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的分析,针对其就业竞争力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相应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提升策略一、引言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从大学校园到步入社会这一巨大的人生转变。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找工作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还是看自己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办学方向的限制,培养的师范生基本都是面对基础教育工作岗位,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远远赶不上其增长的速度,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得特别突出。
因此,怎样在突出师范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高等师范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就业竞争力内涵据相关资料阐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以其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是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①。
也有资料提到,所谓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②。
三、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1.优势(1)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素质。
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较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
除了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外,师范生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地利用所学知识,较快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
(2)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都会进行教师综合技能训练,这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较强,有其自身优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上复杂多变的环境,将自己推销出去,更快融入社会。
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就业思想现状的分析
科
师范 院校毕 业 生 的就 业 特 点及就 业 思 想 现 状 的分析
余 佳 佳
( 阳师范学院南岳 学院 , 南 衡 阳 4 10 ) 衡 湖 2 0 8
摘 要 : 范 育发展 至今 已具备相 当大的规模 , 益庞 大的师 范院校学生队伍的就 业状况令人 堪忧 。就业是一个非常庞 大的社会 系统工程 , 师 教 日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 目前师 范院校毕 业生的就业 思想 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深层 次的问题 。本 文通过 对我 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思想现 状调 查分析 , 出毕业生就业过 程中 出现的思想症结 , 找 探讨师范院校毕业生就 业思想繁 杂原 因, 并提 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师范类毕 业生; 业特点; 就 思想现状 求不旺 ; 地 区之问供需不平衡 。 c . 经济发达地 区 好的择业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部 分大学生 和大 中城 市对教师 的需求量 不多且 要求 高 , 想 开拓创新意识较差 ,难以树立 自主创业成才 的 去的毕业 生多;经 济欠发达地 区和农村乡镇 中 理想 。现在学校事业编制也都 是采取 “ 逢进必 小学对教师的需 求量大 , 意去 的毕业生少。 考” 式, 但愿 方 这使得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 入令师 l 师资来源渠 道多元 化对师 范生 就业带 范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 多师范毕业生 - 3 很 来冲击。国家允许 和鼓励非师范毕业生到教育 感觉到考取—个教师编制的难 度增加 了,压力 系统就业 ,客观 上给师范生就业带来 了新的压 也更大 了。许多师范毕业 生不能正确 的评价 自 力和冲击 。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 生进人 , 加刷 了师 己 , 合理定位 , 的过 于依赖政府 、 校 、 有 学 家长 、 亲友 , 缺乏主见 ; 还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 和应聘 社会共 同共 的问题 ,在全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 范毕业生 就业的难 度。 形势进行分析 , 对就业现状、 影响毕业生就 业的 1 A学校培养和教育与社会需求 不相适应。 技巧 , 应聘时未能充分展现 自己, 而得不到用人 因素、大学生择业观等内外 因素进 行了多方 面 从学校方面看 。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也影 响了毕 单位的认可。 的研究 。部分专家对国内外高校毕 业生就 业模 业生就业。由于培养周期较长 , 自身资源限 学校 3关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与建议 式进行比较 ,对解决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难提 制 , 市场信息反馈误差等原 因, 学科和专业设置 31政府扶植引导 大学生到基层 、 中西部 . 到 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但对 师范院校毕业 的调整力度难 以迅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 地 区就业 。目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规模 已经发 前 生就业 的研究较少 ,通过本课题 的研究能为师 求 。 这也是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难 的重要原因。 展到极限 , 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 , 特别是城市中 范院校 的学生成才 . 立 良 的择业观 。 建 好 积极投 1 现行人事管理体制方面。 . 5 有的地方虽缺 学对教师的需求 明显减少 , 但县乡的基层中学、 身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 论参考 。 少 师资,但是 囿于财政窘迫 ,为了减轻财政负 边远学校 、 薄弱学校 、 新建学校和西部地区的学 l师范院校毕业生 的就业特点 担, 只好在毕业生吸收 的力度上大打折扣 , 宁用 校还存在很大的就 业空 间,而城乡基层和中西 我 国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 教育人才相对缺 代课教师也不用师范生 。 部地区恰恰是最需要人才 的地方 。 乏。 同时, 国家对教育事业 的大力投入使得教育 1 用人单位方面。 . 6 用人单位人才结构逐渐 3 打造精品师 范生 ,提升综 合竞争力 。 . 2 事业发展迅速 ,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 的就业 趋 于合理 , 同时进人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 不仅挑 精品师范生首先要求其生源的基础知识功底必 市场 。 选学生 的学习成绩 、 思想政治表现、 动手 能力和 须扎实 , 有献 身教育事业的志 向。 