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合集下载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沈阳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5【实施日期】20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 2005年)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

初步核算,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为10年来最高增长水平。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0.5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9.5亿元,增长11.1%。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5.8:49.5:44.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1%,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进一步显现,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3.7%,为“八五”以来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地方财力迅速扩张,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并连续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其中,税收收入83.0亿元,增长30.6%。

地方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2亿元,增长27.9%,政府对宏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沈阳市经济调查报告

沈阳市经济调查报告

沈阳市经济调查报告沈阳市经济调查报告辽宁省人民政府转报的《关于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沈阳市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搞好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对于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恢复老工业基地的活力,促进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要在辽宁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与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省、市各方在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试点工作搞好。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报告(1984年10月2 5日)国务院关于在我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批复下达以后,我们即组织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并在国家体改委和省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搞好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设想。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又根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对这个初步设想进行了反复讨论,最后形成了《沈阳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现将此方案报告如下:一、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沈阳市是国家在“一五”期间重点建设起来的以机械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之一,是历史形成的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经济的许多优势。

全市拥有三千多个工业企业。

固定资产达九十多亿元,基础比较雄厚,特别是机械工业比重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拥有煤炭、石油等丰富的物资资源和比较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又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讯条件,不仅是大连这个对外开放“前沿”的“腹地”,而且也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联结关内外的咽喉。

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对沈阳的振兴,辽宁的繁荣,还是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乃至对全国的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和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以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弊端,不但使沈阳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技术老化、装备老化、产品老化,经营管理落后,经济效益比较低、竞争能力差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二○○四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2005年)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

初步核算,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为10年来最高增长水平。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0.5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9.5亿元,增长11.1%。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5.8:49.5:44.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1%,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进一步显现,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3.7%,为“八五”以来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地方财力迅速扩张,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并连续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其中,税收收入83.0亿元,增长30.6%。

地方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2亿元,增长27.9%,政府对宏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在发展中克服困难,在前进中化解矛盾,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2000年,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4.9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0.2亿元,增长10.3%。

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4%、44.3%和49.3%。

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1%(可比口径)。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55.5 亿元,增长9.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92.5亿元,增长16.2%。

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2.2亿元,增长10.6%;用于农业支出3.8亿元,增长10.8%;用于卫生、教育事业支出15.5亿元,增长12.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2.0亿元,增长13.8%。

农业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二次创业,在遭受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确保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200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5.1亿元,下降4.3%;林牧渔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4.4%。

全年实现粮豆总产量233.8万吨,比上年下降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2000年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及大豆233.8 -31.9其中:水稻93.8 -4.7玉米112.3 -48.2小麦 5.5 -27.3大豆7.3 49.6油料 5.9 45.8蔬菜284.2 2.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万公顷。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行动态 分析 。 二、 究方法 、 研 思路与数 据来源
G P比重 、4第 三产业 产 值 占地 区 G P比重 、5就业 总 D x D X
人数 、 6教育业 从业人数 、 7社会 资产投 资 、 X X X8财政 固定 预 算收 入 、 9城 镇 居 民可 支配 收入 、 0实有 道 路 长度 、 X X1 X1 人 均用 水量 、 2企 业 单位 数 、 3进 口总额 、 4出 1 X1 X1 X1
( ) 据 来 源 二 数
利用《 国统计年 鉴》辽宁统计年鉴 》 中 《 以及其他 各地级
城 市统 计年鉴 采集 20 0 5~2 0 0 9年各城 市 的地 区国 民生产 总值 ( 区 G P 、 业 构 成 、 地 D )产 就业 总 人数 、 行 业 就业 人 分
子 分析法在 地理研 究 中应用 的也非 常广泛 , 其是在 城市 尤 综 合竞 争力方 向上 , 同主成分分 析及 聚类分析 相结 合能深

。 ……
戳糍磷辩

伟 李 盼 b ,
( 辽宁师范大学 a .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 发展 中心 ;. b城市与环境学院 , 辽宁 大连 16 2 ) 10 9
摘要: 以沈 阳经济 区 内 8个城 市 为研 究对 象 , 选取有 关反 映经济发展 水平的 1 8个指标 , 应用 因子 分析 , 主成 分分析 和聚 类分析 等方法 ,利 用 S S P S软件 对这些城 市近 五年的 发展 状况进行 了多元统计 分析 , 算与 比较 结果显示沈 1 阳经济区经济发展不 均衡 沈 阳综合 实力最强 ,鞍 山次之 , 营 1、 阳、 :辽 7 本溪再 次之 , 铁岭 、 抚顺和 阜新综合 实力较 弱 , 并且在近 几年各城 市的综合 实力排名顺序 变动不大。为提 高经济区的整体 的发展 水平提供 了参考 的依据,为促进辽 宁省经济发展提 出了具有参 考价值的分析 关键 词 : 沈阳经济 区; 因子分析 ; 综合 实力

