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物业新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服务管理
高校物业新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服务管理随着高校规模和人数的逐渐增加,高校物业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可以采取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加强服务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来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和智能设备监控系统,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出入校园,并且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报修系统,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在线上提交报修申请,并且实时查看维修进展,提高报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
应该建立健全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物业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培养计划,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另外,还可以设置物业服务投诉和建议箱,并及时回复和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学生和教职工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
再次,加强高校物业管理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
物业管理部门应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举个例子,物业管理部门可以与后勤部门合作,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卫生和美观,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另外,物业管理部门还可以与安保部门合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更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最后,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优化高校物业管理。
比如,可以引入共享经济的理念,将闲置的场地资源进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建立高校物业管理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更精准的物业管理服务,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满足。
另外,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经营和运营机制,引入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物业管理需要采取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加强服务质量、协调合作、创新管理模式等都是有效的做法。
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研究
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研究
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研究涉及对校园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流程、服务内容和优
化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与调研。
在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校园物业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研究:研究校园物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各职能部门
的组织架构,以及不同流程之间的协作与衔接情况。
2. 校园物业服务内容研究:研究对校园内各类物业设施和服务的需求,分析校园物业
服务内容的分布情况、满意度和改进空间,提出相关建议。
3. 校园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评估校园物
业服务的质量状况,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并设计相应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4. 校园物业服务创新与优化方案研究: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校园物业服务
的效率与便利性。
例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使用在线平台提供在线报
修和投诉反馈服务等。
5. 校园物业费用收支平衡与经营管理研究:研究校园物业费用的收支平衡情况,分析
物业费用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收费政策和经营管理建议。
6. 校园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研究:研究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和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总之,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项目的研究需要深入了解校园内物业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和
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从而为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改进提供参考。
学校物业服务模式
学校物业服务模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学校物业服务模式,通过对学校内部的物业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以及通过现有的学校物业服务模式案例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学校物业服务模式的设计和改进方案。
引言学校作为教育机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提供良好的物业服务,以保障学校内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物业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于学校的整体运营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合理的物业服务模式来满足师生的需求,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学校物业服务流程学校物业服务流程是指学校内部的物业服务从开始到完成的全过程。
学校物业服务流程的细化对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1. 服务需求收集学校物业服务流程的第一步是收集师生对物业服务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学生代表会议、教职工会议等方式进行。
2. 服务需求分析学校物业服务部门需要对收集到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需求的紧急程度和优先级。
这有助于合理安排资源并制定合适的行动计划。
3. 服务计划制定根据服务需求分析的结果,学校物业服务部门制定详细的物业服务计划。
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服务内容、执行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4. 服务执行和监督学校物业服务部门根据制定的服务计划,组织相关人员执行各项服务任务,并进行监督。
监督的方式可以包括现场检查、定期巡查、投诉处理等。
5. 服务评估和改进学校物业服务部门应定期对物业服务进行评估,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
通过评估和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物业服务内容学校物业服务内容包括各项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和提供优质的校园生活环境。
1. 校园清洁和卫生服务校园清洁和卫生服务是学校物业服务的基础内容。
这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
2. 设备和设施维护学校物业服务部门应负责对学校内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
这包括教室设备、电器设备、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日常维护和故障修理。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调研方案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日益显得重要。
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学校形象,改善教学环境,还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因此,深入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途径和措施,为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三、调研内容1.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概述:包括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义、内容、目标、职责等。
