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总结_关于档案整理工作总结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总结_关于档案整理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为了更好地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所在单位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了整理工作。
本次工作的目标是对现有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清理、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资料整理: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纸质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人员和时间进行归档。
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和整理,确保电子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对已经归档的纸质档案进行封装和编号,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易查找性。
2. 资料审核:在整理和归档过程中,严格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存在疑点或错误的资料,进行核实和修正,确保档案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3. 数据录入:将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逐一录入电子数据库,建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库,方便管理和查询。
4. 档案调阅:对干部人事档案的调阅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批和登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档案清查:定期对档案库进行清查,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档案丢失或遗漏。
三、工作成果1. 档案整理:通过本次工作,整理了大量的干部人事档案,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归档和封装。
现有档案的整齐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便于查找和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1. 资料不完整:部分干部人事档案存在资料不全、缺失或错误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和补充。
2. 数据录入不及时:由于工作时间和人员有限,导致档案信息的录入不及时,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数据录入的速度和质量。
3. 档案查阅不便:由于档案仓库的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查阅不够便捷,需要优化仓库的布局和档案的存放方式。
4. 档案保密不到位:尽管有严格的调阅制度,但档案的保密性还需进一步加强,避免档案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和效益,我们将加强团队合作,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如何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清理工作
如何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清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组织的干部人事档案都会积累大量的文件和记录。
为了保持档案的整洁有序,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定期整理与清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清理工作,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1. 制定整理与清理计划首先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整理与清理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工作的目标、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
根据档案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可以将整理与清理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分配专门的工作人员。
2. 筛选和归类文件在整理与清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档案进行筛选和归类。
根据档案的内容、重要性和保管期限,将文件分为保留、销毁和归档三类。
对于过期的文件或与组织职能无关的文件,应及时销毁,以节省档案空间。
3. 建立档案编号和索引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检索档案,建立档案编号和索引系统至关重要。
每个档案都应有唯一的编号,同时建立详细的索引系统,包括文件名称、日期、责任人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有效地定位和获取所需文件,并提高工作效率。
4. 清理档案储存空间档案储存空间的清理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一步。
确保档案柜、文件架及其他储存设施的安全可靠,并按照档案编号和索引系统的要求进行整理放置。
不需要保留的文件应及时清理出去,以节省空间并保持整洁有序。
5. 数字化存储和备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存储已成为一个快速、安全和便捷的方式。
可以考虑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存储,并建立相应的备份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数字化存储不仅方便了文件的查找和检索,也减少了纸质文件的占用空间。
6. 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和更新档案非常重要,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特别是在干部人事任职或退休变动等重要节点,应及时更新相关档案,并进行相应的审查和核对。
7. 保密和保护档案干部人事档案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因此在整理与清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确保档案的安全存放,避免信息泄露和损坏。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包括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
首先,审核是整理工作的第一步,要严格审核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材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以及整理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审核后,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
其次,分类是整理工作的第二步,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是履历材料,包括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
第二类是自传材料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第三类是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和审计材料。
第四类是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和培训材料。
第五类是政审材料和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第六类是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最后,整理工作的其他步骤包括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
排序是将档案材料按照时间、单位、人名等顺序排列,编目是将档案材料按照分类编制目录,技术加工是对档案材料进行修整和复制,装订是将档案材料装订成册。
总之,干部人事档案整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审核、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步骤,以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先编写类号,再编写顺序号,最后标注页码。
例如,第一类的第一个材料为自传,类号为“一”,顺序号为“1”,页码为“1-5”,则标注为“一1(1-5)”。
第三步,整理整理是指对已经排序好的材料进行检查、补充、删除、合并等工作,使其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检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发现缺少或虚假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或删除。
2.合并重复的材料,避免冗余和浪费。
3.标注材料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方便查找和利用。
4.将材料装订成册,并按照类别、时间、姓名等进行标注。
5.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其及时、准确、完整。
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流程
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收集。
按照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变动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2)鉴别。
根据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对收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行认真鉴别,不属归档的材料按规定妥善处理。
(3)整理。
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把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
