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片面到全面 由狭隘到开阔——论新写实小说九十年代的转型
《当代文学》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读书笔记
《当代文学》第八章90年代小说读书笔记还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基础的知识,一些细碎的知识点的关键词。
适合于考试之前的复习看一看就行,第二部分就是需要背的、了解的。
每个学校的考点都不一样,教材版本也不一样,但是知识点应该是差不多的。
基础的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像《废都》、《浮躁》、《长恨歌》、《小鲍庄》、《白鹿原》、《玫瑰门》等等等等等,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我本来想打出来,想了一下还是不要了。
个人想法是,如果看了作品,自己应该能够复述出来,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还有很多细碎的,在打资料的时候就在想要不要打出来。
比如,契合“人文精神的危机”的作品是?这毫无疑问是《废都》,但是有时候就是容易突然不知道一些细碎的明显的知识点。
90年代小说一定要注意区分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
一定要区分且把这四种类型小说各自特征及代表作记牢,不要混淆。
第八章90年代小说第一节90年代小说概述一、新写实小说1.特征:反浪漫、反理想、反激情、直面现实、直面人生、零度介入、冷漠叙事2.代表作家:池莉:80年代创作《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展示了世俗生存卑微琐碎;90年代创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云破处》方方:《桃花灿烂》刘恒:《苍河白日梦》、《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调侃(kan)和幽默的方式化解生存的苦难。
“含泪的微笑”新写实小说是先锋创作与传统的写实手法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家:苏童:《1934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十九间房》、《红粉》陈忠实:《白鹿原》莫言:《丰乳肥臀》、《红高粱》余华:《鲜血梅花》三、新生代小说欲望化的经验是新生代小说的主要表征。
哲学:毕飞宇、鲁羊私语:陈染、林白写实:朱文、韩冬、述平诗意:何顿四、女性小说《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铁凝《玫瑰门》徐坤、斯妤(yu)、海男: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陕西作家:贾平凹(陕南)、路遥(陕北)、陈忠实(陕中)第二节贾平凹陈忠实“人文精神的危机“的讨论,是九十年代初期最为热烈的全国范围的论争。
对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理解
对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理解
九十年代文学转型是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文学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这一转型期涵盖了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从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从叙事文学向文本主义等多个方面的转变,同时也涉及到文学形式、风格、主题、读者群体等方面的变革。
以下是对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理解及其拓展:
1. 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学正在经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市场经济浪潮的转变,许多作家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尝试以更为现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开始运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手法,探索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
例如,作家莫言的《红高粱》、《生死疲劳》等作品,就采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深入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2. 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的转变
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开始逐渐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许多作家开始运用象征主义等手法,来表达更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文学往往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揭示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因此许多作家在这一时期开始写作象征主义文学。
例如,作家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就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深入描绘了人性的苦难和挣扎。
3. 叙事文学向文本主义的转变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开始逐渐重视文本主义等新的文学理论,许多作家开始更加注重文本的表达和意义的构建。
文本主义文学强调文本本身的价值,
而非作者的主观意图,因此许多作家开始更加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例如,作家贾平凹的《废都》、《秦腔》等作品,就运用了文本主义手法,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本质。
90年代小说的热点与走势的个案分析之三:距离与介入: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兼论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
90年代小说的热点与走势的个案分析之三:距离与介入: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兼论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方式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文坛,涌现出了、并正在继续涌现一批反映当前现实社会问题的小说。
先是有所谓"新现实主义"冲击波,其代表作家是人称"三驾马车"的谈歌、何申、关仁山。
他们的作品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引起热烈讨论。
