的典故,盛赞黄兴是文武兼资,不 可多得的贤能之才,对黄兴的早逝,沉痛犹 深。

对联二O一九年第四期他生须记着,任地下许多磨折,万难切莫 带愁来。

此联从肺腑流出,悲切感人,革命烈士也有题,□挽联的,他们的门挽联则一扫哀伤怨尤,而是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不同凡响。

共产党员、湖南浏阳县达浒区农民协会委员长汤祥瑞被害前咬破手指,用鲜血写成一联:嫉恶如仇,几根硬骨撑天下;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匸磊落胸怀和高尚情操跃然纸上。

名人名家自挽联

名人名家自挽联

名人名家自挽联廿载轻生死千秋有是非张同嗣自挽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王夫之自拟墓石联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翁同龢自挽九重懿德双慈圣千古忠魂一惠陵吴可读死谏前自挽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唐才常自挽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俞作豫自挽响锣山下埋忠骨识字岭上吊亡魂何立前自挽一死便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清杨荣绪自挽联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黄遵宪自挽一百八晨钟声醒了醒了七十二逆旅客归欤归欤清道光间进士庄俊元七十二岁临终自题联有二绝句述怀可歌可泣曾三上书乞死知命知仁黎又霖自挽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杨度自挽感戚交道义之情来生必报抱锄暴安良之志到死方休熊南辉自挽国破家亡千古英雄千古恨身歼名在万年史记万年春钟明光刑前自挽嫉恶如仇几根硬骨撑天下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汤祥瑞被害前,咬破手指,用鲜血书写就此联有天下画名何必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齐白石自挽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至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王夫之自拟墓石联涕泣及牛衣卅载都成断肠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陈寅恪自挽。

牛衣:《汉书·王章传》:“牛衣对泣”,喻夫妻共守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孙髯自挽生不害世死不累人雄心无愧吾亦可去志在救国举在济众伟业未成我应重来陈法轼自挽生亦奚荣尝悲月夕霜晨空有梅花萦旧梦死犹何憾只恐清明寒食苦无麦饭荐孤坟刘凤梧自挽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生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王步文自挽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毕沅自挽老子婆娑看儿曹整顿乾坤当代重逢王海日吾皇神武安天下扫除纷乱家祭无忘陆放翁李鸿章自挽。

王海日:王守仁之父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梁同书自挽既死莫伤心好料理身后事宜莫弄得七颠八倒再来还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属重去寻三党六亲许芝瑛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张元济自挽肉躯壳无足轻重但求身后有灵魂死一时实生千古鬼伎俩何等凶险寄语党中诸巨子鉴以往宜慎将来周炳文自挽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碧血洒中华革命精神留世界共产不避难避难不共产雄心振岳北共产实现定他年周树屏自挽学人余事挥洒临池看平生墨蹟淋漓陪葬已先菅笔塚乔木百年抉疏绕屋想终在吟魂依旧栖灵仍复爱吾庐吴熙自挽六四岁身首分离是奇害奇冤奇诬奇诈只有向阎王一诉百余里灵魂归去愿我妻我子我媳我孙都要报戴天之仇李玉邕自挽倘若魂升于天问先世长吉仙人作赋玉楼到底是何笔墨漫云逝者其耋想吾家白头老子藏身母腹于今始出胞胎李笠翁自挽平生所愿事多违差幸闻道壮年天若有心期尽藐躬分内事故土久愁人太满远辟殖民小局我虽撒手仍留余地后人来黄乃裳自挽平生惟有挽联多想吴季子论定盖棺当有几副佳章送来寓目此世已经穷饿死非赵元帅亲手画押许我百万财产誓不投胎吴熙临终自挽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白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刘师亮自挽。

挽联里的人物

挽联里的人物

挽联里的人物一直认为自己读的书算是不少的,可现在越来越觉得其实是有太多太多的书没读过。

不久前朋友推荐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名家散文在网上半价出售,迅速买了若干,不到一周读了将近四本。

从《郁达夫散文》里看到了他拟的两幅挽联,堪称掷地有声字字珠玑,展现出了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其一是郁达夫1941年为作家许地山所作的挽联:“嗟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问人间何事,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国家惜遗才!”---上联借用汉代许劭“月旦评”和孔子探望重病的弟子伯牛的两个典故,同时巧妙的嵌入了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来痛悼文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作家;下联结合日寇侵华山河破碎的时局,痛惜国家失去了许地山这样的人才。

第二幅是郁达夫挽胞兄郁华的:“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郁达夫三岁丧父,郁华年长他十二岁,长兄如父,二人亲密无间。

郁华在上海租借区法院执法如山,尤其对汉奸毫不容情,1939年冬惨遭汪伪特务暗杀,当时郁达夫因身在新加坡而未能亲往参加上海各界举办的公祭,遂以斑斑血泪拟就此联,缅怀褒扬兄长,誓报国仇解恨!挽联讲究情谊和文采并重,了了数语,微言大义,既包含对逝者的生平总结和哀悼,又包含对活人的慰勉和作者独有的情感寄托,在文法上还要平仄相合对仗严谨。

一幅好的挽联,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思想最广博精妙的一个体现。

过去读书有一个摘抄的习惯,就着这个话题,把我的那几个古董本子翻出来,还有几幅挽联确实值得再读再品,挽联里的人物不容错过:1、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寻;一声何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徐志摩2、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挽林徽因。

金岳霖对“林下美人”可谓用情良苦白首不移,纯粹的守候,痴痴的凝望,红颜蓝颜得高贵脱俗。

汪曾祺在纪念金岳霖的文章里曾记下这样一件事:一天,年近八十的金老忽然宴请宾朋,席间有人问其原因,金老哽咽道“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自挽联故事
自清代以来,有一引起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喜欢创作自挽联,或总括一生,或遗言传世,或抒情言志,留下了许多佳作。

达观处世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晓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

他自撰挽联云: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概括了他从政生涯是宾、治学精神是主的生平,比喻新奇,自嘲中带有诙谐,流露出他达观处世的态度。

筹安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极力主张君主立宪而告失败,历经坎坷,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撰自挽联: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此联坦率真诚,开朗豁达,
没有一丝哀伤。

仅用二十二个字,便囊括了自己颇为坎坷曲折的一生。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曾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

举人杨乃武在临刑前写自挽联一副,交给好友胡雪岩。

联云: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升天。

胡雪岩获联后,义愤难抑,亲赴京门,仗义执言,几经周折,终于使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水落石出,获得了平反。

清代学者俞樾也写了一副有趣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此联述其心志和著作,实实在在,豪谦相映,闲谈自如,是自挽联中的佳作。

至于革命者就义前写联明志,就更多了。

如汤祥瑞被害前,咬破手指,用鲜血书
写一联道:
嫉恶如仇,几根硬骨撑天下;
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

上联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与反动派誓不两立的革命精神,下联表达了作者为革命甘愿牺牲的革命生死观,磊磊胸怀和高尚情操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