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合集下载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编报的标准规范。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是一种财务会计规则的体系,其规定了企业应如何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

这些规则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财务报表的基础和标准化,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改革和发展下,新旧两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着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立法依据旧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负责行政机关和财政审核机关责任法》的基础上,旨在保证企业的财政管理及其政策的正确性。

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建立在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

2.制定部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务院颁布,但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主要是财政部门。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通过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审等方式确定,参与其中的多为财政部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

3.会计处理方法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重视账面价值和稳健性原则,企业需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计算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在报表中不能直接体现企业的内部效益和潜在风险信息。

而新准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原则,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利润表的可比性,使企业报表更直观、更能反映出企业内部运营,为各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管理信息。

4.会计处理影响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暂停部分的在建工程,通过延长投资周期控制税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税负;将额外的成本或负债计入账面报告,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要求企业从更加全面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其日常运营情况、流程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在较长时间段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各国会计领域的共同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趋同与等效问题,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特点。

然后,分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探讨趋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问题,评估其等效程度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也期望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入比较和分析,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法律和文化背景下,为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建立起来的。

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结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主要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

基本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等内容,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方面的会计处理。

应用指南则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包括会计科目和报表格式的设置、会计政策的选择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化

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化

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和标准,被用来规范组织和个人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变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本文将探讨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变化。

一、会计准则的历史会计准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当时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记录财务交易和财产所有权的变化。

在古代文明中,会计准则主要是基于宗教和法律规定的。

例如,古埃及时期的会计准则是根据宗教需求来规定的,而古罗马时期的会计准则则是根据法律规定的。

到了现代,会计准则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规范体系。

20世纪初,工商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人们对会计准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规范会计实践,各国开始发展和实施自己的会计准则。

二、会计准则的发展2.1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全球跨境交易的财务报告。

于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于1973年成立,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采用IFRS作为其财务报告的基准。

目前,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接受或要求企业使用IFRS。

这使得全球的财务报告更加一致和可比较,提高了国际投资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2.2 会计准则的转变和改革会计准则的转变和改革是一种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反映。

随着经济环境的演变和企业的需求变化,会计准则也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新的要求。

例如,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会计准则开始从重视历史成本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采用使得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摘要:1.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2.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意义3.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和内容4.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影响5.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正文: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会计核算主要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会计准则开始与国际接轨,逐步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方法;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意义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其次,企业会计准则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最后,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和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准则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四、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其次,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第一篇: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第一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背景及主要变化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内容和框架1.我国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历程(1)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标志开始实施准则制定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都是会计准则和制度并存时期)(2)1997.5.22,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3)1997年—2001年,陆续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

(4)2000年12月29日,发布企业会计制度,推出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5)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简称新准则)。

(6)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我国企业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第一层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层次: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层次:行政部门规章(1)基本会计准则(2)财务通则(两个版本均有效)①财政部第4号令,1992.11.30发布,1993.7.1开始执行②财政部第41号令,2006.12.4发布,2007.1.1开始执行(要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执行)第四层次: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会计制度体系(1)老准则——16项(2)新准则——38项(3)企业会计制度体系(3个)3.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内容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目标: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两个目标)2006年具体事件:发布了22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现行的基本准则,修改了过去的16项准则,发布了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分类:(1)一般业务准则: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我国近17年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比较差异

我国近17年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比较差异

我国近17年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说90年代初期,这近10年或者说10余年的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我国近17年会计准则演变发展从下面开始。

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1992~2000年)——国际化的发展基于20世纪80年代“试验”的经验,从1992年开始对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像我国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在保留原来会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采纳国际惯例制定会计准则,形成准则与制度并存的格局。

当时部门制度有几十种,一个部门一个制度。

参照《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制订的模式,推出了“两则两制”: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

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首先对原来的大约40多个会计制度进行了合并,并借鉴中外合资企业制度的模式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体系。

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三段平衡理论为框架的会计制度模式,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接轨。