98年左右,文坛上又出现了所谓"社会问题文学"或"社会问题小说"的提法,比如受到舆论瞩目的所谓"下岗文学"、"打工文学"等等。
群众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一套所谓"社会问题小说文库"。
顾名思义,社会问题小说一般都选择当前现实生活中人民大众迫切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为题材,如腐败问题、国营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下岗工人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环保问题等,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由于中国小说界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或沉溺于小说的叙述实验与语言形式迷宫,或热衷于讲述历史故事、翻找陈年老账,其脱离现实的倾向已经引起文坛内外一片不满与批评。
新现实主义或社会问题小说的适时问世似乎给文坛注入一丝活力,更迎合了一些人的阅读心理,在失去了轰动效应的90年代文坛居然引起一场小小的"风波"。
在1998年1月22日的《羊城晚报》评选出的"1997年中国文坛十件大事"上,赫然就有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
然而,我在看了一部分此类小说以后,却发现它存在严重的问题与深刻的危机。
这种危机一方面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即在审视中国社会问题时社会理性的缺乏、道德主义的泛滥,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形式方面,即艺术的审美距离的丧失。
本章将以一些有代表性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为例集中讨论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什么是小说的现实主义这个理论问题开始。
一、什么是小说的现实主义?在这里,我不想就具体的某个作家或某部小说发表评论,而只是想就一个一般的文学创作论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这个问题即:作为一种虚构文体的小说,应当如何反映它所处的社会现实?其反映方式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小说的现实主义?小说与社会现实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核心涉及对于"现实主义"的本质的理解。
论9O年代新写实小说叙事的变化
新 写实小 说是 继 “ 根 小说 ” “ 锋 小 说 ” 寻 、先 之
后在 中 国文坛 出现 的新 的小说创 作潮 流 。这 个小 说潮 流最早 可 以追 溯 到 8 0年 代 《 日的粮 食 》 狗 、 《 烦恼 人生 》《 景 》 、风 等作 品 的 发表 。这 些 小说 以 质朴 的语言 记录 着 日常生 活 的 流水 账 , 有 了宏 没 大 主题 的叙 事 , 没 有 了形 而 上 层 面 的 哲 学 思 也
生态 是指未 经作 家 主 观选 择 和过 滤 的 生 活 —3 收 09 4 O [ 者 简 介 ] 潘 海 鸥 , , 城 师 范 学 院文 学 院 讲 师 , 作 女 盐 主要 从 事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 ・ 4 ・ 2
在 保 留新 写 实小 说 叙 事 合 理性 因素 的基 础 上 , 展 了 小说 的 叙 事 空 间 , 拓 强化 了小 说 的 故 事 性特 征 , 富 了小说 丰
的叙 事 技 巧 。
【 关键 词】 新 写 实 小说 ; 事 变化 ; 事 空 间 ; 事性 ; 事技 巧 叙 叙 故 叙
【 图 分 类 号1 I0 . 中 2 6 7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1 0 — 6 7 ( 0 9 0 — 0 4 — 0 文 03 832 0 )4 02 5
小说 叙事 的调 整既是 新写实 小说对 自身不 足 的弥
补, 也是 作家适 应新 的创作 语 境 的结 果 。综观 9 O
年代 新写 实作 家 的创 作 , 说 的叙 事 空 间得 到 了 小
拓展 , 说 的叙 事方式 实现 了多 变 。 小
一
、
叙事 空 间的拓展
新 写实小 说在文 坛 的崛起是 和《 山》 钟 杂志 的
面向_1990年代_重读_新写实_小说兼论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
一、市场化与多元化:一个“新写实”面向的时代1983年,米兰・昆德拉在法国巴黎一次演讲中说道:“如果小说真的要消失,那不是因为它已用尽自己的力量,而是因为它处在一个不再是它自己的世界中。
”(1)新写实小说在1992年之后,就算走完了其辉煌的时代,而无法逃离逐渐被其它新的文学形态所替代的宿命。
当然,这主要并不是新写实小说不再如其所是了,更大的原因是其面对的世界或外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新写实”家长里短式的日常生活书写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或解决外在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及其所呈示出来的问题了。
新写实小说处在了一个不再是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1990年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合理性,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从此,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标志着社会将彻底告别了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时代。
而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是人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的变迁。
市场经济充分肯定了商品的地位与价值,逐渐在社会上、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以商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
金钱崇拜、消费、娱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作为90年代中国——至少是城市——社会里最流行、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它事实上已经构成主导今日社会一般精神生活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了。
”(2)许多人想当然地把满足个人物欲当作生活的目的,把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世俗社会里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时间,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下海之风盛行。
投笔从商的作家也为数不少,不过更多的作家则参与一些更丰厚报酬的“亚文学”写作,如影视剧作,纪实文学,通俗文学、广告文学等。
王朔在这群作家中无疑是文学的商业化操作最为成功的一例。
