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药学本科-细胞的基本功能3

合集下载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转运物质:O2、CO2 特点: 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
影响因素:①物质的浓度差 ②膜的通透性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 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侧的扩散过程。
特点:1.由高到低 2.有选择性 3.结构和功能受调控
兴奋性: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静息电位:
细胞在未受刺 激时,存在于 细胞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内外两侧所保持的 外正内负的状态。
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减 小的方向变动。
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 大的方向变动。
3.机械门控通道:内耳毛细胞、
传导过程: 激素与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激活效应器酶 (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等)→生成第二信使 (环磷酸腺苷、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等) → 引发生理效应。
传导过程: 胰岛素(各种细胞因子)与酪氨酸激酶膜外段 结合→激活膜内段蛋白激酶活性→使膜内段蛋 白激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或底物酪氨酸残基磷 酸化→引发细胞内功能改变。
在一定范围内, 前负荷越大,肌 肉的初长度越长 ,肌肉的收缩力 量越大——最适 初长度
后负荷减小, 收缩时张力 减小、收缩 速度增大; 后负荷增大, 收缩时张力 增大、收缩 速度减慢。
先是等长收 缩,再是等 张收缩。
载体转运:葡萄糖、氨基酸、
化学门控通道 通道转运:离子、
电压门控通道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 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特点: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消耗能量。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 Na+-K+泵:
– 结构: Na+-K+依赖式ATP酶 – 作用:排钠摄钾,维持细胞内外 Na+、K+ 的
正常的浓度梯度; 有一定的维持膜电位的作用
• 钙泵(Ca2+) • 负离子泵(Cl-) • H+泵
4. 继发性主动转运
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的几种形式
5. 出胞作用和入胞作用
• 出胞作用: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1). 以“载体”(载体蛋白质)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特点: • 特异性高;(载体蛋白质和它所转运的物质之
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 有饱和现象; • 存在可竞争性抑制
2). 以“通道”(通道蛋白质)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通道蛋白质最主要的特性: • 门控特性
它转运某种离子的能力,决定与它所在的 膜的两侧的电位差或膜是否受到某些特殊 化学性信号或机械牵拉的作用 • 离子选择性 转运离子有特异性,但不如载体严格
二.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1.简单扩散
• 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扩散方向 和通量与浓度梯度有关,有时还受电场的影响。
• 在细胞中,首先只有脂溶性物质才能扩散, 扩散通量决定与①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
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即, 膜允许该物质通过的难易程度) • 通过简单扩散的物质较少:O2, CO2等脂溶性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第三节 兴奋的引起和传播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高尔基 复合体 细胞膜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胞浆 核糖体 内质网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 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药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药学)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Ach受体(N2受体)结合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细胞的基本功能
动作电位(AP)
概念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发生一次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锋电位
后电位
组成
上升支、下降支
产生 机制
上升支:Na+内流
下降支:K+外流
后电位:Na+-K+泵活动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通道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Na+、,K+、Ca2+的顺电化学梯度转运。 特点: (1)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浓度和电压依从性
[Na+]o >[Na+]i
[K+]i >[K+]o
被动转运
• • • • • • •
概念:物质顺电位差或浓度差不耗能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耗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转运对象: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
物理扩散现象
扩散量的 影响因素: (1)动力:浓度差 (2)阻力:通透性
[O2]o >[O2]i
[CO2]i >[CO2]o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易 化 扩 散
概念: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 质或离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 差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
Ling G., and Gerard R.W. J. Cell Comp. Physiol. 34: 383-396
Gerard R.W. Ling G
This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made possible
the invention in 1949 by Ling and Gerard of the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A.定义: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脂溶性的 小分子物质或带点例子顺浓度梯度/电位梯 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
B. 特点: ⑴ 顺浓度/电位梯度,不耗能 ⑵ 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C.分类: *通道转运:依赖膜上的通道蛋白完成 *载体转运:依赖膜上的载体蛋白完成
A.定义:脂溶性 小分子 物质从高浓 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B.适用物质: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C.特点:
⑴ 物理现象(分子热运动的扩散) ⑵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ATP) ⑶ 不需膜蛋白的帮助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D.影响因素:扩散通量 ⑴浓度差—动力 ⑵通透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
glass
microelectrode.
1963
EccElecscles
内尔(Neher) (1944-) (德国细胞生理学家)
萨克曼(Sakmann) (1942-)
(德国细胞生理学家)
合作发明了膜片钳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首次证实了细胞膜存 在离子通道。这一成果对于研究细胞功能的调控至关重要,可 揭示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 发病机理,并提供治疗的新途径。 二人共获1991年诺贝尔奖。
胃腺壁细胞膜和肾小管闰细胞膜上的H+-K+-ATP酶 各种细胞器膜上的H+-ATP酶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几乎都是由ATP分 解提 供。
特点: ①转运方向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②需要消耗能量; ③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
分类: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由ATP供能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由ATP供能
(2)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 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 程。
离子通道在未激活时是关过程 称为门控过程。
(3)分类:
电压门控通道 受膜电位水平调控 化学门控通道 受膜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调控 机械门控通道 受机械刺激调控
(4)离子通道的特点 ①转运速度快 ②离子选择性 ③门控特性
2、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特点: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1)脂溶性物质;(2)顺浓度梯度
(3)不消耗能量;(4)没有膜蛋白的参与
3、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转运的物质 O2、CO2、N2、H2O、乙醇、尿素、甘油等。
4、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
(1)细胞膜两侧物质浓度差 (2)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①物质脂溶性的大小 ②分子大小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二)细胞膜的蛋白
主要存在形式α-螺旋或球形,约占细胞膜重 量的55%。
表面蛋白 按形式分为 整合蛋白
分类
酶蛋白
按功能分为 转运蛋白
受体蛋白
(二)细胞膜的蛋白
主要为a-螺旋蛋白或球形蛋白。
分类
表面蛋白(20~30%)
按存在形式分 整合蛋白(70~80%)
按功能分
酶蛋白 转运蛋白 受体蛋白
(三)细胞膜的糖类
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种细胞分布于机体的特定部位,执行特殊的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的通过细胞膜摄入和排出某些物质。