国民经济平衡发展 财政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沈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国民经济平衡发展  财政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沈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2 0 年 , 市经 济增 长 稳定 , 01 全 国民经 济
总 量 呈 现 平 稳 上 升 的 态 势 。据 初 步 统 计 , 全
年实 现 国 内生 产 总值 13 . 2 8 0亿元 ,比上 年 增 长 1 . % 。其 中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为 01 7 . 亿 元 , 长 4 5 ; 二 产 业增 加 值 为 66 增 .% 第 5 2 0 元 ,增 长 9 5 ;第 三产 业增 加 值 4.亿 .% 为 6 9 4亿元 , 长 1. % 。 一 、 、 1. 增 13 第 二 三产 业 增 加 值 占 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作 物 的 种 植 ,保 证 了 农 业 经 济 的 稳 步 发

1 一 6
维普资讯
为 7 . 亿 元 ,分 别 比上 年 增 长 3 . % 和 81 56
2 0 。 2. %
了清 缴 欠 税 力 度 .同时 由于 工业 企业 应 交
增 值 税 和 产 品 销 售 税 金 及 附 加 税 税 率 提 高 , 而保 证 了各 项税 收 的大 幅度 增长 , 从 使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呈现 较 快 增 长 的 态势 。垒 年 完 成地 方 财政 收入 8 . 0 8亿元 ,比上 年 增长 3 . % . 历史 最 高水 平 。 43 刨 9 城 乡 居 民收入保 持 增 长 。 、 2 0 年 ,全 市继续 把 增 加城 乡 居 民 收 01
入 放 在 经济 工作 的重 要位 置 。据 抽 样调 查 ,
5 消费 品市 场 运行 平 衡 。 、
消 费需 求平 稳 增 长 ,是 2 0 年 全 市 经 01
济 增 长 的 又 一重 要 推 动 力 量 。城 乡 居 民收 入 的稳 步增 长 , 假 日经 济 ” “ 的渐趋 成 熟 , 申

沈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动力,按照“稳增长、促振兴”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成就。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60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2亿元,增长 5.1%;第二产业增加值3389.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902.5亿元,增长8.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0532 元,增长9.2%。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种植业产值242.4亿元,林业产值10.5亿元,畜牧业产值304.5亿元,渔业产值24.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2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3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00.7万吨,实现了连续九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5.5万吨,玉米产量276.4万吨。

水果产量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5.5%;蔬菜产量501.8万吨,增长8.4%;肉类总产量99.9万吨,增长9.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5.9%、11.2%和8.9%;禽蛋产量74.9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48.1万吨,增长 7.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2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5.7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7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399个,带动农户27万户。

改造中低产田 6.7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万公顷,累计达到12.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1.8万公顷。

争取国家级玉米、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 94个,比上年增加29个。

沈阳金融运行报告2023

沈阳金融运行报告2023

沈阳金融运行报告2023一、引言这是一份关于沈阳市金融运行状况的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沈阳市金融行业在2023年的运行情况。

本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机构业绩、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沈阳市金融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 国内宏观经济状况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表现总体稳定。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提升。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持续推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注重平衡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的关系,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沈阳市经济发展情况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金融业在当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沈阳市经济增长稳定,尽管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沈阳市政府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沈阳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金融机构业绩分析1. 银行业绩分析2023年,沈阳市各大银行的业绩总体较上年有所提升。

由于经济增长的支持,银行贷款需求增加,使得银行利润得到了提升。

此外,银行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改善了客户体验。

2. 保险业绩分析沈阳市的保险业在2023年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受益于人民对保险意识的增强以及保险产品的创新,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

同时,保险公司也加强了对风险的管理,提高了资金运作的效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状况。

3. 证券业绩分析沈阳市的证券业在2023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

由于金融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证券业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然而,证券公司通过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强创新能力,使得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1. 股票市场发展情况2023年,沈阳市股票市场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

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股市波动较大。

然而,随着沈阳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方面的加大力度,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部分优质企业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辽宁省沈阳市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辽宁省沈阳市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辽宁省沈阳市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1.区域特征1.1沈阳概况简介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

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

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

沈阳工业市场分析

沈阳工业市场分析

沈阳工业市场分析简介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工业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和发展基础。