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社会同质性的消解。
在过去计划模式的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高度同质的整合关系,而到了90年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同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呈现出空前的分裂。
90年代小说述评
五、九十年代长篇小说
1、“史诗性”追求
《心灵史》:文学形式写就的一部宗教 史 《白鹿原》:民族灵魂的秘史 《九月寓言》:大地的寓言
2、新潮小说的形式追求
崭新的小说态度和小说观念 语言的狂欢色彩
3、长篇小说的困境
思想大于形象 技术和经验的失衡
2、平面呈现式的现象学写作
基本法则:对表象的书写和表象式的书 写。 表现之一:对历史必然的悬置, 对生命 状态的还原。 表现之二:对审美本质的悬置, 对文本 形态的还原。
3、文学史定位
新生代作家们对“当下”的回归, 实际上 是对以马原、苏童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派 创作的反拨。 中国当代文化演进中城市个体的独特精 神感受。
4、70后女作家
卫慧:《象卫慧一样疯狂》 棉棉 :《糖》
四、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主要是指:何顿、述平、张旻、 邱华栋、罗望子、刁斗、毕飞宇、鲁羊、 朱文、韩东、东西、李冯等人
1、“断裂”事件
1998年,《北京文学》发表由朱文主持 的问卷调查,题为《断裂:一份问卷和 五十六份答卷》
“在同一代作家中,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着两种截 然不同甚至不共戴天的写作,这一声明尤为重 要……我们决不是这一秩序的传人子孙,我们 所继承的乃是革命创造和艺术的传统。” ——韩东
二、“新写实”小说
1、王朔及其小说 “顽主”系列:《千 万别把我当人》、 《玩的就是心跳》、 《一点正经没有》、 《我是你爸爸》 人物的怀疑主义的性 格特征 对文革语言的反讽运 用
2、新写实小说
出发点:返回个人化写作,也即对于传 统现实主义的偏离。 1987年,方方发表《风景》 1989年,《钟山》亮 出“新写实”旗号。
谈谈“新写实小说”
现实帷幕下的穷形尽相(谈谈“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元生态”的生活。
而且在叙事方式以及文学气息上,都受到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在以追求形式,讲究叙事方式和语言实验的先锋小说之后,或者是与先锋小说同步,出现了这样一些小说。
其中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等等。
这些小说从先锋小说的复杂多变的文本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纷纭繁复的语言实验当中摆脱出来,再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指向现实,而且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不同,这些小说回避重大主题,忽视典型的社会人物和社会形象,拒绝宏大的主流叙事,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下层庸庸生命的注目与关怀,尤其是对琐屑零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普通人在无奈与窘迫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压抑与扭曲,挣扎与痛苦,揭示残酷而灰色的“元生态”的生活,以及表达最基本的欲望与希求。
刘震云说新写实小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传统的现实主义其实是理想化了的现实,是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而真正的现实,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事,远远没有理想当中的那么美好。
而这种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却往往是一种麻醉剂,让生活变得伪善,人物形象显得简单而虚浮,小说文本由于缺乏一种内在张力和批判力而显得虚弱和贫血。
《乔厂长上任记》当中的乔光仆,《新星》里的李向南,生活原型远远没有那么简洁单一,传统的现实主义把生活的“元形态”大大地简化了,结果远远“疏离”了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原则和要求。
新写实小说采用冷静,平实的语言,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在小说当中不穿插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力求做到对生活“本来真实”的还原。
池莉的《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以及后来的《不谈爱情》,一般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三部曲”。
池莉的《烦恼人生》,对中年人的生活遭遇和人生烦恼表示了世俗化的认同和理解,虽然带着隐约而含蓄的忧虑,但是叙述的“触角”却“残忍”地切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层一层地展现普通的,琐屑的,最为明了不过但是却无奈而窘迫的生活。
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论述题,现代文学二
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论述题,现代文学二摘要:1.引言2.九十年代文学的特点3.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4.影响九十年代文学走向的因素5.结论正文:【引言】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并分析影响这些走向的因素。
【九十年代文学的特点】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
这些变革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作品也开始反映出这种多元化。
其次,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人性的探讨。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开始从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转向对个体的关注,更加注重对人性的挖掘和探讨。
【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们的作品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其次,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影响九十年代文学走向的因素】九十年代文学的走向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首先,社会变革是影响九十年代文学走向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使得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文化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九十年代文学走向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这使得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风格。
