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个案的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docx

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docx

在国家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地方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都在探究改革之路。

作为地方院校,按部就班的教学惯例,样板式、复制式教学定不会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加强同现代社会的交流,顺应时代,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舞蹈专门人才,是地方高等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行之路,变则通,通则久,如何变,怎么变,民族民间舞课程首当其冲。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纷繁多样,不同的省市、区域留存着各类特色鲜明的舞蹈,这些舞种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弥足珍贵。

现今它们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地方院校更应以此为己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许多地方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设计针对地方民间艺术的课程开发与开展,但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的各自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才能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一、地方高等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目前在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上,主要问题来自于授课教材与内容、讲授与实践课时、学生来源与质量三个方面。

一教材与内容。

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训练内容以汉、蒙、藏、维、鲜五大系八大舞种为主,且教材多沿用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民族民间舞教材,附添的所谓新教材也是教师们通过网络或进修学成的外来教材,经过改编整理,组合内容虽有所丰富,但换汤不换药,其教学内容还是被框定在八大舞种内,实际教学内容与地方社会人才的需要有所差异,由此培养出的毕业生对本地的舞蹈资源陌生、无舞感,对地方文化无论是表演还是理论研究都不能顺当地上手参与。

地方性舞蹈文化资源得不到专业工作者针对性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艺术的挖掘深度与传承等相关工作达不到本应具有的最佳成效,缩减了专业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宝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在传承保护工作上出现滞后的局面。

地方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及教材内容同人才输出与社会需要不契合是问题存在的关键,是供需矛盾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建设为例

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建设为例

176 [学术探索]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建设为例向道胜(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文章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民族民间艺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为蓝本,从民族民间艺术融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 要性、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与高校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民族民间 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四个维度人手,探讨了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髙校课程建设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旨在推动及指导其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课程建设;校本课程一、 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地方高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民族民间艺术包括民族民间文学、民族风俗、神话传说、祭祀仪式、戏曲歌谣、杂耍绝技、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内 容,是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形式。

民族民间 文化的存在与表达,是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文明进 步的标志,也是这个民族地区的人们思想道德、科学知识和 人文素养不断提升的根基。

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建立民族 文化自信,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责和根本任务,是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校本课程是指除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计划内课程以外 的,由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实情与需求,挖掘本土或周边地 区的教育资源而拟定的课程。

民族民间艺术,作为艺术教育 类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培养与形成,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科 学设置既有民族文化传承,又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差异化与高校课程多样化的有机结合,是 我们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永恒课题与长期任务。

二、 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可行性文化部、财政部于2004年联合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 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开设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专业,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优秀民族 民间文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 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提出,高等院 校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通过相 关考核或者取得相应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作者:魏世夫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魏世夫(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赤峰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着蒙、汉民族音乐艺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有着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民族音乐特点。

本地区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在当今的教学发展中显得陈旧和不足,因而必须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挖掘保护;教材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211-03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挖掘、保护、继承、发展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所在。

内蒙古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草原东南部,被称为东蒙草原,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8000年文明史的红山文化闻名世界。

这里也是中国北方各民族广阔的历史舞台,历史上曾有数十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这长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赤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其他民族先进的音乐文化,最终沉淀、积累成了具有鲜明特色风格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一、赤峰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赤峰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赤峰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瑰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的民族说唱,优美动听的民间戏曲,繁荣了赤峰地区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汇集成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文化长廊。

(一)民间歌曲赤峰地区的民间声乐以民歌为主,尤以蒙古民歌最丰富,历史源远流长。

其主题鲜明,感情真挚,体裁多样,诸如牧歌、情歌、庆宴歌、赞颂歌、思乡歌、嫁女歌、摔跤歌、劝奶歌、祭祀歌、宗教仪式歌、摇篮曲等。

市文化部门搜集抢救蒙古族民歌千余首,从中整理遴选出463首,编辑出版了《昭乌达民歌》,并选出116首翻译成汉文出版;昭乌达地区的长调风格古朴简洁,豪爽热情,行腔平直,巴林左旗民间歌手阿拉坦格日勒、巴林右旗歌手朝克吉洛扎木苏为该地区长调民歌风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性曲目有《云青马》《达木茹哈达》《江沐沦之水》《吉塔拉草原的野雉》等。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在地方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在地方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在地方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地方高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

