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

合集下载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摘要:岩石变形破坏经常会致使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或事故问题,所以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机理进行相关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能量这一角度出发,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之中的能量传递以及耗散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岩石变形与破坏过程之中能量的类型、岩石变形破坏的过程阶段,并通过实验对能量的耗散开展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之中能量转变的相应关系,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岩石;变形破坏;能量传递;能量耗散1.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在岩石变形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能量是和其具体的形变方式相互对应的,形变方式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能量,对应关系比如说:弹性形变常常会产生弹性势能,塑性形变往往会产生塑性势能;表面破坏往往会产生表面能、辐射能和动能。

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之中能够产生这几种能量,而且这些能量可以在岩石形变破坏中进行数次转换。

在岩石最初接触到外力的时候,岩石内部会出现一定的形变,在此情况下外部能量会通过弹性势能的方式储存到岩石之中,而且弹性势能能够与相应的力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弹性势能是一种重要能量,其在岩石出现破坏问题的情况下,会从岩石内部释放出,进而转变成别的形式的能量。

所以一般而言岩石在出现破坏后所释放出的能量都是之前受到外力作用积累的弹性势能,之后能量会在岩石形变的作用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外部作用力之下岩石不仅会出现弹性形变,岩石的内部还可能会出现空洞与裂纹问题,此时部分外部作用力会转变成岩石表面能,这一能量能够应用损伤力学理论计算出来。

如果外部作用力的影响加大,岩石内部就会出现更大程度的裂纹问题,若裂纹扩展产生的能量较大,会使得裂纹变得更大,能够应用断裂力学的理论来计算出此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在岩石变形的时候还会出现塑性形变现象,并且产生塑性形变势能。

除此之外岩石在裂开的时候,所含物质之中的粒子电荷和自由电子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转移与扩散现象,这一过程之中的岩石会朝外以声波、电磁波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失稳机理分析

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失稳机理分析

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失稳机理分析摘要:在自然界中,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因沉积物源性质差异形成软硬分层结构,因构造活动,导致岩层呈现不同成度的岩层结构斜率,这种倾斜岩层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影响较大,笔者对中国西部地区工程实践中的岩石结构展开研究分析,发现软硬叠加的岩质边坡,在自身重力、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下可能诱发失稳。

关键词: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失稳机理引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渐实施,诸多基建工程不断加快落实,且在西南地区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大量工程开挖,形成有大量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特别在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大量分布层状碳酸盐岩,且碳酸盐岩层间发育富含红泥岩层、泥质砂岩层,形成软硬互层的岩质边坡。

在高速公路、铁路等建设过程中开挖形成的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也十分常见,该类型的边坡常易失稳产生滑塌、崩落等灾害,对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然而,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边坡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的特殊组合,导致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和变形破坏特征变的十分复杂。

本文通过边坡失稳因素及数值模拟方式,分析不同岩层岩层厚度比和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的位移变化规律,揭示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为该类型边坡事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1.1地下水对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影响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由于岩层性质存在差异性,软质岩层常富含年粘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因其特殊的遇水膨胀性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质岩层部分力学性质极易发生变化,导致岩层软化、崩解,岩层间的凝聚力降低,在上层岩层重力作用下,下层软质岩层抗滑力低于上层岩层岩层面的下滑力,岩层将发生失稳滑动。

在地下水的参与下,软岩中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物质交换,从岩石中交换的物质被水流代谢或者地下水作用力对岩石软弱部分机械冲击,导致岩石形成孔洞或空洞,从而加速地下水在岩石中的运动速率,提高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率滤,降低岩石中矿物间的凝聚力。

岩土地质工程中的岩层失稳机理与治理研究

岩土地质工程中的岩层失稳机理与治理研究

岩土地质工程中的岩层失稳机理与治理研究岩土地质工程中,岩层失稳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地质现象。

它可能导致边坡滑动、坍塌或岩石崩塌等灾害,严重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岩层失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相应的治理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一、岩层失稳机理研究1. 影响岩层失稳的因素岩层失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主要的因素包括:岩层结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裂隙分布和水分条件等。

岩层结构的稳定与否对岩层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和硬度等也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此外,裂隙的存在会降低岩层的力学性能。

另外,在水分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岩石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 岩层失稳的机制岩层失稳的机制主要包括滑动面的存在、岩层之间的剪切破坏、岩层的脆性破裂等。

滑动面的存在是岩层失稳最直接的表现,它分为内滑动面和外滑动面。

内滑动面是指岩层内部发生滑动,而外滑动面是指岩层与外界介质接触面的滑动。

岩层之间的剪切破坏是指岩层内部发生剪切破坏,导致岩体不稳定。

岩层的脆性破裂是指岩层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破坏现象。

3. 岩层失稳机理研究方法岩层失稳机理的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如:室内试验、野外调查和数值模拟等。

室内试验主要通过对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失稳机理。

野外调查则是通过现场实地观测和采样来研究岩层的失稳现象和机制。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岩层的失稳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岩层失稳治理研究1. 监测与预警岩层失稳治理首先需要进行监测与预警工作。

