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叙事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叙事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叙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历史研究趋向科学化和客观化。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叙事的影响。
一、批判性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不断演变,这使得历史叙事更加批判性和深刻。
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注重揭示历史背后的真相和本质。
这种批判性的历史观使历史叙事更加客观和具有深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现象。
二、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强调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使得历史叙事更加注重社会制度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变。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历史中各种社会变革背后的原因和动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迁过程。
三、阶级斗争的视角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阶级斗争的变化和演变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这使得历史叙事更加强调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加关注底层群众的命运和历史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视角丰富了历史叙事的内涵,使历史故事更具有社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四、历史的目的性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历史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和解放。
这使得历史叙事更加重视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意义,更清晰地认识历史对我们当下和未来的启示和指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叙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和批判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推动历史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史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史学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采用的具体操作手段。
下面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史学理论1.内容文化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有内容的,历史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内容,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历史作品、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传播,进而加深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2.结构功能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研究社会、国家、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功能的实现,认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形态,并探寻发展规律。
3.人类学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人类行为、信仰和文化的产物,历史研究的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人类种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达到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4.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经济组织、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历史资料,探寻历史事实和现象的真相。
包括综合文献、批判性使用文献、校勘文献等方法。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方法,确定历史规律和趋势。
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调查,了解历史实践中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律和动态变化。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4.实用主义研究法:通过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主要包括历史政策研究、历史评估研究、历史教育研究等。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历史学探索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注重对历史的客观分析。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和文献,探讨社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学探索必须坚持事实真相,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解释。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追求历史的总体性认识。
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历史学家在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历史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联系,深入剖析历史演变的根本动因。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历史发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各阶级的利益诉求和争夺,揭示各种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强调历史的前进性和不断发展。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孕育着新的社会形态和制度。
历史学家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发现新的认识和启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总而言之,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探索是一项系统的、客观的、全面的研究活动,旨在揭示历史的规律和本质特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唯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历史学研究才能走向科学化、理论化和深入化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思考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思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在研究历史时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历史是在阶级斗争中推进的。
因此,在对历史进行研究时,我们不能脱离社会阶级矛盾的基本框架,必须以阶级斗争为核心来把握历史进程。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历史学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历史的解读。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将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纳入考量,不能割裂历史事件和社会阶级的联系。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从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寻找历史的内在联系。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多种多样,但是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历史规律。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不能停留在事件本身的描述,更要深入挖掘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揭示历史变革的动因和规律。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思想解放。
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超越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动摇故有的历史观念,敢于质疑历史的权威性。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和思想解放,才能真正领会历史的内涵和精神,把握历史的真实面貌。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辩证发展和历史的动态性。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历史是充满活力的。
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变革过程,历史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要注意历史的辩证性和历史的发展动态,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表面现象,更要关注历史的本质变化和演变过程。
总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是一项复杂而深刻的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探寻历史真相的科学途径引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文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出发点,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这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1. 社会历史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形态的转变,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2. 阶级斗争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可以深入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3. 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可以为这些学科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历史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方法,还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和科学解释,提倡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过程,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它要求历史学家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历史,排除主观臆断和价值判断的干扰。
