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练习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后提升训练: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答案D解析秦朝和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排除A项;统治集团内讧变乱,不符合秦、隋灭亡的史实,故B项错误;秦有宦官赵高专权,隋没有;秦、隋都没有外戚专权,故C项错误;秦、隋两朝都横征暴敛、苛政黩武,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被农民战争推翻,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
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驰道D.大运河,南北交通大动脉是大运河,促进了南北资源整合,故D项正确。
3.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地位日益变得重要,所以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洛阳为东都,故C项正确。
4.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可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中寻找突破口,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隋文帝。
故选C项。
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B.广建粮仓C.开大运河D.征伐高丽答案 C解析大运河是隋炀帝时开凿,沟通了南北,促进经济发展,造福后代,故C项正确。
A 项是隋文帝的功绩,排除;B、D两项与材料“开万世之利”不符,排除。
3.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
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
”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答案 B解析材料“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思想,“让人民静养”体现了唐太宗的“与民休息”思想,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
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 ) A.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肯定D.心胸狭窄,打击敌对官吏,愧为人君解析评价历史人物关键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使国家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为大唐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系列(选必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英国首相更迭的频繁,英政府是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文官制度什么是文官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呈现文官制度的演变的时间轴。
【自主学习】:思考:速读P34,请指出下列时期西方国家治理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思考:结合演变过程,反映了西方传统选官制度什么问题?中古世纪到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西方国家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由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没有设置专门的政府官员到政党分肥制度的演变,传统选官制度弊端日益凸显。
1883 年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遇刺案就是弊端的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有哪些?1.历史因素: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阻碍社会发展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核心素养】: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和税收等传统事务以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
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35工业革命的推动是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经济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哪一个观点?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展示材料: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艾伦·坎贝尔(时任美国人事总署署长)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受到谁的影响?3.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展示材料:同时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检测三(第五、六单元)(含解析)
阶段检测三(第五、六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遏制吸毒,医治官场恶疾B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 .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弗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3.《虎门条约》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对此条款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4.西方人送这里的“礼物”指的是()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北京圆明园 B .割占台湾全岛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一条”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6.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 .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练习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含解析)
课时作业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2.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3.古代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形象不断变化,从汉唐被歧视的弱者形象,到宋元贪婪吝啬的小人形象,再到明清有情有义的正面形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止4.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5.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6.如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多7.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6年,他与利玛窦开始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并没有推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1.在中古时期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任免,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这表明( )A.英国实行君主专制B.英国国王权力至上C.英国官员服务国王D.借鉴中国选官制度2.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
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
这种文官制度( )A.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B.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3.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4.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 )①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④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6.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
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时同步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基础巩固1.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2.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
空白处应填入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5.“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6.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8.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9.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6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作业6 全球航路的开辟一、选择题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
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2.15世纪末开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了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热潮。
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扩大殖民地的要求 D.为了对外传播天主教3.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已具备了( ) A.宗教动力 B.社会根源C.客观条件 D.交通条件4.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
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C.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5.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
这说明西班牙(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6.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曾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向世界各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将欧洲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C.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发展资本主义D.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世界各地7.“星盘”和“指向标”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表现在( )A.地理知识的进步 B.造船技术的进步C.航海技术的进步 D.天文知识的进步8.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9.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10.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一、单选题1.南北朝陷入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
隋唐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
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2.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如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3.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4.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
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这种变化表明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5.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唐太宗认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体现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完善科举制B.用人唯才C.虚怀纳谏D.轻徭薄赋7.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文帝设立三省,使其互相牵制,这实际上就是将宰相的权力进行了分散,将决策权和行政执行权分离。
