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医院需制定科学、系统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以期为医院提供参考。
二、医疗质量控制方案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监督、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下设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2. 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遵循规范操作。
3.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院应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同时,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4.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实力。
5.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科诊疗水平。
6. 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医疗质量控制措施1.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医院应规范病历书写,开展病历质量评审,提高病历质量。
加强对病历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病历资料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应根据疾病特点,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方案,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自查、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开展不定期抽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意识。
4. 加强医患沟通医院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改进医疗服务。
5. 落实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将医疗质量纳入考核指标,激发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的积极性。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1.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明确管理目标、工作内容及组织架构等,并结合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质量管控流程和责任分工。
3.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估医疗质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对医疗质量的评估报告。
4.进行医疗质量改进:根据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开展相关的改进工作,包括重点问题的整改、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案等,并监测改进效果。
5.加强专业培训和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并建立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二、医疗质量考核体系1.设定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并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2.实施医疗质量考核:医疗机构应根据设定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考核,包括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医疗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评估等,提供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
3.奖惩机制:根据医疗质量考核结果,医疗机构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考核结果好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对考核结果差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并对医院整体的质量改进成效进行评价。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1.确立医疗质量目标: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年度医疗质量目标,明确量化目标和改进方向。
2.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质量目标,制定年度质量管理计划,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等。
3.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应按照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活动,包括整治突出问题、组织质量培训、开展随机抽查等。
4.监测和评估质量管理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对质量管理活动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对关键过程和结果的监测,形成质量管理报告。
医疗质量管理五大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五大体系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而实施的系统性活动,其目标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五大体系。
一、医疗政策管理体系医疗政策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制定和执行医疗政策的总体框架。
这一体系包括医疗政策的制定、调整、实施和监督,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通过设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定明确的政策标准,医疗机构可以有效管理医疗服务的方向和质量。
二、医疗过程管理体系医疗过程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包括病历管理、手术护理、药物使用等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流程标准和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可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错误风险,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人员管理体系医疗人员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的体系,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
医疗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通过健全的人员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可以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素质,保障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四、医疗设施管理体系医疗设施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管理医疗设施的体系,包括建筑、设备、器材等方面。
医疗设施的安全、卫生和功能正常性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通过严格的设施管理规范和定期维护检查,医疗机构可以确保医疗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可靠。
五、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的体系,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方向和依据,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医疗质量评估体系还是医疗机构内部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发现和纠正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管理的五大体系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体系,医疗机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和实施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满意度。
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制度、规章和流程;-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负责人和职责;- 确定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负责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设立和规范各项医疗服务的过程和流程,确保医疗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对医疗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 进行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追踪和分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医疗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医疗活动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进行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安全有效;- 开展医疗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 建立并完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总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保护患者的权益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3篇)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范本)监控,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及持续改进。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副主任委员:副院长委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二)质量管理小组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组长:科室主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成员:各科室成员科室医疗质控小组职责:(1)、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___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2)、定期___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3)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制度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确保提供安全、有效、连续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部门及工作人员。
2. 组织架构-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疗质量标准。
-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 职责分配-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医疗质量政策,审核医疗质量报告。
-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执行医疗质量政策,监督和指导医疗质量工作。
- 各临床科室:落实医疗质量标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4. 质量标准- 制定并更新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疗标准、护理标准、药品管理标准等。