本文将对沈阳工业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沈阳工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市场规模工业总产值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工业总产值在过去五年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超过10%,总产值已达到XX亿元。

其中,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的大部分份额。

就业情况沈阳工业市场是当地重要的就业岗位来源,吸纳了大量本地和外来劳动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工业市场目前有XX万人在各个工业领域就业,其中有关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的需求较大。

产业结构主要产业1.装备制造业:占据了沈阳工业市场中的重要位置,主要生产制造航空发动机、火车车辆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汽车制造业:沈阳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吸引了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的进驻,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3.钢铁冶金业:沈阳的钢铁冶金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兴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沈阳工业市场上也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等。

这些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沈阳工业市场的新增长点,有望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在沈阳工业市场中,各个产业领域都存在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如XXX、XXX等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之间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对当地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沈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沈阳工业市场将进一步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沈阳工业市场将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通过对沈阳工业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沈阳拥有着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发展潜力,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

未来,沈阳工业市场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2017年沈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沈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2018年6月19日)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7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17年,全市经济坚持以中央经济改革政策为主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良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8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5.4亿元,增长4.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0722元,比上年增长3.4%。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种植业产值250.3亿元,林业产值12.8亿元,畜牧业产值222.7亿元,渔业产值27.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8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4.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

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粮食总产量384.1万吨,其中水稻产量105.4万吨,玉米产量261.3万吨。

水果产量30.8万吨;蔬菜产量387.3万吨;肉类总产量67.8万吨;禽蛋产量19.6万吨;牛奶产量50.3万吨。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93.6%。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3万吨,地膜覆盖面积4.6万公顷。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4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4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