2. 历史学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为历史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使历史研究从传统的叙事性质向理论性和科学性发展,使历史学更加系统和深入。
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学,它不可能提供任何具体的历史知识,但这并不说明它对历史没有认识价值。任何哲学都不能提供具体知识,但哲学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重要作用。沃尔什在《历史哲学导论》中论及自然哲学时说,“即使哲学家不能以任何方式增加我们对于自然界知识的总量,或者增加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理解,他还是科学思维的特点和前提,对于科学观念的确切分析和科学的某一分 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在当代,如果对任何国际和国内问题的分析,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同样如此。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期待他在历史研究中有重大建树。因为一个学者对眼前发生的现实问题都缺少判断力和分析力,怎么能期待他对几百年、几千年前已经湮没的不可直接接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发表中肯的评论和见解呢?不可能。有些人对历史之所以敢于胡说,就是因为认为历史反正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死无对证。如果这样对待历史研究,那除了戏说和虚构外,不可能有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一个不理解现实的人也不可能理解历史。历史观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确立了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历史观不能改变历史既成事实,但它能决定如何书写历史,即把客观历史事实转变为完全不同的历史著作。不同历史观下的历史书写肯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倡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因。也是笔者之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论坛上,没有把发言放在现实问题上,而放在史学功能问题上的原因。因为近些年来,随着唯物主义历史观被边缘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翻案之风盛行,凸现了历史观的混乱。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注重从经济基础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历史事件的根源和发展规律,旨在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
本文将从材料的选取、研究的立意、资料的整理和历史事件的解读等方面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材料的选取上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应当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史料和资料,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注重对史料的甄别和分析,排除虚假和不实的资料,以免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的立意上重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历史学研究应当立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以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
只有站在历史的客观立场上,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整理上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应当做好史料和资料的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资料库,以便日后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应当注重对历史资料的分类和归纳,将零散的史料整合成有机的整体,为后续的历史研究奠定基础。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历史事件的解读上追求客观性和全面性。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偏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上,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以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
综上所述,在历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只有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和规律,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把握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广大历史学研究者能够牢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演变以及各种历史现象的研究,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2.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通过对阶级利益的分析和对社会矛盾的研究,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阶段顺序进行的。
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应的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研究内容1.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倡导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对历史事实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这一方法论注重社会发展的多因素综合考察,既重视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作用,又重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人物思想和历史事件的发展。
这对于揭示历史真相、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3.历史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一项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纠正片面的历史观点,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派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科学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科学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科学发展,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是对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和探索。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而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
因此,历史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的约束和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革新和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
历史科学的发展也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的。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要从经济基础出发去探究历史的根本动力,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规律性,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或者个别事件上。
只有这样,历史研究才能够站在科学的高度上,揭示历史的本质和实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和解释。
历史科学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开拓和探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历史科学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构建新的理论,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只有不断地开拓和探索,历史科学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撑。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科学发展,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是对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和探索。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历史科学,注重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动力,强调从全局的角度、经济基础出发去认识和研究历史,不断开拓和探索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内容,推动历史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
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由少数英雄人物或神秘力量所决定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社会发展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社会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主体和客体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客体是指历史主体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历史的进程和发展。
四、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阶级关系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矛盾则表现为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来解决。
五、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社会意识是指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则是指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研究,深入探究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和文化内涵。
六、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的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史学理论知识点
史学理论知识点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学科,它涉及到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与分析。
史学理论知识点是史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下面将介绍一些史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对历史事件与现象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进行分析。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
