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微小空间碎片加速器初步实验结果

合集下载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等离子体实验报告引言: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激发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等离子体并研究其性质,探索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潜力。

1. 实验原理等离子体是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其中的电子被高能量的热激发或电场激发所产生。

等离子体的特点是具有高度激发的电子和离子,呈现出与固体、液体和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

2.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真空室、电极和探测器等装置。

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高电压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真空室则提供了一个低压环境,以便观察和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质。

3. 实验步骤首先,将实验装置连接好并确保安全。

然后,通过控制电压和电流,使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

接下来,将探测器放置在真空室中,以测量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与电压和电流有关。

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增加,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电场激发对等离子体的产生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了等离子体的发光现象。

当电场激发等离子体时,激发的电子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光。

这种发光现象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气体放电管等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应用前景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物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制备高能量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和材料表面改性等工业应用。

此外,等离子体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6.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等离子体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等离子体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潜力,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等离子体并研究其性质,探索了等离子体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与电压和电流有关,并且等离子体具有发光现象。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机制研究综述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机制研究综述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机制研究综述1 研究现状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强度不断增强,脉宽不断缩短,对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开辟出了许多新的领域。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与激光的强度、波长、脉宽,等离子体状态参数(最主要是密度)密切相关。

随着激光强度变大,开始是线性响应,然后随着激光不断增强,非线性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开始占主导。

当强度超过1018W/cm2电子的相对论效应必须考虑,加剧了理论研究难度但也催生了更多的物理现象产生。

比如非线性波跛、超高能粒子产生、相对论孤子和涡旋。

而根据等离子体的密度不同,激光与等离子体作用可以分为稀薄等离子体(同气体靶作用)和稠密等离子体(同液、固体作用)。

对于1微米的激光,能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的临界密度是1.1×1021cm-3,介于气体密度与固液密度之间。

激光脉宽的减小使得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出现新的物理现象。

fs级别的脉宽,对稀薄等离子体可以通过直接的LWFA来加速电子。

超短超强激光驱动电子等离子体加速电子,可获得能量高达1GeV、电荷接近1 n c、方向性优良、能散度小的高性能电子束,从而在高能加速器、聚变物理、短脉冲高亮度X光源产生、实现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领域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研究激光同等离子体如何作用及粒子加速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图1、激光强度在CPA技术突破后大幅增强首先,激光同等离子体作用的第一步是材料对激光的吸收,除了普通的逆轫致吸收和共振吸收,在高强度相对论激光还有很多吸收机制,比如真空加热,J×B加热,有质动力直接加速离子,鞘场加速等等,下面根据加速粒子不同逐一介绍各种加速机制1979年,Tajima和Dawson提出用强激光脉冲激发等离子体波来加速电子的机制,这就是直接激光尾场加速(LWFA)[1],原理是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在稀薄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纵向的非线性力——有质动力(F p=-q2▽a02/4mw2)将电子推开,共振激发出等离子体波(尾波场)。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动能消耗和粒子加速过程探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动能消耗和粒子加速过程探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动能消耗和粒子加速过程探索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是现代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高能物理和宇宙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等离子体是一种以电离的原子和自由电子为基本成分的物质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很多地方,如太阳和恒星的核心、闪电等。

研究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其中的动能消耗和粒子加速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基本物理规律以及未来的能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动能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和电子具有很高的动能,而这些动能往往会由于等离子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碰撞而损失。

了解这种动能损失的机制和特性,对于探索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开发高性能等离子体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能消耗主要可以通过两个过程来实现:与周围的物质碰撞和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

碰撞过程是等离子体动能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会导致离子和电子的速度减小。

这种速度减小可以通过等离子体中的粒子间的碰撞以及与等离子体边界的碰撞来实现。

而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动能消耗途径,它通过辐射能量的散失来减小粒子的速度。

这种辐射包括布朗运动辐射、同步辐射以及静电辐射等。

粒子加速过程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粒子加速是指将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或电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使它们具有较大的动能。

粒子加速过程在太阳和星际等行星际空间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实验室的等离子体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了解粒子加速的机制和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太阳风、宇宙射线等现象的起源以及开发高能粒子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

