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玉蟾山摩崖石刻
论泸县宋墓与玉蟾山的历史文化意义
![论泸县宋墓与玉蟾山的历史文化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0fb399b9d528ea81c77964.png)
李盈悦 : 论 泸 县 宋 墓 与 玉 蟾 山 的 历 史 文 化 意 义
1 0 5
这里 也 是兵家 常争 之 地 。 ( 2 ) 关 于玉 蟾 山名 的 由来 , 有 两种 说 法 , 一 是 因 为形 如 满 月 而 得 名 ,
一
而望 , 就像 是 人 间 和天 上 相 连接 的媒 介 物 。通
泸县 的玉 蟾 山摩崖 造像 和北 方甘 肃 的庄浪 石 窟 就像 落 日最后 的余 辉 , 虽然 不如 以往 繁华 精致 、 宏大庄严 , 却 以一 种倔 强 的姿 态 在 明代 石 刻 中 占有 独特 的一 席之 位 。
( 一 ) 源 远 流 长 的信 仰 — — 蟾 蜍
里, 相 近有 五仙 山。 ( 9 ) ( 嘉庆 ) 《 大清一统志》 卷 四百十 二 : 玉蟾关, 在 州北 六 十里 玉 蟾 山 , 当
神 话 传说 更 为 其 增 添 了 美 的 意味 。 玉蟾 山摩 崖 造像 凝 聚 着几 代 工 匠们 对 故 土 的 印 象和 整 个 族 群 的 文 化
记忆 , 蒋 兆和 的《 流 民 图》 浮雕 更 具 有 爱 国 主 义 的 教 育 意 义 , 这 些 都 是 曾经 跋 涉 至 此 的 人 们 心 灵 深 处 最
山, 在渠 县治 西 , 峰 峦耸 翠 , 形 如新 月 , 故 名。
( 2 ) 《 读史方舆纪要》 卷 六 十八 : 又 玉 蟾 山 在 县 治 四一 里 , 山峦 耸翠 , 形 如满 月 , 因名 。 ( 3 ) 《 读 史方 舆 纪要 》卷 七 十 : 玉蟾 山, 县南 四十里, 盘 旋 耸峙 , 如 蟾蜍偃 仰 , 南 眺雒江 , 回环如 带 , 为登 临 之胜 , 志 云: “ 山东南 , 去 泸州八 十里。 ”( 4 ) ( 雍正) 《 四川 通 志 》 卷二 十四: 玉蟾山 , 在 县 西 三里, 峰峦耸 翠 , 行 如新 月 , 因名 。 ( 5 ) ( 雍 正)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1a5ab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玉蟾山上,是中国独特的摩崖造像群之一。
这些摩崖造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方面展开探讨,全面阐述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形态。
这些摩崖造像大多以佛教为主题,石窟内的浮雕、壁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些造像还记录了唐代泸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艺术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在艺术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这些摩崖造像的创作年代较早,融合了印度佛教艺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泸州地方特色。
在造像的表现形式上,以浮雕和壁画为主,雕刻技艺精湛,线条简练流畅,形象生动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造像在艺术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展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宗教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以佛教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泸州地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
这些造像中的佛、菩萨、罗汉等形象,不仅是宗教教义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造像所反映的佛教思想内涵,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及传统宗教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这些造像也是佛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旅游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不仅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这些古老的摩崖造像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古代石刻艺术的魅力,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神秘,同时也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一处融文化、艺术和旅游于一体的宝贵资源。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e9e78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4.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山风景区内,是一处集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古代石刻艺术宝库。
这处摩崖造像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等朝代,历时千余年。
它以精美的造像、华美的题刻、瑰丽的山水、奇妙的传说和悠远的历史为主要特征。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对于佛教、道教、儒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文化、艺术两方面探讨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1. 佛教文化: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是众多佛教石刻中的佼佼者,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佛岩和十八罗汉岩。
这些佛像和罗汉像,造像精美,刻工细腻,气势恢宏,细节生动。
它们坐卧、立立,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还保留了古代佛教经典、注释、传记等众多珍贵的史料资料,对佛教文化、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 道教文化: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中的神仙岩和道场岩是道教文化的主要体现,神仙岩中刻有二十四位神仙,道场岩则是道教“丹田”、“灵境”、“飞升”等核心思想的体现,是道教思想和艺术结合的集大成者。
这种“融道于山、融山于道”的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罕见。
3. 儒教文化: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文化遗存,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刻“大唐景泰八年”、“卫岗学画”等碑刻,以及明代儒学家贾仲明所作《论语义疏》中的“录石窟记”等内容。
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不仅是研究儒教文化史的重要依据,更是古代文化和艺术与现代社会的沟通桥梁。
二、艺术价值1. 形态美: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以其造型美、线条美、比例美、协调美等艺术因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雄浑、华丽、纤细和生动特色,是古代石刻艺术的极品代表之一。
