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原文
九年级上册的《诗词三首》原文如下:
1.《行路难・其一》
1.作者:唐・李白
2.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唐・刘禹锡
2.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宋・苏轼
2.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经典内容,其中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简介和赏析:
1. 《出塞》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民族为题材,描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和斗争。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疆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民族的关系,以及边疆民族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奋斗的精神。
2. 《凉州词》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戍卫为题材,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戍卫的艰辛。
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展现了边疆戍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
3.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诗。
此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岁月的感慨。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李清照:词三首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
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 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 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 境界啊!
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赞美
之中,又渗透着词人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性
格特征。
如梦令
齐声朗诵这首 词,注意读出 清新的画面美 来。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关于词牌“一剪梅”的由来
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它规定某一词牌的 字数、句数、平仄及韵脚。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 令”。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 。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 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 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 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其夫病死,她精 神上受到沉重打击.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活颠沛 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 离别相思.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 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她 的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 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古诗词三首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 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 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 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
•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 这边的“瓜洲”很近,只一条江水的距离, 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不 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 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点 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 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 结合,用得绝妙。结句“明月何时照我 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 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 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上片展现作者浓浓的乡情。“夜 深千帐灯”,是心深苦之写。夜深时 灯火通明,因思乡而失眠。 下片在重 叠复沓中,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 着时间,因乡情阻隔心烦意乱。作者 乡心聒碎梦难成,难以承受。在故乡 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叠 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 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就是此词 的佳处。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凉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 封家书。与亲人沟通、向亲人 诉说。 可太匆忙,捎信人即将 出发, 我又拆开信封检查漏没 漏。
赏析
•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 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 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 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 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 “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 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 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 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 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 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
古诗词三首的生字组词拼音
古诗词三首的生字组词拼音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我会写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yú:榆(榆关、榆树、榆荚)
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
我会认组词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DOC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的读书笔记:一、生字组词鹭(lù):白鹭、鹭鸟、惊弓之鹭。
嫌(xián):嫌弃、嫌恶、无嫌。
喙(huì):长喙、短喙、喙长三尺。
僵(jiāng):僵硬、冻僵、僵尸。
敦(dūn):伦敦、敦促、敦厚。
嘹(liǎo):嘹亮、嘹高、嘹望。
二、多音字薄bó(单薄)bò(薄荷)糊hú(糊墙)hū(糊弄)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舍shè(宿舍)shě(舍弃)卷juǎn(卷起)juàn(卷子)分fēn(分数)fèn(水分)三、重点词语解释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也指力量薄弱,不充实。
喙:鸟的嘴。
疏忽:粗心大意。
笃厚:忠诚老实。
相宜:合适。
矗立:高耸地立着。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
勤俭持家:靠勤劳节俭过日子。
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和好地相处。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忘记返回。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不发出声音来。
形容非常镇静。
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表示某事经常发生,见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黑云
比喻
翻墨
白雨跳珠图 雨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狂风散云图
风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雨后西湖图
水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讨论: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动静之间,一场暴雨戛然而止。
黑云翻墨图
动
白雨跳珠图
动
狂风散云图
动
雨后西湖图
孟浩然夜宿建德江时写下了《夜宿德江》 表达愁绪,北宋诗人苏轼登上望湖楼喝酒时 也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苏轼(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自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 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 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 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 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 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 三首》。
宿建德江
第一课时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互动课堂
读通诗句后,我们再来读一遍, 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
移舟泊烟 渚, 日 新暮。客客愁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 自己为“客”?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涌起 “新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古诗词三首》,收入了两首唐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一首宋词(《长相思》),现整理分享这三首诗词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九上语文14课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诗词三首》包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山坡羊·潼关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他在扬州的酒席上,面对友人白居易的赠诗,回忆起自己被贬离京的岁月,感慨万千而作。
诗中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于他政治失意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词中赞美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短暂人生的珍惜和对永恒理想的追求。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一首散曲。
这首散曲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切。
他感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三首诗词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和词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
诗词曲三首诗三首是哪三首短诗词三首: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诗词曲三首,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诗词曲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创造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诗词曲三首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诗词曲三首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如下: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第14课《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上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汇总一、《行路难》《行路难》(一)作者介绍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又称“大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二)创作背景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原诗 字词解释 翻译 要点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玉盘,对盘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赏析题】以乐景村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
与“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子的美称。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内容理解题】正面写“行路难”。
用“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具有比兴的意味。
闲来垂钓碧溪上④,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3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笔记,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的作者、朝代、诗句、诗意、注释、赏析等:1. 《宿建德江》作者: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②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③客:指诗人自己。
④野旷:空旷的原野。
⑤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⑥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和人更接近了。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正是夕阳西下时分,诗人油然而生旅愁。
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淸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在诗人孟浩然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宿”字告诉我们,诗人寄宿在建德江边,他停靠在一条孤船上,默默地注视着那情感的小洲,一天又过去了,夜幕降临,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极为单调而凄清。
天空的白云很快的飘过,江畔的树木被拉得长长的影子也很快的移过。
只有那孤舟中的诗人徘徊在暗淡的夜色中,望着漫天的烟雾,面对着孤独的小洲和江水清澈见底的倒影,却无法排遣内心的愁闷。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统八年(1075)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又叫看经楼、先德楼。
③醉书:饮酒醉时作书。
④遮山:遮盖了山峰。
⑤白雨跳珠:形容雨点很大,落在湖中溅起像珠子的水花。
忽:突然。
如:像。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烈日当空时苦热难熬,骤雨突降时更令人心惊胆战,真是变化莫测。
可诗人用“翻墨”“跳珠”一比一拟写出天色变化之快及来势之猛,又用“卷地风来”“水如天”等连用八个比喻写出雨过天晴后的壮观景色。
这是何等的笔力!当你想身临其境时,只要合卷回味,脑海便会出现一个个动人的画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笔记: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2、《宿建德江》描写了作者在建德江畔夜宿的情景,表现出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江水、明月、孤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欣赏西湖美景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雨景的美妙之处。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黄沙道中夜行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词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5、在学习《古诗词三首》时,应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的手法和修辞,同时也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_________[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_________[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_________[长相思]词牌名。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生字组词: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多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孙(子孙)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忧愁)怒(发怒)寺(寺庙)侍(侍奉)榆(榆树)愉(愉快)畔(湖畔)伴(伙伴)课后习题答案:1、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词三首》课型自学验收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
什么样的心境?
3.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4.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为称道,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
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圆梦质疑
《相见欢》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学会品析鉴赏诗词。
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二.知识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史从嘉,
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
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
擅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
前期作
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
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
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
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他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旦夕以泪洗面得凄凉寂寞的日子。
这首《机见欢》就是他降宋后囚居汴京时所作。
三.自主学习
解释词语:
(1)锁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
永茂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使用时间:2013 主备:王润玲杨桂娟审批:班级:组别:姓名:教师评价:
《醉花阴》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的词意情感。
2.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达到背诵目标,积累名句。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
2.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2.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自主学习
昼()瑞()兽()枕()盈()
消:莫:
四.合作探究
1.具体说说词的上下片的内容。
(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2.这首词哪一句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3.李清照时间角度写愁哪些字、词能体现出来?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5.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小结《醉花阴》的主旨
《破阵子》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词的主旨
2.学会品析鉴赏词
3.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应如何理解?
3.理解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及表达的壮志未酬的忧愤。
二.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
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
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
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
失意为新军将军所作,介绍了当年本人征战时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挑.灯()(2)麾.下()(3)炙.()(4)的.卢()
2.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的句子是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破阵子>>中词人的醉与梦?
2.怎样理解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为陈同甫赋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