粒子加速主要包括电场加速和磁场加速两种方式。

电场加速是通过给等离子体中的粒子施加电场来增加它们的速度和动能。

磁场加速是通过磁场的作用使粒子在等离子体中进行螺旋运动,从而逐渐增加它们的速度和动能。

在粒子加速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多种辅助设备和技术。

加速器是一种用于加速粒子的装置,它可以利用电场、磁场或者电磁波等力量实现粒子的加速。

加速器根据不同的运动机制可以分为线性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

电磁加速器 物理实验报告

电磁加速器 物理实验报告
4、实验现象及操作
线圈接通电流,线圈便产生了感应磁场,吸引小钢球运动。当控制第一个线圈的感应器感应到小球接近第一个线圈时,第一个线圈立刻通电,铁球立刻被吸引穿过第一个线圈,当穿过第一个线圈时第一个线圈立刻断电,铁球因为惯性滚向第二个线圈,当第二个线圈感应器感应到铁球时,第二个线圈又立刻通电吸引铁球穿过第二个线圈,当穿过线圈后有滚到下一个线圈,这样循环。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以免发生事故。
5、思考与讨论
电磁学是极具发展前途的,电磁加速器是各国都在研究的热门领域,利用电磁加速可以在更加环保的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加速效果,在战略性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美国于1982年研制成功实验级磁轨炮,而磁轨炮需要极大的电流作为发射动力(约7~9MA),所以仅靠电源来产生电流是不行的。蓄电时间长,导轨易损坏等问题还有待完善。它能够把质量为300克的炮弹加速到了每秒约4千米。如果是在真空中,这个速度还可提高到每秒8~10千米,这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具备了作为一种新型航天发射装置的理论资格。因此科学家们还有借此来发射卫星的设想:先把电磁发射器把火箭加速到1.6Km/s,然后火箭点火,将有效载荷加速到11Km/s,这样能极大的提高火箭的使用效率,节省原料。
Electromagnetic Accelerator
电磁加速器
指导老师:
作者:
学号:
班级:
时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实验目的
揭示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电磁感应在加速物体方面的应用。
2、实验原理
三相对称的交流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流时会产生旋转磁场,导体在旋转磁场中运动。即利用电磁力提升和推动物体把物体加速。高压电源接入回路,安培力:F=ILB,根据动量定理:v=Ft/m可知加速物体至一个很大的速度,需要有足够长的导轨(提供时间)和足够大的电流,并尽可能减少轨道与物体间的摩擦。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等离子体的特性和性质。

通过在实验室中制备等离子体,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对等离子体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条件进行探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实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

引言:等离子体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高温高能、带电等特性。

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太阳、星际空间和闪电等。

在地球上,等离子体也有很多应用,如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喷雾技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等离子体的性质和应用,本实验使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制备了等离子体,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

实验步骤:1. 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等离子体发生器、高压电源、压力计、真空泵、标准气体、观察窗等。

2. 系统组装:按照实验要求,将各个仪器和设备进行组装,确保实验系统正常运行。

3. 真空泵抽气:使用真空泵将实验设备的容器内的气体抽除,建立高真空环境。

4. 真空度测试:使用压力计对实验中的真空度进行测试,确保达到实验要求。

5. 充入标准气体:将标准气体充入等离子体发生器,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使其满足实验条件。

6. 施加高压电源:将高压电源接通,施加合适的电压和电流,形成电弧放电。

7. 观察和记录:使用观察窗等设备对等离子体的形态、发展和维持条件进行观察和记录。

8. 数据采集和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在合适的压力和电压条件下,等离子体能够稳定形成,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电弧、等离子球等。

2. 等离子体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呈现出辐射、发光等特性。

3. 等离子体的形成和稳定维持与气体种类、气体流量、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4. 等离子体存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可以通过相关仪器进行观测和测量。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等离子体的性质和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等离子体的形成和发展与气体种类、气体流量、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等离子体物理的实验与模拟

等离子体物理的实验与模拟

等离子体物理的实验与模拟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电离的气体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在空间科学、核聚变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这种复杂的物理过程,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利用实验和模拟手段进行研究。

