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纲要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概述: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当下教育中,将古诗文经典融入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为题,从五个大点阐述该课程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
正文内容:1.背景和意义1.1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1.2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2.纲要目标2.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经典的喜欢和理解2.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3.1选取经典诗文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2分层次、分模块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3.3诗词鉴赏、背诵、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3.4注重诗词知识与文化背景的融合3.5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体验4.教学方法与手段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与表达技巧4.3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4.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4.5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评价与考核5.1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5.2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5.3结合学科教学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5.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了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与考核等五个大点。
在实施该课程时,教师应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并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读国学经典做谦谦君子成国家栋梁----“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让青少年在中华传统经典的熏染下,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建立良好道德行为规范,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课程目标:1、通过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1、自编《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实施措施1、时间安排:每周三下午两节课2、地点:科技楼三楼3、学员来源及报名:采用学生报名与语文任课老师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步由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名。
第二步语文老师根据其表现进行推荐。
第三步年级汇总。
4、学员要求品行端正、语文成绩良好,爱好中华传统文化。
有一定书法基础,字迹美观者优先。
5、内容安排:(暂定)6、活动安排:①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测活动,总结讲评。
②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竞赛课程评价:1、对教师的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有计划,每次课有课程实施方案。
2、对学生的评价:①按时完成背诵的内容,通晓含义,并能作简单解读;②初步了解“国学经典”,了解中华文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③能积极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试行〕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古老文化的精华.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学生的灵魂,还能逐渐完善学生的人格.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它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是中国文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应该传播的瑰宝.我们各学校将以本纲要为指导计划,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学生成长要求,切实培养学生善积累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纲要:二、诵读目标通过诵读、熟背国学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2、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理解国学经典,以国学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5、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三、诵读内容特以《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必备古诗1--75首〕与《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四、诵读时间1.每周利用地方课程组织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程参与并做到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2.利用每周的大阅读时间展示诵读成果.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五分钟阅读展示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阅读经典.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五、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六、监测方式〔一〕对教师的评价:1、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如"每日一星"、"诵读能手"、"每月一赛"等〕有落实,效果好.2、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活动,每学期一节公开课.〔二〕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1.每月评价:每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月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月最后一周利用诵读课时间开展诵读展示,评选班级"诵读能手"、"每月一星".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七、附: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与学期安排.。
【VIP专享】《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要句子的意思;开始写行善日记,引导学生一周做一件好事,课上把好事记下来讲出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纲要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积淀国学底蕴,营造书香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纲要。
一、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口号1、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2、品读经典,助力人生。
3、品味书香文化,将诵读进行到底。
四、经典诵读篇目一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20首,《三字经》。
二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30首,背诵《三字经》。
三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40首,背诵《弟子规》,自选现代美文5篇四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前50首,背诵《弟子规》,自选现代美文10篇五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60首,背诵《千字文》,自选现代美文15篇六年级:课标推荐古诗文1——75首,背诵《论语》、《千字文》,自选美文20篇。
五、经典诵读活动措施(一)诵读时间1、利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将本阶段所诵读的古、今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2、每日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可以选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采用小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3、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多用,不增加学生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措施1、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博雅课程系列丛书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试用稿)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试用稿)策划:陈罡主编:戴忠玲张江南姚静编委:程冰戴忠玲胡安兵胡昕瞿娇石英梅王梅(小)谢婷徐艳姚静袁圆张江南张炎前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战略目标,明确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化素质。
2002年8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列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
十年来老师们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学生通过日日诵读经典,浸润在经典中。
如今,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凝结成这册“纲要”,旨在引导全体学生迈入经典国学的殿堂。
“童蒙养正”,经典诵读是把经典在学生心里埋下种子。
通过经典诵读让全体学生从小日日享受经典润物无声般的熏陶,从而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会与他们形影相随,使他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奠定底色绚丽而厚重的人生基础,并对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录第一章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理念一、课程的基本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章课程内容和目标一、课程内容二、课程总目标三、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三章课程的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第一章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理念一、课程的基本性质经典诵读课程是我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博雅精神儿童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是立足于学校“博雅精神英才少年”的育人目标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杨学梅胡雯雯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一、基本项目1. 课程标题:中华经典诵读2. 主讲教师:杨学梅胡雯雯3. 教学材料:自编教材4.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5. 授课时间:每周一节6.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必修课。