监测可以使用岩石应变计、地下水位计和地震仪等技术手段来对岩层进行实时监测。

预警则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岩层的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失稳情况,为治理提供依据。

2. 岩层加固与支护岩层失稳治理的核心是对岩层进行加固与支护。

常用的加固与支护措施包括:注浆加固、爆破加固、岩体钢筋网加固和岩石锚固等。

注浆加固是指通过注入特定材料来填充岩层中的裂隙,提高岩层的稳定性。

不稳固岩层地质灾害机理及对策

不稳固岩层地质灾害机理及对策

2021年第3期新疆有色金属不稳固岩层地质灾害机理及对策唐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一队昌吉831100)摘要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非常多,所以矿山开采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矿山开采难度得到了增加,所以地质灾害问题层出不穷。

这就导致整个矿山开采活动的进度受到了影响,也会给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稳固岩层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不稳定岩层开采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减少不稳定岩层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促进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矿山开采不稳定岩层地质灾害对策分析0引言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较多的矿藏资源,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所分布的区域并不集中,这就导致整个矿产的开采工作得不到很好地进行,经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给整个的安全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各大矿山企业也都加强了对于安全措施的重视,但是一部分私人采矿和矿山企业仍然活跃在市场经济过程中,他们不顾整个矿山安全开采的重要性,采用落后的开采观念,这就给矿山灾害的产生带来了隐藏的条件,不利于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工作者应减少严重矿产资源浪费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令我国矿山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机理矿山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十分巨大的灾害,之所以会发生矿山地质灾害,不仅有自然原因,同时也有人为原因。

一旦自然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进行作用,就会导致整个地质环境恶化,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被破坏,不利于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间接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目前所存在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首先,由于过于频繁地进行地下开采活动,很有可能会导致地震灾害发生,如果发生了地震灾害,会导致地表出现裂隙和塌陷。

其次,由于环境被破坏,所以山体滑坡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

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

第19卷 第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3):265~269 2000年5月Ch inese J ou rnal of R ock M echanics and E ng ineering M ay,2000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3秦四清(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要 根据耗散结构形成和维持的三个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岩体变形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岩体失稳过程中所处的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与岩体失稳过程中的降维、减熵与有序性;讨论了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与耗散结构形成的关系;以滑坡为例说明了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其耗散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 失稳,耗散结构,非平衡,涨落分类号 TD3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6915(2000)03202652051 前 言普利高津(P rigogine)创立的可载入史册的“耗散结构论”(D issi pative Structure T heo ry)指出[1,2],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普利高津把这样形成的有序状态称为耗散结构,因为它们的形成和维持需要能量的耗散。

一个耗散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不可能形成耗散结构;二是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在平衡态或近平衡态,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都证明其不可能发生质的突变从无序走向有序,也不可能从一种有序走向新的更高级的有序,即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三是系统中必须有某些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正负反馈机制等。

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调动作和相干效应,从而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

一个耗散结构的形成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而且与系统的随机涨落也有密切联系(图1)。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岩体变形和破坏是岩石力学中的重要问题,其能量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岩体变形和破坏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其能量变化主要包括内能和动能两部分。

其中,内能变化包括弹性能和塑性能的转换,而动能变化则与岩体的动态响应有关。

岩体的能量耗散主要是通过摩擦热的形式发生的。

在岩体变形的过程中,存在着摩擦热的产生和消耗,摩擦热的耗散使得岩体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

此外,在岩体破坏的过程中,能量耗散也表现为振动的衰减和岩石颗粒的碎裂等形式。

岩体的能量机制对其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岩体变形的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耗散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岩体的能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岩石力学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 1 -。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

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煤矿产业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但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却充满各种危险,其中围岩失稳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是因为井下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会重新分布,进而造成失稳破坏情况的出现,影响煤矿井下作业的人员的安全及生产顺利进行。

基于此,本文分析煤矿巷道失稳的常见类型以及失稳原理,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巷道围岩失稳;失稳机理;原因分析0 引言煤矿巷道开挖过程中会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将岩层原有的较好稳定性打破。

而当煤矿巷道掘进或回采后,就会对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围岩性质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会造成巷道顶底板及两边岩体出现形变并向巷道内部空间移动,长时间下来围岩的稳定状态会在变形影响下出现变化,因此实际中有必要做好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的分析工作,本文对此进行重点阐述。

1 煤矿巷道围岩失稳类型分析实际中煤矿巷道围岩失稳类型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但根据其发生机理及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归为六大类,接下来笔者对每一类失稳类型进行分析。

(1)潮解膨胀。

潮解膨胀破坏指的是岩体遇水后出现软化崩解或强烈膨胀产生的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在实际中较为常见,一般出现在含有大量页岩、粘土岩以及无水石膏等巷道内。

这些岩石被统称为膨胀性岩石,这类岩石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含有大量的活性矿物蒙脱石,蒙脱石吸水后自身体积会猛增几到十几倍,具有极强的膨胀性;除此之外,蒙脱石还具备较强的流变性,所以造成巷道围岩开挖后很容易就出现风化潮解等情况,所以实际中为预防这种情况开挖后会及时封闭围岩。