“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

不仅在国内会计界、经济界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影响也比较大。

会计制度制订出来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搞全国性的培训,其规模之大也是少有的,在国外都很少见。

实际上,要从1993年7月1日开始一下子把全国所有的企业会计制度全面转换过来,这项工作只有在中国做得起来、做得成功,在国外是无法想像的。

这次改革也彻底结束了我国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三段平衡理论为框架的会计制度的模式。

当然,除了模式转换外,还有一些政策性的内容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比如说,实行了资本制度、制造成本法,统一了记账方法等等。

资本市场的启动是从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其起点比较高,上市公司在国内发行A股,在香港发行H股,如此一来对会计的标准又提高了。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规范,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全面、可比和可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推进,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进行浅析。

首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生了一些调整。

2024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将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部分,明确了两者的关系和内涵。

《基本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基础”、“会计要素”、“计量基础”和“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而《具体准则》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行业的会计核算特点和要求进行细化和规范。

这种调整使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注重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统一规定和适用。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成熟经验,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识别标准。

此外,对于与公司业务特点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细化。

例如,对于收入确认的标准进行了修改,更加注重与实际交易的实质相符;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进行了细化,强调预测和估计的重要性。

这些变化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会计处理依据,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再次,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企业会计准则》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披露要求和标准,要求企业按照会计规则和会计政策进行全面的披露。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信息和风险,如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重大资产损失、重大合同等,要求企业进行重点披露,确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同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还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企业以透明、一致和易懂的方式披露信息,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我国近19年来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近19年来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近19年来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和发展。

下面将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标准趋向国际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制度1.金融会计制度在我国近19年来,金融会计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2024年中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分别适用于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完整的建立起来。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是我国会计制度的重点对象之一、200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取代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会计准则的修订1.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自2000年起,我国先后发布了8个修订本的《企业会计准则》。

这些修订主要涉及会计核算制度、报表格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2.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

这些准则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

三、标准趋向国际化1.公司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自2024年起,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轨。

2024年,我国推出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性。

2.金融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金融会计准则也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更加强调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中国会计标准强制收敛项目(CAS-IFRSs)的实施,旨在与国际金融报告准则更加一致。

总结来看,在近19年中,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融会计制度和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是会计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趋向于国际化,不仅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0引言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些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

这次公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下简称新准则)是以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下简称现行准则)为基础,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的。

下面,将对新准则与现行准则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作比较分析。

1新准则与现行准则的比较及其变化(1)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突出了准则的制定目的,即: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并指出制定具体准则应该依据基本准则;它明确了会计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统驭作用。

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新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2)新准则强调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帮助其作出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委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行准则主要是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新准则不仅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还更加强调了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亦即有用性。

(3)新准则在第二章中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代替了现行准则中的一般原则,在这一部分中,继续保留了可靠性、有用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谨慎性这些原则,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在新准则中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列在总则部分,历史成本体现在新增的会计计量章节中。

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在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中取消了配比原则,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企业会计准则变化汇总

企业会计准则变化汇总

企业会计准则变化汇总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旨在规范和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也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和修订。

以下是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的一些主要内容:1.第一、第二类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以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两个版本,第一类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其他重要的大中型企业,第二类适用于小型企业和非盈利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企业会计准则,两类企业会计准则于2024年底合并,形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

2.财务报告统一格式: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格式进行了统一规定。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科目分类和顺序编制财务报告,并规定了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附注格式和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

3.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规定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要求。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需对可能存在的资产减值进行评估,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同时,如资产的减值原因消失或减轻,企业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冲回相应的减值准备。

4.主要业务经营成本的分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主要业务经营成本的分类作出了调整和明确规定。

企业需将业务经营成本按照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并采用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结构,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质量。

