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恒天然奶粉事件论文
从新西兰毒乳粉事件分析的商业伦理道德
解铃还须系铃人,食品安全问题根子在生产者, 因此,企业才是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只有食品企 业加强自律,守信经营,我们的消费安全才有保 障。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 商,恒天然集团在监管部门没有发现、安全问题 尚未暴露的情况下,敢于主动向国际社会自曝家 丑,积极联系客户撤回产品,这也是负责任的一 种体现,值得国内乳企学习借鉴。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需要企业流淌“道德 的血液”,考虑消费者的情感,摸着良心生产食 品。同时,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使失信成本远大 于守法成本,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此外,有关 部门要联合企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产 品追溯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早发现、早 处理、早解决,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启示如今的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从3月份发现问题到8月公布恒天然公司用了45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就是因为恒天然人为疏视导致了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与评估出现了纰漏并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奶源之一新西兰国家方面也没有就恒天然的问题提供最有效率的检测数据以至于国家总理向消费者致歉有损国家形象不说单看世界各国对待新西兰奶产业的态度大额经济损失也是在所难免了
事件影响
由于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 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如果停 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对中国奶粉市场 影响深远。奶业专家表示,此次“断奶” 应是短期应急措施。恒天然若对此次安全 事件反应及时并给出合理解释,对市场影 响不大,反之,将促进国内奶粉价格的上 涨。
伦理道德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让洋奶粉安全的神话不攻自 破。 这不免让人想起那句话,“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 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新西兰毒奶粉事件, 再次证明了这一常识。食品安全点多面广,从大 型企业、餐饮巨头到小作坊、小摊贩,从生产、 加工到储存、销售,每个单位、每个环节都存在 风险和隐患,即使再严密的监管体系,再规范的 执法流程,都无法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更何况,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有限的监管力量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从3月份发现问 题到8月公布,恒天然公司用了4、5个月的时 间,如果不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就是因为 恒天然“人为疏视”导致了公司产品质量管理 与评估出现了纰漏,并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奶 源之一,新西兰国家方面也没有就恒天然的问 题提供最有效率的检测数据,以至于国家总理 向消费者致歉,有损国家形象不说,单看世界 各国对待新西兰奶产业的态度,大额经济损失 也是在所难免了。企业应该本着兼顾、结合、 最优化妥协的原则处理好道德与企业利益之间 的关系、处理好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凭良心赚 钱,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恒天然肉毒杆菌乳清粉事件对中国奶业的影响
儿 食 品有 限 公 司 ( 原 料乳 粉 2 0 8 . 5 5 o 1  ̄),以及 最后 通 报 的雅 培 ( 上海 ) 贸 易有 限公 司 。 国家质 检 总局 已要求
{ 列 墓 天 卸 撕 蕊 兰
4 翕 般 嘲 ,
本 次 事件 的发 生对 于 恒天 然 和新 西 兰乳 制 品 品牌 总
涉事公司履行主体责任,召回存在被 肉毒杆菌污染风险 体影 响有 限 。主要 基于 以下考 虑 :
的 相 关批 次产 品。与 此 同时 ,国家质 检 总局 表示 ,对恒 1 . 1 涉事批 次明确。本次事件 涉及产品 问题并非系统 天 然 集 团浓缩 乳 清蛋 白粉 和 奶粉 基粉 的叫停 无 限期 ,直 性 的 问题 ,只 是少 数批 次 出现 问题 ,出现 在 浓 缩乳 清 蛋
影响力的公司,同雀巢 、美赞臣、辉瑞制药、味多美 、
A~ G,对人 类 有毒 的亚 型 是A、B 、E S n F 型 ,适 宜 的生
好利来、蒙牛、娃哈哈 、雅培 、雅士利等知名企业都有 长 环境 为1 0~ 4 9 % ,p H 为4 . 4~ 4 . 6 3 ,乳 制 品 中对人 类
合作 。 因此 ,该事 件 的发 生势 必 牵一 发而 动全 身 ,引发 有毒 性 的 肉毒 杆 菌 亚 型有 A 型 。事 件 到 目前 为止 没 有造