(4)核对。
对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要逐人、逐卷、逐份、逐页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5)入库。
核对无误,入库保管。
明确专人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库房,做好“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确保人事档案安全。
(6)统计。
每年统计一次档案基本情况,核对档案材料。
发现档案中缺少有关材料,及时登记并收集补充。
3、工作依据
(1)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干部档案工作条件》的通知(1991年4月2日);
(2)中央组织部关于修订《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说明(1991年3月4日);
(3)《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中央组织部1991年3月29日印发);
(4)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组通字[1996]14号)。
4、资料归档。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第六类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党员发展材料、组织关系材料、组织生活材料等。
第七类:奖励、惩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受到表彰、奖励和受到处分、警告等的材料。
注意,过去的惩处材料归在第三类,此次修订中调整到了第七类。
第八类:干部个人及其亲属的有关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个人及其亲属的各种材料,如婚姻、子女、财产、房产等情况的材料。
第九类: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
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十类: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材料,如干部个人的自述、个人经历材料等。
第二步,排序将同一类别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查找。
第三步,编目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编制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做到明确、准确。
目录应包括档案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档案存放地点、归档日期等内容。
第四步,技术加工对档案材料进行技术加工,如复印、扫描、数字化等,以保护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五步,装订将档案材料装订成册,标明册号、页码等信息,方便管理和查找。
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包括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
在分类过程中,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十大类进行分类。
在编目过程中,应编制明确、准确的干部人事档案目录。
最后,对档案材料进行技术加工和装订,以保护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干部档案,其中包括各类材料,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其中第一类是个人基本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户口簿、婚姻证明等。
第二类是个人履历材料,包括自传、简历、学历证书等。
第三类是考核评价材料,包括年度考核、述职报告等。
第四类是职称资格材料,包括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五类是奖惩材料,包括表彰奖励、问责处分等。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
收到档案材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严格审核,整理的第一个环节还是审核。
审核不仅贯穿收集整理工作始终,而且还贯穿在编打目录和整改工作的始终。
干部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二是材料是否齐全;三是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四是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
审核后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且整理归档工作必须在接收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第一步,分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
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因此,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整理干部人事档案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收集档案材料向相关部门和个人收集干部的各类档案材料,包括履历表、自传、考核鉴定、学历学位材料、培训材料、奖惩材料、任免材料等。
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清理材料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初步清理,去除重复、无用的材料,对破损、字迹模糊的材料进行修复或复制。
3、准备工具和设备准备好整理档案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打孔机、装订机、档案盒、标签纸、胶水、剪刀等。
二、分类对清理后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分类要遵循科学、合理、便于查找和利用的原则。
1、按照材料的内容分类一般可分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材料、培训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任免材料、工资福利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等。
2、按照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分类将同一类别的材料按照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三、排序在分类完成后,对每一类材料进行排序。
1、履历材料按照干部履历表、简历表等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自传材料一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考核鉴定材料按照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4、学历学位材料按照学历学位的获得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5、培训材料按照培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政审材料按照政审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7、党团材料入党入团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书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8、奖励材料按照奖励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级别高的在前,级别低的在后。
9、处分材料按照处分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解除处分的材料放在原处分材料之后。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类型和作用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有两种常见类型:一是对新建干部档案的整理;二是因补充归档材料而对原有的档案进行局部整理。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作用:一是使干部人事材料成为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
二是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保管和保护。
三是方便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
四是为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既不能“欠”整理,也不能“过”整理。
也就是说,干部人事档案必须进行规范化整理,但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完美下过多功夫。
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第一步,分类第一类:履历材料:主要为履历表、委员简历、代表简历。
不能将学生登记表、公务员登记表放此类,应分别放第四类和第九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比如干部个人情况报告表)。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如干部离任审计报告。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考试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第五类:审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入团材料中,新的收集归档规定只有入团志愿书。
按照文件精神,以前归档的入团申请书等相关材料予以保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发给国务院特殊津贴放此类。
第八类:执纪执法部门形成的涉及个人的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任免、调动、退(离)休、军人转业(复员)安置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历史。
正确地整理和修复干部人事档案对于做好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收集档案资料:首先,根据干部的任职情况和相关信息,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考核评价、奖惩情况、获奖证书等。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类归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干部的不同类型(如基层干部、中层干部、高层干部)进行分类归档。