一、等离子体实验等离子体实验通常使用等离子体束、高功率激光和磁约束等设备来生成等离子体,并通过光谱学、电学和磁学等手段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例如,弧光放电等离子体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体产生方法,它使用电弧将气体电离并生成等离子体。

实验者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电压和气体混合比等因素来控制等离子体的性质,例如温度、密度和成分等。

然后,使用光谱学等技术分析等离子体光谱并确定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

高功率激光也可以用于产生等离子体。

当强激光束照射到固体、气体或液体表面时,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波等现象。

波浪弯曲、不稳定性和失稳性都是等离子体波中的重要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在高功率激光等离子体实验中得到了探测和研究。

还有一种等离子体实验被称为磁约束等离子体,即使用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稳定的空间内。

由于等离子体具有带电性和磁感应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方向来调节等离子体的行为和运动。

磁约束等离子体在研究核聚变、空间天气和太阳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等离子体模拟虽然等离子体实验可以产生和研究等离子体,但实验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昂贵性,因此等离子体模拟也成为了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等离子体模拟涉及数学和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实现。

等离子体物理的数学模型通常基于Maxwell方程组和Boltzmann方程描述等离子体的电磁和动力学行为。

这些方程描述了等离子体中电磁场、电子、离子和中性分子等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

为了解决这些方程,需要开发计算模型和算法,例如有限元方法和粒子模拟等。

等离子体模拟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模拟实验中难以获得的过程或条件。

例如,模拟高温、高能量密度等情况下的等离子体行为。

等离子体实验

等离子体实验

一、等离子体-物质第四态如果给物质施加显著的高温或通过加速电子、加速离子等给物质加上能量,中性的物质就会被离解成电子、离子和自由基。

不断地从外部施加能量,物质被离解成阴、阳荷电粒子的状态称为等离子体。

将物质的状态按从低能到高能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称为物质第四态.其中含有电子、离子、激发态粒子、亚稳态粒子、光子等,既有导电性又可用磁场控制,而且能为化学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粒子,总体上是电中性的导电气体。

自然界中,等离子体普遍存在,地球大气外层的电离层、太阳日冕、恒星内部、稀薄的星云和星际气体都存在等离子体,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等离子体虽不多见,但在宇宙中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估计宇宙中有99%以上的物质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二、等离子体的产生获得等离子体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把在电场作用下气体被击穿而导电的物理现象称之为气体放电,如此产生的电离气体叫做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人们对气体放电的研究己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目前世界各国有很多研究者正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发展气体放电。

现代气体放电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0年左右,人们从理论上集中对各种气体放电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Langmuir首次提出等离子体(plasma)的概念[1] Tonks L, Langmuir I. Oscillations in ionized gases. Phys.Rev., 1929, 33(2):195-210,即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组成的宏观上保持电中性的电离物质;第二个时期是1950年左右,人们对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激光、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气体放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运用气体放电获得等离子体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迄今为止,人们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气体放电形式。

按工作气压的不同,气体放电可分为低气压放电和高气压放电;按激励电场频率的不同,可分为直流放电、低频放电、高频放电和微波放电;按放电形式及形成机制可分为汤森放电、辉光放电、弧光放电、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等。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一.实验原理
等离子体(Plasma)是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 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 是物质的第四态,被称为等离子态,或者“超气态”。 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 合作用。等离子体是由克鲁克斯在1879年发现的, 1928年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和汤克斯(Tonks)首 次将“等离子体(plasma)”一词引入物理学,用来 描述气体放电管里的物质形态。严格来说,等离子是 具有高位能动能的气体团,等离子的总带电量仍是中 性,借由电场或磁场的高动能将外层的电子击出,结 果电子已不再被束缚于原子核,而成为高位能高动能 的的自由电子。
P=40Pa U=338V I=2.5mA
Te 4.7 105 K
P=40Pa U=415v I=5.5mA
Te 1.4105 K
实验原理
低气压放电可分为三个阶段:暗放电、辉光放电和电 弧放电。经典直流低气压放电在正常辉光放电区有如 下区域:阿斯顿暗区、阴极辉光区、阴极暗区、阴极 区、负辉光区、法拉第暗区、正电柱、阳极辉光区和
阳极暗区。
二.实验内容
等离子的I—V特性测定 气体击穿电压与电极间距的关系研究 验证帕邢定律 探针法测电子温度 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研究
三.实验步骤
抽真空:
A.检查仪器的完整性,连接好所有管路,安装好放电管部件 B.将高压输出电源线接至放电管两端的正负极板 C.检查水箱里有无冷却水,接通总电源 D.打开总电源开关 E.关闭电子流量计,打开隔膜阀,并依次接通冷却水电源,真空泵
电源,抽真空,接通电阻真空计电源 F.打开转子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到一定值,调节隔膜阀,稳定工
作气压,开高压,将工作选择打到辉光放电测量 G.缓慢调节高压调节,记录辉光放电和电流的测量结果绘制I—V曲