最后,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九十年代文学走向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这使得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结论】总的来说,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理解
对九十年代文学转型的理解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和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从政治向人性的转型。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解放思想的号召开始落地生根。
此前,长期的政治运动使得文学创作主题受到严格限制,文学作品被要求为了政治目的服务。
但是,解放思想的呼声使得作家们重新回归到关注人性和个体的创作上。
他们开始探索个人的内在世界、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作品中的人物开始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崔健的小说《伦敦河》通过一个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并对现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带动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巨变直接影响了作家的写作思路和创作风格。
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逐渐动摇,新的观念和态度开始涌现出来。
作家们开始关注现代人的痛苦和困境,表达对现代生活的追问和反思。
李敬泽的小说《北方的狼》通过一个年轻人在现代城市中的生存状态,揭示了大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精神的困顿。
此外,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破碎、混合、异质和反传统的特点。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作品中,这些特点显得尤为明显。
作家开始尝试运用多种文体和表达形式,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逻辑顺序,塑造出跳跃的时间和空间。
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作品构建了一个虚幻的文学世界,运用梦境、幻觉和意识流等手法来表达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九十年代的文学转型充满了勇气和变革的精神,作家们摆脱了过去的政治枷锁和旧有的写作规范,他们开始关注个人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性,表达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诘问和思考。
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探寻多样性和创造性,更在思想上呈现出对传统和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解析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2、“零度”叙述口吻
• 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单纯的旁观 者,不动声色地叙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叙述者极少分析人物心理或自我阐释, 不显示明确的判断倾向。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3、“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 不重视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重视叙 述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三、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的 世纪末重构
•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创 作的影响; • 2、90年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四、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 • • • • 新写实主义 新历史主义 女性小说 新生代(晚生代)小说 散文创作
新写实小说
• 一、含义 • 1、产生的背景; • 2、含义 •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 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 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的新的文学倾向。 • 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这一年,《钟山》杂志 正式打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面大旗。从此 以后,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在文坛上不 断涌现。其中主要以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刘庆邦的代表作家。
《烦恼人生》之工人印家厚的一天
• • • • • • • • • • • • 早晨3时40分,儿子雷雷滚落床下,夫妻吵嘴; 6时,刷牙洗漱叫醒儿子赶上渡轮; 公交车上与年轻姑娘发生冲突; 赶上渡轮,旁观打牌、与小白谈文学 与儿子雷雷吃早餐,送儿子插班进厂里的幼儿园; 8时,进厂上班,迟到1.5分钟 三十元奖金泡汤,与徒弟雅丽搞点小暧昧; 中午,午餐小白菜里吃出了半条菜青虫; 午睡时,儿子雷雷被关“禁闭”; 给老丈人买寿礼,茅台两斤96元,买不起; 收到知青朋友的一封信,思绪万千; 下午,接待参观团,被工会派了任务组织联欢会,为国宝大熊猫捐 款2元(厂长也只捐了5角); • 下班后,接上儿子,回家吃饭,饭后洗碗,得知妻子老家亲戚来玩, 借住他家; • 晚上11点36分,上床睡觉,妻子告知房子要拆迁。
新写实·新现实——论九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发展与突破
