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中药处方常用术语简记
中药处方常用术语简记
中药处方常用术语简记
由于医疗需要,医师为了表达用药意图和要求,在中药处方中常应用不同的术语,对药品的产地、炮制、质量、调剂和煎煮等特殊要求加以注明。
(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类别常见例子
炮制类酒蒸大黄、蜜炙麻黄、炒山药等
修治类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梢蛇去头去鳞片等
产地类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等
品质类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等
采时、新陈类绵茵陈、陈香橼、陈佛手、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等
颜色、气味类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等
(2)与煎煮有关的术语,包括脚注、煎药量、煎药方法。
类别内容及注意事项
脚注单包、配方用、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打碎、冲服、煎汤代水
煎药量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煎药方法可采用传统的煎药器具,如砂锅、不锈钢锅等单剂煎煮;也可采用煎药机,在常压状态下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中药一般煎取两次或遵医嘱
中药处方脚注的继承与发展
中药处方脚注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处方脚注是中药处方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药学家非常重视中药脚注。《皇帝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强调的炮制法、煎法、服法,是关于中药脚注的最早记载;《伤寒论》丰富了中药脚注的内容,有脚注的中药36味,累计数315次;《备急千金要方》日趋成熟,由单纯的“脚注”发展到规范化阶段。2010年版《中国药典》关于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做出了新的修改要求,中医药工作者需要加强处方脚注的研究,医药结合、合理调剂,重塑具有整体特征的诊疗人才。
[关键词]中药脚注;处方管理;继承发展
1继承历代中药脚注的宝贵经验
1.1中药脚注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医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中药脚注。《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的半夏秫米汤见于《灵枢·邪客》篇,主治“目不暝不卧出”之不寐证,其主要病机是热邪内客、卫气失调、阳不入阴[2]。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为:“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方中强调半夏的炮制法、煎法、服法等内容,是有关中药脚注的最早记载。
《伤寒论》全书载方113首,用药84味,几乎60%的处方用药均有脚注,有脚注的中药共36味,反复应用315次,占全书的588%,进一步丰富了中药脚注的内容。唐代的中药脚注日趋成熟,《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诸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如达,凡用麦蘖曲末、大豆黄卷、泽兰、芜花皆微炒。”这样,由在药名下脚注,改为在药名上前冠[3]。如:当归酒炙,变为酒当归,甘草炙变为炙甘草,其他也改为焦山楂,炮附子,醋柴胡等,这一演变也标志着中药炮制由单纯的”脚注”发展到规范化阶段。现代医药界普遍认为,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在中药处方的药名旁标注简要说明[4],提示调剂师给予充分的注意,并正确调配,以期达到医药配合、共同协助,发挥应有药效、祛除疾患的目的。
项目二中药处方零售
并开药名
二冬 二门冬 二术 苍白术 二母 知贝母 二蒺藜 潼白蒺藜 知柏 盐知柏 炒知柏 酒知柏 砂蔻仁 砂蔻皮 二地 生熟地 二活 羌独活 二风藤 青海风藤 二芍 赤白芍 二丑 二地丁 二决明 忍冬花藤 二花藤
处方应付
天冬 麦冬 天门冬 麦门冬 白术 苍术 苍术 白术 知母 浙贝母 知母 浙贝母 沙苑子 蒺藜 沙苑子 蒺藜 知母 黄柏 盐知母 盐黄柏 盐炒知母 盐炒黄柏 酒知母 酒黄柏 砂仁 蔻仁 砂仁壳 紫蔻壳 生地黄 熟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羌活 独活 青风藤 海风藤 青风藤 海风藤 赤芍 白芍 赤芍 白芍 黑丑 白丑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石决明 决明子 金银花 忍冬藤 金银花 忍冬藤
(3)中药处方的脚注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汤剂处方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加以的注解。又称为旁 注。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法等内容。
常见的脚注术语: (1)要求特殊煎煮的
如先煎:生石膏、生牡蛎、附子等;后下:薄荷、苦杏仁等;另煎:人参、羚羊角等;包煎 :辛夷、车前子等;冲服:三七粉等;烊化:阿胶、鹿角胶等。
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药材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别名] 川连、味连、鸡爪连(因其形)。 [处方全名]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黄连炭、雅黄连、云黄连。 [处方调配] 处方开黄连、川连、味连,即应付生黄连。处方注明酒、姜、萸、炭等炮制要求则分
中药处方脚注的名词解释
中药处方脚注的名词解释
中药处方是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案,为了使处方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产生误解,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在处方下方添加脚注,对一些特殊的名词进行解释。本文将对中药处方脚注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介绍。