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上碎片按速度的筛选

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上碎片按速度的筛选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9长期以来,由于对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空间碎片一直是航天活动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对空间碎片研究表明,大量存在于太空中的空间碎片,99%以上的碎片是1 μm~1 m m 之间的微小碎片,速度主要分布在1~15 k m /s,空间碎片与航天器的平均碰撞速度高达10 k m/s [1-3],由于其数量巨大,频繁地撞击卫星外表材料,直接损伤航天器表面热控涂层、太阳能电池和光学镜头及窗口,并且砂蚀航天器表面材料造成空间原子氧剥蚀加剧,严重影响航天器的寿命及可靠性[4-6]。

在模拟微米至毫米范围的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效应方面,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在碎片尺寸、速度、材料及形状等方面更加符合模拟要求,是最佳选择。

国际上曾经用于微小空间碎片撞击研究的等离子体加速器有3台[7],分别是由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空间研究所、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奥本大学空间研究所。

等离子体驱动碎片加速器可将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微粒加速到1~15 k m/s的速度[8-9]。

但是由于是群发射,每次加速的微粒不是单个发射,得到的是一个速度范围内的一群微粒。

在做一些地面模拟实验时,需要的是某些特定速度范围的微粒,因此需要对被加速的微粒加以筛选。

例如由于空间微小碎片速度基本大于1 km/s,但是由加速器发射的微粒有些是速度小于1 k m /s 的,就需要对小于该速度的微粒进行过滤。

针对此需要,笔者设计了进行速度筛选的装置(简称快门),并对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测试。

1 设计原理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是通过高压电容器对同轴枪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在强大磁压力下将等离子体高速驱动,并通过一个压缩线圈将等离子体通过电磁作用压缩成高温、高密、高速等离子体流,将置于喷嘴处的微粒瞬间喷射而出形成超高速微粒,在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上运用快门工作时,先发出启动快门转动的信号,该信号经过一定的时间延迟t 延迟后触发充气阀门充气,经过时间τ工作气体放电,粒子被加速。

等离子相关实验报告(3篇)

等离子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和形成条件;2. 掌握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等离子体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实验原理等离子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由带电粒子(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在高温、高压、电磁场等条件下,气体分子可以被激发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1. 等离子体发生器;2. 气源(氩气、氮气等);3. 高压电源;4. 温度控制器;5. 激光发射器;6. 摄像头;7.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系统。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连接好相关设备,调试好实验参数。

2. 实验一:等离子体形成实验(1)开启高压电源,调节电压至设定值;(2)通入氩气,调整气体流量;(3)观察等离子体形成过程,记录等离子体颜色、形状等特征。

3. 实验二:等离子体导电性实验(1)将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置在导电台上;(2)连接高压电源,调节电压至设定值;(3)观察等离子体导电性,记录电流大小、稳定性等数据。

4. 实验三:等离子体温度测量实验(1)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等离子体中心;(2)开启等离子体发生器,调节电压至设定值;(3)记录温度传感器读数,分析等离子体温度变化规律。

5. 实验四:等离子体应用实验(1)将激光发射器放置在等离子体发生器前方;(2)开启激光发射器,观察等离子体对激光的散射现象;(3)分析等离子体对激光的散射效果,探讨等离子体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等离子体形成实验通过观察,等离子体呈现明亮的紫红色,形状为环状,中心温度较高。

