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合集下载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心得

想要教儿童绘画,首先你要先读懂他们的画。这样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提供动力。儿童绘画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艺术学家等不同人群的目光。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Claire Golomb的著作《儿童绘画心理学》,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知道了在一开始时大多数人认为处于涂鸦期儿童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无预期的视觉性动作记录。但是经过了马休斯的实验证明这些手势是所有后期绘画活动的基础,并且在建立空间象征体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凯洛洛的分析记录,更加明确的总结了20个基本的涂鸦单元,认识到了儿童涂鸦期无意识的训练,对后期的绘画也会有很大的启发性。手势,是人类非常早期的表达交流的系统,在珍格格人生历程中都很活跃。艺术创作根植于身体的感觉,这

种感觉反映了意图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规则。儿童用自然而然的发展出来的表征能力去吸收人类已有的特定类型的绘画形式和经验的过程。儿童的大脑创作出来的蝌蚪人,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画卷。在本书里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作品,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儿童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他还不足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但是当你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幅画,去一颗纯真的心去体会时你会懂得他们的快乐。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1

本书是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通俗读物,前半部分是作者的理论成果,后半部分则是心理个案的例子,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作为老师和母亲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书中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一,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她的童年,因为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例如有一个52岁的女人,她总是不停的,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回顾她的童年,她有一个优秀的姐姐,从童年到现在,她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她,当这些童年时未受到过关爱的孩子,她们在儿童时代都受到过恶劣的对待,因此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恨恶的性格。

二,怀有过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处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判他们,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没有什么好处,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却尤为重要,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也不能丧失勇气,而是要把挫折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三,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是个体的人格,包括儿童和成人是一个统一的体,这种人格的行为表现和个体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保持一致的,孩子上学拖延理解为,他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作出难以避免的反应,他不想上学,他会想尽办法不遵从学校的要求,坏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地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于是他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特征,逐渐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很荣幸这次共读了这本《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因为它让我更了解孩子的画,并通过绘画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这本书讲述了通过教师的帮助,妈妈们读懂了孩子隐藏在图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希望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的愿望。

通过图画,父母和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亲子关系获得了改善与提高。母亲、教师、艺术和造型治疗师的成功实践。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所以呢我们会鼓励孩子画画,将无形的内在世界有形化,可视化。孩子们的画向我们传达了他们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他们思想王国的种种现象,这些画可以被当作交流的手段,也可以架起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在自主游戏的开展下,每次回来的游戏表征有时会分享交流,有时候会进行绘画游戏故事进行表征。通过这本书在欣赏幼儿的游戏故事时,会让我在专业的角度更好的去理解分析他们的作品。我们班有个孩子每次都会画“病毒”,他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这些内容。虽然他画的不是刚刚在自主游戏时玩的游戏,但是这些“病毒”却是他当下内心想表达的东西。我要尊重他的想法,询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病毒啊。他说就是想画。我想可能是因为由于这次疫情对他的影响比

较大,他已经记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从点点的病毒,转变成圆圈再加上曲线,变成一只只的水母。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画水母,然后告诉我,他家有一个鱼缸,里面都是水母,妈妈换水的时候水母都取出来了。看,这就是他当下的新的想法以及表征。

2022《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报告

2022《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报告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书报告

早期我读过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这本书,认识到美术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知道绘画对于生命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寒假我读了严虎老师的《儿童绘画心理学》,严虎老师是国内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权威,这本书他把中外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各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起来对比分析,还列举了大量例子进行辅助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对儿童心理绘画的作用、特点、原因、如何引导孩子等问题有了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方面的收获。

01引导学生自主绘画的方法

要让孩子实现自主绘画,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初级智力技能,包括对各种图形、多种颜色的认知,观察力、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学习绘画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对多种图形的运用,并指导他们学会将所学的图形加以组合,通过对物体的形状,轮廓的类比,归纳抽象形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

具体方法如下:1.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关系,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儿童绘画发展的前图式阶段,儿童只能画单一的人物、动物、植物,学生一年级时,教师要引导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2.引导学生观察同类物体的共性与特性,建立知识网络,儿童善于经验的重组,可以将某类事物的图片资料,如不同的房子、汽车、公园等收集在一起,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对同类物体的共性与特性的关注,从而构