而作为培养各地中小学基础教育人才的高等师范教育,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当以“京剧进课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进入到中小学音乐教材之后,同时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逐渐升温,教育民族化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发展态势。

地方高等师范教育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转型刻不容缓,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既要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笔者作为《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育理念受到冲击之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这门音乐学专业理论必修课程的教学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项技能,让学生面对就业的时候能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1.课程概况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国民族音乐》在不同的高校其名称不尽相同,如《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等。

名称虽然不同,但是授课内容却基本一致,都是以讲授传统音乐之中的民间音乐为主,主要包含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几个部分。

中国民族音乐的教材有很多,现将以下几本教材作简要的比较分析:袁静芳的《中国传统音乐》,除了介绍民间音乐以外,还加入了宗教音乐和祭祀音乐的内容,较为全面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全貌。

周联盟青青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仅对包含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的民间音乐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同时书后附了丰富的谱例,为民间音乐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王耀华的《中国民族音乐》一书用色彩区划分法代替了常规的“五分法”,按照不同的区域特征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从色彩、风格方面理解与掌握音乐的区域性特征。

江明惇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将每一种音乐类型按照南、北方不同地区分别介绍,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南、北音乐与南、北文化特征有清晰的了解。

高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课堂改革的新探索

高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课堂改革的新探索
一 、 以现 实案例 ,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联接 近二 十多年来 ,我国民族 民间音 乐保护和发展工 作取得 了长 足 的进步 ,有很多珍 贵的录影录音资料 和创新作 品 ,笔者希望把 这些 学术研究 成果结合 当下热点带入教 学中 。结合社会 重点关切来 展开 课堂教学 ,学生们 学习有 了现实对 照 ,有 了价值依 托 ,就会 自然涌 }IJ许 多疑问 ,随之 而来的共 同分析 、解答过程 ,将 他们领人 了新的 视野 。我们在这方面的课题分析案例主要 集中在三方 面 : l、民族 民间音乐 社会文 化 团体 的实践 探索 。民族 民间音乐 的 探 索 不 仅 表 现 在 学 院 及 研 究 所 的历 史 分 析 和 理 论 研 究 领 域 ,相 关 团 体 的社 会实践也非 常引人注 。 比如 ,在云南少数 民族 区域 “活性传 承 ”理念 的实践就 曾引起 了社会媒 体的高度关 注 。这种在理念 和现 实 之间不 断沟通 、消解 、融合 的系统性工程 ,因为新近发 生 ,且保 存 了参与人员的大量细节文字及音像记录 ,很容易使得学生们产生情 感共鸣 。另一方 面 ,意义更重大的是 ,学生由此对 民族民间音乐相关 知识 的认知方式产生转变 ,开始从点的把握转 向系统思维建构 。 2、主 流媒体 中有关 中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节 目的创新 案例 。这是 个媒 体主导话 题的时代 ,年轻 的学生对 于参 与媒体主流话 题的热情 高 ,而通过 实践 来看 ,对媒 体举 办 的高 品质 音乐 节 目进行 课 堂探 讨 ,于学生 开阔学习 、研 究视 野非常有 帮助 ,比如央视 的 《中国民 歌大会 》、湖南卫视 《我 是歌手 》节 目深 受学生喜爱 ,节 目中}}J现 了大量 民族 民间音乐元素 的改编 、应用案 例 ,适时地在课 堂引入这 些案例讨论 ,激发学生强 烈参与热情 的同时 ,也使得 他们真切地感 受到传统民族 民间音乐 的时代美感及蓬勃 的生命力 。 3、该 领域 探索已取 得国际公认声誉 的标杆经验 和成果 。我 国台 湾地 区对 于当地传统 民族 民间音乐 的保 护 、传承 、创 新工作也非 常 有研究价 值 ,比如 , “云 门”音乐及 舞蹈的创作 活动取得的成果赢 得 了世 界级的声誉 ,且他们在构建适 应 当下生活方 式的 内容生发 机 制 以及经营模式方面的经验非常珍贵。 鲜活 的 时代经 验极 大激 活 了课 堂上 师生 的思维 活跃 度 ,尽 量 保 证课 堂视 野 的开 阔性 ,是应 对新 时代 学生 自我 发展 需求 的基 本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提升音乐表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探索,旨在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优化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音乐历史等方面,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