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学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它着重于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性。
实证主义要求史学研究严谨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四、史料考据史料考据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史学家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查,确保史学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史料考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五、历史周期论历史周期论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周期性规律,历史事件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重复性和循环性。
历史周期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六、史学流派史学研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流派和学派,如西方史学、东方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等。
不同的史学流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通过以上介绍,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史学理论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史学理论知识点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愿读者在探索史学研究时,能够深入理解史学理论知识点,增进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度主义的对比与辨析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度主义的对比与辨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度主义是两种对待历史问题的理论观点,它们在解释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而历史唯度主义则注重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与辨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的进步所引起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哲学等)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
在这种观点下,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比之下,历史唯度主义更加注重历史事件中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因素。
历史唯度主义认为,历史并非简单地由经济基础决定,而是由人们的意识观念和精神文化所驱动。
历史唯度主义认为,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对于历史事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象征意义、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因素在历史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唯度主义不否认经济基础的作用,但将重点放在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上。
在对比两者的观点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更注重经济基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而历史唯度主义则更侧重于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决定社会制度更替的基础,强调历史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
而历史唯度主义则认为,历史受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重视历史事件中的意义和象征。
两者在史学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历史唯物主义倾向于从经济基础出发来解释历史事件,而历史唯度主义更注重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研究。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度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历史理论观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而历史唯度主义则更侧重于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一种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在历史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影响和贡献。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
这一观点对历史教育理论提出了重要要求,要求历史教育要客观真实地呈现历史事实,要客观地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不能随意歪曲事实。
历史教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历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历史教育理论要具有整体观,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历史事件,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历史教育要注重历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影响。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注重历史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发展的,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历史教育要注重历史的社会价值,要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教育意义,要引领学生认识历史的方向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教育要有自己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客观性和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目的性和方向性等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历史教育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发扬历史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历史教育理论,推动历史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值得我们细心思考和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力求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在历史学领域,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被广泛运用,有助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一个典型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是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
英国工业革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历史学者的研究中,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中,历史学者通过深入挖掘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揭示了工业革命是由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的相互作用所催生的。
农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拓展了市场需求,为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商业革命则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注重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谋求自身权益。
历史学者研究工业革命时,往往会着重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阶级斗争,揭示工人阶级的抗争与斗争对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进程产生的影响。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中,历史学者会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工业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他们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决定的。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对我们理解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学研究案例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深刻领略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历史研究领域,历史唯物主义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的阶段性和历史的主观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唯物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复杂的,存在着矛盾的统一和对立的斗争。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不能片面、静态地看待历史事件,而是要从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关注历史的阶段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展开的。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其中包含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我们要关注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从而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的认识和表述是主观的。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主观地进行历史解释,使历史研究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兼顾主观情感,做到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唯物辩证法、历史的阶段性和历史的主观性统一等观点,为我们深入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使历史研究更加客观、深入和全面。
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推动历史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的进程,强调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社会学家能够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分析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和规律。
3.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及经济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也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