(2)局部落石。

实际生产中产生局部落石破坏,主要原因在于地质因素及施工不当,比如实际施工中没有考虑地质构成,在结构面与临空面的不利组合或结构面风化潮解的围岩构成中施工,施工过程中使用爆破、开挖等施工形式,进而造成围岩出现松动等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种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顶板及两帮。

(3)重剪现象。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理是由围岩本身应力形成的,通常出现在岩性坚硬而存在发育弱面的岩层中,受到原岩应力场等因素的影响。

岩体工程的涨落耗散定理

岩体工程的涨落耗散定理

岩体工程的涨落耗散定理
岩体工程涨落耗散定理:
1.什么是岩体工程涨落耗散定理?
岩体工程涨落耗散定理,简称“卡诺-戈登定理”,是由美国岩石力学专家Leo Carnot和英国矿物力学家Walter W.Gordo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岩石本构理论。

它将岩体的受力损伤行为分成三个部分:涨落期的涨落模式,耗散期的衰减模式和裂纹扩展模式。

它可以模拟岩体在不同应力外部加载下发生的变形以及破坏过程。

2.卡诺-戈登定理的模型
卡诺-戈登定理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单元模型:涨落、耗散和裂纹扩展。

(1)涨落模型,它使用岩体的受力损伤机制(例如应变、应力和/或温度)确定几何尺寸,用于表征岩体变形损伤的涨落过程;
(2)耗散模型,它应用岩体的变形学机制来捕捉岩体的衰减阶段;
(3)裂纹扩展模型,它应用有限元分析来确定岩体裂纹扩展的流变模式。

3.卡诺-戈登定理应用
一般来说,卡诺-戈登定理可以用来模拟岩体工程中变形、损伤、破
坏过程,以及岩体抗剪强度衰减的过程。

它被用来模拟仿真方法,预测岩体抗剪强度和耗散衰减期的行为,并针对特定的岩体和应力条件预测和分析破坏的行为模式。

此外,它还可以定量地评估各种岩体的力学行为以及力学物质性质,提供岩体工程分析,设计和加压破坏的合理分析结果。

4.卡诺-戈登定理的发展
卡诺-戈登定理的发展,使得岩体力学理论更加完备,而且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

目前,基于这一定理仍在发展,例如应用到风砂沙变形机制、玄武岩渗透断层形变,以及各种金属岩石在高温条件下的超塑性变形研究中。

预计在未来岩体工程涨落耗散定理将越来越多的改变和影响岩体工程的研究方向,并持续有新的发现。

岩石失稳机理和失稳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岩石失稳机理和失稳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岩石失稳机理和失稳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岩石工程中的岩石失稳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岩石失稳引起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对岩石失稳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失稳控制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试验研究来探究岩石失稳的机理,并总结几种常见的失稳控制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岩石失稳机理的试验研究岩石失稳的机理是岩石工程中的基础问题。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岩石的破裂、变形以及岩体内部力学性质等特征,可以揭示岩石失稳的机理。

试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岩石物理试验、岩石结构试验等多种方法。

在岩石力学试验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岩石拉伸试验、岩石剪切试验、岩石压缩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岩石受力情况,揭示岩石的力学性质。

在岩石物理试验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声学试验、岩石电性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定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声音传播速度、电导率等物理特性,来揭示岩石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在岩石结构试验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微观结构试验、岩石断裂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观察岩石断面的形貌、结构来分析岩石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试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失稳的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失稳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失稳控制是解决岩石工程中岩石失稳问题的关键。

通过试验研究以及实际工程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失稳控制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1. 支护方法支护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岩石失稳控制方法。

通过设置支护结构,如钢支撑、锚杆等,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通过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可以探讨不同支护结构的优劣,并针对具体工程选择最合适的支护方法。

2. 加固方法对于弱化岩体或者局部失稳的情况,可以采用加固方法来提高岩体的稳定性。

例如,在岩体表面喷涂防护层、注浆加固等,通过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可以验证这些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3. 减振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岩石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或者其他振动引起的。

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

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

管理纵横二者的长处,尽管这样需要更深的合作和更精确的调和。

这种综合对冲的方式适用于当中小企业供应商处于支配地位(如拥有某项专利)但是却没有充足的资金时。

总体上来说,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的成本可以通过综合对冲来降低,因为对冲一项风险的成本要高于对冲几项风险。

通过自然对冲,中小企业供应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而且可以通过有效对冲价格风险,使供应链参与方都获益。

自然对冲还使核心企业的金融风险内在化,并有利于核心企业配给物资。

对供应链整体来说,自然对冲有正面的影响,因为其旨在降低中小企业供应商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脆弱性,所以也降低了供应链融资整体的风险。

3 分析结论将自然对冲前后的博弈均衡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然对冲能够降低核心制造企业给零售商制定的批发价。

将(6)式和(12)式进行对比,由于小于,故(12)式显著小于(6)式,即自然对冲通过将中小企业一级供应商承担的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转移给核心制造企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脆弱性,而且可以通过风险在供应链中的转移,对冲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把汇率风险集中于核心制造企业,也能够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