作者简介 : 李 盛钰 ( 1 9 7 7 一) ,男 ,博 士 ,副研 究 员 ,吉林 省 农 业科 学 院农 产 品加工研 究所 副所 长 ,主要研 究 方向 为奶酪 加工 。 通 讯 作者 : 李胜 利 ( 1 9 6 5 一) ,男 ,教 授 ,国 家奶 牛产 业技 术 体 系首 席 科学 家。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从恒天然肉毒杆事件看企业危机公关一.事件回放全球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2013年8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二.危机调查恒天然合作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成立于2001年10月,简称“恒天然”,其性质原是一家合作社,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在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是世界知名企业,90%的恒天然产品用于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商,每年全球销售量超过195万吨。
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恒天然(中国)有限公司。
负责恒天然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朝鲜和蒙古市场的乳品原料营销和市场推广。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有办事处,全面覆盖中国市场,负责各区的客户及业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合作开发营养类、酸奶及奶酪类、有机类以及还原类等领域的项目。
恒天然乳品(广州)有限公司,产品分销全国30多个城市,旗下员工160余人。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消息,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4家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吨。
鉴于国内三鹿奶粉导致的国内奶粉的的信任危机,国内部分家庭倾向购买进口奶粉。
肉毒杆菌被称为最毒的天然物质之一,对人体伤害很大,对于毫无抵抗力的新生婴儿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问题产品的扩散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企业危机。
三.公关对策1.迅速公开,防患未然恒天然集团在在旗下工厂产品中检测出肉毒杆菌后立即公布产品问题,防止了问题产品进一步危害消费者。
过期乳品案背后的三大悬疑
质量安全·追根溯源安过期乳品案背后的三大悬疑郭铁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的一起过期乳品案又一次搅动了乳业脆弱的神经。
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前总经理刘某利用职务之便将276吨过期“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出售给其他公司,其中的166.8吨已流向经销商、烘焙店等销售渠道。
案件一经披露,新希望旗下投资平台草根知本、乳业品牌恒天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有观点质疑草根知本及股东席刚有用人失察之责,而恒天然自2008年以来已在中国卷入3起食品安全大案,其中国业务需要调整和反思。
业内专家提醒,国内临过期乳品主要有动物饲料、餐饮烘焙、少数重新包装等三种流向,而其作为食品原料重新加工如何计算保质期属监管空白,因此2014年、2015年市场留货的去向值得关注。
悬疑一前高管涉案只是个人行为?新希望投资平台被指监管缺位根据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的消息,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刘某通过其掌控的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库存的过期276吨新西兰产“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通过南通华源饲料公司以走账的方式销售给上海姜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此后,姜迪公司将其中的166.8吨分别销售给上海榕顺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智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
针对此案,上海嘉外日前发布声明称,刘某涉嫌的违法交易系其个人行为。
草根知本也发布声明称,该案件是上海嘉外前负责人刘某操控。
然而,有观点认为草根知本及席刚作为控股股东难逃用人失察之责。
工商信息显示,上海嘉外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为草根知本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
另两位股东为席刚和白晓,持股比例分别为9%和40%。
公开信息显示,草根知本2015年4月成立,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与王航、席刚等共同发起的产业投资平台。
在2015年8月13日股权变更前,上海嘉外的实际控股方即为新希望乳业。
另据工商信息,此案的核心人物“刘某”实为上海嘉外前法人代表、董事刘明刚。
关于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
关于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化妆品》 2013年第15期文 / 吴林洁优质的奶粉总是相似的,不优质的奶粉各有各的不同,最近,许久不见的奶粉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这次主角不再是国产奶粉,而是在消费者心中颇具声誉的新西兰奶粉。
有报道称该奶粉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近期已经纷纷下架;有人说,洋奶粉的“神话”已经破灭,但事实是如此吗?成为事件中心的“肉毒杆菌”究竟是否如传言所说那样“身患剧毒”?对于种种疑问,我们必须怀着理性思维来一探究竟,了解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
