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课”创设教师教研平台的新视点——以《5.2等式的基本性质》为例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和等式的概念后,进一步研究等式的性质。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或字母,以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等式仍然成立。
这些性质为解方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依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方程和等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式性质的混淆,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回顾方程和等式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字母,以及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等式仍然成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最新浙教版精选】浙教初中数学七上《5.2 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1).doc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提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学习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和不等式的变形以及范例要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等式性质:(1):(2)2、填空:(1)x≥y, 则 y x (2) x-1>y-1 则 x y (3)在不等式3a-5≥2a的两边加上,得到不等到式a ≥ 53、通过预习你能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其中不理解的知识,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用“<、>、=“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a<- 9,而- 9< 3 ,那么a_____3 。
(2)如果a>- 9,而- 9>-13 ,那么a____-13 。
(3)已知a <b 和 b <c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b c由数轴上a 和 c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这个性质也叫做不等式的传递性。
2、(1)用“<、>、=“完成下列填空:8__5 8+2__5+210__ 7 10-2__7-2(2)若a > b,则 a+ c和 b +c 哪个较大,a- c和 b- c呢?请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加以说明: ------------------------你发现了什么?试一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做一做1.用适当的不等号填空:(1)∵ 0 1,∴ a a+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a-1)20 ∴ (a-1)2-2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a,b 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用“>”或“<”号填空: (1)a b; (2) |a | |b |; (3)a+b 0 (4)a-b 0 (5)a+b a-b (6)ab a3.通过计算,用“<、>、=“完成下列填空:(1)2 3 2×5 3×5 2×(-5) 3 × (-5) 2×12 3×12 2×(-12) 3 ×(-12) (2)-2 -3 -2×5 -3×5 -2×(-5) -3 × (-5)-2×12 -3×12 ,-2×(-12) -3 ×(-12) 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三、对学生刚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1.范例讲解:已知a < 0, 试比较2a 与a 的大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说明)2.课内练习:书本P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等式,如:2x 3 = 7,让学生尝试求解。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等式求解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等式的性质(1)教师出示等式:2x 3 = 7,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如:2x 3 2 = 7 2,2x 3 - 2 = 7 - 2。
(2)教师出示等式:2x 3 = 7,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如:2(2x 3) = 2 * 7,2x 3 / 2 = 7 / 2。
(3)学生尝试举例验证等式的性质。
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例题:求解等式:2x 3 = 7。
(2)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并展示解题过程。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强调等式的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式的性质以及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冀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冀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将等式变形.过程与方法:借助天平从直观角度认识,同时还可以用具体的数字等式来验证.重点、难点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天平、相应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1)小莹今年a岁,小亮今年b岁,再过c年他们分别是多少岁?(2)如果小莹和小亮同岁(即a=b),那么再过c年他们岁数还相同吗?c(c<a)年前呢?为什么?(3)从问题(2)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能用等式把它表示出来吗?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 = 6+2”,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 +6 = 6+2+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 = 6+2–11”.得到等式性质: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也就是说: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a/c=b/c.也就是说: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①如果2x=5-3x,那么2x+ =5②如果0.2x=10,那么x=③如果7a=3a-8,那么4a=,a=(畅所欲言,学生点评,得出结论)2、师生共同学习书本例题.3、学生自主完成书本上的练习,然后老师讲解.回答下列问题:(1)从等式a=b能不能得到等式a+3=b+3?为什么?(2)从等式x+5=y+5能不能得到等式x=y?为什么?(3)从等式-2x= 2y能不能得到等式x=-y?为什么?小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B.4∶7
C.2∶7
D.7∶4
[解析] C 根据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 7x,得 2y=7x.∵7y≠0, 根据等式的性质 2,等式两边都除以 7y,得yx=72.
筑方法
类型一 等式的变形
例 1 教材补充例题 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 是( D ) A.如果 a=b,那么 a+c=b-c B.如果 a2=3a,那么 a=3 C.如果 a=b,那么ac=bc D.如果ac=bc,那么 a=b
-13x-5+5=4+5,化简,得-13x=9.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 2,方程两边都除以-13(即都乘以-3),得-13x÷-13= 9÷-13,得 x=-27. 检验:把 x=-27 代入方程,左边=-13×(-27)-5=4=右边, ∴x=-27 是方程的解.
