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心中的父亲—生活中真实的王近山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的后代现状王近山子女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近山简历王近山的后代现状王近山子女是谁导语: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生活常识分享。
王近山
亮剑三千里河山——李云龙原型王近山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在二野,每当刘伯承、邓小平遇到大仗、恶仗、硬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
邓小平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王近山将军有一个“王疯子”的绰号,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
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
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任团长的王近山在红军时期最光辉的战例是一个团全歼一个旅。
那是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中,红、白两军竟在一个地方宿营(战事频繁,部队疲劳过度),双方的警戒哨都睡着了。
王近山半夜醒来发现这一情况后,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抓俘虏啊。
”睡梦中的士兵乱打,全歼该旅,而且旅长郭勋奇被捉。
这一仗成为四方面军反围剿的唯一亮点。
王近山时年19岁。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
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
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
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帅身边。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作者:红潮来源:《华声》2015年第12期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按理说。
王近山的婚变,应该属于个人私事,为什么会轰动全国、震惊中央?结缘美女护士,生下八个子女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王近山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其时,人称“小连长”。
就是这位小连长,后来却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
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
王近山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韩岫岩,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王近山已经是师长了,又符合当时部队婚恋的规定,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了。
一年后,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结婚了。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王近山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韩岫岩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韩岫岩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爱得死去活来,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了8个儿女。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
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
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
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看过《亮剑》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很真实,一改过去电视剧“高大全”的传统,让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显现在荧屏上,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人心。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亮剑》中李云龙原型,他就是:“王疯子”王近山。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
”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大家叫他“王疯子”,邓小平说,那时革命英雄主义。
近山将军“王疯子”绰号的由来得缘于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对掐,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白雀园大肃反,各级干部死伤惨重。
王近山所在团只剩下团长王宏坤(55年上将,建国后的海军政委)和几个营连干部。
总指挥徐向前让王宏坤接任军长时说了句话:“现在只有你当军长了”,王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的机枪连长王近山,让他出任团长。
对肃反、AB团极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用他的话说就是: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总比被肃反强。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图文稿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法治周末记者高欣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二儿子王岩很想为父亲写一本书,为父亲尽一份孝心。
同时,因王近山作为热播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而为人们所关注,王岩也想借此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书写完后,王岩颇费斟酌地给书起了一个名字:铸魂。
这本名为《铸魂》的半回忆录、半传记小说,在2014年11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王岩用笔名“石尚山”,将这本近百万字的作品,当作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献礼。
