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诗齐山登高

合集下载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尊重自己的尺度《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这首七律的首联是说,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与美好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颔联是说,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的摘下满把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使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

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颈联是说,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义
反映的历史文化
时代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繁荣,文 化艺术发展空前。
山水诗文化
唐代诗歌中,山水诗占据重要地位,诗人通 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齐山文化
齐山作为古代名胜,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 淀,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体现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 学思想,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节奏明快
诗中运用短句和长句交错,使得节奏明快有力,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意象与象征
自然意象
诗中描绘了齐山的壮美风光,如“齐山云雾绕山间”、“秋水长天一色凉” 等句,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人生象征
诗歌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象征人生的追求和境遇,如“登高始觉天地宽,人 生何处不彷徨”等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九月齐山登高古诗鉴赏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 •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 •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 古诗鉴赏方法探讨
古诗背景介绍
01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多涉及政治、历史、军事等题材,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被誉为“诗中的豪杰”。
比较鉴赏法
01
同题材比较:将同一题材的不同古诗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诗人不 同的处理手法和表达风格,增加对诗歌的鉴赏深度。
02
同时代不同诗人比较:通过比较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感知 不同诗人在相同背景下的不同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03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在古诗鉴赏中互相补充、综合运用,帮助我们 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妙世界。在鉴赏《九月齐山登高》时 ,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穆宗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 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 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唐诗由中 唐进入晚唐。
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 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 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 “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 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 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 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 色调。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二云:“莫道盆 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 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 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 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来听萧萧打 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反映了两种心 态。前者可看作萧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 者则可看作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标志。而两者也 不妨作为中、晚唐两代诗人心理的反映。在这样一 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此前诗 歌有着不同的特征。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 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 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 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 “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 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 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

古诗九日齐山登高翻译赏析《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前言】《九日齐山登高》选自《樊川诗集注》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起二句兴寄高远,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

三四句即引古名士庄周、陶潜以为解释。

后四句直言纵饮销忧、旷达处世,不必忧生伤逝。

此诗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注释】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④“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⑤酩酊(dǐng):大醉。

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翻译】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ORg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赏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重阳节登⾼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的风俗,故重阳节⼜叫“登⾼节”。

下⾯是分享的重阳的古诗《九⽇齐⼭登⾼》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九⽇齐⼭登⾼/九⽇齐安登⾼》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何必独霑⾐。

(霑同:沾) 【译⽂】 江⽔倒映秋影⼤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起登⾼望远。

尘世烦扰平⽣难逢让⼈开⼝⼀笑的事,满⼭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余晖。

⼈⽣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独⾃流泪。

【注释】 九⽇:旧历九⽉九⽇重阳节,旧浴登⾼饮菊花酒。

齐⼭: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代指⼭。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糊涂。

这句暗⽤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临⽔或登⾼临下,泛指游览⼭⽔。

⽜⼭:⼭名。

在今⼭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即其地。

【赏析】 ⾸联⽤⽩描的⼿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的⼀副美景。

仅⽤七字,把江南的秋⾊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涵”来形容江⽔仿佛把秋景包容在⾃⼰的怀抱⾥,“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之清,“秋影”包容甚⼴,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有⽔,是⼈⽣乐事,“翠微”来代替秋⼭,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盾的⼼情。

“难逢”、“须插”的⾔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乐,不要⽆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种通达的⽣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法相同,都采⽤了夹叙夹议的⼿法,表达了诗⼈想只管⽤酩酊⼤醉来酬答这良⾠佳节,⽆须在节⽇登临时为⼣阳西下、为⼈⽣迟暮⽽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了对⽐,⼀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是⼤醉⽆忧与怨恨忧愁的对⽐。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2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朝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译文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注释秋波媚:词牌名。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九日齐山登高》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鉴赏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2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朝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译文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注释秋波媚:词牌名。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齐山登高》

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齐山登高》

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齐山登高》
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齐山登高》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⑴九日:九月九日。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
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特点。

(2分)②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②(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

(意思对即可)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江南的景色已初显秋意。

B.颈联中,诗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

C.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怀,既点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又表达出了悟生死的释然。

D.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兴寄高远。

【问题】[注]牛山何需独霑衣:《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参考答案】:1.“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登高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一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优美的景色,读来使人神往。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九日齐山登高赏析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九日齐山览胜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偕同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Tessy酬佳节,不必驻跸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无可奈何平生忱开口一苦笑,菊花花开之时必须挂满脸而归属于。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较长时间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是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有浴览胜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Tessy(mǐngdǐng):醉酒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汉书·卷四惹来·续晋阳秋》:“陶潜闻九月九日学究,宅边菊丛中剥菊盈把,挤其两端,长盼,见到白衣至,实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酒而后归属于。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张祜去池州造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父女,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并作此诗。

【赏析】首单胺白描的手法写下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汪”去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宽容在自己的默默里,“江涵秋影”四字绝妙的表达出来江水之明,“秋影”宽容极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偕同壶”就是设宴会友,并任之有山有水,就是人生乐事,“翠微”去替代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惬意体会。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颈甲草颔联手法相同,都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想要只管用酩酊大醉去赋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尼里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叹、愤恨,同时也抒发了及时行乐之意。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_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_课件
4、其实我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何必感慨呢,让热泪 沾湿衣服又何苦呢 。
1、我们刚才说过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 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下面让我们来着重欣赏第一幅美景 江涵秋影雁初飞
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 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 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 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 静。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 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 己内心的不满。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 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 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 “人生在世几回乐”。
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九日齐山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 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 “小杜”。
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偏寓池 州,处于一身中最困踬时期。
3、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 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
抑郁情怀
菊花插满头:宣泄内心的郁结
酩酊(酒):借酒消愁,掩盖心中的郁闷
愁 多
登临恨落晖:人生短暂之感叹

