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bf76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c.png)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一、概述商品学是一门涵盖商品品质、种类、流通、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探讨商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分类方法以及商品质量评价等问题。
通过对商品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营销等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二、关键词1、商品品质:指商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包括商品的物理、化学、生化、经济等方面。
2、商品种类:指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用途进行分类的商品类别。
如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
3、商品流通: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包括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
4、商品市场:指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和环境。
包括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介市场等。
5、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包括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消费体验等方面。
三、文章结构1、引言:介绍商品学概论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商品基本概念:阐述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
3、商品质量评价:介绍商品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等方法。
4、商品流通环节:详细介绍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
5、商品市场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商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介市场等。
6、消费者行为分析:探讨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包括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消费体验等方面。
7、商品学应用案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商品学在商品生产、流通和营销等环节中的应用。
8、结论:总结全文内容,提出对商品学概论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四、具体内容1、商品基本概念商品是指在交换中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东西,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交换性等基本属性。
商品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按照用途分类,如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按照成分分类,如化工产品、农产品等;按照形态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商品学概论 第1章
![商品学概论 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358b55c46137ee06eff91883.png)
2、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 1头羊和25公斤大米交换,25公斤大米就是 羊的交换价值,1头羊也可以与10m布、30 公斤盐交换,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怎样决定 的呢?它不是由使用价值,也不是由供求 关系决定,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使用价值的理论:
• 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适用性:是指商品实 体的物质性所决定的,能够满足某一方面 具体需要的效用。 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适用性:商品使用价 值处于社会联系之中,并受交换制约、体 现商品使用价值被市场所接受,被社会和 他人所承认的程度。
•推销—— 推销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概念
• 天涯何处无芳草,世界何处无商品……. • 讨论:什么是商品?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粥、粉、面、饭、包、剪、?……
1.1 商品
• 商品的产生?
初期:以物易物 发展:货币
•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产物,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 劳动产品。 •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 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
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 • 决定于物的属性 • 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 是历史的、动态的(形成、转移、实现和 消亡)、相对(负作用)的范畴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 务
• 1.3.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 规律 •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全面使用价值,应该注意把握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全面使用价值, 其以下特征: 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 其以下特征: 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 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 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 为地将其割裂开来
(完整版)商品学概论重点(万融版)
![(完整版)商品学概论重点(万融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ad2c725a8102d277a22f08.png)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3.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4.商品属性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价值的概念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6.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7.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就决定了物对人的使用价值大小8.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9.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10.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商品人环境为系统,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11.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12.商品学产生于德国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3学会判断分类标志P1414.商品分类的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1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最优化原则16.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属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面分类法:优点: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17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18.学会判断商品分类标志的类型P1919.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商品学概论第版》商品开发与环境保护
![《商品学概论第版》商品开发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08aee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b.png)
未来商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
要点一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
要点二
跨界合作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未来商品开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环保材料、节 能技术等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产业的 发展,为商品开发提供更多环保选择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商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与标准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 多样性公约》等,这些条约规定了各国在环 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对商品开发的环 境影响提出了要求。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标 准
