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弘扬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推行措施及实施体会

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推行措施及实施体会

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推行措施及实施体会【摘要】目的:落实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推动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

方法:研读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方案,制定我院集体实施方案,制定南阳市中医院关于《国家中医护理方案》落实调查表,落实评价标准,统计调查结果,结合标准与调查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医疗、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意识增强,每科常规开展3项以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中护操作临床应用能力增强。

结论:根据医院院情出发,制定有效的《中医护理常规》落实措施,并及时进行实施结果的评价、分析,能够存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有效开展。

【关键词】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推行措施;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200-02《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我院护理部多年来不断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使用,先后印发了第一、第二版医院《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应用数量有了一定积累,操作水平有了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有了一些经验。

2013年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出台,在国标的指导下,我院在已经开展应用的《中医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由护理部组织制定《南阳市中医院关于<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草稿》,并开展实施评价活动,使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临床中医护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现将具体推行措施及部分成效汇报如下:1深入研究国家标准,准确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国家《中医护理常规》实施的重要意义及目的: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提高护理质量,解除广大患者病痛;进一步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创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推广有效、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技术防治疾病,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学理论和实践,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的维护。

下面列举一些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1. 针灸护理: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焦虑症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针灸操作过程中,中医护士应该注意卫生、针位、针刺力度等细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2. 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呼吸道吸收等途径,起到抗炎、祛湿、舒筋活血等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士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配比、温度、熏蒸时间等因素,确保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3. 推拿按摩护理: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调节神经系统等。

中医护士应该掌握推拿按摩的技巧和力度,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身体状况。

4. 中医食疗护理:中医食疗是以食物为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烹饪方法等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5. 中医精神疗法护理:中医精神疗法包括心理咨询、气功、太极拳等,可以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障碍。

中医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精神疗法进行干预。

6. 中医养生护理: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节身心、调整饮食、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护士应该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 中医药浴护理:中医药浴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起到调节身体气血、祛湿、活血等作用。

中医护士应该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浴法,并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

8. 中医贴敷护理:中医贴敷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和刺激经络等作用,起到调理气血、缓解疼痛等作用。

中医护士应该注意药物的选择和贴敷的方法,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9.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中医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起到缓解疼痛、调节情绪等作用。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护理特色展现路径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护理特色展现路径

中医护理特色展现路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1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引导和促进中医医院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自2009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服务,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中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我院如何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体会报道如下。

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严格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比例不低于1∶0.4,遇加床或突发事件时启动医院的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保证临床一线的人力配置是保证医疗安全和中医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

对医院的中医护理人才进行合理的安置,让中医护理人才在各科临床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对中医护理工作起好示范和指导作用。

2培养护理人员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此特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素养。

我院护理人员90%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均需培训。

临床各科室每周有计划的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每两月科室组织一次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考试成绩纳入科室奖金考核。

护理部定期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

医院组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讲座,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参与学习,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我院还聘请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为我院的“西学中”人员进行培训。

积极鼓励护士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为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

中医护理特色科普宣传演讲

中医护理特色科普宣传演讲

PART 05
面向不同人群定制化科普 方案
REPORTING
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设计内容
01
02
03
儿童及青少年
重点介绍中医预防保健知 识,如中医食疗、按摩等 ,促进健、适度运动、情志 调养等,预防亚健康状态 。
老年人
介绍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缓解老年疾病症状。
PART 03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方法介 绍
REPORTING
针灸推拿按摩技术
针灸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 的目的。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
推拿
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 状况,达到治疗效果。推拿可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
VS
挑战
虽然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但 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标准化 程度不高、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需要 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的标准化建设,培养 更多的中医护理人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广
政府层面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护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PART 02
中医护理基本理念与特点
REPORTING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 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护理注重从整 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确定证型,然后针对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种因人施护、因病施护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 化需求。

常见中医护理品管圈主题

常见中医护理品管圈主题

常见中医护理品管圈主题中医护理在品管圈中的常见主题一、中医护理的概念和特点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草药和其他中医疗法为手段,通过调理身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相比,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处理和预防为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

二、中医护理的常见技术1. 中草药熏蒸中草药熏蒸是中医护理中常见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中草药材研磨成粉末,加热后散发香气,进而通过吸入或外用的方式进行治疗。

中草药熏蒸可以改善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症状,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理气血,达到舒缓疲劳、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推拿按摩常用于肌肉骨伤、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治疗,也可用于保健和康复。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疗法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疼痛、内科病、妇科病等,也常用于保健和康复。

4.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中常见的疗法之一,通过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加水煮沸后,让患者将患部浸泡或熏洗。

中药熏洗可以改善皮肤病、关节炎等症状,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湿的作用。

5.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饮食调理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采用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如清淡饮食、药膳疗法等。

三、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1. 中医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通过中草药熏蒸、推拿按摩和针灸疗法,可以缓解呼吸道炎症、扩张气道,改善呼吸功能。

2. 中医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饮食调理和针灸疗法。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节饮食结构,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炎症。

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的概念一、中医护理的概念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促进人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保健服务。

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以预防为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治疗。

二、中医护理的特点1. 综合性:中医护理不仅包括针灸、推拿等传统手法,还包括草药熏蒸、食疗调养等多种治疗方式。

2. 个性化:中医护理注重个人差异和整体观念,在针对不同人群时会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通过养生保健和预防措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省时省力:相比于传统西药治疗,中医护理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不需要长时间住院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中医护理的作用1. 调节身体机能:中医护理能够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平衡状态。