2.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诵读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我校特色。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营造读书的良好环境,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设普及、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3.课程目标1) 借助优美的文字、清新的画面和动听的诵读录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知、认识、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诵读指导,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学会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4)感悟人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提升人文素养。
5)在诵读中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程具体内容《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是由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搜集整理而成的,主要包括美文、古诗词等内容。
教材编写的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体现时代特征。
开拓老师、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精美诗歌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经典及美文的长期学习的兴趣。
现代诗部分:目录1 《你的名字》纪弦2 《当你年老时》叶芝3 《兰花草》胡适4 《忆什刹海》张秀亚5 《乡愁》余光中6 《乡愁四韵》余光中7 《雨巷》戴望舒8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度]泰戈尔10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1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2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13 《沪杭车中》徐志摩14 《对镜》哈代15 《这句话》叶志祥16 《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17 《你相信爱情吗?》佚名18 《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19 《夜风》慕清20 《百年孤寂》林夕21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22 《月下》费特[俄]23 《寒武纪》林夕24 《那不是我的天堂》忆明珠25 《再别康桥》徐志摩26 《当你》罗洛27 《亚玛儿菲夜曲》蒂丝黛尔28 《两天》许由29 《秋天》顾城30 《远方》安德鲁·怀斯31 《独吟秋潭》何阳32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汪国真33 《昨夜有雾》尹玲34 《一个人》一禾诗社35 《流星》余婷娜36 《菊》唐突37 《热爱生命》汪国真38 《爱在身边》歌德39 《门前》顾城40 《在我心灵深处》岛崎藤村41 《我就要沉默了》普希金42 《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古代诗歌部分:目录一、爱国篇1.《满江红》2.《示儿》3.《过零丁洋》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劝学篇7.《劝学》(孟郊)8.《劝学》(荀子)三、励志篇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少年中国说》11.《岳阳楼记》12.《诫子书》13.《前出师表》14.《兰亭集序》15.《爱莲说》16.《师说》四、感恩篇17.《游子吟》18.《墨萱图》19.《纸船——寄母亲》20.《再别康桥》21.《我爱这土地》五、红色经典22.《贺新郎》23.《忆秦娥娄山关》24.《长征》25.《沁园春·雪》26.《西江月·井冈山》27.《七律·长征》28.《卜算子·咏梅》2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课程实施建议组织形式:班级授课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场地:八年级四班教室。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范本模板】
案例五: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名称:经典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教学材料:选编经典《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
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最近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XX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
XX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课题研(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第一部分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读书时尚,全面构建儿童的阅读体系和精神世界,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内容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阅读优秀文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的读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祖国母语美丽学生的人生。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籍的整体。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美文材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经典读本与人生的关系。
2.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科目名称:经典诵读负责教师:授课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校本课程授课地点:阅览室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国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是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化素质重要途径。
通过经典诵读让全体学生从小日日享受经典润物无声般的熏陶,从而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会与他们形影相随,使他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并对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弟子规2.三字经3.诗经4.论语5.笠翁对韵6.声律启蒙7.千字文授课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课程实施措施:1、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
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取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
因此与家长配合与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
3、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学习,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定期播放有关视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一系列的展示平台,为诵读社团的成员提供展示的舞台,呈现丰富多彩的诵读节目,以此获得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设计教
师
适用年级2——6 总课时16
课程指导
思想1、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2、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
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
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3、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追求优质教育,促进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有比较深广的内涵,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
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青中人。
向快乐出发——“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传统的国学经典诵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学校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学生、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得到做人做事的启迪。
(二)学生发展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使其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乐观面对生活。
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3、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发展目标:
1、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2、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实施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
教学设计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以致用,逐步引导学生从积累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血液里真正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丰富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3、精选精读,取其精华的原则。
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取其精华,去期糟粕,选读精彩华章,不全盘照搬。
4、简单和易于操作的原则。
不强迫,不压制,顺其自然,通过各种有趣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不断优化实施策略,使其更为合理、有趣。
5、适时适龄,多元主体评价原则。
教材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年级评价体系,进行多元主体的评价以及形式丰富的评价载体,以激发学生长期坚持,最终登堂入室,形成自身素养里重要的精神元素。
课程评价1、要兼顾好诵读量与诵读兴趣的关系,既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完成背诵的规定篇目,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和兴趣。
2、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要将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都纳入评价主体范畴,全方位了解学生参与诵读的情况,为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和兴趣提供全面的信息。
3、课程评价不宜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应该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的日常诵读表现来衡量评价学生。
4、应充分肯定学生在与诵读相关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