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

答: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在研究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理论,即: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和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主要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来进行调节,并实现均衡;通常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常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完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考虑货币市场情况下,消费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1、西方经济学界几种流行的消费理论:1凯恩思的绝对收入理论,其主要理论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且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消费并非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 以上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因素,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收入形式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侧重;2、我国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消费政策,为此,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对消费理论;1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函数关系,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由此,对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扩大贡献比高收入者更大;同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现金购买能力;2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为人们是依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则消费的比例会越高,从而刺激现期的消费,反之则减少,我国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加剧了我国这几年的储蓄额增加,消费减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依据以上的理论,还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刺激消费;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标签: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理论一、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自凯恩斯1936年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收入决定消费这一基础命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消费函数假说和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假定入手,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并揭示了了消费所存在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规律。

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到他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有“示范效应”(Demonstraion Effect)的。

基于这样的假定:与绝对消费水平相比,人们更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

同时,杜森贝利把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因此,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

这种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

3.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是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它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市场研究和商业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也是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之一。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追求的是最大化的效用。

效用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获得满足感或实用性的量度,通过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消费者选择对自己来说效用最大的选项。

效用理论分析了需求曲线的形成和消费者剩余的产生,对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对效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它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不仅考虑总效用,还需要考虑单位增加或减少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指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在实际购买中,消费者通常会停止在边际效用下降的点上。

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了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不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并对价格弹性和市场供给作出了贡献。

三、理性行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假设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是理性的,即他们会根据个人偏好、预算限制和市场信息来做出最优选择。

理性行为理论强调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是基于合理的思考和评估。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局限性等原因,消费者实际的购买行为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

因此,理性行为理论在解释消费者行为时也注重考虑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四、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理性行为理论提到的个人偏好、预算限制和市场信息外,消费者行为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地位和团体认同等。

个人特征因素涉及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个体特点。

市场环境因素包括价格、广告和产品品质等。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五、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在市场研究和商业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简明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消费效用理论

简明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消费效用理论
• 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和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增,共同决定了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MU P
MU 0 Q 0
d Q
三、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四、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商品取得的效用与他所支付货币 的效用之间的差额,即在产品的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 上的那部分面积。 • 生产者剩余 企业愿意承担的生产成本与实际承担的生产 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在产品的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 的那部分面积。
Y
U3 U2 U1 0
X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消费者要减少商品Y的消费, 就要增加商品X的消费,才能使总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消费者每 增加一个单位商品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是递减的。
Y A B C D
0
X
边际替代率
三、消费支出的预算线
Y A
W
三、风险贴水
• 风险贴水 消费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表现 为一定的货币数量。 • 风险贴水的多少是由消费者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决定的。在 消费对象提供效用相等的前提下,风险越大,确定性收益与 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大,风险贴水就会越高;反之,风险 越小,确定性收益与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风险贴水就 会越小。
二、风险偏好
• 风险规避者 当确定性收入与不确定的期望收入相等时, 预期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效用函数是凹函数。
U(W) U(W2) U[pW1+(1-p)W2] pU(W1)+(1-p)U(W2) U(W1) U(W)
A
B
0 W1 pW1+(1-p)W2 W2
风险规避者
W
• 风险喜好者 当确定性收入与不确定的期望收入相等时, 预期效用大于期望值效用。效用函数是凸函数。 • 风险中性者 等值的无风险收入与有风险的期望收入所提 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效用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

西方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

80%
应用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根据边 际效用理论来制定价格策略,通 过降低价格来刺激消费需求。
无差异曲线
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 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不同商品组 合的曲线。
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一 是无差异曲线从左上角到右下 角倾斜,二是无差异曲线不相 交,三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
应用
当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时,价格上升;反之,价格 下降。
价格机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帮助市场在供求关系 中达到均衡。
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
01
02
03
04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主 观喜好程度。
无差异曲线
表示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 或服务组合。
边际效用递减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 单位消费带来的效用增加量逐 渐减少。
价格策略与营销策略
价格策略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价格策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根据消费 者的价格敏感度、购买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以实现利润 最大化。例如,对于奢侈品,由于价格敏感度低,消费者更注重 品牌和品质,因此定价策略应注重品牌形象和独特性。
营销策略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根据消费 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特征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以吸 引更多的消费者。例如,对于快消品,由于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 实用性和价格,因此营销策略应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性价比。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表示消费 者的偏好,以及在不同商品价 格变动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预算约束线
定义
预算约束线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的轨 迹。
特征
预算约束线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负,即商品的 价格与收入成反比,二是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西方经济学界可持续消费研究综述..