2.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运作情况,评估服务质量。
3.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问题分析:对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人员配置不足、设施设备维护不及时等。
4.提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措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四、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学校师生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2.访谈调研:联系学校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具体情况。
3.实地调研:到学校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实际运作情况。
五、调研计划1.确定调研课题,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和内容。
2.设计问卷,组织调查,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3.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安排实地调研活动。
4.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提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建议。
六、调研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调研,预计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提升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七、调研团队及分工本次调研由学校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成调研团队,根据调研内容分工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和发展,高校的物业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物业管理的需求,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提升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现状1.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为主,缺乏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由于高校的规模庞大,物业管理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情况。
传统的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高校对物业管理的多样化需求,比如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 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高校物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高校物业管理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采取更加科学、智能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高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 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到各个区域、各个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
2. 提升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高校物业管理对师生的服务质量。
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提交报修申请,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和信息快速响应和处理,提升了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3. 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物业管理部门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高校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资源,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绿色校园建设的目标。
1.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监控、环境保护、维修保养等模块。
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教育的基石与挑战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就像是一块坚实的基石,它为高校的运作提供了稳固的支持。
然而,这块基石并非总是坚实而稳固,它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让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首先,让我们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就像是高校的守护者,它确保了高校的安宁与秩序。
它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这场守护并非总是轻松自如,它有时会遭遇挑战,有时又会遭遇困难。
这使得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参差不齐,部分师生未能充分受益。
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在这场教育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绝非仅仅是高校管理的一部分,它是高校发展的基石,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的影响力无可限量。
我们需要用最强烈的语言来强调这一点,因为它是教育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高校物业服务观念,将服务与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物业服务设施和技术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物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对于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我们可以用一系列形容词来进行评价。
它是创新的、实践的、面向未来的;它是公正的、高效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这些形容词,既突出了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也表达了我们对这场教育变革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新时代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教育的基石与挑战,它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过程。
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将重新定义高校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过程,重新塑造学校与师生的关系。
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初探
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初探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除了保障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物业管理还涉及到学生生活、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
因此,探究高校物业管理的运行模式对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一、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传统物业管理模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主要包括自营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方式。
1.自营管理自营管理是指高校自行组织管理物业服务的方式,一般由学校成立物业公司,直接聘用员工管理校园内的物业服务。
如今,有些大型高校把物业服务的职能独立设置成一个部门,直接由学校管理员工来实施物业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高校可以更灵活地掌控物业管理,与学校的管理体制完全配合,而且聘请的物业服务人员质量有保障,一般成本也较低。
但是自营管理的缺点也很明显,这种模式需要高校自行承担物业服务的全部职责,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资金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也十分重要。
另外,这种模式的缺点还包括物业服务的专业性不够,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反响效果也不明显。
2.委托管理委托管理是指高校将物业服务的职能外包给物业服务公司,由物业服务公司来承担具体的物业维护和管理服务。
物业服务公司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通常先向学校进行招投标,然后由学校决定是否选择合适的服务公司来进行管理。