物质的跨膜转移途径有:(1)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即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运动。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浓度差越大,通透性越高,则单位时间内物质扩散的量就越多。

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的跨膜转运需要膜蛋白的介导,其中经载体和通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组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调节机体内各种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的增值及分化,协调它们的代谢、功能和行为,主要是通过细胞间数百种信号物质实现的。

这些信号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侧的电镀电位差。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以钾离子为最高,细胞膜中存在持续开放的非门控钾通道,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钾离子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四、肌细胞的收缩(1)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殊分化的动脉膜构成神经—肌接头。

生理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生理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
0+
A-K+ A-K+ -
0+
A-K+
A-K+
A-
A- K+ A- K+
K+
A-
K+
A-K+
A-K+ A-K+
-
0+
A-
K+
A-K+
A-
K+
A-K+
A-K+ A-K+
Ek0
+
A-
K+
A-
K+
A-K+
A-
K+
平近静 衡于息 电钾膜 位离电
子位 的接
;
34
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可以用Nernst公式计算:
封锁 复活
激活 失活
激活 失活
;
49
〔一〕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 较短时期内,它无论再遭到一个多么强大 的刺激,都不能再次产生兴奋,即兴奋性 为零。
钠通道失活
;
50
〔二〕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组织 可接受大于阈值的刺激而发生兴奋,即兴 奋性低于正常。
;
29
细胞内记录
刺激器
- 0+
插入细胞
0 mV
-90 mV
给予刺激
;
去极相 超射overshoot 复极相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
afterpotential 负后电位 〔去极化后电 位〕 正后电位 30

细胞的基本功能--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细胞的基本功能--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细胞的基本功能--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细胞的基本功能》。

