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当代中国影视作品看中国政治转型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及其趋向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及其趋向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及其趋向分析

摘要:在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转型问题始终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其中的许多问题不等同于政治秩序问题,但它们都可以“化约”为政治秩序问题。政治秩序转型作为政治秩序在一定时期内的特殊形态,关于它的研究,既包含有政治秩序的一般性问题,又包含有政治秩序的特殊性问题。.本论文立足于这一基点对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秩序转型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性的研究,这一探求和尝试对中国政治转型和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政治秩序政治关系规范性政治秩序宪政秩序

序言: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性转型的过程中,政治转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顺利推进中国政治转型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在已往关于政治转型的研究中,多侧重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这消解了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问题进行全面性的、深入性的研究。这种缺陷则主要是由于人们将其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存在物”所导致的。因此,本文将以政治秩序作为出发点,对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所裨益。

一、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前的实然状态

1.重大政治关系的制度化程度较低,产生了政治生活的无序状态按规定性来看,全国性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权力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并派生出来而且可以还原回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派生出来的各种政府机构都位于其之下,服从其领导和监督,而不得与之平行和抗衡,更不得超越其上。但在实践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与法律的规定并不相符。同时从党与人大的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法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是一切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同时,它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从理论上讲,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与它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并不矛盾,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党替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现象,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这一问题的发展达到顶点。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转型tihedaan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转型tihedaan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转型tihedaan

当代中国的政治探索严格说来,应从1840年算起,1840年西方国家用殖民侵略方式使得中国社会遭遇现代性,政治发展命题浮出水面对错

【答案】:对【解析】: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制度构成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基础制度,也是政治合法性构建的核心体现对错

【答案】:对【解析】:

中国现实的政治改革采用的是渐进而相对平衡的改革道路对错

【答案】:对【解析】:

【题型】判断题

4.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那就是“在合法性中累积有效性”。对错

【答案】:错【解析】:

【题型】判断题

5.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累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应该说,我们所采用的这种政治发展思路是非常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对错

【答案】:对【解析】:

【题型】判断题

6.党政分开:在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进行必要的职能划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和排除党内的非技术官僚对经济建设的瞎指挥,阻止党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对经济改革的干扰对

【答案】:错【解析】:

【题型】判断题

7.政企分开: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经营的过多干预,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提高其经济活力对错

【答案】:对【解析】:

【题型】判断题

8.干部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党的以阶级斗争为主的用人制度,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党政精英的转换。对错

【答案】:对【解析】:

【题型】判断题

9.领导体制的改进和制度化:人格化基础上的领导体制向制度化的集体领导转变对

时代·个体·本土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新时代转型及其审美表达

时代·个体·本土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新时代转型及其审美表达

60

GENRE AND SUBJECT

材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样态,

是反映农村生活变迁、引领农村社会走向、传承创新

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十分

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村题材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一

般是指“从农村电影创作的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出

发,具体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现

状为背景,以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

农民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命

运轨迹的嬗变为主要表现对象”[1]的电影。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其中乡村总人口达56401万①,如此庞大的人口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与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一语境下,呈现农村生活面貌、反映中国乡村伦理及其情感结构的农村题材电影,亦映射一个国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走向,因而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转型期,都迫切需要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来回应这一时代变迁的主题。自从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也成为电影创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及其表现样态发生显著变化。尽管其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待提升,但是思想主题的表达和文本内容的呈现较之前

的创作更为丰富,从外部现实到个体内心,从时代走向到文化传承,深入反映当下农村面貌的方方面面,突破以往叙事主题的单一,进入一种多元融合的创作阶段。一、新时代转型: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脉络与未来空间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样态中的重要组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但受其自身延续性的影响,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介绍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转型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争取为促进其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存在问题;转型途径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其实在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以时间来界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过去时”。刘泽华、葛荃等人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传统的政治系统相对,即中国古代君主政治赖以生成、运转的文化条件和背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已经消失,必须通过史料分析来展现历史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而现代政治文化研究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强调“在研究传统政治文化问题是不能简单引用现代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必须根据对象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才能对该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现在时”。朱日耀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含有与政治相关的各个层次的文化,其中主要是支配和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代表社会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

总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政治生活中活着的东西,是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用层面的依托[1]。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

(在合肥一中高考讲座稿)