2. 实验二:等离子体导电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导电性较好,电流大小稳定。

3. 实验三:等离子体温度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温度随着电压升高而升高,呈现非线性关系。

4. 实验四:等离子体应用实验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散射现象明显,说明等离子体具有光学应用潜力。

加速器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

加速器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

加速器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其中,加速器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学成为了两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一、加速器物理学研究加速器物理学是研究加速器和束流性质的科学领域。

加速器可以让粒子达到极高的速度,从而产生极高的能量,进而研究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性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器物理学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加速器,如直线加速器、环形加速器和直线弯曲加速器。

直线加速器是加速器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进而实现分析和研究物理情况。

而环形加速器则是一种环形管道,其中充满了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可以让粒子在加速器中一圈又一圈,达到更高的能量。

最近,直线弯曲加速器的出现,则更是为物理学的炮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二、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等离子体(即带电粒子的等离子态)的科学学科。

在天体物理学、核聚变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应用。

等离子体是指物质中大量的电荷粒子因受到电场或热激发而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性质将发生许多变化,很多天然或人造的等离子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物理特征。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掌握实现聚变能源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推动燃料电池和光催化等新技术的发展。

三、加速器物理学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结合加速器物理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交叉点。

例如,在等离子体射流中,离子通过离子发动机加速,而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加速器物理学的应用。

此外,离子运动的过程是通过相互作用和轰击来实现的,这也是等离子体物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同时,利用加速器物理学的实验手段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学也很常见。

世界上许多加速器都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合作,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超导电子线圈、美国加州大学的脉冲功率激光系统等等。

综上,加速器物理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是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也存在着很多相互交叉和共同点。

激光等离子加速器

激光等离子加速器

光学精密机械2020年第3期(总第158期)-8-激光等离子加速器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LUX连续不断产生电子束的时间首次超过一整天达到30小时,创下世界纪录,这是通往未来粒子加速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让基础研究和医学等领域受益。

LUX由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汉堡大学共同开发和运营。

研究人员解释称,在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内,激光或高能粒子束会在微管内产生等离子波。

等离子体是一种气体,其中的气体分子被剥离了电子。

LUX使用氢气作为气体。

研究小组负责人安德烈亚斯·迈尔解释说:“激光脉冲以狭窄的圆盘形式穿过气体,在此过程中,将电子从氢分子中剥离,紧随脉冲后的电子会被位于其前方带正电的等离子波加速。

这使激光等离子加速器获得的加速强度比现今最强大的机器能提供的加速强度高1000倍,更紧凑、功能更强大的等离子体加速器有望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破纪录的不间断运行中,加速器每秒能加速100000多个电子束。

有了这么庞大的数据集,科学家可以对加速器、激光器和光束的特性开展更精确地关联和分析。

迈尔说:“例如,我们可以将电子束中意想不到的变化追溯到激光器中的特定位置,从而确切知道从哪里开始才能产生更好的粒子束。

”迈耶指出:“该系统可运行更长时间,但我们在30小时后就停止了运行。

最新研究为这种创新的粒子加速器技术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激光等离子体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实际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

”迈耶也强调说,在将这些设备投入实际使用之前,仍有许多技术挑战需要克服,“但现在,我们能够操控运行电子束线更长时间,这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DESY加速器部门主管威姆·利曼思总结说:“这项工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可以产生可控输出,为进一步开发该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

微小碎片加速器同轴枪内等离子体轴向速度研究

微小碎片加速器同轴枪内等离子体轴向速度研究

微小碎片加速器同轴枪内等离子体轴向速度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小碎片加速器在同轴枪内等离子体中的轴向
速度。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微小碎片加速器能够显著地提高等离子体的轴向速度。

与传统加速器相比,微小碎片加速器可以在同样的输入功率下获得更高的速度,同时还能够减小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碰撞损失。

此外,我们还对微小碎片加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我们发现,微小碎片加速器的高能离子碎片可以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被加速器的电场加速并注入到等离子体中,从而提高等离子体的轴向速度。

综上所述,微小碎片加速器在同轴枪内等离子体中的轴向速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望为未来等离子体加速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 1 -。

