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合集下载

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单元活动学用专题地图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专题地图的分类和不同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综合思维)2.学会阅读常见的专题地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3.能够绘制简单的专题地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一、形形色色的专题地图1.概念: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人文现象的地图。

2.人口专题地图:分为人口分布图、人口迁移图,以及反映人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不同区域分布状况的图等。

3.专题地图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示方法(1)点值法:在地图上用一定数量的小圆点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范围、数量及密度变化。

(2)等值线法:在地图上,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平滑曲线,例如常见的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3)分级统计图法:根据统计资料,以行政区域或其他区划单元为基础,按制图对象的密度、强度或发展水平等指标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级别高低,在相应区域以不同颜色显示地理事物或现象数量上的差异。

二、阅读专题地图阅读方法:1.读图名,初步了解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

2.认清图例和注记,了解所示图例各表示哪些特定内容。

3.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哪里?4.分析“为什么”。

[图表点拨]教材第24页图1-4-2,该图展示出:(1)本图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专题地图;(2)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五大生态功能区。

三、动手做:绘制专题地图1.目的:学会绘制专题地图,能将有用的地理知识(包括文字信息)“落实”在地图上。

2.绘制步骤(1)打开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网页,在“标准地图服务”栏目下载一幅适用的空白地图。

(2)设计图例和注记。

(3)编绘草图,在修改的基础上,完成地图清绘。

(4)在图幅上方标注图名。

1.常用地图不包括专题地图。

() 2.点值法制成的专题地图一般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

() 3.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都是用等值线法绘制成的专题地图。

() 4.有用的地理知识可以落实在地图上绘制成专题地图。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2 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2 第1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tching !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2.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 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栏目导航
2. 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
栏目导航
(1) 下 列 关 于 2005 - 2050 年 我 国 人 口 的 说 法 , 正 确 的 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负担大大减轻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栏目导航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
女家庭增多
岗位和机会等
栏目导航
1.下图为我国 2005 年与 2050 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人们称之为“城归”。经济学家称,“城归”的出现,意味着新
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B.农村迫切发展的需要
C.难以适应城市激烈竞争
D.城市雾霾促使人们逃离
栏目导航
(2)“城归”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B.提升农村经济的创新活力 C.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 D.提高农村自然环境承载力

新教材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

新教材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

单元活动学用专题地图学习目标:1.了解专题地图的分类和不同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2.学会阅读常见的专题地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3.能够绘制简单的专题地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难点)一、形形色色的专题地图1.概念: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人文现象的地图。

2.人口专题地图:有人口分布图、人口迁移图以及反映人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不同区域分布状况的图等。

3.专题地图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示方法(1)点值法:在地图上用一定数量的小圆点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范围、数量及密度变化。

(2)等值线法:在地图上,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平滑曲线。

如常见的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3)分级统计图法:根据统计资料,以行政区域或其他区划单元为基础,按制图对象的密度、强度或发展水平等指标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级别高低,在相应区域以不同颜色显示地理事物或现象数量上的差异。

二、阅读专题地图阅读方法:1.读图名,初步了解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

2.认清图例和注记,了解所示图例各表示哪些特定内容。

3.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哪里?4.分析“为什么”。

三、动手做:绘制专题地图1.目的:能将有用的地理知识(包括文字信息)“落实”在地图上。

2.绘制步骤(1)打开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网页。

(2)在“标准地图服务”栏目下载一幅适用的空白地图。

(3)设计图例和注记。

(4)编绘草图,在修改的基础上,完成地图清绘。

(5)在图幅上方标注图名。

1.常用地图不包括专题地图。

(×)提示:地形图、政区图以及专题地图都是常用地图。

2.点值法制成的专题地图一般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

(×)提示:等值线法绘制成的专题地图一般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

3.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都是用等值线法绘制成的专题地图。

(√)提示:等降水量线和等高线图都是在地图上,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平滑曲线制成的专题地图。

2020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老课标版(课件+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2020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老课标版(课件+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并初步学会图文转化的方法。

2.学会提取、运用地理统计图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1.常见类型: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和饼状图等。

2.优点:将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3.要求⎩⎪⎨⎪⎧会阅读地理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运用图表中的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人口年龄构成:表示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概念: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形似金字塔的统计图。

(2)表示方法①分栏分组: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

②纵轴:表示年龄分组。

③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作用判断1.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以读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重。

( √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塔底越宽,顶端越尖,反映人口出生率越低。

( × )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1.三角形统计图⎩⎪⎨⎪⎧组成特征:有三个坐标轴,构成等边三角形解读特征:图中每点可读三个数值,读数之和为100%2.四个坐标轴的统计图:图中有两个横轴、两个纵轴,能读出四个数值。

