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 资料 百度
教育心理学(资料)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互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心理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O指学习者的内部集体变量,或称中间变量)。
6.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心理学,具体表现?答: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7 8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910答:联系具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三者的主体不同。
11.教师威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我们通常指后者。
1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具体表现?答: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13.教师的能力(不太重要)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14.☆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1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特点),主要有:①(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③(学习性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被动性;④(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精品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的一门分支。
内求说:人的品德是生来就存在于心中,只需向内心去求就可得到。
外铄说:人的品德并非内心所固有,只有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才可得到,强调环境的影响。
间接故事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品质,设计、编拟一些包含这些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组成不同的组配结构,要求被试者辨识故事中行为者的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的道德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察明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品德发展: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在教育的影响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品德教育:经过精心安排的教育措施以期改变一个人在有关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方式,因而它是环境影响的主导方面。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观: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念化。
2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资料认知失调:许多关于态度的理论假定,人类有一种“一致性的需要”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条件反应法:是指利用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条件反应原理进行态度教学的方法。
提供榜样法:通过对学生提供榜样,让学习者模仿,从而形成或改变态度的方法。
说服沟通法: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用语言说服学生,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的方法。
榜样法:指教育者提供或树立榜样,然后要求学习者注意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并加以模仿的操作。
防范协约:以书面的形式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与监督关系的一种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表征性奖励:编制一套表征性奖励系统来对行为者在矫正了不良行为或者作出了良好行为反映后予以肯定和奖励。
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1、老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的意义: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教育经验总结、实验个案发4、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0—2岁)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运算11以上6、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意义在于教育着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
所以,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7、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
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8、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9、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里自我。
10、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各阶段,其中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分别是: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2、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教育心理资料
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中影响人类行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深入探讨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因素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关于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情感反应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各种形式、规律和方法,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2.教学:教学是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等问题。
3.记忆:记忆是指在大脑中储存、保存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形成、保持和回忆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旧金斯提出了“实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奠定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2.行为主义阶段: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解释学习和教学现象,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3.认知心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兴起,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对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4.社会文化心理学阶段:近年来,社会文化心理学逐渐崛起,强调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促进了对教育心理学的全面理解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教学: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特征,帮助教育者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个性化教育: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倡导个性化教育模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到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是教与学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温度、照明)、教学设施(桌椅、黑板、投影机)以及空间布置(座位的排列);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涉及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和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二进行。
评价和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发展历程:一、初创时期(20C20S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培训资料
02
认知过程与知识掌握
Chapter
注意、感知、记忆等认知过程分析
01
02
03
注意机制
阐述选择性注意、分配性 注意等注意机制,分析其 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感知过程
介绍感知觉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探讨感知觉在认知 过程中的重要性。
记忆系统
详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及相互 关系,解析遗忘规律与记 忆增强策略。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包括学 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以 及教师的教学心理,如教学设计、课 堂管理、师生互动等。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 构主义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和研 究方法。
现状
当前,教育心理学正朝着更加整合、应用和实践的 方向发展,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为教育实践 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05
师生互动关系建立及优化策略
Chapter
师生互动关系类型及特点分析
权威型
01
教师主导,学生顺从,强调纪律和秩序,但可能缺乏情感交流
和创造性。
民主型
02
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决策,注重情感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培养
学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
放任型
03
教师较少干预,学生自由度高,但可能导致学习缺乏目标和方
向。
教育心理学培训资料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与知识掌握 • 情感意志品质培养与心理健康 •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原则实践 • 师生互动关系建立及优化策略 • 评价改革与考试心理调适技巧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强力推荐
两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的作者是【】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丁【】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准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白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A.社会义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对于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正向激励和奖惩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例如,知道儿童在幼儿期具有较短的注意力和记忆时间,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智力和学习策略智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智力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习策略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法、演绎法和分析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记忆知识。
四、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支持,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积极情感体验。
动机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了解学生的动机来源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激发兴趣、设定目标和提供反馈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资料共30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一、单选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应,他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3、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况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7、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8、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9、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10、正强化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之分。
1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2、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14、学习需要时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15、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6、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能力高低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
努力程度是不稳定、内在的、可控。
17、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18、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9、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一.心理现象及其结构(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绪感情过程;③意志过程。