西方经济学界可持续消费研究综述..

西方经济学界可持续消费研究综述*贺爱忠 宋友(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2000年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动因、评价方法和效果分析上。

在经济动因方面,从早期对消费者自身福利的关注扩展到消费者选择、企业环境标志产品的供给、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衰退等方面;在评价方法方面,对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法和传统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废弃物投入产出模型和综合生命周期评价法,并应用新经济学理论探索了从整体对可持续消费进行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法;在效果分析方面,从研究可持续消费的正向影响转向研究其反弹效应。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经济动因;评价方法;反弹效应* 原载《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5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各种高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可持续消费方式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程度。

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后,可持续消费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4年奥斯陆“可持续消费专题研讨会”上,国际学术界正式提出可持续消费一词。

此后,可持续消费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对2000年以来西方经济学界的可持续消费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可持续消费的经济动因、评价方法和效果分析方面。

一、可持续消费的经济动因可持续消费的经济动因极其复杂。

自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从消费者选择、企业环境标志产品的供给和环境经济政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吸引了一些学者专门探讨经济衰退对可持续消费的影响。

(一)内化动因:消费者选择消费者选择指面临权衡取舍的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消费者选择是如何影响可持续消费的呢?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消费者选择模式入手,通过各种模式的作用机制来探讨消费者选择对可持续消费的影响。

Janssen M.A.和Jager W.(2002)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水平和不确定性程度,把消费者选择行为分为熟思、重复、模仿和社会比较四种,其中熟思接近于理性选择,重复是常规行为,模仿和社会比较容易受参照群体的影响[1]。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的几点见解_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的几点见解_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的几点见解【作 者】王建国【作者简介】王建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博士消费之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介绍其中一些见解,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

一、消费与消费环境在社会经济中,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是生产和消费共同的目的。

消费是用商品和服务生产效用和社会福利的过程。

严格地说,消费是第二次生产过程。

第一次是用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生产消费品,第二次是用消费品生产效用和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生产过程也可以生产福利。

如果劳动是享受或部分享受,如果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心情舒畅,那么人们在生产消费品的同时,也可以直接生产效用和福利。

什么是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上所有人的效用的总和或总积或其他的某种函数形成。

什么是效用?效用就是满足感,就是主观上的享受,就是幸福。

单个人从消费中获得的效用不仅由消费品的量决定,而且由他的偏好决定,由他消费所处的环境决定,由他在社会中所处的相对地位决定。

例如同一个苹果对某个消费者能生产一定的满足感即效用,现在假设他因某种原因不象以前那么喜欢吃苹果了,即他对苹果的偏好减弱,同一个苹果就会比以前生产的效用量低。

知足者常乐就是用弱化偏好的方法使同量消费品生产更多的效用。

现在再假设他的胃口没变,但消费的环境变了,在消费过程中充满了爱或某种心情舒畅的环境,同一个苹果就会为他生产出比以前更高的效用。

例如他把苹果的一半让给了他最爱的人与他一起享受,半个苹果可能生产出比一个苹果还多的满足感即效用。

如果他吃这个苹果时还得看别人不友好的脸色(吃憋气食),这个苹果可能生产出负的效用(不舒服来)。

正所谓用钱买气受。

在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中吃同一个苹果,其所得效用也会降低。

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社会,即使消费量不变,人民的福利水平,幸福感也会高得多,可见同量的消费品,若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环境去消费,其效用就能提高。

当然,人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也会改变同量消费品所生产的效用量,如果人是有妒忌心理的话。