一方面,中国学者通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将中国社会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畴不再局限于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也涉及到政治学、文化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与解释
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与解释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物质、客观存在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唯物主义被广泛运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下面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与解释。
首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的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的。
例如,在史前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社会关系较为原始。
随着农业的发展,生产力有所提高,人类开始形成氏族、部落等组织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资本关系迅速扩张,这些变革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唯物主义着重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变迁受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
例如,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的人们观念受传统等级秩序的影响,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等理念的兴起。
唯物主义认为,要深刻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入手。
再者,唯物主义注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趋势,这些规律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是偶然的、盲目的发展,而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和驱动。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出,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唯物主义倡导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实践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动力。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唯物主义强调,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理论,才能更好地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教育和文化成就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教育和文化成就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和文化成就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在评价历史上的教育和文化成就时,必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考察,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
古代教育和文化成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发展水平。
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教育和文化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为巩固社会等级制度和经济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等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但这些成就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无法摆脱对统治阶级的依附。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古代教育和文化成就虽有卓越之处,但其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也在所难免。
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文化成就呈现出全新的特点。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普及教育制度,大众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文化艺术创作蓬勃发展,为人类的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教育和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为资本主义统治服务,实际上也是对被剥削阶级的精神控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文化成就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根本目的依然是服务于资本家的利益,对劳动人民的解放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时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又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无产阶级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充分发展,劳动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艺术呈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特点,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成就的出现,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同样需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倾向和弊端,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吸取教训,加以改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在历史研究和探讨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视为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产物,认为历史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会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并非偶然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而非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左右的。
因此,在理解历史时,人们应该摆脱主观臆断和主观偏见,客观地去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点。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历史的辩证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由矛盾推动的复杂系统,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进步,而是包含着矛盾冲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正确认识历史上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和冲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只有把握历史的辩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轨迹。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历史的阶级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结果。
不同的社会阶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历史的认识中,应该结合社会阶级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深入挖掘历史发展背后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历史认识论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辩证性和阶级性。
只有从这些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历史,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对历史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功能单面性问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功能单面性问题解析
龚培河;王骁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史学功能存在单面性问题--只擅长宏大叙事的一面,不擅长近景考察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历史事件的演变情节的一面。
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中找到问题的表征,从人与历史规律关系困境中洞见问题的成因。
制约历史实际进程的必然性具有二重性:历史规律所具有的必然性在历史实际进程背后贯彻下去,决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擅长宏大叙事;而在历史发展现实层面上直接发挥实质性制约作用的应该是实践规律,决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近景考察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历史事件的演变情节。
这是破解历史唯物主义史学功能单面性问题的理论根据。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龚培河;王骁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3
【相关文献】
1.从逻辑视角到史学视角: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视角问题解析
2.历史唯物主义史学功能解释范式
3.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问题
4.功能梯度纯弯曲梁弹塑性问题的解析解
5.历史唯物主义永远是我们党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
在当代,如果对任何国际和国内问题的分析,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同样如此。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期待他在历史研究中有重大建树。
因为一个学者对眼前发生的现实问题都缺少判断力和分析力,怎么能期待他对几百年、几千年前已经湮没的不可直接接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发表中肯的评论和见解呢?不可能。
有些人对历史之所以敢于胡说,就是因为认为历史反正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死无对证。
如果这样对待历史研究,那除了戏说和虚构外,不可能有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
一个不理解现实的人也不可能理解历史。
历史观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确立了对待历史的态度。
不同历史观不能改变历史既成事实,但它能决定如何书写历史,即把客观历史事实转变为完全不同的历史著作。
不同历史观下的历史书写肯定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倡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因。