- 定期对医疗质量标准进行评审和修订。
5. 质量监控- 实施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病历审查、医疗差错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 定期发布医疗质量监控报告,并向全院通报。
6. 质量改进- 针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医疗质量改进激励机制。
7. 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 加强医疗质量意识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
8. 信息管理-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相关数据。
- 保障医疗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9. 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过程,收集患者反馈。
- 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期望。
10. 监督与评估- 建立医疗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医疗质量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 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
11. 法律责任- 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确保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12.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13. 文档管理- 所有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文档应妥善保存,确保可追溯性。
14. 紧急情况处理- 制定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确保在医疗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一、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为了有效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质量管理人员。
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监督评估医疗质量。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质量培训和绩效评估等。
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则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监督。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医疗质量管理流程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程序。
该流程应包括医疗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患者登记、诊断治疗、手术操作、医疗器械采购和医疗事故处理等。
医疗机构应通过流程化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三、制定医疗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医疗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医疗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标准和指标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如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医疗器械使用和医疗安全等。
医疗机构应通过定期评估和比较,不断改进医疗质量。
四、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质量管理培训和继续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最新的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医疗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五、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通过定期开展质量自查和自评,发现和纠正问题,改进质量管理。
外部评估由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评估组织进行,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
六、建立医疗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医疗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疗质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5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____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____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的功能与职责,有效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
其职责如下:(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2)审校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督促落实;(3)对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并向全院通报相关情况和处理决定;(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2、医院医务部医务部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常设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1)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每月向医院提供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
(4)定期反馈医疗质量信息。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督促落实;(2)结合科室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3)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4)定期组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科室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1、住院死亡类指标:死亡病例数2、重返类指标:出院患者____日再入院例次、非计划重返手术例次、重症监护患者重返icu例次3、医院感染类指标:医院感染发生例次4、手术并发症指标:择期手术并发症例次、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例次、术后肺栓塞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伤口裂开发生例次、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例次、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例次5、患者安全类指标:输血反应发生例次、输液反应发生例次、住院患者压疮发生例次、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次、输血/输液反应发生例次、手术异物遗留发生例次、医源性气胸发生例次、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例次、新生儿产伤发生例次、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例次6、合理用药指标:药占比、抗菌药物比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7、运行管理类指标: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住院手术例数、门诊手术例数、住院危重抢救成功例数、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例数、门诊处方合格率、住院病历甲级率(三)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机制1、完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规范各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临床诊疗指南;3、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和实施的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提供安全、高效、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核心,涵盖了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管理、人员资质、设施设备、医疗过程等。
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确保其配备充足的专业人员。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人员资质医疗机构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招聘、考核和培训,确保其具备合格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知识。
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设施设备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购置、验收、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医疗机构还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医疗过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医疗机构还需要对医疗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不良事件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还需要进行不良事件的分类、分析和总结,制定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六、继续教育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医疗机构还应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
七、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其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意见,改进医疗服务的不足之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为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至关重要。
二、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科学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质量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应组建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全面监督医疗质量的管理工作。
2.明确管理责任:明确医疗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3.规范医疗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4.建立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定期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人员绩效考核:定期对医疗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鼓励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医疗设备考核:定期对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考核,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3.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建议。