西方经济学微观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以商品x旳价格下降为例阐明
替代效应不变化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变化效用水平
宏微观经济学
假设X商品旳价格
下降,Y商品价格
不变,则对X商品
旳需求量增长,
其中,X 1X 3为替 代效应,X 3X 2为 收入效应
宏微观经济学
正常商品旳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X1X2=X1X3+X3X2
正常商品旳替代效应同价格 成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同价格成反方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收入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宏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 30%下列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生活水平 最富裕 富裕
小康水平 勉强度日 绝对贫困
宏微观经济学
历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旳恩格尔系数
年份
1957 1964 1981 1990 1997
宏微观经济学
消费
当工资增长时
工资
劳动力供 给曲线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闲暇小时
劳动供给小时数
a.对提升工资旳反应是享有更少旳闲暇
工资水平比较低时,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宏微观经济学
消费
工资
劳动力供 给曲线
替代效应
闲暇小时
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小时数
b.对提升工资旳反应是享有更多旳闲暇
工资水平比较高时,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概念: 公式:
MRS xy
Y X
宏微观经济学
MRS递减规律
原因: MRS
递减
总效用不变 边际效用递减
公式: X • MU x Y • MU y
Y MU x X MU y
MRSxy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引言消费行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和理解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需求、价值观和决策方式。

在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进行综述,探讨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1. 达尔达诺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达尔达诺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是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模型将消费者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需要识别、信息搜索、评估和比较、购买决策和行为后评估。

这个模型认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依次经历这五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弗洛斯滕贝格的消费者需求层次理论弗洛斯滕贝格的消费者需求层次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消费行为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

这个理论强调了人的需求是层次性的,并且认为人们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3. 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除了以上两个心理学的消费行为理论之外,经济学中也有对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理论。

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主要关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效用函数做出最佳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4. 社会文化的影响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也充分关注了社会和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例如,商业广告的研究表明,广告对消费者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也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孟德尔森的价值和行动理论孟德尔森的价值和行动理论是对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观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价值和行动理论将价值分为功利性价值(自身利益)和表达型价值(社会认同等价值),并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这些价值的结果。

总结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达诺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弗洛斯滕贝格的消费者需求层次理论、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以及孟德尔森的价值和行动理论等,都为我们揭示了消费行为的不同方面和影响因素。

四种消费理论

四种消费理论

四种消费理论四种消费理论的对比总结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一.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具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1,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 为边际消费倾向。

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C/Y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三.生命期的消费理论该理论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可以表示为:C=aWR+bYL ,WR为财产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C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四.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该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包含了广泛领域研究的学科,涵盖了从个人消费行为到国际贸易、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学派和理论被提出和发展。

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观点。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兴起使得宏观经济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凯恩斯的“赶上央行,放慢零售”等理论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学派的兴起都在西方经济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经济现象的多种工具和视角。

与此同时, 西方经济学也在现实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边际效用、价格弹性、非理性预期等,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模型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中。

这些新颖的理论和模型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总的来说,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理论和学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和分析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看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再到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既是历史的脉络也是未来的潮流,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还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们常常将他们的理论与社会政策联系在一起,试图解决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传统使得西方经济学成为了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实际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对世界范围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建构开始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等问题,都需要借助西方经济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解决。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纵观学界,消费结构始终是一大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充斥不稳定因素而国内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研究则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国内外学者的消费结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类经济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拓宽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视野,为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

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

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

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

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引言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消费者行为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满足自身需求时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

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可以深入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和产品销售等经济现象,并为企业决策和市场规划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理性行为、效用理论和市场竞争等方面来探讨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

一、理性行为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下,消费者被视为理性决策者。

根据这种观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理性行为的前提是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准确判断。

例如,消费者会比较不同品牌的产品价格、质量、功能等因素,并根据个人的偏好和经济能力做出购买决策。

二、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重要解释工具。

根据效用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指人们对商品或服务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通过对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评估,来决定购买与否以及购买数量。

例如,当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他们会根据食物的口味、营养价值和价格等因素来比较不同选择,并选择满足其效用最大化的食品。

效用理论还引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额外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消费者在满足某种需求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会递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会逐渐减少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三、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供销双方通过价格和质量等竞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在面对多个供应商时,会比较不同选择的价格和性能等因素,并选择最符合其需求和预算的产品。