今天小编带大家学习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电活动及肌细胞的收缩。

在学习之前我们要知道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首先,我们学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基架由双层液态脂质构成,其中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镶嵌其中,糖类分子与脂质、蛋白质结合后附在膜的表面。

转运方式一共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四种。

单纯扩散即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跨膜扩散,代表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易化扩散即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分为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即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膜泡运输即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和膜离断等一系列过程完成转运。

分为入胞和出胞。

细胞的电活动即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时都伴有电现象,称为细胞生物电。

细胞生物电是由一些带电离子跨细胞膜流动而产生的,表现为一定的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种。

肌细胞的收缩包括横纹肌和平滑肌。

Ach释放是一个关键步骤,其具有钙离子依赖性。

平滑肌的生物电现象:单个电位平滑肌的静息电位不稳定,可出现缓慢的自发节律性波动,成为慢波。

关于细胞的基本功能有关知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中公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库。

医考知识点汇总

医考知识点汇总

医考知识点汇总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医考范围(例如中医医考、西医医考,是执业医师考试还是助理医师考试,或者是其他特定的医考类型等),以下为您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医学基础知识点汇总框架示例(以西医综合为例):一、生理学。

1.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单纯扩散: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 易化扩散:分为经通道易化扩散(如离子通道转运Na⁺、K⁺等)和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的转运)。

- 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 - 钾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

- 细胞的信号转导。

-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乙酰胆碱作用于神经 - 肌肉接头处的N₂型乙酰胆碱受体)。

-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通过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

-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如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

2. 血液。

-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营养物质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和pH(正常为7.35 - 7.45)。

- 血细胞生理。

-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₂和CO₂,其生成需要铁、蛋白质等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是合成DNA所需的辅酶。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因素的影响。

- 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免疫;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呈等功能;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五、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一)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平滑肌的微细结构:
细胞内骨架: 卵圆形的致密体,以一定的间隔出现于细胞膜

