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初步分析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青年婚恋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
研究。在当代社会,婚姻和恋爱的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青年人的婚恋观也逐渐呈现出多
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年婚恋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我们进行
了一项关于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分析,并就此展开了对策研究。
一、调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代青年婚恋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青年进行了
一项有关婚恋问题的调查。我们采访了500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青年,并针对他们的
婚姻和恋爱观念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
1. 婚恋观念的变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婚恋
观念,如“一生一世”的爱情观念,当代青年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尊重和共同成长。他
们更倾向于将婚姻视作一个伴侣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权
利和义务的交换。
2. 婚恋困难和焦虑
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青年在面对婚姻和恋爱问题时存在着困惑和焦虑。他们
感到自己面临着婚姻观念的不断碰撞,恋爱关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许多青年对
于婚姻的态度也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他们追求着爱情和婚姻,却又害怕面对婚姻的压力和
责任。
3. 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对青年的婚恋观念和态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和多元化使得青年人在选择婚恋方式和对象时更加自由、多样化;个
人因素则涉及到青年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业发展等方面。
二、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婚恋观快速变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婚恋观念已经被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所冲击,大学生们对于
爱情和婚姻有着全新的认知和看法。背景介绍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发展
的角度着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也在不断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婚恋观;可以从个人成长和家庭教
育等方面入手,探讨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通过对大学
生婚恋观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快速变化的
原因和趋势,为深入研究婚恋观现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因素,分析婚恋观在实际生活中的
表现形式,解读相关现象并探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
的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当代大学生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价值取向
和行为表现,为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也旨在发现当前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今后的教育
和社会政策提供改进建议。通过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进一步
了解现代青年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促进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1.3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学科专业、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婚恋观念、态度和行为。调查对象的选择旨在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现状,以便更好地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合理建议。在筛选调查对象时,我们尽量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调查对象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为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热点评析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热点评析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产物,受到经济、教育、社交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热点问题的评析:
1. 婚龄上升: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许多青年选择延迟结婚。他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和事业规划,希望在婚姻之前实现自己的目标。
2. 结婚观念转变:与传统观念相比,当代青年对婚姻的期望和理解有所不同。他们更强调伴侣的平等、尊重和共同成长,更注重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契合。
3. 婚姻观念多样化:由于社会多元化和个人价值观的多样性,婚姻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性别角色、家庭责任分配等方面,青年们更加追求平等和共担的婚姻关系。
4. 网络交友和相亲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交友和相亲平台成为现代青年婚恋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扩大了人们结识对象的范围,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5. 剩女、剩男问题:社会上对于未婚的女性和男性的压力和质疑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单身女性(称为“剩女”)来说,她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有时会感到焦虑和困惑。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注重自我发展、平等和共同成长。然而,也需要关注其中的挑战和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篇一
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关于当代青年的恋爱择偶观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青年的恋爱择偶观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他们的恋爱
观和择偶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本文将探讨当代青年的恋爱择偶观,并进行调查分
析。
调查方法
本文通过对2021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在某大学校园里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该问卷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加,其中男性为149人,女性为151人。
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当代年轻人认为恋爱是一种交往方式,也是一种相互了解
和沟通的过程,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其中,42.3%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找到生活的
伴侣,而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或寻找刺激。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超过70%的人认为婚姻是对彼此的负责,是一种责任。而且,