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以后,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中国的政治体制自身和人们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也经历了痛苦的五大转变:从君主专制制到君主立宪制、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内阁制到总统制、从多党制到一党制、从地方自治制到中央集权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中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政体之争与政党斗争,国体之争与政体之争,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列强干预叠加、搅和在一起,使得这一转型特别艰难与曲折,使中国丧失了许多原本可能的历史发展机遇。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中已经提出但尚未完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去思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今日的政治体制改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十大历史启示:如何处理好现代民族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政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求强与求富)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军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决策系统与咨询参谋系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改革形式与改革内容、改革时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政治体制之间的批判与借鉴、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所谓政治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政治体制相当于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或总体的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它是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得以实现其统治利益和意志的统治方式,也是一个政治体系内各种政治关系的总体格局的制度化形式。如,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是总统制,英国是议会内阁制,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瑞士是委员会制等;狭义的政治体制(Political Regime)小于政体或总体的政治制度这个概念,它是大的或曰整体的政治制度得以进入运行状态的各种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包括领导制度、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等。这里我们讲的我国近现代政治体制中的政治体制既指广义的政治体制,也包含狭义的政治体制概念。

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影视剧作品片段摘抄

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影视剧作品片段摘抄

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影视剧作品片段摘抄

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影视剧作品片段摘抄

一、简介

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传奇、悲壮和波澜的历史时期。从辛亥革

命到现代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这

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影视剧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再现。本文将

摘抄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影视剧作品中的片段,通过这些片段,深入了

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建党伟业》

1. 片段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革命运动,1911年10月10日,中国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

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 片段二: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在《建党伟业》中,

国民党和因为国家利益达成合作,共同抵抗外敌侵略,这段历史事件

展现了两党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三、《海派甜心》

1. 片段一:抗战岁月

“《海派甜心》中,通过女主角周楚楚的家庭经历,展现了抗战时期上海的生活状态,记录了上海人民在战争年代中的坚韧和不屈。”

2. 片段二:农村改革

“影视剧中,周楚楚的家庭遭受了运动的影响,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的变革。”

四、《建国大业》

1. 片段一:

“《建国大业》以为背景,通过对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的再现,展现了的曲折和艰辛。”

2. 片段二:新中国成立

“影视剧中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仪式,描绘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振奋和喜悦场景,彰显了新中国的诞生。”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传奇和激情的历史时期,影视剧作品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观看这些影视剧作品片段,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转型。此次我

们将从清朝末年开始,逐步追溯至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探讨

其中的关键事件及其影响。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清朝末年开始面临内外压力的集中

爆发。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内忧外患的局势逼迫中国探索政治制度的改革。1905年,清领导颁布

了《振兴中华议和共和领导纲领》,提出“君主立宪”的构想,试图

在保留君主制的同时进行政治改革。

然而,在气氛激烈的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清朝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民主时代,并正式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初期的中华民国政权面

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北洋领导的和地方割据的问题。1912年,孙

中山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手动

权恢复了袁世凯的”皇帝“改革。但是这一尝试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

抵制,迫使袁世凯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宣布放弃了皇帝地位。

1916年至1928年,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北洋领导无力

维持全国统一,各个地方军阀纷纷争夺权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各地民主的探索中,一些政治团体和人物开始提出了民主革命

的思想,并试图寻求国家重新统一和政治制度的改革。1921年,中国

成立,它成为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

1927年至1949年,中国经历了长达22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中国和国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决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走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开启了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及其路径探析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及其路径探析

Fra Baidu bibliotek
道” 为核心 。 以处 理君 臣 、 民关 系为主要 内容 的 比较 君 完备 的封建政治文化体 系。其主要特点 ,即 “ 权力本 位 ”“ 、上下尊卑 以及“ 狭隘的依 附顺从 心理” 等等 。这种
政治 文化 日益沉淀 。 积于人 心 。 沉 成为人们 日常行为 的
种意识形态 。政治文 化必然 要反映一定 阶级 的利益
精神” 等概念 , 以指称政治体 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 为 借
的诸种主观因素。 这一概念一经提 出 , 很快便被广泛使 用于政治学界。 与此 同时 , 但 它也成为最有争议 的概念
之一。关于政治文化 的解释 , 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 有
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心理层 面将 政治文化定义 为政 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即政治体系 的心理 方面 。 它包括政治体系 的成员对其性 格侧面 的感觉 、 知 、 认 评 价 和情感 取向等。 西方学者大部 分持这种观点 。 中阿 其
作 者 简介 : 李红 芹 , 。 黔 西南 州委 党校 教 师。 女 中共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1.( 18期) 00 总 2 4
“ 同体 ” 共 。儒家 学说“ 天下 一家 ” 的普世 情怀为君 主体 制“ 家天下 ” 统治形式提供 了话语与思想支撑 。此外 , 儒
中 图分 类 号 : DO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5 8 (0 0 0 一 O 5 — 0 10 - 3 12 1 )4 0 2 3

