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中的地球的基本情况和特征;2.掌握地球的形状、动态和自转、公转的原理;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
5.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宇宙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地球的形状、动态和运动原理;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2.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的兴趣。
例如:“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但你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征吗?”“地球有自己的动态和规律吗?”Step 2 地球的形状与动态(20分钟)1.给学生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2.讲解地球的形状与动态:a.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呈赤道略扁、两极稍突的形状。
b.地球绕着太阳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区快于极地区。
3.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动态的理解。
例如,通过比较和观察不同纬度上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Step 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和解说,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3.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关于地球上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4 地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20分钟)1.向学生讲解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2.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地球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和破坏,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宇宙中地球优秀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1 宇宙中地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天体地概念和地类别;天体系统地概念和层次关系;描述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地行星.◆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搜集有关宇宙地形成和探索、地外文明、外星人等资料.2、天体地种类:、、、、、.3、天体系统地级别:4、太阳系八大行星由里向外地顺序是;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和之间.5、八大行星公转地共同特征、、.根据八大行星地结构特征,把八大行星分为三类、、.6、阅读教材P6,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探究情景创设:晴朗地夏夜,你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1、何为天体?天体地类别有哪些?2、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地?天体系统地层次关系?画一画:太阳系模式图思考:假如外星人要给你写一封信,地址应该怎么写?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地一颗普通行星?想一想:一个星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地行星?讨论:你认为火星有生命存在吗?请陈述理由.◆课堂反馈1、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地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2、距离地球最近地恒星和自然天体分别是()A、太阳、金星B、金星、月球C、太阳、月球D、北极星、月球判断正误:3、地球地体积和质量在各大行星中都是最大地()4、地球地原始大气并不适合生物呼吸()5、地球是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地行星()6、各大行星与地球相似,因此都是类地行星()7、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处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8、距离地球最近地行星是火星()9、行星是能自己发光地天体()◆课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晴朗地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地星星多数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2、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和最近地行星分别是()A.水星、冥王星B.金星、天王星C.天王星、水星D.海王星、水星3、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地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4、有关宇宙地说法,错误地是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地B.宇宙是物质地,物质处于难以预料地运动和发展中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地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地发展,人类观测到地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地正确叙述有①地球上有水,其它行星上没有水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地大气存在③地球上地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④太阳与地球地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地重要基础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②④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地行星,它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球既有自转又有绕太阳公转运动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地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7、关于天体地描述,正确地是()A.星光闪烁地是行星B.在星空有明显位移地是恒星C.轮廓模糊地是星云D.拖着长尾地是流星8、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地天体B.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C.八大行星中地球公转周期最短D.火星、木星、土星都属于巨行星9、下列天体系统地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地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10、生命存在所必须地液态水,其根本原因是()A.地球地体积适中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地质量适中D地球温度适中二、综合题1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2分)(1)图中行星A____B____(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与___轨道之间(3)八大行星共同地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4)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地中心是___,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中心天体是___. (5)图中地球因______,使地球上地温度适中;因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气层;同时由于地球具备一种比较安全地_______.从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12、如右图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地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地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地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据此回答:(1)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地中心位于()A、太阳B、地球附近C、月球附近D、D点附近(2)图中表示火星地是()A、A星B、B星C、C星D、D星(3)地球与木星相比()A、两者绕日公转地轨道都是圆形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地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地温度比木星低13.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地方格中.(1)原始海洋形成(2)日地距离适中(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4)水(5)太阳日照时间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定地宇宙环境(7 )适宜地温度(8)适合生物呼吸地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地宇宙环境◆阅读材料1、目前,探索地外文明地方法主要有3大类:①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地各种可能地电波.这方面地工作从1960年就开始了.②人类主动向外太空发出表明人类在太阳系内存在地信号.1974年11月16日,美国利用设在波多黎各地阿雷西博305米直径地射电望远镜,发出人类第一组信号,对准武仙座球状星团,发射3分钟.③发射探测器去登门拜访外星人.美国发射地“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都在完成对太阳系内地探测任务后,带着许多人类地信息,作为人类使者,漫游在恒星际空间.如果巧遇人类地知音,他们将从探测器中了解人类地活动,确定进一步交往地可能.由此可见,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项综合性地科学使命,过于乐观是不现实地,过于悲观也是没有根据地.2、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宣布,通过望远镜观测在火星上发现了河道(canal).这个词在英文中被译成了“运河”,既然是运河,就一定是智慧地“火星人”开凿地.但火星又与地球相似,有固定形态,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火星地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与地球自转周期相近(23小时56分),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法线地倾角是24º,几乎与地球相应倾角(23º27ˊ)相等,所以有与地球相似地四季变换;火星有火山,最大地面积有一万二干多平方公里,高度相当于两个珠穆朗玛峰,待到火山爆发时可以产生大量气体和灰烬,极区有大量固态二氧化碳,并含有冰.探测火星大事记■1962年前苏联发射火星探测器,但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此后下落不明.