5.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规定。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和计量,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6.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企业在确认租赁业务时,需将租赁合同按照其经济实质分类为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会计准则的模式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会计准则的模式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会计准则的模式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姓名:班级:学号:摘要:随着半个多学期以来对“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会计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和看法,并认识到会计准则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所以我认为,对会计准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和总结不仅可以使我们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对会计学的理解,而且对今后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对于掌握会计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就是我对上述内容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模式结构发展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每个企业都有着不同的会计业务以及各自的会计模式特定,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来约束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

会计准则的出现,就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会计准则的作用就是提当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

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总结,是会计理论的体现,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所以,会计准则有着根基性的重要作用,对会计准则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是学习会计学的重要环节。

一、中国会计准则的模式所谓会计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模型、样式,它可以为人们的认识提供一种具体的形象,有助于人们掌握会计的本质特征。

研究会计模式,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会计准则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具体的认识;二是有助于人们在研究、制订会计准则过程中,通过不同模式之间的分析比较,兴利除弊,博采众长,最后制订出适合本国具体情况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以基本准则充当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制度与其体准则并存,共同指导会计实务的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执行的是按行业(或部门)和所有制关系分别制订的统一会计制度,这种模式是和实行中央集权管理的产品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机制的建立和逐步走向正常运转,经济工作对会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原有的执行分行业、分所有制形式的统一会计制度模式已显得很不适应,因此,从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最新版)目录一、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二、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三、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作用与意义四、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五、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一、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时所遵循的会计处理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旨在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行为,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各方进行经济决策。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初步建立阶段(1980-1990 年代):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制定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参考了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2.发展完善阶段(1990 年代 -2006 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修订,注重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3.国际化发展阶段(2006 年至今):自 2006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

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步入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三、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作用与意义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行为,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比性,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2.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信任度,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维护国家利益: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会计是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它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为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则和规范的集合,它规定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随着经济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 经济发展和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企业之间的交流和竞争越来越激烈。

会计准则需要保持与国际接轨,以便于企业间的比较和竞争力的提升。

2. 管理需求的变化: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变革,会计准则也需要跟进。

以往会计准则主要强调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允性,而现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 法律和监管的变化:法律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引起会计准则的变化。

一些国家对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准则也需要相应的规定。

4. 会计学理论的发展:会计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变化。

新的会计理论的出现和普及,可能会对原有的会计准则提出挑战和改进的建议。

随着这些因素的影响,会计准则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进。

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在逐渐趋同,以便于国际交流和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逐渐得到全球的认可和应用。

许多国家已经采用了IFRS作为其本国的会计准则,以便于吸引外国投资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准则的变化过快,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也有人认为会计准则的变化过慢,难以满足管理的需求和信息的提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委员会,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这些机构和委员会通常由会计专业人士、学者和业界代表组成,他们通过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会计准则的变化和改进方案。

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经济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分析2019-05-19⼀、基本准则的总体对⽐分析(1)会计准则⽬的对⽐。

旧准则规定的会计⽬的为: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将⽬的修改为:为了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修改后的基本准则⽬标删除了⼝号性的条款,更强调了规范会计⾏为的⾸要⽬的。

(2)制定依据对⽐。

旧准则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本准则;新准则修改为: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3)准则基本内容对⽐。

旧准则主要强调了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及核算⽅法。

新准则在保留旧准则内容的同时,删去了有关会计记录⽂字⽅⾯的要求,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4)适⽤范围对⽐。

原准则适⽤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

新准则适⽤于在我国境内设⽴的企业(包括公司),它在表述上更科学。

(5)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对⽐。

原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

新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权责发⽣制。

(6)新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标和使⽤⼈。

⼆、会计计量属性的对⽐分析(1)公允价值的应⽤是新准则的⼀个亮点和新突破。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加的⾦融⼯具、投资性房地产、⾮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货币性交易等必须执⾏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价值的差额计⼊当期损益。

由此产⽣的结果是:这⼀交换将产⽣利润。

⽽此前采⽤的账⾯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利润。

这对于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值反映其账⾯价值,由此将直接⼤幅提⾼每股的净资产,降低市净率。