【归纳总结】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方法: (1)用等式的性质1化去方程左边的常数和右边的未知数; (2)用等式的性质2把方程左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最终转 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归纳总结】先挖掘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再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得问题的解.
勤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变形 解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若4m+2n=m+5n,你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比较m与n的大小吗?
[反思]等式两边同时减去m,得3m+2n=5n.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n,得3m=3n.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 得m=n.
类型二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 2 教材例 2 针对训练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3x-5=4.
[解析] 方程-13x-5=4 的左边的-5 要去掉,同时还要把-13x 的系数化 为 1,如何去掉-5 呢?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 0,可以在方程两
5.2.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5.2.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小明和小红共有10个苹果,小明有4个,小红有多少个?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1)等式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以下等式:3 4 = 75 2 = 76 - 1 = 58 - 3 = 5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相等,等式两边可以互换位置,等式两边可以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等式的应用。
例如,可以给出以下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列出等式:5 2 = 7,得出小红有7个苹果。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a. 3 4 = 8b. 6 - 2 = 4c. 7 1 = 8d. 9 - 3 = 6(2)解决实际问题:小华有10元钱,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还剩多少钱?4. 总结让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等式的性质。
我们将通过探究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以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来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如果小红今年8岁,那么小明今年几岁?”3. 练习:在讲解完等式的性质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等式的性质,并进行详细的板书设计,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答案:小明今年16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能够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巩固。
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选择了小明和小红的年龄问题。
这个问题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引出等式的性质。
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能够初步感受到等式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等式的性质讲解在讲解等式的性质时,我使用了PPT来展示等式的性质,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在讲解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以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两个性质。
5.2.2 等式的性质(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2.2 等式的性质(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等式有哪些性质?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等式的这一性质。
例如:3 4 = 7,如果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得到:3 4 2 = 7 2,即5 4 = 9,等式仍然成立。
同样,如果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3 4 - 2 = 7 - 2,即1 4 = 5,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等式的这一性质。
例如:2 ×3 = 6,如果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2 ×3 × 2 = 6 × 2,即4 × 3 = 12,等式仍然成立。
同样,如果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2 ×3 ÷ 2 = 6 ÷ 2,即1 × 3 = 3,等式仍然成立。
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
例如:小明有10元钱,小红比小明多2元钱,小刚比小红多3元钱。
请问小红和小刚各有多少钱?解答:设小红有x元钱,那么小刚有x 3元钱。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等式:x - 2 = 10解这个等式,得到:x = 12所以小红有12元钱,小刚有12 3 = 15元钱。
5.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知道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其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我会鼓励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建议。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评价能力,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来探索等式性质的应用。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此深化他们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巩固他们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学习数学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很多时候,解决问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的思考和尝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我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展示等式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2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定义,知道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等式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等式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等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等式性质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等式的定义,介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等式的题目,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等式求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等式的定义2. 等式的性质3. 等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2. 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等式的应用实例,分析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了等式的概念,掌握了等式的性质。
通过练习和应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下面将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难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等式两边可以通过相同的运算得到新的等式,以及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引入具体的例子,如:- 通过加减同一个数或乘除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冀教初中数学七上《5.2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书
设
计
§3.4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 = b,那么a±c = b±c,
c表示任意的数或整式。
性质2:如果a = b,那么a c = b c,c为任意的数;
如果a = b,那么(c≠0)
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课
后
反
思
2、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三、知识运用
1.根据下列各题的条件,写出仍然成立的等式.
2、填空:
①若x+3 = 1,根据____,得到3=1-x,
②若x+3 = 1,根据_____,得到-2(x+3)=
③若x+3 = 1,根据____,得到x =____。
④若x+3 = 1,根据___________,得到
科目
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3.11
课题
§5.2等式的基本性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3、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重点
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
有根据的进行等式变形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前后两式左右两边的变化)
答:①等式的性质1;
②等式的性质2,-2;
③等式的性质1,1-3;
④等式的性质2。
3.已知 请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其变形是否正确.