此外,核心制造企业对零售商批发价的降低,能进一步增加零售商的产品销量,从而推动整条供应链利益的增加。

由核心制造企业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及支付,还避免了中小企业较小的订货量带来的需求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供应商的库存和运输成本。

因此,自然对冲以改善中小企业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脆弱性为目的,不仅降低了零售商的批发价,增加了其销量,而且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对供应链整体存在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李欢.供应链风险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2]仇国荣.中小企业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博弈研究[J].财会月刊,2014(5):51-55.[3]Leora Klapper, The Role of‘‘Reverse Factoring’’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R].World Bank, 2004:102-103.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卢 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摘 要:文中提出了巷道失稳宽度B max的确定方法,以SA煤矿3107回风巷作为算例,得出结论是在煤柱宽度是20m时,巷道处于应力集中区内,围岩变形量大难以维护,产生明显的失稳现象,此后需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合理的加强支护措施。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100083) (2 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5)
摘要
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非均质地质材料,其力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岩石在变形破坏
过程中始终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和能量,是一个能量耗散的损伤演化过程。采用损伤演化方程可以从宏观上 描述损伤变量以及与其相伴的广义热力学力——损伤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 可以揭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的内在机制。围绕这一基于能量耗散的岩石力学研究思路及其相关进展, 最终将建立基于损伤演化及能量耗散的宏-细-微观多层次耦合的岩石力学体系,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解决岩石工程 领域中更多的力学分析问题。 关键词 岩石力学,变形,破坏,损伤,能量耗散,细观力学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1-3565-06 分类号 TU 452,O 346.5
(5)
nε n +1 dε 2 Eε snϕ 2
(6)
文[8]建立的自由能描述为
′ qr qs − d r′Θdqr − ⎜ ψ = ψ e − η e Θ + ars 1 2 1 ⎛ CR ⎞ 2 ⎟Θ 2 ⎝ θR ⎠
(7)
文[9,10]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损伤过程中能量 耗散的特点。这些研究为岩石损伤演化的研究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初步从宏观上给出了岩石损伤演化 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数学描述。 由于岩石损伤过程的复杂性,对其进行准确的 宏观描述往往比较困难,不得不借助统计分析以及 非线性分析等手段。文[11]探讨了岩石损伤统计本 构模型的建立;文[12]建立了一个损伤统计演化方 程,可用于描述损伤发展过程为统计独立、随机积 累的演化模式。除了从统计上唯象刻画损伤的随机 特性外,还可以借助于分形方法以及逾渗和重正化 方法等非线性分析手段,进一步研究损伤的复杂演 化规律。文[13]根据裂纹发育的分形特征建立了岩 石的分维损伤本构模型;文[14]对分数维空间中的 损伤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分形损伤变量

矿山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机理研究

矿山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机理研究

矿山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机理研究矿山岩层顶板是矿山开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矿山的安全生产。

在矿山开采中,岩层顶板可能会出现错断和失稳现象,给矿山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

因此,对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岩层顶板错断通常是指岩层发生水平或倾斜错断现象,导致岩体失稳。

错断现象的产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构造、构造应力、矿体开采等。

而失稳则是指岩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或移动。

失稳的机理与岩层自身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如岩石的强度、断裂特性、裂隙发育情况等。

研究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的机理,首先需要对矿山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

地质构造对矿山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同时,构造应力是导致岩层错断和失稳的主要外力作用之一,其大小和方向会对岩层稳定性产生影响。

矿体开采活动也是导致岩层错断和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考虑矿体开采对岩层影响的机理。

此外,岩石的力学性质对错断与失稳机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强度是其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而岩石的断裂特性和裂隙发育情况会影响岩层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以揭示错断与失稳的机理。

在中,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实地勘察和采样是了解地质条件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地层剖面观察和取芯分析获取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信息。

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地电勘探等也可以用于矿山地质条件的调查。

此外,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揭示错断与失稳的机理,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矿山岩层顶板错断与失稳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事故风险,确保矿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关注岩层顶板的错断与失稳问题,共同为矿山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一、本文概述岩石作为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变形和破坏过程不仅关乎地质稳定性,也对人类工程活动如采矿、隧道建设、地震预测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深入理解岩石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对于揭示其内在的物理化学过程,预测灾害发生,以及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行为,探讨其耗散机制,揭示其耗散规律,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能量耗散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接着,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观测,分析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特征,揭示其耗散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岩石能量耗散与变形破坏之间的关系,提出预测岩石破坏的新方法和思路。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深化岩石力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岩石力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岩石变形破坏的基本过程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过程,其中能量的转化与耗散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

在理解岩石变形破坏的基本过程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到岩石是一种由多种矿物颗粒通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复合材料,具有特定的力学属性和变形行为。

当岩石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其内部将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会促使岩石内部的矿物颗粒和微裂纹发生重新排列和变形。

在初始阶段,岩石表现出弹性变形,即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

随着应力的增加,岩石开始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此时部分应力会以塑性应变的形式被耗散。

当应力达到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微裂纹开始扩展并连接,形成宏观裂纹,导致岩石的破坏。

这一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其中一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