市场竞争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市场竞争还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着动态影响。

竞争使得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解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解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解析导言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框架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边际效用理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性消费和行为经济学等角度,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进行解析。

一、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解释消费行为的核心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会基于边际效用来评估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具体而言,边际效用是指当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所能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会在满足总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效用来做出消费决策。

边际效用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递减。

这意味着,当消费者持续增加某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其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

例如,一个人饿了一天,吃到第一块蛋糕时,会觉得非常美味,而持续吃下去,后面的蛋糕的边际效用会逐渐降低。

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提醒了我们,消费者在决策时需要权衡边际效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除了边际效用理论外,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还关注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收入效应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变动时,对不同种类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影响。

一般来说,收入增加会使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而收入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然而,收入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因人而异。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收入增加会使得人们购买更多的这类商品;而对于劣质商品而言,收入增加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替代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其他替代商品的需求影响。

比如,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其他商品。

替代效应是消费者在追求满足的同时,根据价格变动来调整消费决策的一种机制。

三、理性消费和行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通常以理性消费行为为基础。

理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根据自身知识和信息,通过理性计算和优化来选择最佳的消费策略。

西方消费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

西方消费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
文化研究与消费文化
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消费社会学做为学科
经济学研究消费: 消费做为贡献--拉动经济发展
01
社会学研究消费: 消费做为问题—批判话语
02
消费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消费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西方消费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
历史与当代遗产
关于消费的本质: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曼德尔(1983:455)指出,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克思不可能直接讨论消费社会问题,但他实际上已经预见到消费社会的产生以及人们不能逃脱对商品的偶像崇拜的命运,比如一个人为了买一件名牌包包和衣服,省吃俭用(两栖消费) 商品拜物教:在宗教世界中,人脑所幻想出来的东西(上帝、神、鬼),本身是不存在的,但却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力量。商品的神秘性也与此类似,商品是“人手的产物”,本来应该为人所支配,现在却反过来支配人。人的异化:随着资本主义劳动异化,劳动者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广告充当着消费者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皮条客,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窥伺他的每一个弱点。
讨论: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贪婪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没有像在美国那样显而易见;获利的欲望、为了赚钱而赚钱,这两者也从来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彻底地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充满着这个冲动,只有死亡才能停止对利润无止境的渴望。在美国,人们也不知道还可以过一种不是资本主义的生活。 得出结论:一切事物都被特意地用来服从于资本主义的利益。
2、社会模仿论
3、社会区分论
布迪厄:
趣味的合法性问题
消费的身份建构
布迪厄的消费文化理论:
品味、消费偏好和生活方式实践,与具体的职业和阶层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影响标志性商品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获得地位性商品、为获得表明步入了上流社会的商品而展开的斗争,使得新商品的生产率不断提高。然而,这反而使得人们通过标志性商品获得上层社会地位的意义,只具有相对性了。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与行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与行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与行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尽量遵循题目所要求的格式,并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言、消费者理论、消费者行为、结论。

以下是正文内容。

导言:西方经济学在过去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中消费者理论和行为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与行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决策过程。

其核心假设是消费者追求满足需求的最大化。

根据这一假设,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消费者理论模型,其中最经典的包括边际效用理论、需求曲线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都有边际效用,即额外的满足感。

根据这一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并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消费组合。

需求曲线理论则进一步将边际效用理论与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揭示了价格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理论主要关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超出支付价格的满足感,即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经济利益。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实际行为和决策过程。

了解消费者行为是企业和市场营销同样重要的一环。

西方经济学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偏好,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范畴包括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购买决策的过程以及消费者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反应等。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等。

购买决策的过程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和决策等阶段。

市场营销活动的反应涉及了消费者对广告、促销和产品特性等的感知和态度。

结论:消费者理论和行为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消费者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同时,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还为企业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西方经济学对于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行为和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消费行为的定义与特点消费行为指的是个体或家庭在特定时期内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消费行为的特点包括多样性、理性性、满足性和选择性。