2. 缓解疼痛:中医护理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包括头痛、腰酸背痛等。

3. 提高免疫力:中医护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病。

4.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护理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5.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护理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四、中医护理的适用人群1. 慢性病患者:中医护理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

2. 疼痛患者:中医护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患者,如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3. 神经衰弱者:中医护理适用于神经衰弱者,如失眠、焦虑、抑郁等。

4. 养生保健者:中医护理适用于想要进行养生保健的人群,如中老年人、孕妇等。

五、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1. 选择正规机构:在接受中医护理服务时,应选择正规的机构和专业人员,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2. 不宜过度依赖:中医护理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度依赖,应该积极配合西医治疗和饮食调养。

3. 针对个人情况制定方案:在接受中医护理服务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上海4所医院护理部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

上海4所医院护理部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
理 杂 志 .0 5. ( 1 : . 2 0 4 2 ) 1
了主动参 与 , 双方 配 合 能 达成 默 契 ; 后 , 但 避 免 最 不

信 息 ・
上海 4所 医院护 理 部 被评 为 全 国首 届 中医护 理先 进 集体
【 刊讯 】 为鼓励 中医护理 系统 在 工作 中做 出优 异 成绩 , 本 弘扬 中医文化 , 国家 中医管理 局委 托 中华 中 医
的知识 , 同的人 按压 力度 不均匀 , 部血 流形 成阻 不 局 断 、 复和再 阻 血 迅速经 损伤 的血管 壁 溢 出至 皮下 而 发生皮 下淤 血 。
患者皮 肤 出血 , 得 推广应 用 。 值
参考 文献 :
[ ]吕淑 珍 .O例 静 脉 穿 刺 局 部 淤 血 原 因 分 析 [ ]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 1 8 J.
了因错 位按 压 而 引起 的皮 下 出 血 淤血 现 象 , 时更 同 是 节省 了护 士直接 按压 所需 花费 的 时间 。 34 连 贯式 按 压 方法 应 用 时 的 注 意事 项 ① 首 次 . 行输 液前 , 操作 护 士 就应 让 患 者或 陪 伴 者 体验 按 压 力度 , 明确如何 来 确认按 压 部位 和按 压面积 ; 根据 应
患 者的实 际病 情 , 龄 特 点来 要 求 按 压 的 时 间 , 年 3~ 1 i 及 1 i 0m n 0m n以上不 等 。 以后 每 次在输 液拔 针之
前, 由护 士稍做 协助 即可 有 效 实施 。② 注 意拔 针 时 机 的选 择 : 临床上 有些 患 者会 因憋尿 而急 于上 厕所 ,
[ ]韩 翔 , 华 华 , 建 英 . 脉 输 液 后 不 同 拔 针 方 法 的 效 果 观 察 与 2 杨 王 静 分 析 []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04 2( )3 . J. 20 ,0 7 :8 [ ]张 静 如 . 理 学 [ . 京 : 民 卫生 出版 社 ,9 86 . 3 生 M] 北 人 19 .8 []李 晓 惠 , 小 梅 . 脉输 液 拔 针按 压方 法 的 研 究 [] 中 国实 用 护 4 黄 静 J.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9卷8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9卷8期封面-目录页-封底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能力提升工程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CJIN 2023年8月第9卷 第8期8目 次2023 年 8 月 第 9 卷 第 8 期中医壮瑶医特色护理专栏弘扬中医壮瑶医特色护理,助力全民健康——“中医壮瑶医特色护理”专栏导读………………………………………………………………………于玉秀(1)瑶药水疗膏穴位贴敷疗法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于玉秀,李民杰,陈秀春(2)瑶药塌渍联合蜡疗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效果观察……………………………………………………………韦英芬,何星宏(6)壮医药熨联合壮医敷贴治疗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黄碧秋,蓝阳露,赵香越,莫理璐(11)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汤先兰,甘娜,黄碧秋(16)牛角罐法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何水文,蒋海军,于玉秀,欧金石(21)瑶药足浴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蒋敏,于玉秀,钟少晖(26)老年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医护理干预需求的质性研究……………………………周惠,黄小齐,苏菊艳,杨海燕,张婷(31)常规干预联合民族医外治疗法治疗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体会………………………………………………………………………龙荔玲(35)中医壮医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韦佳佳,刘霜,莫理璐,黄碧秋(39)髋部骨折术后中医疗法的应用研究进展…………………………………………………钟琳,黄旖,于玉秀(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西医肺康复研究进展………………………………………………………………………杜美昌(50)择期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黄旖,于玉秀,钟少晖,利心情(55)民族医医院发展民族专科化护理的构想…………………………………………………龚珊鸿,黄碧秋,宾彩琴(60)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专栏卓越品质引领行业发展,科学管理打造一流团队——“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专栏导读………………………………………………………………………庞咪(66)ZHONGXIYI JIEHE HULI主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编辑部主编 唐 玲主任 黄 磊编辑 尹佳杰 吴银平编辑助理 鄂海燕美术编辑 郑广梅地址 南京市龙蟠路155号 联合立方广场3⁃203邮编 210037电话 ************邮箱 bjb@出版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社长 叶振华电话 ************网刊http ://邮箱 tg@学术传播结合护理(南京)有限公司本刊刊出所有文章不代表编委会以及编辑部的观点ZHONGXIYI JIEHE HULI2023 年 8 月第 9 卷第 8 期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外周静脉溶栓执行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白枚,李娅娅,闫燕,刘明明,黎殷,许远乐(67)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达标率的品管圈实践………………………………………………………………何思铭,赵洁华,陆鑫玉,胡青,罗晓慧(73)提高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樊宁宁,拓焕焕,陈雯雯,蔡会霞,石雅莉,许远乐(79)基于信息追溯系统的“五位一体”精密器械全周期管理模式应用…………………………………………………………………………许远乐,王岳娜,朱坤坤,任娟霞(86)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冉茂梅,申冰莹,何思铭,杨圆圆,邵建敏,许远乐,庞咪(90)缩短急诊创伤患者自接诊至手术时间的品管圈实践…………………………………………………………………………钱波娜,朱珊莉,许远乐,黄维维(97)提高抗凝药物皮下注射规范率的品管圈实践…………………………………………………………………………査昌梦,孟欢欢,梁洁静,姜云凤(105)六西格玛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徐旭,任顾群,刘建荣,高燕,王小洁,许远乐(110)基于跌倒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预防老年帕金森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王珍,白雪(114)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头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付莉莉,李凤,许远乐(119)改良式棉垫在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应用…………………………………………………………………………廖娟娟,谭小菲,吴娅琴,粟飞艳(122)清单式护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穆凯宁,刘静,董小锋,张凤文,艾静,刘咪娜,赵玉焕(126)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张勇强,杨晶莹,刘会玲,许远乐,朱坤坤(131)1种可防堵塞的导尿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邓晨晨,许远乐,王红,郝裔欢(135)一种防压疮面罩的设计与应用……………………………………………………………………………………廖娟娟,吴娅琴,谭小菲(137)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全自动咽拭子弹出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朱坤坤,许远乐,王岳娜,武博(140)一种开窗式手臂托架的设计与应用…………………………………………………………………………米佩佩,李彦芬,许远乐,周恩会(142)全流程智能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平台构建与应用…………………………………………刘倩,刘维,郭梦洁,郭芳素,李昀阁,冯依凡,王武化(14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李静,范晓英,张万平,苏玉强(148)ZHONGXIYI JIEHE HULI2023 年 8 月第 9 卷第 8 期论著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屈简妮,焦萌,郭红,陈闪闪(154)奥塔戈运动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跌倒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王蒙,王亚飞,赵叶梦(164)中医特色护理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按压贴敷改善地塞米松预处理紫杉醇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廖丽红,施丽华,刘迎春,何兰兰,陈敏敏(171)基于“春夏养阳”理论采用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脐疗治疗1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李利娟,宋丽波,吕学军,赵楠(176)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治疗1例糖尿病合并背部外痈的护理体会………………………………………………………………杨青青,闫秋艳,柳菲,李解,刘明慧(180)耳穴压豆治疗1例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体会………………………………………………………………………………………………孔晓春,曹蕾(184)虎符铜砭刮痧治疗乳房湿疹1例护理体会……………………………………………………………………………………王凤美,王蓓,朱玉华(188)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的构建方案及思考…………苏小南,寇嘉靓,李艳丽,陈艺芸,杨梅洁,贾雪,常燕,马泽云,赵培,高宁(191)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研究进展……………………陈丽,谢薇,任秀亚,赵玲玲,向毅明,周艺涵,罗丽媛,刘兴,邵帅(196)调查研究脑梗死伴功能障碍患者对智慧居家模块需求的调查分析…………………………………………………………………………费才莲,谢娟,张静怡,王瑜(202)在校本科护生临床教学需求调查分析…………甘露,谢薇,帅雪梅,徐婷,倪当承,饶柳,袁铮,金莉萍,唐佳,李伟(208)护理管理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品管圈实践…………………………………………………………………………张丽娟,蔡书君,潘文婷,成晶晶(212)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清点记录单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尹蓓,王雅玲,邱慕蓉(217)加强志愿者常态化核酸采样的管理方法与效果…………………………韩春英,尤诚刚,潘美丽,蒋玉婷,徐伊雯,陆玮婕,夏卉,陈海燕,黄莹,顾元露,陈慧颖,张琪,李旭,吴维娜,沈晓洁,周毅,张宪,李琴(221)案例分享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许华娇,沈卫红,李丽(227)1例左足背碾压后继发伤口破溃感染的护理体会…………………………………………………………………………………………………………董攀(231)ZHONGXIYI