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第7课 致空气(邵燕祥)(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课件新版语文版

三、 第二至五节,从四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第二节,写空气帮 “我”战胜黑暗和孤独。在“光明离我而去时”,“人们离我 而去时”,只有空气围绕在“我”的身边,让“我”听到它的 声音,帮“我”战胜黑暗、排遣孤独和寂寞。第三节,写空气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 命,这里诗人写的只是空气的基本属性,但是,当我们读这几 句诗时,分明会想到那种至真至纯、忠贞不渝的人间真情。第 四节,写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第五节,写空 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这几节诗, 通过四个方面写了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 赞美之情。 点拨:此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 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特点,谈感受要敢于大胆联想。
间真情。
第三层(4):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四层(5):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
气。 第三部分(6):对全诗的总结,点明了空气与人类永不
分离的亲密关系。
2.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部分来自《典中点》
【答案】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
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
xū 嘘
qiāng 将进酒
部分来自《点拨》
jiàng 将士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将”在表示“愿,请”时读 “qiāng”,如“将进酒”;在表示“军官”和“带兵” 之意时读“jiàng”,表示其他意思时均读“jiān曳 ) zhì( 窒 )息 sī( 厮 )守
部分来自《点拨》
7 致空气
现 代 诗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检查预习

致空气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精品PPT教学课件

致空气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精品PPT教学课件

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
吗?为什么? 2020/12/8
7
1)第1节中“我”指谁,
“你”指谁?为什么把“你”
称做“我的……朋友”?
明确: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
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
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
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
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 在真诚述说。
致空气
2020/12/8
1
学习目标:
①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 歌的能力。
②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 征意义。
2020/12/8
2
邵燕祥
(1933--- )
1933年出,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
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
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
2020/12/8
14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 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
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 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 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 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 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 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 真诚的希望。
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 些特点?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 内容。
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 最巧妙?为什么?
2020/12/8
6
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 来写的?
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 理解的?
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 重复?为什么?

《致空气》PPT课件2

《致空气》PPT课件2

人格化形象化
感觉器官
这两节诗中有哪些意象?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地牢——险恶的,禁锢的处境。海风,青气——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街头,柳丝,丁香——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等。
课前预习
4、本诗歌第6节在本文起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诗第1句结构上照应第1节,突出空气的特点第2句揭示它与自己的特别关系第3句与影子进行对比最后抒发了诗人与空气不可分割的万般感慨。
邵燕祥
- .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借用某种具体地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寓意。诗人为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物,这个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虚幻的形象。
象征手法:
哪怕那污浊的地牢使你也染上污浊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课前预习
1、诗人赞美什么事物?2、它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要赞美它?
课前预习
3、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空气?明确:第2至第5节空气问:诗人有着怎样的经历使他如此地热爱空气?“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暗示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
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给予我生命,给我生存的力量
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
带给我自由和美好的希望
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写作背景
20世纪五十年代即为有影响力的青年诗人,后转向散文,杂感写作。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其间,在1962年春 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他在1979年初恢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名誉。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后有感而发,抒发而成的。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八年级语文《致空气》课文《致空气》当代诗人邵燕祥著。

邵燕祥,北京人,祖籍浙江萧山。

《致空气》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空气的讴歌,寄寓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

致空气邵燕祥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光明离我而去时我沉在黑暗里人们离我而去时我沉在孤独里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你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哪怕那污浊的地牢使你也染上污浊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怀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1984年5月13日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祖籍浙江萧山,1933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中法大学毕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

1978年至1993年在《诗刊》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曾任中国作协第三、第四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

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

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

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

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读者的最初的声誉。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课件 (新版)语文版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致空气》课件 (新版)语文版