例如ISO 14000系列标准,这些标准为商品 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3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要求企业在商品开发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
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空气质量。
商品开发中应遵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0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企业在商品开发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
出预防和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
02 03
“三同时”制度
要求企业在商品开发过程中,对可能产生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 。
。
环保材料在商品开发中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环保材料在商品开发中具有低污染、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有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担 。
详细描述
在商品开发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再生、低毒、低污染的环保材料,如可降解塑料、无毒涂料等。同 时,鼓励使用废弃物再利用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此外,关注材料的生命周期,确保其在 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商品学概论第0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商品学概论第0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7f5384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7.png)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品学课程,商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怀,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由苏联 专家执教,招收了商品学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商品学的师资骨干队伍。1958年之后国内 许多高等商业、财经院校创办了商品学系、商品学专业或开设商品学课程,编写了许多商 品学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商品学总论》及分论共计五册,黑龙江商学院出版的 《日用工业品商品学》、《食品商品学》、《五金商品学》,由院校与商业部门共同编写 的《纺织品商品学》、《针织品商品学》、《百货商品学》、《棉花商品学》、《茶叶 商品学》等多种专业商品学。
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商品质量观。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心工作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国内商品学界广泛开展了商品学学术讨论和交流活 动。1983年以来,相继成立了若干个地方商品学会,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 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热心商品学研究的优秀人才,从事着商品学教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工作。有不少学者编写了教材,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在拓宽商品 学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共识。他们普遍认为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 商品的明确质量与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 量,商品质量应是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和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的总和,从而使商品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商品学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这个阶 段还将不断深化完善。
第一章 商品学概论
![第一章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38d4697e21af45b307a884.png)
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对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历有争议,主要分歧在于 对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历有争议, 研究对象是否局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研究对象是否局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是否 仅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上。 仅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上。 现代商品学认为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应从商品的使 用价值扩展到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规律上, 用价值扩展到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规律上,即从 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扩展到社会属性上。 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扩展到社会属性上。具 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8
商品的使用价值: 由商品自身的有用性构成, 商品的使用价值 : 由商品自身的有用性构成 , 而 有用性又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 如商品的成分、 有用性又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 。 如商品的成分 、 外形、 结构、 物化性质、 机械学和生物学性质、 外形 、 结构 、 物化性质 、 机械学和生物学性质 、 生产工艺等。 生产工艺等 。 商品学要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中分 析阐明改善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 析阐明改善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 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性: 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规律性 : 商品要实现其使用 价值, 就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 价值 , 就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 , 并通过交换实现 使用价值的让渡, 使用价值的让渡 , 因此影响商品使用价值转移和 实现的因素如消费需求商品的分类信息与广告营 销策略商品美等因素也是商品学研究的范围。 销策略商品美等因素也是商品学研究的范围。
12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与商品的关系。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与商品的关系。 你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你最看中它什么? 你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你最看中它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商品的整体概念?商品的整体概念对 你是如何理解商品的整体概念? 企业有什么意义? 企业有什么意义?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ed48d8360cba1aa811daaf.png)
商品学1、现代商品概念模型(由内到外)1)功能/效用 2)商品体3)有形附加物 4)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二重性:1)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2)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商品全面使用价值4、商品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2)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3)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起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实现。
5、商品分类:是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讲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础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例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直至品种、细目等,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6、商品分类的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弹性差,分来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
所以,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目录时,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