建知识网络,为在绘画中进行知识重组奠定基础;3.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儿童喜欢提问,也喜欢探究问题,创建一些问题情境,有助于他们自发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应用。

儿童绘画心理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心得体会

孩子画的画我们看不明白,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

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儿童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线条与心理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自闭症儿童很喜欢画重复的东西,比如不断的圆或迷宫。

二、色彩与心理

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三、人物与心理

画在中间的小人表示这个孩子比较受欢迎,有点自我中心;如果手臂是向上画的,表示他这个孩子很快活,很得意;如果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则说明孩子的占有欲比较强;如果孩子的手是放下的,比较贴近身体的,说明是比较温顺的孩子但是同时也有点胆小。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而儿童绘画作品中那些看似随意泼洒的色彩,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密码。了解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1. 色彩的温度与情绪

在色彩心理学中,不同的颜色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温度感和情绪倾向。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通常象征着温暖、热情、活力和兴奋;而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调,则更多地传递出冷静、沉静、安宁和忧郁的情绪。

儿童在绘画时,对于色彩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那些能够表达自己当下情绪的颜色。比如,一个正在经历搬家或转学的孩子,可能会在画作中大量使用灰色、蓝色等冷色调,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一个刚刚参加完生日派对的孩子,则更有可能用鲜艳的红色、黄色来描绘快乐的心情。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颜色与情绪进行一一对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但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时期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变化,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情绪的波动,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 色彩的象征意义

除了温度和情绪之外,不同的颜色还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而白色则象征着纯洁、神圣和哀悼。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用红色来画太阳,用蓝色来画大海,用绿色来画树木,这说明他已经开始理解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

还有一些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认为紫色代表着神秘和魔法,于是他会在画作中用紫色来描绘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事物。

绘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绘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绘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绘画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在参加绘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我对绘画的价值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学到了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技巧和知识。以下是我在课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绘画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绘画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通过绘画,我发现我可以将我难以言表的情感转化为图像和色彩,从而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并处理我的情感问题。绘画成为我情感的出口,使我不再被压抑和困扰。

其次,绘画有助于放松和缓解压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压力和焦虑。通过参与绘画活动,我学会了专注于手中的画笔和画布,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而不是担心其他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暂时忘记烦恼和压力,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种放松的状态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和压力,使我重新获得积极的心态和能量。

此外,绘画也是一种有益于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形象和场景。我可以尝试不同的颜色和构图,发现新的想法和视角。这样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可以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最后,绘画可以帮助我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我需要思考和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形象,这要求我具备自我观察和理解的能力。通过练习绘画,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我的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的来说,绘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绘画,我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放松心情、提升创造力并学会管理情绪。绘画不仅是一项艺术活动,更是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绘画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丛书之一。其作者凯西·玛考尔蒂是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她通过一幅幅儿童画的展示,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对利用绘画活动进行儿童心理治疗给予了清晰而详尽的阐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儿童绘画评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了解儿童对自我及家庭的认识,从而帮助儿童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绘画的过程和内容是儿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书中充满智慧的观点不但对心理医生,而且对有心的家长、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专业人士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对本书中所蕴藏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这本书极大地提高了读者对治疗过程中儿童绘画作品的理解。同时,本书给我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指导和指示,使我对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的力量以及它在治疗中的潜力的认识也不断得到了深化。

在阅读完它之后,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父母们来说,尊重孩子比分析孩子更重要;对于父母们来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比任何简单的数据或教条更有力。书的名字虽然叫做“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可是这本书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有的人都应本着欣赏、理解、尊重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这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以此类推我想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说,我们都应本着欣赏、

理解与尊重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标准或喜好来任意评判我们的孩子。

心理绘画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心理绘画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心理绘画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心理绘画教育是一种结合心理学和绘画的教育形式,通过绘画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参与心理绘画教育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首先,心理绘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画笔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感觉转化为画作,这样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绘画可以促进我们的情感释放和宣泄,使我们感到轻松和解脱。

