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第1一2单元测试题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封邦建国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6.“王初并天下……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蔚、蓝。

”上述材料中的“王”是指A、周文王B、周武王C、秦孝公D、秦始皇7.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8.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便于发布命令B、增强皇帝的权威感C、便于控制兵权D、否定周王的权威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13. 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试题

阶段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

故选B 项。

答案:B2.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起到了巩固宗族团结的作用,所以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集权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族团结而非稳定统治秩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宗族和谐而非社会和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3.“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具体考查古代中国的皇帝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君权神授”“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男尊女卑”,排除A、C、D三项;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答案:B4.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的来历A. 上古天神名号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 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8. 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 .三国鼎立B .西晋灭亡C .东晋建立D .前秦统一北方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3.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

《旧唐书·高祖本纪》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秘书温大雅著)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 .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 .《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 .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4.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A .轻徭薄赋B .虚怀纳谏C .劝课农桑D .戒奢从简曹丕称帝 西晋统一 北魏统一北方220年280年 317年 439年5.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6.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7.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一转变发生在( )A .西周时期B .北魏时期C .唐朝初期D .唐朝中期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解析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

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D.伤害主人的奴隶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

”这说明( )A.罗马法是由航海家和商人们制定的法律B.罗马法是在商业繁荣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法律C.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D.罗马法以保护商品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6.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政治自由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8.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二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

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C.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D.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9.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综合测评1第一_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综合测评1第一_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滚动综合测评(一) (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1.(2024·潍坊高一检测)在河南淮阳曾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推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A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觉了粮仓的遗迹,如推断无误,这一发觉可以实证原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

]2.(2024·赣榆智贤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日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都安阳C.发生“国人暴动” D.平王迁都洛邑B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殷朝即商朝,因而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商王盘庚迁都安阳,故B项正确;禹建都阳城是夏朝的史实, A项错误;发生“国人暴动”的是西周,C项与题意不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D项错误。

] 3.“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途的过程。

”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为要因时而动,进行社会变革,这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墨家主见,A项错误;“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体现爱民与否干脆关系国力的强弱,B项与材料无关;“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意思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天数,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礼法,C项错误。

] 4.春秋战国时期,主见“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儒家C.法家D.道家A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故选A项。

高中历史 第1、2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评估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

高中历史 第1、2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评估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

第一、二单元单元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两户人家发生纠纷,法官进行裁决的依据是( A )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C.法官的个人意愿D.种姓制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符合题意;《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典,B项不符合题意;“法官的个人意愿”这种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D项不符合题意。

2.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其中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成就是( A )A.金字塔B.种姓制度C.佛教D.《汉谟拉比法典》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它的文明成就是金字塔,A项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成就,古代印度是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B项不符合题意;佛教是印度的国教,C项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成就,这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D项不符合题意。

3.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

下面古代文明中不属于上古亚非文明的是( D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雅典某某政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都是亚非文明,雅典某某政治属于欧洲文明。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站立在诸王诸帝之后者,是升斗小民。

撑持着庄严华丽巍峨神庙宫殿及金字塔的,是无数工人及农夫。

”最能说明材料里这一古代文明特征的是( D )A.农业立国B.王权神授C.来世信仰D.专制统治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以农业经济作为基础,“农业立国”不是对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特征的正确解读,故A项不符合题意;“王权神授”是统治者为了宣扬统治合法性而进行的欺骗宣传,是封建社会的表面特征,而非本质特征,故B项不符合题意;“来世信仰”为各某某文明所共有,但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国家的特征,故C项不符合题意;升斗小民和无数工人和农夫支撑着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这是靠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保障的,故D项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

由此可见,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注重构建森严的血缘等级D.树立了周王的至尊权威解析:根据题干中“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可知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血缘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周王的权威无关,排除D项。

答案:A2.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解析:据材料中的“‘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可知是为了保证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握,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排除C项;秦朝通过对中央机构的分权,使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A3.钱穆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认为郡县制()A.形成了官僚政治的形态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压抑了帝国的创新发展D.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以看出,钱穆认为郡县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故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解析:古文意思为:昔日周公因为两位叔叔不同心,所以把亲戚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屏卫周朝。

材料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朝,故B项正确。

答案:B2.《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D.郡县制逐步确立解析:“噩侯反叛伐周”体现了分封制走向衰落,“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体现了周王还能维护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小农经济和郡县制,故B、C、D项错误。