当代影视剧历史叙事的转型

当代影视剧历史叙事的转型

( 摘
要] 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 了当代 文化 的产 业化 、 费化发展 , 消 当代影视 剧 的历 史叙 事 亦从
意识形态化模 式逐步转 向 日常 生活叙事 。这在解构 了单一的泛政治化叙事、 带来丰富的艺术表现 空间的 同时, 另一
方面也 带来如何建构历 史真 实、 如何 回应现 实世百度文库 的问题 。
别是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 着 以建 立 市场 化 体制 随 为 导 向的改革 开放 逐 步深入 , 一种 市场 化 、 商业 化价
写来为 自己提供一种 ‘ 当代史 ’各种意识形态力量 , 都借助历史的包装粉 墨登场。 … 2 ” O世纪 8 0年
代 以前 , 在一 种普 遍 的政治化 语境 中, 们 的文 艺创 我 作 更 多地打上 了意 识 形 态 的烙 印 , 直 接促 成 了艺 这
世纪 8 0年代以来 , 国家政治文化权力 的运作发生了
很 大变革 , 在政 治生 活之 外 , 会生 活的 丰富性 和个 社 人 生活 的重要性 日益 得 到 凸显 , 寻 满 足个 人 日常 追 生 活 的欲望 已成 为社会 变革 的一 种力 量 。一 是个 人
日常生活和个人世界 日益具有 了合法存在的价值 , 丰 富多 变 的个人生 活世界 为 文艺创 作提 供 了丰 富素
史 叙事 由意识形 态 叙 事转 向 日常生 活叙 事 。“ 场 市 是 传统 意识形 态 最 有力 的解 构 力 量 , 以世 俗 化 的 它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成就令人瞩目。然而,这一系列的成就往往得益于中国政治制度体系的未曾突破的局限。因此,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转型的动因、进程及其未来挑战和机遇。

动因:制度不适应和社会需求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长期遵循的是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化运作方式,这种

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制度有限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这种制度模式也长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不适应,比如政府插手经济管理过多、社会参与度不足、信息开放不够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和民主化的态势,仅仅依靠这种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的实际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参与需求和新的价值诉求。人

们不再象征性地支持国家和政府,而是希望参与政治和社会的决策和实践,成为更加积极的公民和社会参与者。与此同时,也呼唤着新的民主和自由的政治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构成了挑战和压力。

进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势不可挡。中国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经过几轮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实现了政治和社会体制变革、社会治理制度变革和经济体制变革的互动性演进。

首先,政治和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包括解除对个人的政治限制、推进选举改革、缩小政府权力等。例如,地方政府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逐渐完善,令选民可以更加