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也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
一般都把面分类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
7、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标志。
不仅适合于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合对商品类别、品种的进一步详细划分。
但多用途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
2)以原材料为商品分类标志。
特别适合于原料性商品和原料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商品,但对那些由多种原料制成和成品质量及品种特征与原料关系不大的商品(电视机、照相机、小汽车、洗衣机)则不宜采用。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499994d4d8d15abe234e5a.png)
商品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第三章商品品种•第四章商品质量•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第六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第八章质量检验•第九章商品包装•第十章商品的储运与养护教学目的:(1)了解商品学研究的理论与现状(2)掌握商品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运作原理(3)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将商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商品学实践(4)在实际能力方面,通过案例剖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商品及其本质一、商品的定义与特征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特征①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商品能满足别人和社会的消费需要③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二、现代的商品概念1、商品体: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使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2、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主要是为满足商品流通需要、消费需要以及环境保护需要所附加的。
包括: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名称、商标与注册标记、专利标记、质量和安全标志、环境标志等。
3、无形附加物: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是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如提供信贷、送货上门或售后维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免费安装调试服务等第二节商品的使用价值一、使用价值的本质物的有用性——即是指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
二、商品使用价值1、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于其使用者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包括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概念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与“品”的统一2、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1)静态系统由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使用价值构成的:●从满足需要的性质来看,包括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和精神使用价值●从主体的社会层次来看,包括商品的个人和社会使用价值●从客体的层次来看,包括商品的个体使用价值和群体使用价值●从主客体发生作用的地位来看,包括商品的主要使用价值和次要使用价值,●从主客体发生作用的性质来看,包括商品的正的使用价值和负的使用价值●从实现的客观依据来看,包括商品的现实(实际)使用价值和潜在(名义)使用价值(2)动态系统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化的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三个基本要素:需求、商品、使用价值第三节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学的产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德国:贝克曼 1780年《商品学导论》中国:陆羽唐朝《茶经》二、商品学的发展国际:德国——欧洲、美洲、亚洲国内:1902年引进商品学课程技术论与经济论商品学在20世纪80年代相交融为现代商品学第四节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ee94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f.png)
商品学概论复习要点1,商品: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得产物,它就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得劳动产品(商品就是具有价值得劳动产品,商品就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就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得劳动产品,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得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种属性,就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得统一体。
2,商品得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属性。
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决定得,可以定量表达。
(自然属性:商品得成分、结构、性质,影响商品质量得因素,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商品质量标准,商品检验、包装、贮藏;社会属性:消费者需求规律,商品美学、商品文化,商品信息与商品预测,新产品开发,商品、资源与环境。
)广义得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
3,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或效用)、商品体、有形附加物与无形附加物,并阐述它们之间得关系。
(1)商品得功能/效用:为满足消费者得一定需要所提供得可靠得、必需得只能或效用,如电冰箱得功能效用就是冷藏食物;(2)商品体:商品功能效用得载体(物质构成),就是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得有机整体,就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得客观物质基础;(3)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等;(4)无形附加物:附加服务、利益,如送货上门与免费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售后退换退赔以及一定期限得保修、质量保证措施、一定时期内得优惠折扣、附加财产保险等。
一套住房作为商品得三个层次核心层次:(功能/效用) 居住功能:餐饮、睡觉、休息、工作遮风防晒、避雨、保温有形层次:(商品体、有形附加物)三室一厅一卫:客厅、卧室、书房、儿童室、厨房、卫生间、墙壁、空调、暧气延伸层次:(无形附加物)服务:商业、维修、保洁、安全、邮政、通讯、文化、小区环境4,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就是相对得、动态得、发展得”?商品使用价值得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得使用价值向现实得使用价值转换得过程,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得动态系统。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be98b9fd0a79563c1e727a.png)
商品学概论●绪论●商品质量和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大类概述●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储存和养护●商品、资源与环境●商品信息与商品预测第一章绪论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商品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期《商业之美》(1175年)《生药学》(1553年)《商业大全》(1675年)2、创立期18世纪,德国,约翰·贝克曼,《商品学导论》3、发展期➢自然科学商品学(贝克曼)➢社会科学商品学(索费特)➢现代商品学二、商品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品知识汇集《禽经》《竹谱》《本草纲目》主要内容: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正误、附方《茶经》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
二、商品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1902年废除科举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1976年国际商品学会(IGWT)成立➢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加入国际商品学会➢1995年中国商品学会(CSCS)成立,并在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商品学学术讨论会➢2004年在北京举办第十四届国际商品学学术会议第二节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商品及其本质商品产生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统一体。
1、商品的特征●商品能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通过交换,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
