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范例)本课程是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核心课,是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管理类专业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总纲1.培养目标:培养基层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3.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4.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5.教学条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模拟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第二课堂、实习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

二、课程定位与特色(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原理是所有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

●管理学原理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管理学原理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基本管理技能。

(二)课程特色●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模拟实践教学。

本课程要坚持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管理的情景之中。

通过模拟管理、案例分析、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

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显著的成效。

●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无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50%;期末考试只占50%)。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项目、阶段化内容、标准化教案和考核方案,助力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标签: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一、前言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外,偶尔使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涉及的内容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哲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引导,仍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采用管理学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始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管理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切实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转换成教学内容,贯穿于全课程。

在整体层面上,提倡构建项目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

[5](P32)该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如下: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能力训练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进行项目设计。

该过程包括如下方面: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工作过程能将《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起;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项目化课程阶段化设计在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实施的训练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培养理念。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3、学会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控制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对管理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有效的决策。

如何根据组织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

如何根据不同的下属和情境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等。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组织职能: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

领导职能:领导的本质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方式和艺术。

控制职能: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原则。

4、决策决策的定义和类型。

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5、激励激励的概念和作用。

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激励的方法。

6、沟通沟通的定义和类型。

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

2. 掌握企业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理解和分析管理与组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管理学基本概念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等。

2. 组织行为学:人的行为特性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组织变革和创新。

3. 管理过程: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4. 决策理论:决策的概念与过程、决策制定的因素和方法、决策评价。

5. 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力发展、领导的职能和原则、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概念与原理、考核制度设计、绩效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应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探究。

2. 团队项目:设计实际的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和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或组织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演讲: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和沟通能力。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项目,出勤情况,其他作业。

2.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笔试形式,测试学生综合应用管理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作者:张莹高知灵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8期摘要高职《管理学》课程主要讲解相关的管理知识,管理知识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地结合,因此,本文提出了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目标决定了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更加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本文通过简要论述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而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1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于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来讲,需要通过课程的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提出了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并且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实践型的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进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对高职《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教学,而且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项目化教学能够以项目为单位,对高职《管理学》课程中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对于高职《管理学》课程来讲,需要对管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我们每年大约为480名学生开设本门课程。

《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自2003修订教学计划以来,《管理学原理》又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受到学校的资助。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山东省区域本专业业内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学习中心,实现教学效果和学术地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重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课程组将坚持“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精锐教学团队,形成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融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管理沙龙、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为一体的多渠道、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提高质量。

转变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只注重基本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陈旧观念。

让学生既系统地学习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又能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目的。

《管理学》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一、课程在专业中定位分析《管理学》是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常放在大学一/二年级修读,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般的管理问题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有较好的理解;学会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实际问题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视角,开拓学生社会活动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在“塑造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上有着持续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对理论的形成及含义有较透切的理解,提高理论分析的水平。

2.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对各项管理职能有系统的认识,从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

运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有效地组织各项管理活动。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等,对问题有正确的判断,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的实践锻炼,把理论应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扩展思维和视角,了解管理学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沿,扩展和更新管理思维和分析视角,开拓视野和专业应用学科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一)教学内容改革1. 合理调整课本内容的讲授量。

本书共有十六章,覆盖面广,课程教授过程中将结合“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在保证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取必要和合适的部分组织教学内容,在关键知识点和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上,拓展和延伸到基本技能和管理实践层面。

2.案例分析和应用的层次递进。

本书中理论性的阐述较多、内容覆盖较广、理念及方法较为抽象,在授课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网络依赖度高、专业知识储备有限等特点,在教学案例安排上中遵从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

管理学原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管理学原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管理学原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摘要: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案。

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说明。

通过此教学设计方案,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管理学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 引言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应当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解管理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思考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工作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操作技巧。

3. 教学内容3.1 管理学原理概述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相关理论体系的概述,使学生对管理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2 组织结构和管理探讨组织结构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组织设计、职权划分、协调与控制等。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3.3 激励与领导讲解激励理论和领导理论,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激励团队的能力。

通过团队项目,学生能够实践并体验领导与激励的重要性。

3.4 决策与沟通学习决策理论和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模拟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决策与沟通习惯。

4. 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管理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理解理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4.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管理学原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3 团队合作法在课程中,安排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并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属于专业基础性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上学期学习,它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历史、哲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既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时,则不易理解以及掌握管理学知识,就更谈不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高职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理论知识不足,因此要让高职学生学习好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方法要求也相对较高。

需要教师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教学理念,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的指导思想,而教学方法是“授之以渔”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提高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本文着重探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方法。

一、教学现状分析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理论性很强,所以现在很多教师上这门课时主要以讲授为主,按照教材原封不动地进行讲授。

高职学生大多综合素养较差,学习能力欠缺,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门课感觉十分吃力,觉得枯燥无味,对这门课不怎么感兴趣。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尤其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样的管理类专业更是如此。

针对这样的管理类专业本门课程是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且管理学中的许多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生活帮助较大。