多样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存在各种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理性性是指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全面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利益最大化原则;满足性是指消费行为的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选择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有多种选择和决策权。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理论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对消费行为的一种解释。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会根据其边际效用决定消费行为。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满足感的增加程度。

消费者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在保持总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量。

2. 选择成本理论选择成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对消费行为的另一种解释。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到除商品价格之外的其他成本,例如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等。

消费者会在各种选择中进行比较,选择对自己来说成本最低的商品和服务。

3.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西方经济学中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方法。

收入效应指的是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收入增加时,消费者通常会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反之,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消费。

替代效应指的是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其他替代产品的需求变动。

当某个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替代产品,将需求转向其他可替代的商品。

三、评价与展望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理论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和需求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方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
应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解释了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如何选择商 品和服务的消费组合,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
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偏好不 变的曲线,即在曲线上任意两点所代 表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都能给消费者 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
应用
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用于 描述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行为,帮助 理解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 实现效用最大化。
05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
实验经济学方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和分析消费者行为,以检验理论假设。
详细描述
实验经济学方法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通过模拟市场交易、产品选择等场景,控制各种变量,观 察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以检验和验证消费者行为理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外部干扰 因素,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消费者行为的动态变化
消费者偏好的动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偏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 是由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变化所导致
的。
消费者行为的动态变化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
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
消费者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广告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广告对消费者认知的影 响
广告对消费者情感的影 响
广告与消费者行为转化
广告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传递商品 或服务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 特点、品牌形象等。广告的创意、画 面、语言等元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认 知和记忆。
广告不仅传递信息,还能引发消费者 的情感反应。成功的广告往往能够激 发消费者的积极情感,如快乐、兴奋 、信任等,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 愿。

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综述

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17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9)14-0184加3
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是简单地被看作主体占有、使用、消 耗客体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必须通过出卖自己的劳 动换取工资.然后到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 人与物质世界的创造关系变成了某种在市场上可供出售的东 西,至于个人究竟能获得多少消费品,则取决于社会的分配方 式。正是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这种外在性,决定了生产者(消费 者)对产品的消费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反映,任何商品都 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交换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转换为商品关系,通过商品的消费体现出来。 对于阶级划分,马克思是以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的,但他 也意识到生活方式对于阶级区分的重要性。他在分析中世纪法 国农民的状况时说:“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 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
一章中。在他看来,时尚是有等级性的,“每一种时尚在本质上 都是社会阶层的时尚,也就是说时尚通常象征着某个社会阶层 的特征,以统一的外表表现其内在的统一性和对外区别于其他 阶层的特性”。呶.-j-于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阶层来说,频繁地推 出新时尚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较高社会阶层的时尚把他们自己 与较低阶层区分开来,但他们又是较低阶层模仿的对象。“一旦 地位较低的阶层试图跟从较高阶层的时尚模仿他们时,后者就 会扔掉旧时尚,创造一种新时尚”。⑤ 然而,由于货币的存在,任何消费者都可以获得任何商品, 这就使得韦伯所说的通过垄断来维持的某种消费特权瓦解了, 人们对风格的充满渴望,并通过不断更新所消费的商品来体现 独特的风格。风格的保持需要通过不断的弃旧更新来实现,对 风格的追求就引起时尚短暂而频繁地流行。在西美尔看来,时 尚是“不安分的、迫切要求变化的阶层和个人,在时尚以及变幻 不定、相对独立的生活形式中找到r折射出自身心理轨迹的一 种步调”。⑥这里西美尔对时尚流行的分析实际上就表现了消费 品符号意义的重要性,他的思想为模仿消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解释。 I五)布迪厄:消费是不同社会阶层品味差异的外在表现 韦伯关于消费和生活方式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在布迪 厄的《区隔》一书中得到了深入详尽的阐释。布迪厄在韦伯命题 的基础上,运用资本(capital)、场域(field)、惯习(habitus)等概念 工具.分析了消费如何在阶层分化中扮演了区分的作用。与经 济学中对资本的界定不同,布迪厄把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 资本和文化资本,从那些拥有最多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阶 层,到那些最大程度地被剥夺了这两类资本的阶层,就形成了 一个等级的体系。而场域则是南各种客观关系构成的“社会空 间”,这一空间的性质由各种拥有不同资本的行动者之间的行 动所界定,即资本在宏观层面上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结构和关 系。具体到消费领域.布迪厄指出,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与 其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以及 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消费多少、如 何消费。 惯习是连接行动者实践与客观社会结构(即场域)的中介 变量。在布迪厄看来,各个阶层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差异,是 由其背后的各种惯习决定的,而惯习本身又是在场域中被塑造 的。具有相似惯习的行动者,就具有相似的实践。在惯习作用 下,一些13常的实践活动如姿态、走路、吃饭或说话的方式,都 体现了社会的评价原则和结构原则,体现了诸如不同阶级、年 龄、性别之间的各种社会分化,即生活方式差别。换句话说,惯 习是一种被打上了阶层烙印的生活经验知识。 在资本一场域一惯习分析框架下,就可以分析消费品味与 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布迪厄认为品味是处于既定位置上建立 区别和标志区别的手段,社会各阶层在消费方面都表现出与其 阶层相一致的品味。品味赋予物品以不同的意义,它的作用如 同一种“社会定位”(social orientation),一种对“自己位置的感 觉”,把社会空间结构中既定位置上的人对应于与其财产相适 应的社会位置以及与其位置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尽管经济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摘要:纵观学界,消费结构始终是一大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充斥不稳定因素而国内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研究则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国内外学者的消费结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类经济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拓宽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视野,为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