另外,由于折旧消失,相应会提⾼公司利润,有效提升公司股票的估值⽔平。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

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会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商业活动早期的记录和计算需求。

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会计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而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行的。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对于企业和会计专业人士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于商业活动和会计教育的影响。

一、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的原则和制度,其发展历程早在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就有了雏形。

古代的商业活动中,人们就已经开始用记账的方式来记录交易和资产,以便掌握商业活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会计也逐渐变得专业化和规范化,会计准则也开始逐步形成了规范。

196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都各自为政,各不相同,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于1973年成立,开始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1989年,IASB发布了首个国际会计准则,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度化进程正式开始。

此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计准则,以规范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报告。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卜筮记事、统项记账、对账确信等记账方法。

而现代会计准则的形成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

1985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此后又先后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修正方案》和《企业会计准则修正方案》等,逐步完善和规范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2019年,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此次修订对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影响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对商业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其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

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一旦会计准则发生变化,企业就必须根据新的准则来调整自己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会计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指标和财务状况。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摘要:一、引言二、中国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1.固定资产采购计价2.借款费用资本化3.非货币性交易4.短期投资5.长期投资商誉6.研究与开发费用7.开办费8.资产类政府补助9.债务重组10.所得税三、结论正文:一、引言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准则是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依据。

在全球范围内,有两个主要的会计准则体系,分别是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尽管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准则。

二、中国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1.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

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

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2.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

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

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

3.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

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4.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

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

5.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对长期投资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较为严格,要求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会计准则则相对宽松,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对商誉进行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异同