书中,王岩再现了王近山在战场上的经典战例和战场奇迹。
同时,首次正面讲述了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战地浪漫曲,真实记录了二人的婚变过程以及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后的经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责任站出来澄清对于父亲的误读曲解,也想更正一些对父亲伤害性的,甚至是污蔑的不实言词。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份迟到的交代。
”近日,在接受《法治周末》独家专访时,王岩和王近山的小女儿王珍珍代表家人,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用16年,重拾父亲的一生1998年的初春,81岁的韩岫岩带着儿女孙辈到八宝山公墓为王近山祭扫,纪念王近山逝世20周年。
王近山于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63岁。
当时正忙于拨乱反正的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并将“副参谋长”改为“军区顾问”。
中央军委随即补发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南京军区破格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
不久,邓小平又亲自交办开国上将宋任穷等同志,将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
在当日祭扫回家,韩岫岩一直抬头注视着墙上王近山的照片。
在王岩的试探下,她说:“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事带走。
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
”从那时起,王岩便萌发了真实还原父亲这一生的想法。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王近山简历王近山,湖北人,父母都是贫困农民。
王近山简历十分丰富,十五岁就参加了工农红军,加入共青团。
十六岁担任红四军师团下的连长。
十七岁成为员,同时当上营长,参加了湖北安徽河南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又率领部队加入红四军进入四川。
十八岁当上了团长,参加多次革命战斗。
二十岁参加红军长征,同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革命军师长。
二十一岁,带领部队四川边界作战,之后又往北到达甘肃,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不同军队的旅长,司令员。
1945年正值三十岁的王近山出席了中共七大委员会,三十岁到三十一岁成为著名的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国共内战中,王近山所率领的三团和国民党八十五军血战,同时成功策反了廖运周起义,使得王维兵团最终战败,为国民党失败局面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王近山担任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之外,还当上了军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担任重庆的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之后的纪念由重庆军区逐步升任到川东军区,西南军政委员,最后任党委书记。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任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开赴朝鲜指挥参加了著名的几次战役,荣获了朝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荣誉勋章。
王近山因为情感问题被中央处理开除党籍降级职位,于1978年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王近山怎么死的革命老将王近山在经历婚变后重新建立了家庭,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医院为了进一步给他检查,进行了手术,发现他患上了胃癌。
医院又对他进行了胃癌切除手术,可是在手术后肠道破裂,造成了肠子遗漏,影响正常的排便。
王近山又接受了肠道手术。
经过长时间的医治,他体内的癌细胞总算得到了控制。
经过术后休养后,王近山可以出院了。
然而四年后,他的身体开始恶化,送到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此时身体极度虚弱的王近山非常想念他的战友张立三。
张立三和他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一天经历了无数革命的战火,曾经彼此都救过对方的生命。
[亮剑]原型王近山
[亮剑]原型王近山来源:营口晚报2019-02-26 视点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儿”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的原型,我的父亲王近山的情感经历,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母亲为爱易名父亲与母亲相识,缘于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母亲负责护理。
父亲一眼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暗中牵线搭桥,一年后,父亲和母亲结婚了。
父亲毫不掩饰对母亲的爱,甚至有些漂亮的仗也是为保护母亲所打的。
一次,父亲率部去延安,途中听说后勤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包括母亲所在的医院。
父亲立刻率部返回解救,正巧遇上日本鬼子的“战地观摩团”。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请示上级来不及了。
父亲果断部署了战斗,神兵天降,打得小鬼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一战,不但重创了小鬼子观摩团,也解救了被围的后勤部队和母亲。
母亲对父亲,也是爱得死去活来。
母亲原名叫韩秀兰,就因为父亲的名字里有个“山”字,她便冥思苦想把名字改成了韩岫岩。
为了友情,伤了爱情1953年初冬,母亲生下了我。
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父亲给我取名王援援。
我长得特别像大姐苏红。
苏红是父母结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不幸于5岁时夭折,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
一开始,父亲开心地打量可爱的我,很快变得心事重重,沉吟良久才尴尬地说:“这个孩子,我已答应送给老朱了!”——在朝鲜战场,父亲的司机朱铁民多次冒死保护父亲,父亲十分感动,对因妻子患肾病没有生育的司机许诺:回国后再生的第一个孩子就送给他。
母亲一听惊呆了,满脸喜悦顿时消失,继而大发雷霆:“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在我两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将我交给了司机朱铁民。