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

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

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

他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

他主张用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

较为提倡政府充分利用赋税的作用调节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威廉?配第对各种消费支出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一切为了积累”的时代特征。

二、亚当?斯密的消费观主张对消费的节制,主张将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是亚当?斯密的消费观念。

与威廉?配第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到: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消费,收入所能取得的一定量的消费品价值是消费力的实质是,而不是货币或金块本身。

亚当?斯密对人们的消费思想进行了分析,对倾向奢侈品的消费行为与节俭的消费态度之间进行了比较与讨论,主张有利于国民财富增加的节俭消费行为或者是干脆节制消费,不主张奢侈性消费,认为奢侈性消费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

有些问题涉及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所考察的消费习惯持久性问题。

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到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是亚当?斯密对消费思想的突出贡献。

三、萨伊“萨伊定律”和马尔萨斯“有效消费”让?巴蒂斯特?萨伊与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经济学家。

他们对亚当?斯密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部分进行的发展,被学术界称为早期庸俗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

让?巴蒂斯特?萨伊在消费理论中的突出奉献在于他将”消费”正是纳入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人”,萨伊的观点中,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

在萨伊的消费思想中,“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才是消费的真正且唯一的目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

”萨伊定律的在凯恩斯革命前一直为西方的经济学主流所接受,当时在当时则是被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反对与批判。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消费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有效消费”概念的提出,他第一次提出了“有效消费”这样的一个概念:人们能够而且愿意支付这样一种价格来购买产品的消费,这种价格会引起产品的继续供给而利润不至于降低,保护产品与消费的平衡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这种平衡使得财富增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

地主的消费对于经济停滞是至关重要的,而经济停滞是由市场供给过剩所造成的,他反对对贫民的转移支付以增加消费需求导致人口增加的行为,反对政府对过多的非生产性消费提供资金。

四、西斯蒙地的消费观西斯蒙地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主张人的需要是值得重视的,将消费界定为人的需要,在消费方面应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全然建立在人的需要之上,即消费应是第一位,有优先位置。

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中,人才是其研究对象,财富则不然。

他以人们全部都能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才是各国政府应该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应达到的目的为主张,主张精神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也应当包括精神上利益的满足,人们不应该过于重视物质的财富。

西斯蒙地在消费观赏的贡献是较为丰富与科学的,他的学说奠定了消费优先的地位,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西斯蒙地也指出:“积累国家的财富决不是成立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正是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财富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西斯蒙地对萨伊定律也提出了批评,认为成产决定消费,首次提到了“消费不足说”与“经济危机说”,认为:可能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无非是资本主义财产过于集中,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后必然会导致消费不足。

