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 识 字 课 堂 灵 动 起 来
2019精选教育让学生“动”起来吧识字的点滴体会.doc
让学生“动”起来吧-----识字的点滴体会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学生“动”起来吧-----识字教学的点滴体会,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是关键,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要坚持两手抓,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学、会学、想学。
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做到了三动:一、眼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人信息的获取60%~80%来自视觉。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的汉字渊远流长,形体优美,一字就是一幅画。
在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学生已经通过对比象形字和现代汉字记住了它们。
我告诉学生: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形态演变而来的。
在教学生字“鸟”时,我并不是逐笔划地范写,而让学生观察“鸟”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
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
后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很快就记住了“明”、“叫”等字。
二、口动儿歌、口诀是儿童喜爱的文体。
它们琅琅上口,易念易记。
在生字教学中,给一些生字编儿歌或口诀是学生喜爱的识记方法之一。
在教学生字“时”,我编了口诀:田里长草了。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苗”字。
我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学生为自己能编儿歌、编口诀而感到十分自豪,特别是编出的儿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肯定时,更是得意万分。
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一口咬去牛尾巴。
在认识“溪”字时,我教学生念儿歌: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直往大河流。
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孩”字时,学生编了一首儿歌,异曲同工:子字旁,点横头,扭一扭,撇一撇,下藏一人是小孩。
浅议如何让识字教学“动”起来
浅议如何让识字教学“动”起来◆沈庆英(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第一小学)【摘要】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量很大,教师要避免机械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刺激,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把识字教学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一年级动态教学快乐识字小学语文第一册要求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繁重的。
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机械识字,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
在起步阶段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动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把课本中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心脑感官刺激,让一个个方块字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烙印,才能在方法中锤炼能力,铺架起一年级识字的良好轨道。
一、画一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把生字与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推动知识的掌握。
如教学“山”“田”“土”“石”“苗”等这类象形字时,引导学生描画出该物体的样子,由物形而识记字形;教学《在家里》《菜园里》等归类识字时,让学生描画出各种家用电器、蔬菜的外形,由形体而识记字体的形旁声旁。
同时画笔的色彩刺激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勾勒出缤纷的天地。
二、动一动小学生的记忆是形象而短暂的。
一些动感很强的字词,可以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用动作加强记忆。
如识字4《操场上》,词语有两组,第一组中的“打、拔、拍”三字都与“手”有关,引导学生识记“提手旁”,并动手做一做打球、拔河、拍皮球等动作,同时指导观察手势与各字右半部分的关联。
第二组中的“跳、跑、踢”三字都与脚有联系,要让学生识记“足字旁”时,动脚跳起来、跑起来、踢几下,学生通过动作感受到了“跳”是双脚挑起、“跑”是一腿后甩、“踢”是脚向前发力。
做动作使得学生兴致昂扬,有效加强了识字力度。
三、做一做制作生字卡片,是一举多得的活动。
学完了一课的生字,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做出卡片,卡片上一面写生字,另一面写音节。
让识字教学充满灵性
让识字教学充满灵性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张冬梅假如我变成小偷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三安小学五年8班 林镇杰假如我变成了小偷,我要偷走什么呢?面包?钱?还是玩具?都不是。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武器。
因为武器会带来战争,战争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变得无依无靠,我希望这是一个祥和安定的世界。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病毒,因为病毒是我们人类的敌人,百分之九十的病人是因为病毒而死的,如果我偷走病毒,就能让人们远离生病的痛苦,永远健康长寿。
假如我是小偷,我还要偷走妈妈的烦恼,让妈妈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妈妈就可以天天和我幸福地生活着,所以我要偷走妈妈的烦恼。
……看,我这小偷也不坏吧!应该是很受欢迎的小偷吧!(指导老师:吴小燕)【摘 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识字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识字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有了求知欲,会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课堂上,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识字,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兴趣;游戏;观察;巩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以后阅读方面能力与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
认识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生认识一个字,并不是说只是把字的字形记住,而是要从字的间架结构中分析出字的书写规律,从而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汉字书写的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对笔顺的记忆,讲述起来更为方便,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达成。
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精美的课件以及动画让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汉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字的书写顺序。
因为很多汉字的笔顺在书写的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例如,单独书写“车”时,和“车”作偏旁时,它的笔顺就发生了改变。
语文(心得)之让识字在课堂上“动”起来
语文论文之让识字在课堂上“动”起来新教材识字量大,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
在识字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得注意力,老师必须花很多的精力去想很多有趣的游戏,做很多精美的教具,常常要推陈出新。
儿童对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而当新鲜的,诱人的东西变的习以为常的时候,孩子对它的兴趣就减退了。
而这样的推陈出新常常令老师费时费力。
我们的汉字有许多的形、意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有的可以用动作来展示,有的可以用身体语言来演示,何不让这些汉字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既省时省力,还能让学生“动手动脚”,算是做做课中操呢!一、做一做,记字义在教《操场上》这一课时,我发现编排的词语、生字很有特点.因为都是介绍体育活动,所以生字词中蕴含着“”、“足”的字体较多,如“打”、“拍”、“跳”、“跑”,这可是让学生动一动,记字义的好时机。
于是我相机让学生做有关的动作。
孩子一听到可以做动作,小脸兴奋得通红,一个个争先恐后得展示起了“打球”、“打人”、“一人拔”、“两人面对面拔”、“一手拍”、“两手同时拍”、“原地跳”、“原地跑”……各种动作。
通过动作展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字,对这些字为何是“扌”、“足”也是深入人心,更是扩词的一种无形训练。