四、医疗质量管理流程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顺畅的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质量问题反馈:建立医疗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及时汇总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
2.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总结医疗工作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3.医疗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文件的及时更新和有效实施。
五、结论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职责。
该体系通过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设置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等方式,来保障医疗质量的安全与有效。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责任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责任是构建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首要任务。
医疗机构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的细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医院领导应当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医疗质量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和实施。
二、设置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机构是医疗机构内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组织和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规模和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人员组成和工作程序等。
质量管理机构应当由专职人员组成,具备医疗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三、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求。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医疗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临床路径管理等相关内容。
四、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医疗质量管理活动是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医疗质量培训与考核、医疗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等活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管理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的效能和效果。
在推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时,还应当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氛围。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共同努力,在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的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目标是通过持续改进、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医院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质量管理机构:医院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并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规划:医院应定期制定质量管理规划,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对规划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修订。
3.质量管理流程: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流程,包括病例管理、手术管理、药品管理、护理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4.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5.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应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医疗质量评估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投诉管理系统等,实时监控医疗质量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质量管理评估与改进:医院应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估,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7.患者参与与满意度调查:医院应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建立患者投诉和满意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和需求,改进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应成为每家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得到全面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及管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考核流程,确保考核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般包括制定考核计划 、发布通知、现场考核、汇总分析、反馈整改等环节。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保 护患者隐私和权益,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02 医疗质量管理考 核指标体系
医疗质量指标
诊断符合率
衡量医院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指标,包 括临床、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 诊断符合率。
VS
调整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针对考核结果,对医疗质量管理策略进行 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和确保医疗 质量。
调整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优化医疗流程
根据考核结果,对医疗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诊疗效率。
调整人员配置
根据科室特点和工作量,对医护人员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医疗质量 。
加强培训和教育
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 的专业素养和医疗质量意识。
监控
通过定期检查、监测、评估等方式对医疗质量管理流 程进行监控,确保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评估
对医疗质量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包括流程的效率、效 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及管 理流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实施 •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结果应用 •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持续改进 • 医疗质量管理管理流程
01 医疗质量管理考 核体系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是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 质量的综合系统,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 量可控性。
确定考核方式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内部 规章制度等,制定科学、全面、可操作的 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4篇)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继续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指标,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我院实际,逐步探索和实施部分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控制目标(一)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和依法执业的观念。
(二)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落实有效防范医疗风险的具体措施,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三)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严把环节质量关。
尤其是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注重细节管理,杜绝医疗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四)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在重点专科探索和实施部分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做到“优质、低耗、高效”。
二、重点监控范围临床、医技、护理、院感、药械、门诊。
三、监控指标监控指标由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书质量、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六个部分组成。
其中服务质量包括有服务流程是否便捷、服务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服务价格是否公正合理三个方面。
(一)各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制定(或修订)和落实科室考核标准(医疗、医技考核标准由医务科制定;护理考核标准由护理部制定;院感考核标准由院感办制定),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日常督查和考评。
(二)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执行率___%。
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大手术)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各类报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
(三)严格按照___部新颁布的《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___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医疗文书,要求门诊病历书写达到≥___分/份,住院甲级病案率≥___%,杜绝丙级病案,其他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___%。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一、前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通过一系列流程、规范和制度,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质量评估等方式,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达到科学、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目标。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1.质量文化建设医疗机构要建立质量文化,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要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强化安全意识,全力保障患者安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2.医疗流程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规范的医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疗流程要实行全员参与,流程规范化,操作规程制定,安全监测等措施。