师范院校要 为 但是 , 国家对教育 的重视 和教师工资 的提 综合 素质 , 而且挑选 学校、 性别 , 同时提高进人 精品师范生量身打造专门的培养方案 ,包括完 进而出现普通本科师范类 毕业生就业难 。 善课程体系 、 高,使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把 目光转而瞄准 了教 门槛 , 强化 实践教学 、 实施养 成教育 、 整 师这一职业。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 考师范 的竞 有些地方和部门从 自身利益出发 ,在社会 上毕 合师资力量 、 报 改善教学条件等 , 完成精品师范生 争比以往更加激烈 , 但近年 由于非师范生 的插 业生需求增幅减少的情况下 ,只接 收本地 区生 的培养和塑造 。还要通过教育硕士等渠道提 高 足,教师需求 的地域与大学生 的期望相差甚远 源 , 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 , 这就造成 了有 的毕业 精 品师范生 的学历水平 ,从而为社会培养 出教 等原 因,师范类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形势也前所 生虽然有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但碍 于地方 和部 学专 家和教学大师 。 未有的严峻 , 面临着更多 的竞争与压力 。 门保护主义未能如愿。 3 . 3造就 复合型师范生 , 拓展就 业面 , 合理 1 . 1师范 生就业 市场供求 矛盾 日益 突出 。 2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 现状 分流。 与培养精 品师范生相对应 , 要培养一大批 伴随着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也提高 了教 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是影 响大学生顺利 复合 型师范生 , 对师范生进行合理 分流 , 以应对 师 的政治、 经济地位和福利待遇 , 教师这一稳定 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 范生供过于求 、 就业选择面窄的难题 。 要对师 的行业被人们所看好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 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过高、 功利 主义突 出、 目性 范生 的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调 整和改革 。为师 盲 大使师范毕业 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但与此相 强 、 自主性差 、 创业精神 缺乏等 问题 , 大学生 范生搭建更为宽广 的教育平台 ,造就复合型师 对 反, 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 出现 了合并学校 顺利就业产生着诸多的不利影 响。大学生 自身 范生 , 使师范生掌握多专业 的知识 和职业技能 。 学校等多方 面的因素 , 是导致大学生 师范 院校坚守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必须面对 的现象。学校 布局 的调整使 中小学教师大幅超 以及社会、 编, 每年都有新毕业的师范专业学生 , 但又由于 不合理的就业思想 观念 产生 的主要原因 。部分 现实 , 创造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模式 , 在教 师教育 教师工作周期 长,不是每年都有到年龄退休的 大学生把党政机关或事业单 位作为 自己就业 的 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计划中 。注入相关新 的培养 老教师 , 得教师 队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使 师 唯一选择 , 愿到农村 、 不 基层和偏远地 区就业 , 内容, 培养“ 一专多能” 的师范生。 根据他们 自己 范招生规模 的膨胀和教师岗位饱和造成了师范 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增加 了其就业难度 。部分 的兴趣和特长 ,使他们 争取在一两个方 面脱颖 毕业生在就 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眼前的 、现实 而 出, 双证” 生“ 膨胀性失业” 的局面。 做“ 师范生 , 即不仅有教师资格证书 ‘ 1 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 , . 2 师范类毕业 的利益 , 缺乏对 职业的长远规划 , 也缺乏服务社 还有其他专业技能证 ,为当前师范生就业开辟 生的就业形势发生 了变化 , 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 会的奉献精 神 , 目追求环境 舒适 、 盲 收入 高、 福 条新路 。 34加 强 毕 业 生 的 职 业 规 划 和 就 业 指 . 主要体现在: 不同学历层 次毕业生供需 不平 利待遇好的部 门, 导致其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 衡。研究生供不应求 、 本科生基本供求平衡 、 专 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 ,缺乏竞争意识和 自主意 导 。要 从低 年 级 就 为 大 学 生 开设 职业 规 划 科生供过于求 ;. b 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 。 识。部分大学生求 职择业过程 中大多数学生心 课 程 ,帮 助学 生 结 合 自身 的 人格 特点 和个 中文、 数学 、 英语 、 计算机等中小学的基础课程 , 理上充满着矛盾 冲突, 从众 、 比、 攀 自负 、 自卑等 性 优 势 规划 自己 的未 来 发 展 道 路 ,合 理 选 师资需求量大 , 而历史 、 化学 、 理等小学科 需 心理表现错综复杂 ,在求职过程 中难以保持 良 择 自 己 物 ( 转 16页 l 下 4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在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我们将了解到目前就业情况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而在影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教育政策、专业选择和实习经验等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在结论中,我们将提出针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教育就业、师范高校毕业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教育政策、专业选择、实习经验、对策建议、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师范高校的不断增多,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师范高校毕业生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他们是国家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让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但也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师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还能够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今后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了解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岗位匹配度等方面的情况。
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