因此教师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时要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方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进行探讨。

二、教学理念改革笔者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时发现,单从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角度来讲,学生基本不感兴趣,但是从做人做事角度出发,学生很感兴趣。

从某方面来说,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一个结果或者过程。

做人做事关系到生活的各个细节,再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入手来讲管理学的知识要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

学生没有工作经历,没有过管理者的经验,但是学生们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管理学,学生就会如鱼得水。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2 工 作 目标 .
在进行项 目教学时, 学生组织若 干个模 拟公司 , 据企业管 理运作 让 根
的 内容 和 条 件 , 出 项 目工作 目标 提
t 内容 作 【 l _ 作条件 作 标 实 际 企 , 掌 握 初 步 的 f 场 髑查 I k凋 } j 壹 、j f 场调 , 的力法 ;明确环 境分析 完 成 模 拟 公 司 } 组 建 × × 选 择 调 查 方 的 内容 ,具 备淑别机会 组建 ,确定总经 模拟 公 司, 法 .安排 调查 与威胁 的能力 ; 擎据计 理,设计出组织 选 聘 总 经 人员 ,进行 调 划编制 的方法 ;H 确组 结构 ,划分部 』 j 理 结 果分析 : 织结 构设计 的方法、类 门 及 确 定 部 门 总经理 竞聘演 型 ,掌握 人员选 聘f 人员和 分工 ,制 F j 讲 与选 拔 序 、方法 与要求 ;掌握 定 出 相 应 的 企 模 拟 公司 设 计 组 织 结 制 定规 范 的要 求 与方 q 规 范,编制 完 k 的 纽 织 结 构 , 划分 部门, 法 ;掌握一 定的沟通 与 整 的 创 业 计 划 构 设计 、 人 制 定 企 、 规 协调投 巧:注 重创 新 与 l l , 钙 懿配 备 } 范 ,配箭人 员 决策 能力的墙养 选择 公司 掌 握 策 划 l 的 编 制 方 每 个 公 司 完 成 j + ; 臂业 务相关的 法 ;掌握沟通 与}调的 办 活动进 行 专题 技 能 份 活 动 方 案 : J解 决 策 的方 策划 书 策戈 q 每组选 编话 活 法 、原则 ; r 活动控 择 个 优 秀 者 0 解 模拟 公 司 动馕划 书。活 制弁 方 法和技 巧 勺 参加全班 交流 孥题 活 动 动决 策方案颁 介 绍 小 组 策 划 , 策划 考虑活z l 两I 方案 的思路 的 费 活动方 案、 活动 方式、活 埘支 出、 划 的 动分 j及其他 解决方 案等 ,并 注意 事项 进行现 场答辩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管理学基础》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在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管理思想有效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为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通过对《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及效果。

高职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基础一、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管理学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即着重于使学生形成动态的、权变的观念,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但是,纵观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学的教学现状,实践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因此,在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分析、不断总结,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通过项目完成的好坏总结学习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对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注重实践教学,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

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摘要]高职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把教学内容融于项目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思路,使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文章探析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发掘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学课程高职项目教学在时代革新的大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日益受到社会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的教育目标精神,高职必须要树立新的培养方向,将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为适应时代潮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好地使管理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我们必须思考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何种途径实现。

本文旨在探究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为我国相关方面的教学提出有意义的思考。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特征采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辨方法,在高职总体课程的普遍性下,我们来探讨管理学课程自身的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指导性。

管理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多样性的联系。

管理学不仅是旅游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或是必修课。

管理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提供的管理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于本专业或是其他专业同学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如今高职学生上课不积极,逃课率较高,有的就算是去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主要原因就归结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课程内容较为空洞。

这就需要设置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指导实践,吸引学生填充知识空白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管理学恰恰就是这样的课程,它集完整抽象理念与策划、组织、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能较好地应用于实践操作。

高职院校基于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基于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两个渗透。
2 项 目化 课程 设 计 的 主 要 内容
2 . 1 课程 目标 设 计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服务能力 , 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
课程 内容与职业标 准对接 、 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 接 、 学历证
课程 目标包括总体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 具体 目标 又包含 能力 目标 、 知识 目标和素质 目标 。
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 。 源自定 的应用价值。 内容设计应基于本专业的工作 分析 ,遵循精选工作项 目、 分析工作 要求一序化工作任务 、开发教学 项 目一设计 教学情 境、 分担能力 目 标的过程。内容组合形式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 ( 1 ) 按模块组合 : 同类 性质项 目 组合 , 最小 到项 目; ( 2 ) 按 实施性质 组合 : 引领项 目、 自主项 目, 最小到子项 目或任务 ; ( 3 ) 按项 目主
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人才培养 目标 , 教育教学 围绕人 的能力提升 的客观规律进行。 因此 , 基 于工 作过程 的项 目化课程成 为高职
院校教学改革 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走 向。 1项 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项 目化课 程教学把 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 将行业 中典 型的工
及 与他人和谐相处 、 具有 团结和社 会责任感 的社会能力。 2 . 1 . 2 具体 目标 能力 目标是描 述具体 、 可实施 、 可检验 , 符 合
1 . 2 项 目化 课 程 的 要 求
力训 练的主体 内 容, 有着明显 区别于学科 体 系的教 学 目标和表现特征 , 有其独特 的课程设计和要 求。项 目 化课程教 学虽在
关键词 : 项 目化 ; 教 学设计 ; 考核 方案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高职《管理学》课程项目化及考核方案设计