同时,各类档案资料内部也要进行细化分类,方便查阅和管理。
3.文件编号:为每个档案文件设定独立的编号,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编号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根据干部的类别、级别、姓名等因素进行编排。
4.建立档案目录:制作档案目录,记录每个档案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档案编号、档案名称、档案所属干部的姓名和职务等。
档案目录应根据档案资料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适当分级,使之清晰、方便查找。
二、档案修复的常用技巧1.纸张修复:档案资料中的纸张往往会出现折痕、裂痕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纸张时,应使用酸性不大的胶水,小心地将裂痕粘合,使其恢复完整。
对于较重的折痕,可以使用专业的纸张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2.文字修复:档案资料中的文字可能会出现褪色、污渍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文字时,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除污渍,使用颜色和字体相近的墨水或蜡笔填补褪色的部分,尽量使文字恢复原貌。
3.扫描备份:为了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失和腐蚀,可以将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备份。
将档案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在扫描时应注意调整扫描仪的分辨率,使得数字化的档案具备足够的清晰度。
4.数字化修复:对于已经腐蚀严重的档案资料,可以采用数字化修复的方法。
通过专业的软件工具,对档案图像进行处理和修复,恢复档案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是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记录着干部工作的经历和绩效,对干部选拔、考核、评价、培训等环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档案进行整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一、搜集相关资料在整理干部人事档案之前,需要先搜集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干部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学历、培训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文件、说明、评价等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从个人档案中获取,也可以从相关部门和文件中搜集。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密,防止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分类整理档案将搜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并制定分类清单。
一般可以按照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培训情况、证书资格等方面进行分类。
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文件的编号和命名规则,以方便日后的查阅和使用。
三、核实档案信息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核实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查看个人档案、工作记录、评价表等文件来核实信息。
如果发现档案中存在错误或缺漏,需要及时纠正或补充。
四、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干部档案的电子化处理越来越普及。
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可以方便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之前,需要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档案的入库、查询、打印等流程。
五、定期清理档案定期清理档案是保证档案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清理档案时,需要对档案进行归档、分类、整理、修补等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档案的可查阅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将过期或无用的档案予以销毁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总之,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是管理干部制度运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通过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档案、核实信息、建立电子化数据库和定期清理档案等步骤,可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干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部门对干部个人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的重要文件,具有重要的管理和参考价值。
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编制流程和归档流程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
一、基本概念干部人事档案是指对干部个人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表彰奖励等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的文件。
它是组织部门管理干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对干部工作表现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规范编制和归档干部人事档案,对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流程1. 收集基本资料:组织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制度,要求干部提供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等相关资料,并对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和整理。
2. 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表:根据收集到的干部个人资料,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表,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表彰奖励等内容。
在填写档案表的过程中,要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3. 审核和备案:档案管理员或相关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审核,核对档案表中的信息与提供的资料是否一致,并在审核无误后进行备案。
备案过程中要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4. 归类整理: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和类别,进行归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条理清晰、易于查找。
可以根据干部职级、工作岗位等进行分类,设置相应的档案编号和索引。
三、归档流程1. 装订归档:对归类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装订,使用专用档案袋或盒进行包装,注明干部姓名、编号、归档时间等信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2. 密封保存:对归档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密封,使用封条封口,避免档案被非法打开或篡改。
密封后的档案要妥善保管,防潮、防火、防盗。
3. 存放管理:将归档好的干部人事档案按照一定的存放规则进行管理,建立档案借阅登记制度和档案存档期限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
4. 档案调阅:在干部转岗、提拔、评优等工作中,需要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调阅。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档案整理与保管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效管理和合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包括档案整理的步骤、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以及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
一、档案整理步骤档案整理是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序。
下面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 档案梳理:对已存在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初步梳理,了解档案的内容和数量情况,清楚每份档案的分类属性。
2. 档案分类: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属性和内容,进行分类,可按照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考核考评、奖惩记录等方面进行分类。
3. 档案筛选:对于档案中的冗余、失去参考价值或与重要信息无关的文件,进行筛选并予以销毁或归档移交其他相关部门。
4. 档案整理:根据文件的分类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有序排列,并在文件上标注清晰的文件编号、日期等信息,便于检索和管理。
