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恒天然奶粉事件论文

合集下载

从新西兰毒乳粉事件分析的商业伦理道德

从新西兰毒乳粉事件分析的商业伦理道德


解铃还须系铃人,食品安全问题根子在生产者, 因此,企业才是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只有食品企 业加强自律,守信经营,我们的消费安全才有保 障。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 商,恒天然集团在监管部门没有发现、安全问题 尚未暴露的情况下,敢于主动向国际社会自曝家 丑,积极联系客户撤回产品,这也是负责任的一 种体现,值得国内乳企学习借鉴。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需要企业流淌“道德 的血液”,考虑消费者的情感,摸着良心生产食 品。同时,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使失信成本远大 于守法成本,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此外,有关 部门要联合企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产 品追溯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早发现、早 处理、早解决,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启示如今的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从3月份发现问题到8月公布恒天然公司用了45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就是因为恒天然人为疏视导致了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与评估出现了纰漏并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奶源之一新西兰国家方面也没有就恒天然的问题提供最有效率的检测数据以至于国家总理向消费者致歉有损国家形象不说单看世界各国对待新西兰奶产业的态度大额经济损失也是在所难免了
事件影响

由于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 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如果停 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对中国奶粉市场 影响深远。奶业专家表示,此次“断奶” 应是短期应急措施。恒天然若对此次安全 事件反应及时并给出合理解释,对市场影 响不大,反之,将促进国内奶粉价格的上 涨。
伦理道德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让洋奶粉安全的神话不攻自 破。 这不免让人想起那句话,“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 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新西兰毒奶粉事件, 再次证明了这一常识。食品安全点多面广,从大 型企业、餐饮巨头到小作坊、小摊贩,从生产、 加工到储存、销售,每个单位、每个环节都存在 风险和隐患,即使再严密的监管体系,再规范的 执法流程,都无法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更何况,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有限的监管力量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从3月份发现问 题到8月公布,恒天然公司用了4、5个月的时 间,如果不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就是因为 恒天然“人为疏视”导致了公司产品质量管理 与评估出现了纰漏,并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奶 源之一,新西兰国家方面也没有就恒天然的问 题提供最有效率的检测数据,以至于国家总理 向消费者致歉,有损国家形象不说,单看世界 各国对待新西兰奶产业的态度,大额经济损失 也是在所难免了。企业应该本着兼顾、结合、 最优化妥协的原则处理好道德与企业利益之间 的关系、处理好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凭良心赚 钱,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恒天然肉毒杆菌乳清粉事件对中国奶业的影响

恒天然肉毒杆菌乳清粉事件对中国奶业的影响
( 集 团) 有 限公 司 ( 浓 缩乳 清蛋 白4 . 8 o o n  ̄ )、多美 滋婴 幼
儿 食 品有 限 公 司 ( 原 料乳 粉 2 0 8 . 5 5 o 1  ̄),以及 最后 通 报 的雅 培 ( 上海 ) 贸 易有 限公 司 。 国家质 检 总局 已要求
{ 列 墓 天 卸 撕 蕊 兰
4 翕 般 嘲 ,
本 次 事件 的发 生对 于 恒天 然 和新 西 兰乳 制 品 品牌 总
涉事公司履行主体责任,召回存在被 肉毒杆菌污染风险 体影 响有 限 。主要 基于 以下考 虑 :
的 相 关批 次产 品。与 此 同时 ,国家质 检 总局 表示 ,对恒 1 . 1 涉事批 次明确。本次事件 涉及产品 问题并非系统 天 然 集 团浓缩 乳 清蛋 白粉 和 奶粉 基粉 的叫停 无 限期 ,直 性 的 问题 ,只 是少 数批 次 出现 问题 ,出现 在 浓 缩乳 清 蛋
影响力的公司,同雀巢 、美赞臣、辉瑞制药、味多美 、
A~ G,对人 类 有毒 的亚 型 是A、B 、E S n F 型 ,适 宜 的生
好利来、蒙牛、娃哈哈 、雅培 、雅士利等知名企业都有 长 环境 为1 0~ 4 9 % ,p H 为4 . 4~ 4 . 6 3 ,乳 制 品 中对人 类
合作 。 因此 ,该事 件 的发 生势 必 牵一 发而 动全 身 ,引发 有毒 性 的 肉毒 杆 菌 亚 型有 A 型 。事 件 到 目前 为止 没 有造
作者简介 : 李 盛钰 ( 1 9 7 7 一) ,男 ,博 士 ,副研 究 员 ,吉林 省 农 业科 学 院农 产 品加工研 究所 副所 长 ,主要研 究 方向 为奶酪 加工 。 通 讯 作者 : 李胜 利 ( 1 9 6 5 一) ,男 ,教 授 ,国 家奶 牛产 业技 术 体 系首 席 科学 家。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从恒天然肉毒杆事件看企业危机公关一.事件回放全球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2013年8月2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二.危机调查恒天然合作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成立于2001年10月,简称“恒天然”,其性质原是一家合作社,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在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是世界知名企业,90%的恒天然产品用于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商,每年全球销售量超过195万吨。