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

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

文章编号:1008-0058(2001)03-0288-06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陈剑平(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6)摘要:20世纪70年代新三论的崛起,即耗散结构、突变理论和协同论以及分形几何学、混沌等理论的问世,对传统的科学思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将耗散结构论应用于岩土体变形研究;工程岩土体的变形问题是巨型的复杂系统,变形岩土体是一种非平衡态有序结构,岩土体的变形是不可逆的过程,岩土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自然界的触发因素(涨落)对岩土体的变形影响是显著的。

由此建立了岩土体变形耗散结构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耗散结构;变形;岩土体中图分类号:TU4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0-12-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2089);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120413133)作者简介:陈剑平(1957-),男,福建省福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地质、岩体稳定性研究.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带头人Prigogine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耗散结构论[1],它的诞生引发了一场对自然界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研究。

后来诞生的协同学[2],突变论[3],分形几何[4,5],混沌理论[6]更加深了对自然界复杂现象的本质认识。

耗散结构理论把化学、物理或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变化行为,这是一种十分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对系统的深入研究中得出的一系列关于系统非平衡、开放与有序、非线性作用等结论对非线性系统理论的贡献是卓著的。

耗散结构理论从两类有序结构[7],即,平衡结构、非平衡结构;开放性与系统有序演化;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非线性作用是有序的动力;分叉与选择[8];随机涨落是有序的契机[9]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系统或热力学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非线性理论。

用不同于经典理论的思维方式来考察世界,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代系统思维有其广泛的适普性。

层状岩体主要失稳模式

层状岩体主要失稳模式

层状岩体主要失稳模式
层状岩体指具有层理结构、岩性差异等层间不连续性的岩石体,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

由于其强烈的层状特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层状岩体的失稳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层间剪切
层间剪切是层状岩体最常见的失稳模式。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岩体内部的不同层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形成层间剪切面。

随着受力作用的不断增加,层间剪切面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个岩体的破坏。

2. 层内滑移
层内滑移是指层状岩体中某一层的内部产生相对滑动,导致整个岩体的破坏。

层内滑移通常发生在岩层倾角较大、岩性变化显著的地方,如断层带等。

层内剪切是指同一层中的岩石出现剪切破坏现象,通常发生在岩层中存在水平应力的情况下。

层内剪切容易导致岩体整体的变形和破坏。

4. 层间剥离
层间剥离是指由于层间接触不良或岩性差异,导致岩体中某一层完全或部分脱落的现象。

层间剥离通常发生在岩体中存在断层、节理、褶皱等复杂构造的地方。

总的来说,层状岩体的失稳模式是多样的,其失稳机制的研究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预防岩体灾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不同的失稳模式,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岩体的稳定性。

例如,对于层间剪切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支护、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等措施来防止岩体破坏,对于层内滑移可以采取加强地基、混凝土梁加固等方式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巷道层裂结构围岩破坏释能规律及失稳机制

巷道层裂结构围岩破坏释能规律及失稳机制

巷道层裂结构围岩破坏释能规律及失稳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度的增加,巷道层裂结构围岩的破坏和失稳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_赵忠虎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_赵忠虎

DOI:10.15961/j.jsuese.2008.02.018第40卷第2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V o l.40N o.2 2008年3月J O U R N A LO F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M a r.2008文章编号:1009-3087(2008)02-0026-06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赵忠虎,谢和平(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 要:岩石变形破坏的过程是和外界产生能量交换的过程。

从理论上分析了用能量方法研究岩石破坏问题的合理性,以及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弹性能、塑性能、表面能、辐射能、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计算原理、以及对岩石破坏所起的不同作用。

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在不同的变形阶段中岩石能量耗散与释放问题。

在宏观上,岩石变形前期以弹性应变能的方式存储外界提供的能量,同时又通过损伤演化等向外界耗散能量;变形的后期以剧烈的能量释放为主。

微观上,存在多种引起岩石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的机制,岩石存储能量还是向外界释放能量取决于这些微观机制竞争的最后结果,基于此推导了岩石变形中能量的传递方程,用试验研究了能量的转化和平衡,以及耗散能和释放能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果表明能量耗散导致岩石强度的降低,而能量释放是造成岩石灾变破坏的真正原因。