相较而言,委托管理的优点则是操作更加灵活,适应更多的高校需求,适用范围更广,且管理效果更为明显。
同时,委托管理的成本也更低,可以有效节约高校的物业管理经费。
另外,物业服务公司一般都有较为专业的团队去承担管理工作,能够提供各种精细、细致的服务,也能够帮助高校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不少,一方面,物业服务公司不了解高校的实际情况,管理没有学校更贴合校园的要求,物业管理机制与学校也存在分歧,应该如何管理也存在一些摩擦;另一方面,物业服务公司还面临着利益关系的问题,有些物业服务公司为了赚取高额的利润,采取了降低发票、私自更换购买等方式,严重影响了校园服务和学校声誉。
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
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校园物业管理服务在维护和谐校园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旨在提高校园环境的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并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以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参考。
一、校园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与特点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是指专业机构或物业公司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管理、维护和运营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性:校园物业管理服务需要专业机构或物业公司提供,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2、系统性:物业管理服务涉及校园环境的多个方面,包括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需要采取系统性的管理方法。
3、持续性:校园环境的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物业管理服务提供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持续的关注。
4、互动性:物业管理服务需要与学校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确保服务质量满足师生的需求。
二、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1、环境卫生与保洁: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垃圾分类与清运及时,公共场所定期消毒,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2、绿化养护与景观维护:对校园内的绿化区域进行定期养护,确保植物茁壮成长,为师生提供优美的校园景观。
3、设施设备维护:对校园内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对师生造成困扰。
4、安全管理服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防范校园火灾、盗窃等安全问题,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5、食堂管理:对校园食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提高餐饮服务质量。
6、宿舍管理:对校园内的学生宿舍进行管理,包括卫生、安全、设施设备等方面,为住宿学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案例某高校在引入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环境卫生方面:通过加强保洁管理,校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师生满意度大幅提升。
高校物业管理特点及其模式研究
高校物业管理特点及其模式研究作者:李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后勤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后勤保障的一种新形式。
高校物业在传统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服务内容上又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之后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比较常见的几种物业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1一、高校物业管理特点(一)业主的单一性高校是单一法人,因此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的对象是单一法人的高校。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服务的对象却是高校中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师生大都只能在物业管理公司的选择上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无最终的决定权,在日常生活中,双方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也需要学校从中调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师生三者之间的协调,这也是高校物业管理同一般物业管理较为明显的不同点。
(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流动性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些教师和学生来自于祖国的四面八方,学习的专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说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是丰富多样的,要求他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计划,以便满足不同人不同的需求。
高校还有着很强的流动性,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毕业离校,同时也有一部分新生入学,这样较大的流动性会使得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很难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一导致在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解和矛盾,造成管理的困难。
(三)服务区域多公共场所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质,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区域多是公共场所,如自习室、教学楼、实验室、阅览室等等,这些区域人员较为集中,且人员的流动性十分大,而广大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的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强。
并且这些场所的利用率较高,几乎每个时段都有师生在使用,这就要求物业管理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物力。
高校物业管理方案和思路
高校物业管理方案和思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物业管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高校的物业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建筑和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员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物业管理方案和思路,以有效管理和保护校园的物业资源。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高校物业管理与一般的物业管理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高校拥有的物业类型多样,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体育馆、图书馆等,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物业给予不同的管理方式。
2. 大量人员:高校内有大量的师生和工作人员,物业管理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使用行为。
3. 增值服务:高校物业管理需要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校园美化、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维护等,以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
4. 持续性:高校物业管理需要是持续性的,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安全和舒适。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挑战高校物业管理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投入不足:人力、财力、物力都是高校物业管理的重要资源,但很多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
2. 管理模式滞后:一些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
3. 缺乏绩效评估:很多高校对物业管理的绩效评估不够科学和完善,容易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