第28卷 第3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8 No.3 2019年3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r. 201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03-0050-03新写实·新现实——论九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发展与突破刘 晓(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 要: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新写实小说对现代性的发展与自身困境和新现实主义小说对现代性的突破与思考两大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追求从注重理念探索、宏大叙事到关注俗常、关注普通人、关注社会行进中的实际矛盾的变化。
新现实主义文学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束缚,为中国小说现代性之路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New Realism·New Reality——On the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of Modernity in New Realism Literature in the 1990sLIU Xiao(School of Art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17) Abstract:Taking the new realistic literature of the 1990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discusses two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alism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modernity, the breakthrough and thinking of modern realistic novels. The pursuit of modernism in new realism literature has evolved from focusing on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and grand narratives to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actu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new realism literature has go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realism literature, it made a valuable exploration for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novels and provided useful lessons for reference.Key words:new realistic novel; new realism novel; modernity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8-09-28刘晓(1993—),女,新疆伊犁巩留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余华九十年代的创作转型
余华九十年代的创作转型作者:夏君宜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余华在九十年代的创作应该是先锋创作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
作者不再遵从正常的时空秩序和理性逻辑的力量,而是从内心出发,发起了一场以主观性叙事为主的改造行动。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了余华九十年代的创作转型:人物的复活、故事的回归、叙述风格的变换。
关键词:复活;回归;叙述一、人物的复活八十年代的余华,对于人物的看法是,“实在看不出那些所谓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有多少艺术价值”,“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我并不认为人物在作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阳光、树叶、街道和房屋来得重要。
我认为人物和河流、阳光等一样,在作品中都只是道具而已。
”这时候的余华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毫无个性可言。
如《世事如烟》中,人物多被数字或字母完全取代:2和T都是男人,3是一个 60 多岁的奶奶,4是一16岁的少女,6则是4的父亲,其他人物则无名无姓,基本上以其职业或外在特征命名,如司机、算命先生、瞎子、灰衣妇人。
这些人物在失去姓名和性格的背后,其实隐喻着作者对于命运的不可知和种种神秘状态的宿命论观点。
到了九十年代之后,自《呼喊与细雨》开始,余华笔下的人物已经开始摆脱上述特点。
一方面余华在写作中意识到了人物自身声音的出现,“我以前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我叙述中的符号,那时候我认为人物不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他们只要传达叙述者的声音就行了,叙述者就像是全知的上帝。
但是到了《在细雨中呼喊》,我开始意识到人物有自己的声音,我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声音,而且他们的声音远比叙述者的声音丰富”,到“开始写《活着》的时候,我感到人物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在塑造福贵这个人物时余华说,“他是一个只读过几年私塾的农民,而且他的一生都是以农民的身份来完成的,让这样一个人来讲述自己,必须用最朴素的语言去写,必须时刻将叙述限制起来,所有的语词和句式都为他而生,因此我连成语都很少使用,只有那些连孩子们都愿意使用的成语,我才敢小心翼翼地去使用。
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
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中国的先锋小说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此时的先锋小说凭借其惊世骇俗的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的文学形式实验开始进行。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廓清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的脉络,对我们正确认识与分析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先锋小说的转型有很大帮助。
我们发现它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既有世界文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当代文学“意识流”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的三次铺垫。