答案:A3.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宗法制是按贵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因为其重视血缘,因而使人们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故B项正确。

答案:B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孝”是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的正确态度,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

材料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作为对父辈的孝顺是宗法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

答案:A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解析:材料说明秦朝时全国各地交通方便,这与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有直接关系。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 )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是希腊的地理环境因素,因而正确答案为A。

2.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D.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解析:选B。

民主制下,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通过公民大会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贵族制是向民主制过渡的一种政治制度。

3.(2012·江西都昌二中高一月考)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梭伦改革的理念是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4.(2012·河南开封高中高一测试)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历史材料实质的能力。

“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体现了雅典鼓励公民参与城邦政治活动的特点。

5.右图是雅典露天剧场的遗址,在古希腊时期,到该剧场观剧有可能得到津贴补偿的是( )A.外邦人B.妇女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解析:选D。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定州高一期中)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选C。

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商汤、盘庚、周武王都强调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表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借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四地七校高一联考)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断( )A.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C.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D.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王存在疑虑解析:选D。

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族,且示意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犬牙交错,这样的封国布局有防X异姓封国之意,故D项正确。

西周时期,周天子有至尊权威,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未建立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同姓封国黄河流域也有,故B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同姓封国,故C 项错误。

3.(2019·某某师大附中高一学分认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选B。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极为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民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

4.(2019·襄阳高一期中)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解析:选C。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D两项。

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中的“公”“侯”“伯”不仅涉及中央官制,而且涉及地方制度,因此B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甲骨文为商代文字,因此甲骨文“宗”字出现之时还没有皇帝制度和铁农具,所以排除B、D两项;“宗”字跟青铜兵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宗”与宗法、血缘有关系,跟祖先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

关键句是“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题干材料说明萧何进入关中后,注重搜集秦朝的档案文献,这成为西汉成功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关键,这里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实际反映的是秦朝的统治制度,故B项正确。

西汉初年崇尚的是黄老之学,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的说法,可知西汉初年较充分地发挥了秦代文书的功效,故C项错误。

萧何注重秦代文书,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新人教版高二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新人教版高二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 )A.强化血缘联系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封邦建国 D.推行礼乐教化2.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3.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下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 B.刺史C.中外朝 D.巡抚制4.据史料记载,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

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宋朝设三司使的目的是加强相权B.自宋朝后,皇权逐渐衰落,相权不断加强C.此史料记载应合了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D.此史料记载与教材所述相悖,不可信5.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行省之区。

该做法( )A.扩大了元代疆域 B.提高了行政效率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加剧了民族隔阂6.“其时(明成祖时期)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论其性质,当时的内阁是( )A.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C.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D.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7.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某某政治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B.轮番而治C.少数人的某某 D.直接某某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其中的“责任内阁”是指( )A.内阁实际对国王负责B.内阁向议会负责C.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内阁责任重大9.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某某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0.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某某国总统。

高一必修1第一次月考卷(第一二单元) 上学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高一必修1第一次月考卷(第一二单元) 上学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小宗制C、礼乐制度D、世卿世禄制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4.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7.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了皇权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扩大统治基础8.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9.元朝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D.拓展了疆土,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10、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尚书省中书省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11.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12.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13.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1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8个单元 附解析 10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8个单元 附解析 10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页) 109附解析个单元8共(全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100满分分钟:45时间() 分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中易 4 、32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6 、57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 、12、1113 、10、 9、8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9 、18、1620 、17、15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综合21 22 ,小题20本大题共(一、选择题) 分60共,分3每小题,莫如亲亲,捍御侮者;犹惧有外侮,怀柔天下也)指周(“其1.故以亲屏( )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周。

拱卫王室统治B.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A. 扩大统治范围D.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C.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B 解析2.以嫡,纣王虽幼;不得立,系庶出,“微子启虽长:《吕氏春秋》记载( ) ”材料反映了立。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 财产继承的原则A.C. 兄终弟及的传统D. 任人唯才的要求页109 共页1 第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虽幼不得立”,“庶出:B 解析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位间的关系立于宗庙的先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朝(商3.。

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示”有大小之别。

称之为“示”,王的神主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 ) 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A.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B.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C.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D.项A故,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C 解析B故,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错误项错误它们之间无一不是,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礼仪、从祭祀规格、;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纽带的,治国理念“家国同构”浓厚的;项正确C故,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商代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干,国境内有许多诸侯,商王便是四方诸侯的共主。