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其实,人们惯常所谓的“近代化”“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都不过是不同阶段的现代化 而已。现代化还会进一步获致它的未来形态。现代化使得一切知识、财富和力量都被不断地重新 组织、生产和运用,使得人的本质力量、人类社会的组织不断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总括其类, 在经济领域,现代化明确了它的主题、核心原则是获得更高的效率;在文化领域,现代化明确了 它的主题是更广泛和更实质的自由;而在政治领域,现代化则明确了其更好地实践政治的正义的 要求——现代政治尤其要合乎政治规律、政治伦理,既要追求政治管理的效率,又要尊重人民的 主权者地位。作为最明显的文化(转型)现象之一,政治现代化解构和重新组织包括知识、财富 和力量在内的社会资源,形成新体系、新格局,特别是集成、升华社会生活各领域(政治、经济 和文化)中新秩序的生产,从而将全部现代化成果内铄为秩序理念、外化为制度规范,对于社会 的发展进步起到最关键的支撑、保障作用。换言之,没有政治现代化的配套、并行,社会的整体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20)06-0039-08
政治是人类生活极重要的方面。不同时代、民族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 民族的政治当然也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又并非是绝对的——人类生活总有其共性,还是遵循了 一些相同或相通的规律。也可以这么说,人类所面对的政治问题大多是相同或相似的,然而人们 在把握、解决它们时总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方式。这就是政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或曰世界性与民 族性。近代以来,这一对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现代性与民族性——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的现代 化与不同国家、民族对于它的不同应对。就当代中国而言,我们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还面对着 一个政治生活要如何以自身现代化来适应、助益经济社会的现代发展问题,还置身于一场系统、 全面且深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事政治3000字论文篇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适度高速(年均8%左右),增长速度不要大起大落,并且各主要决定因素能够支撑经济增长在中长时期内(10年以上)保持这种平稳高速增长态势的可能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学角度讲,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前者主要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与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而后者主要指人口、文化传统与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约束条件主要表现:(1)资源;(2)环境;(3)人力资本;(4)经济增长方式;(5)自主创新能力;(6)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等。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对策1、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最为

突出的。

发展方式问题,说到底是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自那

时起,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转型,直至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并分析这些演变在

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和内外动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官僚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

中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手中。这种制度导致了政治和对外侵略的加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和政治动荡。

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清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这一时期,中国政

治制度从封建制度转向民主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颁布

宪法、设立国民议会等。然而,由于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不成熟,中华

民国领导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并且在内外压力下,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受到较大挑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中国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此后的几

十年里,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中国在一专政下

规划和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领导手中。中国建

立了一套以委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确保了对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1990年代至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政治

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政治制度也需要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中国领导逐渐开始推行一系列的

政治改革,如政分离、发展民主法治等,力图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开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中,经历了许多转变。自解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集体决策到领导集团决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对政治体制的变革一直是其工作的重心之一。在毛泽东时代,中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和领导集团决策制度,实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土地改革等措施。这种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恶化,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失去了很多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

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80年代,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逐步引入了国外的投资和技术。这些举措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时期,虽然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缓慢,但中国开始对外部世界开放,并逐步放宽了政治控制。

21世纪初,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又迎来了新的挑战。200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国内改革的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面临着各种新的社会矛盾

和政治困境。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包括规范权力运用、协商民主、基层选举和法制建设等。

如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正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不仅需要应对国内的经费限制、环境问题、社会矛盾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同时也需要应对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压力等多重挑战。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转型,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

中外影视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中外影视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中外影视史中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影视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反映和塑造社会、政治意识的重要工具。在中外影视史中,政治与社会影响力贯穿始终,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中外影视史中的相关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中外影视作品的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影视作品 often often often成为政治宣传工具的一种渠道。政府和政治派别利用影视作品来宣传和弘扬特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例如,苏联时期的电影以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塑造了一批为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英雄形象。在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等作品宣传了共产主义的思想,以及对抗侵略的典型情节。

政治在影视产业中的掌控程度也给中外影视作品带来了一些限制。在某些国家,政府对电影的审查和敏感主题的限制可能导致拍摄和发行过程中的政治干涉或审查制度存在。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导演仍通过影视作品展现了对政府不满、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挑战了政治的权威,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其次,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从社会问题到文化传承,影视作品

广泛传播并成为引起社会关注和对话的焦点。在中国,电影《霸王别姬》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衰落和价值的消逝,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讨论。类似的,美国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以其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烈讨论,并且在文化和艺术层面上对全球影视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影视作品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表达社

喜剧的忧伤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奏和转型——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

喜剧的忧伤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奏和转型——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一直占据着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无法取代的地位。尤其是自1991年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年”之后,政府不再通过行政手段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来推动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投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不断进行文化反思和大胆尝试,试图探索主旋律电影发展的边界,并不断打破商业电影的壁垒。《战狼2》《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票房成功,无疑给导演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在迎合商业市场的同时,也在摸索一种自身独特的主旋律电影风格。