3.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要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手册制定、程序文件编写、工作指导书定编、培训考评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并保持服务水平的趋势性不降低。
4.医疗事故处理医院要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追究事故责任,保障患者合法权益,预防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要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完善的内部处理程序,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5.对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要重视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为医务人员提供不断学习和更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会议和讲座,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6.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辅助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要开展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加强医院内外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总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更是对患者权益的保障。
医疗机构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建立信息化系统等方面,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目录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2、医疗安全委员会
3、药事管理委员会
4、护理管理委员会
5、病案管理委员会
6、医院感染委员会
7、输血管理委员会
8、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
9、伦理管理委员会
二、医疗质控管理小组
1、医疗质控小组
2、急危重病人抢救小组
3、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小组
4、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5、临床路径小组
6、住院医师培训小组
7、药品不良反应小组.
8、辐射安全小组.
9、实验生物小组
10、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12、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
13、预防保健工作小组
14、医院医保管理领导小组
15、医保工作自查自纠领导小组
16、医院“社保卡实时结算领导小组”
17、医院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18、药品质量控制管理小组
19、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通知
20、关于成立医院污水处理管理小组的通知
医院质量管理
组织架构图
院长
业务院长
医医药护病医临医医疗疗事理案院床疗疗质安管管管感输设伦量全理理理染血备理管管委委委管管管管理理员员员理理理理委委会会会委委委委员员员员员员会会会会会会医医药护医护医设医务务剂理务理务备务科科科部科部科科科
、、、、
护医检护
理务验理
部科科部。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三级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下面我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针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良事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错误和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质量控制的要素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标准的制定,监测和评估以及纠正措施的执行。
在设定质量目标时,医疗机构必须根据业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明确质量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规范,以便员工按照标准进行工作。
监测和评估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疗活动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证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质量保证的要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监督和查证、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质量保证标志的使用。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其次,医疗机构还需要进行质量监督和查证,通过对重要工作环节的监督和查证,确保医疗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的可靠性。
最后,医疗机构还可以使用质量保证标志,表明医疗机构已经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具备一定的医疗质量保证能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指医疗机构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质量改进的要素包括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广泛参与和创新意识。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范文一、引言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一套适用于2024年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医疗质量管理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的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等问题,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认可度,对于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机构按照规范执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大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分享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
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推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医疗技术的创新能力。
3.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视,设立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并落实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4. 引入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建立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评级和医生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励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5. 加强患者满意度管理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评估患者满意度,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服务。
加强患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诉求。
6. 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方案⒈引言⑴背景⑵目的⑶范围⒉质量管理体系概述⑴定义⑵目标⑶原则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⑴管理层承诺⑵质量政策和目标设定⑶质量文化建设⑷规章制度建立⒋资源管理⑴人力资源管理⑵设备设施管理⑶信息资源管理⑷外部资源合作管理⒌流程管理⑴流程设计和优化⑵流程控制和监测⑶风险管理⑷事件管理⒍改进和创新⑴不断改进机制⑵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⑶创新管理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⑴社会责任理念⑵社会责任实践⑶可持续发展策略⒏监督和审核⑴内部监督机制⑵外部审核⒐文件和记录管理⑴文件控制⑵记录管理⑶机密信息保护附件:附件1: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附件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质量管理体系:指一组相互关联的活动和资源,用于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并不断改进的组织框架。
⒉质量文化建设:指通过培养和加强组织成员的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技能,形成共同追求卓越质量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⒊流程设计和优化:指对医疗过程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⒋风险管理:指对医疗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⒌社会责任:指医疗机构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包括对患者、员工、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⒍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环境、经济和社会资源,以满足未来需求的发展方式。
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概述1.1 简介1.2 目的与范围1.3 术语定义2.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2.1 领导层2.1.1 质量管理部门2.1.2 质量管理委员会2.2 监管机构2.3 行政部门2.4 医疗服务部门3.人力资源管理3.1 组织机构岗位设置3.2 岗位责任与职权3.3 培训与教育3.4 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4.质量标准与指标4.1 国家与地方质量管理标准 4.2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4.3 关键过程指标4.4 绩效评价指标5.质量风险管理5.1 风险管理流程5.2 风险评估与分类5.3 风险控制与改进6.质量监测与审计6.1 内部质量监测6.2 外部质量评审6.3 审计体系建设7.错误与事故管理7.1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7.2 事故调查与分析7.3 预防性措施与改进8.持续改进8.1 PDCA循环8.2 问题识别与解决8.3 创新与变革9.信息系统支持9.1 信息收集与分析9.2 信息共享与应用9.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附件: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2.相关政策与法规3.质量管理流程图4.质量评估指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法规 - 法律体系中对医疗行业的监管规定,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法规。
2.质量管理标准 -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的文件或标准。
3.内部质量监测 - 医疗机构内部为了保证质量而设立的监测与评估系统。
4.外部质量评审 - 由外部专家或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查。
5.不良事件 - 发生在医疗过程中的不符合预期的事件或结果。