思考在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中,读出的数值有何特点?答案首先读出的数值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其次读出的三个数值的总和必然是100%。

探究点一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读下面人口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①②③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统计图类型)答案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2.图①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洲是____________,最少的洲是__________。

答案亚洲大洋洲3.图②中,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和折线斜率有何关系?答案 人口增长速度越快,折线斜率越大。

高中地理教学案一体化(鲁教版)必修二第1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高中地理教学案一体化(鲁教版)必修二第1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一、教材分析《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

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2.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T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

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矿产资源D.交通运输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小值的分布区在()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较多,关联性最小的是()A.纬度位置B.城镇分布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

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A.美国B.刚果(金)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8.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D.植被条件下图为2019年我国中西部某省份某山区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当地20-40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10.该村落年龄结构对当地的影响是()A.劳动力充足B.经济发展加速C.留守儿童问题突出D.环境压力增大11.该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内蒙古C.江苏D.四川农民工一般指进城务工人员。

高考地理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课件 鲁教版必修2
2.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 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
3.区域的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 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是不同的,区域问题也 存在差异。
第六页,共6页。
第一 (dìyī) 单元
区 域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活 动




核心(héxīn)要点扫





(zhěnɡhé)阶段质量检测





第一页,共6页。
知识网络必建 重点语句必背
第二页,共6页。
第三页,共6页。
第四页,共6页。
第五页,共6页。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kōngjiān)。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含解析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不均衡②稀疏区③胡焕庸④社会消费[学思心得]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进而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影响了人口的分布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条件优越,对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龄化使社会劳动力短缺,客观上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条件。

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迁移的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加上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也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区。

总之,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2.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同样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1.年龄中位数是将区域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据此完成(1)~(2)题。

区域年龄中位数(岁)全世界28。

4日本44.7法国39.9美国36.9中国34。

5巴西29。

1印度25。

1(1列出了世界和部分国家的年龄中位数(2010年),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居世界第三B.中国的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C.吸纳发展中国家移民能增大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D.年龄中位数与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2)我国各地区的年龄中位数不同,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A.自然环境优越B.大量人口的迁入C.自然增长率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1)D(2)D[第(1)题,表中只列出了世界部分国家年龄中位数,无法判断美国年龄中位数在世界的排位;中国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印度突出,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吸纳移民将降低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年龄中位数越大.第(2)题,我国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说明东部地区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这主要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3。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分类错误!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自然因素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15世纪至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

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1.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2.人口流动(1)概念: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2)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4)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图表点拨] 教材第13页图1­2。

4,该图展示出:(1)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路线;(2)辽宁、山东、四川为人口净迁出区,西藏为迁入、迁出平衡地区,其他省份为净迁入地区。

(3)20世纪50~80年代在非县城、人口不足2 000人的自然村镇基础上兴起的主要工矿城市.1.15世纪至19世纪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第1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第1节 人口分布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第1节人口分布含解析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

结合图表资料,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综合思维)3。

结合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一、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具有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2)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3)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4)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1.自然因素(基本因素)2。

社会经济因素(1)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

(2)影响最显著因素:经济发展水平.(3)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

(4)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

[易误警示]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人口稠密区位于高原、山区,而不是分布于平原上。

主要是受气温、降水、疟蚊等因素的影响,说明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位置: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

2.人口分布状况(1)此线东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96%,土地面积约占全国36%(1935年)。

(2)此线西北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64%(1935年)。

1.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非洲等区域,都是人口稠密区。

()2.人口稠密区都在大河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3.社会经济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2
第十二页,共29页。
(2)不规则的人口年龄(niánlíng)金字塔的判 读:
①A图:左右不对称反映男女人口比例失调,而且男性青年 年龄组人口显著外凸。据估计,该地区可能发现大型矿山或进 行大规模工程建设,聚集(jùjí)了大批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第十三页,共29页。
②B图:中年年龄组人口明显内凹,且男性比女性(nǚxìng)内 凹更为明显。据估计,该地区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 人口死亡,特别是当时有许多男青年死于战火中。
第十六页,共29页。
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反映的是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因 而图中的数据只表示一种相对(xiāngduì)量(%),不表示绝对量。 所以,从图中读出的数据只是一种比例关系,而不是某种要素的 具体数量。 ②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各构成要 素所占比例的总和为100%,而不能小于或大于100%,若是需要估 计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③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变化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如果 某一要素的数据变化是向右增大,则其他两个要素的数据变化也 应是向右增大。
D.失业人口增加问题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zhǔyào)途径是
()
A.开发劳务市场、劳务输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接纳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解析] 第(1)题,③国人口增长呈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 特征,且出生率接近3%,死亡率接近1.5%,该国应处于人口增长的第 三阶段,即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该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2)题, ①国人口增长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特征,且出生率低于死亡 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会进而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第(3)题,①国 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劳动力不足,这可以 (kěyǐ)通过鼓励生育和适当接纳移民加以解决。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模块知识回顾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鲁教版第二册教案:模块知识回顾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模块知识回顾含解析模块知识回顾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近海平原地区,趋向于城镇地区.2.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等。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