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彻底打破了文学作为政治传声筒的局面,也为当代小说的写作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而且从此中国文学开始真正进入世界文学的格局。
但我们在肯定它的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缺陷。
过多的关注形式,导致其意义的缺失;追求写作的自由,却形成模式化;片面追求文本的晦涩难懂,也在其与读者之间产生了鸿沟。
随着写作进入“形式的疲惫”的困境,再加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社会文化环境、审美趣味以及作家自身创作心理的变化,先锋小说家纷纷选择转型。
转型以后的先锋小说重新捡起了以往被他们弃之如履的“意义”,作品中人性的飞扬,对历史真实与现实的逼近以及对乌托邦、自我救赎的找寻,都显示出先锋小说正在由“形式的先锋”向“精神的先锋”转变。
此外,先锋小说家在找回“意义”的同时,也一改往日对人物作符号化处理的观念,开始注重人物塑造,除了通过矛盾冲突、细节与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外,还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孤独的少年形象、鲜活灵动的女性形象以及挣扎求生的小人物形象,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图库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虽然说先锋小说从九十年代以后褪去了极端形式的外衣,但这并不代表在艺术上就一无所成,只是较以前的激进显得平和一些。
完整的故事、情节重新回到了先锋小说的叙事中,视角的不停转换也极大地丰富了叙事视角的多样性,而且作者不再有意介入文本之中,而是退居到幕后,悄无声息地掌控叙事。
文学与社会变迁:九十年代作品的风格与主题
文学与社会变迁:九十年代作品的风格与主题概述在九十年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这种变迁也反映在了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本文将探讨九十年代作品的风格和主题,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对社会变革的回应和表达。
一、风格特点1. 启蒙意识强烈许多九十年代的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为社会倡导进步、激发人们觉醒和思考。
2. 反传统与冷静理性并存九十年代作品既推崇反传统精神,拒绝古板陈旧观念的束缚,又追求冷静、理性的表达方式。
艺术形式和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
3. 自我写作与个体审美整个九十年代是一个个体化追求自由表达、展示独特审美趣味的时期。
因此,很多作品都注重自我写作、关注个体内心世界。
4. 多元主义与异质性在九十年代,多元文化的倡导逐渐引起重视。
作品中出现了对不同种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与探索,体现了一种超越传统界限的思考方式。
二、主题分析1. 面对社会变革的困惑与迷茫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他们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困扰、焦虑和迷茫。
2. 市场经济与道德困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人物质欲望日益增长,伦理道德观念也受到冲击。
九十年代作家关注市场经济给道德秩序带来的挑战,并探讨如何在利益驱动下保持人性纯真。
3. 性别与权力关系重新审视九十年代女性地位和意识得到提升,对于性别与权力关系重新审视成为一种倾向。
许多作家揭示了男权主义压制和女性自由身份建构的问题。
4. 都市生活与人际关系九十年代城市化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格局和人际关系。
作品中常出现都市孤独、压力以及复杂的人情世故,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个体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5. 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在九十年代,作家们开始回顾和反思历史,探索个体在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作品中常涉及对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的重新诠释,并呼唤个体对于文化认同的重视。
结论九十年代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论1990年代后先锋小说的叙事转型
会环境 的变化而步人到了一个 自身进行艺术转型的时代。
一
素” 。④ f 也自己也谈 到这方 面的转变 ,在 写作
、
“ 向历 史逃 亡”和 “ 与现实和解”
《 活着》 的时候 ,开 始仍采 用以往那种 “ 保持
以余华 、格 非 、苏童 为代 表的 “ 先锋 小说”创作 在 1 9 9 0 距离 的冷漠 的叙述” ,但怎么也写不下去 ,直
可 以从容 不迫地去写作 了” 。 乓次 ,他开始有 意 的方向又在什么地方 ,在这个意义上 ,我觉得我还是 一个
识 的考 虑作 者和读者及 时代 的关系问题 。余华在 先锋派作家。 ”⑧
1 9 9 0 年代 的一篇访谈 中说道 , “ 你写 的作 品在你 这个时代 如果 没有人接受你 ,以后 永远也没有人 接受” ,读者 “ 会教育你怎么写作 ,这一点对作家 来说非常重要” , “ 一个作家把书写得好不好看似 是一个技 巧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 时代 的选择 的问 二、 “ 欲望化现实”和写作的先锋姿态 进入 1 9 9 0 年代后 , “ 先锋小说 ”开始呈现 出一种更为 复杂 的多元化形态 。一方面经过 1 9 8 0 年代 的探索 , “ 先锋 小说 ”本身已经具备 了 “ 自身 的传统” ;另一方面 ,新 的先
28
到改用第一人 称叙述后 ,让人 物 自身走到前 台去
己 ,这时候我就是另一个意义上 的先锋派 了” ,而 “ 先锋文
讲述发 言 ,他 突然意识 到 自己的叙述 中开始充满 学 就是要 不断地 否定 自己 ,否定文学现实 。对我来说 ,我
了亲切 之感 ,知道可 以这样写 下去 了, “ 《 活着》 往前走 了一步” 。同时余华 又对 自己在当代文坛 的地位进行
论池莉九十年代小说叙事的转变
论池莉九十年代小说叙事的转变
潘海鸥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九十年代初期,新写实小说由于它先天的不足,很快地走向了衰弱.而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无疑是聪明的,在九十年代,她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增强小说的故事性以及运用多样的叙事技巧,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本文以池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性小说文本为参照对象,结合她九十年代的代表性小说文本,着重分析了池莉九十年代小说在叙事上所发生的各种转变.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潘海鸥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7