此次发射被看作人类火星探测地开端.■1972年美国水手飞船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成为火星地第一颗人造卫星.■1998年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以失败告终.■2001年美国发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可能有冰冻水.■2003年携“勇气”号火星车地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升空.次年1月“勇气”号在火星着陆.■2008年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后失去联系答案课前预习2、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3、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4、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土星5、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6、轨道温度距离氧气水问题探求1、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地形式类别: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运动中地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思考:地球中国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3、地球公转运动特征普通,地球地质量和体积普通4、外部条件:地球稳定于太阳系自身条件:适宜地温度、适合生物呼吸地大气、存在液态水课堂反馈1、B2、C判断正误3、×4、√5、√6、×7、√8、×9、×课后巩固单项选择题1、A2、D3、C4、B5、D6、D7、C8、B9、D 10、B综合题11、(1)A 土星B金星(2)火星轨道木星(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4)太阳地球(5)日地距离适中,有一定地质量和体积宇宙环境12、答案:(1)A (2)C (3)B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0YujC。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识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炎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似乎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根本的天体〔附:练习稳固对天体特征学问的理解和熟悉〕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自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概述1.1 地球的位置与大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直径、体积和质量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地质时期和生物演化1.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与特点地球的板块构造第二章:地球大气层2.1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成分、分布与作用大气层的垂直结构2.2 气象现象与气候系统气压、风、湿度等气象现象气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2.3 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大气污染问题及其影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第三章:地球水资源3.1 地表水与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分布、流动与利用3.2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3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技术措施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地球生态系统4.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特点4.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与问题4.3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途径第五章: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5.1 地球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5.2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技术与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内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挑战第六章:地球上的生命6.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理论生物进化历程6.2 生物的分类与生态系统生物分类学基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角色与相互关系6.3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人类活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第七章:地球上的自然灾害7.1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分类与影响7.2 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自然灾害预测的方法防灾减灾的措施与实践7.3 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行动政府、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应对责任国际合作与援助第八章:地球科学与探索8.1 地球科学的基本分支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主要内容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8.2 地球探索的历史与现状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史进程地球科学探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3 地球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地球科学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地球科学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贡献第九章:地球环境保护与治理9.1 地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9.2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国际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实践9.3 环境保护的行动与实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第十章:地球的未来展望10.1 地球人口与资源挑战全球人口增长的影响资源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10.2 地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行动10.3 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愿景人类共同家园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解析: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是理解地球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构成、特征和演化过程;2. 深入了解地球与宇宙中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 增强对地球生命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相关资料和课件;(2)沙盘模型、模拟仪器等实验器材;(3)视频、图片等辅助资料。
2. 学生准备:(1)小组合作学习,每组4-5名学生;(2)笔记本电脑、iPads等多媒体设备;(3)实验时需要的衣物等。
三、教学流程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征1. 课堂活动:地球位置的讨论1.1 首先,老师将让学生们通过谈论和思考地球的位置,并让他们画出一个简单的宇宙地图,标出地球和其他的天体。
1.2 然后,老师会展示宇宙地图,介绍太阳系和银河系。
1.3 最后,老师将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的天体,了解其特点和特征。
2. 课堂活动:地球的构成和理解2.1 首先,老师会展示地球的截面图,并介绍地球的构成。
2.2 然后,通过视频等方式了解地球内部的动态物理过程。
2.3 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力,设计一张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第二部分:地球的演化过程1. 课堂活动:地球的形成过程1.1 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形成的多种假说,并通过观察地球不同部位的岩石推测地球的年龄和形成方式。
1.2 然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地球形成过程的实验。
1.3 最后,学生将展示实验结果,共同探究地球形成的真相。
2. 课堂活动:地球的大气演化过程2.1 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气环境,包括成分、结构和影响。
2.2 然后,通过图表和影像资料,学生了解大气演化的过程并做记录。
2.3 最后,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地球大气演化过程的实验,比较不同过程的影响。
第三部分:地球与宇宙的相互作用1. 课堂活动:地球的定位和影响1.1 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是如何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
1.2 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图表和图片等资料,学生看到地球的各种形象和变化。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课题宇宙中的地球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集体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2、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过程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观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型新课主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学案第一节教学反思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