五、李嘉图的“生产等于消费”论在凯恩斯看来,“李嘉图的消费思想是对经济学提供的最伟大的思想”,李嘉图的“生产消费均衡说”是根植于斯密教条的,他认为,商品中的旧价值c,是不断地分解为收入v和m的。

他认为在再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同样等于消费(个人消费),否定普遍危机的存在。

他在消费经济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与亚当?斯密相同,将资本积累仅仅看成是可变资本的积累,把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仅仅看成是收入转化为工资;认为只有生产超过消费才能够扩大生产并且让非生产性消费有所压缩,他分析了工人消费水平的稳定性,认为工资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工人的消费水平可以由工资水平表示。

也涉及到了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六、边际学派的消费研究领域边际分析工具进入消费研究领域是随着边际学派在19世纪末兴起而出现的,首先是有边沁最早提出来边际的概念,在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研究随之有了新的内容: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的思想,边沁提出了边际的概念后指出“财富是幸福的尺度”,随后法国边际主义先驱度比创新性地将“边际概念”与“消费曲线”联系起来,发现了消费者剩余;德国的戈森作为另一边际主义的先驱提出了后来为边际主义研究奠定基础的著名的二定律。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奥地利学派理论的集大成者欧文?庞巴维克以消费领域为主来研究经济学,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本来阐述消费。

在他的经济学观念中消费品的价值是由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消费价值也决定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他认为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在于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消费品是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人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时间贴水概念,认为相应的“时差利息”的时间贴水是人们在“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之间的选择所需要的,现期消费比未来消费主观价值高,时间贴水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该遇到的一个现象。

边际方法分析消费效用以及提出了时间贴水的理论依据是庞巴维克对于经济学研究最大的奉献,他所代表的这个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成为西方正统消费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七、阿费里德?马歇尔的消费观阿费里德?马歇尔将经济学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

马歇尔反对杰文斯的消费理论是经济学的科学基础的观点,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和人的学问。

重视消费需要对于生产的指挥棒作用是阿费里德?马歇尔在消费理论上的重要贡献,这个观念的提出揭示了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他重视消费者的需要,认为社会再生产会被实现是由于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他论证了售价与需求数量成反比的需求规律及需求的价格弹性作用,且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基础上论述了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于必需品以及长期和短期的消费弹性作用必然会导致生活必需品比奢侈品的消费者剩余多。

作为西方消费理论的数量化发展趋势,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被当时的经济学界所接纳。

八、托尔斯坦?凡勃伦的制度分析法托尔斯坦?凡勃伦将消费分为有闲阶级为了过有闲生活而从事的消费与劳动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而进行的消费。

凡勃伦对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主张用制度分析方法来分析消费问题。

认为决定福利最大化的社会资源配置是通过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决定生产的商品构成所达到的。

凡勃伦提出了有闲阶级理论,认为马歇尔的新古典主义是假设消费者至上的,在当时,凡勃伦的消费理论不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接收与认可,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的异端。

但是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推进,消费理论的社会学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日益明显,凡勃伦的消费思想渐渐的为人们所接受,并且深深的影响着后来的杜森贝里和依斯特林、弗兰克,他们后来所提出的相对收入理论与位置消费理论都体现着凡勃伦的消费思想。

九、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绝对消费理论与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从分析社会各阶层消费行为差异的角度去研究消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放弃了代表性消费者的假设。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用该理论来解释中国消费问题。

本论文中也考虑到可以利用这个理论的合理性来引用相关观点。

该理论合理性主要是该“非主流消费理论”特点之一是分析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行为差异。

在这方面,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因为隐含着收入分配会影响消费需求的思想而大有用武之地。

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国情下凯恩斯的绝对消费理论对有相当的解释力与理论实用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阐述: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c则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公示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十、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消费理论萨缪尔森对于西方向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学派。

为证明理性的消费者的行为遵循等边际原则,萨缪尔森在杰文斯、庞巴维克的边际分析效用理论基础上运用希克斯的需求理论,用“序数效用理论”代替“基数效用理论”,以及无差异曲线凹性相对边际效用递减和收入预算线来说明该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