二、演一演,记字形在教学“身”这个字时,我边比划自己的身体边问学生:“看到“身”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在我的比划中仿佛看到了“身”,一句句妙语如珠迸发:“我觉得‘身’上的撇像我的头!”“我觉得中间两横像我们人身上的骨头!”“一横像我们的手,因为两只手并在一起,所以只有一横了。
”“还有长撇和竖钩就是我们的两条腿。
”听到这儿,我又问道:“为什么一条腿变成了撇,一条腿还有个钩呢?”孩子被我这么一问,又有人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因为我们小朋友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两只脚总是要踢出去,提起来!”是啊,谁说孩子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不用你老师多说,思维的火花就碰撞出奇妙的想象。
语文教学习心得体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教学习心得体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下是我的一
些心得体会:
1. 创设情境:在语文课堂中,我经常设立一些情境,引入课文或话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
例如,我在教授《小草》这篇课文时,会找
一些幼儿园的照片或小草的图片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游戏化教学:我发现,将语文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我会设计一些诗歌背诵比赛或是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
戏中学习,并且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成绩。
3.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分组讨论、配对练
习等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答案,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
会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相互学习和提升。
4. 多元评价:在语文课堂中,我尽量避免只使用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方式。
我注重
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
在评价中,我会给学
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等方式,可以使小学语
文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
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用新颖又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并最终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与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提升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巧设情境,再现生活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持续注意力也不够长久,为了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巧设有效的识字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顺利实现识字教学目标。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4 个生字与词语、语境歌、情境图4 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
笔者在教学时,以猜谜导入,揭示谜底“书包”后,随即摆出“包”字,接着创设让学生回归生活的情境,打开了学生交流的大门:“瞧,’包’可以用来装东西,除了书包,你还知道什么包?”皮包、背包、旅行包……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打开了。
笔者追问:“哪些字能与’包’字交上朋友,可以表示我们吃的东西,你知道吗?”学生又脱口而出:肉包、面包、菜包、汉堡包……笔者再启发:“再想想,开学时我们都要包书皮,这里的’包’就表示动作,平时你们见过包什么呢?”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
紧接着,笔者又请学生帮忙出主意:“今天我回家要去一趟超市,给我家宝贝买一包什么好呢?” 学生就抢着说:一包饼干、一包薯片、一包瓜子……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使量词“包"的运用水到渠成。
最后,教师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拯,使他们知道原来“包”还是一个姓氏。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巧设情境,再现生活,从而把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起来。
让学生在灵动课堂中快乐识字
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快乐识字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到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现在我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积累,谈谈在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1.过度强化训练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很大,要求认识380个字,会写160个字,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仍习惯于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
时间长了,老师讲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自然识记生字的效果也不太好。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有时我们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
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的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经常以教材为本,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
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
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以上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1.游戏识字,寓识于乐生字的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学生想学了,他们的注意力、自控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学习效果也才能大大增强。
所以,在教学识字时,我经常采用“利用生字卡片识字”“你演我猜”“猜谜语法”“汉字妈妈找娃娃”“邮递员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论文之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困乏了。
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如何使课堂“动”起来呢?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语文课堂是学生们学习和了解文化、历史、思想的重要途径,它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使命。
在当下社会,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对文学、诗歌、历史的热爱。
为了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散文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我们需要加强对优秀作品的推介和解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文学欣赏、名著导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校园内外,我们也可以组织文学沙龙、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优秀文学作品亲密接触。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语文课堂是一个了解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在文学鉴赏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了解更多历史和文化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修养,让语文课堂更具有启发性和内涵。
我们需要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给
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语文识字是一项基础性的任务,学生需要在一
个安静、整洁的教室里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学习。
因此,我会确保教室的环境舒适,并
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其次,我发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有效的。
在识字教学中,我既采用了讲解的方式,也使用了游戏和互动的形式。
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和读音,游戏和互动则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会用歌曲、故事和图片等多种形式来教授字词,让学生在开心中学习。
另外,我认为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会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