例题教学
例1:已知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其变形成为下列的等式,并说明变形的依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等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等式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等式的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总结:总结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
5.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等式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3.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怎样才能把方程x+3=8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1)两边都减去3,得
x+3-3=8-3、
所以x=8-3,
既x=5、
问题:请你思考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过程和结果的形式、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天平两边分别为2个排球、6个皮球、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a=2b、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等号的两边加上(或减去)方程中的某一项的变形过程,相当于将这一项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过程叫做移项、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等式的性质︳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等式的性质︳西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等式的性质 | 西师大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2节,即等式的性质。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等式的定义、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学生们,我有10颗糖果,然后我拿出了3颗糖果,问我现在有多少颗糖果。
学生们可以通过数糖果来回答这个问题。
2. 讲解等式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我引入了等式的概念。
我告诉学生们,等式就是表示两个数或者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式子。
例如,10 = 10就是一个等式。
3. 讲解等式的性质:我通过PPT展示了等式的性质,分别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
4.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们一起解答。
例题是:已知2x + 3 = 7,求x的值。
我带领学生们一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出了x的值为2。
5. 随堂练习:我发放了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刚学的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 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式仍然成立。
3.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七、作业设计a. 2x + 3 = 7b. 5y 2 = 13a. 已知3x + 4 = 19,求x的值。
5.2.2 等式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5.2.2 等式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等式的性质。
3. 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等式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
五、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学生是否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分课时教学设计
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
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X=Q”的形式.
用字母可表示为:
如果a=b f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可表示为:
∏h
如果才5,那么ac=5c,或一=-(c≠0)CC
t
解⑴成立理由如下:已知2x-5y=a两边都加上5ι,簿2x-5y+5y=O+5y(等式的性质1),
2x=5y
⑶成立.理由如下:由第⑴题知2x=5y,而y je0,两边都除以21,图;(等式的性JR2).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5x=50+4x; (2)8-2x=9-4x.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参与了运算.通过运算将一元一次。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2等式的基本性质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是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分三部分教学)(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首先激发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用天平做过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天平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
