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填写相应的观察表格。
2.问答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制作模型:分组制作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学科关联性:本章节与物理、天文等学科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天文学常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习兴趣:学生对宇宙和地球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到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
3.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圈层结构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并掌握其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征和作用。
-重难点突破设想:利用地球仪、剖面图等教具,结合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绘制地球仪、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特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和地球奥秘的欲望。
-通过展示宇宙和地球的壮丽景观,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问题进行讨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宇宙与地球的基本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宇宙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2.组织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安排课外时间进行天文观测,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妙。
6.设想六: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结合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其责任感。
-通过学习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如星系、恒星、行星等,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点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层次结构,如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重难点二:宇宙因素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分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与公转等宇宙因素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探讨地球环境问题与宇宙因素之间的关联。
-教会学生使用天文望远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地球环境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宇宙因素对地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鼓励学生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全球化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4.使学生掌握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结合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如星空、银河系、太阳系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神秘。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在哪里?地球在宇宙中又处于什么位置?”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宇宙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球可持续发展。
2.通过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科学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时,能够全面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宇宙、地球等宏观概念充满好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仍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层次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表现理解的思维进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进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熟悉,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进程。

三、教学目标(一)事实性知识:1、了解天体及其大体类型2、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3、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二)方式、技术:1、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2、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1、体会、欣赏星空无穷、转变又具有秩序、和谐之美。

2、领略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五、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补充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片。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讨、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六、教学进程有何意义?再提问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接着提问温度与日地距离的关系?液态水的来源与地球内部演化有何关系?液态水的存在与地表温度有何关系?大气的存在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何关系?题,受启发后再结合课本新知识回答第三个问题,接着看太阳系模式图,比较日地距离与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读课本P5图,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质量、体积,讨论、推导回答后面相关问题6、小结、练习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习,启发答题思路、要点,点评答题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地球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星空、分析地理现象的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5.案例分析,学以致用: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手段,直观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1.通过观察星空、阅读地理图表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地球的基本特性。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选做作业:
a.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地理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撰写一篇短文,体现国家自豪感。
b.访问天文馆或科普网站,了解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识视野。
3.创新实践作业:
a.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制作简易的日晷、地球仪等。
b.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地球运动及其影响的科普海报,展示学习成果。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地球环境变化,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宇宙中的地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情如下:首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其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和作用认识可能不够深入。其次,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在观察星空、分析地理图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8.反馈与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浩瀚景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宇宙的神秘与壮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及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
a.判断题: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
b.选择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第三颗行星,其公转周期为一年。
c.简答题:简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结合实例,解释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渔业、能源等领域的关联。
4.指导学生使用地理工具,如地图、地球仪等,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b.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c.如何运用地理工具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
4.合作探究,促进思考: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地球运动及其影响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结合多媒体、网络资源、地理工具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6.重视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阅读教材,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1_宇宙中的地球_教学设计_教案_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1_宇宙中的地球_教学设计_教案_7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 教学重点/难点1.天体的判断2.天体类型的判断3.天体系统的级别、包含关系、级数、中心天体4.天体系统的确定5.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分类6.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的对应3. 教学用具PPT4. 标签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地球,,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地球教学过程一、概述本节的主要内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二、进入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预习导学(1)勾画天体的概念(2)说出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和联系(3)勾画天体系统的概念(4)完成课本第4页读图思考2.要点突破(1)天体判断: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物质(2)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和联系发光与否、绕转关系(3)天体系统概况(理解、记忆中心天体,了解相关距离);包含关系;级别高低(最高、最低、相对高低);数级数3.易混提醒(1)天体≠天体系统(2)光年是距离单位(3)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为同一等级(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预习导学(1)按据太阳由近及远说出八大行星的名称(2)说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包含哪些行星(3)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2.要点突破(1)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以地球、小行星为参照)(2)八大行星分类图——读图方法(3)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相关依据)3.难点突破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提示:从运动特征和物理特征两个角度分析)(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预习导学(1)说出地球相对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2)在课本上给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标上序号2.要点突破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与结论对应)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精品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设计:高一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天体的概念、主要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及运动特征;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在地理活动中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学习的快乐。

【自主预习】【补充知识】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存在于太空中并且运行着的物质,按属性可分为两类,即: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如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运动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高级别的天体系统包含低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越高所包含的天体数目越多,类型越复杂。

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的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是指地球既具有与其他七大行星一样的运行特征,又在结构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类似;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唯一的有生物,特别是存在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因此地球是宇宙中(尤其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导学】1、阅读《到哪里寻找外星人》,你能说出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故事吗?2、天体的类型有、、、等。

运动中的天体、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难点]读第3页图1.2:①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依次为:、、、。

河外星系不是一个星系而是一类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②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③总星系就是,它的半径约。