6.PDCA循环 - Plan-Do-Check-Act,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的循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体系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
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与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就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
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详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
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与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与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与管理标准。
3、加强对科内的质量环节控制与质量水平评价。
4、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活动,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有成效,定期对本科室的工作进行考核与控制。
5、定期分析科室在医疗、护理、院感、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质控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1、对岗位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反馈。
2、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指导与规范医疗行为。
3、做好质量管理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二、各级质控人员名单(一)三级质控人员名单:组长:副组长:成员:(二)科级质控组织 (后附各科质控小组成员名单)三、院科两级质控网络1、各级质量管理机构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两级质量管理机构中,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统抓全院的质量问题,科级质量管理机构主抓本科室的质量问题。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要协调与指导各职能科室的质量工作,共同做好质量管理的教育、监督、检查、分析与评价等工作,研究与制定新的质控方案,优化管理。
3、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要经常询问与了解下级质量管理机构的工作执行情况,并及时指导下级质量管理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
下级质量管理机构应将质量管理情况定期、及时的反馈给上级质量管理机构,以便对质量管理实施控制。
4、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在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时,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案及措施等的规定,实行医疗质量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院科两级质控网络就是我院一个从上至下的一套完整、严密的质量管理组织。
它对医院整体质量建设直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对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质控领导小组(质控科)(一)负责各职能科室处罚通报材料的汇总、通报;(二)每季度对全院医疗服务质量进行一次评估,写出报告,同时对评估中发现的缺陷提出处罚建议与改进方法供院领导决策。
具体评估内容如下:1、临床科室医疗流程质量2、医技科流程质量3,住院病历终末质量4、门(急)诊病历质量5、门(急)诊处方质量6、门(急)诊合理用药7、临床科室合理用药8、月份评估报告(三)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院质量研讨会,提出至少2项质量改进措施:二、党办、院办公室1、每月对各科室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等进行检查。
2、将每月质控查出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建议整理后于下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院质控办。
三、医务科负责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综合目标考核细则》、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等的有关规定,并进行质控。
具体内容如下:1、负责重点学科建设,对重点学科追踪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水平;负责科研、教学。
2、按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发展医院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技术项目审批制度;3、各临床科室三级医师结构的合理安排;4、落实《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如:紧急情况、重大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输血管理制度等。
5、制定各临床及医技科专科工作制度,血液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条例、各专科常见病手术的围术期控制方案(手术科室)。
6、加强查处并杜绝冒执业医师签名,严格执行人员、技术准入制度。
7、不定期抽查各临床科室登记本按规定及时记录的情况。
8、严格医疗证明管理。
9、负责每年的三基考核、急救技术操作考核。
10、统计相关指标:三基考核合格率(年度)、有效投诉率(季度)、事故发生率(季度)。
11、负责本院职工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达标率≥95%。
12、组织并协调各科室院长查房的实施。
13、每月至少一次对全院各科室的医疗质量、运行病历、终末病历进行检查。
14、将每月质控查出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建议整理后于下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院质控办。
三、护理部负责落实《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护理常规》、《综合目标考核细则》等的有关规定,并进行质控。
具体内容如下:1、每月至少一次护理检查,检查护理记录书写,护理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等;2、负责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写出报告交院领导,同时对评估中发现的缺陷提出处罚建议与改进方法供院领导决策;具体评估内容如下:①对护理流程质量评估并处罚通报。
②对护理终末质量评估并处罚通报。
③对各临床科室护理进行评分、排名。
3、负责护理操作技能、三基知识的考核(每年2次)。
4、加强查处并杜绝假冒执业护士签名,严格执行人员、技术准入制度。
5、不定期抽查各临床科室登记本按规定及时记录的情况。
6、将每月查出的质量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建议整理后于下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院质控办。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综合目标考核细则》等标准进行质控。
具体评估内容如下1、安排医院感染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6小时;2、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3、每季度对全院各科的医院感染进行流程质量评估及终末质量评估,并分科评分。
4、每季度有医院感染控制分析报告以及改进措施;6、将以上2~4项查出的质量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建议整理后于下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院质控科。
7、统计指标: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消毒合格率。
五、后勤总务科1、设备配置与医院功能要求相适应。
2、有与重点专科相适应的设备。
3、后勤设备配套。
4、有设备准入制度、设备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
5、每季度写出全院设备准入、使用及完好率评估报告交院质控科。
6、每月对各科的物品、一次性耗材的帐务进行检查。
6、每月对科室的用水、用电、非医疗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检查,对查出的质量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建议整理后于下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院质控办。
六、病案室1、病案室负责住院病历终末质控,发现有关问题发出整改建议,对不按规定整改的住院病历,统计各项缺陷于下个月8日前上报质控科;2、病案室负责统计每月病案归档情况并报院领导及质控科。
七、财务科l、每季度由财务科协同药剂科对处方计价进行抽查、发现中、西药计价误差>1、0元,对责任人每张处方罚款5元;此外,对少收费者,按损失款的3倍给予罚款;2、每季度由财务科组织抽查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的各种收费,凡不按规定项目收费,擅自改变收费范围或收费标准,造成违规重复收费、错误收费以及记错帐、漏收费等导致多收费、少收费者,按实际发生金额的3倍罚款,落实到责任入或科室;3、每月公布医师的门诊处方人均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违规者按规定处罚(由财务科提供具体数据,并按有关规定落实处罚);4、每月对各科室的收费、记账等情况进行检查。
5、每月将上述3项查到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措施整理后,在下个月8日前报质控科。
八、药剂科1、每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各科处方进行抽查;2、每月至少一次对药房人员调配药品情况进行抽查:处方签名(或盖章),药袋注明病人姓名及药物、用法,有无发错药品,少发、多发药品等;3、每月由药剂科统计并公布抗菌素与其她临床用药使用前20名的药品,并对使用量连续两个月异常增长的药品提交药事委员会讨论就是否停止使用。
4、负责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每月对临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进行检查并通报;5、每月将上述4项查到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措施整理后,在下个月8日前报质控科。
九、门诊部1、由门诊部主任负责每月抽查二次门诊病历及处方书写质量与合理用药,将结果报质控科备案,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2、检查各专科出诊与专家出诊的情况,协调维护门诊挂号、收费、取药秩序,候诊时间、就诊时间的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不定期抽查门诊登记本、治疗操作登记按规定及时记录的情况;4、门诊患者投诉及医患纠纷的处理。
5、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并记录,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及时纠正。
6、每月将上述1-4项查到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措施整理后,在下个月8日前报院质控科。
十、急救中心1、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每月抽查二次急诊病历及处方书写质量与合理用药,将结果报质控科备案,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2、贯彻落实急诊管理制度,每月抽查急诊病历并记录缺陷与改进措施;3、不定期抽查急诊各种登记本(995急救管理记录,急诊出诊记录等)按规定及时记录的情况;4、负责急救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每季度1次)。
5、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并记录,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及时纠正。
6、每月将上述1-4项查到的缺陷、扣分情况及整改措施整理后,在下个月8日前报院质控科。
十一、临床科室1、每月组织本科质控人员对流程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及整改建议于下月8日前报质控科备案。
2、每月收回《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并填写《病人满意度月报表》于下个月5日前交院办;3、针对科室存在问题,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并记录,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