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一、就业形势总体分析师范类院校是培养教师、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人员的重要基地,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二、就业方向与前景1. 基础教育方向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石,也是每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广阔的就业机会。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在农村基础教育岗位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2. 高校教师方向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提质,高校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岗位的理想人选。
3. 教育管理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教育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教育局和教育研究机构等单位都能找到相关的工作,例如教务处主任、学校校长和教育研究员等。
4. 教育科研方向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研项目和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都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教育评价和教育咨询等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就业优势1. 专业知识扎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各类教育工作。
2. 教学能力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经过系统的教师培养和实习,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3. 专业社会认可度高: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利于就业。
4. 发展空间广阔:教育事业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就业建议1. 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校期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师范专业主要培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是国家培养教育事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旨在分析师范专业就业现状,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就业形势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职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加上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需求,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机会较为广阔。
2. 压力因素: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教育行业也存在就业地域的不平衡问题,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3. 政策扶持: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各地也纷纷出台鼓励师范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政策,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方向分析1. 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是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不仅包括中小学教师,还包括幼儿园教师和高等教育院校教师。
学校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竞争相对较大。
2. 特殊教育:随着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特殊教育需求量大,而相关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就业压力较小。
3. 教育研究机构:师范专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教育研究、教育政策制定等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教育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管理人才的需求较大,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校园管理、教育行政等方面的工作。
四、就业能力要求1. 教育理论基础: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2.教学能力: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 组织管理能力:对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能够协调学校内各个部门的工作,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4. 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学习教育领域的新知识,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就业指导建议1. 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师编制趋于饱和,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准备不足、就业观念陈旧、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指导教育欠缺、就业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为此,文章从高校、政府和师范生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新形势就业问题自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设立算起,中国师范教育走过了百年历史。
我国设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主力,招收培养了大批师范生。
自20 世纪90年代末人才招聘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发展趋势,师范生就业逐步告别了统分统配。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知识失业”问题开始凸显,大量师范生毕业后未能及时进入教师队伍,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师范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一)自主择业渐成主流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生的就业方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方式,使师范生有更多自由选择权,用人单位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加上社会上就业机会减少,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师资来源日趋多样化《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各地逐步开始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任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专业界限。
非师范生开始进入基础教育教师就业市场,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难度。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类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中的重要一员。