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 吗?为什么?
• 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 了人世间的真情。
有事物有固定的象征义,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再见!
• 动词“沉”字用的 巧妙。这两个字写出 了黑暗之深,孤独之 深和‘我“被黑暗孤 独包围的绝望。 • 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 人生命。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
• 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 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 命。
哪怕那污浊的地牢 使你也染上污浊 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 许我以湿咸的海风 森林草野的青气 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 路灯照着垂佛的柳丝 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
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 理解的?
地牢——险恶的,禁锢的处境 海风,青气——关怀,希望,信念, 理想等。 街头,柳丝,丁香——自由,幸福, 美好生活等。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 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 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 开你 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 最后的一息
这节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致空气
邵燕祥 (193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 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 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 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 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第二节至第五节,从几个方面讴歌 空气; 第六节,总结全诗。
致空气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处不在 又难寻踪迹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课文精讲内容预览:7.《致空气》课文精讲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

抓住空气的特点:“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

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摇曳()踪迹()鼾声()污浊()面颊()厮守()2.形近字┏曳:摇曳┏窒:窒息┏翼:羽翼┏厮:厮守┗拽:拉拽┗侄:侄儿┗冀:希冀┗撕:撕碎3.词语解释。

【鼾(hān息)】睡着时粗重的呼吸、喘气。

【厮(sī) 守】互相守着。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摇曳】摇荡。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

通称鼻翅儿。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短语搭配无误的一项()A.最近,珍珍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B.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10月1日的国庆节。

C.刺眼的灯光,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D.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5.文学(文体)常识(1)《致空气》的作者是__________,生于北京,祖籍__________。

20世纪50年代即为有影响的青年诗人,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

当代诗人。

他是中国__________代诗人。

这首诗借“__________”这个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一种“无所不在、__________”的事物的感受,给人以无尽的联想。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___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写成。

【参考答案】1、yè zōng hān zhuó jiá sī4.短语搭配有主谓搭配、谓宾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主宾搭配。

在本题中,A项“学习”和“下降”,B 项“10月1日”和中心语“国庆节”,D项中“一支”和其修饰语“歌声”都不能搭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致空气》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致空气》 (2)
致空气
1.背景介绍 1956年因所创作的诗歌《贾桂香》,邵燕祥被错划为“右 派分子”,从此长期沉默。“文化大革命”期间住过牛棚,坐 过牢,后被平反。这首诗是作者平反之后有感而发书写成的。
2.图解课文
1.正音辨形
摇﹒曳( ) 污浊﹒( ) ﹒厮守( )
﹒踪迹( ) 面﹒颊( )
zhì( )息
﹒鼾息( ) 鼻﹒翼( )
闪shuò( )
答案:yè zōnɡ hān zhuó jiá yì sī 窒 烁
2.据义填词
(1)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2)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
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答案:(1)闪烁 (2)窒息
3.走进文本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象征,用什么象征什还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第4节“地牢”“海风”“青气”。“地牢”象征险恶 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青气”象征关怀、希望、信念、 理想等。第5节“街头”“柳丝”“丁香”象征自由、幸福、 美好生活等。 (3)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

第7课《致空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7课《致空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7课《致空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期望和人一辈子。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讲,是再一般只是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那么不然,他以敏捷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给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

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唱歌北京城»。

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阻碍。

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要紧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确实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二)读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判。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评判。

(三)悟(A)整体感知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明白。

)(B)阅读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摸索:(点击课件中的〝摸索〞)(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如何样的经历?(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讲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脸蛋;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期望、信仰等。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案内容预览:致空气一、教学目标: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

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

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

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二)读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评价。