“中毒”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中国台湾发布首例肉毒杆菌中毒个案,两母女食用含有肉毒杆菌的豆腐干导致一人死亡一人昏迷;而2012年,我国食物中毒的最大原因是由肉毒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达3749,占总数的56%。
时间来到了2013年,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在8月3日宣布,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恒天然公司已经正式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并将产品召回。
无独有偶,如今这次引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而且涉及面之广,不但令妈妈们寝食难安,很多爱喝饮料的成年人也担心不已。
此次的肉毒杆菌中毒事件,进一步蚕食了公众对于国家安全管理的信心。
曾几何时,洋奶粉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成本仅40至60元的洋奶粉竟然可以卖到200元以上。
“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成为市场的畸形消费观,而此时此刻,一石激起千层浪,肉毒杆菌也成为最近网络搜索热词。
但听上去望而生畏的肉毒杆菌事实上究竟有多毒呢?肉毒杆菌是何方“妖孽”?肉毒杆菌,又叫肉毒梭菌(C l o s t r i d i u mbotulin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肉毒杆菌本身无害,但是它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比氰化钾毒力大一万倍,30纳克(1纳克相当于十亿分之一克)即足以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人服0.1克即可致命。
奶粉安全的启示
奶粉安全的启示8月2日,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3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报道显示,污染源是该公司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并不经常使用的管道,据称和该管道的清洁不彻底有关。
目前,此事件影响正在持续发酵,而在人们最为关心的奶粉行业,多美滋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由于在奶粉生产中使用了该批浓缩乳清蛋白粉而“中枪”。
肉毒杆菌令人闻之色变由于肉毒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可能造成的严重伤害,令众多食用过多美滋等品牌奶粉的孩子的家庭,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专家指出,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专家同时表示,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奶粉安全再成焦点“恒天然事件”的暴发,再一次使奶粉安全问题成为焦点,而恒天然由于“屡生事端”则受到广泛的质疑。
2006年9月,恒天然有两批全脂奶粉共计231吨,被广东检验检疫局检出含有阪崎肠杆菌。
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2007年4月进境不合格食品信息也显示,恒天然多个批次的全脂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12年9月,恒天然的牛奶和奶粉中发现含有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今年1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宣布,包括恒天然在内的该国牛奶和奶粉中发现存在双氰胺残留物。
其实,不止是恒天然,现在追溯起来,当年让欧洲举国哗然的二恶英事件、美赞臣蛋白质不达标被退货、惠氏奶粉坂肠杆菌超标、雅培奶粉甲虫门、雀巢奶粉碘超标等等……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企业,无一幸免。
也正因此,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认为,进口乳品投诉和问题检出率高于国产乳品,现在是该彻底打破迷信洋奶粉走出消费误区之时了。
初中议论文作文: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诚信近年来社会问题提了不少诚信,但又有多少人做到呢!但现实却让人总是疑神疑鬼:大白兔产品问题;日本的毒饺子事件;买菜怕缺斤少两,拿张10元钞票都要捏捏怕是假的……据报道,继美国禁止中国奶制品进口之后,新加坡也禁止从中国所有牛奶和奶制品,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一切婴儿配方奶粉、牛奶和奶制品,非洲坦桑尼亚也宣布禁售所有的中国奶制品,包括酸奶、冰激凌和巧克力……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取得外国人的信任吗?不,我们只是没能做到诚信?第一方面:在检测时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事后不公开表错。
对广大人民没有责任心。
例如:2008年8月2日,作为三鹿外资股东股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得悉奶粉出现问题后,马上要求三鹿集团董事会向社会公开消息,并回收问题奶粉。
但当地政府一直未采取行动。
问听这样对此进行退股,对中国的奶制品失去信任。
这都是当事人三鹿集团董事是否认错去维护诚信。
曾记得古人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身之处。
所以原“三鹿”奶粉企业的董事长田文华遭到了诉斥,在业界失去信用度。
也使国家的信用大大丧失,在世界信用度位置下降!!!那中国的诚信就这么差吗?在此不但面临着诚信危机,在人们素质的考验与责任。
第二方面:外国人对中国的诚信与承诺的信心。
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只是掩盖真相。
在卖出货品却贴上所谓的“国家免检”的标签,并且大力推销。
在事实上他(她)们欺骗了顾客。