全市农民合作社7980个。

“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806万亩。

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达到176万亩。

建成万亩粮食作物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园25个。

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4期17㊀基金项目:2018年度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决策咨询课题.作者简介:刘静(1981-),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刘㊀静(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辽宁沈阳110122)摘㊀要: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力量,沈阳的民营经济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总体实力偏弱,其中营商环境,产业结构,人才匮乏限制了沈阳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想让民营企业东北振兴中发挥作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关键词:沈阳;民营经济;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04.007㊀㊀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0%以上G D P ,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从经济意义上讲,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沈阳市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规模小,增长速度慢.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是沈阳经济实现振兴的关键.1㊀沈阳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现状(1)民营经济数量上占据沈阳经济半壁江山.截至2016年末,沈阳市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3691占总企业数的62.0%;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民生产总值3227.9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8.2%,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口63046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52.9%.(2)沈阳市民营经济规模不大,总体实力偏弱.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中,东部396家,占500强比重79.2%,而东北地区仅9家入围,占500强比重1.8%.辽宁地区6家上榜,省会沈阳仅1家上榜.沈阳的民营经济在规模与实力上与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3)沈阳市民营经济产业层次低.沈阳市民营企业行业分布比较广泛,但是鲜少有生物技术行业和半导体行业等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集中在工业㊁建筑业㊁批发零售业㊁餐饮业及其他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劳动密集型为主,严重限制也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2㊀制约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问题2.1㊀历史负担过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获得了国家大量投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同时东北也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资源,多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资源严重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国有企业出现衰退,而此时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控制较多的产业,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较小,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关键历史时期未能发展壮大起来,导致目前民营经济数量虽然不少,但质量不高.2.2㊀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资源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结构的优化程度决定了投资产出效益的大小.如果资源投入到有有竞争力,创新能力的优势产业,那么产出效益就好.辽宁省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㊁建筑业㊁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等,这些行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配套环节,属于从属地位;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行业(制造业除外)都属于低技术行业,这些行业都属于市场容量小,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生物技术和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资金密度大,行业进入壁垒高,利润丰厚的高科技行业,辽宁的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辽宁省的民营制造业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普遍规模不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与国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国际先进水平了.这些都是辽宁民营企业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后劲不足原因.2.3㊀营商环境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前三大影响因素,其中涉及到营商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在营商环境方面,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一直以来是被诟病最多的,甚至出现 投资不过山海关 这样的论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沈阳地区的营商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市场准入,税费负担重这几方面.(1)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融资难是沈阳地区的民营企业一个普遍问题,沈阳地区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度较大,且费用和要求较高,手续繁琐;很多民营小微企业抵押资产不足,资本市场融资条件不够,就会转向相对较为容易的民间金融公司融资,但高额的利息成本让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巨大.融资问题是制约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的关键问题.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4期18㊀㊀(2)市场准入难.沈阳市民营企业进入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较为困难,尽管,沈阳市政府在2016年就出台了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指出 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开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 但实际上 玻璃门 , 弹簧门 依然存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电信等垄断行业,一方面垄断行业实际开放度不高,另一方面垄断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市场准入难限制了名营企业经营范围,挫伤了民营企业积极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3)企业用工成本上涨,税费负担重.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了各项收费清理政策,减轻了民营企业税费负担.但是仍有一些税费项目不尽合理.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逐年上升,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举步维艰,政府的进一步减轻税费举措可能会避免众多小微企业的消失.2.4㊀人才严重匮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沈阳地区的民营企业严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沈阳的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管理上集权,小农意识严重,限制了高级管理人员的发挥,导致高级管理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沈阳的民营企业面临着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稀缺,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时间,成本较高,青年员工尤其是90后员工工作态度随性,对企业没有归属感,流动性较大,熟练员工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3㊀促进沈阳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3.1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沈阳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开,没有建立起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奖罚不分明,缺乏创新精神,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效率和长远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沈阳的民营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稳.3.2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 项目建设,沈阳市作为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布局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沈阳位于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与俄㊁日㊁韩㊁蒙等国有着开展经济合作的天然区位优势;沈阳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是东北地区铁路交通枢纽,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㊁俄罗斯的必经之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第一大航空港,沈阳还是近海陆港城市,与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港口距离均不超过400公里,营口港在沈阳 一小时经济圈 范围内.沈阳民营企业应该抓住 一带一路 区域建设的战略机遇,大力推广农业㊁化工㊁旅游等领域国际合作,使沈阳的民营企业能够走出去,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高效益价值.沈阳还是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沈阳的民营企业可以借助装备制造业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㊁专业服务产业集群.3.3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和创造力3.3.1㊀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信贷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多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辟一些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信贷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3.2㊀放宽行业准入标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降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进入门槛,积极鼓励有条件民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㊁教育㊁文化㊁医疗㊁卫生㊁养老等行业,拓宽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对于沈阳来说,较为实际做法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沈阳的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财政压力,如沈阳地铁建设等.3.3.3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中国企业总税率已高达6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企业活力和投资意愿已经明显下降,相关财税制度改革已经在进行当中,步伐将会明显加快.主要将围绕通过减税㊁减费,来减轻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负水平,增加民营企业的获利空间.通过中长期加快税费制度改革,以解决税负在不同企业㊁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实现税收的横向与纵向公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3.4㊀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在于人才.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衰退,人才流失严重.要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首先,在政府层面上要给予人才一些优惠政策,例如2018年2月11日沈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出台了沈阳市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补贴政策.其次,加强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沈阳地区高校众多,应根据本校情况与办学特色,结合企业发展及新技术推广的需要,联合培养市场稀缺人才,实现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4㊀结论沈阳民营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沈阳市乃至整个东北的经济振兴.除了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高校通力合作,只有调动一切力量,才能保证沈阳经济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2017,(1):24G30.[2]郁培丽,蒋国伟.辽宁民营经济产业分布特点及战略取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5G358.[3]李振林,齐洪华,王艳.东北振兴背景下民营资本与制造业发展研究[J ].沈阳干部学刊,2016,(3):8G11.。

201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2019年5月16日)稿源:沈阳日报2019-05-16 09:21:11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29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376.6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655.7亿元,增长5.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5766元,比上年增长5.3%。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其中,种植业产值244.2亿元,林业产值9.6亿元,畜牧业产值222亿元,渔业产值25.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7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369.1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8万吨,玉米产量257.7万吨。

水果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产量362万吨,增长4.0%;肉类总产量70.9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下降1.7%,牛肉增长26.6%、羊肉增长3.4%;禽蛋产量19.9万吨,增长1.3%;牛奶产量49.6万吨,下降1.3%。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6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2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8207个。

“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806万亩。

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

建成市级粮油高产示范区20个。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处,解决3.4万农民饮水安全。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80.9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2%。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实现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沈阳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6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照《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开启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沈阳经济发展现状

沈阳经济发展现状

沈阳经济发展现状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在中国东北地区拥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沈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沈阳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过去,沈阳是中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国有大型企业。

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以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沈阳在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拥有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优势企业。

同时,沈阳还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其次,沈阳的城市建设不断提升。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沈阳的城市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

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不断改善,新建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商业街区和文化设施等为城市增添了新的面貌。

同时,沈阳还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范围,提升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第三,沈阳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近年来,沈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和经营成本,提升了沈阳的投资环境。