然而,由于社会对于师范生就业的误解、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本文旨在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帮助师范类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率整体偏低,并且就业形势不太容乐观。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且有不少师范生要面对暂时无法就业的尴尬境遇。
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一般表现为就业选择集中,就业期待高,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三种特点:(1)就业选择集中。
由于师范生的专业性较强,对于绝大部分师范生来说,教师就业是他们的首选。
但是,教师岗位竞争激烈,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部分师范生改变了就业心态,转而选择其他行业,比如银行、保险等。
(2)就业期望高。
师范生在毕业后多年的学习、实践经历,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注重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选择具有挑战性、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的岗位。
(3)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诸多原因,如求职渠道狭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师范类大学生在求职时容易与用人单位形成“信息不对称”状态。
就业信息不充分,不能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就业决策。
1、增强就业心理辅导作用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态度、信念、人际关系等因素,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因素,提高师范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应聘的自我价值感和魅力。
2、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在师范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实习教育的力度,让师范生在校阶段多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行业信息反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招聘信息,使得师范类大学生成为职业素养高、就业信息获知广、择业意识较强的人士,增强他们的求职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近三年来就业班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难 度 大 ,社会 不 够 重视 ,生 源 缺乏 ,毕 业 生难 以安 置 ,问题 成 堆 。但学 校领导 在这些 困难 面前 ,勇于开拓 ,敢 于创新 ,有 向困 难 挑 战的精神 。并且政 府县 长高度 重视 ,工作上 给予 大力支持 , 甚 至 亲 自为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安 置 出 主 意 , 想 计 策 , 不 辞 辛 劳 地 到 全 国各地联 系用人 单位 。同时 ,学校积极 加强教 师队伍 建设 ,招 聘 和聘请专 业水平 高 、教 育理念 新的 教师到学校 任教 ,积 极对教 职 工进行思 想教育 ,提 高教职 工对职教 的认识 ,使 每个 同志能在 职 教 战线上 ,以主人翁 的态度 创造性地 开展工 作 ,涌现 出了一批 省 级教学 能手 。这 支过 硬的教 师队伍保 证 了高 质量 的教 学水平 ,培 养 出 了高质量的毕业生 。 四 、 中职 毕 业 生 就 业 安 置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建议 ( 一 )学 生的就 业观念还需 改变 。有些 学生受 传统的就业 观 念 束缚 , 留恋干 部身份 ,愿 意到国 家机关 、事业单 位就业 ,而 不 愿 到非公 有制单 位就业 ,从 而导致 高不成 、低不 就的就 业情况 发 生 。同时 ,还存 在着一 次就业 定终 身的错误观念 ,缺乏 多次就 业 的思 想准 备 ,没 有求 真 务实 的就业 思想 ,没有 把 眼光放 得更 远 些 ,以致 有少数 同学较长时间难 以就业 。 ( 二 )就业 安置 工作还需进一 步精 细化 。现在用人单 位要求 毕 业生除 具有一 定专业 知识 和技能外 ,还 要有 良好 的适 应能力 , 沟通能力 ,具有 一定 的责任 意识 、职业意 识 、职业 素养 、服务 意 识 等 。少 数同学 把 自己估价过 高 ,没有认 识到 自身素质存 在一定 差 距 ,往 往在就 业时易 遇挫折 。这 主要是 学校对学 生 的前 期思想 教 育工作 不到位 ,社会 调查不 够深入 、细 致 ,从 而造成 毕业生 推 荐 就业反 复较多 ,工作 难度大 。 ( 三 )建议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一——先 就业后择业 首先 学校 的就业 指导不可 少。学校应该 给学生 开展更 多的有
岭南师范学院介绍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
学校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凝练了“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科专业齐全,构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
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建有省特色重点学科3个(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校级攀峰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6个(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中国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3个(社会工作、传播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校院共建学科8个。
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0个),涵盖教、文、法、经、史、理、工、农、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省级特色专业6个。
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培养类别,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000多人。
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校本部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多元。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五篇2019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经典五篇2019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一)一、项目背景1.大学商学院是一所由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 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
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
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
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
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