等离子体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等离子体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等离子体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物质状态,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物质状态之一,包括太阳、恒星、行星磁场和地球的电离层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最近,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成果。

1. 解决了最近四十年来的“缺失问题”等离子体中存在一种称为“粒子抖动”的现象,这种抖动导致了粒子之间的能量交换。

而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最近,由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成功解决了这个“缺失问题”。

研究发现,电子在等离子体中的位置变化会引发等离子体整体发生抖动,这种抖动形成了能量交换。

利用大型等离子体实验设施,研究团队还成功复现了这个现象。

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对等离子体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确认了“轻元素丰度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宇宙的起源问题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轻元素丰度,指的是宇宙中氢、氦、锂等轻元素的相对丰度。

在标准大爆炸模型中,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间有一定差异,这就被称为“轻元素丰度问题”。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杨劲松、李鹏等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模拟重离子碰撞实验的方式,成功复现宇宙初期的条件,发现在极端高温高密度的条件下,核反应可以通过氦核和氢原子的瞬间相互作用而有效触发,在这种情况下,理论计算值可以与观测值完全吻合。

这个成果为解决“轻元素丰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决方案。

3. 新发现了一种“磁星”—XRF020903磁星是一种极度强磁场的恒星,它的表面磁场可以达到百万甚至十亿高斯。

最近,俄罗斯天文学家V.V. Zyuzin和E.B. Postnikov 通过对一颗名为XRF020903的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磁星。

研究人员通过对XRF020903的模拟和分析发现,它的磁场极强,可以达到约25千高斯。

同时,它还具有大量的机械能和热能释放,这些释放导致了它周围的等离子体被激发产生了更为明显的辐射现象。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创出加速新纪录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创出加速新纪录

使 其 达 到 了突 可 以基 于现 有 的数 据 当然 , 存 子 点 光 子 的 能 量 如 何 释 放 决 定 子粒 子进行 加速 , 你 能设 计一 种“ 超 光子 电话 ” , 给 了发射 出的光子 的形状 , 而 能 量 破 小 型 加 速 器 记 录 的 最 高 能 量
过 去 的 自己打 电话之 前 , 让 其他 释放 可 以通 过施 加 电压 来 控 制 , 状态 。相 关 研 究 发 表 在 最 新 一 科学 家 来 检验 埃 利 希 说的 是 否 使光稳 定 的散发 出来 。 期 的《 物理 评论快 报 》 上。
这项 发 表在 《自然 ・通 讯》 杂 志
上 的 最 新 成 果 向 构 建 安 全 的 量
子 网络迈 出 了重 要一 步 。
光子 的 形 状 是 由它 所 携 带
的设 备。 中心 , 分别 f } 1 伯 明翰大学 、 格 拉 成 可以放 在桌 子』 传统 的 粒 子 加 速 器 如 欧 洲 斯 哥大学 、 牛津 大学 和 约 克大 学
掩 领衔 , Er r 1 将 关注量 子技术 的不 核 子 研 究 中心 的 大 型强 子 刈‘
Hale Waihona Puke 的能量 如何 平稳 释 放来 决 定 的 。 尽 管 这 个 过 程 只 有 十 亿 分 之 一 秒, 但 由于大部 分 能量 都 是在 过
机, 长达 1 7 k i n , 通 过 调 节 金 属 腔 内的 电场对 粒子 进 行加 速 .
科 学 家 开 发 出可 “ 雕 刻" 单光 子 的纳 米 装 置
末米 以量 子 计 算 机 构 建 的
网络 理 沦上捌 有 现 有 汁算 机 无 法 比拟 的保 密能 力 和运 算 速 度 , 但 歼 发 量 子网 络 的 关 键 是要 能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pdf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pdf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一) 引言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

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

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1)电子温度e T 。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

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

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

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

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

真空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真空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真空等离子体实验报告真空微波等离子体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真空技术基础知识2.利用机械泵组获得真空,并使用复合真空计测量被抽容器所能达到的真空度。

3.掌握多功能微波等离子体装置的使用方法,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淀装置制备金刚石薄膜材料。