5. 档案装订: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装订,使用专业的夹子或者活页文件夹进行装订,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档案的分类和归档原则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档案检索和利用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1. 主题分类原则: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履历、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分类。
2. 时期分类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按照年度、季度或者月份进行分类。
3. 部门分类原则:按照相关部门或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归口管理和管理责任的明确。
4. 职务分类原则:按照干部的职位或职务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部门、职级等进行分类。
5. 档案编目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即为每个档案文件赋予唯一的标识和编号,使其易于识别和检索。
三、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档案的保管是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下面是保管档案的措施与要点:1. 档案库环境:保持档案库的整洁、干燥、通风和定期除尘,防止环境污染对档案的侵蚀。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机构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评估、晋升职级等方面,对于保障干部队伍的管理规范和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围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展开阐述。
一、收集干部人事资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第一步是收集干部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
这包括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培训记录、奖惩情况等各方面的资料。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个人申报、面试考核、绩效评估等方式获得。
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查询和调取干部的相关资料。
二、整理与归档在收集到干部的人事资料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包括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编制干部档案目录,按照不同的类别和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干部档案应该清晰地记录干部的个人信息,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对于涉密的干部档案,还需要进行安全保密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审核与审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审核和审批环节十分重要。
在审核环节,相关部门或专门的干部人事管理人员需要对干部档案进行审核,核对干部的资料是否真实有效。
审批环节则是对已审核的干部档案进行最终的审批确认,确保干部档案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四、存储与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存储与维护是档案管理的核心环节。
首先,需要设立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室或存储仓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室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防潮、防火、防盗等设施应该得到有效配置。
其次,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档案的归档、查阅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及时修整和更新档案资料。
五、档案利用与调阅随着干部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和调阅也变得十分频繁。
干部人事档案应该做到查询便捷、信息准确,且保护干部个人隐私。
对于需要查询和调阅档案的人员,应该经过合法授权,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建立档案利用登记和审批机制,确保档案的合理使用。
六、档案归档与销毁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与销毁是档案管理的最后一环。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以下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档案收集收集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步。
在收集过程中,要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及时将干部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任免表、学历学位、奖惩等相关材料收集齐全。
同时,要确保所收集的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二、档案分类分类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步。
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特点,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将档案材料分为十大类,包括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材料、学历学位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任免材料和其他材料。
在分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确保分类准确无误。
三、档案整理整理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三步。
在整理过程中,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的要求,对每一类档案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包括对材料进行排序、编号、装订、分类、编目等。
同时,要确保整理后的档案材料整齐美观,易于查阅。
四、档案编码编码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四步。
在编码过程中,要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对每份档案材料进行唯一编码。
编码要准确、规范、易识别,以便后续查阅和管理。
五、档案装订装订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五步。
在装订过程中,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装订规范》的要求,对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装订。
装订时要确保档案材料牢固、美观、易翻阅。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档案材料,避免损坏或遗失。
六、档案保管保管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六步。
在保管过程中,要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将装订好的档案材料存放在指定的档案柜中。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保管制度,做好防潮、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和完整。
七、档案利用利用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七步。
在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对档案材料进行查阅、借阅、复制等操作。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档案材料的隐私和机密性,避免泄露或遗失。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一、引言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对干部进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必须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工作。
本文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方法进行探讨。
二、档案整理的背景和意义1. 档案整理的背景随着干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就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
2. 档案整理的意义(1)提高档案的可检索性。
通过整理,可以将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目录体系进行整理,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
(2)保护档案的安全性。
整理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档案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整理,可以将档案按照规定的要求重新整编,使得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方法1. 档案整理的步骤(1)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整理的目标和范围、整理的时间节点、整理的方法和流程等。
(2)材料拣选。
对档案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整理目标和范围的材料留下,不符合的材料进行淘汰。
(3)分类整理。
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将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检索和管理。
(4)目录编制。
制定档案目录,包括主目录和辅助目录,使档案的检索更加方便。
(5)装订封装。