2. 色彩美: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石雕工艺,采用自然堆叠、增刻雕刻等技法。
这些刻作的佛像、神像、人像等雕刻件,采用了独特的“二彩法”营造,即利用石质灰黑与青褐的肌理和颜色进行界线的塑造和彩色勾画。
泸州景点的导游词(2篇)
![泸州景点的导游词(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d95a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d.png)
泸州景点的导游词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____公里,为国度AAA 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掩护单元,省级风光胜景区、省级丛林公园,海拔____米,丛林包围面积____余亩,景区筹划面积为____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
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
首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素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有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
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焦点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镌刻的精细释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通,模样外形传神。
个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镌刻风雅,武艺娴熟,形态天然,堪称艺术佳构。
每年的夏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玉蟾山景区会举行大型的玉蟾春会,玉蟾庙会,川南各地的善男信女城市来玉蟾山朝拜,祈福安全。
泸州景点的导游词(2)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素有“天府之国、酒都泸州”之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历史名城。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泸州的主要景点和其背后的故事。
一、江阳古城江阳古城是泸州市的核心区域,也是泸州历史文化的象征。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
古城保存完好,城墙高耸,石板街道蜿蜒曲折,仿佛穿越时光。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泸州古城风貌的独特魅力。
二、诸葛亮故里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
他出生在巴蜀之地,泸州被誉为诸葛亮的故里。
来到泸州,您可以参观诸葛亮故居,了解他的生平和智慧,感受他的伟大影响力。
三、泸州瘦西湖瘦西湖是泸州市的一大亮点,被誉为“小西湖”的泸州版。
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游客欣赏自然美景和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湖水碧绿如镜,山峦起伏,园林建筑错落有致,游船漫行其中,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山幽、石奇、水秀——玉蟾山
![山幽、石奇、水秀——玉蟾山](https://img.taocdn.com/s3/m/1408527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5d.png)
313萌芽我愿随红船启航吴依凡 指导教师:薛萍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每次我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总是心潮澎拜。
眼前似乎总有一条南湖红船,在云雾茫茫中穿行,上面承载的不仅仅是人民英雄,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就是这伟大的红船精神,使这么多烈士信仰于它,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目标。
风风雨雨百年沧桑,这艘漂浮在水上的红船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却仍然散发着那永不变的“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在,属于未来。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发扬“红船精神”。
我又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記得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要去杭州游玩。
领取预约好的车票后,我们就站在检票口排队等着上车。
突然,我看见了一位老爷爷一边着急地在自己的口袋里摸来摸去,一边不停地念叨着:“我的车票呢?我的车票呢?老伴生病了,还等着我回去呢?”望着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我也不禁担心起来。
心想:要是我有两张车票就好了。
这时,爸爸手里拿着车票快步朝老爷爷走去,把手中的票递给了老爷爷,老爷爷惊讶地看着他,说“你把票给了我,你怎么办呀?现在己经买不到这趟车的票了呀!不行不行,我不能收。
”爸爸笑着说:“大伯,我没什么重要的事,您的事比较急,别客气了。
”老爷爷终于把票收下了。
我着急地对爸爸说:“那我们怎么办呀?” 爸爸摸了摸我的脑袋对我说:“我们去游玩,没有老爷爷的事重要,我们可以坐下班车好吗?我们不能看见困难,视而不见呀!”我听了非常惭愧,这不就是无私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吗!虽然这对爸爸来说是件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如醍醐灌顶,现在,我明白了什么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就在我身边。
我愿随着红船启航,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常去帮助别人,虽然我是小学生,对别人的帮助也有限,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坚定,伟大的“红船精神”就不只是一个纯真而美好的梦,它摇着桨已慢慢驶入我的心底,驶入更多人的心底……山幽、石奇、水秀——玉蟾山张文艺 指导老师:陈绍碧(四川省泸县得胜镇得胜中心小学校仁和四年级,四川 泸县 646100)我出生在一个富有魅力的县城——泸县,在这座县城里有着很多奇山秀水,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数玉蟾山了。
玉蟾山作文600
![玉蟾山作文600](https://img.taocdn.com/s3/m/907cbf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c.png)
玉蟾山作文600
在泸县福集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玉蟾山。
玉蟾山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省级森林公园。
海拔500多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多亩。
进入玉蟾山的大门,走过千年神鱼石,就到了“摩崖造像群”。
摩崖造像群是明代摩崖石刻,现存400余尊。
他们神态逼直,线条流畅,其中以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图等为代表作。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千手观音了。
它高5。
6米,宽3。
5米,一共有11个头,36只手臂,千手千眼,雕刻极为精细,堪称艺术珍品!