从此,我多了一个爸爸,并改名叫“朱元”。
为了区分两个爸爸,我把他们分别叫做司机爸爸、司令爸爸。
后来我的司机爸爸说,当时父亲催他抱我走时,他看见一向坚毅的父亲眼里竟含着泪水……这件事在母亲心里埋下了对父亲不可原谅的恨,从此两人之间摩擦不断。
王近山之女:父亲打仗爱光着脚
王近山之女:父亲打仗爱光着脚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4期不忘初心,为战友报仇“王疯子”是王近山将军人尽皆知的称呼,可能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其实不然。
女儿王媛媛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有勇有谋、疾恶如仇的军人。
在参加红军之前,孩童时代的王近山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一直饱受地主恶霸的欺凌。
有一次,他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小伙伴被地主恶霸捆在树上削鼻子、挖眼睛,生生摧残致死。
从那个时候起,王近山就立誓要改变普通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境遇。
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和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做了詹才芳(曾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政治委员)身边的一名警卫员。
“那个年代天天打仗,父亲在不断积累战术经验的同时,也看着无数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的身边。
”讲到这里,王媛媛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20岁的王近山和熊厚发(此前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长)分别被徐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任命为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三师和八十八师的师长,之后两人交换了枪,约定其中一个牺牲之后,另外一个要用对方的枪为战友报仇。
1937年3月,熊厚发被俘壮烈牺牲,这把枪就陪着王近山南征北战,即使在建国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他依然紧握着当初熊厚发换给他的那把驳壳枪。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千万万的战友倒下,由此支撑着王近山这股“疯”劲,打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胜仗。
除了上文提到的陈锡联、熊厚发等人,叶成焕(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也是王近山亲如兄弟的战友,最终为国捐躯,年仅24岁。
每每谈及于此,“疯子”将军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以此教育王媛媛:“你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鲜血换来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呢?”自己光腳走路,秘书骑马说到战友情,王媛媛还回忆起父亲和前南京军区的后勤部政委汪运祖的难兄难弟情。
汪运祖少将曾是王近山红军时期任副师长时的书记官。
因为王近山是湖北人,讲名字时把“祖”字发“走”的音。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王近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30岁当上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39岁当上大军区副司令员,40岁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中等身材,眉黑肤白,眼睛和善,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白面书生的人,却有一个与他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智歼日军“战地参观团”后,毛泽东专门接见王近山王近山当红军连长时,一次战斗中,与敌人反复厮杀,最后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被尖石穿了一个窟窿,血流如注,他硬是用带血的石头将敌人砸死后,自己才昏迷过去。
他当红军团长时,每次攻城作战都跑到前沿指挥,一两次攻不下来,他就命令竖梯子,亲自爬城墙。
由于他每次作战都拼命往前冲,到后来,每次打仗时,要派七八个警卫战士紧紧地跟着他,见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时,就把他拖下来,然后,几个战土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这时,他总是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嘴里直骂娘。
在战场上,像王近山一样“疯”的将军并不多见。
所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王近山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奉党中央命令带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
当得知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时,王近山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他们即将创造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收获极丰的战例。
原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太岳根据地时采用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到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一进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的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十六团。
我的父亲王近山作者王媛媛
我的父亲王近山(王媛媛)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许多战斗情节取材于开国中将王近山:抗战时期,他指挥部队全歼日本战地参观团,打了个十分漂亮的伏击战,此战被列入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战例课;解放战争时期,他和他的英雄部队活捉了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两位中将司令官——黄维和康泽;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身为三兵团代司令员,指挥5个军(包括朝鲜人民军两个军),参加了闻名世界的“上甘岭”战役……王媛媛是王近山将军的第六个孩子,她出生不久即被王近山“送”给了自己鞍前马后的司机,这样,王媛媛就有了两个“司”字辈的爸爸:一个司令爸爸,一个司机爸爸。