2、商品的整体概念(1)核心商品(2)形式商品(3)附加商品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包括社会)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它反映了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4)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将其割裂开来三、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的研究范围侧重于有形物质商品中的生活资料商品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2、商品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部分四、商品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商品学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商品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28a70565ce050877321306.png)
二、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对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 适用性(有用性)——它是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
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 例如:食品应具有一定 的营养价值;服装应具有遮体、御寒的功能。 ➢ 坚固耐用性 ——坚固耐用性是指日用工业品在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它反映了日用工 业品耐用的程度和使用寿命。 ➢ 安全、卫生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 环境不受污染、不造成公害的要求。例如:家用电器必须有 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以免造成使用者触电。 ➢ 环境友好性——环境友好性又称低公害性。是指商品在生产、 流通、消费、废弃或回收等环节中,应最大限度降低其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 ➢ 外观与结构的合理性
10
二、商品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表现形式
文件标准 实物标准
标准的约束力
11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三、商品标准的分级、编号 (一)国世际界标标准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12
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 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由ISO 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它国际组 织所制定的标准。 ➢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主要有: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BISF)、食 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 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乳制品业联合会(IDF)、国际 电信联盟(ITU)、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葡萄与葡 萄酒局(IW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卫 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羊毛 局(IWS)、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等。 ➢ 国际标准的编号由国际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 构成,国际标准代号多为发布该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 (如:ISO、IEC等),标准序号与发布年代号之间用“:” 间隔,例如:ISO14000:19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商品质量 商品标准 商品检验 商品分类 商品包装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cffa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b.png)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是学习商务学的基础科目,旨在熟悉商品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律,使学生正确理解商品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为将来从事商
务管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商品学概论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的概念、品种及特性、市场分析及营销、生产、配送、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等。
首先,学生要深入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价值、能
以一定价格进行经济交换的东西,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构成基础因素。
因此,学生要理解商品的基本特性,了解商品的分类、性质及组成,
以及商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其次,学生要熟悉商品的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
具体而言,学生
要了解商品的基本营销原则,其中要研究和探讨在商品营销中的定价、分销及推广等策略;了解商品行业研究及分析;熟练掌握商品研究方
法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等。
最后,学生要了解商品生产、配送及技术服务等。
生产是商品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了解和熟悉生产的概念、流程及方式;配送是
商品流通的基础,学生需要知道常见的运输方式、物流策略等;而技
术服务支撑着市场竞争,学生需要懂得技术服务的理念、方式及运行
模式。
总之,商品学全面而复杂,带有浓厚的应用性。
作为高校及高等
教育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商品营销原理
及流程,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以便将
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商业市场的未来趋势。
商品学概论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
![商品学概论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11e8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2.png)
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组数字型代码。
➢ 商品代码的功能:分类、标识、便于信息交换。
2. 商品代码的类型
➢ 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2. 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4.2 商品编码与编码原则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商品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 的特征 2.明确商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3.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和结构 层次 4.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究内容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商品
1.1.1 商品的特征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 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 中的劳动产品
1.1 商品
1.1.2 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球模型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2.1 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何为 “价值”的普遍概念?
2.理解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
3.掌握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及其正确 使用
4.熟悉商品条码及其应用
第2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2.1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2.2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3 商品分类标志 2.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5 商品条码 2.6 中国标准书号与中国标准连续出版
➢ “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通常 是指客体(物)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可 以说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揭示了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关系。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3d28f97daef5ef7ba0d3c20.png)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的规律。