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恒天然(中国)有限公司。

负责恒天然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朝鲜和蒙古市场的乳品原料营销和市场推广。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有办事处,全面覆盖中国市场,负责各区的客户及业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合作开发营养类、酸奶及奶酪类、有机类以及还原类等领域的项目。

恒天然乳品(广州)有限公司,产品分销全国30多个城市,旗下员工160余人。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消息,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4家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吨。

鉴于国内三鹿奶粉导致的国内奶粉的的信任危机,国内部分家庭倾向购买进口奶粉。

肉毒杆菌被称为最毒的天然物质之一,对人体伤害很大,对于毫无抵抗力的新生婴儿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问题产品的扩散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企业危机。

三.公关对策1.迅速公开,防患未然恒天然集团在在旗下工厂产品中检测出肉毒杆菌后立即公布产品问题,防止了问题产品进一步危害消费者。

过期乳品案背后的三大悬疑

过期乳品案背后的三大悬疑

质量安全·追根溯源安过期乳品案背后的三大悬疑郭铁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的一起过期乳品案又一次搅动了乳业脆弱的神经。

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前总经理刘某利用职务之便将276吨过期“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出售给其他公司,其中的166.8吨已流向经销商、烘焙店等销售渠道。

案件一经披露,新希望旗下投资平台草根知本、乳业品牌恒天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有观点质疑草根知本及股东席刚有用人失察之责,而恒天然自2008年以来已在中国卷入3起食品安全大案,其中国业务需要调整和反思。

业内专家提醒,国内临过期乳品主要有动物饲料、餐饮烘焙、少数重新包装等三种流向,而其作为食品原料重新加工如何计算保质期属监管空白,因此2014年、2015年市场留货的去向值得关注。

悬疑一前高管涉案只是个人行为?新希望投资平台被指监管缺位根据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的消息,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刘某通过其掌控的上海嘉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库存的过期276吨新西兰产“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通过南通华源饲料公司以走账的方式销售给上海姜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此后,姜迪公司将其中的166.8吨分别销售给上海榕顺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智义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锦合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河南、青海等下游经销商。

针对此案,上海嘉外日前发布声明称,刘某涉嫌的违法交易系其个人行为。

草根知本也发布声明称,该案件是上海嘉外前负责人刘某操控。

然而,有观点认为草根知本及席刚作为控股股东难逃用人失察之责。

工商信息显示,上海嘉外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为草根知本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

另两位股东为席刚和白晓,持股比例分别为9%和40%。

公开信息显示,草根知本2015年4月成立,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与王航、席刚等共同发起的产业投资平台。

在2015年8月13日股权变更前,上海嘉外的实际控股方即为新希望乳业。

另据工商信息,此案的核心人物“刘某”实为上海嘉外前法人代表、董事刘明刚。

关于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

关于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

关于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化妆品》 2013年第15期文 / 吴林洁优质的奶粉总是相似的,不优质的奶粉各有各的不同,最近,许久不见的奶粉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这次主角不再是国产奶粉,而是在消费者心中颇具声誉的新西兰奶粉。

有报道称该奶粉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近期已经纷纷下架;有人说,洋奶粉的“神话”已经破灭,但事实是如此吗?成为事件中心的“肉毒杆菌”究竟是否如传言所说那样“身患剧毒”?对于种种疑问,我们必须怀着理性思维来一探究竟,了解肉毒杆菌的未知真相。