内侧-致密区与相邻细胞的类似结构相对,形成连接很
密的机械性耦联
(还有一些缝隙连接-实现电耦联或化学耦联)
类Z带的蛋白质-可能是与细肌丝连接部位
结蛋白丝状物-在致密体和致密区之间
积聚
22
兴奋-收缩耦联—— 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Ca2+是兴 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23
三联管 信息传递
1 钙内流 触发
2 IP3触发
24
25
三、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粗肌丝—主要由肌凝蛋白(myosin,肌球胆白)组成 一端膨大的长杆状,杆状部朝M线聚合成束,膨 大部露在M线两侧粗肌丝表面形成横桥(cross fridge)
5
化学性胞外信号(ACh) ACh + 受体=复合体 终板膜变构=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 终板膜电位
骨骼肌收缩
6
7
神经冲动-----运动神经末梢----囊泡释放---ACh--终 板 膜 上 的 N2 型 ACh 受 体 阳 离 子 通 道 结 合 ------- 通 道 开 放 —Na+ 内 流 -- 终 板 膜 去 极 化 — 终 板 电 位 (endplate potential)----邻近的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开 放—AP—肌肉收缩。
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
↑和张力↓。
曲线1:张力-速度曲线
曲线2:速度×张力=功率49
50
后负荷影响
(1)先产生张力,后出现缩短,缩短发生 后张力不再增加
(2)后负荷愈大,张力愈大,缩短出现愈 迟,缩短的初速度和总长度愈小
51
3. 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 的影响
概念:能影响肌肉收缩效果的肌肉内部 功能状态。
19
横管系统:T管; 纵管系统:L管; 三联管
20
21
二、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骨骼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 纤维机械性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 程
1. 兴奋沿着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2.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3. 肌浆网(纵管系统)中的Ca2+释放入肌浆和再
H 带: 只有粗肌丝 M 线: 粗肌丝的固定结构 明带: 只有细肌丝
Z 线: 粗肌丝的连接部
18
2. 肌管系统
T管(横管系统):肌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与肌原 纤维垂直,在Z线附近环绕肌纤维
L管(纵管系统):与肌原纤维平行,在肌小节两端 邻近T管处膨大形成终末池,不与T管相通
三联管结构:一个横管及其两侧肌小节的终末池构 成,是骨骼肌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的重要结构。 内含大量的Ca2+。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膜[Ca2+]↓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36
骨骼肌舒张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前负荷(preload):骨骼肌收缩之前所受到的重量 负荷
初长度:骨骼肌收缩之前肌肉的长度 后负荷(after load):骨骼肌开始收缩之后所受到
39
(一)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单收缩(single twich): 复合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 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足够引起骨骼
肌的完全强直收缩 • 复合收缩的特点:产生的张力远远高于单收缩
的阻力负荷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骨骼肌收缩时,
长度不变,但张力却增加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骨骼肌收缩时,
张力不变,但长度却缩小 37
38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单一单位平滑肌(single-unit smooth muscle): 通过细胞间的电耦联进行同步性活动。大多有自 率性 如:胃肠道、子宫、输尿管平滑肌
56
谢谢
43
(二) 影响收缩因素 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
的影响
前负荷:肌肉收缩前 遇到的负荷。
44
∵前负荷→肌节初长度→粗 细肌丝的重叠程度→肌张力。
肌 节 最 适 初 长 ( 2.0-2.2mm ) 时,粗细肌丝重叠佳,肌缩速 度、幅度和张力最大;
∴ 前负荷↑或↓→肌节最适初 长↑或↓→肌张力↓。
45
前负荷
类细肌丝结构: (不含肌钙蛋白)有大量的细肌丝,比骨骼
肌少量的肌凝蛋白。围绕粗肌丝互相交错排列-可能是
类似于骨骼肌中肌小节的功能单位
54
55
(二)平滑肌功能分类
多单位平滑肌(multi-unit smooth muscle): 活动受外来神经或激素、递质的支配 如:竖毛肌、虹膜肌、瞬膜肌、大血管平滑肌等
33
34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肌丝滑行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35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40
41
42
最适前负荷:此时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 最大,收缩的的速度最快
最适初长度:最适前负荷时肌小节的长度
注:①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
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
出现等张收缩。
横桥的特征:
1.可与细肌丝上的肌纤蛋白分子可逆性结合,并
把其向M线方向扭动;
2.具有ATP酶的作用,分解为横桥的扭动提供能
量。
26
收缩蛋白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27
28
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组成
肌纤蛋白(actin, 肌动蛋白):单体球状聚合成 双螺旋状——细肌丝的主干
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也成双螺旋,与肌 纤蛋白并行,安静时位于肌凝蛋白和肌纤蛋 白之间,阻碍二者的结合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12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肌原纤维(myofibril): 1-2mm的纤维状结构
13
14
15
16
17
肌小节(sarcomere):
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长 1.5-3.5 mm
暗带: 1.5 mm 粗肌丝组成
46
前负荷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初长度 愈长,收缩力愈大;
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能使肌肉产 生最大张力;
前负荷过大,初长度过长,收缩力降低。
47
2.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 的影响
后负荷:肌肉收缩时 才遇到的负荷。
48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
后负荷为0→肌缩速度、幅 度↑和张力最小;
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 ↓和张力↑;
收缩能力
收缩效果
收缩能力
收缩效果 52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①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②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 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物。
肌钙蛋白(troponin):间断地出现在原肌凝蛋白 的双螺旋上,有三个亚单位。其中一个亚单 位与Ca2+结合,并把信息传给原肌凝蛋白 29
30
肌纤蛋白 actin 原肌凝蛋白
tropomyosin 肌钙蛋白 troponin
Troponin C Troponin I Troponin T
31
32
阻断剂:美洲箭毒、-银环蛇毒可与Ach竞争与受 体结合—影响传递和肌肉收缩。
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脂酶活性而出现中毒 症状。
8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9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10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11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