【相关文献】
1.两性角色的置换与对抗——试论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略论池莉在九十年代创作风格的转变
3.相同的追寻不同的表述——廖辉英小说《油麻菜籽》与池莉小说《你是一条河》中母女关系叙事比较
4."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叙事方式——以池莉和方方的小说为例
5.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的完美契合——读池莉小说《所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以文学的转型为视角
首先,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表现为一种多元性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不再单一地以政治或社会为主题,而是开始更加广泛的社会议题,包括文化、历 史、人性、生态等。同时,这些作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而是大量引入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如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 解构主义等。
其次,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还表现为一种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特征。这个时期 的文学作品不再盲目追随主流意识形态,而是开始对现实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这些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种种问题,从而 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再次,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也表现为一种个体性和自我化的特征。这个时期 的文学作品开始更多地个体的生活和情感,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 些作品常常通过个体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具有 个性和独特性。
在对九十年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文学作 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更在思想深度和内涵上达到了新 的高度。这些作品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然而,尽管九十年代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但也不可否认这 个时期文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略了内 容的深度和厚度;有些作品过于个体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反映;有些作品则过于 偏执于批判和反思而缺乏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九十年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 重要的阶段,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更深入的体现和发掘。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能够 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共同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论80年代与90年代小说创作的转型
论80年代与90年代小说创作的转型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80年代和90年代小说创作逐渐发生了转型。
本文将探讨这一转型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一、转型背景在80年代,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
经济、文化和思想上的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学界普遍反映出对文学传统的怀疑和挑战,对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的探索和尝试。
90年代,改革开放继续进行,市场经济逐渐兴起,对文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呼声日益高涨,同时,社会现实和文化政治的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二、转型表现1.意识形态的转型80年代是一个思想启蒙的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新思潮、民间文学、意识形态解放等特点。
小说家开始对社会现实和荒诞的世界进行反思,对人性和存在保持高度关注。
在文学题材上,87年风波事件的发生,使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天然题材得到了拓展,城市、农村、历史、女性等新的题材开始得到重视。
90年代,小说家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开始从人物、情节和语言上得到更多的关注。
小说家开始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达现实,开创了“乡土”小说和“城市”小说这两种新的文学形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
2.创作方法的转型80年代,小说创作方式开始追求形式的革新。
文学创作追求简洁、明快、精炼的风格,注重情感的真挚,深化人物形象。
代表性的作家有余华、王蒙、苏童等。
90年代,小说创作追求现实的刻画和抒情表达的和谐。
故事情节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代表性的作家有韩寒、典型辉等。
3.主题内容的转型80年代,文学主题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意识和人性关怀。
文学主题是以描写消极的社会现实和人性为中心,如“四座城南”,“月亮和六便士”等,意识到个体自由和权利的问题胜过道德,深刻揭示了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性状态。
90年代,文学主题开始关注更加具体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处。
文学主题紧紧围绕社会现实问题,揭示了物质文化、人性状态的内在关系,表现了更多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孩子王》等。
1990年代的文学转型
▲二张分别发表文章痛击时下思想价值的迷 失和道德的滑坡,表现了作家们对历史和时 代的深切人文关怀和坚定的精神信仰。对此 有人赞扬他们高举的理想主义大旗,但也有 人质疑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二)王朔小说的艺术特点