4、请学生阅读课本“太阳系与地月系”相关内容,回答: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②以地球的位置为界,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为:地内行星()、地外行星()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5、把八大行星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①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星空图)同学们看一下这是什么呀?生:宇宙,星空,银河……师: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不是也在其中呀,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师:前面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宇宙,那什么是宇宙呢?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那什么是天体呢?天体就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生: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些图片。

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流星雨: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地球在宇宙中【课题】1、必修模块1第一章第一节2、题目: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1、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课标分析:(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准确地“描述”出来。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唯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课标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初中地理仅仅指出“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难以使学生认识宇宙环境,因此,教材将“地球在宇宙中”放在整个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先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地球在宇宙中”是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基础,因为地球环境发生的许多现象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在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之初,对宇宙环境有较清楚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后面要学习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并得出这些现象和知识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成因。

教材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阐明了宇宙的两大特征——物质性(天体)、运动性(天体系统)。

第二部分讲述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对八大行星进行了对比,为接下来学习“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形成的原因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相关知识。
2.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如地球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对地球知识的好奇等,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地观测,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多媒体演示、实地观测、小组讨论、思考题和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地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2.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地球在宇宙中有什么特殊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地球的思考。
3.总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地球本身及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和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能初步判断出某种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其图示☆运用资料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理解并能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观摩和分析图片,形成对宇宙、天体及天体系统的感性认识。

☆通过图表分析,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分析资料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开阔胸怀☆通过外星文明问题的探究,认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1、天体、类型及其简单判别提问:你所理解的宇宙是怎样的?宇宙里面有什么?资料展示: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可见宇宙就是空间与时间的组合。

但是这样说还是有点难以明白,我们主要是通过宇宙里面有些什么东西来认识我们的宇宙的。

师:宇宙里面有些什么呢?科学家说,天体是宇宙里面的物质的主要存在方式。

同学们仰望天空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天体呢?(生回答。

如有不正确的回答,师先把它写下来,不做评论)师:我们先来看一些类型的天体的图像(边投影图片边作讲述)星云:宇宙中有很多气体与尘埃,如果这些尘埃和气体大团聚集,就可能形成星云。

星云在我们用肉眼看的时候,可能和一颗普通的星星没什么区别,但是用望远镜看来,就是一团不规则的东西。

比较有名的星云是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蟹状星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3.地球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强调地理观测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应用。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地球仪、观测星空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要求:各小组要明确研究方向,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1.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掌握不清。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已接触过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4.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应用分析题:设计分析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当地气候、农业的影响。
3.思维拓展题: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探讨未来人类如何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地理现象等知识点。
7.整合跨学科知识,将地理与物理、数学等学科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设想活动: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或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地球运动轨迹的几何特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动的图片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各小组汇报: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掌握地球的基本物理特性,如形状、大小、质量、重力等,并理解这些特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地球的物理特性对气候变化、海陆分布等的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处理与地球宇宙环境相关的信息,培养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观点,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国家观念。
-通过讲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常生活中某一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季节更替等)的影响,并撰写短文。
2.数据探究:
-利用GIS软件,收集并分析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数据,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轨道速度等。
-结合所学的地球物理特性,探讨地球的重力、自转速度等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3.研究报告:
-选择一个天体(如月球、火星等)进行研究,了解其基本特性、与地球的关系,并撰写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
4.思考题:
-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以及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对国际地位的影响。
-探讨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施的节能减排措施。
5.创作展示:
-制作一份关于宇宙中地球的手抄报或PPT,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物理特性等内容,增强知识的可视化。
作业要求:
-通过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前引言:
自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
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
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

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
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
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五、课时:
一课时
六、课程类型:
综合课程
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
宙中的位置。

2、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识到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
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自主探究
和比较分析能力,并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
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八、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九、教学难点: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十、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本节课涉及了许多天文现象与天文知识,课本上的图片不
够丰富,需要另外收集并展示各种天体类型及天体现象的图片和知识。

2、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通过开展相
应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投影教学法:本节课需要补充的知识较多,需要利用计算机以及投影仪
等设备将课件放映出来,利用相关的图片及flash动画,增强学生的感
官刺激,加深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十一、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设备
十二、设计理念:
1、认知理论:根据认知理论,充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间建立联系,如结合学生已有的天文知识,来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同时结合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来迁移到寻找地外存在生命的天体的运用上。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一种情境认知,情境认知不是封闭于个人头脑之中的认知过程,而是同周遭环境中的工具、符号、语言等媒体和功能性质资源的交互作用之中生成的认知过程。

据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从所提供的材料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中获得所需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十三、教学过程
十四、知识结构:
十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十六、后记
本节课。

月球
太阳系
其他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普通的行星特殊的行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