4. 环保意识薄弱: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一些高校的物业管理在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表现不佳。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针对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特点和挑战,可以提出以下一些思路:1. 强化信息化管理: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 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高校物业管理的绩效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以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3.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高校师生的环保教育,推行绿色校园理念,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推动高校物业管理朝着环保方向发展。
4. 提供增值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应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校园美化、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维护等,以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调研方案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调研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学校物业管理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学校的保障机构,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活质量和教学秩序。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提高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包括管理体制、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等;2. 分析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 就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改进和提升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内容1.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包括管理部门设置、人员数量、职责分工等;2.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运行模式:包括管理方法、服务内容、应急处理机制等;3.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包括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情况、服务效率等;4.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包括管理难点、服务短板、师生投诉等;5.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改进建议:包括管理制度、服务项目、人员培训等。
四、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学校的文件资料和相关调研报告,获取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基本情况;2. 现场调研:通过走访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了解学校的物业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运行状态等;3. 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师生对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4. 座谈会:邀请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探讨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改进和提升。
五、调研时间安排1. 文献资料收集:2022年3月至4月;2. 现场调研:2022年4月至5月;3. 调查问卷:2022年5月至6月;4. 座谈会:2022年6月至7月。
六、调研报告撰写1.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改进建议等;2. 调研报告撰写人员包括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由学校领导审定后公布。
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研究方案
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研究一、高校物业服务市场概述高校物业服务市场起源于九十年代末开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管理主体普遍从以前的高校总务处分离出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创新、壮大,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后勤集团下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运作。
其管理的内容也从简单到综合服务多样化。
但目前为止,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物业管理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效物业服务市场仍没有较完毕和规范的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多数服务和收费都是由学校和后勤单位协商确定或据实结算;多数高校的物业服务市场仍然没有开放,而是高校后勤集团管理,其同宗事业编制的血统,极大的限制了高校物业服务的发展和高效物业市场拓展的难度。
二、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的类型目前,高效物业服务市场可分为教工生活区的物业管理、学生生活区的物业管理和教学区的物业管理三大类。
其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房屋及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
包括房屋维护与修理、庭院绿化、道路及水、电、暖等的管理与维修。
(2)地产管理。
禁止在所管辖范围内私搭乱建、乱占、乱堆等非法使用土地的情况。
(3)综合服务。
包括辖区的环卫、治安、生活服务等。
三、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的特点(1)学校有寒暑假,而且作息时间相对固定,管理的时间性要求比较强;(2)学校人流量大,后勤物业服务的工作量大;(3)服务对象的文化层次比较高,师生要求高;四、高校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的区别由于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的固定性和相对的封闭性等原因,它与一般的物业管理相比,有所不同。
(1)对象不同。
商住型物业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同职业的人,面对的业主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高校物业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单纯知识型,没有住宅小区人员层次复杂,有利于服务的针对性。
(2)管理的模式不同。
商住型小区有“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的共管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等,而高校物业管理必须服从高校管理需要,更强调根据需求提供服务,是一种“共管式”的管理模式。
高校物业状况调研方案
高校物业状况调研方案一、调研背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物业管理也日益复杂。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调研,对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掌握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析影响物业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因素,为高校物业管理的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 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1.1 了解高校物业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1.2 掌握高校物业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情况,评估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 高校物业管理现状2.1 了解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和管理范围,分析物业服务的优势和弱点;2.2 调查高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对物业管理的满意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3. 高校物业管理财务预算及运营方式3.1 了解高校物业管理财务预算的编制、评审和执行情况;3.2 了解高校物业管理的运营方式,评估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4. 高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4.1 了解高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评估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4.2 探究高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将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1. 问卷调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发放问卷和组织调查,获取高校学生、教职工及物业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 实地访谈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和用户进行深入访谈,获取实时、生动的信息和反馈。