随着社会对于音乐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多样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相应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创作、音乐实践和音乐表演等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实际操作和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一些当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元素的引入,使课程更具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视野。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这种模式存在教学效果差、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

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教师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便利快捷。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音乐形式,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完全领会其精髓。

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的安排。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民族村落,了解当地的音乐传统和风土人情,开展实地调研和音乐创作;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体验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师资力量的把关至关重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是基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推动,以及音乐教育领域对课堂教学创新的需求而展开的一项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限制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因此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对课程设置与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色彩和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民族民间音乐也逐渐受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关注。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可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评价展望,可以总结和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谈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改革

谈谈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改革

谈谈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改革1. 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生活孕育了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世界音乐殿堂中的一盏明灯。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为基础而形成的,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特色的戏曲,亦或是绮丽多姿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传统音乐被外国音乐文化所吞噬,人们逐渐忽视了民族音乐,如今的民族音乐已经被人们所冷落,甚至一些传统音乐的存在已经被冠以“博物馆艺术”的称号,让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心酸。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民族音乐,在教育中通过寻找有效途径,改革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将民族的自信树立在世界音乐之林。

2. 高师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现状虽然民族民间音乐在高师的课堂中是必修课,在近几年有所发展,但是与其他欧洲音乐教学体系相比,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许多老师在课堂中只是通过理论的讲述,将课本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额外扩展知识点,而高校学生正处于新鲜认知阶段,单一的内容形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加上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不够了解,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学形式单一。

许多老师在一整节课都是通过自己的讲解,将课本内容讲解给学生,然而教学手段是多样的,教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很少去尝试大的变革,这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是相违背的。

3. 关于高师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3.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声音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并且不受地区环境的影响,就可以直观地将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有效地结合起来,构成对音乐全新的诠释。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多以自身为主体,灌输音乐基础知识,许多试唱都是靠教师自己,学生本身就很少了解民族音乐,如果课堂中枯燥乏味,只会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了《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期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背景《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能力和创作能力。

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往往注重教授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学习,但很少涉及到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急需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出一种既能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改革方向1. 融合传统与现代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引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将传统的音乐形式融入到当代的音乐创作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将传统音乐的魅力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传统音乐的内涵和精髓,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发挥作用。

2. 强化实践性教学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往往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和历史文化,但较少涉及到实践性教学。

在改革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音乐技能,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3. 开拓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设线上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的层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改革。

本文将围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索,探讨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

一、背景分析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教学,涉及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形式、特点以及演奏和指导等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专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实践。

二、存在问题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的演奏和指导环节。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缺乏兴趣的现象。

2. 教学方式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交流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三、改革方向1. 强调实践性教学在《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演奏和指导,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要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并演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3. 强调交流和互动教学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开设学生讨论课、学生作品展示等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改革实践探索1. 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真实面貌和发展现状,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亟待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围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讨论,旨在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教学内容更新,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很多学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音乐形式和曲目上,缺乏与当代音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我们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当代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音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多元表达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中,教学方法通常以讲解、示范和练习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学生自主策划节目等形式,引导学生多元表达,提高其艺术表现的综合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三、增加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可以开展学生演奏比赛、民族器乐制作、音乐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将来音乐创作和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学科交叉,拓展学生视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可以邀请文化艺术专家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来进行学科交叉授课,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形成,提高其对音乐文化的综合理解。

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研究

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研究

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研究作者:朱建华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9期【摘要】宿迁音乐非遗项目种类多样,整理研究后融入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内,对课程改革与音乐文化系统化有着现实意义,更利于学生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对教业水平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师专程教学、考核评价与课程标准等方面加强调整,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与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从而推动地方音乐非遗文化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131-02【本文著录格式】朱建华,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J].北方音乐,2020,05(09):131-132.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对体现民族民間音乐特征与地域文化、丰富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弘扬民族精神、整理优秀民间音乐作品、突显院校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地方民间音乐发展等有着现实意义。

但改革研究不能盲目展开,应当严格依据《全国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等科学进行,促使课程补充完善。

一、课程改革研究的依据(一)依据《课程指导方案》该方案在学分与学时、课程结构、课程范围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导。

专业课程应当包含先修与必修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

课程范围涉及少数民族音乐、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等。

宿迁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合了区域音乐、少数民族与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符合方案的培养精神。

(二)依据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宿迁学院的办学宗旨是突出办学地方特色与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并弘扬地方文化。