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定的。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3: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4: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5:商品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者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6: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
(2),食品卫生无害性,不应有或不能含有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3),色香味形俱佳。
7:商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PADC循环基本工作:(1),计划阶段。
(2)执行阶段。
(3)检查阶段。
(4)处理阶段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2)爬楼梯。
(3)关键在“处理”阶段。
10: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排列图法,用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2)因果分析图,用于分析各种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3)直方图法,确定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4)控制图法,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还是系统原因(5)散布图法,商品的质量与影响质量的关系(6)调查图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事故原因。
11:商品检验的形式:a.根据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形式。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0023df76a20029bd642d8b.png)
第一章绪论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商品的狭义概念:即传统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物质/精神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广义概念: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物质等形态、非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特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商品具有以下特征:(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
除了变质的商品(2)商品是劳动产品。
除了空气、阳光和雨水(3)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
除了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4】现代的商品概念现代的商品概念可以用商品球模型(见图1—1)来形象地表示,它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
1、商品的功能/效用2、商品体3.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包装与标识、商品名称、商标及注册标记、专利标记、质量和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绿色或生态)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保倍单)、购货发票等。
4.无形附加物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
例如,提供信贷、送货上门与售后维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免费安装调试服务、一定时期内的折扣优惠、财产保险等。
【5】【6】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定义: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包括社会)的意义、作用或效用,反映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包含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7】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8】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ef332e4b73f242336c5f9d.png)
一、名词解释1.商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
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6.商品分类: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7.商品代码: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8.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9.商品条码:商品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的,用于表示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的标识代码的条码。
10.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11.商品品种: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12.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就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13.商品品种计划: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概述1.商品分类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类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延性、兼容性。
商品分类的标志、方法、分类体系1.商品分类标志是建立商品分类体系和编制商品目录的重要前提。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①商品的用途;②商品的原材料;③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④商品的化学成分;⑤其他特征:如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季节等。
3.优点:易被接受、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懂、容易区别;缺点:此类标志具体应用范围较小。
4.商品分类时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我国编制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5.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体系中的上下级类目构成隶属关系,同级类目构成并列关系)线分类优缺点:①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即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方便,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②缺点:结构弹性差,标志固定后改变困难,使用该方法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6.面分类法:平行分类法,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分类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构成的分类体系。
(应用时将每一个面的一个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个类目组合在一起,可组成一个复合面目。
)面粉类法优缺点:①优点:结构弹性好,可以大量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②缺点:组配结构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容量,有些可组配的类目无实际意义。
7.商品分类体系:指在任一次商品分类中,可将分类对象逐次划分为包括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类目系统。
8.商品分类体系:基本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
商品代码与编码[1]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记录、存储、处理,用来表示或标识商品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志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2]商品代码类型:数字型代码、字母型代码、混合型代码、条码。
[3]商品编码是商品分类编码的简称,是选择代码类型、确定编制原则、赋予商品相应代码的过程。
[4]商品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法、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混合编码法。
[5]顺序编码法适用于容量不大的变麻烦对象集合体;层次编码法适用于编码对象变化不大的情况(线分类体系);平行编码法一般应用于面分类法;混合编码是由层次编码和平行编码组合而成的一种编码方法。
商品条码(BC)[1]商品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商品信息的图形。
[2]商品条码的组成:条码符号、字符代码。
[3]国际通用条码类型:EAN码、UPC码。
①.EAN码分为EAN-13码和EAN-8码;EAN-13码又称标准版EAN码,它可用于销售包装,又能用于储运包装;而EAN-8码只适用于商品的销售包装。
表格1 EAN-13码三种字符代码结构表格 2 EAN-8码字符代码结构表格3 部分国家(地区)代码表格4 店内码EAN-13码结构表格5店内码EAN-8码结构②.UPC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用于美、加的一种代码,各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商品包装上必须使用UPC码。