一、中药的基本分类
1. 若干种草本植物的全草、根茎等部分称为"草药",如白术、葛根等。
2. 动物的血、组织或分泌物,以及矿物质制成的药物称为"矿物药",如龙骨、石膏等。
3. 以草药或矿物药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数量的动物性药物制成的药物称为"草矿药",如人参鹿茸丸等。
4. 以草药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数量的动物性或矿物性药物制成的药物称为"草药制剂加味",如加味逍遥丸等。
二、中药炮制方法
1. "煎服",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饮用。
2. "煮服",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煮成糊状后饮用。
3. "浸泡",将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使其溶解后饮用。
4. "烊化",将中药材加水煮烂,煮成糊状后饮用。
5. "炮制",通过炒制、烘干等方法加工中药材,改变其性味和药效。
6. "炖煮",将中药材加入水或其他液体中,用文火慢慢炖煮,提取有效成分后饮用。
三、中药的常用剂型
1. "汤剂",将草药煮汤后饮用。
2. "丸剂",将中药材研成细末,加入辅料制成药丸。
3. "散剂",将中药材研成细末,直接服用。
4. "膏剂",将中药材制成半固体状物质,外敷使用。
5. "煎剂",按比例将中药材煎煮成汤剂,密封装入瓶中,每次服用时加水冲服。
6. "酒剂",将中药材浸泡于酒中制成,通常在外敷使用。
四、中药的主治功能
1. "行气活血",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瘀血症、心绞痛等。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第一节 中药处方常用术语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正名 《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以及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标准中收载的中药名 称。
中药名称应该尽量使用正名,尤其是中国加 入WTO以后,如果想大力发展中药,使中药走 向世界,医务工作者要尽量使用中药的正名, 书写处方时要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5 :23:5 115:2 3:511 5:236 /27/2 021 3:23:51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7 15:23 :5115 :23Ju n-212 7-Jun-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5: 23:51 15:23: 5115: 23Su nday, June 27, 2021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兑服 有些药物不需要煎煮,只需要用新鲜的药物 绞汁兑付,比如生姜汁、鲜竹沥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打碎 有些矿物类药,动物甲骨类,贝壳类,还有
一些果实类,跟或者根茎类药物,有效成分不 容易煎出,所以常需要打碎,以便于有效成分 的溶出,比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莲 子、砂仁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3时2 3分51 秒下午 3时23 分15: 23:51 21.6.2 7
煎中药留心处方“脚注”
龙源期刊网
煎中药留心处方“脚注”
作者:韩振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03期
中医师为病人诊治疾病后,即开中药处方,常会在处方中的某种中药的下脚旁或右上角,加以注解,这一注解,就是处方“脚注”,是医生根据其药物的质地或治疗需要,用简明字样,给配药及煎制人员的提示,如若忽视了处方上的“脚注”,会影响疗效,浪费药物,甚至可能带来毒性反应。常见的需要煎制人员注意的“脚注”有以下几种:
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混合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也需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
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药罐内。常见的有藿香、大黄等。
包煎一般是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人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等。
烊化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需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黏性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另煎一些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对人到一起服用。
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用。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依据:《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
中药脚注是医生对调剂人员的要求和医嘱,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服法、煎法等,最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兑服、研粉末吞服、捣碎等,现结合临床将常用品种分列如下:1.先煎
制川乌、制草乌、瓦楞子、水牛角镑片或粗粒、石决明、石膏、牡蛎、龟板、鳖甲、珍珠母、蛤壳、磁石、代赭石、龙骨、龙齿、紫石英、自然铜、玳瑁。雷公藤有大毒宜久煎。
2.后下
薄荷。
3.包煎
4
雷丸(不5
6
芒硝
7
8.另煎
人参、西洋参等
中药处方、配伍禁忌
第一节 中药处方的概念