3.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法规、政策、管理规范以及物业管理权威刊物,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
五、调研时间和地点本次调研预计在下学期开学前完成。
具体时间和地点为:时间:XX年XX月-XX年XX月地点:XX大学六、调研人员本次调研由以下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人:XXX核心调研人员:XXX、XXX、XXX协助调研人员:XXX、XXX、XXX七、调研结果分析及报告编写本次调研最终结果将用图表、文字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呈现,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最终生成调研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物业公司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以大学校区物业公司为例
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 258 –一、高校物业公司物业服务现状(一)管理服务理念落后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管理上依旧采取以往固有的行政管理方式,虽然近几年大学在物业服务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从大学体制分离出来的物业公司管理服务理念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物业行业的发展需求。
另外,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大学物业服务经验,但是部分物业服务人员在服务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仅仅是机械化地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和服务效率较低。
(二)管理缺乏规划,服务功能单一大学校区物业公司多是由学校后勤部门组建而成,因此在制度建设、服务功能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上都缺乏科学的规划,难以实现企业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在管理规划上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缺少长远发展的视角。
此外,物业公司管理者频繁更替,也使得大学物业服务缺少连续性,导致在管理上出现漏洞。
当前,大学业务服务多停留在传统的物业服务上,比如保洁、保安、维修等,物业形式缺乏创新。
此外,大学校区物业公司在服务内容上的规划陈旧,没有对物业服务对象的实际服务需求进行收集和分析[1]。
比如,师生是大学物业服务的主体,其除日常维修、保洁等需求外,还需要在教研、学习、考研、生活等方面获得相应的服务。
(三)物业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当前,大学校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多是从学校后勤部门抽调人员,这部分人员虽然具有后勤管理经验,但是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物业管理知识,而大部分物业工作人员也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培训,年龄偏大,专业程度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物业公司与服务对象之间共通性不强。
同时,物业公司缺乏运作资金,因此难以吸引到专业化人才的加入。
很多年轻人才也因待遇、环境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而离职。
企业现有的人才队伍学历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与社会正规物业公司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职能分工不明确,缺乏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大学校区物业公司普遍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完善,职能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业服务质量。
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及特点,总结了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共性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方法,希望能为提升高校物业的管理水平、加快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发展模式;研究随着近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增长,物业管理已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行业[1]。
高校房产的产权人一般是学校,高校物业类型包括了校园住宅小区、教学科研区域、学生生活区等。
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已由最初的房屋建筑及配套设备维护、校园安全、环境绿化、保洁及维护,延伸至师生生活区服务等不同层次和需求在内的综合服务[2]。
高校物业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逐步从学校后勤部门直接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向聘请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物业公司负责学校物业的方式转变。
随着高校科研以及教学需求的增加,新建教学科研楼宇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呈现出规模大型化、设计智能化、结构复杂化的特点。
为适应新特点,需在高校采用新的物业管理技术和方案来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及精细化的物业管理,从而有效延长楼宇及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保值以及无形资产的增值。
1高校物业管理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物业管理在高校的特殊性体现在涉及多个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学校后勤处、固定资产处、校园基建处、保卫处、招标办、以及学校所处行政区域管理部门。
由于不同部门对物业服务要求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物业管理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标准的侧重点也就千差万别。
现有高校物业管理做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可划分为高校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部门负责公共教室的物业和学生生活区管理工作,国资处负责具体二级学院和行政办公物业管理招标工作,后勤部门、教务处和学校所在行政区域共同对学校家属住宅区的物业管理负责[3]。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高校规模快速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的发展是滞后于学校建设的。
当前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管理观念理论落后、规模效应差、职责权限不明确等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①业主应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确,物业管理各方法律关系界定模糊,出现问题后无法追究相关责任;②物业管理招标不规范,物业服务价格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重复性收费或者同等服务价格不等,出现同工不同酬;③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业主大会的成立及运作缺乏活力和积极性,学校缺少鼓励和监督政策。
学院物业服务分析及目标
学院物业服务分析及目标学院物业服务是学院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对学院物业服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明确其服务目标,对于提升学院整体运营水平和师生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院物业服务现状分析1、服务内容多样化学院物业服务内容涵盖了教学、科研、生活等多个方面,如教室管理、实验室维护、学生宿舍服务、餐饮服务、绿化保洁等。
这些服务内容多样化,需要物业公司具备全面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2、服务标准不统一由于学院物业服务的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目前服务标准尚未统一。
这导致服务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院物业服务人员数量众多,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难以满足学院师生的需求。