82.3%的人认为婚姻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基于其他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青年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相互的默契和理解。其中,有88.7%的人认为需要找到与自己性格和兴趣爱好相符的伴侣。此外,有60.8%的人认为要找到理
解和支持自己的伴侣。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代青年的物质观并不是很强烈。60.3%的人认为财富并不是选择
伴侣的主要标准。相反,人品、性格、气质等因素会更受注重。此外,一半的人还会考虑
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
对比分析
对比调查基本上可以看出现代青年面对爱情和婚姻时的态度和行动。他们倾向于理性,渴望获得安全和平和。在寻找伴侣过程中,他们注重双方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契合程度、
家庭背景、象征物等各种因素。总的来说,当代青年人更加谨慎、更加注重美好的内在品
2024年度当代青年大学生婚恋意愿调查动态PPT模板
板
目录•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因素探讨
•青年大学生婚恋观念变化趋势•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调查背景与目的
当代青年大学生婚恋现状01恋爱观念开放
随着时代进步,青年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更加开放,
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02婚姻期望提高
受教育程度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婚姻的期望和要
求也相应提高,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
03婚恋压力增大
面对就业、经济等压力,青年大学生的婚恋压力
也逐渐增大,对婚恋对象的选择更加谨慎。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青年大学生婚恋意愿
01
通过调查,了解青年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
期望和选择,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参考。
分析婚恋观念影响因素
02
探究影响青年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因素,如家庭背
景、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等,为引导青年大学生
树立正确婚恋观提供依据。
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对待婚恋
03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宣传,引导青年大学生理
性对待恋爱和婚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等方法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调查范围
面向全国各高校在校青年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
调查范围和方法
调查结果分析
01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对婚恋持积极态度,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02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婚恋存在矛盾和迷茫,既渴望恋爱和婚姻,又担心恋爱和婚姻带来的责任和压力。
03
少数青年大学生对婚恋持消极态度,认为恋爱和
婚姻会束缚自己的自由和发展。
青年大学生对婚恋的态度和看法
01大多数青年大学生都有过恋爱经历,其中不乏多次恋爱者。02青年大学生的恋爱经历丰富多样,包括校园恋情、异地恋、网恋等。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热点评析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热点评析
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热点评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演变。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基石和社会的纽带,强调稳定、责任和传承。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个人权利和自由意识的逐渐增强,青年们对婚姻与恋爱的看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代中国青年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他们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重视事业和个人发展。因此,在婚姻观念上,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能够共同成长的伴侣,而不再仅仅考虑经济条件或家族背景。
另一方面,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跨地域交流的便利,青年们对婚恋方式和对象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或社交活动认识新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并寻找与自己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伴侣。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婚恋观念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例如,社交网络虽然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认识,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真实性的难题。青年们在选择伴侣时需要警惕虚假宣传和不良信息的干扰,保持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能力。
此外,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也对青年婚恋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青年因为工作忙碌或个人发展需求而推迟结婚,或者选择单身生活。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剩男剩女”问题的讨论,以及对婚姻
和家庭的重新思考。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热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话题。个人发展、自由选择和多样化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主要特点。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青年们提供更好的婚恋指导和支持,促进他们在婚姻和家庭中实现幸福和成长。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
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青年之声”《怎样让青年更幸福》调查问卷分析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
2018年5月21日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
——“青年之声”《怎样让青年更幸福》调查问卷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满足新时代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团中央青年发
展部指导下,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依托“青年之声”平
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青年婚恋观调查活动。本报告
侧重关注19—35岁的青年婚恋问题,所有数据主要来源
于2017年12月底“青年之声”平台上开展的《怎样让
青年更幸福》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本报告从“青年择
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
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进行了
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
具体建议。
关键词:青年婚恋观婚恋服务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
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青年婚恋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推动服务青年婚恋工作,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