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
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图1、图2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再进一步提问:往两边各放1个杯子,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口答,验证。
接下去,继续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把茶壶呢?生答,再一一演示验证。
图3、图4的教学模式和前面一样。
板书如下: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通过上面的观察,先用一句话归纳图1和图2的内容。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再以第一句话为基础归纳出图3和图4的内容。
(2、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板书:等式的基本性质(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1、根据图(1)在下面每幅图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或数字,使天平平衡。
2、课堂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形式 , 以浙教版《 5 . 2 等式的基本 教 师 学 习教学 理 论 的助 推器
【 作 者简介】 郑海 山, 洞头县 实验 中学教研组 长 , 中学数 学高级教 师 , 温州市骨干教师 。
教 师 论 坛 \之 一 一 —技 展 —
法讨论 , 并 由形成新设计的教师分别 而不 自觉地 督 促 自己 的教 学 行 为 和
演绎 他 的教学过 程 , 然 后 再 继 续 上 理 念 向好 的方 向转 变 。 课 。 以下 本 文 试 着 通 过 “ 暂停课 ” 的 ( 一) “ 暂停课” 下 的教 研 活 动 是
家是否 对 引入 有话 说 ? ) 听课 教师 甲 : 为什 么 要 问一 元一 次 方 程 的概 念 ?让 学 生 完 整 口述 这 个 概 念 是 否 有 一 定 的难 度 ?是 否 是
近教 研 活 动 的 目的 , 更能 激起教 师研 讨 的欲 望 和灵 感 , 促进 教 师 的 专业发展 。
[ 关键 词 ] 暂停课 ; 教研活动; 教 研 平 台 我 校 是 温 州 大 学 师 范 类 学 生 的 性 质 》 为课例 , 具 体 阐 述 以“ 暂停 课 ” 教学 实 习基 地 , 以往采 用 “ 传 帮带 ” 的 创 设 教研 平 台 的体会 。 形式 , 即 听 指 导 教 师 的课 , 并 在 导 师 的指导 下 尝试 上课 , 这 种 形式 在 一定 程 度上 促进 了实 习教 师 的成 长 , 由于
一 一
在“ 暂停 课 ” 下 的教研 , 教 师 不仅 要 关 注 到教 学 实例 , 同时 也要 寻 找在
、
“ 暂 停 课” 下 的教研 活 动 准备 教 学 实 例 背 后 的教 学 理 论 和设 计 依
“ 暂停 课 ” 下 的 教 研 活 动 要 求 每 据 , 这 种 寻 找 的过 程 就是 学 习 、 消 化 位 实 习 教 师 和 一 线 教 师 都 准 备 好 的过 程 。
实 习 生扮 演 学 生 丙: 用 尝试 法 ,
个个 地 取 x 的值 代 入 方 程 左 边 , 直
至等 于 1 4 。 师: 用 尝试 法 求方程 的解过 程繁
中, 有 几 名 教 师扮 演学 生 , 若 干 名 教 教师有想法时 , 可 以按 暂 停 键 , 或 由
二、 “ 暂停 课 ” 下的教 研 活 动促 进 在“ 暂停课” 下 的教 研 , 教 师会 关
“ 暂停课 ” 的概念 由著名特级教 学 的几个环节进行有 目的的“ 停” 下 师俞正强老师提出, 即指可以暂停 的 来 , 有 时上课者 自己停下来 , 让大家
教研 课 , 确 定一 名 教师 根 据 自己的教 来 “ 找茬 , 从而产生新 的设计 , 使之
学思 路进行 执教 ,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符 合 教学 实 际 的需要 。
( 温州市洞头县实验 中学 浙江 温州 3 2 5 0 0 0 )
[ 摘 要] 教 研 活 动 若只停 留在课 上 听课 、 课 后 评课 、 教 师反 思的过 程 中, 显 然是 一 个静 态的 、 延后 的 、
个人智慧的过程 , 而架设在“ 暂停课 ” 下的教研 , 将是一个动态的、 及时的、 集体智慧的过 程 , 更加贴
2 0 1 3 年 第4 期
总第 3 2 1 期
教 师 技 展 论
__ _-●-- --。。。。 。。。。。 。。。。。 。。-。-。 。。●。_ 。_●- ●一
‘ ‘ 暂停课" 创 设教 师教研 平 台的新 视 点
— —
以《 5 . 2 去 了交 流 的愿望 和 兴趣 。如果 双 重 的 , 如 果 你 有 更 好 的设 计 , 你 就 不失 为 一种 新 的尝 试 , 这 不仅 会 带来 回答 问 题 , 你 将 成 为 师 生 互 动 的 源 教研 观念 的改变 。 拟” , 区别 于说 课 , 暂 停课 主要根 据 教
琐, 费时多, 因此我 们 需要 寻找 一 种 方法 能快 速地 求 出方程 的 解 , 通 过 本 节课 的 学 习我 们 将 能得 到 解 决— —
板 书课 题 。 ( 笔 者按 了暂停 键 , 询 问大
师及 专 家作 为 观课 者 , 如果 碰 到 听课 教 师 各方 面 的 改变 专家按暂停键 , 课就停下来 , 进 行 想 注到其他教师 的教学行为和理念 , 从
一
实习 生扮 演 学生 乙: 加 上 两边都
师: 很好 , 上 节课 我 们 是 用什 么
o
采用 “ 暂停课” 的形 式 进行 研讨 教 学 , 成 为 专家 角 色 , 若 你 能从 学 生 的角 度 是 整 式 。 教师 教 学行 为 的改 变 , 也会 带来 教 师 头 。 “ 暂停 课 ” 是课堂教学 的“ 全 真 模 方法 求 方程 — 2  ̄ +1 2:1 4的解 ?
整 自己的教 学 行为 ; 在 平 时 的教研 活 件 , 教 师 和 实 习教 师 分 角 色 和任 务 , 方程 ?
实习生扮 演学生 甲: 含 有一个未 个教学环节 中, 几个 教 师 窃 窃 私语 , 色, 其余教师担任 听课者角色 、 主评 知数 , 并 且 未知 数 的指 数是 一 次的 方 似有所悟 , 而在评课反思 中因时过境 角色 或专 家 角 色 , 当然 这样 的角色 是 程 叫做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实 录片段 一
师: 想一想 , 什 么 是 一 元 一 次
教研 活 动在 课 后进 行 讨论 , 实 习 生不 《 5 . 2 等式 的基本 性质》 的教学设计 ,
能当场得到反馈信息 , 也不能及时调 确定一位 实习教师准备好上课 的课
动 中也 观察 到 这样 一些 现 象 : 如在 某 即部分教师 和实 习教师担任学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