从摩崖造像群往右走,就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建文皇帝像。
建文皇帝身披袈裟,脚穿麻鞋,神态安详。
传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当年在“靖难之役”后,逃出皇宫,来到玉蟾山脚下,晕倒在一户农家门前,而这里的农妇用三大碗稀粥将他救活。
所以石刻的左上角,将农妇幻为手持玉碗的神仙形象。
再向前走,就到了罗汉街。
罗汉街实为彩色石佛长廊,排列着众罗汉,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经过108级台阶,便是“金整阁”,金鳌阁是玉蟾山的最高处,登高极目,玉蟾山清新碧绿,赖溪河似一条美丽的丝带,环绕着玉蟾山,轻盈而灵动,。
从罗汉街再向左走一段路,就来到著名的《流民图》浮雕。
《流民图》是泸县籍艺术大师蒋兆和先生于1943年秋完成的一
副巨作,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穷苦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
全图高2米,长26米,以百余人物形象展示侵略者铁蹄下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表现了各阶层人民渴望和平及民族独立的愿望。
玉蟾山风景如画,景点众多,说也说不完,希望你能来细细游赏。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a8956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6.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泸州市泸县玉蟾山,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玉蟾山摩崖造像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堪称中国摩崖石刻的艺术瑰宝。
这些摩崖造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宗教、历史和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玉蟾山摩崖造像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这些造像承载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生活风俗、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在历史时期,摩崖造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等不同宗教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对于研究唐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玉蟾山摩崖造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摩崖造像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内容和华丽的风格而著称,堪称中国石刻艺术的杰作。
在泸县玉蟾山,有着大量的摩崖造像,其中包括佛像、神兽、人物、花鸟、神话故事等多种题材。
这些石刻凝聚了古代雕刻艺术家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辉煌成就。
通过对这些摩崖造像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匠心独运,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
玉蟾山以其险峻的山势、清幽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作为玉蟾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赏。
这些摩崖造像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存,也是当地旅游文化的重要景点,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的升级,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旅游文化价值日益凸显。
通过挖掘和开发这些摩崖造像,可以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玉蟾山石窟 佛光深处有菩提
![玉蟾山石窟 佛光深处有菩提](https://img.taocdn.com/s3/m/b71a38a9960590c69ec37649.png)
的 宁静 ,好似 红尘 凡 世间 的一切 喧嚣 在 此
又能想到 ,在盛唐之后 ,接过中国石窟艺 l 刻都 与 我无 关。在 这 片五十 余平 方 公里 的
术接力棒的却是隐匿于秦岭以南的巴蜀 大 l 山峦 中 ,很 少能见 到游 人 的踪迹 ,偌 大 的 地 。无论是广元的干佛崖石刻,还是资阳 {
朵 白 莲花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绽 放 在 川南 佛 土 上 的最 后 一 大 地 上 最 后的 佛 息 之境 ,是
步 , 而 玉蟾 山 也 就 成为 巴蜀 佛 陀 最 终 停 下 了 南 下 的 脚
淮 的 座 借 大 ] 一
中 、安 岳到 泸 县, 在 这 里 ,
从中 原 入蜀 , 又从 广 元 、 巴
容低 估 。安 史 之乱 后 , 石 窟 佛教 石窟 群 ,其 重 要意 义 不 里 却 是 中 国 为 数 不 多 的 明 代
来 花
量 而言 可谓 寒 酸 , 不过 , 这 山 凿有 佛 像 0 0余 尊 ,就 数 其 中 杰 出的 代 表 。 泸 县 玉蟾 蟾 山 上 的明 代 石窟 造像 更是 多 巴 蜀 佛窟 里 ,位 于泸 县 玉 四川 石窟却 遍 地 开 花 。在 诸 当北 方 石窟 造 像 渐 渐停 歇 , 最长 、 分布 最广 的 地 区 之 一 。 川 是 中 国 石窟 造 像 延 续时 间
法 ,盛况 空 前 ,故 而 玉蟾 又有 “ 小
旨 林 立 ,展 钟
之 美 称 。 山 上林 木 葱 郁 , 溪 流环 色宜 人 ,其 中尤 以金鳌峰 的风景 最 入 叹 绝 。可 惜的 是 ,清代
佛 事 之盛令
年 间 一场 大
火将 山 上古建 筑毁 于 一旦 ,于 是 又只 剩下 这四 百余 尊摩 崖 佛像默 默 地伫 立于 遗址 之
玉蟾山
![玉蟾山](https://img.taocdn.com/s3/m/cb066adb76eeaeaad0f33006.png)
玉蟾山(泸州附近有烧香拜佛的地儿吗)泸州附近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蟾山。
听说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喝醉了在山崖上题字而得名,不过真正的原因好像是因为山上石质细腻如脂玉,山石形状像蟾蜍而得名的。
公园内有好多大小不一、形象逼真的蟾蜍。
我们到了后首先看到了一尊很大的千手观音神像,在山正门的山壁上,刻得栩栩如生,很神圣庄严的感觉,很多人都在烧香祈福。
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玉蟾山的山壁上几乎都刻满了各种神态各异的神灵,还有山洞里,山脚下,都有好多。
玉蟾山好像是宋代就建造好了,然后在唐代成为川南名山,山上现存的人物雕刻有几百尊,雕刻都很精美。
一开始我说的千手观音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尊。
我还看到了山顶上的一幅叫《流民图》的浮雕,好像是与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抗日战争时期有关的,据说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现代人物浮雕。
