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合集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4、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5、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本位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7、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货币是M0, M1,M2……2.纸币:纸制的货币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6.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20.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1. 利率:指借贷双方约定的资金使用价值的衡量标准,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资金的利息占总金额的比例。

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政策。

3. 证券:指股票、债券、期货等可以证明权益、债权和商业承诺的金融工具。

4. 股票: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票即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分红权。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有债务特性的证券,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6. 期货:指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7. 期权:指购买或销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进行买卖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8.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用于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值和交易。

9. 风险管理:在金融交易中采取措施和策略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0. 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1. 保险:一种通过支付保费来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人在某些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

12. 资本市场:用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募集和交易资金的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13. IPO:初始公开募股,指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

14. 资产管理:管理个人或机构资产的活动,包括投资决策、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15. 市场份额:企业在特定市场中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份额,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6. 金融衍生品:以金融资产或指标为基础,通过合约或协议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7. 盈利能力: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能力,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8. 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19. 资本结构: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资本和负债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精编版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精编版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

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货币——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功能看,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2.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币材通常具有四个性质,即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3.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币材的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种类繁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4.金属货币——以各种金属如铜、铁、银、金等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贵金属黄金作为币材是金属货币发展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采用过秤量货币和铸币两种形式,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贮藏的优势,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其数量受金属储藏和开采量的限制,缺乏弹性,最终被纸币和存款货币取代。

5. 铸币——铸造成一定的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铸币克服了秤量货币在使用中的弊端,便利了商品交换。

6. 纸币——即纸制的货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

纸币最初是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为克服金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便而发行的,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金属货币制度崩溃以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与存款货币一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7.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8.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流动性差异大,流动性不同的存款货币被划归到不同的货币层次,流动性最强的存款货币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进行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5、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收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备、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7、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8、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9、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1、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3分)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2、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金币和银币作为本位币,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铸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政府发行货币所得收入往往高于发行的成本)5、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不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而直接融通资金。

(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取得货币资金。

)6、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间接地发生金融联系。

7、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13、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5、承兑: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16、票据贴现:收款人或持票人在资金不足时,将为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

17、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名词解释1、金融: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3、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4、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以后签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也可以说是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A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

那么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B可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一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归类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归类整理
第一章 复本位制: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 被熔化、贮藏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几十个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答:(1)信用中介职能。 (2)扩大社会资金总量的职能。 (3)社会支付中介的职能。 (4)创造代替货币流通的工具和创造存款货币。
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异同。 答: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使用信贷资金,利用自身特有的条件、优势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从中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而所谓表外业务则是指那些虽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 影响资产负债活动或者说可以转化为表内的业务。 实际上,中间业务也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出,从这个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表外业务,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 于银行从事中间业务时,仅以中间人或中介人的身份单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替客户办理资金的 转帐、代收代付款项、代买代卖外汇、出租保管箱等。而银行在从事表外业务时,则不仅以中间人的身份 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参与其中,因而会导致资产负债业务即表内业务量的改变。因此 有时候表外业务又被称之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
论述: 1.试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极其作用机制。
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率,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乘数缩小,这样减少了信贷规模和信用 扩张能力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时,法定存款准 备率的变动还具有告示效应,告诉人们今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使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货币政策 的要求。 (2)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一方 面减少了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资金,另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抑制了再贴现的规模,从 而抑制了信贷规模,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样 再贴现率也有告示效应。 (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 证券,则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卖出有价证券,则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1、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

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

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名词解释金融学

名词解释金融学

名词解释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历史起源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

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

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

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

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

这时,开始注意对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

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对待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

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主要分类微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

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

金融学考试资料

金融学考试资料

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货币是在一切支付货款或者偿还工商业债务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东西。

2、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3、零息债券这类债券不附息票,债券到期采取一次性还本付息,故称零息债券。

4、附息债券指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利息,到期还本,并附有领取债息的凭证——息票。

5、回购协议是短期融资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用来调剂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短缺而使用的短期融通工具。