4、信息化程度不足虽然学院物业服务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仍有部分服务流程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学院物业服务目标设定1、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学院物业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同时,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
2、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制定学院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明确各项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确保服务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同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3、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学院物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错误和沟通成本。
4、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学院物业服务的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提高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学院物业服务提升策略1、加强人员培训与发展1.1 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伴 随着 我 国高 校教育 的迅 速发 展 ,招生 规模 的 日益 扩大 ,师资水平 的不断提高 ,高校软硬条件都有 了突飞猛 进的进步 。传统 的高校 办后勤的体制 、管理模式 已经 不能 适应现代高校 的发展要求 。 由于 已经习惯 了传统 的管理 模 式 ,尽管近几年许多 高校 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在管理层 次 上 没有 突破 ,物业管理人才 缺乏 ,教职工 的思想观跟不 上 物业 管理发展的趋势 。高校物业 管理不同于一般 的物业 管 理 ,如果 生搬硬套一般物业管理 的做法 和经验 ,会影响整 个高校物业管理 的正 常运行 。 高 校物 业是 指 高校 的各类 教工 住宅 、学 生公 寓 、办 公楼 、教学楼 、图书馆 、体育设施 以及各类科研 型建 筑及 其 相关 的设备设施 、道 路和各 类场地 ,它具有公 益性 、服 务性及功能多样性等 特点 。对 高校物业及相关资产 的有效 维 护和管理对于提高教学 服务质量 、稳定教学秩序具 有基 础性 和保障性的作用 。为 了进 一步保障高校物业资产更好 地 为教 学及 生活服务 ,促进高 校物业的集约利用效率 ,各 高 等院校及 有关 专家学者都对 高校 物业 的管理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和尝试 ,取得 了一定 的效果 。其 中 ,引进专业化 、 集约型 、企 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得 到了普遍 的认 可 。所谓 在高等 院校 引进 物业管理就是指对学 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 用 的各类建筑及 其配套设备 、公用设施 的维 护 ,以及对绿 化 、卫生 、交通 、校园秩序和环境容貌等项 目进行保养 、 维持和各类修缮工作 ,并 向物业所有人 ( 学校 )和使 用人 ( 教职员工和各类 学员 )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伴 随高校 后 勤社会 化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我 国高校 物 业管理模式也进行 了深刻 的变革。但是 由于各高校情况不 同 ,因此改革探索呈现 出阶梯性 分布 。具体而言 ,根据高 校物业 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 同 ,表 现出不同 的过渡程度 , 有 五种基本管理模式 :校 内乙方模 式 、独立 乙方模式 、混 合 乙方模式 、社会服务模 式和校际联 合模 式。 校 内乙方模 式 中 的 乙方 是校 内 的乙方 ,乙方是 高校 物 业管 理实体 ,甲方是 高 校总务 处 。从实 际运 行情 况来
(新)高校物业新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服务管理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管理努力创建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物业——江西中医学院物业管理做法和体会在日常的物业管理、服务中,我们始终秉承“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以创建“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的物业管理为目标,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落实贵在坚持”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竭力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打造一支“爱心”队伍一、创新服务理念,搭建质量平台服务理念是指服务机构用自己的一整套服务理念来规范服务人员的思想和引导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以便增强整体服务质量的可预期性。
在市场经济中,一流的销售是卖理念,二流的销售是卖服务,三流的销售才是卖产品。
为此,我们坚持创新服务理念, 把以前的“以人为本、周到细致、文明热情”;“人人代表公司形象,个个都为公司增光”等服务理念通过完善总、提炼和升华,培育了使服务适应教学科研及师生的需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落实贵在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
并以企业文化引领员工紧紧围绕“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的既定目标开展工作。
(一)多渠道多途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师生满意,领导放心”,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终标准。
创建“满意放心”物业,在优质服务的同时,十分必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
我们在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感情投资”看作是物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赞助及参加师生组织的各种活动,营造大家庭环境;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与师生双向互动,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理解、信任、支持的良好关系。
从二OO三年起,我们聘请学生担任监督员,他们每天对我们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反馈,由于他们来自于全校不同的班级,能第一时间了解师生对服务的需求及意见,能第一时间反馈,为我们整改赢得了第一时间;我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同时还通过意见箱、意见簿、QQ、邮箱等形式和途径了解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对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建立了反馈机制,通过电话、后勤简报、QQ、邮箱等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摘要:自管、托管和混合,是目前高校物业服务的三种主流模式。
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选择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
基于物业服务刚性评价指标,进行高校不同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对于客观评价、理性选择、修正完善高校物业服务模式具有普遍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物业服务模式;制约因素;评价指标;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成本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加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对高等教育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显强大,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具产业特性之一的高校物业服务走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道路成为必然。
我国的物业服务是“舶来品”,它诞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深圳经济特区,而真正意义上的物业服务业至今仅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高校的物业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迅猛发展于九十年代末,仅就10余年的发展历史。
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高校物业服务形成了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主流模式,这三种模式属优属劣,很难一概而论,争论和担忧一直没有终止。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做一些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模式选择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而且要确定必要的刚性评价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物业模式进行客观比较,在此基础上揭示高校物业服务的本质特征,以更好地指导引领实践。