(三)悟(A)整体感知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

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致空气

致空气

感悟主题
诗人把空气作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 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都是这样的典范。
诗人赋予了空气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既是对 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课堂小结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这首诗以第二人称“你”开头,然后总括空气的特 点。接着在第2至5节中,诗人继续运用第二人称“你”, 从几个直接对空气进行赞颂。诗人用第二人称,便于直 接抒发情感,语气亲切,可以使读者更深切地体会诗人 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
(2)语言清新,浅显易懂。这两首诗均使用了我们平时 所用的语言,给读者理解诗歌以极大方便。
《长城谣》富有民歌谣曲风味,语言质朴,毫无雕琢 之感。
《一片槐树叶》似在独白,又似在与读者对话,语言 明白易懂,然又寄以深情。全诗以发现槐树叶而起情,以 企盼重回槐花季节而收尾。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 成,构思完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种至真至纯,终生不渝的人间真情。 (3)第2节里的两个“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两个“沉”字,写出了黑暗之夜、孤独之深,从而更突 出“你”的陪伴对“我”的重要。
合作探究
(4)第3节仅仅是写空气的基本属性吗?你读这几句 诗时,想到了什么?
至真至纯、忠贞不渝的人间真情。 (5)“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 草野的青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 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什么?
对比 拟人
反复
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 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感悟主题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的意蕴深刻的抒情诗。对 于这样的诗除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去理解外,读者还 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悟。诗中所赞颂 的空气,有人说象征友谊,有人说象征理想,有人说 象征信念,有人说象征真理……你认为它象征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在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无所不在,又 难寻踪迹”,却又“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 东西?谈谈你的发现。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致空气(邵燕祥)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致空气(邵燕祥)

7 致空气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摇曳.(yè) 闪烁.(shuò) 鼾.声(hān)厮.守(sī) 窒.息(zhì) 嘘.声(xū)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

窒息:呼吸被阻停止。

(2)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厮守:互相守着。

3.(黄冈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登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解析:高下差异的影响③;①②是④的事例,故④在①②之前;⑤⑥讲的是逆温层本质和现象,故⑥在前,这样就可选定答案是C。

)4.下面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

B.全诗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是诗人面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这样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觉得十分亲切。

C.“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结构上与第一节诗相照应,进一步突出空气的特点,“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揭示了它与自己的特别关系。

D.“丁香的芬芳”“春天的气息”等意象暗示了一种新的生活和美好的希望。

(解析:诗中以第二人称作为叙述的角度。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邵燕祥诗选阅读新版语文版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邵燕祥诗选阅读新版语文版

邵燕祥诗选
倔强
从地狱出来,
便不再有恐惧,
如摈绝了天堂
也便永远不回去。

——要这一股倔强戏。

记忆
记忆说:
我是盐。

别怨我
撒在你的伤口上,
让你痛苦。

把我和痛苦一起咽下去——
我要化入你的血,
我要化入你的汗,
我要让你
比一切痛苦更有力。

陌上桑
感谢你给我
嫩嫩的桑叶
我咀嚼陌上的阳光
清明的丝丝雨
为了你作茧自缚
为了你蹈火赴汤
一丝一缕闪耀着
清明雨,陌上的阳光
生命后的生命,随你
走向世界外的世界
千里万里丝绸路
回头望陌上的桑叶
善良的心啊善良的心啊
你要拥抱一切人吗?

会以拥抱你的手
猝然掐紧你的咽喉
登时把窒息的你
掷翻在地。

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致空气

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致空气

只能在路边等着。谁也不知道出租车何时能来。
我弟弟因为已在岛上住了3年,很了解这种情况,所以显得坦然自在。
马约尔加岛的生活与东京快节奏的生活截然不同。
2019/9/16
14
大约过了20分钟,从相反车道过来一辆出租车,弟弟立即起身招手,但 他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手,出租车缓缓地驶去。 然而,那辆车驶了30米左右就停住了,那位乘客下车了。 “噢,真幸运,那人在这里下车呀。” 从车内走出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修养的老绅士。弟弟对这个偶然感到很 高兴,并迅速把旅行箱装进车的后备箱。 坐进车后,弟弟告诉司机。“去机场。”并说,“我们真幸运,谢谢 你。”
1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把空气当作“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
式——诉说和直抒胸臆。
B.这首叙事诗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
的歌颂。
(点拨:致空气是一首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C.诗人从“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给‘我’以生命”等多方面对
2019/9/16
17
8.老人为什么要下车等下一辆出租车?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 人? 因为他看见弟弟和母亲早早拿着旅行箱站在路边,想到他们一定是去机 场乘飞机,有时间的限制,而自己没有什么急事。他是一个细心、懂得 体谅他人的人。 9.弟弟为什么在信中说“我对自己感到羞耻”? 因为弟弟认为自己对他人的体谅与那位先生相比程度完全不同。自己即 使体谅他人,自己在心里也会想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自己随意决定 体谅他人的限度,为此感到羞耻。 10.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2019/9/16
13
深深的体谅
【日】神津康纳
我弟弟是初出茅庐的画家,居住在西班牙的马约尔加岛。这是我母亲到