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如果学生在某些字词上有困难,我会给予额外的辅导,并制
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我还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和复习字词,以加深记忆。
最后,我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字词进行
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我还会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和写作,让他们不断
巩固所学的词汇。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识字的学习中来。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需要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种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来进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语文识字,提升他
们的语文水平。
为识字教学点燃灵动的火花4页word
为识字教学点燃灵动的火花汉字是我们祖国所特有的文化,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是每个炎黄子孙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而识字是一切之根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
所以,学生从识字开始,就要注重其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引发识字兴趣识字教学需用心,方法贵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孩子心灵的共鸣,那样的识字教学才是成功的。
《鸟的乐园》是长春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节情境识字课。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巧妙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识字情境、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带领下,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
首先,借助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感染力,通过鸟的叫声,各种小鸟飞来飞去的动画效果,引导孩子们仔细听,认真看,并告诉孩子们:鸟的乐园里有许许多多的鸟类,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乐园,和小鸟交朋友吧。
可以说,有了多媒体视频的介入,“课伊始,趣即生”,课堂气氛得到了充分活跃,孩子们立刻就兴趣盎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情景交融的识字教学活动中。
其次,充分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电子白板的使用力求合理而不繁琐,本节课我利用白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借助白板观察“燕”的字理,更形象地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又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特别是区别“雀”和“鹊”,“鸵”和“驼”,“肚”和“杜”这三组字的时候,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孩子们通过换偏旁和图片对比等方式,很快就掌握了这三组同音字,可谓是效果极好。
此外,对于识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大屏幕的动画效果改变一下字的颜色、大小等让孩子们去发现细微之处,从而在发现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对识记生字的渴望。
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对生字的记忆一定是深刻的。
二、求本溯源,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
让识字教学“动”起来(一)
让识字教学“动”起来(一)长期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过分关注识字的传授,总是教师“一言堂地教”学生一个劲地学。
如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一次革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合理、更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
如何打破“一言堂”,注重学生的识字技能,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识字”教学动起来,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调动兴趣,激活课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头脑中已储备很多与汉字有关事物。
甚至,有些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汉字来表达出意思,进行实际的应用。
如果教师“一言堂”一定会影响学生兴趣,识字教学就会变的枯燥无味。
因此,识字教学的成败关键是看教师设计内容、形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自己获取知识。
1、利用多媒体识字。
动态事物往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森”,先出示“木”的图画,再出示“林”图画,再出示“森”图画,学生仔细观察后,再结合图很快就会理解字意,效果十分理想。
2、猜谜语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兴趣,再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复杂字来帮助学生识记。
如“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来强化学生的识字,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思维,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问:“怎样记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学生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现总结如下:1、加一加:日加一笔变成“电”“田”“申”“旧”等,再如:火+秋=秋,小+土=尘等。
2、减一减:去笔顺或偏旁。
如:鸟-、=乌,胆-月=旦。
3、找一找:就是找出几个汉字的共同点。
如在教学同一偏旁时,三点水和水有关,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等。
4、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部首来认识新字。
如:“请”字。
可变成“情”“请”“晴”“鲭”等。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用到语文。
而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素质。
要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情感教育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情感内涵,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人生、领悟真谛。
二、注重文化传承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教师需要注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化内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历史底蕴,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取长补短。
三、注重阅读语文课程的核心是阅读,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著作,领悟思维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也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实践语文课堂需要贯彻实践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写作、朗诵演讲、文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五、注重创新语文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积极参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注重,才能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由于语文内容较为抽象,有时候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为了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欣赏文学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力量。
在朗诵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诗意,让他们从字句间感受到美。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喜爱。