选取其《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一书中与王近山相关的章节,以飨读者。
(一)司令爸爸经历的几次交通车祸我的司令爸爸王近山,南征北战了几十年,打起仗来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和车。
过去他最喜欢的是马,不管走到哪里都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
后来部队配备了机械化装备,其中有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汽车,爸爸就改坐汽车了。
司令爸爸在战争年代所经历的几次交通车祸事故,对他来说真的都是很不幸的,不但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创伤,而且在他的内心也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第一次是在1947年的初春,国民党集中兵力分别占领了济南、延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之后,开始调动刘邓大军在中原一带举行大反攻。
司令爸爸当时是二野六纵司令员,在挺进大别山的初期,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架势已经拉开,整个战役的部署已经安排妥当,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
那天,就在去往前沿阵地的途中,敌人的炮弹不断在冰雪崎岖的山路中轰炸。
战事紧、任务急,暴脾气的司令爸爸一上汽车就催促着司机:“快!快开!快开!”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打起仗来威严、霸道,而且是要冲到战场上的第一线指挥作战。
可越是这样,司机越紧张,一脚不慎,汽车翻进了山沟。
爸爸被人从车里抬了出来,他的大腿粉碎性骨折。
在那段时间里,爸爸的腿打上了石膏,只好老老实实地躺在医院里,由我的妈妈韩岫岩看护着,在后方休养。
军神:王近山
近山开始反思党的错误。
1966年元月,C军出现叛徒,王近山遭到国防部长林彪等中央军事领导人的猛烈批评,他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策划了作战行动,一举击落了台湾来犯飞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近山因坚决抵制两派造反组织冲击野战军机关的行为,并果断开枪镇压,被诬陷为反革命、大军阀,被隔离审查,他的几乎所有老部下,都泪如雨下,抢着要救他,可被他拒绝了。
1968年,一代名将王近山用楚云飞送给他的枪自杀而死。
国民党金门驻防副司令官楚云飞沉痛哀悼了他的老战友、老对手,高度赞扬了他在抗战期间的丰功伟绩。
1978年,王近山被平反。
现附上王近山中将自杀片段:王近山冷笑道:“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以后。
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
我找你来不是为了和你争论这些理论,因为我这辈子就没闹明白过,你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尽管你比我有文化。
我只想告诉你,我王近山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我王近山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
那是老百姓的死法。
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王近山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
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法治周末记者咼欣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二儿子王岩很想为父亲写一本书,为父亲尽一份孝心。
同时,因王近山作为热播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而为人们所关注,王岩也想借此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书写完后,王岩颇费斟酌地给书起了一个名字:铸魂。
这本名为《铸魂》的半回忆录、半传记小说,在2014年11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王岩用笔名“石尚山”,将这本近百万字的作品,当作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献礼。
书中,王岩再现了王近山在战场上的经典战例和战场奇迹。
同时,首次正面讲述了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战地浪漫曲,真实记录了二人的婚变过程以及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后的经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责任站出来澄清对于父亲的误读曲解,也想更正一些对父亲伤害性的,甚至是污蔑的不实言词。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份迟到的交代。
”近日,在接受《法治周末》独家专访时,王岩和王近山的小女儿王珍珍代表家人,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用16年,重拾父亲的一生1998年的初春,81岁的韩岫岩带着儿女孙辈到八宝山公墓为王近山祭扫,纪念王近山逝世20周年。
王近山于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63岁当时正忙于拨乱反正的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并将“副参谋长”改为“军区顾问”。
中央军委随即补发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南京军区破格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
不久,邓小平又亲自交办开国上将宋任穷等同志,将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
在当日祭扫回家,韩岫岩一直抬头注视着墙上王近山的照片。
在王岩的试探下,她说:“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事带走。
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
从那时起,王岩便萌发了真实还原父亲这一生的想法。
家里人也一致认为:王岩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1968年,19岁的王岩穿上军装,赴南京入伍,成为王近山儿女中的第一位军人。
《亮剑》原型王近山之女忆父亲:比李云龙潇洒历史战史风云
《亮剑》原型王近山之女忆父亲:比李云龙潇洒-历史_战史风云在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指挥“苍云岭之战”一炮击毙坂田联队长,就是取材于1939年11月黄土岭之战击毙阿部规秀。