1.“没落的贵族”的“顽主”形象
2.荒唐离奇的故事情节
3.反讽调侃的语言 A 对政治化生活的反讽 B 对最高指示(语录、诗词)Leabharlann 反讽调侃 C 以自身为反讽调侃对象
(三)1993年关于王朔现象的争论
1月,王蒙《躲避崇高》以欣喜的态度评价。
2月,张德祥、金惠敏《王朔批判》贬低王朔。
(1909-2006)毕业 于北京大学,主要从事 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
90年代后其学术随笔 渐渐在社会上流传,深 受欢迎。
☆张中行的作品《负暄琐话》 以诗和史的笔法,谈知识、谈 人生、谈日常伦理,传达一种 闲散而又温暖的情趣,从容圆 润,评点人物时透出理趣和淡 雅的文化品位。
张中行(右一)1946年与家人的合影
★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 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在 风格上较为节制、内敛、含蓄,通常以智 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由于更多视 角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带有书斋式的个人 内心世界探索特点,阐发历史经验和生命 体验,手法上有序言化、随笔化倾向。
▲学者散文代表作家:谢冕、赵园、陈平原、 钱理群、王晓明、陈思和、汪晖等学者。
6月,王晓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 精神的危机》对王朔抨击更加强烈。
四.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异军突起
▲进入90年代以后,散文突然一改沉寂, 热闹起来。但主打天下的不是以往的散文 作家,而是学者的文化散文及与专业相关 的学术随笔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 需 求 在 小 说 中往 往 是 无 需 提 及 也 不 屑 提 及 的 , 就 造 成 这
史 书也将新写实 小说 的特点 概括 为 “ 还原 生活 ” 。所谓 “ 还 原” 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存在本来的样子进 行呈现 , 不是 , 而
原” 大旗 , 出新写 实小说 实现 了对人 与现 实的还原 。事 实上 , 写实小说还原的仅 仅是最基本 的人性 与最基本的 提 新
生活形 态。这种“ 还原” 向存在 着较 大的 片面性与狭隘性 , 倾 因此新写 实作家想要在 文坛站稳脚跟就 必须调 整创作
理 念 。从 新 写 实作 家 9 o年 代 的 作 品 来 看 , 写 实作 家 已经 从 对人 与现 实过 于 偏 激 的 认 知 中 解 脱 出 来 , 图挖 掘 与 新 力
烈, 这就导致新写实小说成为吃喝拉撒睡等 日常行 为的流水 账 。从人 的概念来看 , 写实小说 还原的只是人性 中最 基本 新
粮食》 再现的就是一个 生命 体 ( 大瘿 袋 ) 在填饱 肚子这 一本 能需求 的驱使下麻 木而粗鄙 的生存状 态。《 伏羲伏羲》 则用
一
个 偷情 的故 事充分 揭示 了人的另 一生理 需求——性 的需
表现更加丰 富的人性 内容与更多层面的现 实内涵。在 9 o年代 , 新写实作 家在 关注最基本 的人 性的 同时, 力图袁 现 与挖掘更丰 富更复杂的人性 内容 ; 同时新写 实作家 已经 不再 单纯从 生理 本能 的角度去解读 日常 生活, 而开 始尝试 着从人性 、 历史、 文化 、 治等 多层 面去解读 日常生活 , 示 日常生活更加丰富的思想 内涵。 政 揭
用某种 观点来加工 现实。新写 实小说 的“ 还原” 向意 图淡 倾 化 的是过去小说 中过于浓重的政治色彩 , 从新写实小说 的创 作来看 , 它也的确做 到了这一点。
了一些小说 中所塑造 的人物 尤其是 英雄人 物都似 乎成 了不 食人 间烟火 的圣人 。但是新写实小说不一样 , 小说不仅关注 人的生理需求 , 并且将 对生理需求 的书写提到 了一个较高 的 位置 , 这一点在刘恒的作 品中表现 得尤其 突 出。如《 日的 狗
本形式和纷纭繁复的语言实验的创 作潮流 当中摆 脱出来 , 再
一
读者 的阅读期待来讲 , 新写实小说都 是很难走远的 。从对人
与现实过于狭隘与偏激的认 知与表 达中走 出来 , 实现人性书 写与现实思考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才是走进 9 年代的新写实 ( ) 作家 的出路 , 事实证 明他们也正是朝这个方 向努力 的。
的一面——维持生命存在 的一面 , 它忽略或者说否定 了人性
内容 的丰富性 。从现实存在来看 , 写实小说仅仅从本 能欲 新
求。小说 中的婶子 与侄子偷 情 , 无关乎 爱情 , 显然 只与欲望 有关 。刘恒笔下对于生理需求的描写是赤裸裸 的 , 新写 实小
求 的角度去理解现实表现现实 , 忽略了现实所具有 的丰富 它
[ 键词 】 新写实小说; 转型; 还原; 本能 关 中图分 类号 : 0 . 1 67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8 1 2 0 )0— 0 8— 3 17 60(0 9 1 0 2 0
很显然是有失偏颇 的。因此无 论从文 学 的要 求来讲还 是从
18 9 7年以来 , 风景》、烦恼人生》 以《 《 为代表的新写 实小 说将小说创作从 由先 锋小说 引发 的关注小 说复 杂多变 的文
一
2 — 8
现 代文 萃
推崇 ‘ 自然 ’ 二字 , 这 种 自然生 活便是 “ ” 支撑父 老 日常生 活
潘 海 鸥 / 由片 面到全 面 由狭 隘到 开 阔
一
次将关注 的焦 点指 向了现实 。但 是新写 实小说 的 出现并
不是原有现 实主义创作 理念在 8 O年代后期 的重提 , 因为它
既拒绝宏大的主流叙事也 拒绝“ 四” 五 文学所倡 导的启蒙立 场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 王干 曾提到 : 这些新 写实 “ 小说的创作方法仍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 但特别注重现实生 活 原生形态 的还原 , 真诚直面 现实 , 直面人 生。 L 王 干的这个 ”l 观点在新写实小说倡导初期得到了不少人 的认 同 , 一些 文学
的历史 、 政治 、 文化等 内涵。新写实 小说的这种 “ 还原 ” 向 倾
说 的其他代表作家虽然 对于 生理需 求的叙述 不像刘恒 那样
直截 了当。就像刘震云所说 :我写 的就是生活本 身 , “ 我特别
[ 作者简介】 潘海鸥 , , 女 盐城师范学 院文学院讲 师 , 士, 硕 研究方 向: 现当代文学 。
铬文 学刊
20 0 9年 第 1 0期
由片 面到 全 面 由狭 隘到 开 阔
— —
论 新 写 实小说 九 十 年代 的 转 型
。 潘海 鸥
( 盐城 师范 学院 文学院 , 苏 盐城 江
240 ) 20 2
[ 摘 要 ] 新写实小说是 8 0年代后期 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倡导者们高举“ 还
、
书 写 丰 富 的 人性 内容
新写 实小说 的一个重要 突破就是 大胆直 面与 书写入_ l } g生理需求 。就像弗罗姆所说 的 : 一 切生命 的本质在 于维护 “ 和肯定 自己的生存” “ ; 一切有机物都 有维 持 自身存在的 内在
如果说新写实小说实 现 了对人 与现实 的“ 还原 ” 却是 有
一
些言 过 其 实 了 。新 写 实 小 说 虽 然 没 有 用 主 流 话 语 来 对 人
与现实进行 阐释 , 但是它却 也是作家过于私人化 的叙述 。新
写 实作家 的创 作 视野 过 于狭 隘 , 人 化 的情绪 宣泄 过 于强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