注重启发思考。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主动思考。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注重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引导和开放性的题目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写作题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写作,并在课堂上分享作品。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注重实践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际的阅读、写作等活动来真正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朗读和写作,让他们亲自体验古人的思维和语言。
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实践感和体验感。
要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启发思考、创造性思维和实践体验。
识字教学,充满灵性
识字教学,充满灵性——我的一次教研感悟同课研究是我校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
本学期第四周我校开展了第一次同课研究活动,由我们二年级组的三位老师承担。
开课的内容是《日月潭》。
拿到课题后,我认真研究了教材。
发现本课中新的生字并不多,而课文篇幅也不长。
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参加市小语会时听我县二实小的一位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这篇课文中的新字也不多。
这位老师采取了课后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结果学生学得很好。
于是我也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结果学生也学得比较好:虽然我并没有将这些新的生字作为第一课时的重点进行教学,而只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放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仙境建筑、清晰、朦胧隐隐约约”这几个带生字的词语中作自学情况的检查,但是孩子们都能很快识记这些生字词,并没有成为阅读障碍。
而另外两位老师在执教时都是采用课前集中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活动结束后,我对本次教职工研活动中的识字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为识字教学除了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不拘一格教学法外,采用灵活机动的不拘一时进行识字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前集中识字,扫除阅读障碍。
汉字是象形的汉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形象世界;汉字是表情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汉字又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审美世界,在汉字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的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充满了审美的情境。
然而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写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在我看来,这情景,这声音,这形象,这旋律直指孩子的感性世界。
特级教师王菘舟也说,感性是学生本有的,教师之功在于激活、唤醒和调动这种本有的感性。
但是,有些课文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比较多,学生读起来都比较吃力。
语文教学习心得体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教学习心得体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语文教学习心得体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一个重要标准要看学生是否灵活掌握了所学知识。
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通过朗读、齐读、学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如学习《牧童》后,教唱“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让学生反复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小摄影师》这一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的动作和人物对话,反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
有的同学课后意犹未尽,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
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一个重要标准要看学生是否灵活掌握了所学知识。
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演、画、唱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文之让识字课堂灵动起来
让识字课堂灵动起来
黄梅县实验小学蔡丽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了识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如何避免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如何让学生主动识字,让识字课堂灵动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要营造灵动的课堂必须注重“四培养”。
一、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这者。
”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可见兴趣对于求知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的教学过程中。
如学习各种树木的名称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如下语言情境:①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②这节课我们成立一支小小的护林队,到森林里,给每一种树贴上标签,好吗?③要想进入森林,必须闯过老师这一关,先认识几种树的名称,看谁最先过关?(学生兴趣盎然)。
④课件先整体出示茫茫林海中参天的树木,然后分类出示相关的树木,告诉学生这种树叫什么名字,出示汉字,并介绍一些简单的特点。
⑤出示树木与汉字,学生贴标签。
学生带着任务在情境中识字,效果非常明显。
除了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字记忆十分深刻,如“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阳出来见(晶)”;利用儿歌或编字诀的方法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扬,两棵梧桐树,长在石头上。
(磨)”利用形体识字(如双腿并拢,双手伸直就是“十”),这种联系具体的直观形象也有助于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占90%,其余的基本属象形、指事、会意三大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教象形字“日”“木”等字,先出示这些字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再让学生观察这些字与图片的联系,最后出示其它的象形字,让学生自己去猜一猜,课后再找一找相关的字,这种“认一认,猜一猜,想一想”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除了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字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字声旁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就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积累识字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总是为识字而识字,字一搬家,学生和它又变成了陌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孤立的识字方法,将生字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如教《好朋友》一课,学完生字后,教师说:我们想办法交了这么多朋友,我们把它送回家好不好?你把谁送回家,就把这一句大声读出来。
如“我是一年级小学生啦!”通过识别读,评议读,范读,齐读等方式,学生体验到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找,去读,去悟,在找中去回顾字形,在读中去复习字音,在悟中去领会字意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三得。
同时,教师辅以学生喜爱的形式,“送字宝宝回家”,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知,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既巩固了汉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同时获得了初步的语感。
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实践证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如在家里学写家人的姓名、家俱的名称,在学校看宣传广告、学生师生姓名,在马路看广告、购物识商标、记店名、读招牌等等,凡是有汉字出现的地方就让学生认真识字,定期举行“识字大比武”。
学生学到
的不仅是活生生的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了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开阔了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这样,识字课堂才能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