JIEHE HULI2023 年 8 月第 9 卷第 8 期1例股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难治性咽瘘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叶欢欢,周敏(235)1例老年便秘患者伴IV期压力性损伤的护理体会………………………………………………………………………………………………吕阳,王艳华(239)1例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肝移植术后肺孢子菌感染的护理体会……………………………………………………………………………………程柳,刘伟芳,林景熠(243)1例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行港体移位的护理体会…………………………………………………………………………陈垚,邓安梦,焦莹莹,谭佳丽(246)1例脑卒中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护理体会……………………………………………………………………………………李丽,许华娇,沈卫红(251)1例左心室巨大假性室壁瘤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李蝶,李珂,周云,李凤(255)综述癌因性疲乏系统性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窦燕,张晓宁,崔玉枫,张丽莹,刘春梓(261)延续性护理理念下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研究……………………………………………………崔欣,高冬青,寇琳,罗艳彬,安荣荣,孙潇爽(266)Volume 9 Number 8 August 2023Promoting nurs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Zhuang and Yao Medicine , and improving population health ……………………………………………………………YU Yuxiu (1)Acupoint application of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 ointme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YU Yuxiu , LI Minjie , CHEN Xiuchun (2)Effect of Yao medicine collapse stains combined with wax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WEI Yingfen , HE Xinghong (6)Application of Zhuang medicine ironing therapy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in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HUANG Biqiu , LAN Yanglu , ZHAO Xiangyue , MO Lilu (11)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 antipyre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 ………………………TANG Xianlan , GAN Na , HUANG Biqiu (16)Application of cupping therapy with buffalo horns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HE Shuiwen , JIANG Haijun , YU Yuxiu , OU Jinshi (21)Effect of Yao medicine foot bath therapy combined with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rehabilitation and sleep qual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JIANG Min , YU Yuxiu , ZHONG Shaohui (26)A qualit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needs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surgery for mixed hemorrhoids ………………………………ZHOU Hui , HUANG Xiaoqi , SU Juyan , YANG Haiyan , ZHANG Ting (31)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ethno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for a prema⁃ture infant with Nursing of a premature infant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ethno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LONG Liling (35)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Zhuang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EI Jiajia , LIU Shuang , MO Lilu , HUANG Biqiu (39)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ZHONG Lin , HUANG Yi , YU Yuxiu (44)Progres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stable stag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DU Meichang (50)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forshivering dur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HUANG Yi , YU Yuxiu , ZHONG Shaohui , Li Xingqing (55)Contents Responsible InstitutionBeijing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onsorAssociation o f I ntegrative N ursing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ompetence Im⁃provement Project OfficeEiditing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Editor-in-ChiefTANG Ling DirectorHUANG Lei EditorsYIN Jiajie WU Yinping Editorial Assistant E Haiyan Art Editor WANG Li Address NO.155, Longpan Road ,Nanjing , China Post Code 210037Tel + 86 - 25 - 85552880E⁃mail : bjb@PublisherIntegrative Nursing Press Founder and CEO YE Zhenhua Tel + 86 - 25 - 85630967Online Publishinghttp : / / E⁃mail : tg@Academic DisseminationIntegrative Nursing (Nanjing )Co.,LtdVolume 9Number 8August 2023Conception of developing ethnomedicine specialized nursing in ethnomedicine hospitals…………………………………………………………GONG Shanhong, HUANG Biqiu, BIN Caiqin (60)Leading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outstanding quality and building a first-class team by scientific management …………………………………………………………………………………………………PANG Mi (66)Practic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improving the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rate of peripheral venous thrombolysis for lower-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BAI Mei, LI Yaya, YAN Yan, LIU Mingming, LI Yin, XU Yuanle (67)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mproving the prepared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E Siming, ZHAO Jiehua, LU Xinyu, HU Qing, LUO Xiaohui (73)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bcutaneous anticoagulant injection ………………FAN Ningning, TUO Huanhuan, CHEN Wenwen, CAI Huixia, SHI Yali, XU Yuanle (79)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racing system-based five-in-one full-cycle management of precision surgical instruments ………………………………………………XU Yuanle, WANG Yuena, ZHU Kunkun, REN Juanxia (86)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RAN Maomei, SHEN Bingying, HE Siming, YANG Yuanyuan, SHAO Jianmin, XU Yuanle, PANG Mi (90)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shortening the time from hospital admission to surgery among trauma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QIAN Bona, ZHU Shanli, XU Yuanle, HUANG Weiwei (97)Practic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anticoagulants ………………………………ZHA Changmeng, MENG Huanhuan, LIANG Jiejing, JIANG Yunfeng (105)Application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in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room………………………XU Xu, REN Guqun, LIU Jianrong, GAO Yan, WANG Xiaojie, XU Yuanle (110)Effects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based on fall risk assessment for prevention