❖ 一 处方的概念和意义 处方概念(狭义):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 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 人员)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的意义:
法律意义 技术意义 经济意义
❖ 法律意义: 处方书写或调剂错误造成医疗事故时,医师及调剂人员均应 负法律责任。
用的药物 ❖佐药: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使药:引经药、调和药
方剂组成举例
治肺热咳喘的 麻杏石甘汤
石膏(君) 清泻肺热
麻黄(臣) 宣肺止咳
杏仁(臣、佐) 降气平喘
甘草(佐、使) 助君臣止咳平喘
调和药性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类型
❖ 经方: 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 时方: 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 ❖ 秘方:有一定独特疗效,且秘而不传的处方。 ❖ 验方、偏方: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 ❖ 法定处方:《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 ❖ 协定处方: 指医师会同本院药师,根据临床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 ❖ 医师处方: 医师临时拟定的处方
急诊:淡黄色 麻醉:淡红色 儿科:淡绿色 普通:白色 毒药: 贵重:
第四节 中药处方的结构
1
2
处方前记
包括医院名称、科别、 门诊号、住院号、 患者姓名、年龄、 性别、婚否、单位、 住址等 。
中药学三基考试培训知识点
16
(1)先煎
A、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因质 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 分钟,再与它药同煎。如石膏、代赭石等。 B、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 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性成 分乌头碱的制川乌和制草乌,经1-2小时的 煎煮,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 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
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 时进服,称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 具体来说,在服药期间,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 响治疗的食物,因为各种食物与药物一样,都具 有不同的性能,因此要使忌口适宜,必须根据疾 病和药物的性能特点来考虑。这样有利于发挥药 效,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健康,如常山忌葱;地 黄、首乌忌葱、蒜、白萝卜;人参忌白萝卜;薄 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蜜忌生葱。
4
3)处方的意义:
3)处方在法律上、技术上、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 (1)其法律意义在于:因处方书写或调配错误而造 成医疗事故时,医师或药剂人员负有法律责任。因 此,要求医师和药剂人员在处方上签字,以示负责。 (2)其技术意义在于:写明了医师用药的名称、剂 型、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是药师配发药品和指 导患者用药的依据。 (3)其经济意义在于: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证及统 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9
(2)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采药 名 员 共 L 用品 称 会 和 、 通名 》 公 国 药 用为 或 布 药 品 名准 经 的 典 名 或。 国 《 》 称 商如 家 中 收 以 品无 批 国 载 《 名收 准 药 或 中 。载 的 品 药 华 ,专通典人 可利用委民 记得 留 专 K 留任 样 用 、 样意 备 签 处 备改 查 章 方 案动 的 必 医 。, 式 须 师 否样与的 则相在签 应一药名 重致学式 新,部样 登不门和 划J 一、 横开 线具 ,处 以方 示后 处的 方空 完白 毕处 。应
中药处方的脚注与调配
中药处方的脚注与调配
王康胜;初茂忠
【期刊名称】《中国药店》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由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脚处加以注解。其作用是简明地指示调剂人员对该味药的饮片应采取的不同的加工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
【总页数】1页(P98)
【作者】王康胜;初茂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1
【相关文献】
1.中药处方应注重药味脚注 [J], 丁吉义
2.中药处方应注重药味脚注 [J], 应明春
3.浅谈中药处方的脚注 [J], 聂忠江
4.浅议中药处方的“脚注” [J], 刘秀英;杜卫萍
5.浅议中药处方脚注的内涵及临床应用 [J], 霍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学三基汇总
调配应付 赤苓、茯神 苏梗、藿梗 橘红、橘络 青皮、陈皮 杏仁、苡仁 乳香、没药
合写名称 川怀膝 二蒺藜 潼白蒺藜
二母 炒三仙 焦三仙
猪茯苓 猪苓、茯苓 焦四仙
调配应付 川牛膝、怀牛膝 刺蒺藜、沙苑子 刺蒺藜、沙苑子 知母、浙贝母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焦槟榔
23
1)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是:甘草反甘 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 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 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赤芍、白芍)。