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10年)里程碑10.01-11.01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11.02-12.15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12.16-12.31调查问卷总结分析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实施方案
所获学历
专科(高职) 本科 硕士 博士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学校所在地 省内 省外
联系方式
本人手机 通讯地址
家庭电话
就业意愿
邮编
电子邮件
愿意就业 因要升学、出国、等待好单位等原因暂时
调 你的就业地区选择 不愿本就市业 市不外愿就业无所谓 查 你对工作后月收入 1000 元以内1000-1500 元1500-2000 元2000
登记办法和相关政策,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所在地人才 交流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社区就业服务站,填写 《马鞍山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卡》(附件1)。
3、入户普查。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集 中座谈、信函通知等形式,对辖区内摸排统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 查了解,摸清他们的就业情况,掌握就业意向,并填写《马鞍山市普通高 校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卡》。对辖区内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马鞍山市 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登记表》上进行登记(附件 2)。
(三)调查结果的使用。 1、发布信息。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汇总全市毕业生需求信息后,通过 “信息网”以及各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为企业选人用人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方 便快捷、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组织招聘活动。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种类型的毕 业生招聘活动。 3、研究制定毕业生就业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对调查情况
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全面准确掌握我市毕业生就业情 况,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经研究,定于从今年 4 月 1 开始,利用三 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工作,现制定实施 方案如下:
202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4篇】
202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为近距离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为了解学院教学及就业指导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外国语学院创业就业部进行了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外国语学院2021届毕业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在网上向毕业生发送《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了解了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_%,调研可信度高。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对本人工作状况的评价1、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民营企业,具体情况如下:在_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的工作单位属于?”,有1名毕业生选择党政机关,占比_%;28名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占比_%;8名毕业生选择高校,占比_%;16名毕业生选择金融单位,占比_%;_名毕业生选择三资企业,占比_%;9名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占比_%;3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_%。
2、多数毕业生从事于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从事的工作是?”17名毕业生选择教学,占比_%;21名毕业生选择管理,占比_%;2名毕业生选择设计,占比_%;14名毕业生选择生产,占比_%;35名毕业生选择营销,占比_%;2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_%。
3、大多数毕业生都对现工作的单位比较满意,满意度达_%,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现工作的满意度为?”19名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占比_%;30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_%;49名毕业生选择比较满意,占比_%;12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_%。
4、多数毕业生认为现工作的岗位基本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您的才能?”21名毕业生选择能充分发挥,占比19%;32名毕业生选择能发挥,占比29%;45名毕业生选择基本能发挥,占比_%;12名毕业生选择不能发挥,占比_%。
近三年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证分析
近三年农村生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证分析近年来,中国高职教育不断得到发展,而农村生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群体,在高职教育中也逐渐有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如何评估农村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及其与城市生源的区别,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基于2018年至2020年的数据,通过对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状态明显好于早期情况。
从2018年至2020年,农村高职生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为82.3%,2019年为84.8%,2020年为87.2%。
这些数据表明,在近三年中,农村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受到了显著的改善。
另外,三年来,农村高职生的平均薪资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为3616元/月,2019年为4261元/月,2020年为4687元/月。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就业率还是薪资水平,农村高职生的就业情况都在逐渐好转。
其次,在就业分布方面,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和城市生源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数据显示,在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中,80%的人选择在本地或者附近城市就业,这也是在城市生源高职毕业生中就业分布的两倍。