在经销时没有做到诚信,没有对顾客介绍清楚产品好与坏的地方。
例如:在美国拍的广告时,在许下了无数的承诺来说明产品的好对人们的诚诺。
并且也说明品牌创建时间长销量好,质量的安全。
在毒奶粉事件爆发后,外国人对中国的食物产品十分不信任。
还在自己的家庭食物行列中消失。
外国在进口货中禁止让中国食品进入。
这些都令人反思我们中国生产的食品的问题何在?使外国人对中国食品丧失信心。
更加说明了诚信在世界的地位。
鲁迅曾说:诚信为人之本——诚实可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又见“毒奶粉”
又见“毒奶粉”作者:亦凌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3年第09期●事件动态2013年8月3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受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以及多美滋公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上海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立即开展对新西兰浓缩乳清蛋白粉肉毒杆菌问题的调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8月5日,恒天然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向中国消费者致歉。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就此次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未来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与回应,并承诺在48小时内全面控制问题产品。
8月7日,西奥·史毕根斯称,目前该公司所有遭肉毒杆菌污染的产品均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被封存在仓库,对消费者安全基本不会造成威胁。
●与之相关◆2012年9月,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
◆201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多家奶粉企业提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身为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企业合作伙伴的恒天然也“黑榜有名”。
●观点碰撞顶!◆理由一:恒天然在出现问题后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关键是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补救,并将来龙去脉公诸于天下。
出了事有担当,认错道歉,敢于承担,才能重获信任,再建声誉。
至少到目前为止,“恒天然”与政府方面都做到了“公开、透明与负责任”。
◆理由二:恒天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和主动披露机制,值得本土企业学习。
偶发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可能绝对避免,但我们必须提高自我质量控制水平,如此才能将乳品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之中。
我们更应形成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的公信力。
恒天然危机的“隐忧”不可轻视
恒天然危机的“隐忧”不可轻视作者:暂无来源:《国际公关》 2013年第5期恒天然老总只字不提赔偿一事,暴露了该企业对消费者核心利益的冷漠,以及对此次危机事件严重性的认识缺失。
而这预示着类似的危机事件在该企业还可能发生文明安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今年8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于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致命性病菌肉毒杆菌。
恒天然集团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乳品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企业。
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来自恒天然。
对于这家承诺“向全世界提供安全、优质乳品原料”的全球最大乳品原料供应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为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
如何妥善应对这场重大公共危机,毫无疑问关系到恒天然未来的兴衰成败,甚至生死存亡。
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笔者完稿时,恒天然在此次危机公关上的表现是频频失误、危机迭生。
第一大战役:危机信息发布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对于涉事企业来说,第一大战役就是要搞好危机信息发布。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涉事企业就要尽可能及时、权威地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保证公众特别是企业产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以便公众和消费者及时采取自救、自助、自保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因危机事件给他们带来的损失,避免或减少恐慌情绪的蔓延。
尽管恒天然确实是在自检中发现涉事原料问题,然后主动向新西兰政府报告,属于“自曝家丑”的行为。
尽管这一点与我国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是在媒体、消费者的不断揭发与肇事企业竭力隐瞒的持续角力中“被揭发”出来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恒天然早在3月份就发现存在肉毒杆菌超标的问题。