一、高校主流物业服务模式及基本特征所谓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在一个良好的模式指导下,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年磨一剑,经过10余年的积极探索,目前高校物业服务形成了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主流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特色,并被高校普遍选择和采用。
1、自管模式及其特征所谓自管模式,就某一具体高校而言,无论是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职能完全合一,实行大一统体制,还是将后勤管理(甲方)与后勤服务(乙方)职能分离,实行甲乙方体制,或是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职能分离,实行并行体制,其物业服务完全由高校自主承担,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行,没有借助任何社会企业等市场外力。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探讨高校的物业管理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期依附于高校教育体制下的物业管理部门,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约束,这使得高校物业管理无法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面对近年来高校教育的不断扩招,后勤服务很难满足高校过快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化进程,促进高校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校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的区别,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1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1.1 教育性质我国的高校属于事业性教育单位,其以教学和培育人才为发展中心,而物业管理是为高校教学服务的职能部门,担负着教学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物业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围绕着教学来开展的,所以说高校的物业管理具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特性,这也是高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服务对象特殊社会物业管理的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而高校物业管理所服务的是教师与学生,这类高知识群体属于特殊群体,因所服务群体的素质和专业知识较高,物业管理中也要突显服务人员的素质,并且结合高标准的服务水平来工作,达到服务精心方式适宜,以此来确保学校物业管理的有续发展。
1.3 文化氛围高校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教育机构不可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而高校物业在管理中也维护了这种文化氛围。
高校物业管理中除了完成校园硬件管理与维护外,还要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为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服好务。
2 高校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的区别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物业管理模式,商业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是以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而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则是以自身需求为基础进行管理,管理方向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管理方法由学校制定是一种“共管式”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高校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摘要:自管、托管和混合,是目前高校物业服务的三种主流模式。
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选择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
基于物业服务刚性评价指标,进行高校不同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对于客观评价、理性选择、修正完善高校物业服务模式具有普遍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物业服务模式;制约因素;评价指标;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成本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加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对高等教育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显强大,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具产业特性之一的高校物业服务走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道路成为必然。
我国的物业服务是“舶来品”,它诞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深圳经济特区,而真正意义上的物业服务业至今仅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高校的物业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迅猛发展于九十年代末,仅就10余年的发展历史。
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高校物业服务形成了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主流模式,这三种模式属优属劣,很难一概而论,争论和担忧一直没有终止。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做一些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模式选择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而且要确定必要的刚性评价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物业模式进行客观比较,在此基础上揭示高校物业服务的本质特征,以更好地指导引领实践。
一、高校主流物业服务模式及基本特征所谓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在一个良好的模式指导下,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年磨一剑,经过10余年的积极探索,目前高校物业服务形成了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主流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特色,并被高校普遍选择和采用。
1、自管模式及其特征所谓自管模式,就某一具体高校而言,无论是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职能完全合一,实行大一统体制,还是将后勤管理(甲方)与后勤服务(乙方)职能分离,实行甲乙方体制,或是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职能分离,实行并行体制,其物业服务完全由高校自主承担,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行,没有借助任何社会企业等市场外力。
自管模式基本特征,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隶属学校,学校对人、财、物的统一控制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即使物业服务模拟公司化运作,一旦学校需要调整,几乎必须无条件服从,就此而言,学校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便于学校消化吸纳既有后勤和富余人员,减少冗员。
但由于责、权、利、效分离,因而缺乏动力和活力,往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优势和开放的劳动用工风险并存,往往劳动纠纷频发,官司不断,学校会长期被困扰。
2、托管模式及其特征所谓托管模式,就是将高校自身的物业服务市场全面开放,通过招投标,将学校的全部物业托管给一家或多家社会物业服务企业,由社会物业企业承担服务职能,学校指派少量精干人员负责日常物业服务的监督管理。
托管模式基本特征,便于学校精简后勤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尤其可以使是学校高层从繁重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开放市场和竞争,可以选择较为满意的服务企业,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在较短时间内会明显提高。
实行托管后,物业服务企业与学校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两者是平等的主体,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合同,履行和行使相应的义务和权利。
逐利是企业的本性,在不增加或者可以节省服务成本的前提下,物业企业通常会积极配合学校,主动改善服务,否则学校必须增加服务经费。