除了烧香祈福,玉蟾山还有很多座山峰,森林面积也很大,山下还有3条河流,我们爬到了山顶,山顶有个三层高的亭子,登上去就能看到玉蟾山的全景,像仙境一样,而且景区面积很大,可以好好的玩个遍。
当然,还有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农家乐,当地的特色就是吃野菜和野味。
每年玉蟾山还会举办观音会,那天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当时是在泸州客运站坐车到的泸县,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下车后,搭个出租车或者公交车都可以直接到的。
川南千年古县
![川南千年古县](https://img.taocdn.com/s3/m/0c765f4a6edb6f1aff001f99.png)
川南千年古县作者:李小波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20期泸县古称江阳,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长江和沱江汇合处。
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设县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泸县历史悠久,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织中国分部确认为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
在四川泸县,数量蔚为壮观的宋墓令人称奇,同时,玉蟾山的明代摩崖石刻造像群以及清代的龙桥,在荒野中延续着石刻艺术的精神。
在偏僻的川南,是什么力量使得一方平凡的山水田园催生出不平凡的艺术传奇?地缘政治:从汉夷门户到宋元南北焦点泸县宋墓群是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宋代石室墓葬群,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为何在川南会出现如此众多而精彩的墓?这与泸州的历史地理变迁有着密切关系。
从行政区划看,泸州的地位经历了4次重要阶段。
汉代经略西南的汉夷门户秦灭巴蜀,置蜀郡和巴郡,西汉时期,蜀郡一分为三,蜀郡、广汉郡、犍为郡,号称“三蜀”。
犍为郡的设立与汉武帝经略西南的军事经济目的有关,泸州(江阳)的区位正好处在蜀地的南缘,和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接壤。
蜀汉稳定南中的重要基地三国时期,北部的广汉郡分置梓潼郡,南部的犍为郡分设江阳郡,江阳郡是泸州首次设郡。
不难看出,梓潼郡的设置是为了北据曹操,镇守剑门蜀道;江阳郡的设置则是为了南中的稳定。
蜀国很清楚,自己的实力难以与曹魏抗衡,必须稳固云南贵州等地从长计议。
宋代等同于成都的军政地位唐代为稳定边关,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统治,在泸州设都督府,领14州。
到宋代,由于宋太祖主动放弃了云南等边患犹重的地区,泸州等地便成了防御镇守的要地,面对长江以南的“泸夷”,宋神宗于元丰四年(1081年)设泸南安抚司(宋代政区分路、州、县,安抚司是等同于路一级的军事机构),元丰五年(1082年),又将四川4个路中的梓州路和夔州路的兵马钤辖司迁至泸州,使得泸州的军政地位几乎与成都相当。
蒙宋战争的南北焦点蒙军从南北两线进攻巴蜀,泸州成了抗元的重要桥头堡,建神臂城与沿江城堡呼应,后几经易手,慷慨悲歌。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8edfa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a.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1. 引言1.1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概述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泸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摩崖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这些摩崖造像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集中展现了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内容,涵盖了佛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多方面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具特色。
这些摩崖造像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贵遗产。
艺术家们通过精雕细琢,给石头赋予生命,展现出了他们对信仰和美的追求。
这些造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意义。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作为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今天,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2. 正文2.1 历史文化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摩崖造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雕刻技艺。
这些造像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政治形势、文化风貌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历史上,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曾承载过不同朝代的统治者和民众对信仰的表达和追求。
这些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这些造像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这些石刻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水平,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对自然、宗教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对这些造像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881d4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山之上,是中国著名的摩崖石刻艺术遗产之一。
这些造像历经千年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唐代,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这些摩崖造像是当时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佛教艺术的珍贵遗产。
摩崖造像凝聚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唐代宗教、艺术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包括佛像、菩萨、罗汉、飞天等形象,形态各异、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造像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线条流畅、形态优美,雕刻技法独特,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宗教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
