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解题流程]
提取材料 关键信息
―→
“私为券” “以便贸 易”
―→
可知“交子”是 一种使交易更 加方便的“券”
―→
说明交子具 有民间交易 凭证功能
―→
息的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 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券”“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 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的凭证功能,故 A 项符合题 意。交子产生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民间的商业纠纷,B 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 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 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 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 D 项的结论。
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
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是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概况。据题干材料夜市“通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读的能力,考 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据题干“铁器,民 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说明当时已较广泛地使用铁 农具,人们认识到铁农具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工具。生产工具 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技法点拨】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首先是读懂材 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 获取的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教 材,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

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

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尤吾不食也。

”这里“吾”的身份是()A.官营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B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长度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

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

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

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织锦用的花楼机。

答案: D3.《元史·食货志一》记载:“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

”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时()A.经济重心仍在南方B.赋税品种相对单一C.棉纺织技术更新较快D.棉纺织业发展比较迅速解析:材料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与经济重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不能得出国家赋税品种单一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这一时期棉纺织技术的变革,故C项错误;国家对江南地区征税内容以棉绢为主能够推断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答案: D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产品主要用于自家消费,故选A项。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含答案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含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做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解析:材料“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做奴隶”,体现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即为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C2、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C、不利于商业的发展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解析:“(算赋)商人及奴隶加倍”不能体现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故A项错误;“算赋”的本质是人头税,是不利于人口增长的,故B项错误;“(算赋)商人及奴隶加倍”反映了汉朝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征收重税,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双倍征收人头税是从经济上打压商业,而非政治打击,故D项错误.答案: C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严格管制商品经济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清政府严格管制的是对外贸易,而严格管制商品经济范围过大,故B项错误;清政府设立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没有体现重农,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 D4、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解析:材料中“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表明并非严格的自然经济,与“材料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与材料中“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相符,故B项正确;“海禁”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材料中“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不符,故C项错误;与材料中“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不符,没有涉及解决民间商业纠纷,故D项错误.答案: B5. 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数十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A、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C、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D、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解析:根据材料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对元末明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介绍,故A 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正式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全面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且通过材料中单单一个丝织业根本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发生在两宋之际且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 A6、“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的判断上有“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A、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不同C、研究者的知识层次不同D、对资本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同解析:在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是“战国到明清”,至少西汉、唐、宋时期中国的阶级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研究者的价值观念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不等同于知识层次的差异,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内涵成为划分的依据,故D项正确.答案: D7、“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言论旨在()A、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B、分析海禁政策造成的弊端C、希望统治者推行抑制土地兼并D、痛陈当时社会治安混乱状况解析:根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得出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为“海禁”,故A项错误;根据“居者苦艺能之无用……驱游手为盗贼耳”得出海禁后带来威胁人民生存和社会安全问题等,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政府的土地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展示了海禁前后社会发展状况、海禁后的社会治安混乱,故D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清·雍正皇帝(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材料二主要反映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3)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解析:第(1)问,首先分析所给图片,提炼信息,图一反映的是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图二是农耕的模式,图三是“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中得出结论,据此可知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反映的是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也反映了现象的本质.第(3)问,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促进和稳定了自然经济,但是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答案:(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一种自然经济形态.(2)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D.资本主义的萌芽解析: 根据题目中所阐述的社会状况可知道是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D项错误;A、B、C三项都属于宋代社会状况大力发展的原因,但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来判断,故A项正确。

答案: A2.明代由于大部分文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出现了大量文人为商人写墓志铭的现象。

这说明( )A.明代政府不再实行抑商政策B.八股取士堵塞文人仕途C.商人成为明代社会主流群体D.文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解析: 材料只是描述了明代商人请文人写墓志铭的现象,不能说明政府已经放弃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恰恰是明代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故B项错误;通过写墓志铭现象不能说明商人已经成为明代社会的主体,故C项错误;文人甘心给商人写墓志铭,与传统文化对商人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3.在小说《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得城(东京)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