(2)人格心理①人格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②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3)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关系①人格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人格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
②既没有不带人格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人格。
已经形成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①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作用;②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③枕叶是视觉中枢④颞叶主要加工听觉刺激;大脑两半球是高级中枢;脊髓、脑干(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间脑、小脑及皮质下神经节等是低级神经中枢。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其功能是把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信息)传给中枢,再把中枢活动和神经冲动传给有关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①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验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产品分析法四.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五.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心理健康教育选题参考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选题参考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选题参考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态度的灌输和培养,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而选题参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选题的参考资料: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选题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该手册系统地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心理健康教育选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资料。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材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选题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具有权威认可的教材,使得学生接触到系统的知识和信息,更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和成长。
4.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选题提供生动具体的素材,通过对一些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技巧。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选题的师生来说,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参考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资料可以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技巧以及教学素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心理学经典资料
1、教育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得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形成全面发展得个性品质与道德行为得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标志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与人得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得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得概念:心理发展主要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得积极得心理变化,就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得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与完善得过程。
5、心理发展得动力:①心理发展得动力就是已有得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与教育之间得矛盾,这个矛盾得不断产生与解决推动了个体得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与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得个别差异:儿童得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相同得,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得优势表现、情绪得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得个别差异。
7、皮亚杰:就是当代著名得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得本质瞧作就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得机制。
适应就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得—同化与适应。
9、皮亚杰得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得基本特点就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道德观:道德观就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得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得瞧法与态度。
它就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得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就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就是她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就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得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得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就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得状态。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的复习资料1、皮亚杰认知进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详细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汲取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进展区:儿童有两种进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援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进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聪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立场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铃声——无分泌唾液反应〔中性刺激〕中食物——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铃声后铃声——分泌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予以嘉奖,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涌现后停止或移开不开心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2)一级强化物:满意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暖和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涌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涌现数量多少予以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改变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依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涌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改变时距强化程序〕(4)惩处:某种行为涌现后所采用的具有减削该反应再次涌现概率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 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二、简答题(共6 道试题,共30 分。
)1. 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参考答案: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试题评价:2. 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参考答案: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试题评价:3.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参考答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试题评价:4. 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参考答案: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
(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
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试题评价:5.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参考答案: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
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试题评价:6. 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参考答案: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生气。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
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
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试题评价:三、论述题(共5 道试题,共40 分。
)1. 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参考答案: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
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
(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
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
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
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
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2. 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参考答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
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久性”的认识(2)前运算阶段,其基本特点是头脑可以运作,但运作还不可逆。
典型地表现为延迟模仿,指当被模仿的对象不在时模仿该对象。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恒”。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思维能够守恒后,出现了新的认知进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之所以有时会退回到不守恒的状态,是因为他们不能完全从形式上考虑问题。
(4)形式运算阶段,这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
3. 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参考答案: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
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
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
4. 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
训练观点采择能力的一个较好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里,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
角色扮演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感受。
这个过程也就是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
教师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情境,设计好训练内容,例如设计一个题目为“当别人不小心弄坏了我的物品时”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同学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得到训练。
在扮演时,要求学生扮演他们所想到、所感觉到的或在某情境中他们会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从而了解对方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自我中心,其他同学观看,然后做出帮助性评论,教师最后总结,观察学生行为、言谈中的问题。
教师不要先告诉学生该怎么去演,让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做表演,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彼此互动对儿童的促动会更大,也更有助于帮助儿童发展其观点采择能力。
5. 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参考答案: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更细地划分成3水平6阶段,即每个水平含2阶段,连续编号。
水平1,名为“前习俗水平”(9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