of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WANG Zhen, BAI Xue (114)Application of red-blue LED phototherapy combined with external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face burns……………………………FU Lili, LI Feng, XU Yuanle (119)Application of modified cotton pads in preventing facial pressur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LIAO Juanjuan, TAN Xiaofei, WU Yaqin, SU Feiyan (122)Application of checklist-based nursing in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intravenous infusion via scalp vein set …MU Kaining, LIU Jing, DONG Xiaofeng, ZHANG Fengwen, AI jing, LIU Mina, ZHAO Yuhuan (126)Effects of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rimiparas………………………ZHANG Yongqiang, YANG Jingying, LIU Huiling, XU Yuanle, ZHU Kunkun (131)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blockage…………………………………………DENG Chenchen, XU Yuanle, WANG Hong, HAO Yihuan (135)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ask capable of preventing pressure injuries ……………………………………………………………LIAO Juanjuan, WU Yaqin, TAN Xiaofei (137)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fully automatic throat swab cartridge exit device for nucleic acid detection ……………………………………………………ZHU Kunkun, XU Yuanle, WANG Yuena, WU Bo (140)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arm support capable of observing puncture sites……………………………………………………MI Peipei, LI Yanfen, XU Yuanle, ZHOU Enhui (14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ll-process intellig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tform ………LIU Qian, LIU Wei, GUO Mengjie, GUO Fangsu, LI Yunge, FENG Yifan, WANG Wuhua (144)Volume 9Number 8August 2023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for example……………………………………………LI Jing, FAN Xiaoying, ZHANG Wanping, SU Yuqiang (148)Effects of 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 fo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ysphagia: A Meta-analysis ………………………………………………QU Jianni, JIAO Meng, GUO Hong, CHEN Shanshan (154)The effects of Otago exercise on prevention of falls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WANGMeng, WANG Yafei, ZHAO Yemeng (164)Effect of acupoint pressing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midnight-noon ebb-flow theory on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receiving dexamethasone pretreatment before paclitaxel………………………………LIAO Lihong, SHI Lihua, LIU Yingchun, HE Lanlan, CHEN Minmin (171)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yang deficiency and water accumulation treated with ginger-partitione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umbilical therap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ourishing Yang in Spring and Summer…………LI Lijuan, SONG Libo, LYU Xuejun, ZHAO Nan (176)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appropriate techniques for a dia⁃betic patient with back carbuncle……YANG Qingqing, YAN Qiuyan, LIU Fei, LI Jie, LIU Minghui (180)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therapy and 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ovarian cyst surgery by laparoscopy……………………………………………………………KONG Xiaochun, CAO Lei (184)Hufu copper-bian scrapping treatment and nursing management for a patient with mammary eczema ……………………………………………………………WANG Fengmei, WANG Bei, ZHU Yuhua (188)Development scheme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utpatient clinic………………………………………SU Xiaonan, KOU Jialiang, LI Yanli, CHEN Yiyun, YANG Meijie,JIA Xue, CHANG Yan, MA Zeyun, ZHAO Pei, GAO Ning (191)Research progress of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ing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the elderly…………………………………………CHEN Li, XIE Wei, REN Xiuya, ZHAO Lingling, XIANG Yiming,ZHOU Yihan, LUO Liyuan, LIU Xing, SHAO Shuai (196)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smart home autom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FEI Cailian, XIE Juan, ZHANG Jingyi, WANG Yu (202)An investigation on demands of clinical teaching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t school……………………………………………GAN Lu, XIE Wei, SHUAI Xuemei, XUE Ting, NI Dangcheng,RAO Liu, YUAN Zheng, JIN Liping, TANG Jia, LI Wei (208)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ICU patients…………………………ZHANG Lijuan, CAI Shujun, PAN Wenting, CHENG Jingjing (212)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ursing inventory records in the operating room……………………………………………………………YIN Bei, WANG Yaling, QIU Murong (217)Management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volunteer’s normalized nucleic acid sampling ………………………………………………………………HAN Chunying, YOU Chenggang, PAN Meili,JIANG Yuting, XU Yiwen, LU Weijie, XIA Hui, CHEN Haiyan, HUANG Ying, GU Yuanlu, CHEN Huiying,ZHANG Qi, LI Xu, WU Weina, SHEN Xiaojie, ZHOU Yi, ZHANG Xian, LI Qin (221)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a patient with post-stroke dysphagia……XU Huajiao, SHEN Weihong, LI Li (227)Nursing of a patient with wound ulceration and infection secondary to crushing injury of the left dorsalis pedis ………………………………………………………………………………………………DONG Pan (231)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the surgical repair of refractory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 A case repor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YE Huanhuan, ZHOU Min (235)Volume 9Number 8August 2023Nursing of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constipation complicated with stage IV pressure injuries……………………………………………………………………………LYU Yang, WANG Yanhua (239)Nursing of a sulfonamide-allergic patient with with Pneumocystis carinii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CHENG Liu, LIU Weifang, LIN Jingyi (243)Replacement of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and nursing management for a patient with port exposure on the upper arm…………………………………CHEN Yao, DENG Anmeng, JIAO Yingying, TAN Jiali (246)Hospital discharge preparedness and nursing for a stroke patient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ting……………………………………………………………………LI Li, XU Huajiao, SHEN Weihong (251)Application of multicultural nursing in a patient with giant left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LI Die, LI Ke, ZHOU Yun, LI Feng (255)Research progress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ancer-induced fatigue……………………………DOU Yan, ZHANG Xiaoning, CUI Yufeng, ZHANG Liying, LIU Chunzi (261)Research on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continuity nursing………………CUI Xin, GAO Dongqing, KOU Lin, LUO Yanbin, AN Rongrong, SUN Xiaoshuang (266)。