7《致空气》课件

7《致空气》课件

导学环节:
诗节
内容
结构 感情基调
亲切 真挚
语速
舒缓 稍慢
第一节 总括空气特点 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空气帮我战胜 黑暗和孤独 空气陪伴我呼 吸,给我生命 分 空气给我关怀 和希望 空气给我自由 和朝气 总结全诗,抒 总 发感慨
低沉
激昂 悲愤 激动 感慨
伤感
感激 慢中有快 感激 兴奋 亲切 缓慢 慢中有快 中等稍慢
分析内容: 1.作者所写的空气的特点是什么?
2.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有 什么作用?
3.读了第2、3节的内容,你会联想 到什么?
患难中的真情(亲情、友情、爱情), 坚强的信念,永不放弃的理想。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 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 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 的表现。
训练环节:
诗中还借助了哪些事物,它们 有什么象征意义?
地牢 海风 街头
青气 柳丝
丁香
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 关怀、希望、信念、理想 自由 幸福 美好的生活
三、写作特色 1.第二人称的运用 诗人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发情感,第一诗 节就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 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也更显语气亲切,缩小了距离 感。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作者对空气的赞美之 情。 2.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空气作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 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 情,都有这样的典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 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 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 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

【合作·探究】
1.诗人有着怎样的经历使他如此地热爱空气?你能从诗
中找到暗示其人使他如此 热爱空气。 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等词语暗示了作者特殊
的人生经历。 2.阅读诗歌,结合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谈谈: ①“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 野的青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 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 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4.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人称方面理解)
全诗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是诗人面 对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这样写便于直抒胸臆, 读起来也觉得十分的亲切。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用 象征 手法写成的诗,以 空气 为意象,寄托 了诗人对 友谊和真情 的赞颂。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
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
等的歌颂。
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
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
一谈。
课外作业:
1、优化训练P18——19的基础知识与课程达标训练。 2、预习完成第8课的导学案。
一个人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 —— 邵燕祥
②“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 义?
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 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3、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是仅仅歌颂空气? 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实际上,诗人已赋予空气以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世间 忠贞不渝的感情,比如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它也可以 象征着理想、信念、希望等,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总 之,诗人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 寄 寓了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PPT优秀课件

八年级语文致空气PPT优秀课件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一 朗读诗歌,把握感情。 1 试读诗歌。 2 听录音朗读
诗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感情基调
亲切 真挚 低沉 伤感 激昂 感激 悲愤 感激
激动 兴奋 感慨 亲切
语速
舒缓 稍慢 慢中有快 缓慢 慢中有快 中等稍慢
•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 1、 自由朗读诗歌,把握结构. •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空气的?
(5)听了第2、3节的内容,你会 联想到什么?
患难中的真情(亲情、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爱情), 坚强的信念,永不放弃的理想。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 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
3、自由读诗歌4—5节,诗中还借 助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象征意 义?
地牢
—— 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
诗节
内容
第一节 空气的特点
第二节 帮我战胜黑暗、孤独
第三节 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
第四节 给我关怀和希望
第五节 给我自由和朝气
第六节 总结全诗,抒发感情。
结构 总
分 总
三.合作探究,提炼主题.
1、快速读课文第一节和第六节,思考: 你能找出几个概括空气特点的词语吗?
2、齐读课文2—5节,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作者人生经历的词。 在这样的境遇的,空气是怎样对待他的? (2)你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空气对 作者的关怀?
海风 青气
—— 关怀、希望、信念、理想
街头 柳丝 丁香 —— 自由 幸福 美好的生活
四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朗读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2. 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 是怎样把它写得可触可感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可以通 过人的呼吸感觉出来。作者通过鼾声,通 过振动的鼻翼,通过夹杂着污浊的空气嘘 着面颊,通过含着丁香芬芳的空气等具体 可感的事物,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3.诗人从哪些方面对空气进行了歌颂呢?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邵燕祥)
给加点字注音
摇曳( yè ) 闪烁( shuò) 鼾息( hān ) 厮守( sī ) 面颊( jiá ) 窒息( zhì ) 轻嘘( xū ) 污浊(zhuó)
根据解释写词语
1.(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闪烁) 2.互相守着,不愿意分离 ( 厮守 )
3.因某种情况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诗节 内容 结构 感情基调 语速
第一节 总括空气特点 总 亲切 真挚 舒缓
第二节
空气帮我战胜 黑暗和孤独
空气陪伴我呼 第三节 吸,给我生命 分
第四节
空气给我关怀 和信心
第五节
空气给我自由 和朝气
第六节
总结全诗,抒 发感慨