虽然其中也许有各种理由,但两者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扭扭捏捏、姗姗来迟。
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给长达近半年时间里让中国和世界各国婴幼儿宝宝带来食用肉毒杆菌污染的奶粉的危险,这是对婴幼儿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辜负了广大消费者对恒天然的信任。
恒天然危机管理的得与失
恒天然危机管理的得与失⾃8⽉3⽇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曝出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毒杆菌的消息后,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持续发酵,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泛的关注。
俄罗斯官⽅下令,从2013年8⽉12⽇起,临时限制进⼝恒天然⼀切产品;因涉嫌农⽤化学品“双氰胺”污染,恒天然在斯⾥兰卡市场部分批次奶粉紧急下架;马尔代夫⽅⾯同时对恒天然下达了“逐客令”。
同样,作为恒天然公司在全球最⼤的市场,最早爆出“毒奶”问题的中国市场也⼀度陷⼊恐慌。
从3⽉发现问题到8⽉份公开声明,从“鸵鸟政策”到开诚布公,恒天然公司也是经历了近半年的利弊权衡。
显然,这⼏个⽉的时间对于恒天然公司来讲,可谓“⽣死攸关”。
因为消费者本⾝对⾷品安全的“零容忍”态度已经被互联⽹信息时代⽆限扩⼤,何况奶粉关系到了“婴幼⼉”⼈⾝健康。
幸⽽,恒天然选择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在这次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恒天然的“得失”该如何评价呢?失——企业趋利避害的“侥幸⼼理”,使得恒天然错过了最佳的危机处理时期。
西⽅有⼀个著名的定律“墨菲定律”,意思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它总会发⽣。
”⽐如,你每天出门都带着⾬伞,可总也不下⾬。
当你某⼀天不想再带伞出门时,则往往会赶上下⾬。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但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着“侥幸⼼理”:错误发⽣的⼏率太⼩,发⽣在⾃⼰⾝上的可能性则更低。
同时,由于提前采取措施所付出的成本,可能⽐错误发⽣之后所付出的的代价要⼤的多。
因此,很多企业因为成本与利益问题,往往采取“鸵鸟政策”,以为将头埋进沙堆,就会避免终将到来的损失。
上世纪末,通⽤汽车曾出过⼀款切维•马⾥布牌汽车,上市后就发现了⼀个油箱安全隐患,存在着微⼩的事故概率。
通⽤汽车的⼯程师与律师合起来⾃作聪明地算了⼀笔“价值分析”账,精算出由此引起死亡、重伤类的严重法律纠纷,每辆车平均花2.4美元,⽽事先解决油箱设计问题则每辆车平均要花8.59美元。
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反思
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的反思2013年8月3日新西兰政府通报:恒天然乳品公司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出含有肉毒杆菌。
在中国销售的娃哈哈、可口可乐、多美滋涉嫌使用了相关批次的蛋白粉加工生产了休闲饮料和婴儿奶粉,一时间人心惶惶。
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声明:最终检测确认,恒天然原通报的3批次乳清蛋白粉中的细菌实为普通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而非高致病性的肉毒杆菌。
污染事件乃虚惊一场。
此次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危机公关的专业和快速给中国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危机事件频发,从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到家乐福超市的价格欺诈,以及双汇瘦肉精、蓝月亮增白剂等,很多的危机事件缺乏像恒天然那样专业快速的处理,给企业带了极大的损失。
知名品牌冠生园的破碎之路就是一个很鲜活的案例。
2001年9月央视记者通过暗访揭露南京冠生园用陈旧馅料做月饼,事件曝光后,引起了消费者极大不满,各种指责和批评在媒体的推动下铺天盖地的涌向企业。
而对产品危机,作为一向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既没有坦率的承认错误,回收已销售月饼,赔偿消费者;也没有努力与媒体和消费者进行积极的沟通,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反而公开宣称央视的报道是歪曲事实,是同行诽谤,极力开脱自身的责任;一时间招致媒体和消费者更加严厉的指责,同行企业的批评,经销商的退货等,事态急剧恶化,最终导致冠生园葬身商海。
由此可见危机公关作为企业与公众关系的一种状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国的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确还存在着很多公关层面的不足和误区。
企业领导者危机公关意识薄弱。
中国很多的企业经营者还是过于看重企业的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危机公关意识淡薄,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感受不到水温的逐渐升高,最终难逃厄运。
心存侥幸,隐瞒事实。
当有类似或相关的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不是积极吸取经验,防微杜渐,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是隔岸观火,直到殃及池鱼时才悔之晚矣。
重塑、重构、重建