中医护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

中医护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

中医护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中医护理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养生保健等。

中医护理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多个方面。

中医护理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关怀: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和“个体化”,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2.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和谐理念:中医护理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承1.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与培训传承中医护理文化,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在护理院校和医疗机构中,应增设中医护理课程,系统传授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对在职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2. 弘扬中医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中医护理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保留传统护理技术对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使其在现代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护理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1. 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护理质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化、智能化等,提升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让中医护理服务更加便捷。

2. 推动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积极借鉴和吸收西医护理的优势,实现中西医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

3. 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结合中医护理特点,探索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护理管理模式,如引入中医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4.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加强与国内外护理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5.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鼓励中医护理科研创新,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广,提升中医护理的实践能力。

6. 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为中医护理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我与中医护理的十年

我与中医护理的十年

我与中医护理的十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关键一步。

回顾新时代中医药走过的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回看我生命历程则是历经个人蜕变的十年,更是与护理的结下“不解之缘”的十年。

2013国务院刊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指导意见。

同年我走出日头正盛的校园,带着对护理崇高的敬意,宣读完南丁格尔誓言正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

懵懂无知的我还不知道,我将在党和政府指导意见的指引以十年为期与“中医药”和“护理”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当时全国护理从业人员还只有252万人,十年后的今天,人数已然翻了一番达到了500多万人次。

十年中,护理学科也正经历巨变,从临床学科分离出来,成为一级学科,护士职业注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

中医药政策法规更加健全,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全国目前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都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正是“中医药”与“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在黄陂区中医院这个大家庭的关怀下,有“萌新”一只逐渐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敢担当的护士。

在领导和前辈的指导下,一步步由见习、护士、护士到主管的转变。

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仿佛冥冥中前七年的积累是为了这一场大考,为了高分通过这场大考,在习总书记“生命至上,人们至上”的作战方针下,医院领导迅速制定计划,积极组织人员学习培训、全心全意保障一线。