二、实验仪器FB7008A型多功能微波等离子体装置(内置机械泵组,热偶真空计,电离真空计)、超声清洗机。

三、实验材料硅片、氢气、甲烷或甲醇气体、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液。

四、实验背景知识真空是指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空间。

压强越低,真空度越高;压强越高,真空度越低。

真空可按其压强高低划分为:粗真空、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以及中性粒子(原子、分子、微料等)组成的,宏观上呈现准中性,且具有集体效应的混合气体。

准中性:在等离子体中的正负离子数目基本相等,系统在宏观上呈现中性,但在小尺度上则呈现出电磁性,而集体效应则突出地反映了等离子体与中性气体的区别。

它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合成金刚石薄膜的方法大概可分为四类,共有十几种,等离子体合成法就是其中之一。

该方法是将碳氢化合气体或其他含碳气体与氢气作为原料气,在真空系统中导入上述气体,经等离子活化后到达基体表面进行沉积反应。

五、仪器工作原理本实验采用机械泵组来获得真空,使用热偶真空计和电离真空计来测量真空。

上图是机械泵结构示意图。

机械泵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插在偏心转子中的数个可以滑进滑出的旋片将泵体内的气体隔离、压缩,然后将其排出泵体之外。

它的极限真空度在2-10-1-10 Pa 左右。

热偶真空计工作原理: 321Q Q Q Q ++=Q 为电源加热灯丝产生的热量,Q1为辐射热量,Q2为灯丝与热偶丝的传导热量,Q3为气体分子碰撞灯丝而带走的热量。