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基础教育、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建设对策(一)课程性质课程改革进程中首要的是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特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28黄河之声Fra bibliotek2017年第5期
如何打下良好的钢琴基本功
李妙璇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教师的专业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家长的纽带性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打下良好的钢琴基 本功,这对于钢琴教学尤其是少儿钢琴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钢琴基本功;钢琴教学
音乐 教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
夏 琳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与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文章从山西省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 价体系的现状着手,具体论述了新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过程,并对建构新评价体系的意义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 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与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目 前,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往往注重于教材 教法的研究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对于中国民族民间 音乐课程改革效果的衡量,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忽略了 对本课程过程性的评价。建立科学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进 行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 指导依据,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课程评价体系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对教育过程和学生成绩进行价 值判断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功能性、有效性,包括收 集、观摩、判断和分析课程价值。①从评价体系的概念可以看出,规 范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的良好实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具有目标性,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向着这一目标迈进,最终完成评价 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二)山西省高校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笔者对山西省内10所高校进行调研 ②,发现在开设《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课程的院系,对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面都不尽相同。大 部分院校在评价上表现为考勤、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 综合,且所占的比例分配上有所不一。评价的实施者是课程任课教 师,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部分院校的成绩评价机制并不能真正 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一般都把分数作为评价的 量度,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能力 的培养,评价考核体系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些年,山西省部分高校的音乐院系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意识到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 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忽略了过程性考核,导致学生学习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较差,造成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的问题。因而探索和建 构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然成为摆在各个高校教师面前 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 改革的必要条件,评价体系的正确实施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保 证。因此,评价的取向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而全面的 评价必然需要依靠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 面,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一)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由单一的以知识记忆为主 的考评方式向多元的以综合能力考查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变,完善课 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随着时间的累积,中国民间音乐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多种的艺术风格,中国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灵魂,富含丰富的音乐资源,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意志品质。

中国民间音乐创作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也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最直接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因此,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将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下去十分重要,通过探究出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民间音乐的概述(一)中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民族文化性、乡土本色性等特点,其创作并且流传于民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间音乐反映了基层人民的心声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中国民间音乐丰富多样,随着地域及民族的变化各具特色,南方民间音乐婉约含蓄,北方民间音乐豪迈粗犷,这也体现了民间音乐流变性的特点。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具有永恒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经过千年的发展,不断的加工创作,当今的中国民间音乐已经成为全人类艺术的优秀成果。

中国民间音乐还具有鲜明的自然性,民间音乐的表现方式自然本真,多为方言口语,更加具有亲和力,中国民间音乐在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二)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中国民间音乐的类型丰富多样,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功能。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在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实付通过教与授的方式,徒弟进行学习,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相互衔接,师徒互为对象,缺一不可,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类型都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共存。

民间音乐的传承需要由一个音乐群体共同担当,通过各类型的音乐实践,讲授音乐的构建法则,从而影响着音乐群体的每位成员,在音乐的实际过程中,通过心领神会,自我发展,形成中国民间音乐的表演者。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及实施效果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及实施效果研究

教育传播引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窗口,是学生认识、认知、感知与认同我国民族文化的途径,在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环境的变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要求的提高也引发了本课程教学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刻变革,唯有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找准课程定位、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助于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热情、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路径,才能切实提升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实效性、提升课程地位、促进课程的发展。

近年来,我校扎根民族文化土壤、以市场及人才需求为导向推行“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对此进行总结与分享。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一)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极具实践性、艺术性、文化性及民族性的课程,其教学不仅仅为理性乐理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以民族精神的感召、民族情感的熏陶及民族文化自信的唤醒[1]。

唯有转变以往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审美发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允许学生们质疑与表达的课堂环境、创设出符合学生们兴趣特点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们自主探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形成高级民族文化情感及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基于此,我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在模式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师及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与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也可以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创造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输关系、管理关系,而是在平等中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解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时,请班级内主修古筝的学生将古筝带进教室,为同学们讲解古筝的起源、音色、构造以及弹奏的技巧与指法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被赋予“教师”的新身份,在讲解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优势,加之演奏的示范激发了同学们了解古筝的热情,这样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们的“舞台”,也成为学生们交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纽带。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加强各类学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高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现状,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标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化自信引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高师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加深高师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掌握,为其之后步入教师岗位之后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向学生们传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文化,能够推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课程体系安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突出强调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觉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随着《国家宝藏》、《朗读者》等一系列彰显着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综艺节目的开播,更是以更加直观生动且直击内心的方式激起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