其次,心理绘画教育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绘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潜在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并且能够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加深对自我的理解,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再次,心理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空白的画布或纸张,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填充画面。通过绘画,我们可以开发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新思维,思考和探索自己所处环境的多种可能性。

最后,心理绘画教育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也有很

大的帮助。绘画可以让我们在发泄情绪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的观察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通过观察自己的画作,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和反应,可以发现自己的情绪规律和情绪触发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

总的来说,心理绘画教育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绘画,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因此,我认为心理绘画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形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儿童心理画》的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的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的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是作者唐波绘制的一部深受大家喜爱的儿童心理画作品集,书中有各种类型的图片,都描绘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其中有学校、家庭、各种活动以及孩子之间的各种情景。《儿童心理画》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读者们都为这部作品的创意所惊叹,也很欣赏图片中深刻的情感表达。

读完《儿童心理画》,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儿童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儿童的心理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关爱,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也需要我们的支持。书中的画面很好地揭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点:除了外在环境的影响,还有父母的指导、老师的教育以及儿童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画》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环境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注意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画》还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及时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和安全感,建立信任和交流,以调节他们的生活状态。家长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识和想法,让孩子学会与人交流,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多元化。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应该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及兴趣爱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让孩子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进步和成长;同

时,我们也要多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及体验,让他们从中学习和感悟。

《儿童心理画》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很重要,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把这部儿童心理画作品作为教育自己的一个有效的参考,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良好的行为准则,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真正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研究儿童绘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而在这方面有

一位最有名的学者是英国的佛洛伊德。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儿童绘画

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完《儿童绘画心理学》,我深

感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加深了我对儿童绘

画心理学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很好地解释了儿童绘画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绘画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沟通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通过

绘画,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塑造、传达和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这

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儿童解决情绪问题,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促进

情感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心理状态

和内心需求。他们的绘画作品可以揭示他们的兴趣、想法和感受。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画的图像充满了暴力和冲突,那可能表示他内

心存在着一些焦虑和矛盾。而如果一个孩子画的图像很简洁且内容

充满积极向上的意义,那可能表示他的内心非常平静和满足。

其次,这本书还探讨了儿童绘画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表达情感,还在进行认知活动。绘画要求儿童观察、分类、比较,这些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绘画作品既可以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例如,当一个孩子开始画人物时,他不仅仅是在画出人物形象,他还需要考虑到人物的比例、位置、颜色等方面。这样的认知活动可以促使孩子对于人物的特征和身体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还特别提到了儿童绘画活动对于增强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性。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同时,得到来自他人的赞扬和鼓励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绘画活动鼓励儿童发掘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的能力。

心理绘画活动感想怎么写

心理绘画活动感想怎么写

心理绘画活动感想怎么写

心理绘画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也深入了解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这个活动,我对绘画和心理学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意识到了心理绘画对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被要求从内心深处找到一种情感或者体验,然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

出来。我选择了一段曾经的伤感经历,希望通过绘画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在绘画过

程中,我感到自己仿佛沉浸在一种状态中,集中精神且忘却了时间。这种专注的感觉非常

奇妙,让我感到忘我而沉醉。

随着绘画的进行,我发现自己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烦恼和压力。通过画笔将情感表达出来,

我感觉好像给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让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了一种表达的出口。这让我

感到释然和舒缓,并且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观察自己的绘画作品,我也意识到了绘画的力量。每一个笔触都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每一种颜色都是内心的抒发,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心灵的探索。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

艺术,更是一种对内心的沟通和表达。这让我领悟到,绘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

一种心灵的疗愈和成长。

在心理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了一些关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通过观察

自己的作品,我发现自己在面对情感和压力时常常选择沉默和内化,而忽略了表达和释放。这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向性格,并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

的情感。

心理绘画活动也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深刻的方式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自己的

作品,我发现了一些我之前并不了解的内心情感和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这让我意识到,了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什么是绘画心理学?