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

……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宋代夜市繁华B.宋代市坊已分离C.都会城市富庶繁华D.古代贫富差距悬殊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的状况,未提及夜市状况,故A项错误;宋代市坊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从东京城的建筑、市民的穿着和生活消费等反映出城市繁荣富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京城繁荣的状况未提及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

答案: C4.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⑴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⑵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意思符合即可)⑶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亲爱的同学,现在是检验你的学习成效,展现你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啦!本学案将根据你的完成态度和质量评分,分数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中,关系到你的学分哦!按照要求完成本学案,你将获得3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额外的2分在等着你哦。

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的努力将决定你的收获。

比比看:谁是本班的“历史之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列举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

1.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地位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和黄河流域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在中国母系氏族最重要的两个遗址中,_____________就发现了粟,_______________已经培育了早期的水稻。

这些文物有力的说明了一件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地位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一)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重要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在这一时期形成。

这种耕作方式从春秋开始出现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是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耕作方式。

在___________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2、生产工具A材质和工艺的变化:材质从石、骨、木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工艺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B动力的变化:从人力到__________;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同时,耕作技术也不段进步。

__________时期二牛三人仍然比较浪费人力;西汉时期二牛一人的__________出现;东汉时期__________开始出现;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__,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VIP专享】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VIP专享】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用,不得买卖;缴纳贡赋;④瓦解:
2、 封建社会所有制形成:
① 程:春秋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时期,秦国
侯国相继进行变法,这种封建土地
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形式:A、封建
B、封建
C、封建
3、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原始社会:
汉代,
东汉时,由
唐代:出现
;春秋战国出现了
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播种工具
(二牛抬杠)发展到
(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考点二、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古代水利工程:
①战国时期—秦国:
工程(
②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成效显著;关中农民还创造了“
为止还流行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时期。
---代表:均田制 实行时间:北魏—唐朝前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占支配地位。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 察读 、虫生出 蚯材 让标容生常 蚓3根料 学本教活.见 身了 据: 生,师的2、的 体解 问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线 的蛔 题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形虫 自练与 本雄学、三: 摸动 状对 学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物 和人 后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 蚯集 摸并 颜体 回步关 重的动、学、 蚓鸟 蚯归 色的 答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 在类 蚓纳 。危 问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 平的线 蚯害 题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 面体形 蚓以、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 玻存 表动 的及鸟 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 璃现 ,物 身预3类 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 上状 是的 体防之 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 和, 干主 是感所 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 牛鸟 燥要 否染以 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 皮类 还特 分的分 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 纸减 是征 节方布 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 上少 湿。 ?法广 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 运的 润4;泛 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 动原 的蛔4, 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 的因 ?虫了以 。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 快及 触寄解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 慢我 摸生蚯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 一国 蚯在蚓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 样的 蚓人的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 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 ?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 为珍 近会习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学引 什稀 腹小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生出 么鸟 面起结和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明蚯 ?类 处哪利适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确蚓等 ,些用于特适。蛔章形殊形征,这资 是疾板穴点于可虫我态结式。生种料 光病书居是寄的们结构,五物典, 滑?小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的型以 还5结活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结的爱 是如鸟的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构线鸟 粗何类形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特形护 糙预适态之结的,肠相是系习点动鸟 ?防于、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都物为蛔飞结。和状认物应与的是。主虫行构课生却为和”其结与题病的、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环以?特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境小三征理页点观的动位点相组、梳等这;,哪物教相,适为引理方些2鸟,育同师.应单导知面鸟掌类结了;?生的位学识的你握日构解2互.。办生特认线益特了通动手观征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蛔5?物,与的解.参一虫了它和有寄主蛔与份结解们环些生要虫其。构蚯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文库精品】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文库精品】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1.共同因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二、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特点。

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具有闭塞性、迟滞性等特点。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产品、市场、商人、货币、城市等方面。

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第二步:逐项分析答案 B题型解读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又名东江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水利灌溉: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设施: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历代治理黄河;西域——坎儿井。

二、耕作方式①商周时期:简单协作②春秋开始: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西周最盛行,名义上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④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4、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五、手工业a.冶炼①青铜器铸造: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周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鼎、龙虎纹尊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③燃料煤:始于汉代,北宋相当普遍;焦炭:始于南宋,明朝流行b.纺织①丝织:上古时代,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历史必修2学案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历史必修2学案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历史必修2学案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点击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梳理知识】②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土地利用率提高。