当前,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盲目地追逐国外品牌,在日常谈话中也需要夹杂几个英文单词才能够显得更加时尚和国际化。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新一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

当下,流行音乐占据着主流,尤其是在社会环境的推动下以及各类歌唱综艺节目,例如《这就是说唱》,使得中國民族民间音乐鲜少有人问津。

这种社会学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影响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堪忧,另一方面加剧了青年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觉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教育领域日益凸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作为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并提出一些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二、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程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差。

课程和社会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能力较弱。

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和联系性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三、课程内容的丰富化为了解决传统课程内容枯燥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古琴、古筝、古琴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充分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我们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引入一些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现代元素,如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等,使学生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课程形式的多样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是解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结合音乐欣赏和观摩音乐会等形式,使学生在感受音乐文化魅力的也更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实践课程,如乐器演奏、声乐训练等,使学生更亲身地参与到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五、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为了使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能力更强,课程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文化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背后的社会、历史和人文内涵,使学生从中更好地把握音乐文化的精髓。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如音乐比赛、音乐会演出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能,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之教学改革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之教学改革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之教学改革【内容摘要】文章在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建设开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章以民乐的传承特性、文化传播、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科学地评估在当代高校教学改革建设中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文化传播鉴赏能力2006年,温家宝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对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

以此为契机,中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在各大高校教务部门以及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有了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从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来看,还面临一些困惑,如教改应该如何改、新的教学方法如何科学实施、如何把握教改的尺度和范围、如何正确引导教改实施的对象、如何科学地处理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等系列问题。

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上述问题还有待研究和解决,而科学地深入和推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让高校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出拥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各大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作者:许涛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5期【摘要】为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引领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

引导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加强教学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相关精神理念。

就如何进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本人在《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从《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对《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实施过程提出了对应建议,提高了在《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民族民间音乐;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尹爱青教授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中讲到“学校音乐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学校教育所实施的以音乐为媒介的教育活动。

学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人”[1]。

这是强调学校课堂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语汇的积累,音乐文化的选择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在《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大民族音乐语言的分析讲解是提高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

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实施过程、效果和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最终达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一、《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一)《民族民间音乐》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结合高校音乐学科关于音乐理论研究方法中提到:首先要根植于音乐这门艺术类别自身特殊的形式规律与艺术活动实践(尤其是该学科中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子学科)。

在历史上中西方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音乐创作与表演技术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2卷第 1 期
21 年 1 01 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NAL OF T NGHU OR 0 0 AN MAL UNI VER I Y ST
Vo -2 № l l3
J n 2 1 a. 0 1
地方高校“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程改革与研究
以通 化 师 范 学 院为个 案 的研 究
代 表 性 、 优 秀 的音 乐 文 化 系统 化 , 纳 入 到 “ 国 民族 民间 最 并 中 音 乐 ” 程 体 系 之 中 , 地 方 高 校 民族 民 问音 乐课 程 得 到 补 课 使
充 和 完 善
3 为 更 加完 善 的 讲 授 “ 国民 族 民 间音 乐 ” . 中 课程 , 针 对 已