重塑、重构、重建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16期最近,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占据了各大报纸、杂志的主要版面。
稍加留意便可发现,仅在今年前8个月,与恒天然有关的负面事件就有3起之多。
而乳业“著名”的三聚氰胺、双氰胺等事件,恒天然更是无一逃脱。
不只如此,中消协披露上半年超过六成的婴幼儿奶粉投诉都是针对洋品牌。
是什么将这些人们昔日趋之若鹜的洋品牌拉下了神坛?本土乳企又该怎样寻求突破?或许,可以从形象重塑、产业重构、信心重建三方面探索我国乳制品的战略突围。
形象重塑。
此番恒天然自曝家丑虽然备受争议,但也赢得不少赞誉。
在各国并未把“肉毒杆菌”列入乳品检测标准的情况下,恒天然通过自查揪出“肉毒杆菌”这一乳品安全隐患,说明其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要求远高于国家标准(包括出口国和进口国)。
因其积极主动地质量自查、信息披露、请求召回,才没有酿成波及范围更广、对消费者伤害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本土乳企应借鉴恒天然自查、披露和召回机制,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重塑企业形象、提高公信力。
产业重构。
早在今年6月,我国政府便已着手开展乳制品产业重构的工作。
此次重构由工信部牵头,围绕质量提升、品牌集中、资源整合、管理集约、竞争力强、效益提高等方面整合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还将参照药品的管理模式加快在全行业实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GMP管理模式;推动建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成实用、便捷、可扩展的追溯体系。
而在7月召开的“第九届CCFA食品安全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全链条管理食品安全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建立基于风险评估、控制、评价和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人员认为,如能系统展开二维码类的食品追溯体系,实现消费者采用智能手机等终端及政府网站平台,对企业基本信息进行实时追溯。
届时,“食品安全”将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能实现“看得见”、“便监管”。
信心重建。
2012年,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检测的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12082个样品中,问题检出率为0.77%,好于同期进口国外婴幼儿配方奶粉1.13%的问题检出率。
解密:隐藏在牛栏奶粉事件2013背后的真相
解密:隐藏在牛栏奶粉事件2013背后的真相2013年发生的牛栏奶粉事件让一些人对具有一定品质保障的牛栏奶粉大跌眼镜,在短时间内牛栏奶粉因为事件的不断发酵产生了不小的销售危机。
通过对事件的不断剖析,记者发现,隐藏在牛栏奶粉事件2013背后的真相,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恶劣,而是因为某些原因产生误会进而带给消费者的误解。
原来,牛栏奶粉之所以会爆发信任危机,是因为连日来因为新西兰恒天然企业所生产的乳清蛋白中含有不被安全检验所认可的肉毒杆菌。
香港牛栏山奶粉公司因为有两个批次的奶粉与恒天然企业有所合作,为了避免奶粉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损害以及给小孩子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香港牛栏山奶粉相关公司特此召回进行相关检验,并呼吁市民暂时停止婴幼儿饮用奶粉。
牛栏山奶粉来源于英国,是真正的奶粉老品牌,现在主要由英国、荷兰和香港三个地方生产,因为地域的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地方所生产的牛栏山奶粉会存在些小的差别,但是其内在品质还是相差不大的。
牛栏山奶粉因为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以及天然的原材料,深受家长的喜爱,一直以来是婴幼儿奶粉品牌的宠儿。
牛栏山奶粉事件2013已经过去两年时间,销量回归正常,大家应该相信老品牌的质量,让婴幼儿放心饮用。
牛栏山奶粉事件2013过去两年现今销量如何牛栏山奶粉时事件2013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作为曾经深受准妈妈与宝贝们喜爱的奶粉品牌,虽然其在短时间内因为新西兰恒天然企业的问题出现短暂的销售危机,但经过后期完美的处理和品牌力量的保证,牛栏山奶粉迅速恢复了活力,重新赢得了市场。
现今,依靠英国、荷兰和香港三地对奶粉生产的精准把控以及对老产品的重新升级,牛栏山奶粉销售保有量增长中。
一直以来,奶粉的质量就是准妈妈们购买奶粉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因为其不仅决定了奶粉的性价比,还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优质的奶粉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身体,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几年前某国产奶粉品牌爆发的安全信任危机,让很多家长对国产奶粉倍感失望,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外奶粉品牌迅速崛起,进军中国市场。
五年级议论文作文:奶粉事件_350字
奶粉事件_350字
这段时间,由于国家免检了牛奶、厂造出
的牛奶、奶粉。
牛奶厂就开始认钱不认人。
满
眼都是钱,还在里面入了三聚氰胺。
这样就使
牛奶和奶粉被检测时看起来蛋白质含量很高。
许多婴儿都患有双肾多发性结合。
具媒体报道,有两个小孩被吃死了。
他们是多么的无辜的。
而牛奶厂是多么黑心啊!你们胡乱地不分青白
红皂的牛奶、奶粉能合格吗?你们害了多么天
真的、无辜的婴儿。
这一好太残忍了。
我曾经问过妈妈:“这段时间为什么不能
喝牛奶呢!”“因为牛奶厂这段时间造成出的牛
奶都是不合格的。
所以,这段时间你不能喝到
牛奶了!”妈妈叹气地说:“下次,等牛奶厂造
成出了合格的牛奶,妈妈才能给我买牛奶了!”