谈谈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
谈谈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
“爱情”.是一个十分神奇美妙的字眼.是大学生生活中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它是大学生日后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乃至整个事业的重要基础。恋爱观则是人们对爱情的基本看法。不同的社会时期,大学生有着不同恋爱观,这已被历史事实所证明。当时代的列车将人们载入辉煌的九十年代后期时,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如何? 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特定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表恰好1000份,文史类492名,理工类508名;男生614名,女生386名;专科生241名,本科生739名.研究生20名;一年级302名,二年级278名.三年级254名,四年级146名,研究生二年级20名;学生来源地分布:大中城市21.2%,中小城镇26 .3%.农村38.1%.老少边穷地区9.4%,沿海开放地区5%;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富裕型8.2%,中等型65%.贫困型26.8%;高考时考生类别:应届41.6%,历届58.2%;年龄状况:最大的28岁,最小的17岁,平均为22岁。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后期.追求幸福,热爱生活.憧憬神话般的充满温柔、令人陶醉的爱情是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凸现的特征之一
1.恋爱普遍化、公开化
在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那你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于是,在教室、食堂、操场、道路上等公共场合中随处可见一双双,一对对的大学生恋人们的身影。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恋爱洪流中去。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迁,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逐渐被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所取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青年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1. 爱情观的变迁
在传统观念中,爱情被视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人们相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然而,当代青年对于爱情的看法与传统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代青年更加理性地对待爱情,追求与伴侣的精神契合和共同愿景,而非仅仅情感上的依赖。
2. 婚姻观的变化
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当代青年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相比于传统观念中婚姻的功利性和稳定性,当代青年更加看重婚姻的平等性和幸福感。他们追求与伴侣的精神共鸣、个性的独立和家庭的和谐。因此,他们更加注重选择合适的伴侣,而非盲目地追求婚姻的名义。
3. 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影响
当代青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转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拒绝了传统观念中对于婚姻的片面追求。其次,他们更加注重经济独立和事业
的发展,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最后,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平
等和幸福感,追求着与伴侣的共同成长和家庭的和谐。
然而,当代青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转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他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爱情,可能会较难迅速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其次,他们更加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面临与伴侣的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的不协调。最后,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可能在家庭
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本文概述
1、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和生育观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这些观念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方面,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等社会变革使得青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和生育观在面临现代社会的挑战时,逐渐显现出其不适应和局限性。例如,晚婚晚育、未婚同居、单亲家庭等现象的增多,都反映了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新特点。
研究意义方面,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研究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和人口发展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和借鉴。
对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人口发展的挑战。
2、界定研究范围与对象
在探讨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和生育观时,我们首先需要对研究的范围与对象进行明确的界定。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当前中国社会中,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的婚姻观和生育观。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或即将进入婚姻和生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观念对于未来社会的家庭结构、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探讨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问题.docx
探讨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问题中国青年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在刚刚过去的100年间发生的变化超过了之前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民族的婚姻史。当代青年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面临着以往时代不曾遭遇的新问题和新尴尬。
一、延长的青春:早恋与晚婚带来的性困扰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基本属于农业社会。青年性成熟与早婚习俗基本同步,有些孩子甚至不等身心发育成熟就已经“被婚嫁”。而现代青年恋爱年龄通常比法定结婚年龄提前数年,结婚的时间却比法定结婚年龄大大延迟。由此造成的“超长青春期”,给荷尔蒙分泌十分旺盛,却又不可能通过婚姻关系满足性欲望的青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困惑。潘绥铭从1997年到2001年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追踪调查》和20-64岁总人口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从中学开始发生,毕业后达到高峰(见表1。
同一项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父母态度对子女异性交往的等级有着明显影响。父母对子女异性交往越是反对、担心,子女出轨行为的比率越高(见表2)。而理解并支持子女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家长,子女选择越轨行为的比例越低。