同时,有29%的城市生源高职毕业生选择去其他城市就业,而仅有16%的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选择去其他城市就业。
这种就业分布的不同反映了城市和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选择差异,同时也表明需要加强农村高职生对城市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第三,农村生源高职毕业生的劣势在于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
纵观整个三年就业情况,尽管农村高职生的平均薪资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在拥有高薪职位、高管机会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还是相当大的。
数据显示,城市生源高职毕业生获得了更多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机会,而农村高职生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岗位和工人岗位之中。
农村高职生如果想要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还需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师范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师范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作者:吴以立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9期一调查背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建设年”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我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具体状况,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收集毕业生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准确数据反馈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对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评价,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情况两大类。
以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2000年到2010年毕业的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1份,有效卷回收率为68.73%。
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一)毕业生基本情况1工作的稳定与工资收入情况98.25%的毕业生换岗次数在两次以内,其中有57.52%的毕业生从未换过岗位;94.08%的毕业生年薪在2万以上,其中有83.71%的毕业生年薪在4万以上。
这一数据符合师范类毕业生工作稳定,年薪水平较高的特点。
2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与对岗位的态度77.1%毕业生对现在工作岗位比较满意,这说明了绝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并且喜欢现在的工作;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
由表1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换过岗,反映了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同时也反映了“编制热”这一社会现象。
广东教育行业就业报告
广东教育行业就业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教育行业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下面将对广东教育行业就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报告。
一、教育行业就业现状。
广东省教育行业就业现状整体向好,就业岗位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教育行业就业人数达到了数百万人,其中包括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专业人才等。
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占广东省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显示出教育行业就业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二、教育行业就业需求分析。
1. 教师岗位需求大。
广东省教育行业就业需求以教师岗位为主,各级各类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量大,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
随着广东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优秀教师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2. 教育管理人员需求增加。
随着教育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对于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
教育行业的管理人员包括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等,他们在学校的管理和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教育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除了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外,广东省教育行业对于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包括教育技术人员、教育研究人员、教育咨询师等。
三、教育行业就业发展趋势。
1. 教育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还涌现出了各种新型教育机构和教育服务平台,为教育行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育行业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3. 教育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广东省的教育行业也在向国际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项目在广东省兴起,为教育行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就业报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就业报告
近年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就业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各项指标都显示了稳步向上的趋势。
根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官方数据,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5%,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普遍就业情况良好,半数以上的本科生获得了应届就业,而高等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占比也在不断增加,分析研究类型毕业生的比例也在增加,日益增加的产业多元化也带动了就业增长。
从就业岗位情况来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其中商业服务行业、教育行业以及IT行业就业比例较高。
近年来,新兴行业的就业也有所提升,比如金融、文化创意、采矿等行业的毕业生及就业率都有所增加。