主要是以国库券为抵押品的短期资金借贷。

买方(融资方)用闲置的资金购入了这笔国债券,到期卖方(融券方)将以更高的价格从买方处购回这笔国债券。

而在未到期前这笔国债是终归买方持有,到期若卖方不能购回,表明双方订立的协议未能履约,则这笔国库券归买方所有。

6、联邦基金联邦基金是美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贷款,最短的期限属隔夜拆借融资,最低的交易额是100万美元,联邦基金利息率高于国库券利率。

7、持续期是指证券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见公式:其中T=支付现金前的时间CP T =时间T时支付的现金(本金加利息)i=利率N=证券剩余期限8、直接融资是一种拥有盈余货币的人与赤字货币的人之间的直接融通,盈余方是总储蓄超过资本支出的参与者,赤字方是总储蓄低于资本支出的参与者。

9、间接融资是一种有盈余货币的人通过银行之类的信用中介向赤字货币的人进行间接融通,与直接融资不同,融资的双方互不认识,在融通的过程中,信用中介从赤字方那里获得直接证券,并且以他的信用度重新发行一种自己的证券。

10、实际汇率表示用同一种货币来衡量两国商品价格的比率。

高估实际汇率有利于进口,反之有利于出口。

11、期货是约定将来某一时刻进行买卖一定数量、规格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12、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它以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在一定的时期内购买方按一定的价格获得买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

13、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业务的总称,其中买进证券被称为公开市场购买,卖出证券被称为公开市场出售。

金融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金融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

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2. 金融管制金融管制: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管制。

3.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经营者实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4. 金融脆弱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5.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6. 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投机冲击导致一国货币大幅度贬值,抑或迫使该国金融当局为保卫本币而动用大量国际储备或急剧提高利率。

7. 银行业危机银行业危机,是指真实的或潜在的银行破产致使银行纷纷终止国内债务的清偿,抑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阻止事态的发展。

8. 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指一国处于不能支付其外债利息的情形,不论这些债权是属于外国政府还是非居民个人。

9. 系统性金融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崩溃及债务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

10. 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为了实现监管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

1. 金融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即资金从短缺者向盈余者手中流动的过程。

通过金融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跨期分配。

2. 直接融资即资金不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而是直接通过金融市场从资金盈余者流向资金短缺者的融资方式。

3. 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存款获得可利用的资金,并将资金贷给经济主体中的资金需求者,或者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信用合作社等。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1、无限法偿:指某种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2、XXX法则:在复本位制中,因为货币本身具有排他性、独占性,所以当两种实际内在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另一种则成为劣币。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来,而劣币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3、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5、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6、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7、间接金融市场: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

8、本票: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9、汇票: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0、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指交易的一方在向另一方出口机器设备或技术的同时,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由该项机器设备或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

11、H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以港元计价、在香港发行并计价的境内企业的股票。

12、赢家的诅咒: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信息者对高定价的不申购、而无信息者在低定价时很难申购得到,因此要低定价。

13、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资者持有股票期间的股息收入与买卖价差占股票买入代价的比率。

14、证券投资基金:指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募集社会公众投资者资金,再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收获收益按基金份额分配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

15、远期:经过相当长时期才干支付。

16、期权:是一种在约定工夫内以一定和谈代价购买或出售金融产物的权利合约。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金融学:金融学(Finance)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

投资: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

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储蓄: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

又称储蓄存款。

收入:收入(英文:Income)是指某一个体,包括个人或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融资: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第二章货币与经济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币材的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种类繁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的职能。

银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的一种,其基本内容包括: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

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为货币含金量);当相同国家采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去同意。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

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6.间接融资就是轻易融资的等距,亦称“间接金融”。

就是指具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出售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售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更多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票据等形式,或通过出售须要资金的单位发售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更多给这些单位采用,从而同时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

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以集中风险。

它就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有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毫无关系的风险,就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派生品种上涨,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增添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货币解词: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货币 :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 16 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 (Sir Thomas Gresham ,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 )在 1558 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贮藏手段四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

简述金本位制的发展过程。

答: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以黄金铸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币无限法偿、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逆差,黄金流出,;顺差,黄金输入)。

金块本位制: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以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