从能量耗散与释放的观点研究岩石的破坏,可以从本质上把握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物理机理,寻找岩石破坏的真正原因,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石;能量传递;能量耗散;能量释放中图分类号:T U452文献标识码:AE n e r g y T r a n s f e r a n d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 i nR o c k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F r a c t u r eZ H A OZ h o n g-h u,X I EH e-p i n g(S c h o o l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H y d r o p o w e r,S i c h u a nU n i v.,C h e n g d u61006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s r o c k d e f o r m a t i o n,f r a c t u r e a n d e n e r g y e x c h a n g e w i t h o u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h a p p e n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t o s t u d y r o c k d e s t r u c t i o n w i t h e n e r g y m e t h o d s i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F o r t h e r e a r e m a n y k i n d s o f e n-e r g y i n t h e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r o c k s u c h a s e l a s t i c e n e r g y,p l a s t i c e n e r g y,s u r f a c e e n e r g y,r a d i a t i o n e n e r g y,k i n e t i c e n-e r g y e t c,a u t h o r s a n a t o m i z e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e n e r g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m o n g t h e s e e n e r g i e s,c a l c u l a t i o n t h e o r i e s,d i f f e r-e n t e f f e c t o n r o c k f r a c t u r e,a n d s t u d y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 a n d e n e r g y r e l e a s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d e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m a c-r o s c o p i c a n d m i c r o c o s m i c a s p e c t s.I n m i c r o s c o p i c a s p e c t,r o c k s t o r a g e s e n e r g y i n t h e f o r m o f e l a s t i c i t y e n e r g y a n d d i s s i p a t e s e n e r g y b y d a m a g e e v o l v i n g i n t h e i n i t i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t a g e a n d r e l e a s e s p l e n t y o f e n e r g y i n l a t e r s t a g e.I n m i c r o c o s m i c a s p e c t,t h e r e a r e m a n y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c a n h a r d e n o r s o f t e n t h e r o c k.W h e t h e r t h e r o c k s t o r a g e s e n e r g y o r r e l e a s e s e n e r g y i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t h e f i n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s e m i c r o c o s m i c f a c t o r s′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e-q u a t i o n o f e n e r g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s d e d u c e d.O n t h e b a s e o f t e s t,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b a l a n c e,a s w e l l a s r a t i o n b e-t w e e n d i s s i p a t i o n e n e r g y a n d r e l e a s e e n e r g y a r e s t u d i e d.F i n a l l y,t h i s p a p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e n e r g yd i s s i p a t i o n l e a d s t o t h e s t r e n g t h r e d u c t i o n,w h i l e e n e r g y r e l e a s e r e s u l t s i n t h e c a t a s t r o p h i c f a i l u r e o f r o c k s.C o n s e q u e n t l y,f r o m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o f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 a n d e n e r g y r e l e a s e t o s t u d y t h e f a i l u r e o f r o c k,w e c o u l d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p h y s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o f r o c k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f r a c t u r e,f i n d o u t t h e t r u e r e a s o n f o r r o c k f a i l u r e,a n d o f f e r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r a c t i c e.K e y w o r d s:r o c k;e n e r g y t r a n s f e r;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e n e r g y r e l e a s e收稿日期:2007-01-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42;50639100);国家测绘局73资助项目(2002C B412705;2002C B412707)作者简介:赵忠虎(1979-)男,博士生.研究方向:岩石力学. 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十分重视的问题。

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自然崩落法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矿山地下工程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开发方式,但由于地下空间复杂多变,常常会遇到底部结构失稳问题。

本文将就自然崩落法在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1. 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分析矿山底部结构失稳的机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各种地质构造和岩层变化,同时存在地下水、岩体裂隙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矿山底部结构失稳。

例如,地下水的侵入可能导致岩体软化,岩体裂隙的扩张可能导致岩体破坏等。

其次,矿山开采活动也会对底部结构造成影响。

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挖掘等作业会导致地下岩体受力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底部结构失稳。

另外,矿山底部结构失稳还可能与地震、降雨等外部自然因素有关。

地震的震动可能导致岩体破坏,降雨的渗透会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矿山底部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

2. 自然崩落法在矿山底部结构失稳防治中的应用自然崩落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地下岩体变形来减轻地下应力集中的方法。

在矿山底部结构失稳防治中,可以通过采用支撑和加固措施来实现自然崩落法的应用。

首先,可以采用锚杆支护和钢架加固等措施来加固地下岩体,以增加地下岩体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下岩体的变形和位移,减少底部结构失稳的可能性。

其次,还可以利用数字模拟等技术手段来对地下岩体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评估矿山底部结构失稳的风险。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地下应力集中,保障矿山地下工程的安全。

另外,还可以加强对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以提高对矿山底部结构失稳防治的效果。

3. 结论矿山底部结构失稳是矿山地下工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其机理复杂,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崩落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矿山底部结构失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然崩落法在矿山底部结构失稳防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提高其效果。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岩土工程是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相结合的学科,是研究土体和岩体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与工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工程实践中,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研究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其控制方法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可由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 材料力学特性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与材料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在材料本身的结构或形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与材料的弹性模量、黏滞性、内摩擦角等参数有关。

当工程应力超过这些极限值时,就会出现失稳。

2. 土体孔隙压力当地下水位升高或工程结构内部存在大量的水分使得土体孔隙水压达到一定水平时,将会发生渗流和稳定性问题。

孔隙水压会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工程的稳定性问题。

3. 形态和构造特点岩体和土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也对失稳机理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岩体和土体的磨合面和节理面容易形成剪切带,引起失稳。

此外,岩体和土体的形态和构造也影响其相互之间的变形和刚度。

控制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

1. 工程措施在岩土工程中,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善土壤的力学特性是最直接的方法。

比如,对土体进行加强加固、排水或降低土体孔隙水压。

对于岩体的控制,常采用爆破、抽水和灌浆等措施。

2.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可帮助设计师了解系统的失稳机理,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加强工程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一般采用二维数值分析和三维数值分析。