“啊……我晕!”我栽倒沙发上,有气无力
地坐着,“牛奶厂什么时候才能造成出好牛奶啊?”
“别担心,过了这段时间,就能喝到放心
牛奶了!”妈妈安慰着我说。
这些奶农生产厂家,也太自私了,他们也应该受应有的惩罚。
我希望国家以后要真实地检测产品,如好的,就那个产品销售出。
不要给某一项产品免检。
2013牛栏牌奶粉回收事件
2013牛栏牌奶粉回收事件
在2013年中,香港牛栏牌奶粉发生了很大的一个事件,牛栏奶粉最新事件遭曝光,疑奶粉受到污染。
香港牛栏牌对此事件第一件是把这两个批次的奶粉都全部召回,召回奶粉并不是承认奶粉受污染而做的一项防护措施。
并且可以很确定的是,这次防御性收回3178及3179这两个批次第三阶段助长奶粉的成份并不包含浓缩乳清蛋白,(即是恒天然早前宣布有机会受污染的成份)。
我们做出今次预防性回收是因为恒天然生产怀疑受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之后,生产这两批次的一些成份,所有香港及澳门出售的牛栏牌产品。
检测后都无证据显示受到污染,我们坚信这些产品是安全的请安心使用。
为了确保宝宝的健康,牛栏牌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决定进行这次预防性的回收。
只因为我们深明为人父母对宝宝健康成长的关注,爸爸妈妈将小朋友的安全交托给我们,我们必定会确保产品的安全,绝对没有妥协的余地。
经过新西兰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宣布其在新西兰及美国进行的195个检测,记过显示0疑受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并未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较早的提前预防性的回收给大家带来的不便,牛栏牌将在一次对家长衷心道歉并大家可以放下心中的疑虑。
产品安全一直也将是我们继续首要考虑的因素,我将会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对产品风险采取零容忍的原则。
以下图片为香港牛栏牌奶粉的检测报告。
奶粉事件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摘要:近年来,奶粉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奶粉事件为例,从法律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一、案例背景2018年,某品牌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引发消费者恐慌。
随后,有关部门对该品牌奶粉进行抽检,发现其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此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奶粉安全的关注,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大幅下降。
二、案例分析1. 生产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9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在本案中,奶粉生产者未能确保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3条,生产者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奶粉生产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销售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销售者应当保证其销售的产品的质量。
在本案中,奶粉销售者未能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导致有害物质流入市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4条,销售者因销售存在缺陷的产品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奶粉销售者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监管部门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在本案中,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奶粉生产、销售环节的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7条,监察机关应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情况进行监察。
因此,监管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购买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受到损害,有权依法要求生产者、销售者、监管部门承担赔偿责任。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
针对奶粉事件,应进一步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肉毒杆菌对乳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论文肉毒杆菌对乳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所在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各项得分摘要、关键词格式、内容有否自己观点趋势与发展文献格式数量可读性成绩:2012年12月肉毒杆菌对乳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摘要: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
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厌氧环境下( 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 产生肉毒毒素[1]。
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自制发酵肉制品导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
本文将依次介绍肉毒梭状杆菌,肉毒梭状杆菌的检测方法,肉毒梭状杆菌对乳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乳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控制[2]。
关键词:肉毒梭状杆菌检测方法质量安全控制近年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量和进口量不断上升,目前尚缺少有关肉毒梭状杆菌的污染资料,但据有关专家组报告,由于发展中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食用量持续增加,并不断从发达国家进口,估计肉毒梭状杆菌的污染水平可能与进口国相当,奶粉中的肉毒杆菌也很可能是乘着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人生产管线, 恰巧又逃过了定期消毒程序的清理。
肉毒梭状杆菌感染疾病的危险性是必然存在的,因而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肉毒梭状杆菌的污染及其危害不容忽视[3]。