高职《管理学》课程项目化及考核方案设计

高职《管理学》课程项目化及考核方案设计作者:张圆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6期摘要: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实践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方法,用一个连贯的大项目串联所有授课内容,并提出项目化教学中兼顾学生项目参与度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考核1.前言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面向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学课程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然而作为一门传统课程,管理学一直以理论为主,在很多大学里面,管理学甚至是一门纯理论课。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是传统的 SBL 教学法( 基于主题的学习) ,即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全部由授课教师掌握。

采用 SBL 教学法,课程体系较为完整,知识传授的速度也快,虽然教师也会使用案例分析等方法,但基本上还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笔者几年前曾提出过PBL教学法,即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展示,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为解决该问题而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督促学生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问题相互之间并无联系,因此在经过相关学习和尝试之后提出项目化教学方案,用一个大项目将管理学知识系统串联起来,既突出了学生参与,又使教学内容自然连贯。

2.《管理学》课程项目化设计2.1《管理学》课程总体项目化设计本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真实存在的校园旅行社运营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设定的项目背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书本知识自行寻找答案。

设计项目时会综合考虑《管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按照内容选择场景,在尽量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让项目场景与旅行社的运营完美融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项目运营体验。

2.2单元设计实践--设计旅行社组织结构根据课程整体设计思路,设计旅行社的组织结构和招聘员工是旅行社设立后的一个项目,也是重要的一个项目,其中会包含《管理学》课程当中重要的知识点,在此以本单元为例展示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三、教学进度安排。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一、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设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时,需要注重融入思政要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教案设计思路,以便教师们参考借鉴。

二、教案框架1. 教学目标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思想品德目标。

知识性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力性目标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想品德目标指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的职能、决策与问题解决、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经验相结合,加强与时俱进的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评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报告、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案设计要点1. 融入思政要素在每一节课的教案中,要注入思政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选取与学生关切的管理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道德和伦理因素,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

基于目标管理体制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

基于目标管理体制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

基于目标管理体制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基于目标管理体制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一、目标管理体制视角下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与独特性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

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其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

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

它的含义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其中“质量是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它强调的是质量的评价主体是“顾客”,是“顾客”的感知。

[1]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其工作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

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的本身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

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整个企业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式上升。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管理要求。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加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摘要】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项目、阶段化内容、标准化教案和考核方案,助力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前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文件中提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均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管理学原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1](P187)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的要
点。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适应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及职业创造能力的基础,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从人才培养现实来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是相伴而生的,不能割裂,相关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或载体将三种能力培养统一起来。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

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大批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类型特点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而课程体系及课程改革是解决高职人才培养偏差问题的突破口。

但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模式,实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双线并行,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基地三点一线,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知识、技能学习分散,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到岗后适应性不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分离;不论是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有很多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2](P262)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在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方面,尤其强调学生知识汲取+能力拓展+素质提高的多元综合结构,因此要求该课程必须创新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满足社会需求奠下基础。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3](P116)。

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当,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教学内容易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力度欠缺,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管理学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的
作用。

2、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这种“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倾听”,师生之间缺乏对话与交流,而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课堂上是常态。

3、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
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完全照搬课本。

管理学理论和观点日新月异的现状使得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讲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
个性的发挥。

[4](P263)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外,偶尔使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涉及的内容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哲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引导,仍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采用管理学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始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管理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切实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转换成教学内容,贯穿于全课程。

在整体层面上,提倡构建项目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

[5](P32)该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如下:
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结合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能力训练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进行项目设计。

该过程包括如下方面: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具有一
定的应用价值;项目工作过程能将《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起;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项目化课程阶段化设计
在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实施的训练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培养理念。

4、考核方案设计
按照《经济学原理》项目化课程考核实践性与创新性等原则,考核方案设计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学双方朝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目标前进。

5、标准化教案设计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总体设计的框架下,形成标准化教案。

具体包括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建议学时、学习资讯、教学组织(方法描述、实施步骤)、考核评价、总结反思、知识准备等内容,具有实操性。

五、结语
在新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背景下,开展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并以期实现:①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实现“授
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标;②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③切实锻炼学生多方面融入社会的能力,助力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尹文秋.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87.
[2][4] 张志宇,张学军.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7.30(3)262-264.
[3] 邓辉.基于项目管理思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16-118.
[5] 冯小军,赵鹏飞,陈秀虎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5)33-36.
【作者简介】
王璐(1985-)女,陕西西安人,汉族,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交通运输经济等相关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