此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除了以往的技术岗位外,管理岗位也有所增加,岗位薪酬也有很大提高,几乎让所有毕业生都能获得一份合理的薪酬。
此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还开展了许多支持就业的相关活动,如建立了岭南学院官方招聘网站,提供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帮助毕业生系统性地掌握就业技能,以期更好地进入职场;通过社会实习让毕业生了解职场礼仪、就业技巧等,及早接受社会实践;专业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进行系统性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发
展。
总的来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就业率不断上升,就业岗位也有所扩展,就业质量也有所提高,学校也在不断推动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2022年就业工作总结精选
一、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基本就业情况。
我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20XX 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
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
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
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
96%。
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20XX人,占52。
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
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
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
50%;高校就业72人,占1。
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
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
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
32%)、65人(1。
84%)、155人(2。
63%)。
二、我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
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
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4月 第3 6卷 第 2期
岭 南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L I NGNAN N0R MAL UNI VE R S I T Y
望值 普遍 有所 降低 , 地 处 偏 远 或欠 发 达 地 区 的 本地
生源 回流 趋势 良好 。 非 师 范 类 毕 业 生 到 珠 三 角 地 区就 业 的人 数 为
总数4 8 7 2 人, 其 中师范生3 4 5 6 人, 非 师范生 1 4 1 6 人; 2 0 1 3届 毕 业 生 总 数 5 7 9 9 人, 其 中师 范 生 4 2 6 6 人, 非 师范 生 1 5 3 3 人 。近 3年 的统 计 数 据 显 示 , 毕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一O 7 —1 4
作者 简介 : 林 明远( 1 9 8 4 一) , 女, 广 东湛江人 , 岭 南师范学院招 生与就业处教 师, 硕士 , 从 事高等教 育管理研 究。
8 8
岭南 师范学 院学 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
第 3 6卷
4 、 毕 业生就 业行 业的 薪酬 统计 2 0 1 3届毕 业生 的平 均 薪酬 比 以往有 所 提 高 , 月
Apt . 2 01 5 Vo1 . 3 6 No . 2
岭 南师 范 学 院近 三 年 毕 业 生就 业 状况 调 查
林 明远 , 陈 新 兵
( 岭南师范学院 招生与就业处 , 广 东 湛江 5 2 4 0 4 8 ) 摘 要: 岭 南师 范 学 院 2 O l l 一2 o 1 3届 毕 业 生就 业状 况 的调 查数 据 显 示 : 珠 三角 、 粤 西 是 毕 业 生 主要 就 业 市 场 ;
教 育 系统和 企 业 单位 是 毕 业 生 主要 就 业 阵 地 ; 专业 就 业 质 量 差异 显 著 , 就 业 结 构 性 矛盾 仍 较 突 出 , 职 教 系 统接 纳 毕 业 生 水 平低 。针 对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意 向 、 就 业 观 念 及 择 业 行 为特 点 , 建 议 学 校 重 视 专 业 设 置 与 社 会 需 求 的 关联 , 提高
变化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 我 们 做 了 岭 南 师 范 学 院①
届 9 9 . 4 9 , 2 0 1 3届 9 9 . 7 1 。
( 二) 毕 业 生 就 业 地 区 和 行 业 流 向
珠三 角地 区 、 粤西是 我校 毕业 生主要 就业 市场 。 2 0 1 3届 毕业 生到珠 三 角 地 区 就业 最 多 , 有2 7 7 7 人, 占4 8 %; 到 粤 西 地 区就 业 的毕 业 生 2 2 4 3 人 ,占 3 9 。粤 北地 区吸 纳该校 毕业 生 的人数逐 年 呈上升 的趋 势 , 粤东地 区 吸纳人数 却 逐年下 降0。 1 、 师 范类 生 源 回流 趋 势 良好 , 非 师 范 类主 选 珠
平 均 薪酬最 高 的行业是 机关 、 部队、 党 群及政 法 系统 单位 , 其次是 企业 单位 , 事业 单位 相 比较低 。
生 的数 据进 行百 分 比统计 。 ( 一) 毕 业 生就 业总体情 况 岭 南 师范学 院 2 0 1 1届 毕 业 生 总 数 4 4 4 9 人, 其
中师范 生3 1 8 2 人, 非 师范 生 1 2 6 7 人; 2 0 1 2届 毕 业生
1 9 1 7 人, 占4 4 . 9 4 。近 年 来 , 毕 业 生 到 欠 发 达 地 区就 业 的 比例逐 年 增 长 , 这 也 说 明毕 业 生 的 就 业期
三 角 地 区 就 业
2 0 1 l 一2 0 1 3 届 毕业 生就 业状 况 的调 查 , 以充 分 了解
毕 业生 的就 业流 向和择 业 心 态 , 为提 高 学 校人 才 培
养 质量 和毕 业生 就业 质量提 供决 策参 考 。
一
、
调 查 结 果
本 文调 查 的各项 数据来 源 于省教 育厅 每年 公 布 的广东 省普 通高校 毕业 生就 业率 的通 报及 大学 生就
1 0 8 1 人, 占非 师范类 毕业 生 总数 的 7 O . 5 2 。
业 生 总体就 业率逐 年 上升 , 2 0 1 1 届为 9 9 . 3 3 , 2 0 1 2
湛江师范学院于 2 0 1 4年 6 月正式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 ⑦ 珠三角包括广州、 深圳 、 佛 山、 东莞 、 中山 、 珠海 、 惠州、 江门、 肇 庆共 9个城市 ; 粤西包 括湛江 、 阳江 、 茂名 3个 地级市 ; 粤北包括 韶关 、 河源 、 清远 、 云浮 4个地级市 ; 粤东包括潮州 、 汕头 、 梅州 、 揭阳 、 汕尾 5个地 级市。 ①
关键词 : 就业 意向; 就业观念 ; 核心竞争 力
中 圈分 类 号 : G 6 4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4 7 0 2 ( 2 0 1 5 ) 0 2 —0 0 8 7 —0 4
高 校毕 业生 供 给 数量 逐 年 剧 增 , 国家 大 学 生就 业 政策 不 断调整 , 毕 业 生 就业 观 念 及 择 业 行 为 不 断
我校 大 部 分学 生 来 自粤西 地 区 , 且 粤西 地 区 教 师需求 量 相对较 大 , 所 以 回生 源地 就 业 成 为 师 范生
主要 选 择 。2 0 1 3届 师 范 类 毕 业 生 在 粤 西 就 业 计 , 对2 0 1 1 —2 0 1 3届 毕业
毕 业 生 就 业核 心 竞 争 力 , 构 建 全 员参 与 、 全程指导的职业 辅导 工作体 系, 以 内合 外 联 的 观 念 培 育 就 业 市 场 , 积极引
导 大 学 生 到 中西 部 、 基层农村 、 中小 企 业 就 业 , 培 育和 提 高 大 学 生 自主创 业 能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