对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和封装,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档案整编的原则(1)原始性原则。
保留档案材料的原始状态,不进行任何篡改和改动。
(2)连续性原则。
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材料进行整编,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3)一致性原则。
对同一类档案材料进行统一的整编方式,确保整编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4)规范性原则。
按照档案整理和整编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整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四、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注意事项1. 加强保密措施。
在整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档案的保密措施,避免泄露干部隐私和机密信息。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该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欢迎阅读!(一)鉴别1查姓名是否一致,防止张冠李戴、同名异人;2判断材料是否属人事档案、是否属本人材料;3查材料是否有重复,是否齐全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查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4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写的材料、填的表格有无自己签名,组织上有无盖章,有无形成日期;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再归档。
(二)分类第一类:履历材料(1)干部、职工、教师、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转业干部服预备役登记表;(2)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材料;(3)更改姓名材料(包括个人汇报、组织批复、旁证材料);(4)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5)履历表、简历表中有组织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归第一类(含履历),以鉴定为主的归第三类(含鉴定);(6)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
第二类:自传材料(1)干部本人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自传;(2)带有自传内容的材料(由本人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3)业务自传归第四类;(4)入党申请书中有自传性质的材料归二类,在备注栏中注明代自传。
第三类:鉴定、考察、考核材料(1)个人鉴定;(2)干部、教师、党团员、学生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3)毕业、结业、出国、出境、调动、劳动鉴定及其他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质的材料;(4)党团员民主评议表、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5)干部任职考察综合材料、教职工学年度考核表、年度考核表、领导干部任职期满考核表;(6)离任审计考核材料(干部个人的审计汇报或审计意见材料);(7)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程序。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1)中专以上学校的报考表;(2)中专以上学校选拔、保送学生登记表;(3)各种毕业生登记表;(4)学习成绩表、记分册(包括自学考试、业务培训进修、学位考试成绩单);(5)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6)学位评定书(决议书),学位申请书(审批表);(7)博士后进站审批表、工作期满出站登记表;(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确认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登记表;(9)聘任、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称)审批表、登记表;(10)干部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等;(11)反映干部学历才识、专业技术方面情况的其他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要求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要求一、档案整理的重要性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人事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干部选拔任用、职称晋升、调动安排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因此,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整编工作至关重要。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1. 完整性原则:档案应按照完整性原则进行整理,包括基本个人信息、任职资格、考核评价、拟晋升、培训记录等内容。
所有相关材料应尽可能完备,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 有序性原则:档案应按照条理清晰的顺序进行整理,采用时间序列或主题分类等方法,使档案内容有条不紊地排列。
3. 保密性原则:档案整理工作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干部人事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三、档案整理步骤1. 收集档案资料:收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任免文件、考核评价材料、晋升资格审批表、培训记录等。
2. 审核档案内容: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分类整理档案:根据档案整理工作的需要,将档案资料按照时间、部门、岗位等分类进行整理,采用编目表或档案分类标签进行标注。
4. 编制档案清单:编制档案清单,清晰地记录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方便管理和查阅。
五、档案整编的要求1. 确定整编标准:根据档案整编的需要,确定整编标准,比如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按照岗位职责整理等。
2. 更新档案资料: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更新,记录干部的任职调动、考核评价等情况。
3. 真实性和可信度:档案整编工作要求真实记录干部的工作业绩、奖惩情况等信息,并确保档案资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六、总结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保证干部人事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档案整理与整编时,应遵循完整性、有序性和保密性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整编流程一、引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机构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整理与整编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整理与整编流程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流程,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二、档案整理与整编的必要性1.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干部人事档案包含了干部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等重要资料,档案的完整性是对干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
通过整理与整编,能够及时更新档案内容,进一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规范的整理与整编流程能够便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节约了浏览不同材料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整理与整编也有利于发现档案中的问题和疏漏,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流程1.筹备阶段筹备阶段是整理与整编工作的准备阶段,具体工作如下:(1)明确整理与整编的目的和范围;(2)确定整理与整编的责任人和相关人员;(3)调查了解干部信息,对干部档案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2.分类整理分类整理是整理与整编的核心环节,具体工作如下:(1)依据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档案进行分类;(2)将各类档案进行归纳和排列,确保档案的条理清晰。
3.资料审核资料审核是整理与整编工作的关键环节,具体工作如下:(1)对档案中的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发现错误或遗漏的资料,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4.编目登记编目登记是整理与整编的重要步骤,具体工作如下:(1)为不同类别的档案建立编目,包括标题、编号、日期等;(2)将编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方便档案的管理和查询。
5.装订归档装订归档是整理与整编工作的最后环节,具体工作如下:(1)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编目信息进行装订;(2)确保档案的安全存放,建立完善的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四、档案整理与整编的注意事项1.保护档案的隐私性在整理与整编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护干部个人隐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最新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步骤