作为这场大考的战士,我责无旁贷的、理所应当的冲锋在前。

2019成为了许多人生命中重要的转点,而我人生中的亮点则出现在2022年9月2日。

我的“宝宝”来到,疫情也发生在我待产的医院。

那天我从三年冲锋在前的战士,转变为被同事和战友呵护的病人,我的“宝宝”在他们的守护下与身边的疫情擦身而过。

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和优势

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和优势

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和优势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和优势,分析其在促进大众健康素养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方面的贡献,并提出中医护理科普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际案例分析,对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行系统梳理,结合现有科普教育模式,研究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实施路径和效果。

结果:中医护理在科普中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其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自然疗法等特色,能够有效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医护理、科普、自我保健、公众健康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和优势突出,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广泛认可。

未来应加强中医护理科普的推广力度,优化科普教育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服务水平,以便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状态取决于阴阳平衡和气血和谐。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常通过辨证施护、针灸推拿、药膳调理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同时,中医护理还强调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情志调节和精神状态的改善。

二、中医护理在科普中的作用1. 增强健康意识中医护理科普能够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例如,通过普及季节性养生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季节转换,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

2. 提升自我保健能力中医护理科普通过介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如经络按摩、穴位敷贴、饮食调理等,帮助大众掌握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能力。

例如,推广常见的家庭中医护理技术,如艾灸、刮痧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亚健康状态。

三、中医护理科普的优势1. 理论优势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个体的整体调养。

通过辨证施护和个体化护理,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同时,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提倡通过自然的方式调理身体,减少药物副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它以人为中心,注重整体性和个体差异,强调疾病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调养。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凸显在疾病的防治上。

中医学强调疾病的防治,注重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和抗病能力。

中医护理通过对人体脏腑功能的调理、气血运行的调节、疾病病机的辨析等手段,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例如,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护理手段能够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流通,加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中医护理还注重饮食调养,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和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通过食物的药用价值来辅助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些中医护理手段的应用,使得疾病的防治更加全面、个性化,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复发率,凸显了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突显在身心健康的调养上。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身心健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医护理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协调,通过精神疗法、中药调理、按摩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例如,中医药调养五脏六腑,帮助人体消除疲劳、增加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中医推拿按摩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睡眠质量,调整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护理的应用,使身心健康的调养更加全面、细致,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凸显了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体现在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上。

中医护理以人为本,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关怀,强调医患间的互动与合作。

中医护理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措施和温馨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尊重,增加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归属感。

同时,中医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学报》“中医护理”栏目征稿

《护理学报》“中医护理”栏目征稿

色;40~45dB时为黄色;<40dB时为绿色,以提醒工作人员保持环境安静;每班每个房间分配1名护士作为噪声监控者,也可赋权父母作为噪音提醒者。

(3)教育并提高NICU医护人员对噪音的认识[9],每月进行1次培训教育噪音的危害及降噪措施,定期向其反馈噪音水平。

4.4本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为单中心NICU的观察性研究,且仅测量了温箱外部的噪音水平,对温箱内的噪音水平未进行测量。

有研究表明温箱内的噪音水平较外部环境更高,对早产儿危害更大[3]。

今后将进行多中心NICU调查研究,并将温箱内外噪音水平纳入研究范围,针对噪音来源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噪音水平变化。

[参考文献][1]White RD.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the Newborn ICU[J]. J Perinatol,2007,27(Suppl2):4-19.DOI:10.1038/sj.jp.7211837.[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Almadhoob A,Ohlsson A.Sound Red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Preterm 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Review)[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30(1):CD010333.DOI:10.1002/14651858.CD0103 33.pub2.[4]Parra J,Suremain A,Berne Audeoud F,et al.Sound Levels in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gnificantly Exceeded Rec⁃ommendations,especially inside Incubators[J].Acta Paedi⁃atr,2017,106(12):1909-1914.DOI:10.1111/apa.13906. [5]陈林,章文珠,孙玲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音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6,15(2):123-125.DOI:10. 3969/j.issn.1671-9875.2016.02.007.[6]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 28(3):231-237.D0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3.03. 023.[7]蔡丹,罗洋.移动式对讲机对肿瘤科病区噪音及行走负荷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3):38-40.DOI:10.16460/j.issn 1008-9969.2016.13.038.[8]廖金花,钱小芳,林颖,等.早产儿重症监护环境噪声水平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8):21-23.DOI:10.3870/i.issn.10014152.2018.08.021.[9]Liu paring Sound Measurements in the Single-fam⁃ily Room with Open-unit Desig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the Impact of Equipment Noise[J].J Perinatol,2012,32 (5):368-373.DOI:10.1038/jp.2011.103.[10]Ahamed MF,Campbell D,Horan S,et al.Noise Reduction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J].Am J Med Qual,2018,33(2):177-184. DOI:10.1177/1062860617711563.[10]胡静,周晓光,汤超美,等.新生儿病房噪声污染现状分析与干预[J].护理研究,2014,28(10):3814-3816.DOI:10.3969/j. issn.10096493.2014.30.049.[12]Wang D,Aubertin C,Barrowman N,et al.Reduction of Noise in the N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Using Sound-activat⁃ed Noise Mmeter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4,99(6):515-516.DOI:10.1136/archdischild-2014-3064 90.[本文编辑:王影]【信息】《护理学报》“中医护理”栏目征稿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亮点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亮点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亮点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中医特色护理在健康宣教中具有独特的亮点。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