这些摩崖造像以其丰富的宗教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朝拜,成为人们开启心灵的圣地。
摩崖造像所蕴含的佛教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学研究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认识。
通过对这些摩崖造像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雕刻技艺、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
五、旅游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这些古老的摩崖造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旅游经济价值。
六、教育价值将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参观这些摩崖造像,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6d25fdae2bd960591c67730.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内容丰富,不侑一教,多种造像题 材和谐共存。主要以佛教题材为主,部分为道教造像和其他 造像。其中,在众多佛教题材造像中又以观音造像数量最多, 千手观音、数珠观音、日月观音、六臂观音、八臂观音等, 其中尤以十一面千手观音摩崖造像最为出彩,该龛造像是玉 蟾山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 ;其他佛教题材造像,有讲经说法 图、悟道图、飘海罗汉图、九龙浴太子、六道轮回、西方三 圣等。
参考文献: [1]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 [2]曹永森编.扬州风情[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1. [3]叶金明编.赏心悦目——扬州金鱼文化[M], 扬 州:广陵书社,2014.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 准号2018SJA2222)研究成果。
144
最终悟到了“四谛”的真理。该龛造像表现的就是乔达摩·悉达多修行多年,终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 一少年坐于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下,双手叠放附在膝盖之上,下颚置于手背上方,认真冥想悟道,少年身 后雕刻有升腾的云纹,似是在表现乔达摩·悉达多已经悟道成佛,展现出无限禅机,引人深思。
第 5 龛讲经说法图(图 3)高 4.6 米,宽 4 米,进深 1.3 米,①雕刻有造像五十六尊,其中释迦佛结跏 趺坐莲台于正中,佛的表情微含笑意,庄严祥和。头顶上方左右各雕刻一尊飞天,周围菩萨、罗汉、天 神有序排列,都在认真聆听佛陀教诲。除去最下面一排,其余诸菩萨、罗汉、天神下半身均掩于云中, 每一尊造像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整幅画面给人以整齐、庄重、肃穆之感。
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县城福集镇东 南侧玉蟾山景区,造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走向的玉蟾 山金鳌峰下的崖石上面,从右至左有序排列,大部分造像为 座东南向西北方向。造像共计 71 龛 411 尊,唐、宋、明均 有建造,依据现有“永乐二十二年” “景泰六年” “弘治三年” “正 德二年”“嘉靖已亥”“天启乙丑”等题刻,可以表明玉蟾山 摩崖造像主要雕刻于明代。巴蜀石窟造像由盛到衰大致经历 了四个时期,北魏晚期到北周为开创期,隋代到初、盛唐时 期为发展期,中晚唐到两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到民国为 衰落期,玉蟾山摩崖造像主要雕刻年代正处于巴蜀石窟的衰 落期,此时巴蜀地区造像整体状况较差。玉蟾山摩崖造像虽 不如前代精美,但就其所处年代来看,依旧是不可多得的精 品,充分展现了巴蜀石窟顽强的生命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 慧的结晶。通过对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深入研究,探寻其 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四川泸县玉蟾山明代十一面千手观音摩崖造像初探
![四川泸县玉蟾山明代十一面千手观音摩崖造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ea29f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4.png)
摘要:玉蟾山明代摩崖造像群位于四川泸县玉蟾山金鳌峰山麓,十一面千手观音是玉蟾山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雕刻精美。
其在造像像式上在造像雕刻中不注重对经典的严格遵守,重义而不重形,民间化、生活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既学习有藏传佛像的风格,又沿袭了汉传造像风格,是汉藏造像文化传统相互学习交流的结果。
关键词:四川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十一面千手观音;明代2016年第5期(总第189期)(泸州市博物馆)四川文物Sichuan Cultural Relics NO.5.2016TOTAL 189玉蟾山明代摩崖造像群位于四川泸县玉蟾山金鳌峰山麓,绵延横亘的山峰上分布大小各类摩崖造像和圆雕71龛,[1]包括西方净土变等诸多题材。
十一面千手观音位于玉蟾山摩崖造像群崖面显著位置,编号为19号龛,是玉蟾山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雕刻精美,气势恢宏。
在《泸县玉蟾山摩岩造像》、[2]《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3]、《蜀中密宗摩崖造像》[4]等论著中均有简要介绍,但均未对其形态及性质进行详细描述与研究。
本文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玉蟾山十一面千手观音造像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其价值界定有所帮助。
一造像内容根据现场调查,玉蟾山十一面千手观音造像龛桃尖形,宽3.6、高5.6、进深1米。
龛内浮雕观世音菩萨。
观音头左右上方雕刻飞天各一尊,表面风化较重,均面对观音,双手捧物,下半身掩于云中,身上帛带和裙摆向身后飞扬。
观音双脚立于力士仰莲台座上。
台座下半部呈六边形,底部风化。
六边拐角处雕刻力士四尊,肩扛座,下半身掩于云中。
台座上半部为圆形,雕刻仰莲花纹。
台座左侧侧壁处雕刻两个胁侍童子,右侧胁侍童子位于侧壁与正壁交界处,光头,着宽袖袍服,双手合掌于胸前,目视前方。
左侧胁侍童子为在侧壁上凿一小龛雕刻,童子面对观音,光头,着宽袖袍服,双手于腹前躬立。
龛右侧侧壁中部雕刻一胁侍童子,风化严重。
观世音菩萨头部纵向从下往上以“三、三、三、一、一”形式渐小,呈塔柱状排列十一面。
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c3b34f3150e2524de4187e9c.png)
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1、泸州玉蟾山 AAA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
