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人教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3S技术) 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答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答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一、单选题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那个阶段( C )A.传统农业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高水平的开发2.该区域( D )A.对外开发程度较低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3.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D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题。

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C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C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7.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B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区域的开展普通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生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1~2题。

1.在区域开展的初期阶段,以下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减速开展的趋向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拟清楚2.图中A、B、C各点区分代表区域开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开展的进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C.C-A-B D.B-A-C区域差异是量体裁衣开展经济的基础。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开展种植业消费的主要制约要素区分是(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4.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时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厚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面是某区域不同时期表示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域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络方便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D.聚落沿河流、交通线散布清楚6.以下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作的清楚变化是( )A.交通条件清楚改善B.矿产资源失掉开发C.旅游业的兴起D.再城市化清楚7.区域开展阶段由低到高的陈列,正确的选项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开展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开展—工业化C.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开展D.综合开展—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以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域土地应用状况的变化进程。

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增加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的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夏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消费变化的最主要要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休息力D.市场二、综合题10.区域天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的改动而改动。

精选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只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影响④发挥地区优势,鼓励西部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解析:1.B 2.D 3.B 第1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域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由于气候(降水、气温)和地形差异,典型动物、传统民居都有所不同。

第2题,从图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可以判断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不是完全重合;我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地带。

第3题,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地区优势,鼓励西部积极引进人才。

下面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4~6题。

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4.B 5.A 6.D 第4题,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作业

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利,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D 2.C(2017届河南六校联考)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答案:3.A 4.D(2017届益阳模拟)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6.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节省建筑材料B.防寒保暖C.减少占用草地D.庇荫纳凉解析:第5题,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南部地区常年盛行西风,图中树被盛行风吹向东方,据此可判读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东南方向。

第6题,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顺势而造,可以防寒保暖。

答案:5.B 6.B(2016·齐齐哈尔质检)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7~8题。

7.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8.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A.东部冬季市场B.东部夏季市场C.本地夏季市场D.本地冬季市场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区域为洞庭湖流域,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

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菏泽模拟)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 )A.地形区、自然区B.行政区、工业区C.自然区、行政区D.地形区、工业区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图2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图1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3.下列有关图1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解析:1.C 2.C 3.B 第1题,图1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图2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行政区。

第2题,图1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图2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图2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

第3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丙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高温多雨,枯枝落叶腐烂速度快且养分易淋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4~6题。

4.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5.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6.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4.B 5.A 6.D 第4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

试题君之小题狂刷君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含解析

试题君之小题狂刷君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含解析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右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左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知识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知识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当前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水平B.耕地较完整,有利于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C.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已渐趋下降6.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发展情况叙述正确的是①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使人们难以进行农业生产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③该地区水稻单产很高,故粮食商品率高④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限制着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开发早期,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条件是①河湖广布,水系稠密②地势低平,土质黏重③交通落后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习效果检测:第1章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习效果检测:第1章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C)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C)A.同属温带地区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D.都是平原地区【解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

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

4.适合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B)A.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B.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C.油菜、玉米、高粱、大豆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解析】冬小麦是暖温带的粮食作物,油菜主要产在秦岭—淮河以南,黄麻是热带的经济作物。

(2017·江苏扬州名校统考)下图为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甲、乙两地景观图。

读图完成5.与乙地相比,甲地(D)A.森林覆盖率高B.年降水量多C.冬季气温高D.地势起伏小6.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C)A.地形B.水文C.气候D.土壤【解析】第5题,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低,因此A、B错误。

内蒙古高原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C 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较为和缓,而云贵高原地形崎岖,起伏较大,D正确。

[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

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②都非常脆弱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④边界具有过渡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选D,2选C。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第2题,由图可知,生态区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但区域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

(2017·上海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3~5题。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5.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3选B,4选A,5选D。

第3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

山东省纬度低于黑龙江省,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省优越。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二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模拟演练(含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二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模拟演练(含解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模拟演练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 1.D 2.C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4.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B—C B.B—A—CC.B—C—A D.C—A—B解析第3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4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 3.D 4.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下题。

5.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强调的获取,应是遥感(RS),A项错。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十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能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可能表示城市B.b可能是城市群C.d可能是公路D.c可能为农业区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区域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故A项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或功能,B项正确;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项错误;区域内部表现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D项错误。

第2题,区域要素的空间形态: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线表现为线状或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故选C项。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3~4题。

3.从图示阶段Ⅰ到阶段Ⅲ,该地区河流()A.夏季径流量增大B.冬季结冰期延长C.向下游输沙量减少D.航运量有所减少4.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口的增长②城市化的发展③交通通达度的提高④环境政策的加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A 4.A解析:第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丰水期(夏季)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随着该地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加,河流的航运量有所增大。

