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九年级语文教案.doc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词汇讲解: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3.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讲解句式特点和用法。
4. 文章解析: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词汇讲解:挑选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4.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讲解句式特点和用法。
5. 文章解析: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词汇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词汇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句式理解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句式分析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4. 文章理解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文章解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项脊轩志》的原文文本。
2. 注释资料:对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注释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某个段落或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教学练习1. 词汇练习:设计词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九年级语文教案.doc
《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_九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4.感受亲情5.理清思路二.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1.作者简介:明代:号: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2.作品简介:项脊轩:注解①志:注解①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全班学生朗读全文:自读全文: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 朗读第一二段:朗读第三四五段:(四)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平缓亲切2.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特点:小旧破漏暗感情:喜爱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 不漏不暗(亮)幽雅(美)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乐4.思考并讨论:“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五)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思路:(六)背诵练习: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七)练习1.课本108页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突然,刺耳的消防警铃响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班幼儿在教师紧张有序的组织下急速地从楼梯离开教室,向大门奔去…。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对《项脊轩志》的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2. 对《项脊轩志》的整体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等。
3. 分段讲解和翻译《项脊轩志》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2.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3.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和哲理的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用法。
2. 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3.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和作文写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讲解:分析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特殊用法。
3.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和翻译《项脊轩志》的重要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哲理。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和作文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分享情况。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2. 翻译练习和作文写作:对学生的翻译和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九、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参考书。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和意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其写作技巧;(3)能够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弘扬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文章写作技巧的把握;(3)深入领会作者情感。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2)品味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情感;(3)讨论文章主题,总结中心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的练习;(2)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 分析并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篇以“家”为主题的散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创意写作: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及写作能力,鼓励优秀作品。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 对比教学: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4. 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其写作能力。
项脊轩志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作者创作背景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理解。
2.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的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
4. 教师讲解课文,深入解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1. 作者生平的详细理解。
2. 创作背景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1. 介绍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讲解《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课文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项脊轩志》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深入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的解析。
2.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解析课文,深入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3. 分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4.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拓展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课文《项脊轩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巩固。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教案《项脊轩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作者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平凡琐事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学习本文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项脊轩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间古老的书房——项脊轩,去聆听一位古人的心声。
这就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二)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他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文朴素简洁,感情真挚,善于以琐事表达深情。
著有《震川文集》。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提问: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项脊轩的变迁,作者在轩中的生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往事。
(四)再读文本,梳理文言知识1. 学生分组合作,梳理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师巡视指导。
2. 每组派代表展示梳理成果,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实词:如“顾”“置”“归”“过”等。
虚词:如“而”“之”“以”等。
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五)精读文本,体会情感1.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示例:“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母亲轻轻叩门询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文学散文优美散文归有光细节描写项脊轩志亭亭如盖寒花葬志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品味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学习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文中托物寄情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行疏通文意,做到朗读熟练,并能当堂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上个单元宋代散文)其表现手法:六国论是借古讽今,游褒禅山记是托物言志,伶官传序是借古讽今等等。
回顾散文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些,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虚实结合、修辞等。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明清散文项脊轩志又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对家人的思念的?一、解题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也叫”记”、”铭”,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这样的文体一般来说采用的就是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2、项脊轩名字的由来:、祖辈曾住项脊泾,表达追怀祖辈之意。
、项脊之位极小,形容此轩之狭小。
二、作者简介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
他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也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2、其文章强调真情实感,言”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中物。
”3、归有光的身世:8岁丧母18岁写项脊轩志23岁娶妻29岁丧妻35岁后写补记35岁中举,其后考8次进士不第,讲学20余年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三、听录音朗读,辨明字音,学生跟读。
四、请同学逐段朗读,注意读准作者的感情。
然后概括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板书):第一段:修葺前后的项脊轩第二段:承上启下第三段:思念母亲和祖母第四段:项脊轩曾遭火第五段:思念妻子(补记)第六段:触景生情,思念妻子(补记)五、投影片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式,提问学生回答1、一词多义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内外多置门(设置)得:不能得日(得到)得不焚(能够)过:日过午已昏(超过)母过余(探望)然:室始洞然(……的样子)冥然兀坐(……的样子)然余居于此(但是)而:而庭阶寂寂(表并列)往往而是(表修饰)而母立于兹(第二人称,你)凡:凡再变矣(总共)轩凡四遭火(总共)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从:吾从板外相为应和(由、自)从余问古事(向……学习)语:语未毕(话)自语曰(说话)述诸小妹语(话)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从)自语曰(自己)然自后余多在外(从此)书:借书满架(书籍)或凭几学书(写字)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2、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小鸟时来啄食(名词作状语)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乳二世(名词作动词)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3、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通用12篇)《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学问: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2、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学习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教学重点: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2、诵读课文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1、关于归有光(投影)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受、成就2、题目: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
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投影)四、读懂文意1、结合解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争论)2、同学质疑,集体解决疑难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五、布置作业《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点字词句抽查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1、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觉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觉?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2、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3、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脊轩4、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板书文章结构:借物——项脊轩正文借物忆人诸父13项忆人先妣年脊先大母轩睹物——枇杷树补记睹物思人思人——亡妻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一)研读第一节,品尝“喜”1、问: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
项脊轩志教案(最新7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4、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5、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旧知。
(2)接着提出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归有光和书房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项脊轩”、“亭亭如盖”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虚词的用法、句式的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
(3)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虚词的用法。
(2)句式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讲解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的辨析。
5. 练习巩固:(1)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二课时进行教师讲解和练习巩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例子,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注释和翻译,方便学生查阅。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归有光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等。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三、知识积累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注音1.先大母婢也()2.迨诸父异爨()3.先妣()4.呱呱而泣()5.象笏()6.长号不自禁()()7.扃牖()(二)通假字1.以手阖门2.而母立于兹(三)解释加点字凡再变矣先妣尝一至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迨诸父异爨已为墙凡再变矣先大母婢也比去,以手阖门时至轩中余自束发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而母立于兹(四)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六)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归有光散文的艺术魅力。
2.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领悟作者抒发的家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家国情怀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家国情怀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主题。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语句结构。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项脊轩的描述。
2.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作者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表达了哪些家国情怀?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分析作者对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表达。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慨。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二、课文解析1.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表达家国情怀的散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023最新-《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
《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项脊轩志》精品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全文归纳篇一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篇二马新桥个性实用诵读品赏兼顾基础知识项脊轩志(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项脊轩志》学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
二。
作者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
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
正音,正义,解题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㈣在朗读过程中正义。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本背景。
(2)能够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领会文本的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感悟、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人性,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本背景。
2. 分析文本结构,领会文本的表达技巧。
3.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
3. 感悟品味法:通过感悟、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拓展延伸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本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文本结构。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分析文本结构和表达技巧。
4. 感悟品味: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重点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项脊轩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本背景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文本基本内容、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_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
4.感受亲情
5.理清思路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完成目标:
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
2.背诵第一
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
有
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
1.作者简介:明代:
字:
号:
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
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
被誉为:“明文第一”﹑
“今之欧阳修”
2.作品简介:
项脊轩
:注解①志:注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三)品读
全班学生朗读全文:
自读全文:
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朗读第一二段:
朗读第三四五段:
(四)
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
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
平缓
亲切
2.
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
特点:小
旧
破
漏
暗
感情:喜爱
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不漏
不暗
(
亮
)
幽雅(美
)
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
4.思考并讨论:
“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
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思路:
(六)
背诵练习:
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
(七)
练习
1.课本108页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