低沉 伤感 稍慢 激昂 感激 慢中有快 悲愤 感激 缓慢 激动 兴奋 慢中有快 感慨 亲切 中等稍慢
a.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 b.给“我”以生命。 c.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
d.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信心。
4、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 为什么?
• 不是, • 借歌咏空气,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
诗人的生命饱受推残,却得以坚韧 地生活下来,他所要抒写、所要感激的, 就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那样的岁月里, 给予自己鼓励与帮助的空气,但诗人所 要倾诉、所要感激的,不仅仅是空气, 还是人间真情。通过诗歌还让你联想到 什么真情?
说和直抒胸臆。点,这是为全诗奠定 了赞美的基调。
B.从“黑暗”到“地牢”到“自由的街头”, 其实写了一个空气始终伴随左右的过程。
C.第三节中“丁香的芬芳”“春天的气息”是 一种自由快乐的空气的象征。
D.本诗作者最终是想表达对空气的感激、赞美 之情。所以字里行间处处有对空气的讴歌。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 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 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等 的歌颂。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 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 从2—5小节中任选一节,充 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 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 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 描写。150
1、诗歌中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它
写得可触可感的? 3、诗人从哪些方面对空气进行了歌颂呢?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4、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
1、诗歌中主要描写了什么? 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描写了空气、以及诗人与空气的 亲昵与依恋。
美好地生活”等等。
有些事物有固定的象征义,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坚贞 谦虚
清新 淡雅
高洁 不慕名利
50年代中后期,由于邵燕祥的诗和 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 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 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力达20年之久。 这首诗就在他平反后创作出来的。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友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亲情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信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美好的祝愿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用什么 象征什么?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地一种表现手法。借 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地 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 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用空气象征真情、信念、理想、真理等。
1.这是一首用_象__征_ 手法写成的意蕴 深刻的 抒情 诗。这首诗表面上讴歌 _空__气__,实际上讴歌的则是 人_间__真_ 情
2. 全诗中,为什么把空气称做“我 的……朋友”?有什么作用?
诗歌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全诗就 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在真诚述说。便于述
( 窒息 )
①.作者简介 ②.概括每小节内容 ③.把握全诗结构。 查找工具书,小组间互相讨论 能简单介绍作者、 掌握每小节内容。
诗人邵燕祥曾说:“我一向认 为,诗人应该用作品来发言的,读 者也是通过作品来了解作家的。”
邵燕祥,当代诗人 , 1933年出生。著有诗集 《到远方去》、《在远 方》、《迟开的花》,有 《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 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 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 成的。
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 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 恶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和青气”象征 “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 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柳 丝”“丁香”它们象征“自由”“幸福””
美好地生活”等等。
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 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 恶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和青气”象征 “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 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柳 丝”“丁香”它们象征“自由”“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