电视剧中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战场上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
日前,法晚记者专访了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她回忆了父亲的戎马一生。
我的爸爸比李云龙英俊潇洒王近山是我的父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15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15岁参加红军,20岁即成为红军年轻的团长,之后被誉为二野的“朱可夫”。
他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瘸还带兵入朝……电视剧《亮剑》火爆全国之后,很多人都说,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当年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王近山。
《亮剑》里抗日战争那部分故事多取材于129师,的确和我父亲有血脉上的联系,129师的几个漂亮战役我父亲都参与了,特别是如“打掉日本战地参观团”这样的战斗,更是他的经典战例。
但在我们兄弟姐妹看来,真要拿李云龙跟我爸爸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李云龙不修边幅,我的司令爸爸可是英俊洒脱、威武不凡。
有时我们闲谈也说,很奇怪,很多老一辈的将帅本是出身穷苦的泥腿子,在战火纷飞中,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雄姿和气质呢?再一个不同,李云龙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团长,爸爸可是二十岁就当上团长了。
1930年,爸爸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15岁。
“疯”爸爸传奇我爸爸1915年出生在贫苦山区,很小就没了母亲,9岁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
我爸爸参加红军的时候才15岁,他曾说他永远忘不了在他当连长的时候(16岁),有一个跟他同岁的战友,战斗打响前还在一起喝酒聊天,向往着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后来一起上了战场,那个战友没能活着回来。
从此他奋勇杀敌,为死难的战友报仇。
在一次与敌人肉搏战中,他用刀砍、用牙咬,直至抱住敌兵一起滚落到了悬崖峭壁之下。
当人们见到他时,他已身负重伤,本以为他必死无疑,没想到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因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美誉。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王近山(1915----1978),湖北黄安县人,人民军队的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是电视连续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
王近山的战功和荣誉比李云龙还李云龙。
王近山19岁就任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创造了智捉国民党围剿军旅长的著名战例。
在江油战役中,王近山冲锋在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
徐向前总指挥深情地说:王疯子,你不能死。
他奇迹般的活过来。
王近山赶上了革命胜利后,许多老干部换老婆的风潮,而且搏击在风尖浪口。
我看过王近山的照片,他的确是一位英俊的帅哥。
这位帅哥爱谁不好,偏偏爱比自己小20岁的妻妹。
妻妹爱谁不行,却偏偏要爱自己的亲姐夫。
王近山敢打没命令之仗,消灭了日军战地参观团;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康泽;在上甘岭与美军生死搏杀、令美军胆寒。
这个著名战将却解决不了自己家里纷争。
美女爱英雄,英雄难过美人关。
要是其妻让位还好,可她就是不。
要是妻妹牙关一咬,狠命离开也好,可她就是不。
要是两姐妹能和平共处,共享英雄男人也好,可她们就是不能。
再说,爱情这东西有点自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王近山身心俱焚,焦头烂额也难以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王近山必须在妻与妻妹之间作出唯一的选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王近山来说,生活作风问题足以毁灭他的锦绣前程。
对妻妹来说,英雄男人难遇,爱情难舍,亲情难处,世人鄙夷,跟着这个男人,可能不是享不了的福,而是受不完的苦。
英雄就是英雄,英雄的性格就是独特。
人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王近山偏吃。
他舍弃了自己出死入生换来的地位,抛弃了升迁的锦绣前程,就爱妻妹。
为了此事,周恩来劝他,没用;他的老上级的邓小平劝他,也没用。
最后只剩下受贬的厄运了。
为了爱情,王近山这位原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受到中央军委的严惩: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位子上连降四级,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领导一个农场的副场长。
倒霉的王近山,妻离子散,妻妹也不知所踪。
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小黄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位落难的英雄。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五家渠一小四一班王雨眠共和国的历历上有一颗将星,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15岁参加红军。
王近山年龄不大,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参军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一次战斗中,他和敌人肉搏,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地活下来。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是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的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10月22号那天,王近山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4个连的战士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临汾韩略村一带。
当天下午,部队得到情报,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临汾开出来,支援扫荡的日军。
途中经过韩略村里的一段公路,公路是一条五里长的沟,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