下面将从中医特色护理的亮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个性化服务中医特色护理注重个体的差异性,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和病程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中,针对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二、强调防病治未病中医特色护理的一个亮点是注重预防疾病,强调“治未病”。

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特色护理的健康宣教中,将防病观念传递给大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前预防疾病。

三、综合运用中医药中医特色护理的另一个亮点是综合运用中医药。

中医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体系。

中医特色护理中,通过中药、针灸、拔罐、推拿等多种手段,运用中医药理论为人们提供健康指导。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内外环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中医特色护理在健康宣教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建议。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倡“五谷杂粮”、“药食同源”等饮食原则。

同时,中医特色护理也注重运动的调理作用,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此外,中医特色护理还关注人们的作息规律,提倡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身心的健康。

五、疾病综合治疗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的亮点之一是疾病的综合治疗。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疾病的整体观念,强调治疗的个性化和综合性。

中医特色护理的健康宣教中,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综合治疗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具有个性化服务、防病治未病、综合运用中医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疾病综合治疗等亮点。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技能,为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从促进健康、增强疗效、弥补医疗不足和传承中医学四个方面探讨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促进健康中医护理注重整体性和预防性,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慢性病、老年病和康复病的治疗中,中医护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情志等方面,帮助患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针对老年病患者,中医护理着重于调节老年人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针对康复病患者,中医护理则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二、增强疗效中医护理不仅能够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还能增强中医治疗的疗效。

一方面,中医护理通过调节患者的饮食、作息和情志等方面,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恢复的速度和程度。

另一方面,中医护理能够密切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护士相互配合,使治疗方案更加完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三、弥补医疗不足中医护理具有灵活性和成本较低的优势,能够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

首先,中医护理灵活性强,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例如,对于体虚的患者,中医护理可以通过食疗、针灸等手段进行调理;对于失眠患者,中医护理则可以通过按摩、香薰等手段帮助患者入睡。

其次,中医护理成本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对于西医治疗的高昂费用,中医护理费用相对较低,且效果显著,使得它在基层医院和贫困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中医护理对于医疗资源的短缺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中医护理可以利用其特色疗法和技术,有效缓解当地医疗压力。

四、传承中医学中医护理对于传承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医护理延续了传统中医理论,保持了中医文化的传承性。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护理服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程度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将中医文化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可以帮助护士转变服务观念,促进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同时,中医文化与护理服务的相互融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说一下中医学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所谓特点,是指异于一般者,而中医学的特点,是强调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地方。

特点,并不意味着优劣,而只侧重于“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个特点为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整体系统的医学模式上,中医学理论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一理论。

中医学把人看成为一个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人的正常心理状态,有赖于人体阴阳平衡和“天人相应”协调一致,这种有序的状态就是“健康”的标志。

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病理变化而出现疾病。

中医的治疗正是从调整人体整体阴阳平衡而确立原则的。

因此,中医学理论揭示的生命和疾病的宏观整体系统规律是有别于西方医学理论的。

这也是中医发展的一大方向。

中医学临床实践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地方,如从体表推知内部病理变化;对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四诊合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强调治“人”,随症施治以及多种多样的独特的治疗手段,如采用天然动植物、针灸、按摩、气功、心理治疗等。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以“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为核心的东方哲学理论基础上的。

中医学又同时确立了以临床为实践,以取类比象和抽象思辨为核心的一整套独特的方法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的主体是以脏象学说为核心的多学科医学理论系统。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中医学是一门以脏象学说为医学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实践形式的东方自然哲学式的医学。

其次,中医学的特色:何谓中医特色?一般来说,是指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去指导中医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特有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天可 练十余 次 , 分 3— 5组 完成 。应 当循 序渐 进 , 每天 可 逐 渐 增 加 锻 炼 量 。 如 锻 炼 后 次 日感 到 腰 部 酸 痛 、 不适 、 发僵 等 , 应适 当地减 少锻 炼 的强 度 和频 度 , 或 停 止 锻炼 。 同时 , 应 指导患 者学 习 、 工作 中预 防肌 肉紧张 的方 法 , 正 确 的 姿 势 和休 息体 位 对 于 预 防 肌 张 力 非 常 重 要 。
举” 就是一 绝 妙 的例 子 。史 料 记 载 : 范 进 由 于 多 年 未 能
2 辨 证 施 护
所 谓“ 辨 证施 护 ” , 就是 运 用 中医 四诊 收集 的资 料 ,
加 以分 析 、 综合 、 概括、 判断, 对 疾病 进 行证 候 定性 ; 然 后 根 据证 定位 的结 果 确 立 相 应 的 护 理 原 则 和 方 法 。辨 证 施 护包 括 同病 异 护 、 异 病 同 护两 个 方 面 。例 如 : 同一 肾 病, 若见 发热 、 畏寒、 浮肿 、 小便 不 利 时 , 诊为“ 风水 证 ” ,
商、 角、 徵、 羽) 人 五脏 ( 肝、 心、 脾、 肺、 。 肾) 的方 法 , 来 调 节 五 脏的 生理功 能 , 相 当于现 代的音 乐疗 法 。
4 饮 食 护 理
饮食 是人 类赖 以生存 的 物质 条 件 , 又 是 防 治 疾 病 的 重 要手段 。中医认 为 “ 食 药 同源 ” , 其 温 热寒 凉 之 性 , 可 以调节 人体 的 阴阳 平衡 。食 物 的 酸 苦 甘 辛 咸 为 五 脏 所 属, 对人体 脏 腑 的 生 理 、 病 理 有 重 要 影 响 。 中 医 饮 食 护
( 6): 4 3 3—4 2 .