也是笔者之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论坛上,没有把发言放在现实问题上,而放在史学功能问题上的原因。
因为近些年来,随着唯物主义历史观被边缘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翻案之风盛行,凸现了历史观的混乱。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学,它不可能提供任何具体的历史知识,但这并不说明它对历史没有认识价值。
任何哲学都不能提供具体知识,但哲学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重要作用。
沃尔什在《历史哲学导论》中论及自然哲学时说,“即使哲学家不能以任何方式增加我们对于自然界知识的总量,或者增加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理解,他还是科学思维的特点和前提,对于科学观念的确切分析和科学的某一分支与另一分支的关系,可以说出某种有用的东西,他对逻辑技巧的掌握可想而知是会有助于澄清科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的”。
【1】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也包括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即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和历史价值论问题。
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西方的思辨历史学与批判历史学对立的问题。
我不可能全面讨论历史理论中的全部问题,仅就其中一个问题,即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问题谈点看法。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概括地说,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
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性,就不能确立正确的史学理论。
一、历史事实的一次性历史事实的本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突出地表现为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事实的最大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它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的历史。
希腊有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国没有;中国有赤壁之战,希腊罗马没有。
他们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我们没有;我们有孔孟老庄,他们没有,诸如此类。
你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我没有,我有的你也没有。
这叫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可重复性。
不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可重复,就是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可重复的,都是一次性的。
中国决不会有两次相同的赤壁之战,两个毛泽东,两次井冈山斗争。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运动的客观因素。
任何历史都是特定空间和时间发生的事件。
无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足见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怀古之作感叹相同。
时间的一度性和空间的具体性,决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可重复性。
什么是历史事实?历史有事实吗?有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说,历史事实都是历史学家眼中的事实,是过滤过的经过筛选的所谓事实,而不是客观历史自身的事实。
历史自身的事实是无法知道的,知道的都是进入历史学家眼中的事实,这些事实只能说是历史学家的事实。
也就是说,历史事实是经历史学家书写以后才成为事实。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人和事湮没无闻,不成为历史事实。
如果没有《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刘备、孙权以及赤壁之战能成为历史事实吗?历史上的人和事,只有通过历史学家的书写才成为历史事实。
因此结论是历史根本不存在本来面目的问题。
正如世界没有本来面目而只能是人眼中的世界一样,历史事实也只能是历史学家眼中的事实。
这种说法只强调历史书写的主体性,而忽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其实,历史事实以两种不同方式存在:一种是人类历史的全部客观过程。
这是尚未被全部发现或被书写的历史事实,是一个有待不断发掘和永远研究的领域。
另一种是被书写的历史事实。
被书写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史实。
历史史实不能仅仅是某一历史学家眼中的所谓事实,仅仅是某一学者眼中的所谓史实并不能就认为是历史事实。
历史书写中的历史史实不能仅仅是个人的,而必须是具有共识和确切证据的历史事实。
这一点,沃尔什也承认。
他说:“一个历史学家所引证的事实如果确切可信的话,就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他个人的所有物,倒不如说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如果进行调查的话,都必定要同意的那种东西。
法国革命爆发于1789年,并非对于与英国人相对立的法国人才是真实的,或者对于那些拥护法国革命的人才是真实的,而对那些厌恶它的人就不真实了;它只不过是一桩事实而已,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它。
”【2】 E.H.卡尔也反对那种完全否认历史事实,片面强调解释决定事实的观点。
他说:“不能因为从不同角度去看,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就推论出山在客观上是没有形状或有许多形状。
并不能因为解释在建构历史事实中起着必要的作用,也不能因为现有的解释不是完全客观的,就推论出这一解释同另一解释同样好,就推论出历史事实在原则上没有服从客观解释的义务。
【3】这些看法比起克罗齐、柯林武德的观点,应该说更客观一些。
当然,客观的历史事实必须经过历史学家的发掘和整理才能为人所知,但书写的历史史实应该包含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历史研究应该以此为立足点。
历史事实应该具有客观性、共同性,它对所有历史学家都应该是事实。
但历史学家的共识只能是其条件之一,而不是历史客观性的唯一标准。
如果存在历史事实的真伪之辨,在确证之前不能称之为历史事实,而只能称之为历史书写中假定的所谓历史史实。
这种事实不见得是历史事实。
历史学中的伪造、歪曲、无中生有的所谓历史史实并不罕见。
我们只要看看当前流行的关于毛泽东历史著作中的所谓揭秘,其中有多少是历史事实?有多少是一些人捕风捉影甚至蓄意伪造的所谓历史事实?我们应该注意分辨历史事实和历史书写中的所谓历史史实。
应该追求历史书写中的史实尽量接近、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客体,即历史事实。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看,历史史实与历史事实应该具有同一性。
根本没有历史事实根据的所谓历史史实,是不足信的。
这种书写的历史,不可能是信史。
但并不是所有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事实都会成为史学中的历史史实。
只要它成为历史学中的历史史实,肯定有它的重要之处,因为历史学不是有闻必录。
例如下雨,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并不是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可雨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中成为大事。
这当然是由于延误戍期当斩的秦朝苛法,成为陈胜吴广被迫起义的诱因,因而遇雨延期被司马迁写入《陈涉世家》,成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如果没有遇雨延期当斩的秦朝苛法,雨不成为加速陈胜起义的诱因,就不会成为司马迁所记载的历史史实。
杨玉环因白居易的《长恨歌》而著名。
后宫佳丽三千留名者只此一人,当然是由于记载,可是如果杨贵妃不是唐玄宗因安禄山造反奔蜀、她成为平息马嵬坡六军爆发兵变的牺牲品,也不可能为历史所记载。
自古以来有多少后宫佳丽,无名无姓者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马嵬坡兵变、杨玉环被绞杀根本不是历史事实,也不可能成为历史史实。
由于有事实而被记载,由于被记载而彰显事实,因此历史事实并不是单纯因记载而成为历史史实,而应该确有其事实才成为史学事实。
有人说,历史事实确有其事只能是假说,历史事实如康德的物自体一样永远无法知道,知道的只能是书写中的历史史实。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被书写的历史史实不能是某一个人主观认定的,它必须有文献资料根据,有考证学、甚至考古学的根据。
尽管考古发掘也可能有争论,例如关于河南安阳安丰乡高穴村曹操高陵墓的真伪就有争论,但只要发掘的实物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吻合,就可能是真实的。
孔子重视文献作为历史史实根据的价值。
他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当然,对某些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会存在争论,这可以通过举证和其他多种历史研究方法来解决。
怀疑、存疑,不能成为把历史事实归为历史物自体的哲学根据。
如果以怀疑论眼光观察一切,昨天的自然界是否存在也可以怀疑,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昨天的存在状态已无法验证。
当然,史学中的历史事实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客观历史的全部。
如果追求事无巨细、完备无遗的真实,历史学永远不能成为科学。
因为历史中的一枝一叶、详细的细节是无法知道的,也不一定要知道。
对历史学来说,历史的真实性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事实的真实性,一个是规律的真实性。
在第一个层次上,我们不可能达到完全真实,历史事实会不断消失在历史自身的发展进程中。
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根据史料、文献、文物、档案来重构过去。
如果我们追求绝对真实性,必然会争论不休。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要求的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而不是全部细节的真实性。
是不是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让文学家去想象、去构造,它不是历史学的工作,但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马嵬兵变和杨玉环成为平息兵变的牺牲品,则应该是历史事实。
第二个层次的历史真实性是规律的真实性。
历史学不是单纯事实的叙述,而应该同时是对事实的解释,是对事实相互间关系的理解。
解释不仅仅问“是什么?”而要问“为什么?”解释“为什么”就是探索原因,必须进入因果关系领域;必须从事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研究为什么可能性是这样实现,而不是那样实现?必须分析可能与现实、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这就进入对历史规律发掘的深层次探索。
规律是在历史事实发展过程和动因的深处,历史学应该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做出规律性的解释。
历史学并不是单纯研究历史规律的学科,它是历史学而不是历史哲学,但它离不开历史规律。
要使历史史实的选择、过滤与安排中包含的解释具有合理性和可理解性,就必须包含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因果性、必然与偶然、根据与条件、可能与现实、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局限等历史原因和发展的合理解释。
许多戏说之类的电影之所以不真实,不仅在重大事实上不真实,在规律这个层次上显然更不真实。
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不可能有康熙、乾隆如此微服私访,亲民、怜民、爱民的帝王。
这种构建在影视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允许,但它不是正史,所以决不能也不应该充当历史知识的传播者。
必须使观众明白这是戏,而不是史,以免误导。
历史学本质上不同于文学。
尽管历史的书写可以具有高度的文学色彩,特别是中国文史哲高度结合的传统更使史学具有文学特色。