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
主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
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佛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
其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刻精细,技艺娴熟,形态自然,堪称艺术精品。
2、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位于省级龙脑新农村示范片,地处县城城郊,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为核心规划,占地面积21.3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沿九曲河形成风景环线,以小马滩村、龙华村、-村为支点,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文化演展于一体的全省领先、川南一流的乡村旅游型新农村综合体,展示“盈彩水岸美曲流,一环相连串玉珠,三轴汇心带七区,龙乡田园画中游”的绝美意境。
2013年成功创建为“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吟水岸广场龙吟水岸广场位于整个园区的南入口、321国道旁,距离泸县城区2公里,占地近100亩。
有九龙石牌坊、亲水码头、牌坊广场、九曲河边步游道、绿地草坪、景观亭(墙)等,供游人进入景区时短时休息,放松车程疲惫。
3、百和高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泸县百和高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泸县百和镇,是泸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旅游新县”战略,打造泸县旅游“金三角”的重头戏之一。
摩崖石刻故事
![摩崖石刻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e84f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8.png)
摩崖石刻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摩崖石刻,是一种古代的石刻艺术形式,常见于中国的山崖、岩洞等地方。
这些刻有文字、图像的石刻,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摩崖石刻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心的“教育摩崖石刻”就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摩崖石刻遗迹。
据史书记载,这座摩崖石刻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组石刻造型优美,内容丰富,以“教育”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的教育场景和教育理念,反映了古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崇尚。
这组摩崖石刻总共有15幅,文字精湛,图像生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幅名为“师生共乐图”的石刻,在这幅作品中,一位老师正襟危坐,手持毛笔,教导着几个孩子。
孩子们摇头晃脑,专心听讲,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
而在这幅作品的背景中,还刻画了一些书籍和文具,显示出当时教育的丰富资源和对知识的尊重。
另外一幅名为“学子习书图”的石刻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学子的学习场景。
在这幅作品中,几个学生手拿竹简,认真地书写,脸上洋溢着专注和求知的神情。
旁边的老师则严肃地俯身看书,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力求进步。
整个画面虽然简单,但却传递着对知识的崇尚和对教育的重视。
摩崖石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记录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通过石刻上的文字和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观念以及社会制度。
这些石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展现了古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摩崖石刻的保护和传承也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的破坏,许多摩崖石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古老石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其得以保存下来,继续为后人所传颂。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泸县景点玉蟾山作文
![泸县景点玉蟾山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43fb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9.png)
泸县景点玉蟾山作文在四川泸州的泸县,有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山,那便是玉蟾山。
说起玉蟾山,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那郁郁葱葱的山林。
从山脚下往上看,满眼都是绿色,仿佛大自然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盘,将这山染得如此生机勃勃。
山上的树木高矮不一,有高大挺拔的松树,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卫着这片山林;也有婀娜多姿的柳树,那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柔软的发丝。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上走,脚下的石板路带着岁月的痕迹。
有的石板已经被磨得光滑,想必是无数游客留下的足迹。
山路旁,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路过的人们打招呼。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处瀑布前。
这瀑布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瀑布的水从高处倾泻而下,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无数的水花,像一颗颗珍珠洒落在空中。
瀑布下方有一个小水潭,潭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去触摸这清凉的潭水,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这清凉所驱散。
继续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整个泸县的景色尽收眼底。
远处的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仿佛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田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若隐若现,他们弯着腰,播种着希望的种子。