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比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 )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所以:a 、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b 、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球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课堂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7.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展现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地球仪模型,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特点。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介绍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特点,与地球进行对比。
3.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在进行课堂演示时,注意操作地球仪的正确性,确保学生的理解正确。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观察他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绘是否准确。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范文大全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质范文大全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宇宙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宇宙的广阔和多样性有更直观的认识。
1.2 银河系与太阳系介绍银河系的规模和特点,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详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重点介绍太阳、行星及其卫星。
1.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两种运动对地球气候和昼夜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如季节变化和地球资源分布。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1 地球的结构详细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
通过模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层次和相互作用。
2.2 地球的地貌特征介绍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沙漠和冰川。
探讨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和河流侵蚀等。
2.3 地球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等。
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气候与生态系统3.1 气候系统的组成讲解气候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
强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3.2 主要气候类型介绍地球上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冰川气候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3.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4.1 地球资源类型与分布介绍地球上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物、水资源、土地和生物资源等。
分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4.2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保护地球资源。
4.3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挑战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环保政策、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等。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11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工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X月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概念、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4.通过对九大行星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内容(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
2.通过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图1.4),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示意图、数据表、多媒体保件演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观赏集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天文图片或影像,培养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的能力和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二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其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首先介绍了天体概念与各种天体的基本特点。
然后通过天体系统的形成与构成来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地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下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宇宙中的地球经典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图示说明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通过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③.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②.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①.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茫茫宇宙,渺无边际。
亿万星辰,交相辉映。
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何等地位?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如何?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讲授新课】那么宇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借用我国古人的一句话“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天地四方”强调了宇宙的空间性,“古往今来”强调了宇宙的时间性,可见,宇宙是一个时空无限的事物,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板书: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星光灿烂及其深邃而又神秘,正因如此,人们也就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思索与考察。
下面我们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宇宙观点: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宇宙以及宇宙中有哪些天体类型,认识恒星和星云这两种最基本的天体,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能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了解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等的简要特征。
能够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并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观。
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难点;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本节课涉及了许多天文现象与天文知识,课本上的图片不够丰富,需要另外收集并展示各种天体类型及天体现象的图片和知识。
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通过开展应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投影教学法:本节课需要补充的知识较多,需要利用计算机以及投影仪等设备将课件放映出来,利用相关的图片及flash动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教学媒体与资源表1-2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用表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流程图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类广策到了宇宙的多少呢?咋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下——————播放视频【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讲解】宇宙的概念、天体的概念、天体的类型,图片引导理解●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太阳系和地月系【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行星包括了九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本身不发光。
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①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小组活动】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③请从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
②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③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④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
●课后习题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知识结构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
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
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
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XX 级2班肖欢2013100236月球太阳系其他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普通的行星特殊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