在心理学课程中,专门有一门儿童绘画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以儿童绘画的认知缺陷观为代表,将儿童画视为儿童不成熟的世界

概念的展现,认为儿童画是一种图形表达,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儿童心理的“输出资料”。

另一个方向则强调儿童绘画的投射意义,认为儿童画是儿童情绪的镜子。

投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人们会不自

觉地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反应到外界事物

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许你并无法言说,但通过绘画等方式就不自

觉表露出来。

比如这幅儿童自画像,画的自己张牙舞爪,可能代表了儿童内心比较

脆弱,想用可怕的外表来保护自己。

有趣的是,有学者认为一见钟情其实也是投射,在未了解对方的时候

就爱上对方,其实更多的是将我们内心的幻想和需要加诸于对方身上,很

大程度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在研究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些问题儿童绘画中的共

同特点,并将其进行了总结。比如自闭症的儿童,他们的绘画往往刻板重复,色彩浓烈,有些孩子的画有很高的艺术性,就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颜

色是常人无法轻易使用的。

▼树林

▼两只大象

画作色彩缤纷丰满,其中有很多重复的元素,再比如这一幅自闭症儿童的画作也是如此:

还有自闭症画家仅看一眼就能记下并画出整个纽约场景图:

如今绘画也是诊断和治疗自闭症的一种常用手段。

那么一般孩子的画作有怎样的发展特点?怎么样从孩子的画里面看出他没说出口的事呢?

儿童画的一般发展规律

第一阶段涂鸦

儿童从学步期开始就会涂鸦,但这种涂鸦行为缺乏视觉指引(成人的写字、作画都是以视觉为指引的),很大程度上是由胳膊、手腕和手的机械结构所决定。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这本书是对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次系

统探讨,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通过对儿童绘画的现象

与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儿童绘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作用,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指导性建议。

首先,本书从儿童绘画的历史发展入手,追溯了绘画和儿童心理学

的关系。作者指出,儿童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绘画,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展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发泄

情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绘画的心理过程。作者通过实地观察和

心理学实验,分析了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需求。例如,从对儿童绘画的形状、颜色和线条运用的分析来看,不同的表现形式

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此外,作者还通过解

读绘画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揭示了儿童内在的欲望和情感需求。这

些对儿童绘画心理过程的深入剖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

界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本书还探讨了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指出,儿童绘画不仅受到儿童个体内在发展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

境的影响。通过分析绘画特点和内容的变化,我们能够了解儿童在不

同发展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和心理需求的变化。此外,儿童绘画还可以

用作评估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工具,对儿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引导。

最后,本书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和教育建议。作者通过对绘画教育的论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儿童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针对一些儿童心理问题,如情绪调节、自尊心建设等,作者也提供了一些绘画治疗的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乃至还可以营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下面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一

些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本精装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看书中的图画,由于每页三分之二都是有趣、

可爱的图画,而妈妈则在我耳边轻轻的念着文字。我最爱看书中美丽的

公主,期望自己也像那些公主一样漂亮、可爱。上小学后,我学会了拼音,当我第二次看此书时,我用学到的拼音,每个字认真的浏览,让我

完全地自己看明白了故事内容。而今年的暑假,我在爸爸带回来的一堆

书中,又欣喜的发觉了《安徒生童话》一书,我又一次津津有味地用自

己三年来所学到的文字,撇开拼音,参照每页上的画面,认真仔细地浏

览了第三遍,而这第三遍的浏览却让我忽然恍然大悟。

我爱好童话,由于这童话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在梦中

才能到达的地方,每次只要我一捧起此书,就会很投入,感觉特别靠近,书中的故事,不仅是好玩,还有很多的感动和认识。而其中一篇《海的

女儿》的故事,更让我深受感动。人鱼公主不惜牺牲自己,全心全意的

爱着王子,让我不再仅仅爱好她的美丽,更爱好她的仁慈和无私的精神。以前不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的苦难遭受,还以为她真的去

了幸福的地方。现在读来不仅让我对小女孩的可怜身世充满同情,更对

当时的冷漠无情的男孩和周围人群充满冤仇。我在心中默默祝愿那个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的烦恼,发泄心中的愤怒……在这里,他们体现了难得可贵的“主体性”,所以说主体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了解了他们的心中的故事,肯定对我们研究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真正的实现“主体教育”。

我们的教育经常都在说“主体教育”,怎么样的教育才算主体呢?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最终要“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

但这书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有心,就会发现孩子内心的秘密,从而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真正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