4.以胡焕庸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

5.人口迁移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可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6.15世纪~19世纪的人口迁移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8.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9.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特点。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

1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12.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13.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14.人口合理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资源丰富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5.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人文现象的地图,和地形图、政区图都属于常用地图。

16.专题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方法有点值法、等值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图形统计法地图等。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1.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

2.在一些发达地区,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

2020-2021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2020-2021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口地理统计图的种类,学会判读各种人口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选择适当的表述方法,并运用图表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人口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和复杂统计图的判读,提高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加深对人口地理统计图和有关人口问题的理解。

教材分析本套教材的“单元活动”是为培养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的,本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与必修一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等组成一个系列。

人文地理中经常用图表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在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基本地理学识逐渐过渡到高中生必备的技能。

在地理统计图表的展示顺序上,由简单到复杂,即按坐标轴的变化:两轴――三轴――四轴设置问题,在学习要求上不断提高: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运用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研究地理问题,在内容选择上,以本单元人口学为依托,培养技能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表,了解地理事物、现象等整体的特性;了解地理事物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能够推断一些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类地理统计图的阅读、分析、应用。

难点:三角形统计图、四轴坐标图的阅读、分析、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等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照相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准备多幅统计图。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你会解读右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学习新课:一、常见地理统计图1.坐标图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统计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题目答案 (1)C (2)C
本课结束
经济发达、收入高、就 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 矿产资源丰富等
教育条件落后、家庭、婚
良好的教育条件、家庭、
姻等
婚姻等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 发生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推力和拉力可能是不 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 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口 则多出于对家庭因素的考虑而向儿女居住地迁移。
(2)下列关于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缓解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思路导引】(1)投夫(妻)者受婚姻家庭 因素的影响,投父母者和投子 女者是为了 家庭 团聚,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所引起的人 口迁移,都属于受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2)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迁移的人口主要是 青壮年劳动力 ,主 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减缓人口迁入地人口老龄 化进程,调节地区间 人才 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地就业压力增大、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 整合核心专题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构建知识体系
迁出地(原居住地) 迁入地
中低纬度 城镇 社会经济因素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相对稳定
整合核心专题
专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案例中的人口迁移 的影响因素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在特定 的时间和地点,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 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不均衡②稀疏区③胡焕庸④社会消费[学思心得]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进而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影响了人口的分布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条件优越,对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龄化使社会劳动力短缺,客观上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条件。

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迁移的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加上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也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区。

总之,人口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同样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

1.年龄中位数是将区域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据此完成(1)~(2)题。

区域年龄中位数(岁)全世界28.4日本44.7法国39.9美国36.9中国34.5巴西29.1印度25.1(1)国家的年龄中位数(2010年),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居世界第三B.中国的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C.吸纳发展中国家移民能增大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D.年龄中位数与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2)我国各地区的年龄中位数不同,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A.自然环境优越B.大量人口的迁入C.自然增长率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1)D(2)D[第(1)题,表中只列出了世界部分国家年龄中位数,无法判断美国年龄中位数在世界的排位;中国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印度突出,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吸纳移民将降低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年龄中位数越大。

第(2)题,我国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说明东部地区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这主要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的特点。

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这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好,人口平均寿命长有关。

第(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东部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

第(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

[答案](1)沪、苏、津、粤。

原因: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2)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十年间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

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

(3)变小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类型特点例图判读方法具体判读方法通用判读方法坐标类图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

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一般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曲线图(或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

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三角形统计图由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

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

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

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3条)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

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结构类图扇形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其性质。

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饼状图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

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一般分三步: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例如人口增长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数。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

例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陡缓、起伏的大小能反映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

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

第三,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

3.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去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示意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A.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出务工人数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D.月人均收入超过4 000元(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D.城市发展,就业机会增多(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供需B.能源价格的波动C.劳动力年龄结构D.产业结构的调整(1)C(2)D(3)A[第(1)题,由图可知,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不到3亿,A错;本地务工人数少于外出务工人数,B错;经过计算可知,外出务工人数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1%,C对;月人均收入略超过3 000元,D错。

第(2)题,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发展快,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农民工家乡周边的就业机会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去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

第(3)题,一般来说,劳动力供大于求,工资水平低;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水平高,故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

]4.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甲2012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乙2012年A市从业人员构成(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B(2)C[第(1)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多少;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第(2)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人员的增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