UPC码分为UPC-A码和UPC-E码;UPC-A码适用于商品销售包装和储运包装,UPC-E码只用于销售包装。
表格 6 UPC-A条码代码结构表格7 UPC-A条码的系统码的应用规定UPC-E码字符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只有当商品很小,无法印刷UPC-A条码时,才允许使用UPC-E条码,如香烟、胶卷、化妆品等。
表格8 UPC-E码的代码结构商品目录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商品目录的种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行业(部门)商品目录、企业(单位)商品目录。
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商品质量概述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商品质量:指商品所具有的固有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商品质量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既有生产过程的影响,也有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影响。
[2]生产过程是商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是影响商品质量的根本因素。
它有两大产品来源:工业品、农产品。
1)影响工业品质量的因素: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检验和包装。
2)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生产环境、动植物品种、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饲养管理。
[3] 流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运输——运输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而装卸搬运是商品运输的必要环节;储存——与商品的性质、储存场所的环境变化、养护技术与措施、储存期的长短等因素有关;销售服务——商品陈列、包装与搬运、装配与维修水平等因素。
[4] 消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商品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使用后的废弃处理。
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的定义: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的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2]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3]质量管理的发展: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消极防范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事先监控型;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积极进取型,特点:全过程的管理、全面质量的管理、全员的管理。
[4]PDCA循环法:“戴明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表格2-1 PDCA字母含义商品标准标准与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及工作质量的尺度,是企业整个生产活动的依据,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总结,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何理解标准:标准的本质是一种技术规范;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制定标准的依据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标准要经“协商一致”;制定标准要有特定的程序;标准的印刷和幅面等应具有特定的格式。
标准化: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的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数化。
商品标准的概述商品标准指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商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所制定的标准,是评定、监督、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商品标准有哪些积极作用?商品标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商品标准是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商品标准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商品标准是提高商品质量的技术保证。
商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商品标准是评定商品质量的准绳;商品标准是按质论价的必要条件;商品标准是商品质量监督的技术依据。
商品标准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技术保障,增产节约;商品标准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它是一种主要的贸易技术壁垒,作为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
商品标准的分类:•正式标准;•试行标准。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技术标准:基础、质量、方法、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文件标准;•实物标准‘;按表达形式分类按对象特征分类按成熟程度分类按约束力分类商品标准的级别类型: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
表格 3.3.1 国际标准的表示方法现行世界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
表格 3.3.2 国际区域标准的部分组织表格 3.3.3 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表格 3.3.4 国际通行的团体标准我国商品标准级别: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共四个等级。
行业标准构成:行业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号。
强制性与推荐性代号参照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构成:地方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号。
地方标准代号——DB+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行政区区域代码前两位数字构成,强制性与推荐性代号参照国家标准。
表格 3.3.5 我国国家标准表格 3.3.6 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域代码表企业标准构成:企业标准代号、企业标准顺序号、企业标准发布年号。
①企业标准代号用“Q/”+企业代号表示,企业代号可以由数字、字母、两者兼用来表示;②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企业标准还需要在企业标准代号前加上本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如“赣Q/---”。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有3种对应关系:等同、修改、非等效。
表格 3..3.7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图表3.3.8商品标准的内容商品检验商品检验概述[1]商品检验的含义、目的、任务、分类、依据、内容、和程序。
[2]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检验,狭义的商品检验就是指商品质量的检验。
[3]商品检验的分类:按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第三方检验(不设嫌利益的第三方人员、机构);按检验数量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于检验;按对商品的破坏性分:破坏性检验、无损检验。
[4]质量检验的内容:品质检验、卫生检验、安全性能检验、包装检验、数量检验、重量检验。
[5]商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定标、抽样、检查、比较、判定、处理。
抽样与抽样检验[1]抽样涉及的基本概念:单位商品、批量、样品、样本、样本量。
[2]抽样三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3]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
[4]抽样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样本的质量状况来推断整批商品的质量水平。
[5]抽样检验类型:计量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
商品检验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在食品、化妆和艺术品等领域的作用是其他检验法所无法替代的;按人的器官分:视觉检验法、嗅觉检验法、味觉检验法、听觉检验法、触觉检验法;按评价方法分:分析型感官检验——适用于检验水果的新鲜度,纸的表面光泽和平滑度、音响设备的音质等;偏爱型感官检验——常用于新产品的客户评价,如花色和口味的偏爱。
理化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
生物学检验法:是食品、药品和日用工业品等商品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分为微生物检验法和生理学检验法。
商品品级与商品分级商品品级是指根据商品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
通常用“等”或“级”的顺序表示,它反映商品质量的高低。
商品分级是商品品级划分的简称,指根据我国商品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
方法有百分计分法、限定法。
百分计分法通过统计商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的得分,比较总分的高低来评定商品等级;限定法:指将商品的各种质量缺陷(即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为一定的限量的方法,分为限定计分法和限定缺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