“中毒”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中国台湾发布首例肉毒杆菌中毒个案,两母女食用含有肉毒杆菌的豆腐干导致一人死亡一人昏迷;而2012年,我国食物中毒的最大原因是由肉毒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达3749,占总数的56%。

时间来到了2013年,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在8月3日宣布,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恒天然公司已经正式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并将产品召回。

无独有偶,如今这次引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而且涉及面之广,不但令妈妈们寝食难安,很多爱喝饮料的成年人也担心不已。

此次的肉毒杆菌中毒事件,进一步蚕食了公众对于国家安全管理的信心。

曾几何时,洋奶粉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成本仅40至60元的洋奶粉竟然可以卖到200元以上。

“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成为市场的畸形消费观,而此时此刻,一石激起千层浪,肉毒杆菌也成为最近网络搜索热词。

但听上去望而生畏的肉毒杆菌事实上究竟有多毒呢?肉毒杆菌是何方“妖孽”?肉毒杆菌,又叫肉毒梭菌(C l o s t r i d i u mbotulin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肉毒杆菌本身无害,但是它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比氰化钾毒力大一万倍,30纳克(1纳克相当于十亿分之一克)即足以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人服0.1克即可致命。

奶粉安全的启示

奶粉安全的启示

奶粉安全的启示8月2日,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3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报道显示,污染源是该公司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并不经常使用的管道,据称和该管道的清洁不彻底有关。

目前,此事件影响正在持续发酵,而在人们最为关心的奶粉行业,多美滋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由于在奶粉生产中使用了该批浓缩乳清蛋白粉而“中枪”。

肉毒杆菌令人闻之色变由于肉毒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可能造成的严重伤害,令众多食用过多美滋等品牌奶粉的孩子的家庭,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专家指出,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专家同时表示,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奶粉安全再成焦点“恒天然事件”的暴发,再一次使奶粉安全问题成为焦点,而恒天然由于“屡生事端”则受到广泛的质疑。

2006年9月,恒天然有两批全脂奶粉共计231吨,被广东检验检疫局检出含有阪崎肠杆菌。

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2007年4月进境不合格食品信息也显示,恒天然多个批次的全脂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12年9月,恒天然的牛奶和奶粉中发现含有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今年1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宣布,包括恒天然在内的该国牛奶和奶粉中发现存在双氰胺残留物。

其实,不止是恒天然,现在追溯起来,当年让欧洲举国哗然的二恶英事件、美赞臣蛋白质不达标被退货、惠氏奶粉坂肠杆菌超标、雅培奶粉甲虫门、雀巢奶粉碘超标等等……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企业,无一幸免。

也正因此,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认为,进口乳品投诉和问题检出率高于国产乳品,现在是该彻底打破迷信洋奶粉走出消费误区之时了。

初中议论文作文:毒奶粉事件

初中议论文作文: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诚信近年来社会问题提了不少诚信,但又有多少人做到呢!但现实却让人总是疑神疑鬼:大白兔产品问题;日本的毒饺子事件;买菜怕缺斤少两,拿张10元钞票都要捏捏怕是假的……据报道,继美国禁止中国奶制品进口之后,新加坡也禁止从中国所有牛奶和奶制品,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一切婴儿配方奶粉、牛奶和奶制品,非洲坦桑尼亚也宣布禁售所有的中国奶制品,包括酸奶、冰激凌和巧克力……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取得外国人的信任吗?不,我们只是没能做到诚信?第一方面:在检测时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事后不公开表错。

对广大人民没有责任心。

例如:2008年8月2日,作为三鹿外资股东股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得悉奶粉出现问题后,马上要求三鹿集团董事会向社会公开消息,并回收问题奶粉。