一、表现形式的突破

近几年,主旋律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较大的突破,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2019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庆档上映,全片由七个故事短片组成,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发生的故事展开,这种短片拼接式的创作形式,在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史中尚算首例。《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类献礼片无法复制同类影片《战狼2》的成功之路,必然需要寻求一条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商业化”道路,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短片拼接电影模式的尝试。

不少影视评论家将《我和我的家乡》这种短片拼接式的电影称作“小品电影”。但这种定义并不能准确地说明这类电影的表现形式。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具有短小精悍、寓教于乐的特点,从本质而言,小品是“笑”的艺术。纵观《家乡》的五部作品,都符合这一本质特点。但仅仅从这一方面就称其为“小品电影”,是不具说服力的。小品是高度形式化的现实主义作品,其创作上遵循着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从这两点看,《家乡》就远不符合,不可能真像小品那样简单(单情境、三一律),在情节冲突上也不可能像小品一样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原则。另一方面,从逻辑结构看,《家乡》背后有着明显的新闻报道逻辑。影片由对全国各地人民的采访展开,集中展示大家对于自己家乡的看法,然后聚焦短片主人公,依次重点展开该主人公对家乡故事的讲述。这种由演播厅主持人采访作为牵引,大范围辐射全国各地变化,重点讲述示范区故事内容,最终都服务于“家乡变化”这一主旨的表现形式,正是新闻专题报道的逻辑框架。但我们仍不能简单地称其为“新闻电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从当代中国影视作品看中国政治转型

当代中国影视百花放,百家争鸣,异常繁荣从题材看,有的影视作品关注情,如电影《山楂树之》;有的关注家庭伦理,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有的注职场形态,如电视连续剧《拉拉升职记》;有的关注男情色,如电影《色戒》;有的关注反腐,如电视连剧《大雪无痕》。可以说,当代国影视越来越“去政治化”,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本主化。

而,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召开,这期间的中国影视是度政治化的、一元化的,主以阶级斗争为本。

为何当代中影视发生变迁?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政治发生了转型。代中国影视变迁是中国政治转型一面镜子。

一、中国政治转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中国政可称为全能主义治。按著名美籍华人学者邹教授的观点,“全能主义仅指政治机构的权力可以随时无制地侵入和控制社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领域指导思想,全主义政治指的是以这个指导思想基础的社会。”[1]1949~1978年的中国会是政治化的社会,政治活动渗透社会的各领域,政治权力无所在,党对社会的动员和驾驭能非常强,控制着社会一资源。人人都是“政治人”,人都像党指挥的一个子,人人都要跟着政治动走。

1978年后的中国治属于后全能主义政治。在这阶段,前阶的全主义

政治的影响还存在,但现阶段全能主义政治的表大不如前,呈弱化趋势,这突出体在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和治运动为中心转向以济建设为中心。

也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治逐步走向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革过去建立在人格化基础上的领体制是中国改革领层最早达成的政治共识之一结合意识形态上对个人崇拜主的批判,改革领导层首先在中和各级党的组织和构中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党内监督机制。”2]除了领导体制改,公民政治参与逐步扩大,公的政治权利意识在苏,政治参与愿望日益增强。“现段人民所享有的平等和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民享有的自由和平等还不断逐渐扩大。人民不但可以选举己认同的代表,甚至可以过多种渠道罢免自己不意的一些高级干部,民告官的现已是司空见惯。尤为重要是,在中农村,人民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村集的事务,举村长和村委会的成,中国的层民主有了长足的展。”[3]

与走向中国特民主政治相应,中国政治现两个转变:从传统的治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转,从统治型政治到管理型服务型政治的转变。这意味着中政治的专制色彩慢慢化,民主色彩逐渐变浓统治功能慢慢弱化,管功能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

二、中国政治转型当代中国影视的影响

在1949~1978年的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背下,党领导一切,一切都要听党话,一切都被政治化,其中包括视。当时的中国影视成为党舆论宣传工具。党利用它传党和党的领袖的丰功绩,塑造党、人民解放军、

革命先、战斗英雄、社会主义人的光辉形象,高唱新中国、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赞,揭露和批判旧中国社会和“座大山”的种种丑恶罪行,敲响阶级斗争警钟,要求人们永远保持革命的昂斗志。我们以电《白毛女》《刘胡》《雷锋》为例来说明点。