龙骨、牡蛎 三棱、莪术
15
3、处方脚注的概念及内容
1)中药处方脚注的概念:指医师开汤剂处方时在 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加的注解。其作用是简明 的标示要求调剂人员对该味药的饮片采取不同的 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 服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 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国药典》 对需特殊处理的品种都有明确的规定。
2
一、掌握内容
1、处方的概念、格式、意义及管理制度 1)处方的概念: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 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 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处方管 理办法》第三条规定)
煎服中药莫忽略“脚注”
龙源期刊网
煎服中药莫忽略“脚注”
作者:言真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4年第11期
中医处方常在药名旁边注有“去壳”、“去心”、“先煎”、“后下”、“捣碎”、“另煎”、“烊化”、“冲服”、“包煎”等字样,称之为“脚注”。这是对中药配方人员的配药要求,同时也要求配方人员将药另包并交待清楚,以便患者正确煎服。
“脚注”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
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如草果、使君子去壳,莲子去心,大枣去核,部分动物类药材去头、足、翅等。
提高疗效,减少浪费:特别是对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三七、羚羊角等,处方常注“另煎”,因为如与其他药物同煎煮,恐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又如胶类和液体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易形成胶体,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或在煎煮时,表面张力增大,会形成气泡和焦化。这类药物,中医常以“烊化”二字为“脚注”。
降低毒性和副作用:中医处方常在川乌、草乌、附片等药物上注有“先煎”二字的脚注,这类毒性较大的药物,虽已炮制过,为谨慎起见,一般先煎20分钟,保证用药安全,也是必要的。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便于服用:中医常在车前子、菟丝子、葶苈子和粉末类的海金砂、蒲黄等药物上注有“包煎”。因为细小的种子入汤时,常粘附在药罐周围和底部,易于煎焦,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使药液难以滤过。还有火麻仁、白扁豆等种皮较坚硬的药材,多常有“捣碎”的“脚注”。含芳香类的薄荷、砂仁、蔻仁等药物也必须在药物后面写“后下”或“打碎”等“脚注”。这类药物久煮能使有效成分挥发丢失,会影响疗效。
中药脚注的内容
中药脚注的内容
中药脚注通常是在中医学或中药学领域中使用的一种注释方式,用于解释或提供相关信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提到的中药名称、性味、归经、功能等内容。下面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药脚注中的内容:
1.药材的学名和俗名:提供中药的学名和俗名,确保读者对药材的确切身份有清晰的认识。
2.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和归经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分类方式。性味包括寒、凉、平、温、热,而归经指药物归属于哪个经脉。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中药的特性和用途。
3.功能主治:描述中药的主要功能和用途,即它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4.用法用量:提供中药的常见用法,如煎服、煮水泡服、外用等,以及每次或每日的用量。
5.禁忌和注意事项:警示读者关于中药使用时可能的禁忌症状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孕妇忌用、对某些成分过敏等。
6.药物相互作用:若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脚注中可能会提及,以便读者在使用中药时注意避免不良反应。
7.生产地和采收时间:有时会注明中药的产地和最佳采收时间,这对于保证中药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8.相关科研文献:引用与中药相关的科研文献,以支持中药的功效和用法。
总体而言,中药脚注的内容旨在提供对中药更全面、准确的理解,以确保中医学或中药学领域的学者、医生和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中药信息。
中药汤剂处方书写
中药汤剂处方书写
一、处方书写必须用《药典》或《中药学》上的正名书写,而处方书写时存在以下问题:
1.1 常见的是简化了药名的汉字,如“牛膝”写为“牛夕”、“莱菔子”写为“卜子”,这样书写虽对繁杂的汉字简化了,便于书写,但却让初学者和中医国际化造成十分的不便。
1.2 常用药品却用冷背别名来书写,令人费解,让病人与调配人员无所适从。如把“血竭”写作“血力花”,让病人跑了十多个药店还没有购到,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
1.3 别名相近或相同的药名应用,这一现象容易造成错配或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如“破故纸”(补骨脂)与“云故纸”(木蝴蝶),容易造成错配。“马钱子”与“木鳖子”有一个共同的别名为“番木鳖”,如发生错配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致死或致残。
1.4 医生随个人意愿来改药名。有人将“鳖甲”写成“上甲”,“龟甲”写成“下甲”,殊不知鳖甲为鳖的背甲,而龟甲在古代只用腹甲取其阴中之阴滋阴之力更强之意。现代研究证实烏龟的上甲与腹甲药理作用并无不同,为节约药源均应用于临床。如只书写上甲与下甲就无法进行处方调配并无形中引起混乱。
1.5 应用古代医书中的药名进行书写。如《伤寒论》中“白芍”只写为“芍药”无赤白芍之分,而今有“赤芍”与“白芍”两种中药让调配人员无法准确调配。应写明中药的正名。