规定纸币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纸币兑换成金块受到限制。

金汇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只能兑换成与黄金有联系的外汇。

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答:①规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对于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管理④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第二章1.名词解释信用: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这种借贷行为中,贷者之所以愿意贷出,是因为有权收取利息;借者之所以可以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可以看做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信用与债务是同时发生的,是借贷活动同一事物两个方面。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就是指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赊销商品或者是预付款项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是工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融资方无需通过第三方,直接筹集资金用于完成项目。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融资方通过中介(第三方)而筹集资金。

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就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举债筹集资金的行为。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对别国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

2.简答高利贷的特点?答: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人行及高院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 4 倍以上(且不计复利)的贷款为高利贷。

特点:①高利率:违反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急需(借大于贷)②非生产性:不是再生产中闲置的资本,与再生产无直接联系③保守性:资本的剥削方式(非资本的生产方式)。

现代信用的形式及其优缺点?答:优点缺点①促进商品销售。

促进再生产的及①授信规模限制。

受企业资金规模时进行。

卖方商品及时出售,可避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免积压和影响再生产,买方可在资金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解决。

②暂金短缺情况下及时购买原材料等,时性。

时间短,难以提供较长期信使再生产正常进行。

②加强企业间用。

③信用范围狭窄。

受信贷双方联系。

建立起比较固定的经济联系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的局限,如果网络,从而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双方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商业信商业信用展。

③企业之间互相监督。

发生关用就难以发生。

④管理局限性。

参系的企业相互关心、相互监督、相加者相互结成紧密的支付链锁,一互制约。

以便按时收回在商业信用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一系行为下给予对方的贷款。

④加速资列支付。

在经济动荡和危机过程金周转。

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中,商业信用是加剧经济危机和信会效益。

借方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产和流通活动;贷方既卖出商品,又使多余资金找到使用场所,增加利息收入。

银行信用①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

②银行信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③银行信一致。

例如,当经济衰退时,会有用的期限长短均可。

④银行信用的大批产业资本不能用于生产而转化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

为借贷资本,造成资本过剩。

①调剂政府收支的不平衡。

②弥补财政赤字。

③调节经济和货币流通国家信用④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消费信用①解决消费和购买力特别是耐用消费品购买力和消费品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市场消费总的供给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购买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价款,在短时间内难以备齐。

②促进耐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和提前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国际信用①消费信用过分发展,掩盖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一时的虚假需求 ,给生产传递错误信息 ,使一些消费品生产盲目发展;②过量发展消费信用会导致信用膨胀;③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对未来收入预算过大使消费者债务负担过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 a. 财产(货币或其他资产)由不同所有者占有或垄断; b. 财产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可能是由社会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 c.商品价值实现过程的矛盾性; d. 再生产过程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章1.名词解释收益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其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息率之比求得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收益的资本化。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贴现:根据票据金额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

固定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内都执行同一水平的利率。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自由确定的利率。

单利:单利是指资金使用者只就本金部分支付利息。

复利:复利是指资金使用者除了必须对本金部分支付外,对尚未支付的利息部分也必须支付利息。

远期利率:远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存款利率。

即期利率:即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有价证券利率。

2.简答简述可贷资金理论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答: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将传统的实际因素决定利率的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决定利率的理论进行综合而形成的利率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罗伯逊(D ·H·Robertson) 和瑞典的俄林 (Ohlin) 。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决定过程中既有实际因素——储蓄和投资,又有货币因素——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 S 加新增的货币供给M 和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 I 加新增的货币需求(或货币窖藏 ) H 共同决定的,决定均衡利率的条件是可贷资金供给等于可贷资金需求,即:S+ M=I+ H。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在产品市场上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性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人们据此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利率理论称为流动偏好理论。

试述利率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我国利率的走势。

答: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答:第一,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第二,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状况,适时地调整和引导利率水平。

意义: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有利于提高银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优化客户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1.名词解释外汇: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汇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这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2. 简答 ( 应该无题目,不符合他说的)第五章1.名词解释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指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2.简答简述金融中介的功能。

答:①金融中介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②金融中介能有效地降低风险。

③金融中介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④金融中介能降低交易成本。

⑤金融中介能克服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信息方面的非对称现象。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六章1.名词解释存款货币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 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