王近山认为韩略村群众基础好,地势适合打伏击战。
23日,他带领连以上干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24日凌晨,部队进入设伏阵地。
不一会,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大摇大摆的开进韩略村西南公路。
这时一位农民挑着柴草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的卡车微笑。
突然,农民不见了,柴草着火。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铺天而来的“麻雀”,密密麻麻地落向了敌阵,向着日军迎头痛击。
鬼子们顿时血肉横飞、死伤大半,敌人的汽车也开始起火爆炸。
紧接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勇猛地冲下山崖,与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韩略村及附近村里的民兵老乡也赶来参战,许多人拿着菜刀、棍棒、锹镐在阵地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此时的敌人心惊肉跳,后路已被截断,前路又被堵死,在狭窄的路沟里只有挨打的份。
在我军密集的枪弹、手榴弹和刺刀、大刀的猛烈打击下,敌人的指挥完全失灵,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10期他,一位开国功臣,凭着卓越战功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代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行政六级;他,就是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当年曾转战中原、威震敌胆、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
初到农场此刻四下望去,尽是些纷乱景象,真好像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差异太大了。
“这就是我落脚的地方?”这一落脚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呢,王近山将军不由得感到无限惆怅,紧皱起了眉头。
将军此次是犯了“生活作风问题”错误而被贬职到这里来的,曾经叱咤战场的共和国将军,因为婚变而惊动了国家主席刘少奇,林彪也作出批示,虽被保留了军籍(大校军衔),却被开除了党籍,连降三级,发配到河南黄泛区我们知青下乡锻炼的农场任副场长。
对于处分,将军心里并不怎么服气,不免在心里发几句牢骚;但转念又想:“我这是怎么了?如今我真是‘英雄暮年’了吗?这块土地我并不陌生呀!我在中州指挥过作战,立下过战功。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洒下过我们的鲜血啊,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样,将军逐渐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挺了挺身板,心事重重地凝视着车窗外的景色。
我和王将军是在他1964年到农场后认识的。
那时,我刚二十出头,是首都下放来的高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成为农场园艺场一级园艺工人。
当时,将军一行人马,包括他婚变后迎娶的这位十分年轻的妻子小黄(到了农场,当地组织部门才给他们补发了结婚证),还有他们的一个刚刚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女儿,远离首都来到我们劳动的地方。
我们从劳动中结识,在交往中了解,增进友情而成了忘年之交,延续了近二十年,直到将军逝去。
将军到了农场,顿觉天高地阔,空气清新,这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北京城大不相同了。
农场党委路书记是1933年入党的老革命,副书记马场长是到过延安的“三八式”老同志,早都知道王将军这位战神的大名,对王将军态度很亲切,从不提及那些敏感问题。
《我的父亲王近山》(9)
《我的父亲王近山》(9)(九)司令爸爸因为“家事”被开除党籍、保留军籍、连降三级其实爸爸一开始并没有离婚的打算,毕竟是结发夫妻,又有了那么多的儿女,谁家没有点儿磕磕碰碰的事呀?!只是妈妈做事不考虑后果,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往往自己意识不到却害人不浅。
直到后来她还坚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爸爸好,是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挽救这个家庭。
她天真地以为,利用组织来施加压力,就能使爸爸回心转意,屈服于她。
她这种畸形的爱,甚至可以说是变态的爱却让人难以接受。
应该说,当时如果司令爸爸能退一步的话,真的是“海阔天空”,起码职务、地位和家庭都能保住呀!其实婚姻问题对于夫妻二人来讲,纯属“人民内部矛盾”,说不清楚谁对谁错,关键是如何处理!然而,妈妈的极端做法,势必激怒了爸爸!王近山是谁啊?那可是死都不怕、出了名的“疯子”将军,遇到这种无休止的屈辱和精神折磨,他怎么可能容忍?最终,他在情场上和战场上一样地疯狂了一把!倔强的爸爸认为妈妈的举动伤透了他的自尊心。
于是,爸爸的一纸“离婚诉讼状”也送上了中央!本来只是一件小小的、普普通通的离婚案,最终搞成了震惊军内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案、要案,还闹到了毛主席、刘少奇那里,连林彪都亲自作了批示。
可怜的司令爸爸,没有被日本鬼子和蒋介石的千军万马打倒,却因为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离婚事件被搞得身败名裂、威风扫地。
他曾经的显赫战功被人们忽略了,却落下了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坏名声!说他不爱江山,那对他才是极大的屈辱呢!他打了几十年的仗,消灭了无数国民党反动派、小日本、美国鬼子,为的是什么呀?不正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吗!……他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与屈辱相比,他宁可不要!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一个堂堂的大军区副司令,就因为所谓的“家事”而被开除党籍、保留军籍、连降三级。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婚变一掳到底,降为大校,被逐出军队到地方农场,十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时间追溯到1978年5月的中南海,一份关于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份由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将军亲笔撰写的悼词。
曾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沉思片刻,果断拿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几个字圈去,用雄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二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