托管模式下,学校对服务企业的行政威力完全失效,学校既有的后勤人员无法消化,学校总的物业服务经费会明显增加,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经费是学校与服务企业之间矛盾和摩擦的焦点,而且博弈旷日持久,一旦劣质服务企业进入,会给学校在服务保障、社会信誉和经济成本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换新的服务企业往往使学校进入左右为难、首鼠两端、换汤不换药的境地。
但无论如何,从长远的角度看,全托管仍是高校物业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3、混合模式及其特征所谓混合模式,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自管式和托管式物业服务两者组合,通过直接确定或通过招投标,学校自管一定比例的物业服务,其余部分的物业服务,通过招投标实行托管。
混合模式基本特征,吸收了自管和托管模式的优点,发挥了两种模式、两种机制的优势,由弥补了单一采用自管或托管模式的缺陷,便于学校灵活掌控,进退自如,社会与经济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建立在自管式和托管式互补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创举,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被众多学校所采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混合式将处于高校物业服务的主导地位。
二、高校物业服务模式制约因素分析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物业服务模式的形成并被某一高校采用,决非偶然,它受制于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内外部相关因素。
分析这些相关因素,对于我们设身处地和客观理性考量某一具体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形成和采用,具有追本溯源的意义。
1、政策因素国家政策是制约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根本决定因素,但不同时期的后勤改革和物业服务方式的实践探索,对国家政策的出台、调整和完善,物业模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校后勤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时代环境下展开的,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高校自发的伙食承包经营,90年代末的高校扩招和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掀起了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高校后勤体制改革。
高校后勤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后勤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处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后勤;二是改革后勤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9年底;三是社会化后勤阶段,1999年11月上海会议后。
每个阶段,国家政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大相径庭,势必导致高校后勤的物业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存在本质区别。
在传统后勤阶段,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学校完全采用行政手段管理学校后勤,改革先行地区的物业,还停留在“是姓资?还是姓教?”的争论上,高校物业在那时根本不具备任何发育的条件。
在改革后勤阶段,各高校自加压力、艰难探索,但由于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十分有限,高校物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带有严重行政管理色彩的高校物业管理难以形成主导模式。
进入社会化后勤阶段,国家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性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工作会议,立足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出台一系列政策,在税收、收费等方面大力扶持,提出用3—5年或更长一段的时间,将高校后勤成建制从学校母体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运作,初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
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为高校后勤起步较晚的物业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物业服务业由此得到迅猛发展,高校的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众多物业服务模式,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提炼,自管、托管和混合三种模式成为高校物业服务的主导模式。
就政策因素而言,具体到某个高校采取哪种物业服务模式,主要看国家政策对高校的获益和制约程度。
如获益大、制约少,高校一般会采取托管模式,如获益小、制约又多,高校一般会采取自管模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高校一般会采取混合模式。
2、地域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经济水平不一、高校分布广,地域因素必然成为制约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关键因素。
东南沿海地区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最前沿,这些地区,尤其像深圳、珠海、厦门等一些国家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敢为人先,大胆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和经济模式,开放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高,处在这些地区的高校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在区域的政府必然会采取相应政策,强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在这些地区的学校势必会成为创新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领头雁。
因此,处在这些区域的高校物业服务,目前普遍完全或主要采用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后勤社会化程度高的托管模式。
处于欠发达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相对滞后,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占主导地位,整个社会难以营造有利于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良好的地域环境,这势必严重制约所在区域的高校物业服务业的发展,所在区域高校物业模式的选择一般持保守稳妥的策略,自管模式,或以自管为主导的混合模式,必然成为这些高校的物业模式的适合适宜的选择。
处在发达和欠发达及落后地区之间的中部地区,一方面受到发达地区的感召,另一方面又受到欠发达及落后地区的影响,中部地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激进、稳妥和滞后的多重特性。
所在区域的高校物业服务会出现自管、托管和混合模式三者并存的局面,但总体上,以混合模式为主导。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处在中央和省会城市的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取舍受到地域制约尤为严重。
3、校情因素政策因素和地域因素是外因,而校情因素,是学校内因,对某个具体高校而言,校情因素是基于一定政策因素和地域因素之上,是选择物业服务模式最根本和最关键的因素。
校情因素主要涉及学校隶属沿革、领导意志、后勤状况、校区分布等。
学校隶属沿革,某种意义上对高校选择物业服务模式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
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共有全日制高校2358所,其中成人高校365所,民办等教育机构892个。
隶属中央部委、部省共建和各省重点高校,尤其是“985”、“211”高校,相对其他高校,办学实力雄厚、后勤经费相对充裕,保障能力比较完备,这些高校实际具备大刀阔斧进行后勤改革的土壤和条件,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后勤的深刻影响,往往求稳怕乱,行动保守,大都采用自管和混合物业服务模式,而一些经济条件、后勤保障能力薄弱的非部省属重点、市属高校和民办高校,敢闯敢干,往往一步到位,采用全托管物业服务模式。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高校,采用混合模式的居多。
领导意志最为关键。
领导意志包括学校领导集体、学校主要领导和后勤主管领导三个层面,其中主要领导即学校党政“一把手”的意志,将直接定夺学校的物业服务模式。
某高校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以自管模式为主导的混合模式已进入良性运行,主要领导调整后,瞬即要求后勤将学校物业服务彻底外化,全盘实行托管模式,以提升物业服务的品质和层次,结果在表面繁荣中造成高额的成本支出以及既有人财物等后勤资源的巨大浪费。
如果学校主要领导是民主型分权型的,学校后勤主管领导的意志将凸显,学校领导集体决策机制将发挥一定作用,后勤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将显得至关重要,相对而言,在这种格局下形成的物业服务模式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
后勤状况是决定某一高校物业服务模式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