( 化 师 范学 院 通
杰 . 广 君 钱
通化 14 0 ) 3 0 2
音乐系, 吉林

要 : 为 民族 文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作 中国 民族 民间音 乐有 着独 特 的音 乐文 化 内容 与 艺 术魅 力 , 传 承 民族 是
文 化 的 重要 载体 。地 方 高校 的“ 国民族 民 间音 乐 ” 程 内容 应 该 因地 制 宜 , 出地 域 文 化 , 分体 现 出地方 民族 民 中 课 突 充
专 业课 程 指 导方 案 》 《 程 Nhomakorabea指 导 方案 》 课 程 结 构 及学 时 、 课 在 学
间音 乐 的 内容 及 特 色 , 而 大 力继 承 和 弘扬 民族 文化 及 精神 。 从 关 键词 : 民族 : 间 ; 乐 ; 革 民 音 改
中 图分 类 号 : 6 8 G 5.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7 7  ̄ 1)1 o9 — 0 10- 94 0 1 一 0 8 2 0
中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是 民族 文 化 的 一部 分 , 中 国各 民族 是 在几 千 年 漫 长 的历 史 中 创造 的灿 烂 文 化 。 不 同地 域 、 同 民 不 族有 着 不 同 的 音 乐 文化 内容 与 特 点 , 都 体 现 了一 个 民族 的 但
密 . 白山 文 化研 究 在 国 内 领 先 的省 属 多 科 性 大 学 。 人 才 培 长 养 目标 是 以社 会 需 求 为 导 向 , 养 服 务 基 础 教 育 、 培 服务 地 方
充 内容 采取 单 独 授 课 的方 式 ,并 且 课 程 已纳 入 音 乐 学 2 0 08 级 本 科 培 养 方 案 之 中 , 立 授 课 的 目 的在 于 既 不 冲 击 “ 国 独 中
方特 点 。我 校 地 处 长 白 山 区 , 对 长 白 山地 区 的 汉 族 、 族 、 针 满

课程 改革与研 究 的基本设想 及主要依 据
( ) 一 基本 设 想 对 地 方 高 校 “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 程 内容 的 改 革 与 研 中 课
究 、 当 与扁 校 所 处 地 区 的 民族 民 间音 乐 紧 密 结 合 , 出 地 应 突
2长 自山 民族 民 问音 乐 文 化作 为 中 国民 族 民 间音 乐 的 补 .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的基 础 理 论 扎 实 、 践 能力 强 、 合 素 实 综 质高、 具有 创 新 精神 和 艰 苦 创业 精 神 的应 用 型 人才 。
性格 特 征 、 审美 情 趣 , 民族 精神 的象 征 。 “ 国 民族 民 问 音 是 中
乐 ” 音 乐 学 本 科 的 一 门 专 业 必 修 课 , 方 高 校 的 中 国 民族 是 地 民 间音 乐 的 课 程 内容 应 该 包 含 地方 民族 民间 音 乐 的 内 容 及 特 色 , 以地 方 高 校 “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 程 的改 革 与 研 究 所 中 课 对体 现 地 域 文 化 、 出办 学 特 色 、 承 和 弘扬 民族 精 神 、 建 突 继 创 和谐 社 会 都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义 。
基 金项 目 : 文 系 吉林 省 教 育 科学 “ 本 十一 、 ” 五 规划 课 题 的 阶段 性 成果 。项 目编 号 : H 5 9 G O l
收 稿 日期 : 0 0 7 1 2 1 一O — 2 作者 简 介 : 徐 杰 (9 2 ) , 林 通 化人 , 为 通化 师范 学 院音 乐 系 主任 , 16一 女 吉 现 副教 授 。 旨是 建 成 吉 林 省 东 南 部 办 学 优 势 突 出 ,与 经 济 社 会 结 合 紧

二 、 程 改 革 与 研 究 的 实践 与 成 果 课
( ) 程改 革 与研 究 的实践 一 课
1 为 了 更好 地 研 究 和挖 掘 长 白 山 各 民族 音 乐 文 化 ,0 6 . 2o 年 我 院 申请 了吉 林 省教 育 科 学 规 划课 题 , 题 的 名 称 是 地 方 课 高校“ 中国 民族 音 乐 ” 程 内容 的 改 革 与研 究 , 究 的 时 间 范 课 研 围是 20 0 6年 8月一 2 0 0 9年 1 2月 。
本 课 程 编写 了专 门 的讲 义 ,并 获 准 学 院 教 材 立 项重 点资 助 ,
制 作 了教 学 课 件 : ( ) 果 二 成
( ) 要依 据 二 主
1 课 题研 究 计 划 已发 表 论 文 两篇 : 萨 满 祭 祀— — 东 北 . 按 《
1 。 依据 国家 教 育 部 2 0 0 6年颁 发的 《 国 高 校音 乐 学 本 科 全
朝 鲜 族 音 乐 . 满 音 乐 、 句 丽 音 乐 以及 东 北 抗 日联 军 音 乐 萨 高
和 二人 转 音 乐 等 民 族 民 问音 乐进 行 的 研 究 与整 理 , 当是 我 应
民族 民 间音 乐 ” 的课 时 计 划 又 能够 充 分 体 现 地 方 学 校 课 程 安
排。
校课 程改 革 与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 过 研究 与 筛 选 使 其 中 最 具 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