二、应用炮制品时应参考各省及卫生部颁发的《中药调制常规》进行书写,个别炮制品炙法较多时,应写明具体炙法,以区别对待不相混用。如炒白术有麸炒与灶心土炒两种炒法,麸炒能增强健脾和胃作用,而灶心土炒能增强温中补脾止泻作用,两者是有区别的。
中药学三基训练应知应会内容
后 下 等 括 ; 对 药 , 应 在 产 药 地 煎 、 先 的 包 物 布 , 如 号 加
并 要 求 注 明 在 药 品 之 后 上 方
殊 列 ; 药 物
排 可 按 君 、 臣 调 剂 佐 、 煎 使 煮 的 的 特 顺 序 、 、
G 、 中 药 饮 片 处 方 的 书 品 写 , 。 药 五 种 过 超 不 得 方
6
4)处方管理制度相关内容: 处方管理制度相关内容:
C、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 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D、医师被责令暂停执业、被责令离岗培训 期间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后,其处方 权即被取消。
7
(2)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A、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 病历记载相一致。 B、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C、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 在修改处签全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D、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医疗、 预防、保健机构或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 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 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 等含糊不清字句。
25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19味相反药,分别是:硫黄畏 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畏 郁金,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芒硝 (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 灵脂。 “十八反”、“十九畏”也可根据病情灵活应用。 如《金匮要略》中的甘草甘遂汤,将甘草与甘遂 同用,治痰饮留结;《医宗金鉴》中的海藻玉壶 汤,将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瘿瘤;《本草纲目》 中曾有人参与五灵脂同用的记载,等等。但为保 证用药安全,还应慎重。如遇.处方有合用者, 应请医生在药名旁重复签字,以示其必须合用。
中药处方调配
wk.baidu.com
三、中药处方调剂
(四):注意事项
严格按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配,不 准生制不分,以生代制。
调配时若发现有伪劣药品、不合格药 品、发霉变质药品等应及时更换,再 行调配。
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 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对处方未 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处 方保存2年备查。
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 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 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 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成人的常用量 为每天3~6g。处方保存3年备查。
生签名等填写 书写是否规范。有相反、相畏
是否完整正确。
的药物时不予
调配。
用量是否正 有无中药短缺 确,尤其注 品种药,若有, 意儿童及老 则请处方医生 年人的剂量。 更换他药,药
学人员不得擅
自更换。
三、中药处方调剂
(一):审方——配伍禁忌及妊娠禁忌
三、中药处方调剂
(二):划价
(1)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
模块三 处方调剂
中药调配工作
任务2 中药处方调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调配操 作要求,能解决调配过 程常见问题。 2.掌握中药饮片处方的 脚注内容及处理方法。 3.熟悉中药处方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能根据中药处方调 剂常规准确进行处方 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依据:《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中药脚注是医生对调剂人员的要求和医嘱,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服法、煎法等,最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兑服、研粉末吞服、捣碎等,现结合临床将常用品种分列如下:
1.先煎
制川乌、制草乌、瓦楞子、水牛角镑片或粗粒、石决明、石膏、牡蛎、龟板、鳖甲、珍珠母、蛤壳、磁石、代赭石、龙骨、龙齿、紫石英、自然铜、玳瑁。雷公藤有大毒宜久煎。
2.后下??
大黄(用于泄下时)、豆蔻、沉香、砂仁、鱼腥草(不宜久煎)、降香、钩藤、徐长卿、肉桂、薄荷。
3.包煎???
车前子、蛤粉、旋复花、海金沙、蒲黄、五灵脂、夜明砂、枇杷叶。
4.研粉吞服/冲服(饮片也可入煎剂)
三七、川贝母、水牛角粉、白及、延胡索、金钱白花蛇、胡椒、鹿茸、羚羊角、蕲蛇、雷丸(不宜入煎剂)。
5.烊化兑服/冲服
阿胶、龟板胶、鹿角胶
6.溶入煎好的汤液中服用
芒硝
7.捣碎入煎剂
使君子,此外,还有一些药在炮制项下注明用时捣碎,如丁香、红豆蔻、川楝子、五味子、大枣(用时破开或去核)、白果、白扁豆、半夏、决明子、牛蒡子、火麻仁、白苏子、苍耳子、芡实、僵蚕等。
8. 另煎
人参、西洋参等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