中医特色护理范文

中医特色护理范文

中医特色护理范文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中医药疗法和中药药物,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相辅相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特色护理。

一、以辨证施治为核心中医特色护理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辨”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望、问、切、闻四诊方法,辨别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脏腑病变情况,“证”即古人称的病候,是对疾病特点的总结和概括。

“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结果进行治疗和护理,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

中医特色护理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治疗原则。

通过感知和调整患者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等因素的平衡状态,达到健康的目标。

同时,中医特色护理还注重在治疗过程中考虑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通过舒缓患者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等方法,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药食同源,养生为主中医特色护理注重养生,它认为“治未病”的最佳方法是在生活中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饮食养生学是中医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饮食养生学认为食物具有药物性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来改善人体的健康。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通过观察舌诊、脉诊等方法,判断患者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调养方案。

例如,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应多摄取温热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助阳气的生成;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则应多摄取滋阴的食物,如绿豆、菊花、石斛等。

除了饮食养生,中医特色护理还注重调理睡眠、调节情绪、锻炼身体等方面。

通过方法灵活多样的药浴、推拿、气功、太极拳等手法,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中医特色护理以中药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在个体化和综合性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药物多为天然草本植物制成,成分复杂,药性温和,副作用小。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性,在用药时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活起 居 护 理 、情 志 护 理 、饮 食 调 护 、 用 药护 理 、 中 医 特 色操 作 方 法 、 康 复 及 预 防保 健 指 导 等 中 医护 理 内容 , 实施 具有 中 医特 色 的优 质
护理服务模 式。结果
形成具有 中医特 色的优 质护理服务模式 ,弘扬 了传统 中医文化 ,提升 了护理 质量,得 到广大患者的认 可。结论
病房 ,紧紧 围绕 “ 以患者 为 中心” 的理念 ,通过 辨证施 护对患者心 理 、饮食 、用药 、康 复等实施 整 体护理 。全
体护理人员积极行 动起来 ,在加 强基础 护理 的 估单 》 。科室 每周进 行小 讲课 , 护士长定期进行 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 。鼓励 科室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技术新项 目。要求每科至少开展 两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有操作记录及效果评价。 幺2 加强培训 院内每年举办 “ 西学 中班” ,中医基础理 论 、中医诊断学、中医中药学、中医护理学及 中医操作技 能的培训课程 ,科 内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 。科 室带教小组每周对护士中西医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建立护 士个人培训档案。从而提高了护士 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 。 2 . 3 临床应 用 对 新人 院患者 ,护 士通过 望、闻、问 、 切 的四诊手段 收集健康 和疾病 的有关 资料 ,对患 者 的病 情进行全面 的观 察 、了解 和 评估 ,以便 明确 护理 诊 断 , 制订护理计划 ,进行 辨证施 护。患者住 院过 程 中,从 生 活起居 、饮食调 护、情 志护理 、用药 指导 、预 防保健 等 方面 ,进行中医护理 内容 的宣 教 ,为患者提供 具有 中医 特色 的护理操作及康 复和健康指导 。 2 . 3 . 1 生活起居护理 护士依据 四时气 候变化及六淫 致 病 的规律 ,指导患者起居应遵循 “ 春夏养 阳,秋 冬养阴” 的原则 ,做到春 防风、夏 防暑 、长夏 防湿 、秋 防燥 、冬 防寒 。新患 者入 院 时 ,根 据 患者 的病 症 、年 龄 、职 业 、 文化修养 、宗教信 仰 、性格等选 择合适病 房 ,使患者 性 情相投 、心情愉悦 ,有 利于身 心康复 。再如 阳虚 阴盛 的 患者安排在 温 暖、光 线 充 足 的病房 ;阴虚 阳亢 的患者 , 安排在光线略暗 、凉爽的病房 。 2 . 3 . 2 情 志护 理 中医认 为喜 、怒 、忧 、思 、悲 、恐 、 惊 为正常 的情志活动 ,当情志过激时也可引起 内伤疾病 。 中医护理利用情志之 间 的相互 制约关 系来 调节情 志的异 常变化 ,“ 五 志过极 ,常 以其 胜治之 ” 。中医护 理 中,护 士注重与患者进行 沟通 ,满足他们 的需求 ,改善他们 的 情绪 ,保 持患 者情志 的舒畅和稳 定 ,助其扶助 正气 、祛 除病邪 。如对 于眩晕之 肝 阳上亢 者 ,其 情志护理重 在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中医特色优质护理
心血管科葛凤艳为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我院大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心血管病科护理组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积极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了辨证施护,汪主任高度重视,科内医护人员统一思想,制定开展项目、实施方案、奖惩制度等。

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经过不断学习、研究中医护理,并结合书本知识,加上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不断的摸索中医特色护理经验,并按月进行护理方案总结,按季进行优势病种护理质量分析评价。

我科现开展的中医特色护理操作有:耳穴压豆、中药贴敷、磁灸疗、穴位注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开展更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每项新技术正式开展前,全科护士们都会先在自己身上进行练习,你在我耳朵上埋豆,我在你身体上贴敷,已经记不清究竟练习过多少次。

现在心血管科每个护士对辨证施护、穴位主治等中医知识都了然于心。

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拓展中医项目的开展,通过护士长到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取得的经验,科室增加开展了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磁灸疗治疗关节疼痛等中医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心血管科在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积极投身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辨证施护对
病人心理、饮食、用药、康复等实施整体护理。

同时,根据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精心护理,让病人感受到亲情化、人性化、规范化的服务;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广泛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