国际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异同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及差异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新变化1、概述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中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等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于 2006年2月颁布,要求从2007年1月1日逐步开始实施的,通常称之为“新会计准则”;之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称为“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32 项应用指南,若干准则解释和补充规定;其中:2014年7月,财政部对基本准则和4具体准则进行了修改,并新增了三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39号、40号、41号准则于2014年7 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新变化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准则”就是建立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上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世界扫清基础障碍;财政部于 2010 年 4 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为国际趋同确定了方向和时间表;2013年-2014年7月,财政部陆续对基本准则和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等4个具体准则做出修改,新增了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3个具体准则,并发布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补充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和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第 39号-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最大亮点;变化后的企业会计准则:1.更倾向于以原则为导向,并提供一些实施指引,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进行更多的判断;2.引入更多公允价值计量3.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兼顾中国转型市场经济4.更注重披露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一套致力于使世界各国公司能够相互理解和比较财务信息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了财务报告概念与框架、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73年至2001年之间颁布的的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官方解释常设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和2001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继续颁布的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及其官方的解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以及其他技术总结和官方订正文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纷纷要求进行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为此,20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倡议建立各国在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中相对统一的会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推进各领域合作的进程;2011年,IASB发布了4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4 项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其内容主要涉及单独财务报表、联营与合营、金融工具、职工福利等多项内容,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适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9项IFRS 1—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2—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IFRS 3—企业合并IFRS 4—保险合同IFRS 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IFRS 6—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IFRS 7—金融工具:披露IFRS 8—经营分部IFRS 9—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 41项IAS 1 —财务报表的列报IAS 2—存货IAS 3—合并财务报表已被被IAS 27和IAS 28取代IAS 4—折旧会计于1999年撤销并被于1998年发布或修订的IAS 16、IAS 22和IAS 38取代IAS 5—财务报表应披露的信息在1997年被IAS 1取代IAS 6—针对物价变动的会计应对被IAS 15取代,而IAS 15于2003年12月被撤销IAS 7—现金流量表IAS 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IAS 9—研发活动的会计处理已被于1999年7月1日生效的IAS 38取代IAS 10—报告期后事项IAS 11—建造合同IAS 12—所得税IAS 13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列报已被IAS 1取代IAS 14—分部报告IAS 15—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于2003年12月被撤销IAS 16—不动产、厂场和设备IAS 17—租赁IAS 18—收入IAS 19—雇员福利IAS 20—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IAS 21—汇率变动的影响IAS 22—企业合并已被于2004年3月31日生效的IFRS 3取代IAS 23—借款费用IAS 24—关联方披露IAS 25—投资的会计处理已被于2001年生效的IAS 39和IAS 40取代IAS 26—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IAS 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 28—联营中的投资IAS 29—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IAS 30—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已被于2007年生效的IFRS 7取代IAS 31—合营中的权益IAS 32—金融工具:列报有关披露的规定已被于2007年生效的IFRS 7取代IAS 33—每股收益IAS 34—中期财务报告IAS 35—终止经营已被于2005年生效的IFRS 5取代IAS 36—资产减值IAS 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IAS 38—无形资产IAS 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40—投资性房地产IAS 41—农业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现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方面达成了共识;2005 年 11 月 8 日,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这种“趋同”是在会计原则和实质内容上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但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直接采用”,也不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翻译版本,并且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是动态的;2010 年 4 月财政部于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所确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和时间表;新会计准则经过2014年的修改和增加,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注 1:中国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具体准则规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但是在下述新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中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定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其账面价值;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规定了企业持有待售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了企业持有待售的长期股权投资,比照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注 2:中国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具体准则规范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 号—外币折算及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告如何进行重述和折算;注 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专门准则,但国际会计准则第18 号——收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 16 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中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相似;四、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1、差异概况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特色、经济发达程度和法律环境的影响,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1某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可选会计处理方法与中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为了提高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中国新会计准则减少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而这些会计政策可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允许采用;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受成本模式和重估价模式,而中国新会计准则只接受成本模式;2中国会计准则对于某些有中国特色的事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对此没有明确规范;例如,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国新会计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接受类似权益结合法的方法需要对比较数字进行重述;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存在不同的可接受的处理方法,如结转法即无须对比较数字进行重述和购买法;3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在中国企业中并不普遍的业务,没有进行规范,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这些业务有明确规定;以股份支付计划为例,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对于以股份支付换取服务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2 号中的规定相似,但由于中国企业很少利用股份支付计划购买商品,中国会计准则就没有在股份支付的准则中对该事项进行规范;当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发生了上述交易事项时,中国会计准则通常不允许企业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处理中国会计准则未规范的事项;4中国会计准则在考虑是否跟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变化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某些修订在生效日前提前采用的情形下,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颁布或者对现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公布后,中国则往往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研究,并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后才最终决定中国会计准则如何跟进这些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是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果一个境外企业已经采用了最新的或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中国会计准则还没有跟进这些变化时,就会造成会计政策与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政策之间存在差异;2、主要几个准则的差异对比1财务报表层面2企业合并3合并财务报表4对子公司投资5投资性房地产6固定资产/无形资产7对合营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8资产减值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持有待售资产等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的长期非金融资产9政府补助10关联方披露。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目录一.总述...................................................................................................................................... - 1 - 1. 何为会计准则?.............................................................................................................. - 1 -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 - 2 - 二.具体分析.............................................................................................................................. - 2 -1.新会计准则发布的背景及意义............................................................................................... - 2 -2.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 - 2 -3. 对比与发展.......................................................................................................................... - 3 - 3.1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比较分析............................................................ - 3 - 3.1.1关于总则.................................................................................................................. - 3 - 3.1.2关于会计信息质量..................................................................................................... - 3 - 3.1.3关于会计要素.......................................................................................................... - 3 - 3.1.4关于会计计量.......................................................................................................... - 4 - 3.1.5几项比较重要的变革.............................................................................................. - 4 - 3.2与国际对比及趋同........................................................................................................ - 4 - 3.3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 5 - 4. 现实的不足与改革方向.................................................................................................. - 5 - 4.1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超载”问题............................................................................. - 5 - 三.总结...................................................................................................................................... - 6 -一.总述1.何为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守的规范或规则。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一、引言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的准则体系。