新西兰恒天然是一家大型乳制品厂, 国内很多奶粉都使用它的原料。
2013年8月3日中国质检总局公告称,恒天然乳粉检出肉毒杆菌, 紧急召回2012年5月生产的所有可能被污染的产品。
肉毒毒素对乳品影响才真正被大众了解和重视[4]。
虽然这个毒素的毒性比较大,一点点就能毒死人,但它本身对热不稳定,煮开几分钟就破坏掉了,真正难解决的是它的芽孢。
肉毒杆菌在受到威胁时就像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然后就能“刀枪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杀不死它。
等它重新进入合适的环境,比如人的肠道,它又能苏醒过来继续干坏事[5]。
恒天然奶粉含三聚氰胺原料 雅士利
恒天然奶粉含三聚氰胺原料雅士利、雅培等存风险2013年01月26日 03:3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张旭16人参与6条评论分享到:更多1月24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宣布,该国牛奶和奶粉中发现存在低毒的化学物质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残留,新西兰政府已经下令禁止含有双氰胺的奶制品销售和出口。
MPI表示,新西兰农民为了保持草场的肥沃,会在牧场喷洒双氰胺,以防止因人工施用的肥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
而双氰胺残留是在恒天然生产的奶粉中检测出来的。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制品占新西兰出口总额近三分之一,每年乳制品出口额约115亿新西兰元(约合97亿美元)。
该有毒化学品被检出,或将打击该国最重要的乳制品的出口。
恒天然中国总部在给媒体的书面回复中称,“虽然检出双氰胺不存在食品安全或健康风险,但为杜绝DCD进入新西兰食品的可能性,恒天然赞成采取最严厉的预防措施,支持新西兰两家化肥公司主动暂停出售和在牧场使用双氰胺。
不多,对于刚从三聚氰胺噩梦中缓过神来的中国消费者,必然还要再次绷紧神经。
1月25日,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双氰胺是制造三聚氰胺的原材料。
含量多少对人体有害,目前没有明确研究,还需要进行毒理研究。
隐匿三个月2012年9月,恒天然就已发现双氰胺残留宋亮表示:“农民喷洒双氰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对肥料的凝固作用,不使肥料流失;二是对肥料中的硝酸盐类中的硝酸钾、胺类进行中和,减少该类化学物质的有害作用。
新西兰是一个牧场国家,奶牛养殖主要是天然放牧,其牧场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出现干旱而变得贫瘠,因此农民习惯在牧草上喷洒双氰胺,保证牧草吸收肥料。
双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
双氰胺可用作三聚氰胺的生产原料,在医药工业中也可以用于制取硝酸胍和磺胺类药物等,还可以用于固色剂、粘合剂等。
2004年开始,新西兰允许使用双氰胺喷洒牧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恒天然奶粉事件
摘要:2013年最新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恒天然部分含肉毒
杆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国,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们分别是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乐、上海糖业烟酒。
关键词:浓缩乳清蛋白粉肉毒杆菌
正文:1、新西兰最大乳品出口商恒天然部分含肉毒杆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昨天上午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消息,刚刚接到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称新西兰纽迪西亚公司(Nutricia)发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的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质检总局紧急提示消费者,如有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了上述批号产品,请勿食用。
2、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昨日公布,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
团产品。
这4家进口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吨。
3、国家食药监局紧急约谈了上述企业,并要求他们迅速召回使用了问题原料的问题食品。
昨天,涉事企业也迅速发出“召回令”。
广州部分商超则在紧急排查问题批次产品,并与供应商沟通,协助召回。
据悉,加上此次事件,今年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已发生两起质量事故。
目前,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奶粉进口。
对恒天然奶粉事件的看法:
1、“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恒天然集团是需要向法国达能集团赔偿的,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只能向达能集团索赔,达能只能向恒天然索赔。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达能因为该事件造成了实际的损失和间接的名誉损失,前者的损失好界定,需要恒天然赔偿,而品牌受损的赔偿不好界定,赔偿起来比较麻烦,这次法国达能的索赔肯定仅仅是口头上的道歉,应该是动真格的索赔,估计双方协商私了的可能性比较大,打国际官司对于双方来说,诉讼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很麻烦。
2、恒天然乳清蛋白涉嫌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发生后,法国达能集
团在八个市场召回其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后不久,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组织共计195次的一系列检测,除新西兰本国实验室外,美国的实验室也参与了检测,并证明恒天然的这起污染事故是一场虚惊,乳清蛋白中并未含有肉毒杆菌。
3、8月28日下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恒天然乳清蛋白涉嫌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的调查情况,通报称,“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在恒天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中发现的细菌并非可能致命的肉毒梭状杆菌,而是有机物生孢梭菌,该细菌不会产生肉毒杆菌的毒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