1950年王滨执导1951年获第6届卡罗维伐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的电影《毛女》讲述了一个离奇的事: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被迫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八军来到该地区,喜重见天日。该片的主题“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鬼变成人”。该片鞭挞罪恶深的中国旧社会,赞扬改变人命运的新中国,是一部典型的主旋片子。

1950年摄制、冯白鲁演的电影《刘胡兰》刻画了女雄刘胡兰的一生:时候,红军孙同志经给她讲革命道理,使她从小树反抗恶霸地主的勇敢神,她加入抗日队伍,并被选为村救会领导人,经过考验,她被批入党,在营救党支部记石德辉等人的战斗中,她幸被捕,但她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于敌人的铡下,毛主席为她题写悼词“的伟大,死的光荣”该片是一部歌颂革命雄和优秀共产党员史诗影片。

1963年制、董兆琪导演的影《雷锋》描绘了一名平凡然而伟的战士——雷锋:20世纪五六十代,雷锋从身边小做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了无数好事,包括做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娘回家、为灾区捐款替战友为家里寄钱等,在一次外事故中,他殉职牲,毛主席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习”。该片是一部宣扬社会主新人、歌颂共产主义道德经典红色影片。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和中国特色

民主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济,淡化阶级斗争和政运动,推行改革,走党政分开之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经过改革,党对个社会的控制逐步弱化公民社会的雏形逐渐成,国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被唤醒,国民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自由。党和政府逐步承认国民的人权”,让“保护人权的提法入宪法,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展观。这是一个巨大进步。如著名文艺理论家黄海澄言:“从前苏联来的把个人当做一机器上的‘齿轮和螺钉’的观念和做法、国人自己创造的把人做‘驯服工具’的观念和践,都是扼杀人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的,反人文义的,依此,人不是目,而成了纯粹的工具,甚至工具的具。其社会的危害性、对人的制和摧残极为严重。必重申人是最后的惟一的目的一崇高的人文主义观念。”[4]

在政转型氛围中,中国影视也逐渐党的严密控制下解出来,中国影视的定位不再只是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由发的空间,可以走多元化发的道路。事实上,当代中影视已形成多元化发的格局:为党做宣传、弘扬主旋律影视作品仍占有一定的份;贴近社会、贴近老百姓、贴近活、走人本主义路线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形成一股不可逆转之势;一些敢于评党曾经犯的错误的影作品露出水面,引人关注。我们电影《开国大典》、电视连续剧《的丑娘》、电影《色戒》、电影《活着》为例行分析。

李前宽、肖桂导演、1990年获得第10届国电影金鸡奖和第13届大电影百花奖多项大的电影《开国大典》,以纪实法回顾了开国大典的

来龙去脉:举闻名的“三大战役”胜利,蒋介石率国民党余部队逃往台湾,人民放军进入北平,毛主为开国大典做最后的准工作;1949年101日下午3时,毛主席隆隆的礼炮声中,庄严向全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们欢呼雀跃,整个广为之沸腾……该片是一部旋律政治大片,其目的是扬党、党的领袖、人民解放军的伟功勋。

单连全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的丑娘》近年来打动了众多观众心。该片讲述了一个曲折的家庭伦故事:村妇丑娘的丈夫英年早,她守寡一生,将子王大春拉扯长大;儿子城打工后与城里姑娘小旭相爱,准备结婚;于赵小旭看重相貌,王大向她隐瞒了自己有丑的事实;丑娘得知儿子婚事后,卖掉房产,来到里,想为儿子操办婚礼却不料被怕露馅的儿子拒之门外;遇车祸恢复后的丑费尽周折,成为儿子家的姆,为了顾及面子,母子都向小旭隐瞒了丑娘的真实身份;丑娘吃苦耐劳和默默奉献感化了儿媳也让儿子内疚;在丑弥留之际,儿子受了良心的折磨,向媳妇说出实情,妇惊愕不已,给了丈夫记耳光,然后扑向娘,哭着说丑娘是天底下漂亮的母亲……该片完全有政治色彩,真正地“去政治化、不戴政治帽子,是纯的生活片,它关注老百姓的喜怒乐,表达了人们对善美的呼唤和渴求。该片是众多生片的一个代表,它能够横空出世广为流传,说明了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已软化,越来越有人情味。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说。该片描述1930年末,一位知识青年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杀汪精卫阵营中一位高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