对于岩体而言,应当考虑其结构和断层的影响。

3. 监测和监测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其稳定性过程中,及时的监测和测量可以静量的了解其失稳机理,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位移监测、应变测量、孔隙水压监测等。

总体来说,在岩土工程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对系统的材料力学特性、土体孔隙压力、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认识,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和有效的监测和监测技术,方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量 试 验 证 实#岩 体 失 稳 $从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上 看 %都 发 生 在 峰 值 强 度 后 应 变 弱 化 区 间 的 某 一 阶 段 $图 *中的 UV段%"过峰值强度后#即使停止加载亦 不能 保 持 稳 定 的 平 衡 #因 为 岩 体 内 部 裂 纹 扩 展 !贯 通!合 并 等 是 一 个 自 发 的 动 态 过 程#且 试 样 承 载 力 小于 加 载 力 #岩 样 加 速 变 形 #这 是 一 种 远 离 平 衡 态
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C
秦四清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
摘要 根据耗散结构形成和维持的三 个 条 件B从 宏 观 和 微 观 两 个 方 面 研 究 了 岩 体 变 形 系 统 的 非 线 性 特 征D岩 体 失 稳
过程中所处的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与岩 体 失 稳 过 程 中 的 降 维D减 熵 与 有 序 性E讨 论 了 岩 石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与 耗 散 结 构 形
态!局 部 的万复方杂数结据构 等"人 们 常 说 M地 质 体 太 复 杂
了N#由现代非线性 科学理 论得知#非线 性 是 复杂 性
图 * 岩体变形本构曲线 W@X:* YG0><=B?@?A?@Z0>AKZ0<HK<>LFEBB
第 QP卷 第 U期
秦 四 清 %初 论 岩 体 失 稳 过 程 中 耗 散 结 构 的 形 成 机 制
一个耗散结构的形成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
关B而且与系统的随机涨落也有密切联系$图 !%F 耗 散 结 构 理 论 是 研 究 非 线 性 性 质D非 平 衡 体 系
的 科 学 B在 地 学 中 具 有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F地 质 体 中 平 衡 和 封 闭 是 相 对 的 B非 平 衡 和 开 放 才 是 绝 对 的 B在 自 发 地 质 过 程 的 非 平 衡 演 变 中 B可 能 形 成 耗 散 结 构 F
在 向 失 稳 态 演 化 过 程 中#岩 体 必 然 产 生 一 些 变 形 破 坏 现 象 #此 时 系 统 有 熵 产 生 #它 使 系 统 进 化 !进 化 过 程 中#熵 产 生 伴 随 着 系 统 内 部 有 序 (不 稳 定 性) 和 无 序 (稳 定 性)的 存 在 与 竞 争!此 时 产 生 的 熵 必 定 为负熵#否则岩体系 统的演 化必将 终止!由 此可 见# 岩 体 失 稳 过 程 必 伴 随 有 减 熵 过 程!图 *为 云 南 地 区 两 次 强 震 前 的 地 震 活 动 熵 的 时 间 进 程#可 看 出 强 震 前复杂孕震系统的减熵特征有普遍存在的特点!
从岩体前兆变形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的非
单 值!单 点 的 不 确 定 现 象 及 滑 坡 位 移 加 速 蠕 变 阶 段 等#都 表 明 了 非 线 性 的 存 在 $图 &#’%"岩 体 变 形 的 本 构 方 程 也 是 个 非 线 性 方 程#如 笔 者 曾 导 出#在 单 轴 压 缩 下 岩 石 的 本 构 方 程 为 ()#*+
若岩体变形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仅仅是线
性 的#则 只 能 造 成 系 统 的 衰 亡#因 为 此 时 事 物 只 能 是 无 限 增 长 或 衰 减 的 极 端 均 匀 状 态"事 物 相 互 依 存 的 非 线 性 表 现 在 相 互 约 束!相 互 反 馈 上#有 了 非 线 性 才 有 形 态 的 多 样 性8定 态!周 期 状 态!非 周 期 状
上述两大类变形机制在岩石变形过程中有三种