第4题,人们不断地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加;第Ⅲ阶段,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及蔬菜用地,是城市化的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产品市场扩大的结果。

读浙江省北部平原某大城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图,回答5~6题。

某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5.改革开放以来,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上升D.产业结构逐渐趋于优化6.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有()A.耕地面积不断增加B.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C.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轻D.人口迁出量大于人口迁入量答案:5.D 6.B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可看出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2000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北的省区B.辽宁省与韩国隔海相望C.云南省与菲律宾隔海相望D.西藏自治区毗邻泰国“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

”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

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读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 B.GPS C.GPS、GIS D.RS、GIS3.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下面“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 114.图中 N 地的最低海拔可能为()A.365 米 B.395 米 C.405 米D.415 米5.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A.①村 B.②村 C.③村D.④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村位于 R 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B.M 乡地处 R、S 两条河流的分水岭C.②村比③村服务范围小,服务等级高D.图中所示公路,M 至④间起伏最大“乡堵”指乡村堵车,是重大节假日中乡村爆发的一种“短暂堵”,尤其在每年春节期间更为明显。

十都乡是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偏远小镇,近几年每逢春节,不管乡道还是村道,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堵车成了过年聚会的热聊话题,百度地图等手机导航软件也成了司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

在车流中除了当地车外,还有很多挂着外地车牌号的车,以浙、闽、粤牌居多。

下图为十都乡地理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几年,出现“乡堵”的原因可能有①乡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量增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②外出的务工和创业人员驾车返乡过节③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外地人口涌入④乡村基础设施较落后,缺乏管理疏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十都乡“乡堵”的外地车以浙、闽、粤牌居多,原因可能是A.地处四省交界地带,大量浙、闽、粤牌汽车从此经过B.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三地的众多企业在此地投资设厂C.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员以距离近且经济发达的三地居多D.乡村体验游快速发展,三地居民利用假期到此地旅游9.利用百度地图避开拥堵路段并选择最优路径,主要利用了A.GPRS B.RS C.GPS D.GIS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一、单选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o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B )A.区域面积的大小B.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各题。

3.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4.关于各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C.“绿色中国”——四季长青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5.各区域特征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B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下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高温多雨7.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 ( D )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8.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 ( B )A.拉萨B.广州C.北京D.哈尔滨下图为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新人教版)
题。

4第
(1)上图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 A、B、C 三大部分,其中 A 表示________,B 表示________平原。 (2)简述 B 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3)说明西安的地理位置特征。 解析 第(1)题,结合河流和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 区域等高线数值大于 1 500 米,等高线稀疏,判断为高原地 形,结合图中河流、城市可以判断为黄土高原。B 区域等高线数值多在 5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判断为平原地 形,结合城市与河流信息,可以判断 B 表示渭河平原。第(2)题,影响耕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 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渭河平原后期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并且有渭河流经,灌溉方便; 地形平坦,利于耕作;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第(3)题,城市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以及相对位 置描述。绝对位置主要考虑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主要描述与周边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包括与城 市、铁路、主要地形区等的相对位置关系。 答案 (1)黄土高原 渭河 (2)B 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便于灌溉。 (3)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北临渭河,南邻秦岭;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陇海铁路上的铁路枢 纽;陕西省省会。 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 5~7 题。
5.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6.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7.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2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3S技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划分指标。

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

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a→b→c→d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K岛(见下图)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海拔较低地区生长着蕨类等茂密植被,它们依靠微小的孢子和种子繁殖。

岛上人口较少,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当地政府希望雇佣英国农民,并为本岛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种植技术,以减少对食品进口的依赖。

据此完成3~5题。

3.该岛食品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不足,生产规模小B.不适宜放牧,乳畜产品少C.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D.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运4.下列地点中,与岛上植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里约热内卢B.开普敦C.布宜诺斯艾利斯D.罗安达5.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A.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B.地势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状C.受盛行西风影响,且风力强劲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3.C 4.C 5.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阅读材料可知,该岛有大片未开垦土地,说明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故排除选项A;由材料可以推断该岛主要进口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食品,与乳畜产品无关或者其进口极少,故排除选项B;由于该岛人口较少,故劳动力不足,再加上远离大陆,经济落后,因此种植技术欠缺,故选项C正确;该岛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海运,与食品进口依赖度较高无关,故排除选项D。

第4题,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

由图可知里约热内卢、罗安达所处纬度较低,与该岛纬度差异较大,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亲缘关系较远,故排除选项A、D;开普敦、布宜诺斯艾利斯与该岛所处纬度相当,但是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与该岛气候差异较大,故B错,C正确。

第5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该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黑色多孔,A可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地势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状,B可信;该地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且风力强劲,C可信;该地位于大洋中,气候的海洋性强,全年湿润,夏季不会干燥,故选项D符合题意。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信息表明()A.左图的比例尺比右图小B.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C.两图中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7.图示多数城市沿海分布,是因为沿海()A.土壤肥沃,便于农耕B.地势低缓,洪涝少C.地势平缓,节省建设投资D.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答案:6.A7.C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差异。