再往远处看,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着这片土地。
山顶上还有一座寺庙,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走进寺庙,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味道,让人的心情瞬间平静下来。
寺庙里供奉着各种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一些香客正在虔诚地烧香拜佛,他们的脸上带着庄重和敬畏。
在寺庙旁,有一个小亭子,坐在亭子里,微风拂面,带来阵阵凉爽。
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风声、鸟叫声、还有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人声,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切变得那么美好。
从山顶下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西斜。
金色的阳光洒在山林间,给整个玉蟾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这时候的玉蟾山,显得更加迷人,更加神秘。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d29a0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3.png)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该造像的文化艺术价值的分析,共计1000字。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县境内,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造像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些造像以佛教神态为主题,包括佛陀、菩萨、护法等形象,以及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场景和故事,如佛陀成道、佛陀舍利传承等。
通过精巧的雕刻技术和细腻的表达,这些造像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和崇高的情感体验。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在造像的技法和风格上也具有独特之处,代表着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峰和成就。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造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们承载了中国古代佛教的兴起和传承的历史记忆,记录了古代人们对佛教信仰的执着和崇敬。
这些造像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独特风格和技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造像作为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演变和交流。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还具有宗教和精神价值。
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对人们的信仰、思想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摩崖造像以佛教文化为主题,通过丰富的佛教形象和故事,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对佛教信仰的人来说,这些造像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宗教情感,也可以提供一种寻找内心平静和安宁的场所。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这些造像还承载了重要的历史记忆和宗教精神,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和启迪,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泸县玉蟾山摩崖造像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县玉蟾山摩崖石刻“金鳌峯”[1]大字考辩泸县县城福集镇东的玉蝉山,留下了许多名人的墨迹和佳作。
如,有黄庭坚[2]所书的“玉蟾”二字,以及相传为杨升庵[3]书写的“金鳌峰”三个大字。
这两幅摩崖石刻书法,在历代泸州地方志里都有记载。
后者的书法过程,长期以来皆因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大都依史志记载而言。
1985年第二期《四川文物》所载文章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杨慎游玉蟾山,见此胜景,有感题记:‘金鳌峰’,字径0.7米,遒劲豪放,俊美飘逸。
”这是说明“金鳌峰”摩崖石刻最详细的文章了。
所以,目前所有介绍玉蟾山的资料,都是如此。
但历史就是历史。
那“金鳌峰”三字究竟是不是杨状元所书的呢?答案是:非也。
“金鳌峰”三个大字不是新都状元杨升庵先生所书,而是由升庵先生的挚友、长他八岁的学长、明代泸州进士曾璵少岷先生[4]于明嘉靖十八年游金鳌峰时所题写的。
这个史实是在我近年收集到的、流落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的明代万历刻本《少岷先生拾存稿》之卷三里查考到的。
在《少岷先生拾存稿》的卷三里,少岷先生有两篇文章记录了在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一日随泸叙兵备佥事薛甲畏斋先生游玉蟾山金鳌峰的过程,一是《游金鳌峰记》,另一为《龙巖听泉记》。
此外,少岷先生还有《龙巖午憩》五言诗作唱和。
少岷先生在《游金鳌峰记》里说,“嘉靖十有八载仲春朔日,畏斋[5]观察公过予曰:‘嘉明有新馆之役,我将视之,吏云曩时巡历有由兹道者必宿玉蟾,不则穷日始达,人马困甚。
宜若常程,诚若是,其旋亦然,两日皆有暇,非故故费日也。
闻玉蟾最胜,明日愿与子俱。
’”少岷先生本来已经选择好日子,要到离嘉明三十里的先祖故地,即今方洞镇大塘祭祖坟,因此推迟了行期,而和畏斋先生一起去了玉蟾山。
他们第一天在金鳌峰游玩,与当时陪同的金鳌观的僧人一起畅谈了金鳌的由来。
普通平民百姓所称呼的蝦蟆,他们一起观看了宋代黄山谷先生所题书的“玉蟾”二字,大家觉得称其为“金鳌”更恰当。
于是,薛畏斋先生告诫僧人们说:“山有鳌冠其峰,水有鳌守其兌,厥象两著功,庇于乡人为多。
金鳌之名不可易”。
后来薛先生问僧人说,龙巖就在金鳌东五里地,于是乎他们相约第二天再去龙巖一游。
这时候,知道他们游金鳌消息的姓庞的进士,第二天在金鳌做东摆酒款待。
酒过几寻,趁此酒意,薛畏斋先生作了《金鳌行》,而少岷先生则曰,“予和之,选贞石[即坚硬之石],书‘金鳌峰’三大字,繫[关联]以二篇,俾后之人明物观象,各于其伦,不必索之,诞幻云尔。
”这就是曾少岷先生题写“金鳌峰”三个大字的来源。
上面我们披露了玉蟾山摩崖石刻“金鳌峰”三字的真实来源。
那么,我们看看是否有杨升庵先生所题的可能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从杨先生的年谱和他们的书法字体两方面加以考辩。
首先,我们从《升庵全集》[6]里可以看到,三十七岁的升庵先生在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而被廷杖并放逐云南永昌卫(现云南保山),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永昌戎所,其间因为戎役(就是服役)往返云南四川多次。