虽然性观念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但在“做”与“不做”、“想”与“不想”、“敢”与“不敢”之间,性困惑和性压抑仍然普遍存在,并将长期困扰结婚更晚的年轻人。由此诱发的性行为失范也将成为长期的社会问题。
二、时空的阻隔:社会流动对婚姻生活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移民潮。从青年人才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迁徙,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出国留学,到规模接近3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时空阻隔给当代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异地恋”较高的失败率让许多青年望而却步,公开声明“谈恋爱不找异地”,这已经成为一些青年的“选择底线”。不得不两地分居的青年夫妻,包括一些工作性质特殊的“周末夫妻”,情感和婚姻的稳定性同样受到挑战。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婚恋问题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本文将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分析
1.婚龄延迟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青年人都会选择择业先,等到经济条件比较稳定之后再考虑结婚的事情。另外,也有一些青年人更加追求自由的婚恋观念,远离婚姻的束缚,选择单身生活。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青年群体的婚龄比较晚,很多人都在30岁甚至更晚之后才结婚,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尤其常见。
2.前婚调查增多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青年人在寻找伴侣之前都会进行一些前婚调查。这些前婚调查一般包括了伴侣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事业发展、家庭观念等等,以此来选取和自己最相符合的伴侣。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重视前婚调查,甚至在交往之前就开始做相关的调查。
3.电子媒体对婚恋的影响
随着社交软件、短视频等数字化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通过电子媒体来寻找伴侣。这些数字化平台可以让青年人快速地了解到自己心仪的对象的个人情况,也可以让青年人通过网络互动来加深感情,甚至有的人就这样找到了合适的伴侣。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青年人表示他们在电子媒体上寻找过恋爱关系。
二、对策研究
1.调整婚恋观念
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之间的经济支持和彼此关怀的缺失也越来越显著。因此,建议年轻人重新审视婚姻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同时,还应该在婚姻关系中注重经济支持和彼此关怀的建立。
就婚恋关系而言,青年人选择的伴侣往往和自己的家庭、信仰、观念等方面有关,而这些方面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建议年轻人在交往之前就要多做前婚调查,以此来避免婚恋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当代青年婚恋观念及行为分析
当代青年婚恋观念及行为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婚恋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婚姻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逐步繁荣,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恋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相比上一代人,更重视自由选择和独立人格。婚恋观念逐渐从过去的传统观念转化为自由恋爱观念。年轻人希望在选择伴侣时有更多的自由,不再受传统道德标准的束缚,因为他们想要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才会走向婚姻。
在当代青年的婚恋行为中,晚婚、少婚、迟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压力,生活压力,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时,网络和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也为人们的婚恋行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在线交友、相亲软件和社交平台等工具,成为了当代青年婚恋行为所必备的部分。他们可以简单、直接的在平台上筛选对方,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通过聊天、视频沟通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解。这样的婚恋行为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选择自由,却也可能会带来被骗、虚伪等风险。
此外,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念也日渐多样化。不再仅仅以传统的爱情观来决
定婚姻,而更重视双方的共同点和互相尊重的品质。同居、试婚等行为在年轻人中之间的越来越普遍,而单身、离婚也不再受到传统道德“压力”,成为了自己的选择。年轻人追求的是能够真正体现自我和价值的婚姻,而不再是奉行传统的婚姻观念。
综合来看,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和行为日渐多元化,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挑剔、不安定、自我、独立是当代青年的主要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婚恋领域中,可能会更加彰显。同时,在倡导自由、独立婚恋观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道德和婚姻制度的作用。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既尊重和维护当代青年婚姻自由,又理性和科学的看待传统道德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代青年提供更好的婚恋环境和更多的选择。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青年婚恋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代青年婚恋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将对当
代青年婚恋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婚恋问题调查分析
1. 独身率上升
调查显示,独身率正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城市年轻人,超过30岁单身的人已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的增加,使得青年人时间和精力都被工作占据。
2. 婚龄推迟
现在的年轻人愈来愈追求自由和独立,认为结婚是束缚自由的行为。此外,经济压力
也使得很多年轻人不能承担结婚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婚龄推迟的原因之一。
3. 喜新厌旧心态
年轻人喜新厌旧的心态也是造成婚恋问题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是很在意长期关系的稳
定性,遇到任何问题就会提出分手要求。这种心态给婚姻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4. 网络约会普遍
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认识新朋友,而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得网络
约会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方式。然而,网络上的交流往往不现实,很难保证感情的持久性。
二、对策研究
1. 宣传婚恋理念
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婚恋观念的宣传,让年轻人明确婚姻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媒体
和教育,加强对爱情、婚姻的知识普及,提高年轻人的婚姻素养。
2. 加强就业机会
为了减少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政府应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
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增加年轻人的收入,使其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负担。
3. 倡导诚信交往
倡导诚信交往,是预防婚恋问题的有效措施。要使年轻人认识到,婚姻关系是件严肃