最新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步骤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以个人为单位,将收集起来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中,有三种类型:新建档案的整理、对档案补充新内容的整理和对档案进行清理的整理。
其中,清理档案的整理类型属于特殊种类,一般不常用。
在整理方法方面,有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整理和日常工作中的整理。
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整理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抽调有关人员集中进行整理。
日常工作中的整理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新接收档案或材料所进行的立卷、归档等工作。
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研究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地做好整理工作。
在整理档案工作中应注意保密工作,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XXX和国家的秘密。
在整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制定整理计划和方案,明确整理目标和要求,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等。
在整理档案时,要严禁吸烟,不得随便议论和泄露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在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准备。
在整理之前,应全面收集所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收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发通知、打电话、分级负责归口收集等。
2.人员的准备。
在任务较重的单位,需要抽调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好、文字书写工整的党员干部参与整理工作。
在整理前,应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操作技术。
3.经费的准备。
根据整理数量的多少,申请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购买工具、整档用品等。
4.物质的准备。
包括整理室、工具、用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
收到档案材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严格审核,整理的第一个环节还是审核。
审核不仅贯穿收集整理工作始终,而且还贯穿在编打目录和整改工作的始终。
干部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二是材料是否齐全;三是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四是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
审核后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且整理归档工作必须在接收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
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政形成的材料。
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材料统一规定归在第五类。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
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问责材料、处分材料、上级决定解除处分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裁定书以及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等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应归在第九类。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
第十类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
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入此类。
档案材料的分类有两点说明:
(一)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内容复杂、数量众多,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由低到高、由少到多.为了便于添加材料、方便查找,还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这两类中的材料,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第四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
第九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工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
今后,报送的新任市管干部档案,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进行二级分类。
(二)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第一类。
第二步,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
具体方法有:
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
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
其中,第五类和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
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
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
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第三步,编目
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一是“类号”改为“序号”;二是“材料制成时间”改为“材料形成时间”;三是删除“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是: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
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
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
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
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
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分类的类号用(一)至(四),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
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
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
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
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
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
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
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
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
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
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
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
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
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
不要求大类空四行,小类空三行。
第四步,技术加工
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
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
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
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
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
注意,从保护档案原貌,简化整理的目的出发,不要对档案材料进行过度裁剪。
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
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
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
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
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第五步,装订
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排列其后,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
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
反对刻意追求“四边齐”。
干部人事档案如果太厚,应该分成两卷装订。
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分在同一卷中。
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报送市管干部档案必须使用规定的卷夹。
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