同时,邓小平明确指示,王近山同志的后事按大军区领导规格办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号称“小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3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江泽民同志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杨尚昆同志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李先念同志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至此,历史终于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但却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的“李云龙”-王近山将军2010-06-16 19:19:49| 分类:史学类摘自:新华网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王近山的婚变,曾轰动全国、震惊中央,可有关这段公案真正的内情却鲜为人知。
那么,将军与妻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与小姨妹的绯闻到底是怎么回事?离婚之后他们三人各自的生活命运又会怎样?王近山与韩岫岩的女儿王媛媛,首次向世人揭开了将军离婚的真相,讲述了一段令人嗟叹的婚姻悲剧--如果婚姻中多一些宽容,也许相爱的人就不必分离。
文/王媛媛看过《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的原型,我的父亲王近山的情感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母亲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父亲却总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父亲与母亲的相识,缘于父亲的一次受伤。
那是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碰巧是母亲负责护理。
父亲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一看两人郎才女貌,便暗中牵线搭桥。
一年后,父亲和母亲结婚了。
结婚那天,父亲骑着大红马来到医院,把母亲拉上马就接走了。
当时,年轻护士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说母亲是去结婚的。
父亲毫不掩饰对母亲的爱,甚至有些漂亮的仗还是为保护母亲所打。
一次,父亲率部赶去延安,途中忽然听说后勤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其中包括母亲所在的医院。
这还得了!父亲立刻率部返回解救,正巧遇上日本鬼子的"战地观摩团"。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了。
眼见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父亲果断部署了战斗,就像神兵天降打得小鬼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一战,不但重创了小鬼子观摩团,也解救了被围的后勤部队和母亲。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父亲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母亲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母亲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有一次,怀孕的母亲随部队转移爬山,一不留神从山上滚下来,母亲受伤,孩子也不幸流产。
为此,父亲心痛极了,发誓再也不让母亲受到伤害。
父亲想了个绝妙的方法,为母亲设计了“豪华”的交通工具——一辆骡子拉着的平板车。
为了遮风避雨,他又在板车四周搭起了棉布帘子,乍一看,就像农村娶亲用的大花轿呢!那段时间,母亲就坐着这辆“山寨”版的大花轿,很是“招摇”地跟着父亲南征北战。
后来,刘伯承元帅在路上碰到了,正要为这如此打眼的“大花轿”发脾气,可一听说里面坐的是“王疯子”的媳妇,说了声“哦,原来是王夫人”,就笑着打马走了。
母亲对父亲,也是爱得死去活来。
其实母亲原名叫韩秀兰,就因为父亲的名字里有个“山”字,她便冥思苦想把名字改成了韩岫岩。
也真为难她,居然一下改出了两个“山”。
可不曾想多年后,母亲竟成为压在父亲头上的“大山”!1953年初冬,母亲生下了一个女孩儿,也就是我。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父亲给我取名王援援。
虽然我已是母亲所生的第六个孩子,但母亲却仍像刚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样兴奋,因为我长得特别像大姐苏红。
苏红是父母结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却不幸于5岁时生病夭折,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
一开始,父亲开心地打量可爱的我,却很快变得心事重重,沉吟良久才尴尬地说:“这个孩子,我已答应送给老朱了!”原来,在朝鲜战场,父亲的司机朱铁民多次冒死保护父亲,父亲十分感动,便对因妻子患肾病没有生育的司机许诺:回国后再生的第一个孩子就送给他。
母亲一听惊呆了,满脸喜悦之情顿时消失,继而大发雷霆,坚决不允:“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父亲咬着牙,一声不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提起此事。
大家都以为父亲忘记了此事,其实一诺千金的父亲却又怎会忘了自己的承诺?于是,在我两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将我交给了司机朱铁民:“孩子给你了,可以让她跟你姓朱,我每月给你40元钱做她的生活费。
”从此,我多了一个爸爸,并改名叫“朱元”。
为了区分两个爸爸,我把他们分别叫做司机爸爸、司令爸爸。
后来我的司机爸爸说,当时父亲催他抱我走时,他都有点不敢相信,回首时,看见一向坚毅的父亲眼里竟含着泪水。
现在想来,父亲当时一定也经过了极其激烈的思想斗争,回去后和母亲也一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虽说我被送给司机爸爸做女儿,但其实我和父母并没有分开,因为大家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司机爸爸住前院,父母住后院。
对于父亲将我送人,我也没有一点儿恨。
因为司机爸爸和美卿妈妈对我宠爱备至,总是给我穿最好的、吃最好的,可以说,我得到了其他兄弟姐妹们没有的另一种宠爱。
但是,在母亲的心里却埋下了对父亲不可原谅的恨,从此两人之间摩擦不断。
据兄弟姐妹们说,为了表示对父亲将我送人的怨恨,母亲和父亲开始不停地争吵、赌气,母亲发誓再也不生孩子了,又是吃麝香又是用麝香,因为她听说麝香可以避孕。
父亲和母亲都是个性很强的人,争吵起来总是互不相让,越吵越厉害,脾气暴躁的父亲常常气得在家里“噼里啪啦”地摔东西……夫妻感情发生裂痕时,总是很难心平气和地交流,怀疑与猜忌也会像毒蛇一样缠上身来。
父亲喜欢跳交谊舞,母亲也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闹矛盾后母亲就不再陪他去跳舞了。