的事情,不是玩闹。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婚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初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当前青年恋爱状况的主要有初恋年龄提前、恋爱消费较高、“性待业期”延长、择偶标准多元化,男女择偶观存在差异、择偶方式“双轨”并行、自主性增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青年婚姻状况呈现一下特征: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推迟,生育一孩仍是主流、总体离婚率较为平稳,进城务工青年离婚率增加、家庭结构向小规模变动、组成家庭的成本显著增高,婚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出现solo家庭和AA家庭等新型的家庭关系。
关键字:青年恋爱婚姻
正文: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是历史的产物,是文明的奇迹。婚姻大事是人生发展轨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恋爱与婚姻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幸福,择偶的顺利与满意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长期以来,青年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婚姻实践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已经开始进入婚育年龄,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代青年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必将对其各个方面的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探讨这一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年恋爱状况的主要特点
1.初恋年龄提前、恋爱消费较高
根据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的提前趋势显著,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年龄的提前,使青年更早的有了求偶的欲念,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初恋年龄提前。200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风笑天教授对全国12个城市的1786名18~28岁的在职青年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青年的实际恋爱年龄普遍比他们
期望的恋爱年龄早两年左右⋯。由恋爱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商家普遍把情侣经济作为自身发展的增长点,运用情侣装、情侣套餐、情侣手机、情侣茶座等一系列的销售手法吸引情侣们的眼球,以获得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一对校园情侣每月的基本花费大约在2000元,相对于普通大学生平均每月500至600元的生活费来说,这笔消费常常让他们“赤字”缠身。
2.“性待业期”延长。
非婚同居现象逐渐增多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础,满足性需求是人们结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个强烈的内在动因。这本身包含了对性关系的某种规范和禁忌。不可否认,性生活的社会调节功能与婚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婚姻为男女之间的性生活提供了合法性。但由于性成熟年龄的不断提前,而青年的初婚年龄却逐渐推后,必然使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距逐渐加大,有人把这种逐渐拉大的差距称为“性待业期”。“待业”的时间越长,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非婚同居的增多可以说是伴随着“性待业期”的延长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之一。正式的同居关系是恋人之间以家庭生活的形式实现性的结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虽然也有满足性需求的一面,但其中也部分地包含了同居的男女双方对性行为的一种自我规范,较之单纯的性满足具有更多的内涵。非婚同居现象之所以在近些年越来越普遍,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是和逐渐开放的社会制度环境与社会舆论氛围分不开的。在过去,非婚同居往往被认为是伤风败俗;而现在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给予了更大的宽容。尤其在青年当中,他们身边的亲朋甚至他们自己都曾有这样的经历,因而他们对非婚同居现象的认同率比其他群体更高。
一项对北京市497名青年的婚姻观调查显示,在已婚或已有恋人的272人中,有48.2%的人有过婚前性行为。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1.5%的人认为“恋人间的婚前性行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认为是“不正当”的只有13.6%;而从道德上加以谴责,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道德堕落”的人只有14.8%。虽然青年男女对性关系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但他们并不是性自由论者。性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男女间存在着爱情,但是否有合法的婚姻形式则不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条件。40.3%的被调查者同意“只要两个人相爱,不结婚也可以发生性关系”。性观念是衡量人类性生活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正确的性观念应有益于社会的进步,人性的发展,以
及人的身心健康。就青年人对非婚同居的正面意义的强调而言,应该说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和合理性。
3.择偶标准多元化,男女择偶观存在差异
择偶,是从恋爱到婚姻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婚姻质量建立幸福家庭的关键一环。择偶标准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选择配偶方面的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对理想配偶的评价和选择标准。究竟用何种标准选择自己的理想配偶,不仅受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制约。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人们的择偶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一句反映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顺口溜:“50年代重政治,60年代重成分,70年代找解放军,80年代找大学生,90年代“跟着感觉走”。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的快速变化同样影响到人们的择偶观念。择偶的标准并不唯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此外,男女在择偶观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男性的经济状况好坏时常是女性择偶时看重的砝码。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就25年来青年择偶标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择偶时较男性更加注重经济因素。女性对男性的经济收入要求较高,而男性对女性的经济收入要求降低,表明经济状况对于男性的重要性要高于女性。女性除了对男性的收入要求较高外,还对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经济、职业、教育等社会取向来说,女性对男性的年龄、容貌等个人取向的要求,远远落后于对社会取向的要求。两性在择偶标准上的差异还体现在:男性普遍要求配偶在经济、学历、年龄等方面低于自己,对外貌、婚史方面要求较高;女性则恰恰相反,普遍要求配偶在经济、学历、年龄等方面略高于自己,而在外貌、婚史方面要求较低。
4.择偶方式“双轨”并行。自主性增强
择偶方式是指婚姻当事人对于未婚配偶的选择方式,其核心内容是由谁来选择和决定配偶。在传统社会,择偶权一般都操控在父母与家庭手中,当事人并无此项权力。婚姻的缔结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安心顺从。随着社会的进步,择偶权逐渐由父母转到了当事人手中,青年人经济独立性的加强,以及社会交往面的不断扩大,都加大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认识的机会。而且现代婚恋观更是强调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择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