③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可朝同一方向翻土。

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装有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耕犁相当完善。

②楼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①春秋战国,采用垄作法。

②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①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战国有都江堰。

汉朝有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曹魏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②沉重的封建赋役负担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突破核心】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早期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领先世界。

②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日益成熟。

③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小农经济的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障碍。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点击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梳理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都精美。

①冶金:青铜铸造在商周时进入繁荣时期,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为精美。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同步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同步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目标导航] --------------------明目标·知重点[课堂导学·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自主学习]1.原始农业(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细微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合作探究]探究主题: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材料:炭化了的粟和菜子(半坡遗址出土) 炭化稻粒(河姆渡遗址出土)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

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多处粟的遗存和炭化了的菜子。

此外,还出土一批幼体猪骨。

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

这些都是中国原始农业、饲养业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证据。

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在地域分布和产业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请你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地域分布: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形成北粟南稻的农业格局。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自主学习]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时期:以一年一熟为主。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专题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导语1.古代中国的农业:①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是;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的地位)②比较成熟的和相对完备的,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农业的特征)③古代中国以先进的闻名于世。

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农业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以为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⑤农业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发展的关键)⑥农民承担着和的沉重压力。

——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制度和制度。

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以保证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

(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为主。

历朝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使中国古代经济增强了活力,但由于传统的偏见,商人的相当低,商业被看做是“”,长期受到鄙视和抑制。

由于统治集团实行的政策,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

时期的“”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学习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题总览】农业基本结构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商业基本结构与特点重农抑商政策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主要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的起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神农氏的功绩:(1)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2)“神农能殖嘉谷”,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实践。

3、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耕作方式的改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改进过程:(1)原始社会:①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火耕):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石器锄耕”(耜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耜耕)阶段。

[特别提示]耒、耜都是类似铲型的翻土工具。

耜的下部带有一个宽头,而耒的下部是分叉的双齿。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铁犁牛耕出现)(4)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①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②在汉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以及播种工具耧车;③西汉后期,出现耦犁(二牛抬杠);④东汉时,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4)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由于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尤吾不食也.”这里“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 项.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B
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长度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织锦用的花楼机.
答案: D
3、《元史·食货志一》记载:“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时()
A、经济重心仍在南方
B、赋税品种相对单一
C、棉纺织技术更新较快
D、棉纺织业发展比较迅速
解析:材料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与经济重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不能得出国家赋税品种单一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这一时期棉纺织技术的变革,故C项错误;国家对江南地区征税内容以棉绢为主能够推断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答案: D
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A、自我消费
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产品主要用于自家消费,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交纳赋税和捐赠礼品,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5、《太平御览》载:杨(贵)妃宠爱特甚.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
人目.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宫中刺绣属于官营手工业②扬州和益州丝织业发达
③唐代的丝织业代表古代最高水平④唐代贵族生活攀比之风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表明是官营手工业,故①正确;“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说明扬州和益州丝织业发达,故②正确;唐代的丝织业代表古代最高水平,材料没有涉及,故③错误;唐代贵族生活攀比之风盛行,材料没有涉及,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6、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面增,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解析:根据题目中“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得知,瓷器是专门为皇家生产,不在市场上流通,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是为市场而生产,在市场上流通,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生产主要是供自己和交纳赋税使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即是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A
7、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生产的特点是()
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
B、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
C、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
D、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丝绸技艺高超以及丝织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官府,根据题干提供的明清这个时间,此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种植业与纺织业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可以得出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材料三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
(1) “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材料一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解析:第(1)问,回答时要结合所学及材料“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分析解答,其手工业形态是家庭手工业;经济形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2)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由此可知是官营手工业,其特点是做工人数多、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第(3)问,从“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以判断“主”与“匠”之间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答案:(1)形态:家庭手工业.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性质:官营手工业.特点:①做工人数多(规模大);②耗费大;③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④政府设工官管理.(任答三点即可)
(3)现象:资本主义萌芽.证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