母亲不跟父亲去,可她又不甘心别的女人跟他跳,想了半天,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我小姨接到家里,由她陪我父亲跳舞。
小姨韩秀荣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对年轻的将军父亲十分崇拜。
父亲因为与母亲闹别扭,身边也没个说心里话的人,活泼开朗的小姨就像是沉闷的天空射进的一缕阳光,给父亲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可母亲看到父亲和小姨一到周末就出双入对地去跳舞,平日里两人也谈笑风生,竟开始怀疑父亲与小姨好上了,越来越厌恶父亲跳舞。
她说:“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不跳出毛病才怪呢?”父亲负过七次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他穿的皮鞋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5厘米,这样才能正常走路。
母亲竟拿此来讽刺父亲:“别看他腿瘸,一跳舞就不瘸了。
”母亲误解了父亲和小姨,她更伤心,恨自己最爱的两个亲人如此对不起她。
母亲越来越不信任父亲,不论他去上班还是开会,都要严加盘问,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母亲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父亲,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最后竟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父亲受到了最严厉的处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一点也没有解恨的快感其实,父亲一开始并没有离婚的打算,毕竟是结发夫妻,又有了那么多的儿女,谁家没有点磕磕碰碰呀?可是母亲不顾及父亲的感受,她固执而暴躁的做法使事态进一步升级。
母亲使用了当时最典型的做法:发动亲友声讨、找组织、去妇联。
姥姥、姥爷一直特别疼爱母亲,对母亲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于是全家人对父亲和小姨群起而攻之。
没过多久,在母亲的投诉下,小姨也被妇联的同志带走,被发落到遥远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家医院工作。
而且“上级”有指示:韩秀荣不能再回北京的家了,也不能在北京、天津等地工作(因为离父亲太近),越远越好!对于自己的遭遇,小姨也曾经疑惑过,还给父亲写过信,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收到回音。
倔强的小姨没有怨恨,没有哀求,孤身一人带着一叠沉重的“生活作风问题”档案,去了偏远的边疆,并在那里扎根成家。
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磨难!从此,年轻漂亮的小姨像是从人间蒸发了。
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甚至都不知道小姨是否还在人世。
直到2007年母亲去世,她再次回到北京,和大舅一起向母亲遗体告别,我们才再次见到她,到这时,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而这一别,竟是整整50年!而事实上,小姨的离开,不仅没能缓和父母的矛盾,反而使事态迅速激化。
父亲见母亲如此对待自己的妹妹,气愤地提出离婚。
母亲更不服气了,她希望引起组织、直至中央领导的重视,用最激烈、最强硬的手法征服父亲、解决问题。
母亲天真地以为,利用组织来施加压力,就能使父亲回心转意,屈服于她。
于是,母亲一级级上访,一级级投诉,本来只是两个人的争执,逐渐延伸到北京军区直至中央,最后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又亲自指定刘少奇出面处理。
应该说,如果父亲当时能退一步的话,也许能“海阔天空”,起码职务、地位和家庭都能保住。
而且,婚姻问题对于夫妻来讲,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关键是如何处理。
然而,母亲的极端做法,却将父亲伤得体无完肤。
王近山是谁啊?那可是死都不怕、出了名的“疯子”将军,他怎么可能容忍如此伤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坚定地把一纸“离婚诉讼状”送上了中央!父亲的离婚案,一时间引起了全军乃至全国的一片哗然。
当时,有不少高级干部厌倦了原配夫人,换老婆现象比较严重。
党中央为严厉打击这种不正之风,对很多干部进行了严厉处分,人们称之为“铡美案”。
被母亲一闹,父亲也很快被推上风口浪尖,竟成了“铡美案”典型。
父亲的老战友以及很多中央领导人找父亲谈话,希望父亲不要离婚,有人甚至暗示说,离婚的话会受到严厉的处分,只要不离婚哪怕是维持现状也行啊!但父亲却斩钉截铁地说:“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离婚我铁定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就这样,母亲“挽回”父亲的种种努力,最终换回的却是一纸离婚书。
1964年初,父亲和母亲离婚了。
父亲和母亲离婚后,中央的处分也很快下来了: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本来只是一件普通的离婚案,最终搞成了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还闹到了毛主席那里。
可怜的父亲,没有被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千军万马打倒,却因为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离婚事件被搞得身败名裂。
他曾经的显赫战功被人们忽略了,却落下了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坏名声!很快,父亲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
父亲没有申辩、抗争,义无反顾地接受组织安排,到河南农场当他的副场长去了。
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父亲离开北京之前,孩子们都还在上学。
父亲坚持说:“河南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你们不要跟着我去了。
”于是,母亲带着除我之外的7个子女,搬到了王府井一个叫帅府园的一栋高干住宅楼里。
7个孩子每人每月的抚养费是40元,由父亲供给,母亲掌管。
父亲毅然决然地离婚,让母亲恨到了骨子里。
可父亲遭到组织严厉的处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一点“解恨”的快感也没有。
看着父亲寂寥地离去,母亲的眼里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苍凉和失落。
我们兄弟姐妹们甚至觉得,母亲嘴上虽然没说,但她心里肯定还在希望着有一天与父亲重归于好……就在父亲收拾东西准备出发时,曾当过父亲勤务员的黄慎荣阿姨来看他。
看到父亲的窘境,温文善良的小黄阿姨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跟着父亲去农场给他当保姆,照顾他的生活。
多亏有小黄阿姨无微不至的照顾,曾经身体多处负重伤的父亲才能艰难地度过在黄泛区的漫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