据图判断,相同的图上距离左图的实际距离大,因此左图的比例尺比右图小。

甲岛的纬度大致为17°S~18°S,乙岛的纬度大致为18°N~18.5°N,故甲岛在乙岛的南方;甲岛的经度大致为177.5°E~178.5°E,乙岛的经度大致为66°W~67°W,综上判断甲岛位于乙岛的西南方向。

两图中城市并不全部位于河流附近。

根据图中公路主要沿海岸线分布可判断影响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7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据图判断两岛屿均以山地为主,地势崎岖,而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可以节省建设投资。

2015年9月25日,国际足联确定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时间,比赛将首次在冬天举行,时间从11月21日到12月18日,持续28天。

读下图,回答8~9题。

8.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不选择在夏季的原因是()A.土地狭小B.交通不便C.天气炎热D.设施较差9.依据卡塔尔的资源条件,推测该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为()A.化肥B.蔬菜C.煤炭D.矿泉水答案:8.C9.A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卡塔尔的气候特点。

根据卡塔尔的区域位臵和经纬度位臵可以得出其位于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天气炎热,不适合进行比赛,因此时间选择在相对凉爽的冬天,故C正确;足球运动对于土地面积要求较小,故A错;卡塔尔经济比较发达,故交通不便和设施较差不符合实际情况,B、D错。

第9题,本题考查卡塔尔的矿产资源。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盛产天然气,天然气可以生产化肥,故A正确;蔬菜生产需要大量水源,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故B错;图中没有显示卡塔尔盛产煤炭,故C错;卡塔尔缺水,不可能大量出口矿泉水,故D错。

下图为2016年7月17日~30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部分赛段路线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车手在骑行过程中()A.第四赛段一直走下坡路B.第六赛段往北要翻越祁连山C.第五赛段穿过热带荒漠D.可通过GIS对自己定位11.比赛期间()A.第五赛段地质灾害多发B.可看到列车沿青藏线往西宁运送新疆的哈密瓜C.①②③④四地观赏湖面日落景观较佳的是③地D.海心山相对于湖面的高差为一年中最大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的认知。

第四赛段经历了“冲刺点→爬坡点→冲刺点→爬坡点”,说明地势呈“低→高→低→高”变化,A错;第六赛段向北,跨越了位于青海湖北侧的祁连山,B对;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五赛段穿过高原荒漠,不是热带荒漠,C错;能够起定位作用的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空间信息,D错。

第11题,比赛期间处在北半球夏季。

第五赛段位于青海湖畔,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较少,地震的发生也没有季节性,A错;青藏线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而哈密瓜产地是新疆,B错;观赏湖面日落景观要求所站立位臵在湖泊东侧,比赛时段,日落西北方向,因此,位于湖泊东南方向的③地是最佳观赏地,C对;该季节,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较大,入湖(青海湖)水量大,海心山相对于湖面的高差变小,D错。

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安徽淮南统练)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

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

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

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

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答案:(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生产和生活方式多样。

(2)该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4)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减弱。

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因素(环境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众多,生产与生活方式多样)两方面分析。

第(2)题,可从地形、地势、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

第(3)题,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东北地区蔬菜不能越冬生长,新鲜蔬菜不易储存等方面分析。

现在少见的原因可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13.(2018·湖北荆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但是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比较广,为该国主要水源。

利比亚南部的地下含水层厚数百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含水层之一。

利比亚政府修建了从南部向北部的大规模调水工程。

材料二下图为利比亚相关信息图。

(1)简述利比亚的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利比亚城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原因。

(3)图中虚线为调水线路,该线路采用管道输水。

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该调水线路没有采用明渠输水的原因。

(4)说明利比亚长期、大规模进行石油开采、加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国土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地处非洲大陆北部,北临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望。

交通位置:位于中东石油外运欧洲的重要通道上。

(2)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居;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海上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易形成资源型城市。

(3)该地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植被稀疏,蒸发旺盛;明渠下渗多,输水损失大,水资源利用率低;风沙天气多,渠道易遭风沙掩埋,使水质恶化。

(4)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开发导致石油资源枯竭;加剧用水紧张状况;造成大气、水体污染。

解析:第(1)题,位臵特征从纬度位臵、海陆位臵、交通位臵等方面简述即可。

第(2)题,主要从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位臵判断,该地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可以从蒸发、下渗、风沙等方面分析不采用明渠输水的原因。

第(4)题,长期、大规模进行石油开采,会加剧当地的荒漠化,加剧用水紧张状况,也会导致石油资源枯竭等。

刷题加餐练刷高考真题——找规律(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