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 行政效率的不断降低C. 相权严重威胁到皇权D. 中枢机构制度的创新2、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
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
”可见促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因素是A.最早接触西方文明B.工业化基础雄厚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统治薄弱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其主要意图是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3.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
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斗争策略C.反映了三民主义思想的缺陷D.证明了“天运”纪年法的正确4.如图是民国时期的集体婚礼照片,读图可知当时①文明新式的婚礼获得一定认同②青年择偶标准趋向一致化③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④婚姻自由成为社会的共识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
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6.辛亥革命时期,通过实行核定地价和土地国有的方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瓦解封建地主经济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然而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这说明()A.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资产阶级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相对弱小7.1900年,杜亚泉在他主编的《亚泉杂志》序言中称;“实质上,只有靠‘人文和科学’,政治学上的‘进步’才能实现。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训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C.隋朝广设仓库,物资储备丰富,故选B项。
2.“589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了统一、安定的局面。
”这段材料中存在几处错误()A.1处B.2处D.4处,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杨坚灭陈,统一全国,故材料中存在2处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3.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4.若想了解唐朝的建立者,应看的著作是()A.《贞观政要》B.《唐高祖传》D.《李隆基大传》5.以史为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官用人,从他所用的人来看: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魏征敢于直言、大将李靖能征善战。
唐太宗的“用人”给我们的启迪是()A.唯才是举B.用人求全D.用人不疑,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谏臣,任用能征善战的李靖为将,体现了他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故选C项。
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推行此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边疆民族放弃对中原的袭扰B.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的爱戴和支持C.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故D项符合题意;“边疆民族放弃对中原的袭扰”和“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的爱戴和支持”是唐太宗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故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是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故C项不符合题意。
2021秋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课时练习题(19,20课,精选最新习题)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 (1)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第19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练题组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这反映了他的哪一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答案:D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题组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
这一事件( )A.是“实业救国”出现的标志B.表明辛亥革命由此正式爆发C.表明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得以建立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答案:D4.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发表《对外宣言书》,宣称“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A.没有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B.推翻清王朝后的革命策略C.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承认和支持D.外交政策与清政府一致答案:B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列强特权明显是为了换取列强的承认和支持,所以其举措属于推翻清王朝后的策略,故选B项。
题组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2021山东聊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评价侧重于辛亥革命的( )A.世界意义B.政体变革C.思想启蒙D.反帝色彩答案:A解析:“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表明这一评价侧重的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故选A项;B项是对中国而言,无法凸显其世界意义,排除B项;推翻帝制属于政体变革,与思想启蒙无关,排除C项;推翻帝制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帝国主义,排除D项。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练习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含解析)
课时作业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鼎,是周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春秋时期,出现了楚庄王问鼎事件。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C.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2.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90%以上。
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铁农具已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如齐、魏、韩等。
其初衷是()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中的有利地位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4.(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引自《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A.没落贵族的利益B.立功将士的利益C.新兴地主的利益D.富裕农民的利益5.春秋晚期,孔子的弟子们因主张不同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A.不同学派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6.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
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历史人教版选择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 达米亚平原。
(3)向西分支: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瑙河, 翻越喀尔巴阡山,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 演化为现代欧洲人。
亚洲
①在中国北方,_匈__奴__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贵__霜__帝__国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_日__耳__曼__人__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情境二】 雅利安人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始了对古印 度的征服。他们遇到了当地土著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经过约6个世纪的漫长 斗争,雅利安人最终把大量土著达罗毗荼人赶走,剩下的则变成了印度—雅利安 人的奴隶。 【思维交互2】雅利安人对古印度的征服开始于什么时间?印度—雅利安人创造 了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典籍:《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等。
【史论生成】 印欧人的大迁徙
1.背景: (1)印欧人的栖息地草原退化,河流冰封,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南下去低纬度
的地区寻求生存之道。 (2)印欧人发明了轮式马车,又驯化了野马,马车也由人力逐渐被马拉代替,为
大迁徙准备了技术条件。
2.路线: (1)东南分支: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印欧人,被亚述人称为“古提人”,大
【情境三】赫梯人是西亚地区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赫梯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于 铁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赫梯人的铁兵器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 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 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思维交互3】马拉战车广泛使用于什么时间?铁器的推广和使用对人类历史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提示:马拉战车在公元前2千纪后期广泛使用。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 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帮助农民夺回一些土地
D.使封建王朝名存实亡
2.唐太宗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
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4.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不是在各族之间争战、割据的基础上进行的交融,而是在统一政权下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而逐渐进行
A.王位大都是非法继承B.开国君主皆死于非命
C.儒家伦理道德已尽失D.战争多发且政治混乱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
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
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吴兢《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第四》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课时作业6
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分析评价能力。
解题时要抓住“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关键词,故选B项。
答案:B
2.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在用人方面具有包容开放的一面,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