同时,沈阳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外资企业的进驻和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也推动了沈阳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沈阳还着力打造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最后,沈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沈阳市重点实施了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环保项目,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沈阳加强工业风险管控,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加强对排放企业的监管,确保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沈阳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总之,沈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不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未来,沈阳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沈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沈阳行业分析

沈阳行业分析

沈阳行业分析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下面对沈阳的行业进行分析:1.装备制造业:沈阳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装备制造企业。

其中,航空装备制造业和工程机械制造业相对较为突出。

沈阳有中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之一沈飞集团,以及一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如沈阳机床、中联重科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汽车制造业:沈阳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一些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比如,沈阳汽车工业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其旗下拥有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两大品牌。

此外,奔驰、宝马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沈阳设有生产基地。

沈阳的汽车制造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冶金和钢铁产业:沈阳是中国重要的冶金和钢铁基地之一,拥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

辽宁宝钢集团是沈阳的骨干企业之一,其产品出口量在全国居前。

此外,沈阳还有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从事钢铁生产和加工。

4.高新技术产业:沈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沈阳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如联想集团、锦州同方、烽火通信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物流和仓储业: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和仓储中心之一。

沈阳有大型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为东北地区的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

此外,沈阳还处于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位置,连接着其他城市,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

综上所述,沈阳的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冶金和钢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物流和仓储业在沈阳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行业为沈阳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沈阳还有其他行业,如石化、建材等,也是沈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市宏观运行情况状况

沈阳市宏观运行情况状况

一、沈阳市宏观运行情况状况1.沈阳地区经济状况(ok)2.沈阳地区人口状况(ok)3.沈阳地区房地产状况(ok)4.近期政策汇总对沈阳市场造成的影响分析(ok)二、沈阳别墅市场研究1. 市场现状分析2. 市场供需分析3.消费者状况分析3.1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3.2消费者人群构成分析3.3消费者特征描述1.1市场供需总量1.2市场供需结构1.3 消费者状况分析(一)市场价格销售状况2.1市场价格情况2.2市场销售情况(二)竞争区域研究3.1直接竞争区域(东陵区)3.1.1地缘性研究3.1.2区域市场供需分析3.1.3区域市场价格、销售分析3.1.4区域重点项目3.2间接竞争区域(苏家屯、于洪、沈河等区)3.2.1区域市场供需分析3.2.2区域市场价格、销售分析3.2.3区域重点项目3.3竞争区域分析总结三、重点竞争区域研究(一)东陵区3.1地缘性(交通、配套、人口、环境。

)3.2区域别墅市场3.21供应3.22产品3.23价格3.24销售3.3区域重点项目(二)浑南新区(三)竞争区域分析总结第一章沈阳市宏观运行情况状况一、沈阳地区经济状况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年均增长11.7%。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排名由2000年全国第14位跃升到2004年第8位,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由第23位跃升到第10位。

二、沈阳地区人口状况沈阳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总人口720.4万人,市区人口506.6万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0%。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Main Indicators of National Economy
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万人)
#市区人口
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数(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最终消耗总量
(万吨标煤)
#工业生产用(万吨标煤)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进口总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货运总量(万吨)
客运总量(万人)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本外币年末余额(亿元)
在校学生总数(万人)
#高等教育院校在校学生数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小学在校学生数
各种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
医生数(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
注:①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②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口径调整,2010年以前为全社会口径Note:①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at school includes general educ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
②The caliber of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has been adjusted since 2011.Before 2010,it was the range
;②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口径调整,2010年以前为全社会口径
ents at school includes general educ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
t in fixed assets has been adjusted since 2011.Before 2010,it was the range of total society
495.9515.4522.1 100.2110.4121.9 2084.15017.56602.6 126.3232.7315.2 906.32529.93383.2 786.32283.53046.9 1051.52254.92904.2 280896235780480 2195.29612.512702.3 977.838905026.6
652.12361.43304.7
2045.59399.612609
876.22236.82651.6
46.2673.3730.5
118.5996.81144.4
805.51334.11400.6
782.21244.51379.3 238444.9603.3
1363.2 336.34139.1
669
5625.4
1035.1
51.911680.4 26.337.240.5 915.12105.62802.2 45.978.6127.5 23.740.859.7 22.237.867.8 21.250.558 154.3238.1270 155711734821720 86293065832869 138.1465.3715 217516.6766.1 3696.68254.210441.6
2355.76068.48070.7
1847.13394.94370.8
125.5119.4119.8 35.342.845.9
5.87.5
6.7 3
7.230.22
8.2
39.733.834.4 340334282250933 192552085922699 100.7102.9103 99.3102.6102.4 100982054126431 50501002213045
196.7446.2602.8 195804056548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