它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决策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现行准则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受到苏联的影响,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准则。

这一阶段的准则主要侧重于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重点是反映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和指导。

2. 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企业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变革。

1985年,中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试行)》,开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会计准则体系。

随后,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1993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修订)》等。

3. 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开始积极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2006年,中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修订)》,该准则主要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保持一致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三、现行准则的特点1. 统一性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修订)》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准则体系。

这一准则体系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框架。

2. 可操作性现行准则注重准则的可操作性,即能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准则对于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会计制度,有利于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3. 信息披露要求现行准则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财务报告中需要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披露方式。

这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了解。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国际化水平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会计准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企业的记账方式及我国的会计的发展历程也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下面我就来谈谈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首先说一下我国会计要素,从会计要素来看,美国的会计体系最为完善,包括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综合收益。

而中国的会计要素只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可见中国的会计要素更为简单。

从会计对象看,两者的会计对象都是价值运动,只是由于各国经济业务的内容和传统不完全一致,使得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有差异。

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而二者的财务报表要素大体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会计目标看,尽管各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完全一样,所需的会计信息也有差异,但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等这些通用信息都是任何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这就决定了各国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结构大体一致。

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构成财务报表的组件,因而它们大致相同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但企业会计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1)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2)明确了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但是,我国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

(3)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4)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5)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

(6)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

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

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8)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中文以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要求。

而企业的会计准则是建立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上而发展的,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企业的账目做好了,国家才能有税可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为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出入。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以前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多方面完善,广泛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趋同;对于规范我国企业财务、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财务报表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合适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

现行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使用资产负债观重新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同时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引入“利得”和“损失”概念,并且将其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两类。

就资产负债表要素而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素同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业主投资是指某一特定企业中权益的增加,来自于其他实体向其转入有价值的东西,以便其他实体取得或增加在该企业中的业主利益(或权益)。

向业主分配,是某一特定企业中权益的减少,是该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提供劳务和承担债务的结果。

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配其实是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项目,表明了企业除去创造的收益以外,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笔者认为,其实这种细分是必要的,但是它的地位不应该和资产、负债并列,而应该属于所有者权益下的子科目。

从这一点上讲,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

就利润表要素而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同其他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首先,利得和损失要素的不同。

我国同其他国家和组织之间对于利得和损失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损益表要素均包括利得和损失,而我国的财务报表要素中,利得和损失只是利润要素下的子科目。

原因在于,美国和英国之所以把利得和损失单列为报表要素,这与他们将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配单列为财务报表要素是直接对应的,体现了财务概念框架前后的一致性。

我国没有把它单列为损益表要素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配单列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利得是某一实体除来自于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以外,来自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于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的权益(或净资产)的增加。

损失是某一实体除因为费用和向业主投资以外,来自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于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的权益(或净资产)的减少。

从定义可以看出,利得和损失就是企业偶然的、非正常的收益和费用,将其引入到我国会计要素中,这将有利于企业更加合理地反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提高报表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我国引进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概念是准则制定方面的重大进展,也体现了我国同国际接轨的决心,特别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际会计准则收益中包括了利得,而费用中包括了损失)。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16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

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分析如下: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

”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

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

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

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

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

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

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

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5.会计准则的治理目标不同财务目标是构架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目标不同,则可能导致具体准则制定的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为满足三方面的需求,即国际宏观管理的需要、投资债权人的决策需要及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所有这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这样的财务目标虽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也可体现出我们国家现阶段经济管治的特色,但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需要相比,就显得较为笼统,目标和范围尚欠明确。

同时我国会计准则还未就应该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和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出具体的描述。

上述资料和论述表明,从各方面来说,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太完善,虽然有一些差异,但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

不过总体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已经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虽然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尚存,但制度还是在一天天的完善之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建成完美的会计准则,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参考资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要素研究》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开发区审计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黄德汉(广东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广东广州510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