热平衡时,Q1、Q2为恒量,Q3随气体压强而变化。

压强越小,因碰撞而带走的热量越少,温度越高,温差电动势越高;反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体微小空间碎片 加速器初步实验结果
杨宣宗,冯春华,王龙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韩建伟,黄建国,张振龙,李小银,陈赵峰,全荣辉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
孙远程,何平
(北京机电研究所)
内容
(1) 引言 (2) 工作原理 (3) 实验装置 (4) 诊断测量 (5) 初步实验结果 (6) 结论与后续工作设想
国内、外等离子体动力加速器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空间研究所(LRT), 1970 日本东京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实验室(TIT), 1980 美国奥本大学空间研究所(HYPER), 2019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空间碎片撞击模拟装置(SPIF),2019
(2) 工作原理
组成:脉冲功率源、等离子体加速器、漂移管道、靶室 电容器充电 - 氦气充入 - 开关导通 - 气体击穿 - 电流壳层 加速 - 等离子体聚焦 - 等离子体压缩 - 颗粒喷射-撞击样品
放电电流、电压测量
电压信号 (25μs/div)
电流信号
典型放电参数
放电条件 :15kV / 126μF(2组放电单元) 由于罗柯夫斯基线圈没有标定,采用波形的周期和
衰减对数计算放电参数 脉冲电流: 300kA 放电周期: 34μs
对数衰减率:0.365 阻尼衰减系数:21470 回路电感: 226nH 回路电阻: 9.7mΩ 电流上升率:66kA/μs ■ 最大放电电流达 1MA(25kV / 512μF)
度压电探测器以直接测量颗粒速度。
(4)诊断测量
放电电磁测量
○ 罗柯夫斯基线圈测量放电总电流和放电同步监测 ○ 电阻分压器测量中心电极电压 ○ 磁探针测量等离子体鞘移动速度
颗粒速度测量
○ 压电传感器测量颗粒速度(拦截式) ○ 光电倍增管测量颗粒速度(非拦截式)
♂测量颗粒激光散射信号 ♂测量颗粒自发光信号
(1)引言
2019年4月11日公布 的数据,地球上总 共有9494个直径在10 厘米以上的碎片被列 为监控目标,这数字 以每年200个的速度 在扩容。 10厘米以下的空间碎 片超过4000万,总重 量达几百万公斤。
空间碎片实验室模拟方法
■ 空间碎片尺寸分为微米级, 毫米级,厘米级,米级。 不同尺寸的空间碎片对航 天器所造成的危害方式、程 度及对策、研究手段也各异。 ■毫米级以下的碎片构成微小 空间碎片。 ■国内已建成毫米级碎片的二 级轻气炮和微米级激光驱动 微小碎片装置(片状)。
子体喷嘴紧密接触以获的最大动量传递
漂移管道、靶室
漂移管道必须有足够长度以减少放电开始阶段的电 磁干扰和等离子体发光等影响,开始为3.5m,后增 长至5.5m。
漂移管道入射端与出射端均装有φ=3cm准直孔,以 进一步减少各种干扰。
在漂移管道末端安装两台激光器散射测量设备。 靶室的样品台上可放置被测样品,也可安放高灵敏
电流鞘层动力学行为
简单雪耙模型(不考虑层间相互作用、正弦电流波形):
放电同步监测
充电电压
15kV
磁探圈测量鞘速度
颗粒速度测量设备
压电传感器测速
压电传感器上的瞬间冲击力与撞击颗粒的动量、动能、撞击截面等因素有关, 对于小尺寸、高速粒子探测似乎存在灵敏度极限,对15km/s 以上细小微粒难 以响应。
激光测速
非拦截式探测手段,可探测散射信号,也可探测自发光粒子信 号,可以到探测小尺寸、高速(18km/s)微粒信号。
脉冲电磁充气阀性能
充气特性:上升时间 < 50μs、延迟时间 500μs、持续时间 900 μs
压缩线圈工作原理
自供电压缩线圈不同放电阶段电流流向 加速段 聚焦段
压缩线圈结构
螺旋型
圆锥型
压缩线圈进口直径 55 mm、出口直径 10 mm、压缩线圈匝10、 压缩线圈长 11cm
喷嘴
材料:铜钨合金 / 石墨 直径:10 mm 试验颗粒固定在Mylar膜上, Mylar膜与等离
He / Ar 1 MA / 25 kV
10 - 1000μm 18 km/s
19 个 / 脉冲
脉冲功率源
组成:
储能电容器组 电容换流准恒流充电系统 大容量场畸开关 电缆成形触发脉冲 平行板传输系统
电容器组、起动开关
32台MCF-16μF/30kV/50nH脉冲电容器分成八组, 4个电容器与1个场畸变开关组成一个放电单元。
开关(220 nH / 8)+ 集电板(22.6 nH/ 2)+ 同轴枪(53 nH)+ 压缩线圈(150 nH)= 244.5 nH
等离子体加速器
组成:
同轴枪 脉冲电磁充气阀 压缩线圈 喷嘴
等离子体同轴枪参数
电极参数
内电极外径 14 mm
外电极内径 40 mm
外电极外径 52 mm
测速结果
陶瓷颗粒 直径100μm 四组电容器组 20kV
(5)初步实验结果
目前实验内容:微粒速度、撞击效应
■ 影响颗粒速度因素: ♂电流鞘层动力学行为:放电参数、电极尺寸、工作 气体 ♂压力传递系数:喷嘴形状、Mylar膜位置 ♂颗粒性能:颗粒材料、颗粒尺寸
■ 撞击效应:撞击形貌分析、累积撞击效应模拟
同步触发脉冲系统
触发单元
电缆脉冲成形 HV = + 40 kV
VAB = - 80 kV/200 ns 20米 SYV-75-12电缆
平行板传输
每四台电容器采用传输板连接,其电感为8.6nH 八个放电单元采用集电板连接,其电感22.6nH 放电回路电感构成:电容器(50 nH / 32)+ 传输板(8.6 nH / 8)+
(3)实验装置装置参数参数 储能 工作气体 线圈电流 / 工作电压 等离子体速度 最大压强 颗粒直径 最大颗粒速度 脉冲微粒数量
设计值 100 kJ
He 100 kA / 20 kV
100 km/s 1 GPa
10 - 1000 μm 15 km/s
20 个 / 脉冲
实际值 160 kJ / 230 kJ
电极长
250mm / 150mm
电极材料
内电极:铜镀钨 / 弥散铜
外电极:不锈钢镶嵌铜钨合金
绝缘: 尼龙 / 陶瓷
等离子体同轴枪结构
脉冲电磁充气阀工作原理
电磁阀线圈放电参数
储能电容:2台150μF/3kV 开关: 可控硅 ( 3kV/ 2kA ) 线圈电流:10kA ( 1.8kV ) 电流半周期:130μ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