其中记载了杨先生与曾少岷一起游九十九峰山即泸州西面的方山之事,是在嘉靖甲辰年(1544),而没有游玉蟾山的时间记载。
但这并不是说,杨先生没有游过玉蟾山。
(下图为万历刻本《少岷先生拾存稿》卷三之《游金鳌峰记》。
)那么,就在曾少岷先生记载游金鳌峰的时间里,杨状元在哪里呢?让我们先看看《升庵全集》里年谱的几则记述吧:1,“戊戌,奉戎檄归蜀,便道获拜阡梓,事毕还滇”,即嘉靖十七年(1538)。
2,“己亥十一月,再领戎役于重庆道”,即嘉靖十八年(1539)。
3,“庚子,役完赴遂宁,七月归新都,八月受聘纂修《蜀志》”,即嘉靖十九年(1540)。
4,“辛丑,还滇,到东泸疾发,….返成都”,即嘉靖二十年(1541)。
5,“壬寅七月,还戎所,”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
6,“癸卯十二月,子宁仁出生,……..领役于蜀”,即嘉靖二十二年(1543)。
7,“甲辰,到泸州,与少岷曾公璵游九十九峰山,四月还戎所”,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
8,“癸丑,领戎役于蜀,侨寓泸州”,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
9,“戊午,子宁仁娶泸州滕恩官女为室,公侨寓江阳十数年,交游日众,与曾岷野、章后斋诸公友善”,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
据载,其好友少岷先生于该年十一月去世。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当曾少岷先生於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三日题写“金鳌峰”三字的时候,杨升庵先生尚在云南服戎役,所以《四川文物》所记有误。
同时,我们从杨升庵先生年谱的叙述也知道,两位学者曾经同朝为官,落官后在泸州往来频繁,又是非常好的诤友,互相尊重,在当时的江阳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因此,对于“金鳌峰”三字,无论谁在玉蟾山题书,都不会两人重复做同样一件事的。
也就是说,如果是杨状元先在玉蟾山题写“金鳌峰”三字,那曾少岷就不会再去金鳌峰题字了,更不会在游记里记述为自己题写的了。
反之亦然。
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其次,我们看看两位学者书法作品的对比。
对于杨升庵先生的书法,参考很多记载均说传世不多。
而曾少岷先生的书法作品更是没有传世的出现。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明末泸州乃至整个四川的战乱,让很多可贵的文著都毁于一炬。
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只能根据传说确定谁是摩崖石刻的主人。
此外,我还查考到,由少岷先生的嫡曾孙、明藩永历间曾任泸州知州的曾巩[7]编纂的《曾氏宗谱》[8],记载了曾少岷先生才德和曾经传世的书法作品的稀疏记载:“博通坟典,学胆才优,善诗赋,工楷书。
下笔千言,立就正嘉。
”“大观台即泸城樵楼左偏石龟上竖碑。
高八尺许,额篆《大观薹》三字,笔法尽善。
右行镌:“赐进士、中宪大夫、江西建昌府知府、前户部郎中,郡人曾玙篆额”。
“观兵亭在合江北关后安乐山。
□□□□演武厅□□□手书。
”《宗谱》说明曾少岷先生楷书功底很好,在泸州各地多有题款,均因各种因素而失传。
下面是现存于玉蟾山的“金鳌峰”三个大字照片,由泸县文物局陈局长提供:我们对比下由赵永康老师提供的杨升庵先生在叙永题写的“鱼凫关”楷书:再看看杨升庵先生的书法字迹,是我在新都桂湖博物馆拍摄的:我们对比“金鳌峰”和“鱼凫关”的书法字迹,外行都可以看出两者书法的风格字体差异很大,当然书法行家肯定会说出更多的不同来。
由此说明,玉蟾山的“金鳌峰”三字的确不像杨升庵先生的字迹综上所述,玉蟾山“金鳌峰”摩崖石刻完全可以确定为明代泸州进士曾少岷先生所书。
囿于史料的失传,误记为杨升庵先生所书,现在是该改正的时候了。
这样的更正,对泸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在泸州的历史文化中重现了曾经被战乱湮没的明代泸州才子的光彩。
如果两位先辈九泉有知,也会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注释:[1] 泸县玉蟾山主峰是金鳌峰,山上有玉蟾寺。
杨慎有《玉蟾寺》诗曰:“我问玉蟾僧,谁名玉蟾寺?题目黄涪翁,苔蚀银钩字。
”[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卒于宜州贬所。
[3]杨升庵(1488~1559),即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明弘治元(公元一四八八年)生于京城。
于正德六年(一五一一)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嘉靖年(一五二四),因议朝政触怒帝王,被谪云南永昌卫,终身不赦,直至卒于戎所。
嘉靖三十六年,客于云南。
杨升庵刚正立朝,气节高尚。
充军以后,他以待罪之身为民请命,罢劳役,免苛税。
杨升庵在云南,兴教育,结诗社,为兄弟民族评注诗文,对西南各族的文化交融,作出了极大贡献,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成长。
杨升庵以毕生精力,著述四百余种、涉及史、诗、文、音韵、词曲、戏剧、书画、医学、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十分浩瀚,故《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杨升庵戎役云南永昌,往返于蜀滇之间多次住寓泸州,在泸留下许多诗篇。
[4]曾玙(1480-1558),字东石,号少岷,又岷野。
泸州人,出生于合江县。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在四川乡试中列第五名。
第二年成进士,授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以廉明著称。
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忤宦官刘瑾,被外放出知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县)。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之变,玙集义师会王守仁于鄱阳湖,领兵合广信知府周朝佐兵收复南康。
第二年,被罢官回故里。
善为诗,所著有《少岷存稿》、《计部大事记》等。
[5]畏斋,即薛甲。
薛甲字应登,号畏斋,江苏江阴人。
嘉靖己丑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劾方士邵元节,降湖广布政司照磨。
历宁波通判,保定同知,四川、赣州佥事副使。
以忤相嵩,拾遗免。
明嘉靖十六年(1537)任泸叙兵备佥事,主持修造泸州钟鼓楼[即古大观台],主要作报时、报警之用。
薛甲有《大观台碑记》记其事。
[6]《升庵全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点校版,王云五主编。
[7]曾巩,字固之,与江西南丰才子曾巩同名。
明季奉直大夫赠承德郎,曾玙曾孙,即曾玙幼子曾士彦嫡孙。
生于1618年八月,卒于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十二月。
明藩永历年间(1647-1661)任泸州知州,居官尽心竭力,不避艰险而能使一方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1653年卸职致仕。
1656年卜居于石门山庄,自渭苍松菉竹可乐余生,漱石枕流亦堪终老。
[8]《曾氏宗谱》,曾玙三世孙曾固之初撰。
乾隆三十八年,曾玙六世孙曾明道续编,泸州冯鉴衡梓刻。
特别感谢:泸州地方史学者赵永康老师和泸县文物局陈局长提供的宝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