但当地政府一直未采取行动。

问听这样对此进行退股,对中国的奶制品失去信任。

这都是当事人三鹿集团董事是否认错去维护诚信。

曾记得古人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身之处。

所以原“三鹿”奶粉企业的董事长田文华遭到了诉斥,在业界失去信用度。

也使国家的信用大大丧失,在世界信用度位置下降!!!那中国的诚信就这么差吗?在此不但面临着诚信危机,在人们素质的考验与责任。

第二方面:外国人对中国的诚信与承诺的信心。

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只是掩盖真相。

在卖出货品却贴上所谓的“国家免检”的标签,并且大力推销。

在事实上他(她)们欺骗了顾客。

在经销时没有做到诚信,没有对顾客介绍清楚产品好与坏的地方。

例如:在美国拍的广告时,在许下了无数的承诺来说明产品的好对人们的诚诺。

并且也说明品牌创建时间长销量好,质量的安全。

在毒奶粉事件爆发后,外国人对中国的食物产品十分不信任。

还在自己的家庭食物行列中消失。

外国在进口货中禁止让中国食品进入。

这些都令人反思我们中国生产的食品的问题何在?使外国人对中国食品丧失信心。

更加说明了诚信在世界的地位。

鲁迅曾说:诚信为人之本——诚实可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又见“毒奶粉”

又见“毒奶粉”

又见“毒奶粉”作者:亦凌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3年第09期●事件动态2013年8月3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受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以及多美滋公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上海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立即开展对新西兰浓缩乳清蛋白粉肉毒杆菌问题的调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8月5日,恒天然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向中国消费者致歉。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就此次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未来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与回应,并承诺在48小时内全面控制问题产品。

8月7日,西奥·史毕根斯称,目前该公司所有遭肉毒杆菌污染的产品均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被封存在仓库,对消费者安全基本不会造成威胁。

●与之相关◆2012年9月,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

◆201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多家奶粉企业提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身为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企业合作伙伴的恒天然也“黑榜有名”。

●观点碰撞顶!◆理由一:恒天然在出现问题后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关键是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补救,并将来龙去脉公诸于天下。

出了事有担当,认错道歉,敢于承担,才能重获信任,再建声誉。

至少到目前为止,“恒天然”与政府方面都做到了“公开、透明与负责任”。

◆理由二:恒天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和主动披露机制,值得本土企业学习。

偶发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可能绝对避免,但我们必须提高自我质量控制水平,如此才能将乳品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之中。

我们更应形成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的公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恒天然奶粉事件
摘要:2013年最新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恒天然部分含肉毒
杆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国,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们分别是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乐、上海糖业烟酒。

关键词:浓缩乳清蛋白粉肉毒杆菌
正文:1、新西兰最大乳品出口商恒天然部分含肉毒杆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昨天上午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消息,刚刚接到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称新西兰纽迪西亚公司(Nutricia)发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的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质检总局紧急提示消费者,如有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了上述批号产品,请勿食用。

2、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昨日公布,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
团产品。

这4家进口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吨。

3、国家食药监局紧急约谈了上述企业,并要求他们迅速召回使用了问题原料的问题食品。

昨天,涉事企业也迅速发出“召回令”。

广州部分商超则在紧急排查问题批次产品,并与供应商沟通,协助召回。

据悉,加上此次事件,今年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已发生两起质量事故。

目前,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奶粉进口。

对恒天然奶粉事件的看法:
1、“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恒天然集团是需要向法国达能集团赔偿的,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只能向达能集团索赔,达能只能向恒天然索赔。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达能因为该事件造成了实际的损失和间接的名誉损失,前者的损失好界定,需要恒天然赔偿,而品牌受损的赔偿不好界定,赔偿起来比较麻烦,这次法国达能的索赔肯定仅仅是口头上的道歉,应该是动真格的索赔,估计双方协商私了的可能性比较大,打国际官司对于双方来说,诉讼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很麻烦。

2、恒天然乳清蛋白涉嫌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发生后,法国达能集
团在八个市场召回其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后不久,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组织共计195次的一系列检测,除新西兰本国实验室外,美国的实验室也参与了检测,并证明恒天然的这起污染事故是一场虚惊,乳清蛋白中并未含有肉毒杆菌。

3、8月28日下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恒天然乳清蛋白涉嫌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的调查情况,通报称,“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在恒天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中发现的细菌并非可能致命的肉毒梭状杆菌,而是有机物生孢梭菌,该细菌不会产生肉毒杆菌的毒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