相互作用形 式8P 应变硬 化作用 中各种 微观 变形机 制 越 活 跃#则 提 供 越 多 的 应 变 能 给 应 变 软 化 作 用 中 各 种 微 观 变 形 机 制 #有 利 于 后 者 活 化 9同 样 #后 者 越 活 跃 消 耗 的 应 变 能 越 多#使 前 者 的 作 用 增 强#即 不 易产生大量的 应变能 积累9Q 当 外界传 递给变 形岩 石 体 系 的 能 量 速 率 一 定 时#应 变 硬 化 作 用 中 各 种 变 形 机 制 都 消 耗 外 界 的 能 量"如 果 各 种 变 形 机 制 中 的 某 一 种 机 制 增 强#它 就 消 耗 更 多 的 外 界 传 递 给 体 系 的 能 量#因 而 就 抑 制 了 其 他 变 形 机 制 的 作 用#当 体 系 的 温 度!压 力 变 化 不 大 时#某 种 作 用 不 能 无 限 地 增 强#又 因 为 其 他 作 用 没 有 达 到 M饱 和 N#就 要 阻 止 前 者 的 增 强"同 理#应 变 恢 复 作 用 中 的 各 种 变 形 机 制 都 共 同 消 耗 应 变 能#存 在 着 与 上 述 相 似 的 竞 争9 R 各种微观变形机制在变形岩石系统中的自身竞 争 "当 体 系 的 温 度 !应 力 变 化 不 显 著 时 #由 于 能 量 源 一 定#不 可 能 使 某 一 变 形 机 制 无 限 制 地 增 强"以 上 说明岩石变形过程中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S:S 岩体失稳时的状态 TT 远离平衡态
!"""年 ’月 !’日收到初稿B!"""年 )月 ’j日收到修改稿F C 中国科学院U百人计划V基金支持项目$)))%F
万方数据 作者 秦四清 简介&男B!"(k年生B!"l(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系B!""!年于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B!""’* !""k年 在 成 都 理 工 学 院 作
博 士 后 研 究 B现 为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质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B从 事 非 线 性 岩 土 力 学 的 研 究 工 作 F
应 变 硬 化 作 用 和 应 变 软 化 作 用#将 外 部 传 递 给 变 形 体 系 的 能 量 转 变 为 岩 石 的 内 部 应 变 能#或 将 岩 石 内 部 的 高 应 变 能 转 变 为 热 能#即 将 利 用 率 高 的 能 量 转 变 为 利 用 率 较 低 的 能 量#这 个 过 程 是 能 量 的 耗 散过程 " (O+
成 的 关 系 E以 滑 坡 为 例 说 明 了 耗 散 结 构 的 形 成 过 程 B并 给 出 了 其 耗 散 结 构 模 型 的 建 立 方 法 F
关键词 失稳B耗散结构B非平衡B涨落
分类号 GH#!#I J)
文献标识码 K
文章编号 !+++L("!)$’+++%+#L+’()L+)
M前 言
普 利 高 津 $NOPQRQPST%创 立 的 可 载 入 史 册 的 U耗 散 结构论V$HPWWPXYZP[T\ZO]^Z]OTG_TRO‘%指 出a!B’bB一 个 远 离 平 衡 态 的 开 放 系 统B通 过 不 断 地 与 外 界 交 换 物 质 和 能 量 B当 外 界 条 件 的 变 化 达 到 一 定 阈 值 时 B可 能 从 原 有 的 无 序 状 态 转 变 为 一 种 在 时 间 上D空 间 上 或 功 能 上 的 有 序 状 态F普 利 高 津 把 这 样 形 成 的 有 序 状 态 称 为 耗 散 结 构B因 为 它 们 的 形 成 和 维 持 需 要 能 量的耗散F
第!"卷 第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年 )月
,-./0102345/673893:;<0:-6/.:16/=>/?./005./?
<6AB’+++
@@@@@@@@@@@@@@@@@@@@@@@@@@@@@@@@@@@@@@@@@@@@@@@@@@@@@@@@@@@@@@@@@@@@
之源" $&%微 观 机 制 首 先 把 岩 石 的 微 观 变 形 机 制 划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8第 一 种 类 型 是 在 一 定 的 边 界 条 件 下 # 岩 石 的 微 观 变 形 使 岩 石 变 形 受 到 阻 止 作 用9第 二 种 类 型 是 在 一 定 的 边 界 条 件 下#某 些 变 形 机 制 消 除 前 者 的 阻 止 作 用 使 变 形 继 续 下 去"前 者 称 为 应 变 硬 化 作 用 #后 者 称 为 应 变 软 化 作 用 "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444年
水 的 循 环 !热 的 交 换 !风 化 !剥 蚀 卸 荷 等 作 用 和 外 界 进 行 物 质 与 能 量 交 换"如 水 的 作 用#不 仅 会 使 水 渗 入 岩 体 介 质 #而 且 在 流 出 过 程 中 又 会 带 走 某 些 物 质 " 又 如 在 高 地 应 力 区#河 谷 临 空 面 附 近 的 应 力 集 中# 往 往 使周围岩体 $特别是坡 脚 和 谷 底 处%内 的 应 力 超 过 其 强 度#于 是 岩 体 发 生 破 裂 变 形#生 成 各 类 表 生 结 构 面"而 表 层 岩 体 内 的 应 力 又 因 释 放 而 降 低#围 绕 河 谷 临 空 面 形 成 一 个 应 力 降 低 带"应 力 集 中 产 生 的 能 量 积 累 和 应 力 释 放 导 致 的 能 量 耗 散#表 明 所 研 究 的 岩 体 系 统 和 外 界 $卸 荷 作 用 等 %进 行 着 能 量 交 换 "
W S,FW
的 情 况!当 系 统 演 化 至 临 界 点 " 时#涨 落 起 关 键 作 用#涨 落 不 是 被 衰 减 反 而 会 放 大#从 而 导 致 系 统 从 不 稳 定 态 走 向 一 个 新 的 状 态#产 生 新 的 稳 定 有 序 结 构 #即 耗 散 结 构 ! $%& 岩体失稳过程中的降维’减熵与有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