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3通鉴纪事本末卷九上

合集下载

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宜春2023届高三上摸底)

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宜春2023届高三上摸底)

江西省宜春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

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

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

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赢瘠老弱。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

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

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

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

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

匈奴不觉。

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

帝出围。

上至广武赦刘敬。

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

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独可以计久远。

“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可无战以渐臣也。

“帝曰:“善。

“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

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

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

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

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

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

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

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三月,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

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一。

宜命近臣议之。

”比部郎中王朴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

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

”上欣然纳之。

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上由是重其器识。

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李谷奏:“若厉兵秣马,春去冬来,足使贼中疲弊,取之未晚。

”帝览奏,不悦。

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收军资器械三十馀万。

帝至正阳,以李重进代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

唐主兵屡败,惧亡,乃遣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

谟、德明素辩口,上知其欲游说,盛陈甲兵而见之,曰:“尔主自谓唐室苗裔,宜知礼义。

与朕止隔一水,未尝遣一介修好,惟泛海通契丹,舍华事夷,礼义安在?”谟、德明战栗不敢言。

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尽。

清淮节度.使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不许,愤邑成疾。

三月甲辰,帝耀兵于寿春城北。

刘仁赡病甚,不知人,监军遣使奉表来降。

戊中,帝受降于寿春城北。

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是日,仁赡卒,追赐爵彭城郡主,复以清淮军为忠正军,以旌仁赡之节。

五年春三月,唐主举国内附。

六年夏六月,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入页,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

诏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

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

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B.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道李重进引兵趣淮上/C.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逍李重进引兵趣淮上/D.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世宗,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多用于追尊开国立业的君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冲帝永嘉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

梁太后以扬、徐盗贼方盛,欲须所征诸王侯到乃发丧。

太尉李固曰:“帝虽幼少,扰天下之父。

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人子反共掩匿乎!昔秦皇沙丘之谋,及近日北乡之事,皆秘不发丧,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太后从之,即暮发丧。

太后委政宰辅,李固所言,太后多从之。

黄门宦官为恶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治平,而梁冀深忌疾.之。

初,平原王冀既贬归河间,其父请分蠡吾县以侯之,顺帝许之。

冀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

曹腾等闻之,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

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

”冀然其言。

明日,重会公抑,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

固扰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

梁冀因诬李固、杜乔,太后素知乔忠,不许,冀遂收固下狱。

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诏赦之。

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

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

大将军长史吴祐伤固之枉,与冀争之。

冀怒,不从,怒起入室,祐亦径.去,固遂死于狱中。

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肚,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

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

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类,夫复何言。

”广、戒得书悲渐,皆长叹流涕而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B.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C.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D.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宦官为恶者一皆斥遣”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两句中“遣”字的含义不同。

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懿宗咸通三年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

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虎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

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

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

搞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

犹时喧哗,邀求不已。

牟薨,璋代之。

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只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

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

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

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

甲子,敕式身诣京师,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

五年夏五月,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

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成,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

”九年,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分八百人别戍桂州,初约三年一代。

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旧戍卒一年。

戍卒闻之,怒,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

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B.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C.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D.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章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懿宗,唐宣宗李忱的长子,本名温。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

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

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

”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

”上曰:“不然。

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

自古帝王各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

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B.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C.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D.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

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

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

上从之。

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暑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上悦,乃不点中男。

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

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

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

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

”上曰:“践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

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德彝顿首谢。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

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苟其君慢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B.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C.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D..魏微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千支相配来记日。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

”上令彦博让征。

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

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上瞿然曰:“吾已悔之。

”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

”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

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

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

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

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

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

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仆,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 •加。

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

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

”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

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

”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

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

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 是日,黜万纪,使还家。

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殖四豕。

有豕突前,及马镒。

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持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

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 •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