“牛山何必独沾衣”句:旷达于表象,内心非超 少

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刻画,通过 自己不断劝伤心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的欣喜,旷达,逸 情。同时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渴醉酒,恨落晖表现 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抑郁与感伤的。
山水一色,浑然一体。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标签重阳节、节日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3、知晓典故
1、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逢开口笑”,《庄 子》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庾、 死丧、忧患,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 而已”,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 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联句 “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 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3、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 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事 代谢,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 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 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情深探
有人认为这首诗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结合诗中具体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 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 将”、“不用”、“只”以及“何必”等 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 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 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 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青色,这就是所 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 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 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 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 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

关于登高诗句

关于登高诗句

登高诗句关于登高诗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登高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高》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翻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阳节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即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即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古代诗歌阅读-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古代诗歌阅读-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古代诗歌阅读(9分;13题3分;14题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唐代]张祜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①孙盛,东晋史学家,以善清谈而闻名;王弘,南朝(宋)大臣,东晋书法家,以清悟知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由题目知此诗属登高诗,作者和杜牧一同登齐山,张祜依韵和诗所作。

B.首联通过视觉描写菊花的繁茂,通过听觉描写了音乐节奏急促的乐曲。

C.颔联写景运用色彩,俯仰结合视角,描绘出晚秋齐山的阔大壮美景色。

D.颈联用典,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

14.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 ,______ 。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_____ ”;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_____ ”。

13.D 【解析】“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错误。

“不堪”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忍受。

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弘饮酒长醉,半夜而归。

14.①首联和颔联,通过菊黄叶红,蓝天白云,江水澄碧,扁舟几叶等描写齐山的优美风光,借景抒情,表达对晚秋景色的喜爱。

②颈联用典,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善用,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

③尾联流露出落寞情绪,有漂泊他乡的孤独,也有对晚秋景色怜爱,但秋景再美,也挡不住冬天的到来。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登高》原文年代:唐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古诗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翻译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解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诗文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开篇面对满目秋景,游兴勃发; 接着感叹人世愁多乐少,纵情忘忧;
继而惜乎光阴易逝,自勉自励; 最后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 抒发自己抱负难展,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
归纳
理解要诀:
1、以景入情; 2、知人论世; 3、了解典故;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
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 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 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 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 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 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 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 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 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典故用意
以登高聘望发端,将忧含国
事、抒写抱负、感慨身世、 抨击腐朽融为一体,展示诗 人理想抱负与客观境遇的尖 锐矛盾。
训练巩固
阅读《长安晚秋》说说诗人
赵嘏“赵倚楼”登楼所见何 景物,抒写何情感?
写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景物:飘拂的云雾,全城的宫阙,
寥落的星光,南归的雁阵,高楼的 笛声,静开的菊花,凋谢的红 莲…… 情感:孤寂怅惘的愁思,黯然神丧 的思乡,好景无常的伤感,强烈的 归隐之意.
“登高诗”专题
九日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古人登高往往触景生情,感叹不已, 本诗歌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2、知人论世
1 、杜牧 (803 ~ 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 ) 人。出身高门士族。杜 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人称 “小杜”。 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 偏寓池州,处于一身中最困踬时期。 3、《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 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羁旅诗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 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 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 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 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 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
此诗几个典故用意何在?
李商隐善用典: 1、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诗人相似, 比拟自己忧时念国、羁旅漂泊之感,使一 位奋发有为却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 然纸上。 2、暗引范蠡功成“乘扁舟游五湖”表明 回转天地豪迈气概,但不贪恋禄位心迹。 3、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明他无意 名利,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 巧妙地反击了对自己的恶意中伤。
3、知晓典故
1、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逢开口笑”, 《庄子》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除病庾、死丧、忧患,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 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 难得一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联 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 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法。 3、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 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 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 伤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至唐一代,登临之作更是大放异
彩:有山水诗人对自然的赞颂, 有边塞作家的慷慨悲歌,还有失 意者的怀古伤今的凭吊。 《登 幽州台歌》、《黄鹤楼》李白的 《庐山谣 》写他在庐山顶望大 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 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病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写出了诗人旅 途的寥落,孤寂之感。孟浩然在《自洛之越》一 诗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 越,风尘厌洛京。”而《宿建德江》一诗既体现 了他羁旅中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他仕途 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复杂心绪的 反映。
小结:登高抒怀 别有怀抱,你品 味到没有?
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功成身退之志; 思归思乡之情; 知音难觅之憾; 贬谪异乡之苦; 吊古伤今之叹.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登东 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观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 古人是这样解释的:“登高临深,远见之乐, 台榭不如丘山所见高也;平原广望,博观之 乐,沼池不如川泽所见博也。” 江山胜迹,才人怀抱,寄托于此。 “登 览类”, 登高能赋, 名山大川,绝景极目, 能言者众矣。 “登高”大约可以分为登山、 登楼、登台、登阁类,从而形成了一组形式 不同而意义相似的登临意象。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 舟、客子等意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 桥夜泊》的幽暗和凄清。这“夜半钟声”不 仅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清 寥,而诗人的愁绪也会更加浓重,使读者深 深体味到客子旅途中的孤寂、愁闷的心态。 总之,这首羁旅诗意象独特,意境悠远,意 蕴深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