”据此,可以推断商代( )A.已实行分封制度B.已形成完备的宗法制度C.已实行王位世袭D.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诸侯就是分封的产物。

答案:A2.据《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这表明周代社会( )A.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C.君臣之间的界限不明显D.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且趋激化解析:“人有十等”表明周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王臣公……公臣大夫……”说明当时的等级制度森严。

答案:A3.史家认为:“把分封与宗法结合起来,是周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周天子通过宗法制度( )A.建立了井然有序的等级隶属关系B.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D.提高了各级贵族的文化素质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它缓和了贵族阶层内部在财产、权力等继承问题上的矛盾,形成了严格的等级隶属关系,有效地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故选A项。

答案:A4.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 )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解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出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不是一般意义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是“大一统”的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拥有对一切大事的最终裁决权,这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大一统”局面,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答案:D5.根据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名曰“酎金”。

汉武帝时,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便取消其爵位。

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A.表达对祖先的尊重B.显示皇帝威严C.表达对诸侯的不满D.巩固中央集权解析:汉武帝削夺诸侯的爵位,实质上是为了打击诸侯势力,防止地方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6.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他所说的“之”是指( )A.郡县B.丞相C.太尉D.王国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过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面对这种局面,汉初的政治家晁错上书提出了削减王国实力的要求。

故选D项。

答案:D7.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冲击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A项错误;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B项错误;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的好坏选官,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8.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析:宋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各地去做知州,又设通判进行牵制,这一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9.“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上述史料应出自( )A.《汉史·职官志》B.《唐史·职官志》C.《宋史·职官志》D.《明史·职官志》解析:通过题干材料中的“票拟批答”,可以判定相关材料叙述的是明朝内阁阁臣的职责,故选D 项。

答案:D10.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大量削减中书省的官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或被逼致仕,或被贬职,甚至丢掉性命。

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行政效率C.分散宰相权力D.精减中央机构解析:明太祖大量削减中书省的官员,对丞相和其他行政官员加强控制,其目的在于独揽大权,以加强专制皇权。

答案:A11.在古代希腊,“公民权受到高度推崇,但绝不是每一个住在城邦里的人都是正式公民”。

在古代希腊,享有公民权的仅有( )A.妇女B.奴隶C.由海外移居雅典的外邦人D.祖籍本邦且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解析:在古代希腊,通常只有20岁以上的男性自由民才拥有完全的公民权。

答案:D12.在克利斯提尼时代,“自治区是城邦的基本政治分支机构。

它是一个区域单位,类似现代的选举区”。

克利斯提尼划分“自治区”的依据是( )A.居民构成B.地域位置C.血缘关系D.经济实力解析:克利斯提尼在改革中打破了原来的血缘部落,将雅典划分为十个地域部落,作为选举的基本单位。

答案:B13.“罗马人拥有各种法典,一类原先只应用于公民,另一类只应用于罗马疆域内的异族和旅行者。

”“只应于公民”的法典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C.罗马帝国的建立D.《民法大全》的颁行解析:《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有了成文法典,这是罗马公民法开始形成的标志。

答案:A14.“在帝国早期,统辖公民与非罗马人之间关系的法典……作为基本法典慢慢地被接受了。

公民与非公民的权利,当地民族与异族的权利,被罗马当局看作都是值得保护的。

”材料中所说的“法典”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解析:由题目材料中的“帝国早期”可排除A、B两项,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产物。

从题目材料中的“公民与非公民”“当地民族与异族”的权利都被保护,可以排除C项,这说明相关法典已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扩大了适用范围。

答案:D15.罗马帝国时代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

”这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解析: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出现的新变化,在借鉴外邦法律基础上,罗马法发展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因此罗马人既要遵守自己的法律,也要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故A项正确。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16.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唐王朝……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

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

……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

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

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对中国政府如此有益,以至于虽经一定的修改和偶尔的断裂,它们仍然存在了13个世纪,只是在清朝于20世纪初崩溃之后才消失。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请完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选拔人才的方式的特点。

(6分)(2)继承与创新是制度延续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据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继承与创新”的表现及其实施产生的社会作用。

(1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科举制能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原因。

(6分)答案:(1)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表现:继承方面: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作用: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

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材料二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

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

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

……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

——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请完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指的是哪部法学著作,“它”的问世有何重要意义。

(4分)(3)据材料,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6分)答案:(1)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

(2)《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生来是自由的。

价值:为人类争取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动力,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